《苏幕遮》教学设计(小编整理)

时间:2019-05-11 20:42:4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苏幕遮》教学设计》,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苏幕遮》教学设计》。

第一篇:《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3、理解周邦彦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感受作者久居京 华的羁旅思乡之情。

二、教学重点:

1、“因声求气”、“吟咏诗韵”,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词中的意境和情感。

2、品味语言,体会意境,培养学生鉴赏诗词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

体会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情感,鉴赏词人表情达意的不同手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用具: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方法:诵读体味、合作探究、问题引导

六、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ppt)

把诗句补充完整。

提问:这些诗句的描写对象有何共同点?

明确:都写到了荷花。

我国古代诗人对“荷花”情有独钟,他们用一支生花妙笔写下了许多关于“荷花”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荷花相关的宋词《苏幕遮》,作者周邦彦(ppt),他是婉约派的典型代表。

二、诵读词作,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诗歌,结合注解,疏通诗词大意。

2、请同学示范朗读。

3、全班齐声朗读。

三、自主学习,整体感知

1、本词主要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明确:思乡之情

2、从哪里看出来?

明确:——故乡遥,何日去。久作长安旅(重复肯定)

四、赏析内容,分析手法

作者用什么手法来抒发思乡之情?

(一)直抒胸臆

——故乡遥,何日去。久作长安旅

——遥,从杭州到开封,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有种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我觉得在这里“久” 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 去之意思。

——旅。旅居,客居之意。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浓重乡土情结的民族。旅居外地,只能像一个没根的浮萍一样漂泊,缺少一种归属感。家住江南苏州园,天涯漂泊客京城。路遥何时是归程?“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思乡之情溢于言表。

通过作者的人生经历同样可以看出他的思乡之情,下面了解下作者:周邦彦(1056-1121)是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人。

(二)、借景抒情

作者是借助什么来表达思乡之情的呢?——景

1、那大家先来看上片(齐读),上片重在写景,景中出现了哪些主要意象?

——沉香、鸟雀、风荷

2、诗歌的魅力在于简约的语言往往能激发我们无穷的想象。根据三个主要 意象概括一下描绘了哪三幅图画?

——燎香消暑图 鸟雀呼晴图 风荷摇曳图

①感官描写 嗅觉

听觉 视觉 ②炼字

问题:此句中“呼”和“窥”两个字有何妙处? 明确:呼: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窥: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问题: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为什么说能得荷之神理者?“一一”

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字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 出来。

“举”字写出了荷婷婷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立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 致。

(三)、对写法

词的下片抒发了词人的思乡之情,作者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明确】:从故乡的朋友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五月渔郎相忆否?问“渔郎”是否想起我。

用了什么手法?——对写,明明是自己思念故乡,却问渔郎是否思念我。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细腻真切,而且独辟蹊径,不落俗套。类似手法在思乡诗中比较常见,比如:《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哪一句用了想象?突出什么呢?

五、思考探究

1、本词除了抒发思乡之情,还表达出什么样的情感?

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对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深情向往 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明确】情与景的关系:见景生情。(板书)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

第二篇:《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原文】周邦彦《苏幕遮》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因声求气,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词的意境美;

吟咏诗韵,体会诗词的语言美。

.过程和方法:通过朗读、讨论、合作探究等方法,进一步掌握吟诵诗词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词人浓郁深切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诵读指导,品味语言,体会意境。【教学难点】: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教学方法】:①诵读讨论法

②提问点拨法

③自主合作探究法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先请大家一齐回忆学过的有关荷的诗文,师总结)

自古以来,“荷”就是文人骚客钟爱的景物,周敦颐的《爱莲说》“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写尽荷花高洁品格。朱自清带着淡淡的忧愁看到: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那零星地点缀着的白花,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柳永《望海潮》“三秋桂子,十里荷花”把杭州特色广而告之。还有,杨万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落上头”,更是让人流连忘返啊。今天我们学习另一篇咏荷名作------《苏幕遮》。

二、诵读感知,初步赏析

1、学生自读词文,揣摩词人感情变化。

2、指定两名学生演读,学生互评、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学生点评。

4、学生自读中反复揣摩。

(你认为每句中哪些字词最富表现力,该重读,为什么这样处理?)

5、请几名学生分析怎样朗读。

教师: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语调,停顿、节奏。

学生1:“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学生2:“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

学生3:“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学生4:“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

学生5:“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人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格调轻柔,突出如梦如幻的感觉。

6、有感情齐读。

教师总结:有感情朗读要注意读音,停顿、节奏。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情绪变化:烦闷----欢快-----欣喜----深情

语调变化:低沉-----轻快-----悠长---轻柔

节奏快慢:稍慢-----加快----连贯----放慢

音调高低:低-----------中-------低

7、这首诗的上下片内容分别是什么?

上片写景,下片抒情

三、合作探究,品味诗词语言魅力。

问题1:词的上片写景,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沉香

鸟雀

初阳

风荷

水面

问题2:找出你最喜欢最欣赏的一句,并谈谈喜欢的理由。六人一小组,组内讨论,代表陈述讨论结果。(以下讨论话题的次序在课堂生成)

a、“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呼”“窥”字的作用。

学生6: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学生7: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b、“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这几句描写了荷塘怎样的美景?请有散文化语言加以描述

学生8: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着。

(2)师: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学生9: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

学生10:这两句词炼字功夫了得。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 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

“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极富动态美。

c、“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学生11: 芙蓉浦补足上片对荷的描写,小楫轻舟,芙蓉浦,给人无穷的美好的联想和想象空间。梦字,点出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问题3:词的下片抒情,你认为哪些字体现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先讨论,后交流)学生12: 遥:距离家乡那么远,怎能不想家呢?

