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
协调关系,加大信息技术教育的投入力度,使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基本实现现代化。
中心校、苏日格、北奈林学校建立语音室。
3.改变教育投入相对不足的现状。
自~年起,我镇将教育投入纳入镇级财政预算,使教育投入在我镇的财政预算内支出中所占比例由过去的10%上升到15%,并保证生均公用经费以0.8%的速度逐年递增。
完善教育经费的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监督检查机制,加强审计工作。
4.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增强教育内部活力。
严格实行教师资格制度,全面推行教师聘任制度。不断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改进并强化教师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师德建设工作。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使教师向现代化、知识化、专业化型转变。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努力提高教师和学校管理队伍的水平。
落实素质教育,把教师和校长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作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和考核的重点,努力造就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学校领导及管理干部队伍。
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树立身边的典型,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
不断加强教师和校长培养培训工作,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教师学历水平全部达到《教师法》规定标准。
全面推行结构工资制度,实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的社会主义分配原则。
继续完善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培训和持证上岗制度,继续推行中小学校长聘任制。
5.结合我镇实际,采取有利措施提高教学成绩。
我镇的基础教育成绩在过去的几年里一直保持在全旗同类乡镇的前列。但在新教材实施和新一轮教育体制改革这个关键的过渡时期,教育质量的提高将面临新的机遇和挑战,因而我们不能掉以轻心。
要建立能促进教师工作热情的考核体系,为教师搭建一个能充分展示自己能力的平台,形成一个公平、公正、公开的竞争环境,激发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
改革教学方法。端正教育思想,转变教育观念,采取多种形式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
建立要加大对教材教法的研究力度,探索适合与我镇实际的教学方法。对于教材教法的研究,要具体,要细化,要切合实际,要构建完整的全镇教研体系,研究课题落实到人,要求教师从最基础的每一课开始研究,逐步扩大研究领域,最终形成自己的特色。
6.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现阶段我国教育改革的重大主题,是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推进素质教育的目的培养出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具有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社会主义新人。
落实素质教育的首要任务是解决怎样做人、做一个怎样的人的问题,因而要加强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加强学校的德育工作,并将其融入到学校工作的各个环节之中。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加强中华民族优良传统、革命传统教育和国防教育,加强促进民族团结和维护祖国统一的教育,加强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普遍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加强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落实中小学德育纲要和守则、规范。
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尊重学生人格,保证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要建立起新时期的现代化教学体系。改革教育质量评价办法,增强教育质量评价的客观性、公正性和科学性,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评价机制。要减轻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
要改革教学方式,积极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
按照素质教育的要求,采取各种措施,不断加强对教师队伍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思想素质和心理素质的培训,提高教师的思想与专业水平,使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形成一支具备较高素质和能力的教书育人队伍。
要进一步优化社会育人环境,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建立中小学德育教育基地,定期开展活动。健全学校、社会和家庭相互沟通配合的制度,形成共同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体系。切实加强学校安全工作,加强对师生的安全教育,增强防范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要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经常性治理,创造良好的校园周边环境。
7.提高意识,服务社会,规范学前教育。
集中力量办好一所示范幼儿园,力争在~年前进入全旗示范幼儿园行列。
