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课堂实录)(共5篇)

时间:2019-05-12 19:35: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课堂实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课堂实录)》。

第一篇: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课堂实录)

《约客》教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体会意境,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

2.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为以后的赏析诗歌奠定一点基础。

3.引导学生重视课外古诗词的学习,以此为引子,鼓励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培养初中起始年级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对于中国古诗词的了解处于起始阶段,几乎没有古诗词赏析能力。通过课外古诗词的延伸学习,引导学生在了解诗歌大意的基础上,积累古诗词,学习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难点:

(一)重点:

1.感知诗词大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感受古诗词的语言美,韵律美。2.体会诗歌意境。

(二)难点:

教给七年级学生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文字描述法。

四、教学方法:

朗读法

图画法

讨论法

五、教学准备: 课件

图画作品等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同学们,古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在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写的《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出来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出示课件)(王维的《竹里馆》)认真观察,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学生观察说出看到和想到的;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学习诗歌可以借助于图画来进行,为下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教师讲解两个概念:

物象: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如“柳”是一种客观事物,它有形状颜色,是一个物象。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设计意图:引进两个关于诗歌的概念,让学生理性认识诗歌的一些常识。为下文学习做以铺垫。

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一起领略古诗歌的魅力。

二、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1.学生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学生边读边找,自己将找到的写在黑板上。)季节:夏季

黄梅时节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还有一个等待朋友的我。

设计意图:用举例子的方法加强学生对教师介绍的概念的理解。为赏析诗歌做一点准备。

2.再读诗歌,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同桌之间讨论完成。每个组推荐一名学生分享学习成果。)

教师准备的材料:

天气特征:黄梅时节的家家雨。写出江南雨季特别的景致。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通过环境描写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夜的“寂静”。

第三句点题,“有约不来过夜半”,“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也明白客人不来的原因是下雨出行困难。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动作描写,体会独处的诗人的落寞、无聊、惆怅。抓住“闲”这个词语,体会含义。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3.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美读诗歌,读出诗人的落寞、无聊。教师先范读,学生个别读。

设计意图:学生在理解了诗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美读。品味古典诗歌的情感美。

三、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

四人一个小组,用简笔画勾勒诗歌内容。(课前预习学生自主完成,课中修订)教师指导学生完成。

请四个同学分享学习成果。

(教给学生学习古诗词的一种方法。学生在绘图时,一定能有所体会。)教师给予学生评出的画仙赋诗一首,算作奖励。

设计意图:尽量鼓励学生,参与到古诗词的学习中来。在活动中让学生领悟诗词魅力。教给学生可以借助图画来凸显诗词的内容,这是诗歌赏析的一种方法。

四、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

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教师给出)

要求: 现在就请同学们拿出笔,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的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一定注意体会作者当时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学生利用给出的一些物象,体会作者的心情。独立完成,要有自己的心得体会)

分享学习成果。在此基础上背诵。

设计意图:语文教学,还是需要学生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感悟。鼓励学生用优美的文字再现诗歌的内容,进行诗歌的赏析。这是诗歌最基本的方法。

五、收获满满我来谈,诗词学习方法多 学生先自己谈,然后教师归纳。鼓励学生要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归纳学习方法,再次复习学到的方法,为以后课外古诗词赏析能力的培养做一些准备。

六、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推荐: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纸张大小为A4纸。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

3.课余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人人参与,个个进步。

(学生先自读,扫清字词障碍。有时间教师可以范读,然后让学生齐读。)设计意图:扩大学生的阅读面,积累一些优秀的课外古诗词,丰富学生的阅读积累。

教师寄语学生: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

设计意图:用古诗词的方法鼓励学生努力学习。古诗词的学习就在我们身边。板书设计:

约 客 赵师秀

雨,青草,池塘,蛙,棋子,灯花——环境描写,烘托气氛 “闲敲棋子落灯花”

——动作描写,无聊,惆怅 方法归纳: 图画法

文字描述法

《约客》课堂实录

导入:

师:同学们,诗词是中华民族的瑰宝。课前我们听到一首很好听的歌,是李清照填的词《一剪梅》,它是用歌唱的方式呈现的。现在请同学们换一种角度,欣赏一幅我们班同学的画。进入本节课第一个环节:课前美图我来看,画意诗情入眼来。

师: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看看都画了什么?然后想一想:看到这幅画,你可以想到哪首诗歌呢?