久:作者离开家太久了,所以乡愁很浓。

旅:旅居、客居之意

问题

4、作者想起了故乡的谁?这种表达思念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师追问)“五月渔郎相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

生13: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这是换位思考,拓展了词的时空,使读者有更大的思考空间。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师补充: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分析这首诗的反写手法.作者宦游在外, “每逢佳节倍思亲”,但是作者却不直说自己冬至日形单影只地思念家中的亲人,而是通过设想家中亲人深夜难眠念叨自己这个“远行人”来表达自己思家的复杂细腻情感。

(设计意图: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曲笔”的写作手法。)

问题5:全词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设计意图:让学生归纳词的主旨)

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问题6: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情与景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练习二)(设计意图:分析写作思路和表达技巧)

见景生情,“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的纽带,而思乡的梦中又是“芙蓉浦”和“风荷”,情中有景。构思精当,浑然天成。

齐诵全词。

四、课堂小结

周邦彦的这首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引入故乡归梦,表达思念故乡和故乡亲朋的情怀。语言清新自然,感情真挚婉约。

【板书设计】

周邦彦

触景

生情

燎香图

烦闷

鸟雀呼晴图

欢快

雨后风荷

欣喜

梦人芙蓉浦

思乡

第三篇:《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教学重点:分析诗词的意象及意境,从而把握诗人的感情。教学难点:提高诗歌鉴赏能力。

教学方法:在多媒体网络下的协作式教学。师生相互质疑、讨论法。教学工具: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余光中的《乡愁》

2、思乡,自古以来一直是诗歌表现的主题之一尤其是在交通、通讯极不发达的古代,一旦离乡,前路漫漫,何日是归年;关山重重,乡书谁人传递?于是,远在他乡异地的诗人,常常不禁悲从中来,美丽而忧伤的诗句便汩汩而出,成为了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继柳永之后“婉约派”的集大成者周邦彦的思乡情中,看他是如何表达自己的思乡之情的?

二、整体感知

1、自由诵读

思考:本词主要写了什么景?抒发的什么情?

2、整体把握

本词主要写的景是荷塘美景,抒发的是思乡之情。上阙写景,下阕抒情。

三、具体赏析

(一)赏析上阕

1、诵读指导

(1)一开始写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季节和天气?——炎热潮湿的夏季。怎么体现出来的?——溽、暑 作者心情如何?——烦闷

朗读的时候声音是低沉还是高亢?——低沉

语速呢?——稍慢

我们试读一下。(生读,然后教师范读)

(2)作者接下来的感情有没有化?——有、变得欢快起来了。那又该怎么读?(快速而又欢快地读)

(3)一个夏夜的早晨,天转晴了,作者信步来到室外,看到了一幅荷塘美景。这三句全是写荷的,因此读的时候要语势连贯,中音中速。读的时候要发挥想象,好象无边的荷塘美景就在你眼前。大家齐读一下这三句。(生读)这里有地方要重读,应该是哪几个字?

——风荷举。

下面我们把上阕合起来连读一下。(生读)

2、揣摩词句

(1)刚才我们说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变化。主要是通过哪个字或哪几个字表现出来的?

——“呼”,“窥” 古人比较重视对动词的锤炼。我们学生物了解到蚂蚁是用触角交流信息,蜜蜂是用舞蹈传递信息。那么小鸟们唧唧喳喳,在互相倾诉着什么呢?下面大家发挥想象,A鸟可能对B鸟说什么?——天阴了这么久,现在终于放晴了,我们一起„„

“呼”这个字,很容易让我们想起和“呼”有关的四字词语——呼朋引伴,欢呼雀跃。我们仿佛听见了小鸟们唧唧喳喳,呼朋引伴那悦耳的鸟鸣。

“窥”这个字,使我们仿佛看到了鸟儿们在屋檐下探头探脑,聪明灵动的动作与神态。作者把鸟儿们写得这么可爱,说明作者?——高兴。作者对这些小生物的喜爱,以及随着天气转晴,作者的心情也随之转晴了。这两个字可以引起我们这么丰富的联想,难怪朱光潜先生说对文字要怎么样?——咬文嚼字。(2)重点赏析写荷花的名句“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

“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美丽。

“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让人联想到“接天莲叶无穷碧”

“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和周敦颐的《爱莲说》中的“亭亭净植”意蕴差不多,都有一种挺立的姿态。这样的荷花具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如果荷一成不变的直直的举在那儿,大家想象一下,这样的荷是不是有点单调?大家看一下文中还有一个词写出了荷另一种美,是什么?——风。

“风”这个字写出了荷什么样的姿态?——动态美。大家知道徐志摩的《沙扬娜拉》的那一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微风拂来,荷有垂下头,有时卷起了叶子,像不像一个娇羞的少女?所以“风”写出了荷的妩媚、娇羞之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3)师配乐朗诵:我们的面前出现了一片一望无垠的荷塘,田田的叶子,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初阳融融,蒸干了晶莹剔透的露珠。在雨水的滋润下,荷叶更显清新圆润,泛着盈盈可爱的光泽,在风中款摆,韵致绝佳。他们修长的茎杆挺立着,一株,两株,支撑起它们高贵的头颅,也支撑了多少世纪的傲骨!一池的绿,一池无声的歌。

3、拓展延伸

(1)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本来就是一个君子的形象。看屈原向我们走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当然屈原不可能穿着荷叶作上衣,荷花花瓣作下衣的衣服,这只是一种比喻,比喻自己美好的节操。

(2)大家还知道哪些写荷花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这些诗句里的荷花你喜欢哪一种?说说理由。学生各抒己见:

我喜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中的荷花。因为走进这样的世界,绝对是一种视觉享受。我喜欢“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中的荷花,因为它焕发出无穷的活力,表现一种美好的希望。

我喜欢“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中的莲,因为它不被外界的污浊所玷辱,勇于坚持自我。