各校要有建制学前班,各校根据本村实际,确定是否开班。不能开班的适龄儿童,可就近入班。入一年级学生,必须受过建制学前班的教育。重视发展儿童早期教育,鼓励社会力量发展学前三年教育,社会力量办幼儿园,政府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努力使儿童在入小学前能够接受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
五.主要措施
1.营造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良好氛围。
教育是一项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政府要充分认识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重要作用,高度关注和重视。协调政府各职能部门与教办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
良好的政策环境和社会环境,保证我镇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局面。
2.抓重点,重实施。
针对我镇教育发展规划重点,在今后的五年内,我镇将重点落实以下几项工作:
师生德育教育工作、教师队伍建设工作、体制改革工作、素质教育实施工作、教材教法研究工作、示范性学校建设工作、教育信息化示范学校建设工作、示范幼儿园建设工作。教办要按照重点落实的工作,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抓紧落实,并将各项重点落实工作年度进展情况逐年报告。
3.多方协调资金,广开经费渠道。
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全镇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实现全镇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15%的目标。
协调使用国家及自治区相关资金。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办学。
加强勤工俭学工作力度,增强学校自身造血机能。
4.大力推进现代化技术教育。
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中小学“校校通”网络体系。用5年时间,使所有完小以上的学校都能够上网,使全镇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2010年,镇中学、中心校、北奈林、苏日格小学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上述学校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视教育信息资源建设,建立教育软件库、教育信息资源库。
5.加快基础建设,改善办学条件。
到2010年彻底消灭危房,学校布局调整基本完成。盘活撤并校点的校有资产,投入到接纳学校的基础建设中。保障现存学校的正常运作。
6.加大改革力度,改革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
根据已有的改革成功经营,结合我镇实际,加大教育体制改革力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积极性。其中的主要措施是调整分配政策。在国家确定的基本工资制度基础上,试行结构工作制度。制定适合本镇实际的工资分配标准,加大各校内部分配倾斜力度,拉大分配差距,实现多劳多得,建立以岗定薪、按劳取酬的工资分配制度,调动和激励教师工作的积极性。
第二篇: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
教育发展处于所有发展的基础性地位,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取决于教育整体水平的发展。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质量。正如我们的国家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应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归根结底将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一样,我镇的发展同样取决于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为使我镇的教育更好的服务于我镇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依照上级有关文件及《奈曼旗2007-2010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教育现状
东明镇现辖行政村25个,总人口20000人,2004年国民经济总产值1000万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50.00元。全镇中学一所,在校生985人,完全小学13所,校点9个,在校生共2222人,民办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64人,民办辅导班2所。全镇教职工217人。镇中学占地面积16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2400平方米,理化生实验室各一个,计算机教室一个,计算机30台,语音室一个,图书室藏书1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为1000万元。全镇小学总占地面积20万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各完全小学均配备实验室及地面卫星接收系统,图书室藏书1.5万余册,固定资产总值为3000万元。
在“十五”期间,我镇的教育取得了较为长足的发展,教育质量、办学水平、基础设施、师资水平、普及程度等方面都走在了同类乡镇的前列,有了比较大的进步。但是,我镇教育事业的发展还存在一些不容乐观的矛盾和困难,其中教育经费投入不足仍然是制约我镇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教育改革还有待不断推进和深化。义务教育普及、巩固、提高的任务还很重。学生点击查看本资料原创网站更多文章的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需要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实施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现行的课程教材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办学条件急需改善。教育手段现代化和信息化程度较低。对于这些困难和矛盾,我们要有清醒的认识,增强紧迫感和历史责任感,进一步采取措施,正确决策,逐步加以解决。
