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和改革规划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发展战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服务支撑新时代建设需要,根据《XX教育现代化XXXX》《“十四五”时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结合☆☆教育发展实际,特制定本规划。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要求
(一)发展基础与成就
“十三五”时期,围绕“全面建设‘X西教育高地’,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总目标,我区在教育理念、资源、人才、技术等方面初步形成具有特色的高质量教育集合体,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在家门口享受优质教育的需求,XXX教育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主要表现为:
1.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持续夯实,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水平不断提高
坚持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落实中央、市委和区委区政府的决策部署,在干部教育培训、考察考核、党员教育各方面,把政治要求、政治标准摆在首位,建立和完善党组织参与学校管理的有效机制,明确党组织在学校治理中的地位作用,实现“两新组织”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确保办学方向。在党的坚强领导下,XXX教育树立先进理念,利用区域独特的地理优势传承“六大文化”,讲好“四个一”的XXX故事,践行“XXX四问”,传承红色基因,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乘“创城”东风使“讲奉献,争第一”的XXX精神在孩子们的心中生根发芽。在服务保障新中国成立XX周年庆祝活动中,XXX区教育系统圆满完成各项任务,让广大师生接受了精神洗礼,充分展示了全区师生的时代风貌。
2.教育综合改革力度持续加强,优质教育资源辐射效应逐步显现
全系统干部教师人事制度改革深入推进,研训一体化改革效果明显。通过“区管校聘”“共享教师”“银龄计划”“名师送教”等措施,使教师由“单位人”成为“系统人”,扩大了优质师资普惠面。实行校长任期制,促进优秀校长向山区校和薄弱学校流动。幼儿园与小学衔接的新九年一贯实验学校、幼儿园到初中十二年贯通教育有效实施,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加快推进。城镇学校布局不断优化,乡村学校建设逐步加强,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得到有效缓解,确保了每个乡镇至少一所小学、一所幼儿园。
积极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实施引进资源和本土优质学校双轮驱动,与☆☆☆等优质学校合作办学不断深入,大峪中学、大峪一小等品牌学校持续发力。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深化手拉手式教育集团建设,推进我区XX对城乡一体化学校建设捆绑发展,逐步实现同形同构优质均衡,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基本实现做优做强门城地区教育并同步带动山区教育的目标。
3.教育内涵发展动力持续彰显,人民群众的教育获得感不断增强
深化教学改革,构建小学生态课堂和中学有效常态课堂,提升学校育人质量,不断改进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工作,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一校一品”建设取得新成效,国家级足球特色校、篮球特色校,市级体育传统项目校、市级冰雪特色校、艺术教育特色校、金帆艺术团、金帆书画院,市艺术教育特色校、市科技教育示范校、金鹏科技团均在我区挂牌,校园足球发展体系基本形成,学生综合素养有效增强。
社会关切的热点问题得以有效回应。充分挖潜学前教育学位,解决幼儿入园难问题,常住适龄幼儿入园率由XX.XX%增至XX%,一级及以上园所达占比达到XX%。中小学集团化办学、新建改扩建工程稳步推进,在满足学位需求的基础上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建设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站,关注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越来越多的家长选择让孩子在XXX接受教育,区内生源得到有效涵养。
一些量化指标达到甚至超过了全市水平。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XXX%,提前超额完成XX市第三期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中普惠率XX%的任务。“十三五”时期教育经费执行情况公告显示本区各级教育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事业费和一般公共预算公用经费支出位于全市前列。“平安校园”区级验收通过率XX.X%,率先超标准完成市级任务目标。近年来新招聘教师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所占比例逐年提高,从XX.X%提高到XX.X%。在市政府教育督导室对各区教育满意度入户调查中,XXX区教育满意度排名处于全市领先位置。
(二)发展形势与要求
“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是XXX区深入推进现代化生态新区建设的重要时期,更是落实市区教育大会精神、全面加速推进教育综合改革“内部装修”、建设教育精品区的关键时期,XXX教育的改革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新机遇、新挑战和新任务。