生:月亮,竹子,一个人,还有琴,可以想到王维《竹里馆》。师:可以背诵吗? 生:可以。学生齐背。

师:同学们都说的很好。下面请画的主人谈一下自己画的什么,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张天赋同学:我画的是王维的《竹里馆》。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清静安详的境界。在一个安静的世界,没有尘世的喧嚣,没有功利的羁绊,表达出一种清幽的氛围与作者淡泊的心态。师:看来张天赋同学对这首诗歌认识很深刻,画得也不错。老师把一首诗歌送给你,希望你喜欢。你来读一下。

生:张家得女子,天赋自为名,睿智难题解,遐思美韵生。书能藏万卷,悟更胜一层。多有怜惜意,雕琢大器成。师:老师希望你努力学习,终成大器。

师:刚才同学们说到的竹子、月亮等,我们给它们取个名字叫物象。那么什么物象呢?请看大屏幕。和物象联系在一起的还有一个概念是意象。

生:朗读教师给出的物象、意象的概念。

物象:即是客观事物,不依赖于人的存在而存在,它有形状、颜色,有声音、味道,是具体可感的。

意象:“意”就是意念,“象”就是物象。有一个想法(诗歌的主题思想)后,把所要表达的情感用物象呈现出来。

师:老师给同学们就个例子说明什么是物象和意象。

例如我们经常读古诗词会碰到“柳”,古人送别时,折柳相送,为什么呢?希望被送走的人能“留”下来。在“柳”上寄与古人的一种思想。我们将这些寄与思想的就叫做意象。以后随着同学们知识越来越丰富,你会知道很多的意象的。

师:中国古典诗歌是很讲究是诗情画意的有机结合。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赵师秀的《约客》,以此为支点,学习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

下面我们进入第二个环节:课中美文我来赏,寄情画意解诗文。

师: 同学们自读诗歌,找找看,作者写出了哪些物象呢? 老师举一个例子:雨

生1:青草,池塘,青蛙,棋子,灯花,师:你觉得还应该有什么呢? 生2:我觉得还应该有一个“我”。

师:非常好!为这个同学鼓个掌。请同学们再读诗歌,思考:你觉得诗歌通过这些物象想要表达出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呢?你从哪个物象或者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生1:我觉得诗人通过物象告诉我们江南梅雨季节的特生。表达的情感应该是失望、寂寞。从灯花就可以看出来。因为油灯点的很久了,所以才会有灯花的跌落。生2:我觉得想通过青蛙的叫声,写出雨夜的安静,也写出诗人的无聊。生3:我觉得通过青草、池塘、蛙声,写出诗人无所事事。

生4:我觉得作者通过热闹的蛙鸣等环境描写,想要衬托夜的寂静。……

师:我们一起了解了诗歌的含义。现在请同学们拿出课前预习时你们画的图画,在四个人一个小组,修订一下,使之更能很好的表现诗歌的内容。然后每个组推选一名同学参加班级分享。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简笔勾勒绘美图,诗中画仙脱颖出。看看那个同学能成为画仙?

