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讲解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诵读默写】
泊秦淮 杜 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古诗译文】
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哪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全诗主旨】
本诗是触景感怀之作,金陵曾是元朝的都城,繁花一时,作者目睹如今的唐朝国势日衰,当权者昏庸荒淫,重蹈元朝覆辙,无限感伤。
【名句赏析】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两句诗表面上是批评歌女的,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势衰微,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家将亡的统治者,表现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
【诵读默写】
贾 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古诗译文】
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人可比。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问关切百姓的国事而是问神鬼之事。
【全诗主旨】
这首诗写的是汉代,其实是托古讽今,揭示晚唐皇帝求仙访道、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也寄寓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
【名句赏析】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此两句先扬后抑,皇帝靠近臣子问策,似乎虚心倾听,可不关切国事,而求鬼神,托古汉代之事而讽当今现实,表现了诗人对当朝的失望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诵读默写】
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其五)
杨万里
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古诗译文】
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骗得前来爬山的人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进入到崇山峻岭的圈子里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将立刻将你拦住。
【全诗主旨】
诗人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名句赏析】
“正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这两句诗使用了生动形象的比喻,把山变成了有生命有灵性的东西。告诉人们,凡事都要充分准备,不要被眼前的顺境所迷惑,要放眼长远,认真对待,才能不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
【诵读默写】
约 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古诗译文】
黄梅时节的一个雨夜,乡村青草池塘中传来阵阵蛙鸣。这时已经是半夜了,朋友却还没有到来,无聊地敲着棋子,灯灰震落在棋盘上。
【全诗主旨】
全诗通过对诗人思绪的环境及动作的渲染,描绘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表现出诗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名句赏析】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这两句诗通过一个小小动作的细致刻画,生动而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烘托出诗人一种怅惘、无奈的心情。
第二篇: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习题教案
课外古诗词诵读
【诵读默写】
竹里馆 王 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古诗译文】
我独自坐在幽深的竹林里,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没有人知道我在竹林深处,只有明月相伴静静地照耀着。
【全诗主旨】
这是诗人晚年隐居时创作的一首五绝。诗中意境淡雅、月华如水、涤荡胸怀。诗人在与自然对话、与天地精神往来的惬意中,充分感悟隐居生活的美好情趣。
