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的论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都不陌生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一篇什么样的论文才能称为优秀论文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的论文1一、现状及原因分析
根据作者的经验,少数学生在课堂上主动提问的情况很少,绝大多数攻读论文题目的学生基本上不会提问。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科学探究已经成为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根据作者的理解,大部分科学探究是由教师提出的。如果学生再猜再问,可以说学生提问能力弱极大地影响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是什么导致学生拒绝提问?通常有三个原因:
(1)学生,尤其是好学生,即使有问题也拒绝提问。学生们普遍有这样的想法:我的问题会被我的同学嘲笑吗?我解释不清楚,老师会批评我吗?如果别人不问,我就不客气了。
(2)学生没有提问的习惯,不知道如何提问。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学生已经习惯了等待老师回答,缺乏提问的能力和习惯。
(3)教师自身因素:不重视;不知道怎么做;害怕浪费时间;认为学生没有这种能力。
二、充分认识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重要性
心理学研究表明,人们的思维始于问题。爱因斯坦指出:“问问题往往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种数学或实验技能。问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和从新的角度看待旧问题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因此,在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处于主导地位,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育部门应该通过各种方式培训教师,使教师能够认识到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不是方法问题,而是教育观念问题。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探究不仅是学生的学习目标,也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如果学生找不到问题并提问,科学探究是不可能的。
三、如何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
(一)从学生的心理出发,让学生敢于问
只有当学生意识到提问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并让我提问时,他们提问的能力才能在内部得到提升。
1、教育学生提问
(1)在教学中,结合教材及时向学生介绍了一些敢于提问、攀登科学高峰的著名科学家,从历史的角度说明了提问的重要性。例如,当学习重力时,告诉学生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并启发学生苹果从树上掉下来是很常见的,但是牛顿问:为什么苹果会从树上掉下来?拉动苹果的力和拉动月亮的力是一样的吗?最后,我们发现了万有引力。
(2)向学生解释从成为有用的人的角度提出问题的必要性。为了实现现代化,赶上世界发达国家,学生国家的教育只能通过不断提出和解决问题来实现。如果一个学生不主动学习,不渴望知识,不善于思考,就不会有创新,这将影响他的个人成长。提问能力的提高可以鼓励学生敢于提问,善于提问,敢于挑战权威,积极探索知识的奥秘,成为有意识的学习者。
2、鼓励学生提问
学生提问需要勇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提问氛围,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和勇气。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大胆猜测,大胆怀疑,并问自己的问题。
(1)学生的问题应该得到适当的评价。对于不善于提问的学生和基础差、胆小的学生,一旦提问,首先要表扬他们的勇气,然后帮助他们分析,这有利于建立自信心,激发他们的热情。对于容易提问但总是不能抓住要点的学生,他们不应该笑或讽刺,而应该耐心地引导。对于问好问题的学生,应该鼓励他们进一步大胆探索和创新,让学生享受提问的乐趣,激发提问的热情。
天气冷的时候,老师对学生说了一些鼓励的话。谁尝试并不重要。爱因斯坦说提出问题通常比解决问题更重要。居里夫人说她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通过老师的鼓励,学生肯定会有所反应。经过这样的训练,越来越多的学生将敢于提问。如果老师因不耐烦而直接提问,学生将失去锻炼的好机会。
3、养成质疑学生的习惯
教育学生不要盲目跟随各种权威,大胆提问,敢于提出自己的问题和意见。养成问“为什么”的习惯,用质疑的眼光看待各种现象,探索我们不知道的自然规律。例如,质疑教材,在编写教材的过程中,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有些概念和规则并不严格;一些报刊杂志质疑各种媒体,经常犯一些科学错误,并有意识地让学生改正。质疑权威,比如亚里士多德能撬地球吗?判断皇冠掺假是否属实;练习注释中的问题,练习中有漏洞吗?检查哪些知识点?……。
(二)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乐于提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进步的动力。教师应该尽最大努力设置各种情景来激发学生提问。科学探究问题有三种:第一,学生根据教师给出的问题、教材或其他方式进行探究;第二个是学生提出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是由毕业论文中提供的问题启发而来的。第三是学生自己提问。毫无疑问,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的问题最有趣,也最有动力去深入探究。教师的指导应该侧重于为学生设计发现和提出问题的情景,而不是设计问题本身,应该侧重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这将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敢于质疑和大胆创新。
1、询问日常生活中的问题
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许多现象都与物理密切相关。这些现象每天都在我们面前出现,我们已经习惯了。教师可以引导和提醒学生注意这种性质,这肯定会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对知识的无尽渴求。例如,为了学习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老师首先播放一些自然物体的声音,然后老师问,“声音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你想知道什么是声音?”
