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2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那么教学设计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二)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2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与“
3、深读课文,学生在探究、交流的的.过程中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
课时安排
一课时
课前谈话
现在是什么季节?你从那些自然现象中发现的?
刚才大家谈到了植物的开花、结果,时令水果、蔬菜的上市,这些现象称之为物候,在大自然中,这些生命活动的变化和季节变化有密切的关系,研究这种关系的科学,就叫做“物候学”。我国物候研究的开创者就是竺可桢
教学过程
竺可桢
(1890—1974)
竺可桢(1890—1974),浙江绍兴人。我国杰出的气象、地理学家,教育家。曾任浙江大学校长,
要求:
1、读课文两边,第一遍朗读,把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2、读第二遍后思考:课文写了关于竺可桢的哪些事?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2、指名读。
同学们,这是一段普通的文字吗?你是从哪些词句看出来的?
3、指
4、同学们,像这样的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5、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相机介绍省略号使用知识:十二个点,表示段落的省略;六个点,表示句子中的省略;三个点,一般用在数学公式中)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
6、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
教师让学生进行了简单的计算:10000000÷38÷365≈720(平均每天约720字,相当于学生两
在这期间,竺可桢还要进行大量的科学研究。(课件:竺可桢的主要论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
2、交流,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
(1)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
(3)本来他可以坐汽车去上班,可是坐汽车不能仔细地观察大自然。于是,他就步行去上班,一边走一边细心地观察。(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
(4)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察到什么?(提示夏天可以发现荷花开放,看到蝙蝠翻飞,听到蝉鸣)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
(5)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
3、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
4、同学们,竺可桢为发展气象科学做出了重要贡献,为祖国赢得了荣誉,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人民科学家。(课件出示竺可桢的塑像)请你在塑像的基石上写上一段碑文好吗?
第二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学设计之一-教学教案
佚名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二)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第三篇:《气象学家竺可桢》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以竺可桢的“日记”贯穿整个教学,以小见大,以点带面,从“日记”反映竺可桢的工作生活,反映竺可桢的人格精神。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与“日记”有关的重点句段。
2、深读课文,培养学生探究、交流的能力。
3、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的精神、治学严谨的工作态度。
教学过程
一、日记导入
1、课件出示:
1974年2月6日,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
局报
2、指明读。
同学们,这,不是一段普通的文字;这,是气象学家竺可桢在生命的最后时刻用颤抖的笔写下的最后一篇日记!(板书:日记)
3、教师读(感情深沉,速度缓慢)
4、同学们,竺可桢的日记,不是普通的日记;竺可桢的日记,凝聚着他毕生的心血!这节课,咱们一块走进竺可桢,走进他的日记。全体起立,请同学们带着深深的崇敬之情自由地朗读这篇课文。
二、日记数量
1、同学们,(指着屏幕)像这样的日记,课文中还有吗?请大家快速用笔划出来。指名读。
课件出示:
“3月12日,北海冰融。”
“3月29日,山桃始花。”
“4月4日,杏树始花。”
“4月15日,紫丁香始见。”
“5月1日,柳絮飞。”
…………
2、两个省略号划进去了吗?这儿为什么要用上两个省略号?能用课文中的一句话解释一下吗?(课件出示)
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加在一起有近千万字!
指导学生读好这句话。
3、同学们,竺可桢从1917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留学时开始,就养成了每天写日记的习惯。天气和大自然的变化是他每天必须记录的内容。由于战争的原因,只保存了从1936年1月1日到1974年2月6日(逝世的前一天)的日记,共计38年又37天,这期间没有一天的空白,而且,日记上的每一个字都是一笔不苟,令人叹为观止!
三、读懂日记
1、同学们,当四十多本日记呈现在我们面前时,当我们一页一页地翻阅竺可帧的日记时,我们看到的仅仅是天气吗?仅仅是大自然的变化吗?(不是)
从气象学家竺可帧的日记中,我们还看到了什么?(课件出示)
从气象学家竺可桢的日记中,我还看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交流,要求从课文的语句中找出“依据”。(弹性设计)
重点句段交流,并指导朗读。
(1)常年如此,从不间断。只有在他病得不能起床时,才根据天气预报作记录。
这里的“如此”指什么?
(2)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他的笔记本,是一本大自然的日记。
从“巡逻”这个词你读懂了什么?哨兵的任务仅仅是巡逻吗?
竺可桢还是一位大自然的保护者。
(3)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哪些词语你觉得特别重要?说说理由。
背诵这一段话。
末尾的省略号表示什么?
在夏天、在秋天、在冬天,竺可桢还观察到什么?请你仿照这段话,选择一个季节,也写一段带有省略号的话。(直接写在课本上,作为读书心得)
(4)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几十年如一日”,你是如何理解的?