1.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迫切要求XXX教育彰显红色基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政治环境严峻复杂,世界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进一步强化政治建设,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对教育系统党建工作能力与工作水平提出新要求。XXX区作为红色火种传播地之一,迫切需要充分发挥教育传承、塑造和创新功能,充分发挥教育系统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战斗堡垒作用,牢牢把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将区域红色历史文化与教育深度融合,全力服务XX“四个中心”的大局建设。
2.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迫切要求XXX教育更好地满足群众需求
随着优质资源的不断扩大,缩小区域、城乡、校际差距,让每个孩子都能接受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教育的需求日益迫切。适龄人口快速增加、人口老龄化加速,调整教育资源配置,优化教育资源供给,探索普通教育家校融合、特殊教育医教融合、老年教育教养融合的教育服务模式,实现城乡教育一体化发展已经迫在眉睫。XXX教育在这些方面应该有所作为、善于作为。
3.坚持新发展理念,迫切要求XXX教育筑牢“五育”根基
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构建新发展格局,要求教育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要加快提升劳动力整体素质,为培养集聚大批拔尖创新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创造良好环境,为XXX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撑。要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精准施策,全方位立体化推动教育体系创新发展,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对北X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贯彻落实全国、全市和全区教育大会精神,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以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教育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根本目的,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XXX区和XX建设发挥教育的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推进实现高质量教育体系和高水平教育现代化,落实“七有”“五性”的教育服务保障更加有力度、有温度,教育改革发展成果更好地惠及人民群众,社会关注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得到有效缓解,多样化可选择的优质教育资源更加丰富,助力每一位学习者成就幸福人生,助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质增效,助力绿色北X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精品区初步建成。
——党的建设更加坚强有力。教育系统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和学校德育、文化、师德师风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工作全面加强。党组织在学校治学理校的地位和作用全面提升,引领教育优质健康发展。
——“五育”并举的教育体系更加完善。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各级各类教育领域,形成完善的德育体系、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管理体系,学生品德修养、综合素质、运动技能、审美情趣、劳动实践能力全面提升。培养眼中有山水,胸中有情怀,心中有梦想,脚下有力量的XXX时代新人综合育人体系初步建成。
——学前教育更加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保教水平明显提升。全区适龄儿童入园率达到XX%以上,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保持XXX%,学前教育教师接受专业教育比例达到XX%以上。
——义务教育更加优质均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格局更加完善,城乡、校际优质教育资源差距显著缩小,教育教学改革深入推进,确保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公平优质的义务教育。全区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XX%,就近入学率在XX%以上。教师队伍建设全面加强,义务教育专任教师中本科及以上学历人员比例达到XX%以上。
三、主要任务
(一)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
切实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与教育规律有机结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管办学方向、党管改革,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各级各类学校得到贯彻落实,切实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牢牢把握教育领域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主导权、话语权。加强教育系统政治生态状况的分析研判,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