学生的问题总结如下:声音是如何传播的?什么是超音速?什么是立体声?你能听到月亮上的声音吗?……当谈论温度计时,让学生先看一下昨天的天气预报。通过天气预报中的讨论,学生们问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气温高或低?如何判断温度?什么是云和霜?它们是如何形成的?风是如何形成的?四级风是什么?……。
2、从各种俗语中提问
五千年的文化沉淀使许多谚语在人们中间流行起来,其中许多在科学上是合理的。引导学生分析并提问。学生们非常感兴趣。例如,当谈论平面镜成像时,让学生讨论“水中的月亮,镜中的花”。学生们问了以下问题:为什么水中有月亮?为什么镜子里有花?为什么镜子里的花和真正的花一样?为什么月亮不能被水接住?……当谈到密度时,让学生们讨论一句俗语“油比水轻”。学生们问以下问题:为什么油会浮在水面上?石油的质量必须低于水的质量吗?教师引导学生清楚地考虑油和水的质量,同时也了解它们的体积,从而介绍质量和体积之间的关系。
3、从实验现象中提问
教师可以有意识地设计一些有趣的实验,以便引导学生提问,并通过仔细观察和比较不断改进。例如,在谈论改变内能的方法之前,老师首先做了一个压燃实验,学生们首先问,“为什么气缸里有火花?”老师对烧棉的指导说明了什么?学生们又问:为什么气缸里的温度会上升?老师还提醒学生气温升高意味着什么。最后,学生们问:为什么圆柱体的内能增加?另一个例子:当做罩杯实验时,学生们问:什么能保持水?当用筷子举米杯的实验时,学生们问:举米是什么?
4、通过自己的经历提问
学生通过自己的实验或参加活动、竞赛,由于个人经历,感觉很深刻,学生也愿意提问。例如,当谈到内在能量时,学生们搓着手问:为什么手掌会变热?当谈到力量的相互作用时,学生们用手玩桌子,问:为什么手会痛?当谈到压力时,让一男一女竞争握着棍子。因为女同学有一个粗端,所以女同学赢了,于是问:为什么女同学能赢男同学?通过分析发现,输赢不仅与力量有关,还与压力区有关。
5、从教科书插图中提问
这本新教科书有许多有趣的插图,让学生在提问前仔细观察细节,并与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进行比较。例如,在学习折射规则后,让学生看图片“鱼在哪里?”学生会问,“为什么鱼叉要对准鱼的底部?”“你看到的`鱼不是真的鱼吗?”从而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另一个例子:在学习凸透镜成像的规律之前,让学生看着摄影师倒立拍照的照片,学生会问,“照片是由摄像机倒立拍的吗?”
(3)教学生提问,让学生提问
“教人钓鱼”比“教人钓鱼”更好,这样学生就能掌握提问的基本方法。有人说好方法是成功的一半。平庸的老师只给出真理,而优秀的老师教人们如何找到真理。因此,只有当学生掌握了发现问题的基本思维方法,他们才能从普通中看到异常,从普通中看到特殊,从而不断发现问题。
1、及时评论学生的问题
由于学生之间的差异,学生提出的问题不均衡,有的水平较低,有的更有价值。当然,老师应该优先鼓励和承认学生有差异,但也不是没有意见。教师应该以价值为导向,让学生知道哪些问题更有价值。最后,做一个总结,让学生明白如何提出有价值的问题。
2、鼓励学生互相提问
学生们出于各种原因拒绝在全班面前提问,但是和他坐在同一张桌子上是不同的。下课前五分钟,让学生根据这节课的内容互相提问。如果你仍然不明白,如果你在全班面前提出来,总会有惊喜。
3、适当出一些提问问题,为学生设置一些提问情境,测试学生提问的能力。
4、掌握提问的一般方法
当遇到某种物理现象时,我们通常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从什么(为什么)、如何(如何)、如何(如果条件发生变化会怎样)和什么(什么)。例如,在真空闹钟实验后,根据这一现象,我们可以问:为什么你听不到铃声?我怎么能听到声音?引入空气体后,还能听到声音吗?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的论文2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要学好它既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操作。但高中物理比较难理解,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中敢于有质疑精神。提问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应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受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学课堂提问环境,课堂提问技巧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技能;课堂教学环境
1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课堂提问可以很及时的解答困惑,对提高物理成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们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减弱,另外,由于部分同学掌握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缺乏提问技巧等,使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只“听”不“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1.1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
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而且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力的分解”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必须充分掌握三角函数、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分解过程等相关知识。在校园调查中,同一个年级的高中生,实验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明显具有更积极的提问意识、更广泛的提问能力,这也是学生拥有较好基础知识的一种外在表现;不同级的高中生,一般说来,高年级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要比低年级学生更强一些。这些都表明: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是影响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因素。
1.2学生缺乏较好的提问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课堂中,应提供与物理教材相一致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预先设定的或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培养起捕捉重点的能力,自主思考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能力。
1.3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技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对课堂学习的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特定概念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观点。但由于学生语言总结能力欠缺,在实际提问过程中会致使所提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所表达的观点和实际的想法相差甚远,老师也不知道从哪一个角度进行解答,这都是学生提问技巧缺乏、提问能力不足的外在表现。
2怎样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1培养提问意识