教师总结:大家的意见都非常好,非常精彩。我现在给大家说说我的喜好。知道我喜欢哪种吗?我喜欢“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我觉得杨万里的“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多了一份艳丽,有失荷花的真纯;“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倒是真纯,可惜少了几分风韵;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莲而不妖”写得倒是极好,可惜圣洁冰清,不食人间烟火,使人难以接近。而唯有美成的荷花写得色香俱全,形神兼备,通了人性,有了性灵之美。它美而不妖,香而不腻,柔美中有风骨,娇媚中见矫健,柔中有刚,刚柔并济。大家不要误会,我的意思不是说我比大家欣赏品味高,观点有不同,但没有高下之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嘛。

(二)赏析下阕

1、触景生情

(1)看看上下阕最大的不同是什么?——上阕写景,下阕抒情。

作者的目的是写景还是抒情呢?——抒情。写景是凭借,抒情才是目的。全词体现了词人怎样的情感?——羁旅之苦、思乡之愁。

诗人们魂牵梦绕的思乡之情,往往因遇到某种机缘而奔涌而出。逆旅夜雨、明月高悬、夕阳西下、塞外芦笛等等,都会牵动诗人对故土的思念,诗人往往因之而挥洒自己的诗情。这首词中,触发词人思乡之愁的是什么?

荷。台湾诗人流沙河《就是那一只蟋蟀》诗的序言中说“在海外,夜间听到蟋蟀叫,就会以为是在四川乡下听到的那一只。”大家也有这样的生活体验:家里有梨树的同学,看到街上卖梨的,就会想到自己的家人。钢笔是同学送的,每当看到它,就会想起同学。这就叫——触景生情,睹物思人。

2、揣摩词句

(1)你认为前四句哪个字能较好地体现作者对家乡的思念?

“遥”——,从杭州到开封距离这么远,在古代确实要走几十天才能到。所以“遥”这个字读的时候要悠长,好像能感觉到路途迢递,山水阻隔的感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慨叹:何日去?有家不能回的感觉怎么样?——难过。(所以读的时候要突出一种心痛、无奈的感觉,并且要放慢速度)

“久”——作者离开家乡时间太长了,所以乡愁很浓。在这里“久”不是一个单纯的时间概念,更多的是一种心理感觉。当你对一个地方厌倦了,即使时间不太长,也会有度日如年的感觉。“久”可以看出作者已萌生了归去之意思。所以这个字在这里要重读。

(2)家乡真有这么美好吗,我们看作者家乡到底有什么令人难以割舍?

渔郎

这里是谁想谁了?看一下“相”这个字的意思。它一般有两个意思:互相;表示动作偏指一方。属于哪一种——偏指一方。中国人表达感情向来比较含蓄。看下面这两例。

《月夜》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学生讨论:这两首诗和“五月渔郎相亿否”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 今夜的鄜州,妻子独自一人在家乡赏月,思念自己,表达作者对妻子的思念;可惜儿女还很小,还不懂得思念自己的父亲,以此表达诗人对儿女的思念。白居易这首诗,家里的人深夜不能入睡,说着远行人,其实是表明远行人对家人的思念。

小结:这种写对方表达自己某种感情的写法,叫对写法,或反客为主。(3)故乡还有什么生活场景无数次出现在作者记忆的相册之中?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大家看课本插图,体会一下和亲密的儿时玩伴一起荡舟芙蓉浦的情景。

——优哉游哉、轻松惬意、无忧无虑、自由自在。想象越美好,越说明什么? 现实中痛苦。这样大家现在就不难理解“久作长安旅”所蕴含的感情了。还有这首词开头提到的“燎沉香,消溽暑”作者的烦闷也不仅仅是天气闷热引起的了。现在在长安的生活不是自己想要的生活,和在故乡的快乐形成了一种反差。

这三句,读的时候要有一种梦回故乡的深情,缓慢而深情地读。齐读一下。(4)“梦入芙蓉浦”的芙蓉就是指的——荷花。这样就与前文照应起来了。情和景至此也融合为一体了。联系的媒介是就是风荷。现在大家把整首诗齐读一下,注意刚才我给大家说的感情变化。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周邦彦的《苏幕遮》,这篇作品不仅带给我们纯美的艺术享受,更能带给我们一种启迪。滚滚红尘中,当我们被世俗蒙蔽了双眼,但愿荷之韵能给我们注入一丝清凉。倘有荷在心,则长长的雨季何患?希望荷之芳香永远流淌在我们心里,一直齿颊留芳。

上片写景的整体格调是活泼的,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感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言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词人已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

下片抒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五、延伸拓展

《苏幕遮》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不愧为词中精品。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但却以描绘荷花的风神而著称于世。语言朴素生动,形象优美。整首词无一句用典,主要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神韵。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范仲淹所写的《苏幕遮》,看看与周邦彦的有何异同,我们又该怎样去品读。

《苏幕遮》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此词抒写乡思旅愁。

“碧云天,黄叶地”二句,一高一低,一俯一仰,展现了际天极地的苍莽秋景,为元代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一折所本。

“秋色连波”二句,落笔于高天厚地之间的浓郁的秋色和绵邈秋波:秋色与秋波相连于天边,而依偎着秋波的则是空翠而略带寒意的秋烟。这里,碧云,黄叶,绿波,翠烟,构成一幅色彩斑斓的画面。

“山映斜阳”句复将青山摄入画面,并使天、地、山、水融为一体,交相辉映。同时,“斜阳”又点出所状者乃是薄幕时分的秋景。

“芳草无情”二句,由眼中实景转为意中虚景,而离情别绪则隐寓其中。“芳草”历来也是别离主题赖以生发的意象之一,如传为蔡邕所作的《饮马长城窟行》:“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李煜的《清平乐》:“离恨恰如草,更行更远还生”。埋怨“芳草”无情,正见出作者多情、重情。