生1:我画了一副棋盘,还有一个人。生2:我画了柳树在雨里摇曳,还有落花。生3:我画了闲敲棋子落灯花。一个人在下棋。

生4:我画的是荷塘,有很多的青蛙在叫,因为诗里有“青草池塘处处蛙” ……

师:同学们根据刚才几位同学说的,还有黑板上的画,评出心目中的画仙。生:某某同学

师:老师依然送给你一首诗歌,希望你喜欢。生:读“行韵有诗篇,放眼苍穹千万年。回眸一笑间”

师:同学们分享了的美图,老师为同学们的表现叫好。老师提出一个建议,同学们可以学一下国画,国画配古诗词,那才是绝配。

诗歌学到这里还没有结束。我们还需要:披文入境揣意境,笔端含情韵味生。就是品味诗歌的意境。

生:齐读:“意境是指抒情性作品中呈现出来的那种情景交融、虚实相生、活跃着生命律动的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

师:同学们,现在拿起你手中的笔,在便利贴上完成诗歌意境的描述。用优美的语言将诗歌内容描绘出来,描绘时应注意体会诗人 的心情,做到情景交融。

生1:江南梅子成熟的季节,成了烟雨世界。青蛙成了耳朵的主角。夜深了,客人还没有来。实在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光,竟然震落了灯花。

生2:江南的雨,催熟了梅子。青草染绿,还有池塘和青蛙。与友约弈,约时已过半夜。独自一人,闲敲棋子。无聊至极。生3:梅子成熟了。斜风细雨柳如烟,传来阵阵蛙声。已过半夜,有约的客人还没有到。闲着无聊,敲着棋子,打发时间。

生4:在梅子成熟的季节,细雨蒙蒙。长满了青草的池塘传来阵阵的蛙声。朋友还没有来,可能是因为下雨出行不便的原因吧。怎么打发无聊的时间呢?只能是敲着棋子。

……

师:同学们都抓住“闲”这个字了。它用动作描写,写出诗人无聊、落寞、惆怅的心情。

师:老师给同学们布置个探究题:苏轼的《承天寺夜游》里有“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秦观的《浣溪沙》里有“宝帘闲挂小银钩”,这两句话都有一个“闲”字。下去好好品味一下,看看“闲”的含义是什么呢?

师:请同学们把你在便利贴上写的文字贴在你的画的留白处。课下交上来,我们将举办展览,分享学习成果。

师:同学们,相信此时此刻你们一定对诗歌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学们可以自由朗读诗歌,用你的声音传达出作者的心声。

生:自由朗读。齐背。

师:本节课我们以《约客》作为例子,学习了一些赏析诗歌的方法。请同学们归纳一下。进入第五个环节收获满满我来说,诗词学习方法多。

生1:诗歌可以用歌唱的方法。生2:还可以用图画法。

生3:我觉得还可以用文字描述法。

师:大家说的都不错。学习诗歌,不仅仅要能背诵,会默写。更应该在理解诗意、诗情的基础上,有自己对诗歌的赏析。今天我们实践了图画法,文字描述法,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能够好好应用,提高赏析诗歌的能力。相信通过努力,我们一定会有所得的。

师:心无旁骛致情专,举一融通能反三。学习要有举一反三的本领,下面我们进入第六个环节课后美文我来赏,魂牵梦绕翰墨香。

师:发放教师推荐学生课后学习的诗歌内容。推荐:

1苏轼的《浣溪沙

斜风细雨作晓寒》 元丰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从泗州刘倩叔游南山 细雨斜风作晓寒,淡烟疏柳媚晴滩。入淮清洛渐漫漫。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2.杜牧的《寄扬州韩绰判官》 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 3.韦庄的《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4.司马光《客中初夏》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5.李清照的《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师:出示要求:

1.选择一首自己喜欢的诗歌,利用课堂教的方法,图文结合,赏析诗歌的意境。老师推荐五首诗歌。

2.可以借助于网络,亦可请教美术老师。3.举办古诗词赏析比赛,每个同学都要参加。

师:老师在课的最后送给同学们一是诗歌。这是老师给予你们殷切的希望,希望你们通过努力,实现凌云壮志。

生:齐读。

学海遨游勤做舟,经风历雨弄潮头。莫言十载寒窗苦,来日凌云壮志酬。下课。

《约客》教学反思 古诗文诵读,教师一般的教学方法停留在背诵、默写的范围。我觉得这样的学习,对于初中的学生来说,显得有些单薄。中华优秀诗词浩如烟海,学生应该对诗词赏析有所涉猎才是。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关于古诗词,要求“在有意识地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而欣赏品味和审美情趣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形成的,需要在初中三年的时间里,教师帮助学生慢慢形成。我认为初中起始年级就应该在这些方面予以关注。

