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歌变画
学习领域:造型.表现
教学目标:
1.能够为自己喜欢的儿歌配画。
2.能够根据所选的儿歌内容进行配画,画面自由、大胆,色彩和谐,构图合理。
3.通过感受儿歌、给儿歌配画,了解优秀的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重点难点:
重点:学会构图,画面主体突出,色彩和谐,画面完整。
难点:能够根据儿歌构思画面。
(一)引导阶段
课前让学生收集自己熟悉的或喜欢的儿歌,请学生说说自己喜欢的儿歌,并且唱几句。
出示《水果歌》、《小燕子》这两首学生比较熟悉的儿歌配画,请学生根据图意说说这几幅图画分别是什么儿歌?
揭示课题:《儿歌变画》(板书课题)
(二)发展阶段
刚才同学们很快就能根据图画想出了每幅图所配的儿歌,那现在老师反过来,我出示一首儿歌,想一想配这首儿歌的图画可以怎样画?
1.播放小视频《拔萝卜》
提问:视频中怎么给儿歌配画的?
学生小组讨论交流,指名回答。
先用线勾勒主体——涂色——添加环境
2.教师范画
出示《小毛驴》配画,讲解绘画过程。
3.播放儿歌《小蝌蚪》,学生跟唱。
提问:怎么来表现画面呢?
主体:小蝌蚪
背景环境:池塘、荷花、荷叶等。
4.欣赏儿歌配画的作品。
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儿歌进行创作。
5.布置作业:
(1)选一首自己喜欢的儿歌.(2)在理解儿歌内容的基础上进行构思,可以选取某一情节或某一场面来表现。
(3)构图合理,做到主体突出,画面和谐,还可以在画面上添加文字。
(三)展示与评价阶段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选出喜欢的作品,学生代表评价,小作者自评,教师总的评价:激励,鼓励为主。
(四)知识延伸与拓展阶段
图画除了可以为儿歌配画外,还可以为什么配画?课下同学们可以根据诗歌、童话故事进行创作。
板书设计:
儿歌变画
1.用线画出主体
2.涂色
3.添加环境
教学反思:
儿歌是少年儿童非常喜欢的一种歌谣,许多学生也许早就积累了许多朗朗上口、耳熟䏻详的儿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将生活中喜爱的儿歌画成一幅幅有趣生动的画,让学生大胆地发挥自己的创作能力、想象力,按照儿歌的内容有目的地进行绘画,同时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将对文字的感受融入绘画表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