下片“黯乡魂”二句,径直托出作者心头萦绕不去、纠缠不已的怀乡之情和羁旅之思。

“夜夜除非”二句是说只有在美好梦境中才能暂时泯却乡愁。“除非”说明舍此别无可能。但天涯孤旅,“好梦”难得,乡愁也就暂时无计可消了。

“明月楼高”句顺承上文:夜间为乡愁所扰而好梦难成,便想登楼远眺,以遣愁怀;但明月团团,反使他倍感孤独与怅惘,于是发出“休独倚”之叹。

歇拍二句,写作者试图借饮酒来消释胸中块垒,但这一遣愁的努力也归于失败:“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全词低徊婉转,而又不失沉雄清刚之气,是真情流溢、大笔振迅之作。

六、作业:背诵《苏幕遮》 板书设计:

苏 上片:写景(风荷)

幕 见景生情 遮 下片:抒情(思乡)

第四篇: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红寺堡中学 杨玲

教学目标:

1.能够运用诗歌词鉴赏的方法学会图和去鉴赏诗词,从而培养诗词鉴赏的能力

2.能够准确理解诗词的内容,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3.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的意蕴。4.掌握炼字的方法,学会分析诗句中的好字、好句。教学重点:1.分析诗词内容,正确把握诗人的情感。

2.掌握炼字型鉴赏题的答题技巧

教学难点:提高诗词鉴赏能力 教学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词。(出示本词)

二、高考诗词的考点:

1.作者的思想感情、观点态度2.诗词的形象3.艺术特色4.诗词语言

三、词诗鉴赏方法之——“三看一分析”

 一看题目——判断诗词的类型,可以知晓诗歌的主要内容或者是情感倾向

 二看作者——根据作者生平,能够知人论世

 三看注释——一般是诗人生平简介或诗人关于诗歌创作背景的说明等,读懂这些,有助于我们进一步体会诗歌的内涵,把握诗歌主旨。

 分析诗词内容——分析诗歌中的景物,分析诗歌中的炼字,分析诗歌中的手法

四、分析诗词

苏幕遮(周邦彦)

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学生分析词的内容,理解上下阕分别写了什么,从而理解词人的感情,上下阕的关系

五、名句欣赏: “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王国维曾经评价这一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大家看看这一句中哪个字运用得比较生动传神,写出了荷了神韵?

学法指导:炼字题如何解答? 答题步骤:

(1)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

(2)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

(3)点出该字构成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或有怎样的表达效果(点出表现手法)。第一种类型:木兰花 宋祁

东城渐觉风光好,縠皱波纹迎客棹。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浮生长恨欢娱少,肯爱千金轻一笑。为君持酒劝斜阳,且向花间留晚照。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对“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有这样一个评价,“著一„闹‟字,境界全出”,你认为这个“闹”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1.参考答案:“闹”有热闹、喧闹的意思(释字义)。作者用一“闹”字,不仅使人觉得杏花绽放得热烈,甚至还使人联想到花丛中蜂蝶飞舞,春鸟和鸣(描景象)。把一派春意盎然、生气蓬勃的景色表现得淋漓尽致(点作用)。

第二种类型:过香积寺 王 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两句诗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2.参考答案:

“诗眼”分别是“咽”、“冷”。

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生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字义、描景象)“咽”、“冷”两字运用拟人、通感的修辞手法,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点作用)第三种类型:饮酒(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种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有人说“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是本诗的诗眼,用得最妙,如若把它改成“看”“望”等就大失其趣,为什么这样说? 3.参考答案:

“见”是无意中看见,如熟友相见,把人和物融为一体。“看”或“望”好像是有意地远观,使人和物拉开了一段距离。作者这样写是为了表达自己的归隐生活的闲适自在。

六、巩固练习:菩萨蛮 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古典诗词特别讲究炼字。请简要分析“空”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参考答案:“空”在文中是“白白地、孤独、形单影只”的意思。抒情主人公伫立在玉阶,痴痴地、徒劳望着暮色中归飞的宿鸟。鸟归人不归,触景生情,引起无限愁思。“空”字表达了抒情主人公苦苦等待而没有结果的孤寂、惆怅的感情,增添了全词的“愁”味,使主题更加鲜明

第五篇:《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感。

3、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过程:

一、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一位有代表性的词人。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二、诵读感知:

有什么样的感情,就会有什么样的语言节奏和音韵。让我们在大声的吟诵之中去感悟、体味诗歌的韵味和情感吧。

1、学生自读词文,把握词作感情。

2、指定学生诵读,教师评点。

3、教师范读,诵读技法指导。

这首词上阕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读出词人情绪的变化。“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叶上初阳”三句,此人已经置身室外,视野开阔,境界清远,诵读时语势要连贯,中音中速,“风荷 1 举”重读,要读出英姿飒爽的感觉。下阕抒发怀乡之情,格调轻柔,如梦似幻。“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四句要放慢语速,以喃喃自语的感觉诵读出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三句写词人梦回故乡,要充满深情,突出梦幻的感觉。

4、集体诵读。

5、词意讲解。

三、词文赏析:

前人评周邦彦写词“擅长写景咏物,精工词语,铺叙中,曲折,变化,回环。”——张炎《词源》。

此词以咏雨后荷花为中心,上片写景,下片抒情,表现思念故乡的情怀,段落极为分明。

1、“燎沉香,消溽暑” 描述室内的活动。梅雨季节,一场连绵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又闷,人的心情也闷闷的。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2、这两句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词人室内的活动?

明确:是从嗅觉、触觉两方面来描述的。词人嗅到点燃的沉香弥漫室内的清香,那使人感到闷热的暑气,已经消失。“消溽暑”句,包括触觉上的反应,这是作者醒后的第一个感受。

3、“鸟雀呼晴”是醒后的第二个感受,这又是从哪个角度来写的?

