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春节省级优课
1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引发了解民风民俗的欲望,激起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习按一定顺序、有详有略的表达方法,感受作者的语言特点。
过程与方法:
1.自主阅读,讨论交流,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
2.品读语句,体会详略得当的表达效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节热闹、喜庆的气氛,激发学生探究传统文化的兴趣。
2学情分析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感悟能力,能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并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初步感受作品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而本文语言大师老舍用那如椽的大笔、“俗白”的风格、京味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语言和北京春节民风民俗的理解,对于南方的孩子们是不容易的。且课文详略得当的表达方法运用及其好处,学生的理解也具有一定的难度。
3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4教法学法
教法: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内容,品读写得最详细的部分,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学法:自主阅读,讨论交流,品读语句,感受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
5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学生课前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预习解决生字词、熟读课文。
6教学过程
6.1
第一学时
6.1.1教学目标
6.1.2学时重点
6.1.3学时难点
6.1.4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你们知道中国最隆重的节日是什么?(春节)你们喜欢过春节吗?我想春节的场面大家还历历在目吧,谁来说说春节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
师:这节课让我们随着地地道道的北京人、著名作家老舍先生走进《北京的春节》。
2、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活动2【活动】整体感知,理清线索
认真默读课文,思考:看看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找找作者写了春节中哪些日子的活动?
(生交流明确:腊八、小年、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初六、正月十五、正月十九,师适时点拨:本文按时间顺序结构全文)
活动3【活动】交流探讨,感受年味
1.引导找出写得详细的部分。(腊八、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
2.四人一小组,自选一个部分展开研究,研究问题如下:
⑴这一天,人们都做什么?
⑵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一分钟独立思考,四分钟合作学习,教师巡视了解情况。
3.交流研讨:分为“腊八”队、“除夕”队、“正月初一”队、“正月十五”队展开竞赛。
4.汇报学习成果
⑴腊八队:
生交流:腊八这天课文主要讲了熬腊八粥、泡腊八蒜两样风俗。并交流收集到的相关资料。
师评价补充:能读一读你们喜欢的句子吗?
生读并交流自己的感受:①“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②“到年底,蒜泡得色如翡翠,醋也有了些辣味,色味双美,使人忍不住要多吃几个饺子。”
⑵除夕队:
学生代表发言:除夕这天真热闹,家家做年菜、贴对联、贴年画、穿新衣、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等。
学生交流感受到了浓浓的年味的句子,畅所欲言。
多媒体播放新春音乐及春节的热闹画面,师:此刻,听着这喜庆的爆竹声,看着这热闹的场景,你想到了哪首诗?(生齐背:王安石的《元日》)
师:是啊,这真是色味声情齐全的除夕之夜啊,让我们再来体会体会。这是一种普天同庆的热闹。生接读:“家家赶做年菜,到处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门外贴上了红红的对联,屋里贴好了各色的年画。”
师:这是一种通宵达旦的热闹。生接读“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
师:这还是一种团团圆圆的热闹。生读“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师:我们一起感受到了(生:除夕真热闹)
师引导学生体会这段话在结构上的关系:总—分
师:度过了热闹和喜庆的除夕之夜,我们来到了正月初一。
⑶初一队
①生交流:初一这天,男人拜年,女人招待客人,小孩子逛庙会。
②生交流感受最深的句子
③师引导:想不想去看看北京的庙会啊?(播放初一庙会视频,学生畅谈内心感受)
④师小结:北京庙会以其琳琅满目的商品、特色迥异的各地特产、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形成一幅绝无仅有的现代民俗画卷,成为我国民族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就是中国特有的春节文化。
⑷正月十五队
①生交流:正月十五吃元宵、看花灯等。
②生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多媒体展示元宵花灯的图片,师:多少灯啊,数也数不清,看也看不够,都包含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一起读“正月十五处处张灯结彩……观者就更多。”
5.小结:从腊八到正月十九,一个多月的时间,作家却仅仅用了一千多字就呈现在读者的眼前,作者正是抓住每个节日最突出的特点,用极其凝练的语言为我们勾勒出了一幅幅热闹喜庆、欢乐祥和的春节画卷。这正是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详略得当。
活动4【活动】四、拓展延伸
1.师:走进《北京的春节》,字里行间都弥漫着浓浓的年味,我们也可以把老舍先生的这篇课文编成一首童谣:
老北京,过春节,腊八初旬就开忙。
腊八粥,家家熬。腊八蒜,色味美。
二十三,糖瓜粘,家家户户过小年。
除夕夜,真热闹,做菜贴联放鞭炮。
年初一,拜年忙,大人小孩逛庙会。
初六户户新开张,店里伙计并不忙。
正月十五闹元宵,张灯结彩喜洋洋。
正月十九年一过,大家做事又照常。
2.生练习拍手读
3.齐读
4.师:无论是熬腊八粥、泡腊八蒜,除夕贴对联、放鞭炮、吃团圆饭,还是初一的庙会,元宵的灯会,都是中华传统民俗文化的体现,都洋溢着喜庆热闹的气息,你们喜欢春节吗?请同学们有机会向更多的人来宣传介绍北京的春节、中国的春节,让我们的节日文化更深入人心,好吗?
活动5【活动】布置作业,课外拓展
以“春节”为主题,办一期手抄报。内容如下:
1、春节印象:自己修改或写一篇关于春节的习作。
2、春节花絮:从搜集到的关于春节的传说、习俗中选择编写。
3、精彩再现:摘抄自己认为描写好的关于春节的诗词佳句或优美片段。
4、节日集锦:除了春节,我国的传统节日还有哪些,把你调查的结果记录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