【名句赏析】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意思是说,自己僻居深林之中,也不为此感到孤独,因为那一轮皎洁的月亮还在时时地照耀着自己。这是使用了拟人化手法,把倾洒银辉的一轮明月当成心心相印的知心朋友,显示出诗人非常新颖而独到的想象力。
【诵读默写】
春夜洛城闻笛
李 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古诗译文】
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来的?随着春风的飘扬,传遍洛阳全城。就在今夜,听到令人哀伤的《折杨柳》,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全诗主旨】
本诗是作者李白游洛阳时所作。全诗描写在夜深人静之时,听到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名句赏析】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在夜深人静时,听到伤离惜别的曲调,勾起诗人无尽 1 的乡思。这两句写诗人自己的情怀,却从他人反说,这是主观情感的推衍,更见诗人感触之深、思乡之切。
【诵读默写】
逢入京使 岑 参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古诗译文】
东望家乡路程又远又长,热泪滴湿双袖还在不断地流淌。在马上与你相遇无纸笔,请告诉家人说我平安无恙。
【全诗主旨】
这首诗是写诗人在西行途中,偶遇前往长安的东行驶者,勾起了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也表达了诗人建功立业开阔豪迈的情感。
【名句赏析】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这两句诗以行色匆匆的口气,写走马相逢,无笔传语,一方面表现了作者对故园的相思眷恋的柔情,一方面又表现出诗人立志报国的开阔豪迈的胸襟。
【诵读默写】
晚 春 韩 愈
草树知春久不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古诗译文】
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竞相争芳斗艳。就连那没有美丽颜色的杨花和榆钱也不甘寂寞,随风起舞,化作漫天飞雪。
【全诗主旨】
这是一首描绘暮春景色的七绝。通过写草木留春而呈现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寄寓着人们应该趁时而进,抓紧时机去创造有价值的东西。
【名句赏析】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此两句诗使用拟人化的手法,展现出杨花、榆荚也不甘示弱,化作雪花随风飘舞,为晚春增添一景。启示人们:一个人无才思不可怕,要紧的是珍惜光阴,不失时机,去创造价值。
第三篇: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课外古诗词诵读《约客》习题解析
约客
1.易错字
池塘(táng)
闲敲(qiāo)2.词语释义
约客:约请客人来相会。
黄梅时节: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即梅雨季节。家家雨:家家户户都赶上下雨。形容处处都在下雨。处处蛙:到处是青蛙。有约:即为邀约友人。
灯花:灯芯燃烧后结成的花状物。
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与徐照(字灵晖)、徐玑(字灵渊)、翁卷(字灵舒)并称“永嘉四灵”,开创了“江湖派”一代诗风。
【文题解说】
“约客”本是希望客人如约而至,然而此诗写的却是客人没有按时来,甚至没来。
【创作背景】
黄梅时节的夜晚,细雨蒙蒙地下着,乡村的池塘传来阵阵蛙鸣。诗人约一位朋友来做客,可等到半夜也没有来。他只好一个人伴着油灯,无聊地敲着棋子。语近情遥,含而不露地表现了作者寂寞的心情。诗用对句写景,富有时令与地方特色。
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可谓形神兼备。全诗生活气息较浓,又摆脱了雕琢之习,清丽可诵。
《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知诗人,解诗题;明诗意,悟诗情。
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气息。
【重点】
了解诗歌大意,能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难点】
能展开想象,理解诗句的意思,感受诗人的情感。
导入资料助读通读古诗欣赏名句创新解读 导入一:复习型
[设计意图] 通过复习关于雨的诗句,自然而然地引出课题。
同学们,让我们想象这样一个画面:撑一把伞,独自漫步在雨中,你的脑海里可能会浮现出哪些诗句?这里,老师也收集了一些诗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出示【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韦应物《滁州西涧》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南宋志南和尚《绝句》】江南的黄梅时节,梅子熟了,稻花香了,杏子肥了,蛙声响了。在这样的季节里,我们和南宋诗人赵师秀有个约会,一起走进他的《约客》。导入二:关联型 [设计意图] 通过古诗谱曲的歌曲导入,能够激起学生热爱古诗的情感,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