目前,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意识以及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淡薄。例,在操作有关“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应当首先进行相关物理实验的演示,实验台上应放置导线、螺线管(一套)、学生电源、灵敏小流计、铁芯等,并按要求连接好电路、依次操作,参与实物操作可以使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螺线管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细微的改变和电流方向的细微改变都需要经过实验进行操作后完成;最后,将出现在实验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及概念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巧妙地将教学和实验结合在一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更多的思考;为了便于学生提问,在实验过后还应设置老师同学交流的环节。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2建立合理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提问水平得以提高
高中物理知识有严谨的逻辑性。因此,老师需要在授课之前先回顾一下旧的知识内容,再引入新知识,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比如,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时,老师可以引入以前有关摩擦力和推力关系的知识点来讲述本节新的内容,利用学生对摩擦力和推力关系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针对新知识提出疑问并通过旧知识的深入,导出新的物理概念。相关知识点在老师的细心分析与讲解下,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最终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掌握公式,以便在以后的应用上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2.3改善学生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准确性
即便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系数大、抽象、枯燥,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抱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自我学习能力较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很多现象和知识的看法也很独具特色特,但由于他们错误的提问方式,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想法,因此所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就曾提出“影响物理内能增加的条件有什么?这样的问题过于高深,而且不在高中掌握知识的范围内,讲解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学生提问方式的适当引导,使学生提问的内容更加贴近课本,学习知识的过程便会更有意义。
2.4力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课上学习中,学生是否积极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都和课堂教学的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课堂情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新能源开发”课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并通过对未来新能源的展望、应用及开发使用等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总结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创造合适的良好的提问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问,逐渐提高其提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沛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xx(7).[2]白琴.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xx(3).[3]陈应山.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xx(34).
第二篇: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在传统的物理教学中,教师精于灌输,疏于启发诱导,困囿于课本,追逐分数,学生缺乏提问意识.问题与怀疑总是相伴而生的,教师要留有让学生思考的时间,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主动怀疑,继而提出问题.学生只有敢于向传统观念挑战,向课本质疑,向老师质疑,才能激起探索性思维,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一、影响学生提问能力的主要因素
提问能力,是学生根据原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借助于观察、思考、发现新的事物、知识与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矛盾,将现象、过程内化为问题,并用语言表述出来的一种能力.由于诸方面的问题,学生的提问能力逐步缺失.
1.应试教育理念影响.“考,教师的法宝;分,学生的命根”.现代的人才选拔制度在彰显公平的同时,也导致应试教育的盛行.教师以机械训练、枯燥记忆提高学生的考分,同时抑制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扼杀了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依赖于课本、教师,不再思考、不再怀疑,逐步失去了问题意识.
2.教师问题意识缺乏.传统的教育观念根深蒂固,教师习惯于“师讲生听、师问生答”,学生按照教师的预设思路逐个解决问题,问题一经提出,学生回答越快越好,学生根本没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以教师的“问”替代了学生的“思”,更容不得学生提出质疑,学生沦为接受知识的容器.
3.学生信息处理障碍.学生虽然对新知识充满了渴望与好奇,但由于他们的知识结构零散、信息整合能力差,难以将新知识与自己的生活、知识经验联系起来,不能实现知识的有效迁移,导致有问题时难以调出有效的信息.
4.学生心理存在障碍.初中阶段,学生进入了青春期,“怕丢面子”的心理困扰着他们,生怕回答错误时受到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奚落,或由于自身的表达能力不强,或缺乏提问的技能,以致回答与提问的积极性逐渐降低.
二、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初中生的抽象思维得到一定的发展,但他们的学习还依赖于认知经验.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发学生的主动思考.
(1)创设生活情境.物理知识与生活密不可分,教师要善于观察现象,从生活中挖掘教学素材,让学生在观察、体验的基础上产生新的思考.例如,在讲“杠杆”时,教师提出问题:由于核桃较硬,直接用手难以掰开,有同学将它放在门轴外,轻轻一关门,就能将核桃打开.为什么这样做能省力?学生积极思考.