二.指导思想及规划原则
(一)指导思想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深入贯彻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以“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为指导方针,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镇、教育强镇战略。优化资源配置,全面提高办学质量和效益。健全快速、持续、协调、健康发展的教育体系。迎接21世纪终身学习和知识经济对教育的挑战,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突出改革与发展的主题,着眼于解决教育更好适应、促进和服务于本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问题,推进我镇教育以新的步伐迈入全面发展新阶段,进而为实现东明镇整个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二)规划原则
结合我镇实际,规划应该坚持五条原则:
1.创新原则。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加强制度创新。
2.“龙头带动”原则。在我镇重点建设镇中学及中心校,发挥两所学校的窗口示范作用,进而带动全镇其他学校的全面发展。
3.适度超前发展的原则。坚持使教育的发展与本地经济的发展速度同步,甚至要适度超前发展。
4.坚持科学规划、分期实施的原则。制定合理的、可操作性强的教育发展规划,分解规划,突出重点,分期实施,稳步推进。
5.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规划既要立足本地,便于实施,又要放眼未来,利于教育的长远发展。
三.总体目标
随着我镇经济的快速发展,社会的全面进步,全镇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的显著提高,人们投资教育意识的不断加强,投资教育比重的不断加大,彻底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机会已经完全成熟,进而加大了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
1.巩固“两基”成果,调整学校布局,彻底消灭危房,优化和改善办学条件。
2.学校现代化建设水平逐步提高,建立以教办为核心的镇级校园网络体系,基本普及现代信息技术教育。
3.保障教育投入,将教育投入纳入镇级财政预算,保证生均公用经费以0.8%的速度逐年增长。
4.落实教育体制改革,教师队伍基本实现知识化、专业化,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到100%。
5.提高教学成绩,使全镇教学成绩保持在全旗
乡镇教育事业发展五年规划来自好范文-www.xiexiebang.com,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第三篇:县教育事业发展五年工作总结
2004年以来的**教育事业发展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精心指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紧扣**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服务教育和教书育人为己任,以“普九”攻坚、调整布局、整合教育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为主线,以质量建设为中心,广大教育
工作者勤勉教学,克难攻坚,全县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得到较好实施,教育事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过去的五年,是党和政府重视支持教育工作,教育工作环境不断优化的五年;是教育体制不断创新、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提高的五年;是锐意进取、开拓创新、“两基”攻坚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各项重点工作不断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五年。
一、全县教育基本情况
2008年9月,全县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其中:教师进修学校1所,完全中学1所,职业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7所,小学52所(1师1校点7个),幼儿园5所(私立幼儿园2所)。另有成人文化技术学校7所。有教职工1205人,其中:专任教师1089人,行政及后勤管理人员116人。有教学班级456个,在校(园)学生(幼儿园)15305人,其中:高中20个教学班838人;初中106个教学班5041人;小学307个教学班8726人;学前班和幼儿园23个班700人。学龄儿童入学率99.27%,升学率96.84%,小学阶段学生辍学率0.79%;适龄少年毛入学率98.51%,升学率45.06%,初中阶段学生辍学率2.27%;3—6周岁儿童(含学前班)入园率19.20%。残疾儿童入学率88.89%。
全县学校占地面积484506平方米,其中:中学208393平方米,小学261859平方米,幼儿园14254平方米;有校舍建筑面积108376平方米,其中:中学35560平方米,生均6.07平方米,有危房面积1023平方米,占2.88%;小学66803平方米,生均7.66平方米,有危房面积13956平方米,占20.89%;幼儿园6013平方米,生均10.35平方米。另外成人文化记住学校占地面积29916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3097平方米。
全县共有图书244049册,其中:高中32040册,生均39.03册;初中75134册,生均14.9册;小学136875册,生均15.69册。
全县有远程教育网点 130 个,其中:模式一61套,模式二63套,模式三6套。有计算机教室7 个,计算机320 台;有多媒体教室 14个。有教育网站 2 个。
二、5年来教育工作所取得的成绩
(一)抓党风、促廉政,全面推进党建工作
1.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建立“学习型”党委