《约客》属于课外古诗词诵读课文,本节课我主要是想以此为支点,教给学生一点赏析诗歌的方法。我认为,通过一节课的学习,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不过,诗词赏析不是一节课就可以达到培养学生的诗词赏析能力的。

本节课的亮点是:

1.通过图画法让学生在遵从文本的基础上,展开想象的翅膀,用笔来勾勒诗词的意境。这是学生喜欢的一种方式。学生要把它画出来,肯定会仔细研究诗歌的内容。学生参与度极高,几乎都能用笔勾勒自己心目中的诗歌内容,化无形于有形。虽然他们的画笔还显稚嫩,这没有关系。只要他们喜欢就行。假以时日,他们一定会画得更好。以后还会与美术老师沟通,教给学生中国画的画法,有理由相信,中国画和古诗词,一定是最好的搭配。

2.文字描述法,学生能够从自己学的诗词内容出发,用优美的语言描绘诗歌的意境。我认为孩子们各有特色,甚至有的孩子利用古诗词来解读诗词,真的很好。

3.我对一些孩子的评价,也是用古诗词进行的。孩子们对这样的评价方式非常的喜欢。孩子们很是崇拜我。亲其师才可以信其道。课余,还有一些孩子问我索要诗词。课堂的预设性诗词发给孩子。至于他们需要,依然会利用课余时间完成孩子的愿望。

4.古诗词素养需要“熏”。即使现在孩子不懂得古诗词如何押韵,如何平仄?那有什么关系。教师只需要不断地对学生进行熏陶,相信有很多的孩子会喜欢上古诗词,能做好前文明的继承;还有个别的孩子会通过学习会作诗填词,那就是传承了。多好!

不足之处: 40分钟的课堂时间还是显得有些不够,第六个环节没有很好的展开。希望有一种课堂,称之为长短课堂,如果适用于现在的教学,那应该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第二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学案教案

约客

学习目标

1、导读背背,理解、积累诗文。

2、理解诗文大意。

3、体会作者的情感。学习过程

1、读读背背:

《约客》

南宋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2、作者简介

赵师秀(1170~1219)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有《赵师秀集》2卷,别本《天乐堂集》1卷,其《清苑斋集》1卷,有《南宋群贤小集》本,《永嘉诗人祠堂丛刻》本。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中较出色的作家。绝大部分是五言诗。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与人约会而久候不至,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稍有些失落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语言清丽可诵。

3、诗歌注释

①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②黄梅时节:农历四、五月间,江南梅子黄了,熟了,大都是阴雨连连的时候,成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③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

④处处蛙:到处是蛙跳蛙鸣。

⑤有约:即邀约友人。

⑥落灯花:旧时以油灯照明,灯心烧残,落下来时好像一朵闪亮的小花。落:使„„掉落。灯花:灯芯燃尽结成的花状物。

约客选自《清苑斋集》(《南宋群贤小集》本)。

4、译文

一个梅雨绵绵的夜晚,乡村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诗人等候朋友如约来下棋。他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心中有些失落。

5、诗文赏析

A.第一种理解:

前二句交待了当时的环境和时令。“黄梅”、“雨”、“池塘”、“蛙声”,写出了江南梅雨季节的夏夜之景:雨声不断,蛙声一片。读来使人如身临其境,仿佛细雨就在身边飘,蛙声就在身边叫。这看似表现得很“热闹”的环境,实际上诗人要反衬出它的“寂静”。

后二句点出了人物和事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没事可干,“闲敲”棋子,静静地看着闪闪的灯花。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本来期待的是约客的叩门声,但听到的却只是一阵阵的雨声和蛙声,比照之下更显示出作者焦躁的心情。第四句“闲敲棋子”是一个细节描写,诗人约客久候不到,灯芯很长,诗人百无聊赖之际,下意识地将黑白棋子在棋盘上轻轻敲打,而笃笃的敲棋声又将灯花都震落了。这种姿态貌似闲逸,其实反映出诗人内心的焦躁。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烦躁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B.另一种理解:

首句“黄梅时节家家雨”,交待了当时的环境。黄梅时节乃是立夏后数日梅子由青转黄之时,江南多雨,俗称黄梅天。其时细雨绵绵,正所谓“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对于视觉,是一种低沉的安慰。

至于雨敲在鳞鳞千瓣的瓦上,由远而近,轻轻重重轻轻,夹着一股股的细流沿瓦槽与屋檐潺潺泄下,各种敲击音与滑音密织成网”,仿佛“谁的千指百指在按摩耳轮”,心情异常恬静安祥。

“青草池塘处处蛙”这句,诗人的注意力从霏霏淫雨,自然而然地转到了远远近近,此起彼伏的片片蛙声,正是这处处蛙声,烘托出了当时周遭的清静,试想,如非心如止水,神游物外,而是焦灼烦躁,何以知微渺“虫声”今夜“新透绿窗纱”?

再看第三句“有约不来过夜半”。我猜想,书中之所以得出“焦灼”结论,多半便依了这句。朋友过了夜半还不来,倘是你我,当然不免焦灼。但这是赵师秀,是“永嘉四灵”之一,人称“鬼才”的赵师秀。赵师秀,字紫芝,又字灵秀,光宗绍熙元年进士,曾任上元县主薄,筠州推官。他虽寄身仕宦,但失意消沉,常与僧道同游山水之间,向往恬静淡泊的生活,甚至还想与陶渊明一样“归寻故园”(《九客一羽衣泛舟,分韵得尊字,就送朱几仲》)。他死后,江湖派巨子戴复古作《哭赵紫芝》,说他是“东晋时人物”。当不致于“有约不来过夜半”便焦灼不安吧?

最后一句“闲敲棋子落灯花”。我不知道前人是怎么理解“闲”字的。我是这样想,“闲敲”之“闲”,应当仿佛我们偶凭小几,百无聊赖,适见案头笔墨,于是顺手拿过,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笔涂去,一如陆游“矮纸斜行闲作草”之意趣。赵师秀也便这样坐于灯前,遥等客人不至,百无聊赖,适见局中棋子,于是顺手拈起,随随便便,漫不经心,信手敲去,何来焦灼之感?

C.创新研读

《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哇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习题解析

约客

1.易错字

池塘(táng)

闲敲(qiāo)2.词语释义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处处蛙:到处是青蛙。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文题解说】

“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创作背景】

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地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欣赏名句创新解读 导入一:复习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关于雨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哪些诗句?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江南的黄梅时节,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声响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个约会,一起走进他的《约客》。导入二:关联型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谱曲的歌曲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师: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古诗,我觉得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诗歌就是永嘉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感受诗人的诗意人生。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是“永嘉四灵”之一。

2.关于作品:《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3.关于背景: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有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先来齐读诗歌。

读出诗歌的韵味: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师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2.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这首诗歌,你能罗列一下诗中的景物吗? 板书:雨、蛙、棋子、灯花

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

三、细读诗歌,重点分析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重点字眼的分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

伴着雨声、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直至夜半。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诗人的心情。

这份等待,饱含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理由是什么? 1.寂寞、焦急、失望。

2.闲适的享受,独处的乐趣。

重点分析:闲。

学生辩论:“闲”的理解是无聊还是闲适? 现代人闲暇时会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对弈、作赋,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诗人闲适心情的句子? 如: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虽然现代人也会以品茶、聊天作为休闲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优雅的事情,难免有了矫情的作秀之嫌,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创新解读,读懂诗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

《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份恬淡与闲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江南这片诗歌的原乡中,感受一脉相承的诗心和诗意;在俗世的红尘中,守护心灵的那片净土,真正享受悠然远世的生活!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约客》中含而不露地表现诗人寂寞的诗句是哪句? 约 客