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建立健全常态化学习培训机制,建立多层次学习培训体系,教育引导广大师生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政治工作作为办学治校的生命线,积极宣传党的创新理论研究成果,推动全区师生进一步增强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
不断提升全系统党建工作质量。落实中小学校党组织领导的校长负责制,坚持和加强党对教育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政治标准和政治要求贯穿办学治校、教书育人全过程各方面。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加强基层校园党组织政治建设,指导教育系统各级党组织、教师党员带头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基层党组织工作质量的提升,带动全区教育教学质量再上新台阶。切实加强党的统一战线工作、群团工作,健全密切联系群众改进工作作风的长效机制,形成保障教育教学中心工作的合力。深入推进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不断强化内部审计监督工作。
(二)全面构建“五育”并举的高质量育人体系
落实三位一体的德育工作体系。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准确把握育人目标,合理设计德育内容、途径、方法,使德育工作层层深入、有机衔接。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强化全学科德育功能。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党的领导”等重要内容进课程教材要求,加强理想信念、革命传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完善社会大课堂、“四个一”活动运行机制,让学生在实践中接受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教育。
夯实学生终身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实施教学,规范教材选用和地方课程教材建设管理。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深化变革课堂教学方式,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学业质量标准。明确各学段学生核心素养,深化跨学科整合,加强教学内容与社会、自然的联系,培养创新思维,提升综合学习能力。加强科学教育和实验教学,开展系列科普教育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强化实践创新,提升科学素养。尊重学生主体地位,以学生发展为本设计教学活动,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留出充分思考和表达的时间和空间。
全面加强劳动和实践教育。建立完善家庭、学校、社会“三位一体”劳动教育体系,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力所能及的劳动或职业体验,培养学生动手实践能力,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热爱劳动、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建设劳动教育示范学校,探索具有XXX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落实中小学劳动教育课平均每周不少于X课时,全面建立劳动教育的评价与保障机制。进一步强化中小学校社会大课堂工作,形成资源丰富、选择性强的社会实践活动体系。完善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将学生校内外劳动实践情况纳入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三)推动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
合理规划教育布局,精准布局学前教育学位,有效扩大普惠性学前教育学位供给。严格执行新建居住区幼儿园配建标准,确保配套幼儿园与首期建设的居民住宅区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保证普惠性幼儿园学位供给,建立区级普惠性幼儿园扶持措施。大力发展公办园,不断丰富公办园办园形式,提高公办幼儿园学位数。
实施幼儿园质量提升行动,实施新一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继续与高校及科研机构开展合作,不断提升幼儿园科学保教水平和办园品质。完善学前教研体系,建设专兼职研修员队伍,开展生活化、游戏化、自然化的幼儿园活动研究和实践,坚决避免幼儿园“小学化”倾向。有效开展家园共育工作,幼儿园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进一步完善。
强化学前教育管理工作,提供安全稳定的办园环境。强化与属地街镇的协同管理,巩固无证园治理成果。严格教师队伍管理,把好园长、教师入口关,强化师德师风建设。
(四)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持续强化优质资源供给。根据全区学龄人口变化趋势,科学布局,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义务教育资源规模,保证优质教育资源均衡分布,充分发挥优质学校的带动作用。实施山区教育精准帮扶,精准振兴乡村课堂,通过线上线下资源实现教育专家与山区教师的精准对接。办好山区学校,确保一校一案,精准施策,大力提升山区学校教育水平。保障学生就近享受优质教育,让适龄儿童完整接受义务教育。