五年来,我们以实施“云岭先锋”工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树新风、强作风、兴思茅”学习教育活动为载体,深入贯彻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开展教育系统民主评议政风行风工作,以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为契机,结合教育工作实际,建立健全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学习制度,认真制定学习计划和目标要求,广大党员干部结合工作实际积极撰写心得体会,交流学习心得,牢固确立“学习为本、终身学习、自我超越、提高学习力”的新理念,进一步解放思想,重视学习型系统、学习型单位、学习型机关建设工作,全系统思想建设、作风建设成效明显,彰显出了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良好风尚。
2.以道德建设为主线,建立“实干型”党委
(1)以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主线,紧密结合**教育实际,全面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和学生理想信念教育,深入开展群众性的精神文明创新活动,精神文明建设取得实效。五年来,在原有基础上继续申报认定省级文明单位1所、文明学校1所;市级文明学校5所;县级文明单位4所、文明学校4所。为教育教学的改革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
论氛围,优化了学校育人环境,统一了广大党员和教职工的思想和认识。
(2)加强组织建设,不断发展壮大教师党员队伍。进一步加强了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的制度建设,挂牌成立了教育局党委党员服务站和党委下属各支部党员服务点。本着“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党组织发展工作,在具体工作中,严格按照党员发展程序,严把培养培训关、推优关、考察关,实行发展党员公示制度,在发展对象上,注重在青年教师、骨干教师、一线教师和妇女教师中发展党员。目前共有正式党员190名。2004年以来共发展党员32名,培训入党积极分子48人名;局极表彰先进党支部10个,先进党务工作者40名、有、优秀共产党员15名。授市级表彰先进党委1个、党支部1个、优秀共产党员2名。
3.充分发挥群团组织在民主管理中的重要作用,构建“和谐型”党委
加强对工会、共青团和妇委会的领导,认真做好群团组织的干部培训、培养和选拔推荐工作,为他们创造必要的学习和工作条件,动员和组织群团组织积极投身于教育教学改革。在局党委的领导下,五年来,教育工会成功进行了换届选举工作,2007年选举产生了第四届中国教育工会**县委员会,成立了教育系统女职工委员会。同时,加强对各学校工、青、妇、少工作的指导,积极发挥群团组织的职能作用,使其参与学校管理,开展民主监督,不断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使学校收支公开、收费公开、教职工履职、晋升结果公开等制度得到了较好的落实,有力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
(二)“两基”工作按计划稳步推进
1.一如既往抓好“普六”巩固提高工作
2000年全县实现“普六”目标后,继续推行县人民政府、县教育局分别对乡(镇)人民政府、乡(镇)中心学校实行义务教育“双向”目标责任管理,强化政府行为和落实法律责任,使“普六”成果的巩固和提高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在全县充分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广泛宣传《教育法》、《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等教育法律、法规,使教育法律法规深入人心。二是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控辍保学”。认真指导和督促各学校使用和管理好经费,落实三免费、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加大对贫困学生和特殊适龄儿童的资助扶持力度,使一大批面临辍学的学生继续完成学业,既提高了入学率,也为我县巩固“普六”成果,加快“普九”步伐打下坚实的基础。三是完善学校内部管理,树立教育良好形象。认真落实“建设一个坚强的学校领导班子、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建设一个良好的学校校风、建设一个优美的校园环境、建设一个高尚的校园文化”的目标要求,强化“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切实贯彻县教育局提出的“向管理要质量,向教师要质量,向课堂要质量”。加强教学管理,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想学、愿学的学习环境,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因厌学、课业负担过重而辍学。
2、毫不松懈,巩固扫盲成果
根据《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和国务院《扫除文盲工作条例》等法律法规,结合我县实际,全县确定2003年实现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作为提高全县农村劳动者素质的首要任务认真加以落实。至2003年,累计扫除文盲20762人,青壮年文盲率从80年代初的54.3%下降到2003的3.4%以下。2003年8月全县的扫盲工作顺利通过了省人民政府的验收,并得到了省验收组的高度评价和肯定。
但是,**教育局仍然毫不动摇的把扫盲工作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因为扫盲工作成果的巩固与提高和“普九”攻坚工作的开展有着密切的联系。2004-2008年扫除文盲、复盲人员共计8000人/次,至2008年全县剩余文盲人数669人,非文盲率达98.7%。
3.“普九”工作顺利通过省级验收
继2000年全县“普六”以后,县委、政府把教育工作中心转移到全县“两基”攻坚上来。一是进一步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领导小组,把业务能力较强的人员充实到领导机构中,设立了由专职人员组成的“两基”办公室,加强了对“普九”工作的组织领导。二是积极改善初级中学办学条件,确保小学毕业生能够及时、全部进入初中接受九年义务教育。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的重教意识,组织机关干部组成工作队,深入到村寨广泛宣传教育法律法规,同时组织人员在公路沿线、墙壁等显眼位置粉刷宣传标语。深入调查摸底,掌握准确数据。完善“普九”档案表册。四是组织验收,分析情况,找准问题,找出差距,查缺补漏,确保通过上级验收。
