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1:教学设计说明
襄阳姜太公钓鱼
一、指导思想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体育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采用情景教学法及分层教学法,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激发学习兴趣及运动欲望,调动学生主观能动性,达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强调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的集体主义精神。
二、教材选择与分析
根据七年级学生心理和生理特点,选择篮球运球这一教学内容,教学中采用“运球打球”和“运球接力”两个游戏,游戏比赛贯穿教学,以愉快的心情投入游戏中,让学生获得更多的体育乐趣,充分调动学生的运动兴趣,不仅巩固所学内容,还提高了学生运动积极性和集体意识。
三、教学设计
本课把情景教学法、游戏比赛教学法、教学内容分层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灵活而又恰如其分的融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课的结构分为情景导入,热峰激趣,学本领阶段,发展运动能力,身心调整,小结评价六部分。尊重学生、重视学生的情感体验,篮球游戏贯穿教学,先后采用了“运球打球”和“运球接力”两个游戏,不但巩固所学内容,还提高了运动积极性和集体意识,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使体育课堂成为赢取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主阵地。注重品德教育,培养团队协作,互帮互助,高度责任感,场地紧凑,器材利用率高,仅仅利用了篮球场地,整节课的.时间学生对篮球“爱不释手”。
七年级篮球运球技术教案
七年级水平(四)
教学内容一、篮球运球练习;二、运球对抗;三、运球接力教学目标认知目标:学习了解篮球运球的技术原理和多种运球方法
技能目标:使80%的学生基本掌握原地和行进间运球技术,70%的学生能基本掌握多种运球技术。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团结协作、争取胜利的竞争意识。
重难点:运球时抬头观察。
程序教学
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活动
组织
能力培养
或思想
教育
情景导入3课堂
常规1、安排见习生组织
学生拿球,情景导入(NBA球星)
2、宣布本课内容与学习目标。学生持球集合,体育委员带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口令响亮,精神饱满。×
△
×
×
×遵守纪律
热身激趣1、持球活动(篮球操)
2、熟悉球性练习教师领做,做好动作的示范,领做与指挥。1、学生在音乐伴奏下模仿练习:持球慢跑后踢腿跑划船拉纤绳呼拉圈蛙跳扣篮
2、手拨球球绕环:绕腰绕膝、绕腿,抛接球:击掌转体抛接球
△
1、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
2、大胆展示个性,积极参与课堂
3创新篮球玩法运用启发式教学,调动学生想像力进行评价赞赏积极配合,大胆展示。
学习本领阶段各种运球方法(低、高认真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纠正问题。难度由浅入深1、1分钟不做要求的任意拍球。
2、逐步学习并掌握由易到难的运球方法。同上探究学习
摸索创新
发展运动能力15分钟①运球对抗
②运球接力1、师讲解游戏方法及规则
2、观察游戏情况及时给予语言激励。树立学生自信1、按要求进行游戏比赛。
2、竞争气氛活跃。
3、互帮互助×××�S
�S
�S
×�S团结协作
培养竞争
意识和集体主义感
身心调整放松球操教师做好动作的示范,领与指挥学生和老师一起做放松球操。提高审美能力
小结评价1、总球
2、收回器材
3、下课1、师引导学生评价
2、教师评价1、学生自评
2、负责收回器材爱护公物
场地器材:篮球41个,录音机1台,标志竿4根。
MSN(中国大学网)
篇2:教学设计说明
教学设计说明
《五彩地》是一篇描写自然景观的课文,讲的是“我”到四川松潘去旅游,在藏龙山上看到五彩池的情景。作者抓住了水池的数量、大小、深浅、形状的特点和池水瑰丽多彩的特点,具体形象地描绘出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五彩池的赞美之情,表达了“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
《五彩池》第一课时的教学程序主要分为三大环节。
第一个环节:汇报交流预习情况。
第一步,引导学生说说自己通过预习读懂了什么,感受最深的是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问题,教师相机将学生读懂的内容与不懂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这样设计的目的,一是使预习落到实处,二是通过学生的汇报交流达到互相启发、互相学习的目的,三是了解学生感知课文的情况,准确把握教与学的起点,四是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以此促进学生的发展。
第二步,将学生读懂的内容进行梳理,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帮助学生归纳自然段的主要意思,训练学生分段。在学生汇报分段时,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是意见比较一致,没有出现分歧;二是不能把握第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出现几种分法。若学生出现分歧,便存疑,待进一步理解课文,真正弄明白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后再进行分段训练。学生虽然在三年级已进行了归纳自然段主要意思的训练,在学习第七册第二组课文时已初步进行了分段训练,但学生的能力尚未完全形成,教学环节设计应体现年段性、阶段性,要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因此,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读懂的内容归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再给课文分段,使学生充分运用已掌握的知识方法学习新知识,以促进学生能力的提高。
第三步,将学生不懂的问题进行梳理,其目的是,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并能带着问题自己去读书,培养学生自己的问题自己解决的能力和习惯。
第二个环节: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第2、3、4自然段,体会五彩地的美丽神奇,并渗透思想教育,体会运用比喻句的好处。
这是教学的重点部分。在这一环节中,主要根据学生读懂的内容或提出的问题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课文,使学生预习时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读不懂的问题得到解决,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与提高。
在第2自然段的教学中,通过抓重点句子,利用图片、教师范读、学生反复诵读等手段,引导学生理解体会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等特点。这样做的目的有三个:一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五彩地的美丽神奇;二是使已学过的读书方法(如抓重点词语、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内容等)得到运用;三是突破难点,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真正体会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并感受语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热爱大自然情感的熏陶。
在学习第3自然段时,我们设计了一个理解“更”字的教学环节,先让学生认真读书,对照教师出示的第3自然段,引导学生发现投影片上的一段话中少了一个“更”字,然后组织学生讨论,有这个字与没有这个字在意思上有什么不同。这样设计主要目的是:使学生体会出作者看到水池神奇时感到很惊奇,看到池水瑰丽多彩时感到更惊奇的感受;使学生意识到2、3、4自然段之间的联系密切,为进一步训练学生分段做好铺垫,同时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的.习惯。
学习第4自然段,可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课后思考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自己读书,了解池水出现不同色彩的原因。
以上教学环节的设计,其主导思想是引导学生在初步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带着问题自己学习,力求自己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难问题,使学生在预习时对课文的初步认识得到发展,使问题得到解决,同时,帮助学生积累语言,学习运用语言。
第三个环节:总结课文。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说说对课题的认识,并将五彩池与天上瑶池进行比较,以发展学生的认识,使学生体会到五彩池是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景象,比天上的瑶池更美丽,更神奇,更令人陶醉,再次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总之,在整个教学过程 中,我们努力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意识,淡化对课文内容空泛的分析,强化语言文字训练,提高学生对语言的感悟能力;淡化“教”的痕迹,强化学生活动,给学生留有充分的读书、思考、讨论的时间,力求使课堂教学出现一个全体学生积极地学、独立地学、创造性地学的生动活泼的局面,使学生的语言素质得到真正的发展与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