健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机制。在学校布局、资源配置、学校管理、教育教学等方面实施城乡一体化管理。通过名校办分校、集团化办学、教育联盟、校际联盟以及干部教师交流轮岗等方式,开展扩大优质教育资源均衡的探索,研究制定一体化学校评价指标体系和激励机制,充分激发优质学校引领带动对口学校共同发展的积极性。积极推进XX高校、科研院所与XXX区中小学合作,探索共同协作育人的体制机制。
持续推进“双减”政策落地见效。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把“双减”工作作为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进一步提升救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推进“双减”工作落细落实、落地见效,不断提升人民群众教育满意度。严控作业总量,切实减轻学生负担;优化课堂设计,切实提高教学成效;完善课后服务,切实增强服务能力。
(五)促进高中教育精品特色发展
坚持“校校精品”质量标准,实现“一校多品”特色发展。分类引导学校立足自身传统、历史积淀、学校文化、办学优势和条件资源,找准发展定位,培育精品化特色发展的优质普通高中学校。落实高考综合改革要求,引导学校依据基础条件、发展环境及传统优势,找准办学定位,制定发展规划,确立特色发展方向。抓住课程改革关键环节,以特色课程建设促学校特色发展。支持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实践探索,完善教学组织管理,加强学生的学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有序推进选课走班。强化内地民族班教育管理服务水平,提升民族教育质量。
实施体制机制创新项目,激发办学活力。实施一体化培养项目,支持条件成熟的完全中学、集团化学校、城乡一体化学校打通初高中学段限制,探索一体化育人新模式。实施协同培养项目,支持高中联合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发挥专业优势,帮助普通高中提升教师素养、开发特色课程、共建教育资源,协同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学校特色培育项目,支持一批在人文、科技、数理、艺体、语言等领域具有发展基础的学校,形成领域内课程建设高地,引领学校特色发展。
(六)推进特殊教育提质升级发展
优化资源供给,提供更充分的特殊教育服务。全力保障义务教育阶段残疾儿童就近入学,扩大学前特殊教育学位供给。加强特殊教育师资和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区特教中心、示范性学区融合资源中心、区特殊支持教育中心、融合教育资源中心和普通学校资源教室的辐射支持作用,强化融通课程和网络教学资源建设。积极探索重度、极重度残疾儿童少年送教上门模式,优化送教上门工作机制,积极为残疾儿童青少年拓展成人成才空间。
促进特殊教育内涵式发展。进一步加大特殊教育支持力度,深入开展特殊教育研究指导。优化培训体系,加强巡回指导教师、资源教师和随班就读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育和卫生、民政、残联等行业部门的合作,加强对融合教育学校、资源教室建设的服务和指导,促进医疗康复与教育的更紧密结合,进一步增强残疾学生获得感。进一步探索医教结合和个别化教育模式,服务特殊儿童早期筛查与评估,开发融合教育特色课程和康复课程,满足特殊儿童个性化的教育需求。健全特殊教育督导和评估机制,深化普通学校融合教育工作体系。
四、重点举措
(一)提升教育服务和支撑社会发展的能级水平
打造一批传承区域文化的精品学校。充分挖掘学校历史传统,融合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突出北X特色、XXX特色和学校特点,进一步凝练提升学校办学思想和办学理念。探索开展“六大文化”系列教育活动,走出一条具有XXX特色的文教融合之路。强化“红色XXX”教育,统筹利用全区各类媒体、宣传介质、文化中心、图书馆、博物馆、乡情村史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使之成为学校传承红色革命基因的坚强阵地。
探索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文明教育体系。为守护好绿水青山,持续建设绿色生态屏障,进一步明确教育为可持续发展服务的时代功能,培养青少年形成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学习能力、科学知识、价值观念与生活方式。在素质教育中强化可持续发展价值观教育,在基础教育课程中强化资源节约、环境保护、文化多样性等内容。探索建立可持续发展教育实验学校和生态文明教育基地,指导学生和市民关注并积极参与解决社会、经济、环境与文化可持续发展实际问题,将可持续发展教育理念融入到各级各类教育中去。
统筹优化布局结构,精准供给教育资源,优化营商环境。根据XXX区“一城两带三点多脉”的空间布局,分类完善山区和门城地区教育布局。高质量完成新建、改扩建教育设施项目,接收并使用小区配建教育设施项目。准确把握不同街镇基础教育各学段学位需求动态,完成各学段需求学位的储备工作,分阶段、分区域扩大优质基础教育资源规模。全力提升政府效能,科学规划高等教育用地、充分保障高等教育的发展需求。提高产业聚集区的教育服务保障,使企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成长快、发展好。
(二)创设统筹协调开放融通的教育发展新格局
加强区级教育统筹协调力度。系统推进解决教育配套设施建设、教育人才引进等教育综合改革的重点难点问题,优先确保教育改革发展所需的人才支撑、经费保障和土地储备,创造宽松的政策和制度环境。深入整合区域资源,统筹公园、绿地、体育设施、文化场所等公共资源,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在校园文化培育、课程建设、师资培训、学生实践、人才培养等方面加强深度合作。
提升区域教育整体合作质量。按照XX市统一部署,发挥区域优质教育资源作用,在办学模式、师资培养、教育教学、教育资源和教育评价等方面跨区域合作联动。加强与西城区的教育协同发展,深化“西城—XXX一体化教研”,推动本区教研员与学校共同成长。深化与石景山区教育融合发展,充分发挥双方教育资源优势,提高教育资源共享程度,加强教育科研、师资培训、学生社会实践、德育教育等方面的交流合作,为XXX教育注入新动力。健全X津冀教育对口支援合作机制,提升对口支援教育项目的质量与效益。推动区域内教育协同发展,以一所或几所优质校为龙头,逐步完善区域各级各类学校连片组团发展机制,带动成员学校教育质量提高。支持集团化办学、名校办分校、城区学校带动山区学校发展,推进“X西”、“X师”和“山谷”三个系列学校按照集团化方式建设和发展。完善“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体验圈”建设,协同校外教育资源,打造校外教育集团。