明确:听觉方面来写的。溽暑消失,天气放晴,故鸟雀也十分活跃,鸟雀的鸣声透露出雨后新晴带来的喜悦。

4、“侵晓窥檐语”,是醒后的第三个感受,这又是词人从哪个角度写的?

明确:从视觉、听觉方面来写的。词人听到鸟雀的欢叫之声以后,由于关心天气的阴晴,他立朝窗外望去,首先看到的便是雀儿们立在屋檐上往下窥视,一边彼此叫个不停。“语”,在这里不光是鸣声,而是侧重于刻画鸟鸣时摇头张口与尾部翕张抖颤的动作,这是视觉的形象。

5、“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中有两个词用的精准,请找出并分析。

明确: “呼”和“窥”。

鸟雀叽叽喳喳的鸣叫,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6、以上四句是词作的第一层,写词人醒后所见、所闻、所感,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

7、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词人信步走到室外,看到了怎样的美景?找出原句,再用自己的话(散文化的语言)写出这个美景。

明确:“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 一风荷举”。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

参考: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

8、词人是按怎样的层次来写荷塘美景的?

明确:词人像一个高明的摄影师,“叶上初阳干宿雨”这句很像特写镜头,连荷叶上的雨滴以及雨滴被“干”掉的过程也都被摄进画面。形象如此逼真!“水面清圆”这句词人把镜头远远拉开、推高,然后居高临下,俯视整个荷塘,终于摄下那铺满水面的圆圆荷叶。继而,又把镜头拉下,转移角度,进行水平摄影,镜头在水面上缓缓推进:那一株株亭亭玉立的荷叶,仿佛由什么人高高擎起,在晨风中摇曳生姿,在镜头面前纷纷后退。这三句,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运用不同的镜头摄下了荷花丰富多彩、栩栩如生的形象。

9、小结上阕:上阕后三句是写词人户外所见,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写出荷花的风韵。

10、下阕言情。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什么?为什么会由眼前的风荷想到故乡?也就是“景”与“情”的结合点是什么?

明确:“故乡遥,何日去?” ——家乡;结合点:荷花

词人的家乡在钱塘,那里有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够回去呢?

11、词人目前身处何处?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作者的家在南方,可是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

12、词人的乡愁很深,可说得淡然,词人的思绪沿着这缕乡愁回到了故乡。他想起什么?

“五月渔郎相忆否?”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故乡曾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

13、“五月渔郎相忆否?”是从哪个角度写的?表达了什么?

不言己思家乡友朋,却写渔郎是否思念自己,从友人角度落笔,抒情有层次。表达词人对故乡的深深思念之情。

14、词人的思归、思乡之情是怎样得到片刻的满足的?

“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和空间的距离缩短,使词人思归、思乡之情得到片刻满足。

15、小结:这首词的上片,写一个五月的早晨,一场宿雨驱散了潮湿闷热的暑气,檐头鸟雀报晓,鸣声中带着雨后放晴的快乐。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呼应起句,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这首词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容雅淡、自然清新的风韵。

三、课后练习:

1、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二者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

联系两片之间情感纽带的意象是“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的荷花。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不着痕迹。

2、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你能说说它妙在何处吗?

明确:首先,这两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水平的,清圆的荷叶以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亭亭玉立的荷茎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

第二,这两句词练字功夫了得。清圆:写出了荷的形状是圆的,一种很饱满的感觉。再加上是雨后,显出荷叶的清新;一一:写出了荷塘里的荷叶很多,每一片都是那么美。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感刻画得惟妙惟肖;风: 极富动态美,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妩媚、娇羞的姿态不动声色的勾勒出来了;举:写出了荷亭亭玉立的姿态,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有一种非常阳刚的健康向上的美;那“风荷举”合起来,就是妩媚中有风骨。

附:《苏幕遮》赏析

整体感知

周邦彦是北宋中后期词坛上一位有代表性的词人。周词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周邦彦一生在仕途上不得意,几度奔波于地方州县,深切地感受到漂泊的滋味,于是羁旅愁思成为他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乡情绪和荷花的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这首词的上阕写景。

“燎沉香,消溽暑”描述室内的活动。梅雨季节,一场连阴雨过后的清晨,房间里面又潮又闷,人的心情也闷闷的。词人点起沉香,驱赶室内湿热的暑气。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此时,词人听到了清脆的鸟叫声,叽叽喳喳,非常欢快,好像在互相转告天气转晴的消息。“呼”字非常有神采,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词人循声望去,看到鸟儿们一大早就已经在屋檐下探头探脑、互相交谈了。“窥”字把鸟儿们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鸟雀的叫声仿佛为这个潮湿闷热的早晨带来了一股清新凉爽的气息。于是,词人信步走到室外,“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几句描写词人看到的荷塘美景。在这个雨后初晴的早 5 晨,明丽的阳光照在翠绿的荷叶上,荷叶上还有昨夜的雨滴在滚动,一颗颗,晶莹剔透,在阳光的照射下慢慢被晒干,这是一个特写镜头。接着,词人的视线推向整片荷塘。放眼望去,水面上的荷叶就像玉盘一样圆满,经过雨水的洗涤又那么清新润泽,一片一片在微风中亭亭玉立,“举”字形象地描摹出荷叶出水的风姿。

下阕言情。

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了家乡──“故乡遥,何日去?”词人的家乡在钱塘,那里有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于是词人喃喃自语:故乡是那样遥远,我何时才能够回去呢?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我的家在南方,可是我长期羁留京城,旅居他乡。词人的乡愁很深,可出语淡然,这愁绪便如薄雾轻烟。词人的思绪沿着这缕乡愁回到了故乡。

“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在这盛夏五月的时节,我的在故乡一起钓鱼的朋友们,你们是否想念我?我非常想念你们,我在梦中划着小船,和你们一起畅游芙蓉浦中。全词以如梦似幻的乡愁乡梦结束,余韵袅袅。“五月渔郎相忆否?”不直接说自己思念友人,而是从友人角度落笔,抒情有层次。