通过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2002年,**镇率先实现了“普九”,2003年力所乡实现“普九”,2004年莫窝乡实现“普九”,2005年翁嘎科乡实现“普九”,2006年新厂乡实现“普九”,全县“普九”覆盖率达56.97%,2007年底,中课乡、勐梭镇、岳宋三个乡(镇)的“普九”工作顺利通过市级验收,至此全县完成了以乡(镇)为单位的“普九”工作,2008年初以县为单位的 “普九”工作开始启动。
在县委政府的正确领导和上级主管部门的大力关心支持下,通过全县各单位、各部门通力合作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以县为单位的“普九”攻坚工作在2008年10月21顺利通过省政府的验收,验收组对我们所做的工作给予高度评价,认为“普九”档案规范、表册齐全、资料完整、数据准确,各项工作开展扎实有效。
(三)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校舍改造成绩显著
2004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3879平方米,维修1895平方米,投资323.08万元,全县D级危房19189平方米,当年排除危房1344平方米;2005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307平方米,总投资242.5万元;2006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16774平方米,总投资1364.7万元;2007年新建校舍建筑面积24145平方米,总投资1801.2万元;2008年新建校舍面积14656平方米,总投资1769.5万元。五年来新建校舍建筑面积61761平方米,排除危房18166平方米,总投资5500.98万元。
2.加紧实施教育资源整合工作
2006年11月30日沈培平市长在勐卡镇召开现场办公会后,全县及时成立教育资源整合搬迁办公室,着手开展县二中搬迁土地征用、地质勘探、灾害评估、项目规划等前期准备工作,经过两年的努力,目前,已完成教学楼A区(寄宿制项目)和B区(恢复重建项目)、学生宿舍楼1号工程、市政给排水建设;教师宿舍、学生食堂、校园绿化建设等工程正在建设中,2008年9月已经实现**县第二中学整体搬迁到新校址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根据县委、政府关于城区教育资源整合的统一规划,完成城区学校整合方案,县幼儿园已完成土地购买工作。
3.合理调整中小学布局
2004年全县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17所,按照“宜并则并,需增则增”的原则,对地处偏远、办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的村社校点进行撤并。布局调整因地、因时制宜,切合实际,稳步推进。既要寄宿制学校提高办学层次,扩大寄宿制学校规模,又要方便学生就学,减轻学生生活经济等负担,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五年来共撤并50所学校(包括县小与民小合并、县二中与职中合并),现共有各级各类学校67所。
4.信息教育迈出了新步伐
2006年教育局成立电教室。电教工作坚持以国家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试点项目管理和三种模式应用、研究为重点,以网络建设和资源建设为主线,狠抓电教网络队伍建设,充分利用信息资源,积极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至2008年,全县有远程教育网点 130 个,其中:模式一61套,模式二63套,模式三6套。有计算机教室7 个,计算机320 台;有多媒体教室 14个。有教育网站 2 个,基本能够满足广大师生工作和学习的要求。2008年6月10-12日,普洱市“农远教”工程验收小组莅临**,对**“农远教”工程项目进行检查验收,对**“农远教”设备的运用和管理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四)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1.完善师资补充机制,积极补充缺额教师
在编制范围内,2004年招聘教师60名;2005年招聘教师42名(公开招聘国民教育师范类大专毕业生34名,省委组织部、教育厅下派到我县支教教师8名)。并配合团县委,完成32名大学生志愿者的录用工作;2006年新招聘教师33名,再就业人员6名;2007年,新增教职工113名,其中:新招聘教师90名(通过招考录用20名代课教师、10名工勤人员;招聘特岗教师40名,招聘小学教师20名),再就业7名,20年以上工龄的代课教师、临时工转正16名。完成82名代课教师、15名临时工的考核、录用等工作;2008年通过聘用特岗教师、事业单位招考等形式新增教师81人。五年来,通过公开招聘、组织下派、志愿服务和考试转正等多种渠道充实到教师队伍,使全县教师结构得到极大的改善。
2.严抓教师学历层次与业务水平的提高
鼓励教师参加学历进修、函授、自考学习,提高学历层次。五年中,省、市、县都非常重视教师的培养,教师学历层次不断提高,综合素质有了明显改变:参加省级新课程培训、义教工程短缺学科教师培训、特级教师讲学培训班、高考研讨会、优秀教师讲学团培训班、寄宿制工程校长培训、省级骨干班主任培训、骨干教师等450余人次;参加市级各种培训200人,参加县级各种培训7840人次。
根据**新教师较多、且缺乏教学经验、教学方法单一等特殊情况,**县采用对口帮扶、传帮带等形式,实现校与校、教师与教师的沟通、交流、合作,达到相互学习,取长补短的目的。
3.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师德素养
为切实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以达到规范引岗、转变职能、勤政廉政、提高效率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的目的,成立了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师德师风建设的意见》,进一步建立健全教师师德档案,发扬教师“五种精神”:即奉献精神、科学精神、创新精神、进取精神和协作精神。要求广大教师要以身作则,自觉修身养性,淡泊名利,以德服人,以德立教,要不断塑造鲜活、生动的人格魅力。通过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提高了教师教书育人、服务育人、管理育人的意识。
(五)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
1.严格教学常规