(课前播放《水调歌头》歌曲)师:一直以来都很喜欢古诗,我觉得那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今天我给大家推荐的诗歌就是永嘉四灵之一的南宋诗人赵师秀的《约客》。
感受诗人的诗意人生。
一、资料助读
[设计意图] 让学生在阅读诗歌之前,了解作者、作品的创作背景,有利于学生快速背诵,加深对文本的印象。
【课件出示关于作者和作品的情况,然后,教师指名朗读诗歌,其他学生听读,加深印象。】
1.关于作者:赵师秀(1170-1219),字紫芝、灵芝,号灵秀、天乐,永嘉(今浙江温州)人。南宋诗人。是“永嘉四灵”之一。
2.关于作品:《约客》是赵师秀的著名作品。该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复杂的思想感情。这是一首情景交融、清新隽永、耐人寻味的精妙小诗。
3.关于背景:作者准备和约好的客人对弈来度过漫长的梅雨之夜。可是大半夜过去了,客人还没有如约而至,于是写下了这首写景抒情诗。
二、初读古诗,初步感知
[设计意图] 此环节通过指导学生朗读、训练学生朗读等内容,让学生对文本有一个整体认识,并较熟练地阅读全文,为下面了解文意奠定基础。
1.有人说:三分诗歌七分读。我们先来齐读诗歌。
读出诗歌的韵味:将每一句的最后一个字读饱满。(师范读、生自由读、个别读、齐读)2.都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读完这首诗歌,你能罗列一下诗中的景物吗? 板书:雨、蛙、棋子、灯花
诗人的情感往往就是通过这些景物传达的。因此,这些景物就被称之为意象。
三、细读诗歌,重点分析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通过重点字眼的分析,引导学生感悟诗歌主旨。
伴着雨声、蛙鸣,敲着棋子、看着灯花,直至夜半。你觉得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字里行间,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去体会诗人的心情。
这份等待,饱含了诗人怎样的心情,理由是什么? 1.寂寞、焦急、失望。
2.闲适的享受,独处的乐趣。
重点分析:闲。
学生辩论:“闲”的理解是无聊还是闲适? 现代人闲暇时会做什么?古人呢? 品酒、对弈、作赋,多么悠闲,多么自在。你还能想到哪些体现诗人闲适心情的句子? 如:鸟向檐上飞,云从窗里出。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虽然现代人也会以品茶、聊天作为休闲方式,但由于人性的浮躁,如此优雅的事情,难免有了矫情的作秀之嫌,但我们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四、创新解读,读懂诗人
[设计意图] 此环节旨在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更好地了解文章主旨。
《约客》这首诗究竟营造了一个什么样的意境?且看--江南的夏夜,梅雨纷飞,蛙声齐鸣,诗人约了友人来下棋,然而,时过夜半,约客未至,诗人闲敲棋子,静静等候„„此时,诗人的心情如何呢?我看主要不是或根本就没有什么焦躁和烦闷的情绪,而更可能是一种闲逸、散淡和恬然自适的心境。也许曾有那么一会儿焦躁过(这种焦躁情绪怎么会持续到“过夜半”呢?),但现在,诗人被眼前江南夏夜之情之景感染了:多情的梅雨,欢快的蛙鸣,闪烁的灯火,清脆的棋子敲击声„„这是一幅既热闹又冷清、既凝重又飘逸的画面。也许诗人已经忘了他是在等友人,而完全沉浸到内心的激荡和静谧中。应该感谢友人的失约,让诗人享受到了这样一个独处的美妙的不眠之夜。
宠辱不惊,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望天上云卷云舒。
这份恬淡与闲适,恰恰是我们现代人所缺失的, 让我们诗意地栖居在江南这片诗歌的原乡中,感受一脉相承的诗心和诗意;在俗世的红尘中,守护心灵的那片净土,真正享受悠然远世的生活!作业布置
1.默写古诗。
2.《约客》中含而不露地表现诗人寂寞的诗句是哪句? 约 客
景
情 失望、烦躁、寂寞„„ “闲”闲适、悠闲
一切景语皆情语 解读《约客》的蒙太奇
蒙太奇,是法语建筑学中的名词译音,原意是装配构成。电影艺术从建筑学的门庭内,借用了这一术语,引申为剪辑和组合,成为电影构成形式和构成方法的总称。然而,文学艺术的各个门类常有其通似性,蒙太奇也不是电影所独有的手法,在我国古典诗歌的表现艺术中,就有和蒙太奇手法不谋而合之处。例如,电影经常把一些跳跃幅度较大的时空、不同的画面,按照艺术的逻辑并列组接起来,构成并列式蒙太奇,从而渲染作品的氛围,表达作品的某种寓意。从这种蒙太奇来衡量,赵师秀这首诗有异曲同工之妙。