(2)设置体验情境.传统的物理教学远离学生的生活,学生机械记忆结论、公式,通过做题强化训练,当面对新的情境时就会手足无措.教师要引领学生体验探究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感受到物理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例如,在讲“功率”前,教师让学生在课间体验从一楼爬到教室(五楼),其中小华同学第一次花了90s,第二次只用了50s.这两种情况下,小华做的功是否相同?从物理的角度思考,这两种上楼的方法有何不同?
(3)创设实验情境.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离不开以实验获得结论的途径.教师要利用物理器材,或从生活中就地取材,设计出新颖实用的实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分析中获得结论.
2.掌握发现策略,使问题意识由模糊走向明晰.教师创设教学情境,学生未必能从中发现新问题、产生新思考,是因为他们的问题意识模糊,缺少问“为什么”的态度,对“究竟有何根据”缺少思考.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的经验、课本的观点不一致时,要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追问,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引导学生畅所欲言,营造动态的物理课堂.例如,在讲“电阻”时,教师让学生观察不同的导体连接在同一电路中,电流是大小不同的,感受到电流对导体有阻碍作用有大有小,提出问题: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可能有哪些?
3.重视启发引导,为学生提供提问范式.学生的提问能力并非一蹴而就形成的,而是在教师的不断刺激下,反复强化训练中形成的.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把握知识的生长点,在关键处、疑难处切入,设计出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问题,让学生在学中思、思中疑.
4.转变传统角色,创设民主的教学氛围.教师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让学生产生心理安全感,为他们提出问题创设机会,并从他们的提问中挖掘闪光点.当学生提出离奇、幼稚的问题时,教师要给予恰当的引导、启发,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总之,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通过创设情境开启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让他们敢于提问、勇于质疑,从而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第三篇: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论文
摘要:高中物理是高中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要学好它既要加强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的理解,也要掌握一些重要的实验操作。但高中物理比较难理解,因此要想学好这门课程,就需要在教学中敢于有质疑精神。提问能力从某种程度上能够反应出学生的学习能力,所以,在课堂上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应引起我们的重视。学生课堂提问能力受到以下几个关键因素的影响: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情况,教学课堂提问环境,课堂提问技巧等。
关键词:高中物理;提问技能;课堂教学环境
1目前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存在的问题
在物理学习过程中,课堂提问可以很及时的解答困惑,对提高物理成绩具有重大意义。然而由于经历了多年的应试教育,学生们发现问题并主动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减弱,另外,由于部分同学掌握理论知识不够扎实、缺乏提问技巧等,使学生在高中物理课堂中只“听”不“问”的现象越来越普遍。
1.1学生缺乏基础知识的积累
积累一定的理论知识能够使学生拥有清晰的逻辑思维,而且在学生解决问题过程中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在“力的分解”授课过程中,同学们必须充分掌握三角函数、受力情况的分析、力的分解过程等相关知识。在校园调查中,同一个年级的高中生,实验班学生比普通班学生明显具有更积极的提问意识、更广泛的提问能力,这也是学生拥有较好基础知识的一种外在表现;不同级的高中生,一般说来,高年级学生的提问意识和能力要比低年级学生更强一些。这些都表明:对物理基础知识掌握程度的高低,是影响提问意识和提问能力的重要因素。
1.2学生缺乏较好的提问环境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环境对学生的提问积极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物理课堂中,应提供与物理教材相一致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提供一个尽可能宽松的学习氛围,并借助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把学生引入预先设定的或某种特定的教学环境中,让学生在一定的环境中培养起捕捉重点的能力,自主思考并产生疑问、提出问题的能力。
1.3学生缺乏提出问题的技巧
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很多学生对学习物理有非常浓厚的兴趣,对课堂学习的自然现象、物理规律、特定概念等都有着自己独特的认识和观点。但由于学生语言总结能力欠缺,在实际提问过程中会致使所提的问题缺乏针对性,所表达的观点和实际的想法相差甚远,老师也不知道从哪一个角度进行解答,这都是学生提问技巧缺乏、提问能力不足的外在表现。
2怎样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1培养提问意识