这首词写景清远明快,抒情含蓄柔婉。词中情和景的关系是“见景生情”,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风荷”是引起词人思乡之情的纽带,而思乡的情感中又有“芙蓉浦”的梦境和“风荷”意象相照应,构思精巧,自然天成。

《苏幕遮》教学设计2 教学目的: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3、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讨论法、诵读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作家作品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后来当过一些地方官和校书郎等职。他精通音律、善作词,其作品善铺叙而含蓄,富丽精细,格律精严。

漂泊的孤独和憔悴失意,是周邦彦词的情感基调。咏物也是周词的主要题材。

周邦彦是继苏轼之后北宋中后期词坛领袖,他不同于苏轼追求创作自由,注重抒情言志,而是强调精心勾画,法度井然,注重词境的开拓。

周邦彦开宗立派,是继柳永之后北宋最有影响力的婉约派词人。

三、朗读课文

1、正音

2、指导朗读

四、课文赏析

(一)词的上片写景:

问题一:上片的景中有哪些意象?

意象: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问题二: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整幅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

五月盛夏的一个早晨,消暑用的沉香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嗅觉),昨夜刚下完雨,天放晴了,鸟儿在 7 屋檐下欢快地叫着,吱吱喳喳,异常可爱(听觉)。初升的太阳照着屋外茂盛的荷花,荷叶上的雨珠渐蒸干。清平的水面上挺立着一枝枝荷花在风中摇摆(视觉)。

(二)词的下片抒情

问题二

讨论: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景之间关联密切,想想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联系两片之间感情的是哪个意象?

明确:情与情的关系:见景生情。

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想到有荷花的家乡,转入虚构的梦境“芙蓉浦”的描写。词人的家乡在钱塘,西湖的荷花“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样就由描写“风荷”很自然地过渡到抒发怀乡之情,而不着痕迹。

问题三

讨论、探究: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他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从故乡的朋友(渔郎)对自己的想念来写思乡之情。

补充:不直接写自己忆旧友,而是用设问的手法,反写不知旧友是否忆我,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对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与杜甫的《月夜》一样,有异曲同工之妙。杜甫的《月夜》用设想妻子思念自己的手法来表达自己思念远方的妻与子的复杂感情。王国维因此称赞周邦彦:“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五、语言品味

王国维认为词中“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明确:这两句诗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首先,这句词有一种简约的构图美。水面是平的,“清圆”的荷叶及荷叶上的雨滴是圆的,而婷婷玉立的荷茎(jīng)又是垂直的。这种几何图形般的简约造型,让读者过目不忘,似乎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精髓。

第二,这两句炼字的功夫了得。“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简单的一个“风”字,把微风吹过荷塘,荷叶随风轻轻摇动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出来了。“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的淋漓尽致。“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七、赏析总结

此词通过回忆、想象、联想,以荷花贯穿,既细致传神地写景状物,又颇有诗意地表现思乡之情。

全词语言自然明丽,淡雅素洁,别具一格,词境清新而爽朗。

八、课堂拓展

古代描写荷花的部分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杨万里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小池】杨万里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爱莲说】周敦颐

碧荷生幽泉,朝日艳且鲜。秋花冒绿水,密叶罗青烟。——【古风(其二十六)】李白

九、课后任务:

因声求气,置身诗景,体会作者情感,背诵《苏幕遮》。

板书设计

上片写景:出门观荷

初阳宿雨,轻风荷举(描写,活泼清远)

下片抒情:久客思乡

渔郎忆我?梦入芙蓉(设问,词意多重)

《苏幕遮》教学设计3 教学目的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3.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语言

教学方法:

诵读、赏析、探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宋人周敦颐说:“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除了《爱莲说》,同学们还能想起哪些关于莲荷的诗句?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送林子方》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与莲荷有关的词——周邦彦《苏幕遮》

二、知人论世

周邦彦,字美成,自号清真居士,钱塘人,宋婉约词派之集大成者,有“词家之冠”“词中老杜”之称,著有词集《片玉词》。周邦彦的词作,讲究音律、句法、章法,在艺术表现上精雕细琢,追求精巧含蓄的词境。羁旅愁思是周邦彦词作的重要主题,咏物也是周邦彦词作的主要题材,新月、荷花、梅花、梨花、杨柳等都是他吟咏的对象。

周词能够将羁旅愁思和所咏之物巧妙地融为一体,《苏幕遮》就是一首将思想情绪与荷花风姿融合在一起的佳作。

三、解题

“苏幕遮”,词牌名,原为西域传入唐教坊曲,宋代词家用此调另度新曲,为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四、整体感知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1.注释

①溽rù,润湿、湿热。

②呼晴,唤晴,旧时有鸟鸣可占晴雨之说。

③侵晓,拂晓;侵,渐近。

④宿雨,隔夜的雨。

⑤清圆,清润圆正。

⑥吴门,今江苏苏州。

⑦长安,借指北宋都城汴京。

⑧芙蓉浦,有荷花的水边;芙蓉,荷花的别称。

2.译文

焚烧着沉香,以驱散闷热潮湿的暑气。拂晓时分,鸟雀鸣唱,报告着天晴的消息,我偷听着它们在屋檐下的说话。初阳映照,荷叶上隔夜的雨水已经晒干,荷叶铺满水面,清润圆正,迎着晨风,亭亭玉立。

(看到这风景)我想到遥远的故乡,何时才能回去呢?我家在吴门,却长期旅居长安。五月时节,渔郎是否会想起我呢?我梦中划着一叶轻舟,荡入荷花塘中。

3.小结: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借吟咏雨后荷花,抒发对故乡及亲友的思念。

五、赏析、探究

1.上片写景,词人抓取了哪些意象?这些意象构成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沉香、鸟雀、初阳、荷叶、水面、荷花

画面清新自然,从容淡雅。(嗅觉:)五月盛夏的一个拂晓,沉香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听觉:)已是雨过天晴,鸟儿在屋檐下欢快地叫着。(视觉:)初升的太阳映照着荷花,雨洗后的荷叶清润圆正;微风过处,朵朵荷花亭亭玉立。

2.这首词上片写景,下片抒情,段落极其分明,但是情与景之间关联密切。那么,两者之间有什么关系?将景与情联系起来的是哪个意象?

