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词》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背诵默写全诗,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进取的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过程
一、导课:
同学们:宋玉在《九辩》中抒发自己落拓无偶的悲愁和不平,开篇“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将肃杀的秋景与悲怆的心境融为一体,宋玉因此被称为“悲秋之祖”,“悲秋”也成为后世文学作品中不断重复的主题。悲秋的诗句非常多,李白的“秋色无远近,出门尽寒山”;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牧的“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柳宗元的“海畔尖山似剑铓,秋来处处割愁肠”。今天我们学习唐代诗人刘禹锡的赋秋之作《秋词》(板书题目及作者),他是不是也想其他诗人一样悲秋呢?
二、作者作品介绍:(请同学们把从网上搜集到的有关知识述说出来然后总结)
刘禹锡,字梦得,洛阳人,自称中山人。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晚年在洛阳,和白居易为诗友,并称“刘百”。他的仿民歌《竹枝词》,别开生面,对后世影响很大。有《刘梦得文集》40卷。
三、课文分析: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请同学们朗读,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也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1、断句。
2、文章表达方式分为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五种,根据诗文含义,思考:在本诗中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分别体现在哪里?
议论: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描写:晴空一鹤排云上
抒情:便引诗情到碧霄
3、赏析句子“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并赏析“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排”字和“引”字。(赏析字的时候,首先解释字的意思,然后先说本意,然后再结合诗句以及作者的想要表达的感情,或者寓意)
排:“排”是“推开”的意思,写出了孤鹤搏击长空的豪情壮志,抒发了诗人奋发进取的豪情,这正是诗人虽遭贬谪,却绝不消沉的顽强意志的生动体现。
“引”化抽象的“诗情”为有形物,生动地表现了诗人面对秋景而不悲的感情,同时使诗歌也有了气势。
4、“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赏析
自古以来文人笔下的秋天,往往是肃杀、冷清,令人伤感凄凉。而在我看来秋天远胜初春。诗人一反常情,表达了对秋天的赞美,抒发了诗人积极乐观的思想情感。
5、诗文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探究文章的主旨。(2分钟)
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赞美和喜爱,抒发了旷达的胸怀和奋发的精神
随堂练习
秋词
刘禹锡(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李商隐(唐)
竹坞无尘水槛清,相思迢递隔重城。
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
山
行
杜牧[唐]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通过孤鹤翱翔于万里晴空,表达了乐观豁达、昂扬向上的心境;(侧重抒情说理)
李商隐的《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是悲秋,以阴冷寂寥的秋夜,残败衰飒的荷叶,单调凄楚的雨声,表达对朋友的思念。(侧重写景抒情)
杜牧的《山行》是赞秋,于寒山中遇见如火如荼,经霜耐寒,胜于春花的枫叶,咏物言志,给人启迪和鼓舞。(叙事写景抒情相结合)
2.三首诗相比较,你更喜欢哪一首,为什么?
我更喜欢刘禹锡的《秋词》。作者一反过去悲伤的情调,唱出了豪迈的歌声,表现出他向上励志的情怀,催人奋进。
我更喜欢杜牧的《山行》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意境和谐,令人向往。
我很喜欢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凤尾森森的竹坞,清幽之至,遗世超尘,安静倾听雨打荷叶,思忆朋友,也是人生美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