江南地区,立夏以后,有一个连绵多雨的季节,名之为“黄梅天”,雨则称为“黄梅雨”,“黄梅时节家家雨”。诗人首先推出了一个时间与空间比较阔远的画面,概括性很强,“雨”不但有形,而且有声,所以这画面刺激读者的视听感官,既诉之视觉也诉之于听觉。同时,这种雨不是匆匆过客式的骤雨,也不是大肆挥霍的豪雨,而是淫雨霏霏,连月不开的黄梅雨。这种雨在诗中,既渲染了那种恼人的凄苦气氛,也可以说是诗人心境寂寥而切盼友人前来的主观心理的外射。此外,家家阻雨,也为久候客人不至埋下了伏笔。“青草池塘处处蛙”,这个画面的时空,较前一个画面的时空为小,它是由视觉形象,特别是听觉形象所构成的。南北朝时的谢灵运,在《登池上楼》中有“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的名句,赵师秀的“青草池塘”化用了谢灵远的“池塘生春草”而不露痕迹,也更为浓缩。具备一定诗歌知识的读者,都可以由此联想到许多。这种化用典故,而加深其历史和艺术的内涵的艺术形态,美英现代诗人兼批评家艾略特称之为“同存结构”,因为读者的想象,由此不致停留在绝缘的平面,而可以驰入历史的纵深。如果说,前面两个镜头还是户外自然之景,那么,“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就是由户外而室内的人物之景了。从诗的整体来看,这三个镜头的组接关系是平行线式的,然而,从前面两个镜头和第三个镜头的关系来看,则可以理出先后发展的时间线索,这种由远而近、由外而内地发展的镜头,可称之为“前进式的蒙太奇”。同时,从画面上 看,前面两个镜头较为阔大,是远景,全景;后一个镜头较为细小,是近景、小景,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在这一特写镜头中,只见主人失望,而仍然不无期待地频频敲着桌上的棋子,灯花开了又落,落了又开„„而客人则迟迟不至。一“敲”一“落”,表现时间之久,怀念之深,企盼之殷。而室外的雨声、蛙声,室内的敲棋声与灯花掉落声,声声入耳。这种强动态的听觉描写,正深层次地表白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把那种“客有,可人期不来”的情绪与氛围,表现得分外动人。
阅读《约客》一诗,回答问题。
1.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前两句写出了时令特色和地方气息,从侧面透露出诗人在静候友人来访时的感受。B.第三句点题,以“夜半”说明诗人在久久等待,但约客未至,却只听到阵阵的雨声、蛙声。C.第四句描写了“闲敲棋子”这一细节,生动地表现出诗人此时闲适恬淡的心情。D.全诗通过对环境和人物动作的渲染,描写诗人雨夜等候客人的情景,含蓄而有韵味。2.诗中主人公当时是什么心情,是通过什么表现出来的? 【答案与解析】
1.C(前两句是诗人听到的“景”,诗人盼望朋友到来,侧耳细听,没能听到朋友的脚步声,只听到雨声和蛙声。这两句也暗中点明朋友“不来”的原因。明乎此,最后一句的“闲敲棋子”的“闲”就不能理解为“悠闲”“闲适”,而是闲得无聊。)2.诗人当时候客不至,心情烦躁不安。通过一个细节描写“闲敲棋子”表现出来的。
李杰
第四篇: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24《河中石兽》习题讲解
河中石兽
走近作者
纪昀(1724—1805),字晓岚,直隶献县(今属河北)人。清代学者、文学家。晚年自号石云,乾隆年间进士。著有《阅微草堂笔记》,他编纂的《四库全书》被称为文化史上的“万里长城”,对保存中国文化有很大的贡献。
文言知识梳理 1.通假字
不亦颠乎:“颠”通“癫”,精神失常。..2.词性活用
棹:名词用作动词,划船。3.一词多义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无意义,.不译)(代词,它们,指沿河求之.之石兽)
一老河兵闻之(代词,代指讲.学家说的话)当求之于上流(代词,它们,.指石兽)至石之半(助词,的).闻之笑曰(代词,代指寻石兽.这件事)1 非木杮(这)是.是 则是无信(判断动词,是).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被).确论(认为)为众服为 .坎穴(成为)啮沙为.(停止)转转不已.已待君久不至,已去(已经).
冬夜读书示子聿 【南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赏析:古人做学问总是竭尽全力的,青少年时肯下工夫到老才能有所成就。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比较肤浅,要透彻地认识事物还必须亲身实践。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
●古今对译●
沧 州 南
一 寺 临 河 干,山 门 圮 于 河,二石兽并沉焉。阅十余岁,僧 募 金 重 修,求 二 石 兽 于 水 中,竟不可得,以为 顺 流 下 矣。棹 数 小 舟,曳 铁 钯,寻十余里 无
迹。
沧州的南面,有一座寺庙靠近河岸,寺庙的大门倒塌在河水里,两个石兽一起沉没了。经历十多年,和尚们募集金钱重修寺庙,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最终没找到,和尚们认为石兽顺着水流流到下游。于是划着几只小船,拖着铁钯,寻找了十多里也没有任何石兽的踪迹。
一讲学家
设帐寺中,闻 之 笑 曰: “尔辈
不能 究 物 理。
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乃 石 性 坚 重,沙 性 松 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沿 河 求 之,不 亦 颠 乎?”
