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合作展演与评价走进语文课堂
小榄镇 绩西小学 何艳萍
新课改,让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新课改,让语文教学更精彩。但欣喜之余,有些老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又让我感到困惑。到底该怎样把握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教学呢?经过这三十年一路摸索着,艰难地走来,我个人认为语文课堂教学不但要活,而且要真实有效。
一、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
现在的课堂上,经常可以看到学生分小组热闹讨论的场面。似乎不讨论就不能体现新理念,不合作就不能进行有效探究。一次听某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 “我喜欢的玩具”,她导人新课后,立即请学生四人一小组讨论“你喜欢什么玩具,并说说你的玩具有什么特点?”(学生带来了许多玩具,如球、毛娃娃等)我观察一下此时的课堂,发现有个别优生还能说几句,其他的学生有的当听众,有的在玩自己喜欢的玩具,有的去捡掉在地上的球……到全班交流时只有个别学生回答说:“我喜欢的篮球是大大的的,圆圆的。”教师看着学生举起来的篮球,也只好“嗯”了 一下。最后该老师在评课时说:“我已经按照新课程理念让学生充分的玩,充分的说,并进行了合作讨论,可学生就是不配合,课堂里乱糟糟的。怎么办?”事实上,形式上的合作是无效合作,更谈不上是探究学习的体现。
名教育家于漪说“讨论追求的境界,应该是学生求知欲高涨,心灵得到解放,主动性、创造性被激发,同学对话、师生对话中观点碰撞,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往纵深发展。语言表达做到有序,有物,有理,有情,启发心智,令人信服。”如果合作探究讨论沦为形式,只是追求表面的热闹,而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活动效果,那对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因为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他们在活动中“习得”多少,才是评价课堂有效性的最终参数。为了实现有效的探究,教师为学生提供—些合作交流的机会是必要的,但这种合作不是形式上的为合作而合作,应当是实质性的合作。一堂课内,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问题情境,适时地引进小组合作学习,合作的任务目标要明确清晰。小组合作学习,每位组员要清楚自己做些什么,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还要有充分的合作学习的时间。总之,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必须弄清合作的目标与任务,然后按照目标与任务,通过各种各样的方式途径交流学习教学重点的想法和见解,碰撞思想火花,达成共识,最终为课堂学习服务,提高课堂学习的效率,这样的合作活动才能真正收到实效。
二、公平有效的课堂评价。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课堂中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和奖励越来越多,奖励的手段形式多样,从口头表扬称赞到奖励小红星、糖果、文具等等,可谓是使出了浑身解数。然而,在热闹的背后,我们不得不思考,这就是我们所追求的赏识教育吗?事实上,我看到过课堂上有学生因为老师忘记给自己发奖品而打断老师和同学的发言,小组与小组之间为老师该不该给某个小组奖励之事争得面红耳赤的现象。我在这三十年的听课中就出现了以下的几个误区:
误区1:评价语言单一,缺少变化。有的教师在课堂上评价学生,左一个“你真棒”,右一个“你真棒”,学生听了都觉得腻烦,这样的评价能对学生产生促进作用吗?
误区2:评价语空泛,缺乏准确性。有的教师评价学生总是说:“答得对,你真聪明!”或是“你的课文读得真好!”“你的字写得真好”……诸如此类的评价语就像是一顶大帽子,扣在谁的头上都行,缺乏针对性和准确性。
误区3:评价语言生硬,缺乏真感情。一些教师在评价学生时注意了语言的变化性及准确性,但总板着脸,一脸严肃的样子,或是埋头看教案,一边说着赞赏的话,一边关注下一个教学环节。试问接受这样的表扬学生心中作何感想?
众所周知,人喜欢获得新鲜的刺激,对于学生而言,单一重复的评价语会感到厌倦乏味。他们渴望变化,期待惊喜,追求新鲜,课堂评价语应该满足学生的需求,不断创新,才能提高有效性。所以我们最好能广泛收集,加强积累,使评价用语不断更换,常用常新,课堂上使用起来信手沾来,机智善变,时时给学生于不同时空、不同情景、不同对象、不同表现而迥异的评价语,让学生听而不厌。同时,使用时将评价语和体态语结合起来,爱抚地摸头,亲切地握手,深情地拥抱,由衷地鼓掌,有力地伸大拇指,加上真诚的赞语,更能感染一种情绪,交流一种感情。以及配以赠送有象征意义的实物或新奇的举动,这些举措传达了老师对学生的肯定,燃起了学生的期待和希望,会使课堂评价语发挥了超凡的高效作用。
综上所述,课堂教学的“活”与“实”是一个硬币的两面,缺一不可。“实”与“活”既是对立的,又是统一的。从“务实”的角度讲,要落实教学目标,提高教学实效;从“求活”的角度讲,教师要把知识教活,课堂学习气氛要活跃,把“一言堂”变成“群言堂”。为此,我们要在务实中求活,在求活中务实,实活相济;要追求实而不死,放而有导,活中求新,而不是走向另一个极端;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真正让合作展演与评价走进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