教学质量是在教学过程中产生,并受教学过程中诸要素的制约。为此,五年来,我们从教学过程管理入手,进一步优化教学要素,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各学校经常组织教师学习“教师课堂教学常规”,加强学科教研组建设,切实加强课堂教学研究。加强集体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进行学科调研,加强教学质量监控。平时着重通过对备课、上课、作业、单元检测、期中调研等几个环节了解每位任课教师教及每位学生学的情况。在此基础上,定期召开年级组长例会、学科组长例会、学生座谈会,进行详细分析,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改进教学方法,积极探索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近年来又采取了以下措施:
(1)、制定教研和教学工作计划、抓质量实施方案,明确任务及要求,检验与督促计划、方案的实施过程与结果,形成总结。
(2)、下派教研人员到挂钩村校驻扎,抓教学常规管理,特别是教务工作档案痕迹管理,注重各种资料的收储、整理。
(3)、严格按国家教学用书管理的规定征订教材和开足课程,做好义务教育教科书的发放、回收和管理工作,坚决杜绝盗版教材和教辅用书流入学校。
(4)、督促各学校抓课堂教学常规,从教师特别是新教师的的备课、上课、评课、总结、反思、交流、撰写教研论文等常规抓起。
(5)2008年,教育局特别制定了《教育局各股室挂钩联系学校工作制度》,并按照工作制度要求于5月10日起将工作人员下派到各个学校,对各学校工作进行全面指导。
(6)高度重视教研机构建设,努力提升教研机构等级。2008年10月12日-13日普洱市教育局教研机构建设评估领导小组对**县教育局进行教研机构评估,被认定为二级一等教研机构。
2.教师质量意识不断加强
教学质量是受教学过程中诸要素制约的。教师、学生、教材、手段、方法、环境等影响着教学质量,其中教师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第一要素,因此我们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努力培养一支具有良好的政治教养、高尚的道德涵养、丰富的教育素养、良好的知识结构的教师队伍。教师树立敬业勤业、无私奉献的精神,实施爱心教育,确立面向全体学生,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思想,加强责任制,深入探讨和逐步形成有效的教学管理机制。通过多种方式培训教师,主要立足校本培训,同时结合考察培训、专家辅导等,在探讨中提高教艺;通过集体备课,实现优质资源共享;通过师徒结对,以老带新的形式,促进青年教师的成长,形成整体水平的提高的局面。
3.各种激励机制不断完善
合理完善的激励机制是充分发挥广大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进一步提高全县教育教学质量,我局制定了《教育教学质量指标以及考核和奖励方案》,2006年县委、政府出台了《中共**佤族自治县办公室、**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实施“奖、优、免、补”助学和高考奖励办法的通知》(西办发〔2006〕40号),各级各类学校也结合本校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奖惩办法,教师工作得到认可,付出的辛勤劳动得到了相应回报,工作积极性高涨。2008年评定县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15名,在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4.狠抓毕业班教学质量
在抓教育教学工作中,把工作重点始终放在毕业班上,从政策上向毕业班倾斜,制定出台了各《抓教育教学质量的实施方案》、《**县进一步加强和提高教学质量的意见》和《**县切实加强毕业班工作,进一步提高高考、中考质量的意见》等文件,狠抓毕业班质量建设。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使我县教育教学质量持续上升,尤其是2005年以来,我县高考成绩显著。2005年,我县有122人参加高考,上线33人,上线率为28.2%;2006年全县153人参加高考,上线61人,上线率为39.87%;2007年全县186人参加高考,上线76人,上线率为40.86 %。2008年,全县176名普通高中毕业生参加高考,上线90人,上线率为51.43%;22名职高学生参加“三校生”考试,上线17人,上线率为77.27%;中考、小学毕业检测质量也逐年稳步提高。
(六)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大有起色
1.职业教育跨入新型发展之路
从2004年开始,职业中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职业教育改革,立足以市场需求办专业,以特色专业求生存、求发展,加强与大中专院校的挂钩,与云南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昆明市官渡区职业中学、普洱市农业学校等学校联合办学,在全县初中毕业生中大力开展劳动力转移培训,举办抢手专业和特色专业,有针对性地开设了旅游艺术特长班、林业班、茶艺班、综合班。通过拓展职业学校的办学路子,增强了自身造血功能,逐步走出办学的低谷期,2005年学校顺利晋升为云南省**职业高级中学。2004年共招生73人,2008年增至244人,2004-2008年共招收职高生743人,普高与职生比例为1:0.48。
2.成人教育服务功能明显加强
五年来,开展农村使用技术培训12万人次,使人民群众掌握了一定的生产技能,加快了农村经济从“劳动力经济”向“知识经济”、“技术经济”转变的步伐。中课、力所、勐卡、新厂四所成技校已成功申报为市级合格成技校。根据云教备[2007]7号文件精神,力所乡成技校被认定为“省级勤工俭学生产实践示范基地”;翁嘎科乡、岳宋乡、勐梭镇已具备了申报市级合格成技校的条件,现已经向上级申报评估。
(七)计财工作不断加强
1.管好用好补助资金
国家“三免经费”、“两免一补”和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工作政策性强、涉及面广,为保证工作开展公开透明、客观公正,我们一是严格按照上级文件要求,坚持实行“阳光”操作,实行专人负责。集中时间、人力、物力,与财政局紧密配合,多次深入基层学校检查指导补助经费落实情况,严格做到“两个确保”、“三个严禁”。“两个确保”:确保农村义务教育阶段贫困家庭学生都能享受国家免费补助政策,确保资金及时落实到位。五年来,上级下达各种专款6005.359万元,其中,三免经费、两免一补资金、义务教育经费(含贫困学生补助)1614.38万元,普九经费20万元,考核奖6万元,教育资源整合资金1200万元(二中搬迁项目1100万元、新建幼儿园土地购买100万元),救灾款161万元,用于学校新建及受灾校点修缮,校舍维修改造资金626.265万元用于学校新建,职成教专款20万元用于教室培训和职业教育设备设施购置,特岗教师工资75.83万元用于支付新招聘特岗教师工资,职业教育助学金52.22万元用于支付一中、职中职业教育学生补助,中小学远程教育设备57.05万元(此笔资金由省级支付)。财政转移支付资金256万元支付历年工程欠款。寄宿制工程项目土建资金1483.6万元用于寄宿制中学教学、学生宿舍、食堂建设,二期贫义工程土建项目133.18万元,其他补助344.83万元。多方筹集资金改善办学条件2004至2008年共筹集资金737.3万元,新建勐卡镇莫美彩虹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勐梭镇育中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新厂永广小学教学楼学生宿舍等12个校点。