目前,在高中的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提问意识以及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淡薄。例,在操作有关“法拉第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应当首先进行相关物理实验的演示,实验台上应放置导线、螺线管(一套)、学生电源、灵敏小流计、铁芯等,并按要求连接好电路、依次操作,参与实物操作可以使学生提出问题的积极性得以激发;其次,在实验过程中,螺线管中灵敏电流计的指针偏转方向细微的改变和电流方向的细微改变都需要经过实验进行操作后完成;最后,将出现在实验过程中的物理规律及概念进行总结分析。这样巧妙地将教学和实验结合在一起,既能调动学生积极参与的兴趣,又能使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更多的思考;为了便于学生提问,在实验过后还应设置老师同学交流的环节。通过这样循序渐进的引导方式可以逐步培养学生对知识内容的思考,有效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
2.2建立合理完善的理论知识结构,使学生的提问水平得以提高
高中物理知识有严谨的逻辑性。因此,老师需要在授课之前先回顾一下旧的知识内容,再引入新知识,以保证知识的完整性和连贯性。比如,在讲述“牛顿第二定律”时,老师可以引入以前有关摩擦力和推力关系的知识点来讲述本节新的内容,利用学生对摩擦力和推力关系的直观感受,引导他们针对新知识提出疑问并通过旧知识的深入,导出新的物理概念。相关知识点在老师的细心分析与讲解下,学生能够充分掌握,最终理解“牛顿第二定律”的定义、掌握公式,以便在以后的应用上做到“活学活用”“举一反三”的目的。
2.3改善学生提问方式,提高提问的准确性
即便高中物理知识难度系数大、抽象、枯燥,还是有不少的学生对学习物理知识抱有很大的兴趣,特别是自我学习能力较强且基础较好的学生对很多现象和知识的看法也很独具特色特,但由于他们错误的提问方式,不能准确的表达自己想法,因此所提出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方向性。例,在“热力学第一定律”的学习过程中,有的同学就曾提出“影响物理内能增加的条件有什么?这样的问题过于高深,而且不在高中掌握知识的范围内,讲解起来也比较麻烦,因此,老师在课堂上应该注重对学生提问方式的适当引导,使学生提问的内容更加贴近课本,学习知识的过程便会更有意义。
2.4力争给学生创造良好的提问环境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高中物理课堂质量的重要前提条件。在课上学习中,学生是否积极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都和课堂教学的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尤其是师生之间的关系是否融洽,对课堂情境有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日常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努力营造自然、轻松的学习氛围。例如,在“新能源开发”课程的讲述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并通过对未来新能源的展望、应用及开发使用等问题的探索,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
3结语
总之,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调动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主动性、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点的总结能力,提高课堂效率,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并创造合适的良好的提问环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发问,逐渐提高其提问能力。
参考文献:
[1]陈沛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中学,2013(7).[2]白琴.新课标下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策略初探[J].理科爱好者:教育教学版,2011(3).[3]陈应山.物理课堂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J].新课程上旬,2010(34).
第四篇:教育教学论文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摘要:本文分析了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以及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如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充分利用各种办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并提出了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关键词:物理教学;提问能力;学生
一、提问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物理教学在以教师为主导的“提问式”知识传递,以及以学生为主的“答问式”知识的接受,对学生的发展都有着一定的不足。长久以来,使学生形成了一定的惰性和被动性,只有在教师的主动询问中才被动地进行思考,甚至养成一种惟书、惟师的心态,不敢怀疑传统,不敢质疑书本,不敢挑战权威。在这种情况下,无论是对于物理的教学效果而言,还是对于学生自身的能力培养来说,都是极为不利的。新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强调学生要主动地去学习。学生的主动学习、主动提出问题和研究问题才是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的途径。所谓提问能力,实际上就是思维、探索的能力。
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是素质教育的中心内容。物理的实验性和分析研究性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通过实验获得问题的能力,而在这个分析和实验的前提下,必须有一定的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去获得问题的答案。在中学物理的教学中,必须注重学生提问能力的培养。
二、初中物理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
1.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