情 失望、烦躁、寂寞„„ “闲”闲适、悠闲

一切景语皆情语 解读《约客》的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中的名词译音,原意是装配构成。电影艺术从建筑学的门庭内,借用了这一术语,引申为剪辑和组合,成为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然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常有其通似性,蒙太奇也不是电影所独有的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的表现艺术中,就有和蒙太奇手法不谋而合之处。例如,电影经常把一些跳跃幅度较大的时空、不同的画面,按照艺术的逻辑并列组接起来,构成并列式蒙太奇,从而渲染作品的氛围,表达作品的某种寓意。从这种蒙太奇来衡量,赵师秀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地区,立夏以后,有一个连绵多雨的季节,名之为“黄梅天”,雨则称为“黄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诗人首先推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比较阔远的画面,概括性很强,“雨”不但有形,而且有声,所以这画面刺激读者的视听感官,既诉之视觉也诉之于听觉。同时,这种雨不是匆匆过客式的骤雨,也不是大肆挥霍的豪雨,而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黄梅雨。这种雨在诗中,既渲染了那种恼人的凄苦气氛,也可以说是诗人心境寂寥而切盼友人前来的主观心理的外射。此外,家家阻雨,也为久候客人不至埋下了伏笔。“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画面的时空,较前一个画面的时空为小,它是由视觉形象,特别是听觉形象所构成的。南北朝时的谢灵运,在《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赵师秀的“青草池塘”化用了谢灵远的“池塘生春草”而不露痕迹,也更为浓缩。具备一定诗歌知识的读者,都可以由此联想到许多。这种化用典故,而加深其历史和艺术的内涵的艺术形态,美英现代诗人兼批评家艾略特称之为“同存结构”,因为读者的想象,由此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平面,而可以驰入历史的纵深。如果说,前面两个镜头还是户外自然之景,那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由户外而室内的人物之景了。从诗的整体来看,这三个镜头的组接关系是平行线式的,然而,从前面两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的关系来看,则可以理出先后发展的时间线索,这种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地发展的镜头,可称之为“前进式的蒙太奇”。同时,从画面上 看,前面两个镜头较为阔大,是远景,全景;后一个镜头较为细小,是近景、小景,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只见主人失望,而仍然不无期待地频频敲着桌上的棋子,灯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客人则迟迟不至。一“敲”一“落”,表现时间之久,怀念之深,企盼之殷。而室外的雨声、蛙声,室内的敲棋声与灯花掉落声,声声入耳。这种强动态的听觉描写,正深层次地表白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把那种“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情绪与氛围,表现得分外动人。

阅读《约客》一诗,回答问题。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案与解析】

1.C(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声,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2.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的。

李杰

第四篇:人教部编版语文 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秋词》学案

课外古诗词·秋词

1、掌握有关文学常识;

2、感受诗歌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3、学习作者不怕困难、高昂的进取精神。

4、背诵默写全诗。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理解诗歌内容。

2、背诵默写全诗。

●难点:领悟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吟咏,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可结合运用比较法理解课文。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在大多古人的诗中也是一个悲的角色,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但刘禹锡的《秋词》却一反传统,开创新意,写出了一个生机勃勃,斗志昂扬的秋天来。今天让我们走进《秋词》,感受刘禹锡笔下别样的秋天。

二、走近刘禹锡

刘禹锡

字梦得,洛阳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和进步的思想家。贞元七年中进士,又中博学宏词科。曾和柳宗元等参加革新政治的王叔文集团。失败后,被贬官。后又入朝为官,以太子宾客分司东都,因此,世称刘宾客。刘禹锡生前与白居易齐名,世称“刘白”。白居易则称他为“诗豪”

。他的诗歌,传诵之作极多。有《刘梦得文集》。

三、了解背景

这首诗是刘禹锡被贬郎州时写的,当时顺宗即位,任用王叔文改革朝政,刘禹锡也参加了这场革新运动。但革新遭到宦官、藩镇、官僚势力的强烈反对,以失败而告终。顺宗被迫退位,王叔文赐死,刘禹锡被贬,那时他三十四岁。从诗中可以看到,刘禹锡并没有悲观失望,而是一反常态,赞美秋天,给人一种昂扬向上的信心。这与他多次被贬,多次抗争的性格是一致的。