见景生情。

风荷。词人从眼前的“风荷”联想到盛产莲荷的家乡,而“梦入芙蓉浦”。由写景到抒情,过渡自然不着痕迹。

3.在词的下片,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思乡之情,那么他抒发情感的方式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吗?

用设问的方式,反写不知旧友“渔郎”是否忆我来表现自己对故乡及亲友的深深思念。这样写,不但把自己对故乡及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得更细腻真切,而且不落俗套。

4.王国维说,“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两句,“真能得荷之神理者”,你如何理解王国维的这个评价?

——这两句不事雕饰,风格简约,而荷之神态、精神跃然纸上。“一一”把荷叶在水面上错落有致、疏密相间、高低起伏的层次刻画得惟妙惟肖;“风荷”则把微风过处荷叶随风轻摇的姿态不动声色地勾勒了出来。“举”把荷茎修长挺拔、英姿飒爽的精气神表现得淋漓尽致。“风”造成了左右摇摆的力,“举”代表向上的力,荷在风中“举”,具有动感,尤见精神。

六、诵读提示:

1.上篇写景,整体格调活泼,诵读时候要有一种欢快之感,同时又要注意词人的情绪变化:

“燎沉香,消溽暑。”情绪烦闷,声音低沉,语速稍慢;

“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转为欢快,声音清脆,节奏加快,情绪饱满;

“叶上……风荷举。”视野开阔,境界清远,需中音中速,语势连贯,其中“风荷举”需重读。

2.下片抒怀,格调轻柔,如梦似幻:

“故乡遥……久作长安旅。”慢速,似喃喃自语;

“五月渔郎……梦入芙蓉浦。”充满深情,突出梦幻之感。

《苏幕遮》教学设计4 教学目标:

1、理解周邦彦

2、理解词意

3、赏析名句“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4、指导背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婉约派的词,我们已经学过了一些,大家想一想有哪些 ?有李清照的《声声慢》、《醉花阴》,柳永的《望海潮》 《雨霖铃》,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位婉约派词人的作品,被誉为“词中老杜” 的周邦彦的《苏幕遮》。

二、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少年时落拓不羁,二十四岁时入太学读书,因向神宗献《汴都赋》歌颂新法而升太学正,神宗死后,旧党执政,周邦彦被挤出京城,到庐州(今安徽合肥)荆州(今湖北)等地做官。不久,新党重返政坛,官至提举大晟府。但由于不愿与奸党蔡京等人合作,晚年被逐出朝廷,到顺昌(今安徽阜阳)处州(今浙江丽水)等地做官。徽 13 宗宣和三年,病逝于南京(今河南商丘)。有《清真集》,又名《片玉集》。

在北宋,以苏轼为代表的词风在大力开拓词的表现领域的同时,又往往成为“曲子中缚不住者”,表现出作为文字作品的词与音乐逐渐分离的趋向。而周邦彦却是朝另一个方向发展,极端重视词与音乐的配合,使词的声律模式进一步规范化、精密化。在任大晟府提举时,周邦彦以他的音律知识并吸收民间乐工曲师的经验,搜集和审定了前代与当时流行的八十多种词调,并创制了《六丑》等不少新调。

周邦彦的词虽说在题材和情感内涵方面没有提供更多的新东西,但在艺术形式、技巧方面都堪称北宋词的又一个集大成者,为后人提供了许多经验。因此,南宋以后的姜夔、吴文英等人都十分推重周邦彦,有人甚至称他为“二百年来以乐府独步”。直到清代的常州词派,还奉他为词之“集大成者”。这说明在词的艺术形式和语言技巧上,周邦彦确有出色的贡献与深远的影响。

三、朗读

1.生示范朗读,注意字音。

2.初读此词,你觉得它主要表达了什么感情?答:思乡之情

3.那么你觉得朗读时应该用怎样的感情基调?答:上片欢快,下片黯然神伤

4.大家又没有注意,这首词读起来很有韵律,为什么呢?

答:因为押韵,韵脚是:1.暑、语、雨、举。2.去、旅、否、浦。

四、讲解课文

(一).本词分上下两片,上片写景,下片写情。

我们先看上片。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

1.上片主要写了什么时间的景物?从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

答:五月份左右,雨后的早晨

溽暑

侵晓

2.上片主要写了什么景物?

-----答: 鸟雀

荷叶

初阳

宿雨

3.作者描写这些景物用了哪些手法?

(1)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

A.拟人----“呼”字,极为传神,充满人性化,表现出小鸟欢快的叫声和活泼灵动的神态。

“窺言语”把鸟儿东张西望的神态表现得活灵活现。

(2)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问:此句写荷有什么特点?)

A.声色结合 宿雨初收,圆润的荷叶有的浮在水面,绿静如玉盘初拭,有的亭亭玉立,婉媚如美女出浴。微风吹拂,婀娜多姿,微微颤动。

B.细节描写

随着荷叶的颤动,荷叶上的水珠便如晶莹的明珠在碧玉盘中滚动着,闪烁着。在阳光的照耀下,水珠越来越小,越来越少了,这是用绘画也难以办到的,即使借助现代电影技术恐怕也难以看到水珠蒸发的过程,但周邦彦却把这一过程写的如此传神。

C.点面结合 这三句话,就像电影镜头一样,开始由叶上水珠在风中滚动,扩大到水面上无数的碧荷在微风中摇曳,最后远望整个池塘,仿佛摄影一般。

总结:作者寥寥数语,就把荷花写的出神入化,这不得不令我们惊叹,特别是一个“举”字,立刻让读者联想到荷茎在用力托着一个亭亭玉立的少女一样,使荷叶有了生机,有了神韵。就连荷塘月色中那句“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也不及它之生动简练!难怪王国维称之说“真能得荷之神理者”。

4.总结上片,作者调动了哪些感觉器官?