众 服 为 确
论。
一位学者在寺庙里设立了学馆讲学,听了这件事笑着说:“你们这些人不能探究事物的道理。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洪水带走呢?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石兽埋没于沙上,越沉越深罢了。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大家都很信服,认为是正确的言论。
一 老 河 兵 闻 之,又 笑 曰:“凡 河 中 失 石,当 求 之 于 上 流。
盖 石 性 坚 重,沙 性 松 浮,水 不 能 冲 石,其反激之力,必 于 石 下 迎 水 处 啮 沙 为 坎 穴。渐 激 渐 深,至 石 之 半,石 必倒掷坎穴中。如 是 再 啮,石又再 转。
转 转 不 已,遂反溯流逆上矣。求 之 下 流,固
颠;
求 之 地 中,不 更 颠乎?” 如其
言,果 得 于 数 里 外。
然
则 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 知 其 二 者 多 矣,可 据 理 臆 断 欤?
一个年老的河兵听说了这个观点,又笑着说:“凡是落入河里的石头,都应当到河的上游寻找。因为石头的性质坚硬沉重,沙的性质松软浮动,水流不能冲走石头,河水的反激力,一定在石头下面迎面冲击石前的沙子,形成陷坑。越冲越深,冲到石头底部的一半时,石头必定倒在坑洞里。像这样又冲击,石头又会再次转动,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反而逆流而上。到河的下游寻找石兽,本来就颠倒错乱了;在原地深处寻找它们,不是精神失常了吗?”
按照他的话去寻找,果然在上游的几里外寻到了石兽。
既然这样,那么天下的事,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人和事有很多啊,难道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
4.古今异义
古义:罢了。耳今义:五官之一,用来 听声音。古义:事物的道理、物理规律。
今义:一种学科。古义:一起。并 今义:并列。古义:经过,经历。阅 今义:阅读。古义:代词,这。是 今义:判断词,是。古义:发语词,因为。盖 今义:有遮蔽作用的器物。古义:只。但 今义:表转折,但是,却。主题解说
这则故事用和尚、讲学家和老河兵推求沉在河里的石狮子位置的三种不同结论,来说明天下事物虽有共同的规律,但又有各自特殊的性质原理,切不可不加分析,拘泥于一般的道理而主观臆断。
难点突破
文章最后一段话有什么作用?
最后一句议论,揭示了全文的题旨,启示我们:遇事要动脑筋多想想,分析各方面的因素,与实际相结合,不要凭主观想象去判断客观事实。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沧州(cāng)
木杮(fèi)湮没(yān)圮于河(pǐ)....啮沙(niè)溯流(sù)臆断(yì)棹小舟(zhào)....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1)山门圮于河:__倒塌。__ .
(2)阅十余岁:__经过,经历。__ .(3)求二石兽于水中:__寻找。__ .(4)尔辈不能究物理:__事物的道理、规律。__ ..(5)是非木杮:__削下来的木片。__ ..(6)臆断:__主观地判断。__ ..3.将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乃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湮于沙上,渐沉渐深耳。