学生的提问能力是逐渐养成的,并不可能从一开始就达到满意的效果。而长期以来学生形成的惰性和被动性的改变也是需要一个过程的,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鼓励学生主动地质疑和提问。另外,教师在物理课的教学中也可以鼓励学生去积极地提出自己的疑问并与大家一起探讨和解答。这样,才能慢慢地培养学生的主动性,使学生逐渐成为学习的自觉者和主动者。
2.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提问
问题情境的设置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给予学生一个良好的提问环境。不但要鼓励学生去主动地探索和思考,还需要对学生的一些大胆的疑问持支持和鼓励的态度。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从提问中感受到思考和获得问题答案的快乐,才会形成主动去提问的良性循环。此外,教师还要给学生充分的思考的空间,避免将一些学生灵光乍现的提问直接地解答,而是需要刺激学生的思考能力,而在不断地思考中,不断地提出新的问题,直到问题被一个个地解决。
3.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提问
物理是一门严谨的科学,是实验性的科学,教师在鼓励和支持学生提问的基础上,还需要引导和教会学生如何去提问。在学生的提问能力上,适当地提出自己的疑问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教师在物理课的教学中,必须慢慢地教会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会问。“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教会学生如何提问是教会学生如何抓住问题的关键,是让学生掌握发现问题的基本方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进行积极和主动的学习和思考,才能真正掌握提问的能力,并在这种能力中受益。
三、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注意事项
在教师培养学生提问能力的过程中,也需要注意一些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提高学生的物理探究和分析能力,提高学生的提问能力。首先,提问能力只是学生众多能力中的一个
部分,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但是还需要注意其他能力的培养,如创新能力、物理分析能力、实验动手能力等。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心理特征。学生具有自己的自尊和人格特征,教师要放下“师道尊严”的权威架子,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同时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积极性,坚决反对斥责、讥讽学生,决不能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最后,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提问。在物理课的提问中,学生难免会提到一些古怪的问题,有些甚至显得离经叛道和毫无道理,在这种情况下,教师不能因为学生的提问可能会耽误了上课的流程或者厌烦学生的一些荒诞提问而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在出现一些奇怪问题的时候,也许慢慢地探讨研究会有一些奇妙的结论。
提问能力的培养是新课程的要求,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作用,教师必须注重学生主动提问能力的培养。而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不断地实践和总结才能完成。
参考文献:
[1] 蔡苏青.科学课堂提问有效性分析与对策[J].新课程研究,2010(3).[2] 薛建冰.浅谈物理教学中学生提出问题能力的培养[J].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5(19).(作者单位:西藏自治区洛隆县中学)
第五篇: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
培养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能力
问题意识、问题能力可以说是创造性、创造能力的基础。提问是创造性思维的诱因和动力。早在30年代,陶行知先生言简意赅地说,创造始于问题,有了问题才会思考,有了思考,才有解决问题的方法,才有找到独立思路的可能。我们有许多教师时常感叹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其实,学生自主学习意识不强的一个最深刻也最危险的表现便是不愿深入思考去寻找和发现问题,而只是习惯回答别人提出的问题。这正与我们长期以来只要求学生回答问题,而不去重视、训练、培养(至少是不化大力气去训练)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关系。
一.学生提问减少的原因
1.教师缺少对学生提问意识、提问能力、提问方法的培养训练。
2.怕教师、同学讽刺、嘲笑、批评,对自己没信心,怕丢人现眼。
3.对学习不感兴趣,认知水平较低。自己研究不深,存在惰性。
4.迷信权威,迷信教师,迷信现成答案。
5.观念的障碍。认为提问是教师的“专利”,教师只注重学生学习的结果,而不注重学生思维过程的分析,失去了学生产生问题的很好机会。
6.性格因素,不愿意问老师、同学,把问题憋在心里,积重难返。
二.学生提问的作用
被称为现代科学之父的爱因斯坦指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因为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是一个数学上的或是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却需要有创造性的想象力,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顺教有疑,有疑者顺教无疑。”学生能回答问题固然也是对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的一种肯定,但缺少探索,发现和质疑的学习毕竟还处于被动状态,学生主体的积极性难以得到真正的激发,学习成果只能是停留在“学会”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谈不上创造意识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指导学生坚持在课前、课中和课后对教材、例题、习题进行研究、质疑,在某种意义上比教会学生知识本身重要得多。一旦学生有了探索和钻研习惯和能力,他们的潜能便会被无限制地激发出来,我们的教学也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1.有助于学生储备丰富的知识信息量,形成一定的思维方法。