答: 嗅觉

听觉

视觉

(二).词的上片给我们展示了雨后清晨一个个优美的意象,我们知道不论是诗歌还是词,都是通过一系列的意象表现一定的意境,那么作者通过写荷花表现了作者什么感情呢?

请看下片:故乡遥,何曰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五月渔郎相忆否? 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明确:

是思乡之情

1.哪些句子能够看出作者是表达思乡之情的?

答:故乡遥,何日去?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

题解:(1)吴门,古苏州杭州是吴郡治所,故称吴门。

(2)长安旅,作者的家乡在钱塘,当时身在北宋京城汴京,这是用长安借指。

(3)久作,体现出京城作客的厌倦。《兰陵王》中称己为”京华倦客”。

2.作者上片写荷花,下片直接写思乡,你觉得突兀吗?结合课后习题第二题,想想联系上下两片感情纽带的是哪个意象?

答:荷花。从“溽暑”我们知道此时的南方应该正处在梅雨季节,大概在五月份左右,荷花花期当在六月,南宋诗人杨万里有诗云“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那么五月份的钱塘应该是满眼都是“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这样看来,上下两片就联系起来了。

3.五月渔郎相忆否?

问:同学们看看这句话的主语和上句的一致吗?

答:不一致。前面的主语是“我”,后面的主语是渔郎。

杜甫在《月夜》中表达思念妻子之情,是这样表达的:“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明代王磁奭在《杜臆》中说:“公本思家,偏想家人思己,已进一层。念及儿女不能思,又进一层。”周邦彦此词,有异曲同工之妙。作者思念家乡之人,有不直说,而说渔郎是否记起自己,不仅把自己对家乡多朋友的思念之情表达的更加细腻真切,而且使得不落俗套的意境又进一层。难怪王国维赞之曰:“词中老杜,非先生不可”。

柳永在《八声甘州》中有“想佳人妆楼颙望,误几回天际识归舟。争知我,倚阑干处,正任凝愁。”妙处在于词人善于推己及人,本是自己登高远眺,却偏想故园之闺中人,应也是登高远眺,伫看游子归来。“误几回”已是灵动,后又进一层,哀怜佳人怎知我此刻也在倚栏凝望。苏轼巨眼识得,认为其间佳句,“不 16 减唐人高处。”东坡是不曾以此许人的。

3.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

如果说前面的都是写实景,那么最后一句就转入了虚构的梦境描写。思乡情切,以致梦中飞渡,恍若回到故乡,与友人一起小楫轻舟畅游芙蓉浦了。

总结下片:“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两句承前,把空间的想象落实在两个点上,一是吴门,一是长安,但仍以荷花把两地牵连起来。“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蓉浦。”三句写自己的想象,这三句把孤立的两点进一步缩小并使之具体化。“吴门”化作“渔郎”,“长安”化作自己。“五月”是串接时间的长线,它一头挽住过去,一投接通现今,甚至牵连到作者的梦境。“梦入芙蓉浦”终于把时间与空间的距离缩短,使作者思归之心得到片刻的满足。

五.朗读全词,当堂背诵。

总结:全词明白如话,不加雕饰,然意境深远。正如陈子龙赞曰:“以沉挚之思,而出之比浅近,使读者骤然遇之如在耳目之前,久诵之而得隽永之趣。”

细玩此词,我们从作者对故乡的强烈思念中,从对小楫轻舟泛游芙蓉浦的自在生活的充满深情地向往中,也能依稀地感到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对回归自然的宁静生活的向往。因此我们说,这首《苏幕遮》词,不仅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在思想上也有相当可取之处,是值得一读的佳作。

下载《苏幕遮》教学设计(小编整理)word格式文档
下载《苏幕遮》教学设计(小编整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幕遮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感受诗词创造的意象和丰富意境,品味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培养鉴赏诗歌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作者,体会词中作者的情......

    苏幕遮 教学设计

    《苏幕遮》教学设计 单县终兴初级中学 商美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了解作者,积累文言字词。 二、过程与方法:诵读课文,品味语言,把握作者情感。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鉴赏......

    苏幕遮/周邦彦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诵读全文,把握节奏,欣赏并领会本诗的思想感情及表现手法 过程与方法 讲解法、诵读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品味诗歌意境,把握作者感情......

    苏幕遮/周邦彦_教学设计_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了解周邦彦的生平事迹 2.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3.诵读课文 2.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掌握词的内容及表现技巧,品味语言 【教学难......

    苏幕遮教学反思

    篇一:苏幕遮教学反思这次很荣幸能参加青年教师高效课堂大奖赛决赛,这次比赛流程分为五分钟说课和二十分钟空堂上课。在课堂上我遵循学习规律,从学生实际出发,教学过程突出学生的......

    《苏幕遮》说课、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苏幕遮》说课稿 怀宁县新安中学 孙敬先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周邦彦的《苏幕遮》,现在从以下七个环节来说说这首词的教学设计和教学理念。一、教材......

    《苏幕遮

    《苏幕遮·怀旧》—范仲淹 《苏幕遮·怀旧》出自宋代范仲淹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

    苏幕遮教案(定稿)

    【原文】苏幕遮·燎沉香 周邦彦 燎沉香,消溽暑。鸟雀呼晴,侵晓窥檐语。叶上初阳乾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故乡遥,何日去。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五月渔郎相忆否,小楫轻舟,梦入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