积极推动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支持引进优质境外教育资源,引导中外合作办学项目向高质量、规范化发展,在师资培训、学科教研等方面开展互补式合作。完善学校、师生与国外双向交流合作机制。积极服务“一带一路”建设,鼓励更多学校与海外优质学校建立伙伴关系,增加友好姊妹校数量。推进中小学开展国际理解教育,以国际视野推动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改革,开展中小学生交流互访,培养提高学生的全球视野和国际交往能力,整体提升中小学生国际化素养。以举办XXXX年北X冬奥会冬残奥会为契机,深入开展奥林匹克教育。
(三)打造充满创新活力的高素质干部教师队伍
全面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师德师风建设。把教师队伍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石,充分信任、紧密依靠广大教师,树立师德典型,讲好师德故事。探索建立师德与社会诚信体系的有效对接。全面推动师德师风建设常态化、长效化,将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将师德建设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全面提高教师队伍思想政治素质。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教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按照重德才、重实绩、重基层的用人导向,加强优秀年轻干部、后备干部以及各年龄段干部的培养使用。把骨干教师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教师培养成教学、科研、管理骨干。
全方位全过程强化教师专业能力。完善教师学习进修制度,建立整体推进与分类精准施训相结合、岗位实践与理性提升相结合、集训与下校指导相结合的培训体系,全面实施“五航工程”。健全教师队伍梯队培养成长机制,强化市、区、校三级联动,为骨干教师、优秀青年教师寻访名师结对,加强日常互访交流,积极组织外出访学和高级研修培训。依托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等教育资源优势,搭建XXX区中小学教师成长平台。积极探索教师专业成长的研修新机制,开展跨校区联合教研活动。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激励自身成长。开展“菜单式”培训,建设一批具有针对性、引领性、创新性的干部教师精品培训课程。推动职业院校教师普遍成为“双师型”教师。通过信息化等手段,实现城乡教师共享优质培训。到XXXX年,区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比例达到XX%以上。
优化教师服务管理水平和尊师重教环境。完善教师准入和退出机制,不断提高教师编制的使用效率。优化校级领导干部年龄结构,加大优秀中青年干部的选拔培养力度。探索创新合理有效的教师轮岗交流机制,并逐步实现制度化和常态化。以校长职级制和教师绩效工资改革为契机,进一步优化绩效考核办法,充分发挥优秀校长、优秀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完善鼓励优秀校长到薄弱学校工作的政策措施。在按岗定薪的基础上,重点向校长、一线教师、骨干教师、班主任、特殊教育、承担课后服务及综合改革任务等教师一线倾斜,向重要的、辛苦的、付出多的岗位群体倾斜。
五、保障措施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教
全面落实依法治教,强化区政府支持教育发展的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构建政府依法行政、学校依法办学、教师依法执教、社会依法支持和参与教育治理的教育发展新格局。加快建立教育综合执法机制,健全教育纠纷处理机制,完善教育普法机制。根据《XX市中小学依法治校基本标准》,在达标基础上巩固依法治校建设,提升法治示范校建设水平。把全面加强学生法治教育放在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积极推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建设,为区域内的中小学校实施法治教育提供支持和服务。健全青少年法治教育支持体系,着力提升中小学法治教育教师专业素质。
(二)加强经费保障能力
明确事权与支出责任相匹配的经费保障机制。依法落实区政府教育支出责任,坚定不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确保教育投入“两个只增不减”。建立以优质教育资源引进、教师素质提升、学校质量整体改进等重大改革项目为牵引的教育发展支持体系。将绩效管理贯穿于教育经费使用管理的全过程,注重结果导向,强调成本绩效,集约、节约利用教育资金,硬化责任约束,使教育经费的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迈进。
(三)加强教育督导评估
树立现代教育督导理念,全面深化教育督导改革,构建督政、督学、评估监测“三位一体”的现代教育督导体系。加强对政府各部门履行教育职责的督导,科学界定相关部门在教育治理中的职责权限,健全督政的体制和机制。加强对学校规范办学的督导,健全督学责任区建设和挂牌督导机制,促进学校提高办学质量和水平。强化专项督导,增加督导的针对性。加强教育督导结果的使用,提高督导问责力度。建立高素质、专业化的督学队伍,提升督导的专业性。健全社会参与教育评价机制,积极开展第三方评价,通过项目委托、购买服务、社会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专业评估机构的作用,增强评价的专业性、独立性和客观性。建立常态化的人才培养质量监测和动态预警机制,创新教育督导和教育质量评价模式,加强评估和监测结果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