__石头的性质又硬又重,沙的性质又松又轻,石头埋在沙里,越沉越深罢了。(2)然则天下之事,但知其一,不知其二者多矣,可据理臆断欤?
__那么天下的事,只知一方面,不知另一方面的例子很多,可以根据某个道理就主观判断吗?__
4.五一小长假,一名成都武侯祠工作人员曝光有游客在《前出师表》石刻上恶意刻字“路培国一游”。游客这种不文明行为引发网友愤慨。假如在旅游景点,你看到一个男青年正在乱写乱刻,这时你走上前去,劝阻道:__示例:“大哥,请你注意自己的形象,别在美丽的风景地留下你的污点,好吗?。”(语言委婉,意对即可)
阅读课文,回答下面问题。
5.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准确的一项是(B)A.阅十余岁(经过,经历).B.众服为确论(确实).C.凡河中失石(凡是).D.但知其一(只).6.下列对句子的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A.求二石兽于水中,竟不可得。(在河中寻找两个石兽,竟然没找到。)B.是非木杮,岂能为暴涨携之去?(这不是木片,怎么能被大水带走呢?)C.沿河求之,不亦颠乎?(顺着河流寻找石兽,不是颠倒错乱了吗?)D.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这样不停地转动,于是石兽反而逆流而上。)6 7.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D)A.一种见解是从石性和沙性角度做分析,认为应在石兽落水处寻找石兽。
B.一种见解是从水暴涨冲击石兽而走做分析,认为应该到河的下游去寻找石兽。
C.一种见解是从石性、沙性和水冲击角度做综合分析,认为应到石兽落水的上游去寻石兽。D.三种见解都是正确的,只不过实践更重要。
8.课文给了我们许多启示。不能从课文中得出的启示是(B)A.轻信盲从是不可取的。
B.经验是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丰富的。C.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
D.事物的变化是很多的,不能凭主观臆断去判断事物。
【甲】《河中石兽》
【乙】赵括自少时学兵法,言兵事,以天下莫能当。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括母问奢其故,奢曰:“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军者必括也。”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注】①言兵事:议论用兵打仗的事。②难:驳倒。③兵,死地也:用兵打仗,本是危险的场合。④易言之:把它说得很轻易。⑤使:假使。⑥赵:赵国。⑦纵奇兵:调遣派出变化莫测的军队。⑧绝:截断。⑨坑(kēng):活埋。
9.解释加点的词语。(1)二石兽并沉焉:__一起。__ .(2)不亦颠乎:__通“癫”,精神失常。__ .(3)佯败走:__逃跑。__ .(4)易置:__撤换。__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D)⑨
⑦
⑧
③
④
⑤
⑥
①
② 7 A.如其言
言兵事 ..B.转转不已 使赵不将括即已 ..C.易置军吏 而括易言之 ..D.秦将白起闻之 沿河求之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
(1)求之下流,固颠;求之地中,不更颠乎?
__到下游寻找石兽,固然荒唐;在原地寻找它们,不是更荒唐吗?__(2)尝与其父奢言兵事,奢不能难,然不谓善。
__(赵括)曾经跟他的父亲赵奢议论用兵打仗的事,赵奢不能驳倒(他),然而(赵奢)不说他好。__ 12.甲文中老河兵认为不能在河的下游寻找石兽的原因是:__“盖石性坚重,沙性松浮,水不能冲石,其反激之力,必于石下迎水处啮沙为坎穴。渐激渐深,至石之半,石必倒掷坎穴中。如是再啮,石又再转。转转不已,遂反溯流逆上矣。”__乙文中赵奢认为儿子赵括不能带兵打仗的原因是:__“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__ 13.你从这两则故事中得到怎样的启示?
__实际经验有时比书本知识更可靠。做任何事情,不能只有理论而不要实际(实践),要把理论和实际(实践)结合起来,只有通过实践检验(或从实践中得来)的理论才有价值和意义,否则就只是空头理论,不仅无益,而且害人。__
文言文语句节奏的划分
1.句首发语词、关联词后面应有停顿。