学生如果有问题,他们思维就会为解决某一具体的问题而启动。这时,一方面学生原有的以各种类型的知识、表象和智力行为方式而存在的已有经验起重要作用。学生思维内部也会产生一种自我刺激、自我运动、自我发展的过程,并对已有知识、经验进行重新理解,从而丰富和发展原有认知结构。另一方面,当学生思维遇到疑惑,产生探究心理时,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就会采用查找资料,请教师长等手段,在有意或无意之中大大扩充了广泛领域的知识量。
2.有利于学生良好个性的发展。
3.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学生有了问题,就会产生解决问题的需要和强烈的内驱力。在试图提出问题及提出解决问题的各种设想时,学生必须调动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力及动手操作能力等。
4.就学生的方面看,原来被问的学生是处在消极的待问状态,现在提问的学生则是积极思维随时准备发问。学生的提问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渗透着学生的个性,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可以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分析问题、鉴别问题的能力,也锻炼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学生要提问,就要求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提什么问题,怎样提问题,提的问题是否有价值等等。因此,对学生学的要求也提高了。
5.就教师教的方面看,原来是教师自己设计问题,自己有准备地解答,教师心理压力较低。现在是学生根据数学教材内容,或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和生产实际情况提出问题,在某些问题上教师是无准备地解答,这就要求教师有较强的专业知识,较扎实的基础知识,较敏锐的反应问题、回答问题的应变能力。这样,教师不仅要能回答问题,还要能及时归纳出学生提问中的共性问题、典型性问题、有价值的问题,更有利于围绕教学目的、要求展开教学过程。
6.就师生关系而言,原来以教师提问为主体的教学活动使师生间的“感情交流渠”不通畅,现在是以学生多提问为主的教学活动,学生群体的积极性会得到充分调动,学生观察探究数学奥秘的思维方式、观点倾向都通过提问表露出来。作为教师来说,则可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主动探究、研讨,将他们的思索点导向可以保留自己观点,发展自己的观点,直到学生对问题的解释认同。这种平等、民主的学习方式必将融洽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教学。
三.学生提问的几种类型
问题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想把问题作详细的分类较难,现在人们公认的是把所有问题分为两大类:一类属于有固定答案的问题或称封闭型问题。另一类属于未定答案的问题或称开放型问题。数学教学中学生提问常为前者。按照布鲁姆教学,把教学目标分为
(一)认知能力;
(二)情感能力;
(三)技能能力;则可把学生提问分成低层次问题和高层次问题。低层次问题有(1)记忆性问题;(2)理解性问题;(3)运用性问题。高层次问题有:(1)分析性问题;(2)综合性问题;(3)评价性问题。按学生提问内容分大致有下列几种:
1.审题不清而提问。有些学生没有经过仔细审题而觉得自己不会做,急于向老师求助。
2.知识点不清而提问。问题反映出学生的认知水平较低,对基本概念、定理理解不透彻或理解错误,只停留于文字上的死记硬背,却不能掌握定义的实质和内涵。
3.解题方法或思维方式的问题。有不少学生经常反映,某些方法上课听懂了,记住了,可遇到自己处理问题的时候,思路比较紊乱,甚至只会生搬硬套,却不知为何要这么处理问题,这些学生关键是思维方式不够到位,不能从理解的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4.求异创新的提问。这类问题往往来源于思维具有独立性和挑战性的学生,他们不满足于课本知识和课堂传授,主动学习,善于思考。有些问题甚至连教师也一时无能为力。
按学生提问时间分则可分为:课内提问和课外提问。
四.如何培养学生提问
学生提出问题,它反映了学生对教材的认识程度。学生提出问题的过程既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对教材积极、能动的内化过程,也是教师了解学生认知水平的良好契机。
(一)多问
李政道博士说:学习是从“发问”开始的,没有自己的问题,就永远没有创造。在课堂上,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积极支持他们用自己的思考方法去理解,或是重新认识问题。
1.鼓励学生“敢问”。
“敢问”是一种良好的心理行为,古人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学生在提问时往往会想,“我的问题行吗?”“我的问题是否太浅,同学们会笑话我吗?”“老师会批评我吗?”等顾虑。这时,教师就应及时鼓励学生,创造一种气氛,让学生敢于提问,也可把自己的不理解、新建议提出来,有时这些问题可能是许多同学的疑问。
(1)创设适宜的课堂气氛。教师对学生的提问要表示注意的态度,要以和悦的态度去倾听,有时一个赞赏目光、手势都会给学生极大的信心。民主、融洽的课堂气氛能打消学生提问的顾虑,能使他们在动手、讨论等课堂教学活动中,根据自己的理解去发现问题。
(2)善待学生“插嘴”,善待学生超范围提问,及时表扬鼓励。教师的表扬肯定能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情绪,对于抓不住要点问题的学生,不嘲笑、讽刺,而应耐心引导,耐心解释,让学生懂得最可怕的是不提问题;对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应鼓励其进一步的探索,大胆创新。从而就更激励学生去发现问题。
(3)在班级里开设“问题信箱”或利用板报、壁报等开设“问题园地”,刊登一些提出问题的方法,一些问题的多种解法及表扬提出好问题的学生,创设一种人人参与提出问题的氛围。
(4)适当地启发引导。让学生提问之前,教师的讲解、引导要富有启发性,能激起学生的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起学生的探索。