他71岁时,还参加了南水北调考察队,登上海拔4000多米的阿坝高原,下到险峻的雅砻江峡谷。
四、日记情怀
1、同学们,气象学家竺可桢留下的日记是一笔宝贵的财富,他的日记我们永远也看不完!他逝世后,人民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相继出版了他的日记,书名就是《竺可桢日记》,这在我国的科学家中是第一次。
2、最后,咱们用《竺可桢日记》中的一段话作为我们这节课的结尾:
(课件出示)
“我们应达观为怀,有生必有死,这是科学规律,我们生活在这一伟大时代,我们生逢其时,一生可以胜过古代千载,我们是多么幸福啊!”
(课件出示竺可桢的黑白照片)同学们,竺可桢先生为人民的科学事业作出了杰出的贡献,我们将永远怀念这位治学严谨、锲而不舍,充满爱国热情的人民科学家。
第四篇:《气象学家竺可桢》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感受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2、学会本课6个生字,能理解“支撑”等9个词语的意思;初步学会用“只有……才……”等写句子。
3、能根据提供的情节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简介竺可桢生平
二、初读课文
1、学生通读课文,遇到带拼音的生字,多拼读几遍
2、指名朗读全文
3、竺可桢是一位怎样的科学家?(用自己的话简单地说说,不要求说得很完整)
三、学习词语、生字
1、比较形近字:篇——骗——偏——扁。注意“融”的左下部分
2、理解“与世长辞、山桃始花”等词语的意思。
四、指导分段
1、课文介绍了竺可桢哪些事例?分别是哪几个自然段?
2、自由讨论分段,说说分段的理由。
五、学习课文第一、二段
1、朗读第一段,思考:竺可桢在去世的前一天还在干什么?划出写竺可桢动作、神态的词语。
2、讨论交流,指导感情朗读。
3、自由朗读第二段,思考:竺可桢是怎样观察大自然的变化,记录大自然的笔记的?
4、交流讨论,理解重点词语:平时,重病
5、指导朗读“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每一个变化。”
6、指导理解第四自然段。
“北海冰融、山桃始花……”是什么意思?六月、七月……其他的日子里,竺可桢可能会记些什么内容呢?
六、布置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请学生读课文
2、说说课文怎样分段
3、每一段各讲了什么?
二、学习第三、四段
(一)学习第三段
1、默读课文,概括这一段内容。
2、指导朗读第六自然段。
研究句群:“他从街道旁……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自由读读句子,发现这一组句子有什么特点?
※为什么要写“第一片、第一声、第一只”呢?
※作者写了树上的绿叶,水中的蛙鸣,空中的燕子,竺可桢还可能观察到什么?(请学生仿说句子)
※学生读句子,试背句群。
(二)学习第四段
1、读课文第四段,说说这一段写了什么。
2、理解“几十年如一日、精心、凝聚”等词语的意思
3、学生自由朗读这一段的内容
三、总结全文
1、文中哪些地方看出竺可桢把全部心血都用在气象科学的研究上?
2、你读了课文,有什么感受?
四、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指导背诵
1、学生自由朗读
2、点名读,你觉得读得最好的一部分来读
3、其他学生评议
4、教师提供一些情节,指导学生复述课文第一、二段
5、指导背诵竺可桢步行上班观察大自然变化的句子。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本中的作业,有困难的可以举手提问。
第五篇:《气象学家竺可桢》第二课时教案(共)
课时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抓住几个重点语句深入理解课文。
2、感受竺可桢坚持不懈,治学严谨,把全部心血都用在科学研究上的精神。
教学重点:
抓住几个重点句子,在朗读、体味、揣摩中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感受竺可桢的人格魅力。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竺可桢是个怎样的科学家?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用“~~~~”划出感受最深刻的语句。
三、汇报交流:
在学生自渎自悟、合作交流的基础上,从几个句子为抓手,深入理解感悟:
句一:他戴上老花眼镜,哆哆嗦嗦地在笔记本上写下一行小字:气温最高零下1℃,最低零下7℃,东风一至二级,晴转多云。句二:从1936年到1974年的38年中,他的四十多本日记和笔记本,共有近千万字!
句三:竺可桢就像一位在大自然中巡逻的哨兵,时刻都在细心地观察着大自然的每一个变化。
句四:他从街道两旁许许多多大树上发现第一片绿叶,在喧闹嘈杂声中辨别出第一声蛙鸣,在车水马龙的街上看到第一只南来的燕子。
句五:竺可桢几十年如一日精心观测,积累了许多重要数据,每一个数据都凝聚着他的心血。
四、拓展升华:
1、补充阅读:《品格和学问的伟人》。
2、读后说出自己内心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