2.教育财务工作不断规范
不断加强教育系统财务工作管理,加强对学校财务人员的培训和指导,认真做好教育经费预算、决算和年报工作,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从小学教育到高中教育,从特殊教育到职业教育,从人员支出到公用经费的资金需求情况,为保证财政提高对教育经费的增长提供了依据。坚持“收支两条线”,全面实行报账制度,切实加强对基层学校财务的检查和监督审核,对审核中发现的不当业务处理和存在的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使全县各级各类学校财会业务进一步规范。2006年向上级申报教育规范示范县,检查组于2007年10月下旬到我县进行检查验收,并将我县认定为“教育规范示范县”。五年来,教育系统财务工作不断细化、不断规范,工作中从未出现过帐目不清、资金误用等问题。
(八)勤工俭学特色显著
开展勤工俭学活动是解决我县学生吃菜难、吃肉难的重要手段,是培养学生劳动、生活技能的实践锻炼场所。县委、政府历来高度重视学校勤工俭学工作。2004年11月,县内召开了勤工俭学现场会,组织各学校校长,参观了力所乡小的勤工俭学基地,为各校开展勤工俭学树立了良好榜样。随着活动的深入开展,勤工俭学的服务功能和育人功能日益突出,走出了一条具有边疆特色的农村勤工俭学之路。2005年,我县村级以上的学校,因地制宜,全面开展勤工俭学活动,取得了较好的效果,11月10日,全市勤工俭学现场会在我县召开,标志着我县勤工俭学已步入正轨。目前,我县勤工俭学已形成以种菜、养猪为主,以采茶、开挖橡胶地为辅的有效方式,开展面达100%,为全县教育教学工作提供了有力的后勤保障。一是许多学校逐步解决了学生吃菜难、吃肉难的问题;二是利用勤工俭学收入购买学校部分办公用品和文体用品,丰富了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增强了学生对学校的依赖性;三是部分学校给教师改善了福利待遇,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四是培养了学生的劳动技能和生活技能,真正发挥了勤工俭学的育人功能,使学生养成了热爱劳动的良好习惯。
2004-2008年勤工俭学收入分别为39.2万元、43.6万元、41.51万元、51.2万元、52.2万元,合计:227.71万元。至2008年,全县小学勤工俭学基地369.4亩,其中:小红米基地8亩,蔬菜地153.4亩,茶地 42亩,杉木地35亩,米荞54亩,蚕桑地8.7亩,水果50亩,橡胶 10亩。鱼塘8.3亩,鸡115只,鸭152只,猪286头。年收入30.37万元;全县初中勤工俭学基地118.7亩,其中:蔬菜地64亩,茶地 11亩,杉木地13亩,米荞12亩,蚕桑地8.7亩,橡胶 10亩。猪74头,山羊13只。年收入21.83万元。
(九)招生工作稳步推进
2004至2008年,我县的招生工作在省、市级业务主管部门的统一安排部署和县委、县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省招生工作会议精神,严格执行国家和省厅各项招生考试政策规定。本着“公平、公正、公开”和“坚持以考生为本,为考生服务”的原则,全面实施阳光工程,顺利完成了各的招生考试工作任务。
2004至2008年,共有848名普通高中毕业生报名参加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共上线330人。全县五年来共录取专科以上学校344人,录取率为40.90%。;有80名“三校生参加”高考,上线18人;有初中毕业生6888人,其中有2304人报名参加高中(中专)招生考试,省市属中专录取529人,普通高中录取1239人,职业高中录取589人;有10452名小学应届毕业生报名参加毕业统测,并进入初中就读;有2202名高中应(往)届毕业生,参加9个科目,8262科/次的会考,全部科目合格并取得高中毕业证书的有284人。自学考试共报考1430人次。专升本 779人,高中(中专)升专科651人。在招生考试工作中,未发生任何违反招生政策的收费、暗箱操作等行为,得到社会各界较高的评价。
(十)安全工作警钟常鸣
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方针,深入推进校园安全保障工程,落实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及时下发各类安全文件,认真开展安全宣传月活动和各种安全教育,定期举行各种安全大检查和预防突发事故疏散演习活动,全面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确保师生人身、财产安全,五年来各级各类学校未发生由学校负主要责任的重、特大安全事故。进一步完善法制宣传教育体系,聘请法制副校长,定期开展法制教育讲座,增强中小学生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加大对学校周边环境的治理和整顿力度,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未成年人的违法犯罪。
三、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困难
1.基础设施薄弱。
经过不懈地努力,**县教育基础设施得到了一定改善,但由于**县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地方财政困难,县财政除了保证教师工资和学校部分正常经费之外,难以对教育有更多的投入,教育教学设施不足的状况仍然较为突出,学生人均占地面积不够,教室、师生宿舍、办公用房及配套设施数量不足,部分校舍已破旧,急需改造。寄宿制学校建设需大力加强,特别是宿舍、食堂等配套设施严重不足,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寄宿制标准化建设的要求有较大差距。教学仪器、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简陋,图书数量严重不足,实验设备短缺,许多中学长期分组实验课无法开设,是全省为数不多的没有通过省级实验普及县验收的县份。远程教育虽已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但离现代教育发展的需求还有很大差距。
2.学校发展不均衡,总体水平不高。