2.激发学生“多问”。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学会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思考方法,诱导学生步入学习的过程,提高数学能力。教师可以从正面、反面等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让学生经过注意、困惑、思考、提问、释疑等心理阶段,激发学生“多
问”。
(1)要引起学生注意。
(2)要创设一定的情境。
(3)要设置适当的难度,但必须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学生有一种“跳一跳摘得到”的乐趣。
学生的问题有的抓不住要领,教师要在关键时扶一把,拎一下,尽可能提供机会让学生多问。
(三)培养好奇心,使学生在探索中产生问题。
好奇心是创新的动力。强烈的好奇心会使人对外部的事物产生敏感性,生发疑问,引起探索,追根寻源的欲望,对学生来说,从小就要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平时认真观察事物,并做到边观察边动脑筋。
(四)给学生提供提问的时间和空间。
提出问题首先得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就需要时间和空间,去观察,去思考。所以,在教学中,无论是概念教学,还是解题教学,必须给学生创造观察的场所和思考的余地,让学生有机会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例如,解题前或解题后都应给学生留有充分充足时间,让他们思考解题途径,反思解题过程,促进他们提出新见解、新思路、新设想和新途径,指出推广的前景。
(五)培养“怀疑”,使学生有自己的创见。
创新来源于“怀疑”。学生的积极思维往往是从疑问、怀疑开始的。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热情地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大胆“怀疑”,要鼓励学生不惟书,不惟师,敢于怀疑、反驳、否定别人的理论,这样往往会导致新问题的发现与突破。
(六)教给学生质疑方法,使学生的“问题”有质量。
古人说“学则顺疑,疑则有问。”疑问是发现之母,但许多学生不知该从何处下手提出问题。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适时点拨诱导,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实现从“扶到放 ”的飞跃,逐渐使学生提出的问题有较高质量。
1.从结论入手。这在数学中经常会运用到。
2.引导学生自己研究教材,针对课本提出问题。
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提问:这一章,这一节的重点和难点是什么?定理、公式有什么含义?适用范围是什么?如何运用(正用,逆用,变用)?
3.引导学生自己研究习题,针对习题提出问题。从方法上另辟蹊径。教师可指导学生这样提问:这个问题有没有更简便的方法(一题多解)?有没有更一般的情形?用这种解法能解决其他问题吗?(一法多解)
4.从矛盾处入手。多想为什么会这样?是怎样产生矛盾的,要引导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
5.引导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
发现并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是良好数学素养之一。因此应引导和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发生在身边的现象,然后概括成数学问题。如储蓄利率、降价销售、24点问题等。
五.如何解答学生的提问。
教师解答得当与否不仅直接影响着教师的威信、教学的信度,而且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问的积极性。教师要认真对答学生的提问,乐于解答。同时,要给学生予以鼓励。在解答时,应以最佳方式来使学生满足,使其听懂,印象深刻。在教学过程中常用的解答方法有:
1.直接回答法。
2.教师讲授法。有时某个问题可能是大部分同学的问题,教师可在全班讲授。
3.同学代答法。某些问题对部分同学是问题,对另一部分同学可能不问题,可由同学们内部自己解决,直接或间接请个别同学代为回答,这样能够增强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真正发挥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养成互相学习,互相帮助的良好习惯。
4.反问法。当学生提问时,不提示或稍为提示,马上直接反问学生,如“如果是你又将怎样处理?”“你认为怎样解决?”这种方法针对的内容一般是那些判断分析,具有推测性的问题。反问学生,可以锻炼学生分析和应变能力。
5.暂缓回答。在课堂上教师突然被学生提问,又不能一时讲清或要影响课堂教学进程,又如课后学生提问一些较难题目,教师也要经过一定思考、推敲,可约定另外时间解答,但教师一定要按时给学生答复。
6.启示法。即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按照思维方式,逐步诱导,慢慢地将学生的思路引导至正确方式方法上来,最终由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结论。此法能够锻炼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意志,有利于学生今后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是学生自身学习的良好方法。
7.讨论法。对那些存在争议、当前还没有定论的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集体讨论,教师犹如“助产婆”边主持边引导,最终得出结论。这样不但能调动同学们学习积极性,而且又活跃了教学气氛,拓宽了同学们的知识面。
诚然,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向教师提问的可能性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对教学内容确实不懂就问,有的对其它领域内容出于好奇心而问,也有的想为难教师而问,等等。因此,教师要根据不同情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结合当时环境和具体的学生,选择恰当的方法来帮助学生解答。
让学生多问、善问,增强学生问题意识和问题能力,关键在于教师的启发、引导、培养和不断训练。放手让学生自己提问题比通过被动的回答问题,更能催发学生创造力的萌芽。只有让学生做提问的主人,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才会更浓厚,学习责任感也才会更强,思维潜能才能更加得以释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