四、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

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3、学生自由朗读.学生体会诗的韵味和节奏,感受作者的豪情壮志。

秋  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

悲/寂寥,我言/秋日/

胜/春朝。

晴空/一鹤/

排云/上,便引/诗情/

到/碧霄。

五、理解诗意

1、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2、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3、学生口述诗意。

(1)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自古以来人们是逢秋悲寂寥,而我却是认为秋天比春天更美好。

(2)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万里晴空中一只白鹤冲云直上,我的诗情也随它飞上了蓝天。

六、内容探究

小组讨论:

问题1、:诗的前两句采用了什么手法?

明确:对比手法。作者首先写了古代文人每当受挫,身陷逆境时,总是悲叹秋天的寂寞凄凉。战国时楚人宋玉曾写道“悲哉,秋之为气也”,可以说开创了“悲秋”之先河。接着道出了自己对秋天的感受:秋天胜过春朝。

问题2:为什么“我言秋日胜春朝”?

明确:“晴空一鹤白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问题3:怎样理解“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明确:“晴空”写出了秋日的天高云淡。“一鹤”是孤单的,但也是独特的,正是这只鹤顽强奋斗,冲向云霄,才冲破了秋天的肃杀的氛围。使大自然别开生面,使志士精神抖擞。它是顽强不屈的志士的写照,奋斗不息的精神的象征。“诗情”指豪情,也是壮志,有了这种豪情壮志,秋日的寂寥自然会一扫而空的。

问题4:诗人在诗中借冲天而上的“鹤”,抒发了什么感情?

明确:诗人借白鹤形象,抒发了毫不气馁,昂扬进取的豪迈乐观之情。

七、课堂小结

悲秋是古诗的常见主题,这首诗一反常态,不写悲秋,而写爱秋,如此明朗刚健的“秋词”,在古典诗歌中是少见的。诗的前两句,先弃“逢秋悲寂寥”的常情,后立“秋日胜春朝”的新见,气势不凡;后两句直接推出证据—”晴空一鹤排云上”的明丽秋景,引出豪迈的诗情。我们从诗中能感受到诗人因支持变法屡遭贬谪、愈挫逾奋的豪壮情怀。

八、比较阅读

秋词

刘禹锡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同是写秋,两首诗表露出诗人的心境有何不同?

明确:刘禹锡的《秋词》是颂秋,表达了豪迈乐观、昂扬向上的心境;马致远的《秋思》是悲秋,表达了游子思乡之情。

2、同是写秋,两首诗词都采用了怎样的写法?

明确:《秋词》描绘了一幅鹤飞冲天的画面,在生机勃勃的景象中倾诉诗人的情怀。《天净沙·秋思》精选了多种有代表性的景物,组成一幅暮色苍茫的秋野图画。在表达手法上,前者是议论、描写兼抒情,后者则是动静结合,借景抒情。

九、背诵活动

1、集体背诵本诗

2、接龙”背诵本诗

第五篇:2、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教案

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采桑子》教案

教学目标:

1、体会词句中的重点词语含义及词句的内容。

2、体会词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及词的写作特点? 教学重点及难点:

重点体会词句的含义及思想感情。难点引导学生分析出词的写作特点。教学过程:

一、导语引入:

1、板书课题:

2、引入语:本首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欧阳修所作。词人所作《采桑子》共十首,是一组联章小词,从不同角度歌咏西湖四时美景,从中折射出词人挂冠退隐后从容自适的闲雅情怀。该词是组词的第一首,写泛舟西湖的总体观感,具有“引言”的意味。全词以轻快淡雅的笔调,描写春天泛舟颍州西湖时所见的美丽景色,词人以“轻舟”作为观察风景的基点,舟移景换,风景与心情,动态与静态,视觉与听觉,两两对应而结合,形成了一道流动中的风景,但心情的愉悦是一以贯之的。全词色调清丽,风格娟秀,将“西湖好”的题眼诠释得淋漓尽致,读来清新可喜,充满诗情画意。