2.根据语言顺序来停顿,即按照“主语—谓语—宾语”“状语—谓语”“动词—补语”来停顿,也就是说,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动词和补语之间要作停顿(定语与中心词之间一般不停顿),以使语意明显。
3.充当状语的名词和中心词之间要连读,即名词作状语时,一般在该词前停顿,且不能把状语与中心词读开。若分开读,就错将状语当成了主语,改变了句子的意思。
4.“而”字后一般应该停顿。
5.句式整齐的四言、五言、六言、七言等,朗读时可用相同的停顿来读,使语气语调一气贯通。6.语句倒装之处要停顿。
第五篇:甘肃省定西市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写作怎样选材习题讲解
写作 怎样选材
【写作导引】
写作的材料源自生活。我们日常所接触到的各类人物,遇到的各种事情,都可以成为写作时的直接材料;而读过的书籍、文章等,还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些间接材料。当然,在所有材料中,最重要的还是自己的亲身经历。因为,我们对它的感受最直接、最真切,写起来能得心应手。
生活中的材料最多,要学会围绕中心进行选择。同学们在写作中经常出现的毛病是,没有明确的中心,想到哪里就写到哪里,从头到尾像一本“流水账”。文章的中心决定了材料的取舍以及详略的安排:跟中心无关的,舍弃不取;跟中心相关的也要分清主次,选取其中最有利于表现中心的材料作为重点展开,其他可以略写。游离中心选用材料,或材料使用详略不当,都会影响中心的表达。
请根据《阿长与山海经》的内容,判断下面的材料哪些是略写,哪些是详写,并思考这些材料是否与中心关系密切,作者为什么做这样的详略处理。
此外,还要注意材料的真实和新颖。真实,是指选择的材料应该是自己亲历的事情,而不是道听途说或无中生有编造出来的。不要总以为自己的生活很单调,没什么可写,要善于从生活中发掘有意义的材料,为自己所用。新颖,是指新而别致,与众不同,不落俗套。新颖的材料应该是别人未使用过的,或者虽然已经有人用过,但自己又有新的感悟和体验。如果只是拾人牙慧,搬用老一套的事例、言论、典故等来拼凑应付,写出来的文章必然缺少新意,也不会打动他人。
【例文引路】
晒晒我们班的牛人
我们二班在学校就是一个牛班,身为牛班的我,身边自然会有许多牛人。嘿,你可别说我自夸,就拿毫无一官半职的平头百姓黄婷婷来说,她可是一个牛气冲天的人。不信?一起来看看吧!
一头对数学情有独钟的“牛”
提到数学,很多女生都会说一句话:“哎,没救了!”对于我,也是“谈数”色变。可黄婷婷呢?不但把它学得很好,还把做数学题当成一种娱乐方式。就拿上学期我坐她后面来讲,一上数学课,她就像打了鸡血一样,充满着战斗的激情。数学老师一提问,她就拿起笔哗哗哗地计算然后突然大声地报出答案,还追着老师问对不对。有时,她还会转过来对我一脸坏笑地说:“嘿嘿,小闹钟,把你的数学辅导题给我做吧!”这可真是印证了“谁说女子不如男”。我说:“黄同学,你也不用这么玩命地去学数学吧!”
一头对魔方爱不释手的“牛”
最近为了运动会开幕式的表演,班上掀起了一阵玩魔方的热潮。要说起这个发起人,那还不是对魔方爱不释手的黄同学!要说起她的光荣事迹,那可是三天三夜都说不完。只要你给她一个打乱的魔方,她左转右转,上转下转,三下五除二地就拼好了。凭借这个技术,她创建了“黄氏派”,还收了几个徒弟。像我这种心不灵手不巧拿着魔方都不知道怎么玩的人就只能“望牛兴叹”了。
一头幽默机智的“牛”
一次数学课上我们正在做练习题,一道题难住了全班所有人,我绞尽脑汁、冥思苦想,换了好几种方法都无济于事。数学老师讲的方法我还是不能理解,没办法,只好请教那位黄同志了。我小声叫道:“黄婷婷!”她没听见。第二声:“黄辣丁!”她还没反应,我敢肯定她这次是装的。我改了称呼,叫道:“才女!”这次虽声音不大,但她一下子就转过身来。唉,真是个自恋狂。自恋就自恋呗,让我会做这道题才是最重要的。她随即就告诉我解题方法,竟比数学老师讲的还容易让我理解。我回了声谢谢,她在那边开始幽默了:“本人是半个诸葛亮,人称‘黄半仙’,你若愿意,我可以收你为徒。”我想,自恋狂本色大抵如此。我对这位才女有句贴切的形容:“古有风流才子唐伯虎,今有自恋小生黄婷婷。”
不必说富甲中国的马云、才思敏捷的莫言,也不必说智勇双全的马拉拉、巧舌如簧的倪萍,单是二班这名不见经传的黄婷婷就已经让我们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还想知道我们班还有哪路高手?欢迎你到×××中学二班来做客!
【名师点评】
这篇文章选取了三件典型事例来描写我们班的牛人——黄婷婷,做到了详略得当,文章语言风趣幽默,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是一篇写人的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