二、作者简介欧阳修(1007-1072):北宋文学家、史学家。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吉州吉水(今属江西)人。天圣进士。官馆阁校勘,因直言论事贬知夷陵。庆历中任谏官,支持范仲淹,要求在政治上有所改良,被诬贬知滁州。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王安石推行新法时,对青苗法有所批评。谥文忠。主张文章应“明道”、致用,对宋初以来靡丽、险怪的文风表示不满,并积极培养后进,是北宋古文运动的领袖。散文说理畅达,抒情委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风与其散文近似,语言流畅自然。其词婉丽,承袭南唐余风。曾与宋祁合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又喜收集金石文字,编为《集古录》,对宋代金石学颇有影响。有《欧阳文忠集》。

三、熟读并背诵该词。

四、释词正音:

采桑子:词牌名,又名《丑奴儿》《罗敷媚》等。

棹[zhào]:桨。西湖:这里指颍州(今安徽阜阳)的西湖。逶迤[wēi yí] 形容道路或河流弯曲而长。堤[dī] 笙[shēng ]歌: 琉璃:一种光滑细腻的釉料,多覆在盆、缸、砖瓦的外层。这里喻指水面平静澄碧。涟漪[lián yī] 沙禽:沙洲或沙滩上的水鸟。

五、翻译词句内容。

1、上片: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译:驾轻舟划短桨,西湖风光多么美好,碧绿的湖水绵延不断,长堤上花草散出芳香。隐隐传来的笙歌好像是随着船儿在湖上飘荡。

上片写泛舟湖上所见。这几句描写,词人运用了静中有动,动中有静方法,并把形象与声音结合,营造出西湖一片安谧、恬静的气氛。

2、下片: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译:无风的水面,光滑得好似琉璃一样,不觉得船儿在前进,只见微微的细浪在船边荡漾。看,被船儿惊起的水鸟,正掠过湖岸在飞翔。

下片着重描写在湖上行舟、波平如镜的感受。“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这里”,以静写动,写出了平浪静时水面晶莹澄澈的景象。“惊起沙禽掠岸飞”却是以动衬静,写涟漪微动惊动沙滩上的水鸟,使之掠过湖岸飞去。这样以动写静,使得西湖水面愈显其幽静。词作是以景结情,水鸟的飞翔不但增添了词作的情趣,而且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审美想象空间,同时,更表现出词人追求如同水鸟一样的自由自在,闲情逸致的生活态度。

在艺术上,词人用清新活泼的语言,描绘出西湖之美景,犹如一幅清丽活泼、空灵淡远的风景画。同时,注重了动静结合的方法,特别是以动写静的方法,把西湖清新可爱之美表现得美不胜收,并寓情于景,令读者想象而思考。

六、巩固练习:

1、词的上片第一句在整首词中的作用是什么?上片描写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1)上片第一句总摄全篇,为该词的题眼,点明题意,直抒赞美之情。(2)上片从视觉和听觉两方面描写了蜿蜒曲折的绿水、长满芳草的长堤、动听的乐声和歌声,描绘了西湖清丽、恬静、淡远的春景。

2、词的下片主要运用了哪种表现手法描写西湖春色的?抒发了词人怎样的感情?

(1)词的下片运用了动静结合(或以动衬静)的表现手法。前一句将平静的水面比作明净平滑的琉璃,更以船的缓慢移动衬托出水面之“静”。后一句写涟漪微起,惊动了沙洲上的水鸟,水鸟掠过堤岸飞去,写出了西湖之“动”。动静结合、相互映衬写出了西湖春色的多姿多彩。

(2)通过描绘西湖春色,抒发了词人陶醉于西湖胜景、恬淡安适的喜悦情怀。

下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课堂实录)(共5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人教部编版语文七下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教案+课堂实录)(共5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