优质资源不足,发展不均衡,影响着我县教育的整体形象和对外声誉。全县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设施严重老化,校舍陈旧;部分农村中小学课桌椅破烂不堪,墙壁、地面坑凹不平,学生食堂、宿舍、运动场地等教学配套设施严重匮乏,教师的住房、办公条件无法得到保障。就县内来讲,从教育投入、办学条件、师资队伍等方面来看,高中学校明显优于初中、小学,县直学校优于农村学校,公办学校优于民办学校,中心小学优于村级小学,大多数村小办学条件非常简陋。但是到目前为止,全县仍没有一所省一级完中,而且高中教育发展总体水平不高,教学设备不足,教师结构不合理,学科优秀教师偏少,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水平特别是现代教育理念还需进一步提高。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目前我县教师结构性矛盾突出,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不高,导致教学质量难以提升。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因近几年我县招聘引进了大批本专科学历的新教师,全县教师呈现出老教师集中在小学、中年教师集中在初中、年轻教师教高中的格局,这很不利于全县教学质量的提高。二是学科结构不合理。全县教师队伍存在结构失衡的现象,各中小学普遍存在体育、音乐、美术等专业课教师缺乏问题,艺体课的教育质量普遍不高,甚至存在部分学校无法开齐开足艺体课的状况。农村中学还存在缺部分学科专任教师的现象,只好用非专业教师任课,影响了教育教学质量的进一步提高。三是人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高中学校因规模扩张和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各学科骨干把关教师稀缺,从初中拔高的教师学历合格率偏低,水平参差不齐;初中学校又从小学拔高年轻教师到初中任教,从而导致农村小学教师队伍年龄增大,青黄不接,边缘山区学校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四是优秀教师大量外流。大量骨干教师被县外学校以优厚待遇“挖走”,造成县内优质教师紧缺。
4.教师工作积极性有待进一步提高。一是教师待遇普遍较低。县财政虽然保证了教师工资按时足额发放,但与目前公务员工资标准还存在较大差距,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二是教师晋职晋级受名额限制。各中小学中级职称和高级职称按教师比例下达,部分教师虽然符合晋职晋级条件,但由于受名额的限制无法晋级。三是教师流动机制有待完善。目前,**县普遍存在教师从条件差的学校流向条件好的学校,未能很好解决条件好的学校教师能进能出的问题。
5.教育布局亟待整合优化。根据国家有关政策和全县教育发展实际,我们对城区教育资源进行了有效整合,对部分村级办学条件简陋的学校进行了撤并。但基于学生人数减少的局面而实施收缩集中办学的难度加大。由于部分群众认识不到位,对村小撤并和县二中搬迁办学缺乏热情和支持,实施集中办学困难重重。
6.教育观念滞后。一是办学目标单一。部分学校认为只要抓好升学率,能为上一级学校输送较多的生源,成绩就大,办学就好,这与“教育服务经济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增强学生全面素质”的办学目标还存在着较大差距。二是把学生分数看得过重,学校的各种管理都以分数为核心,管理的砝码则重重的倾向于教学时间的增加上,忽视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锻炼。
7.教育改革不够深入。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进程中,**的教育改革力度还欠深,发展步伐还不快。主要表现在教学活动单一,教育教学方法陈旧,教科研氛围不浓,活动浅薄,还停留在备课、听课、等常规层次上,纵深研究机制不到位,成效不明显。学校分配机制还存在问题,主要表现在“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吃大锅饭等分配不公”和“教学岗位的人少、非教学岗位的人多等人员分配不合理”的现象,导致教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主动性不高,教育合力不强,严重制约着教育的发展。
8.教育经费紧张。由于基础设施建设配套资金和不可预见的超投资,在“两基”攻坚进程中实施的一、二期贫义工程、边境地区学校项目、危房改造、希望工程等中长期积累起来的一些矛盾和问题日渐显现,比如:危改资金缺口大,“普九”债务化解难度大。教育改革与发展面临偿还旧账与加速发展的双重压力。学校公用经费过紧,正常运转困难,常常出现捉襟见肘的尴尬情景。
四、今后的发展思路、总体目标和工作重点
(一)发展思路
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大力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全面贯彻落实2008年全县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内涵发展为重点,以统筹资源为关键,以人才强教为根本,以改革创新为动力,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理配置教育资源,进一步加大教师队伍建设的力度,不断增强创新能力,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进步。
(二)总体目标
各级各类教育质量明显提高,城乡教育差距显著缩小,职业教育健康发展,成人教育逐步扩大,民办教育、特殊教育不断进步,教育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服务能力、人才支持能力、知识贡献能力显著增强,“两基”成果进一步巩固,基本构建起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和体系。
(三)重点工作
1.依法办学,全力巩固九年义务教育成果。进一步完善“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认真宣传、贯彻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千方百计地创造条件,依法保障困难群体、残疾儿童和外地务工人员子女接受义务教育,依法控辍。不断提升义务教育水平,严格执行 “两免一补”和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政策,使全县的儿童少年都能公平地享受基础教育资源。大力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深入开展教研活动,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多方筹资,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多渠道筹措为辅”的教育投入原则,积极向上级争取资金,努力改善办学条件。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完成教育资源整合的各项建设任务。对教学用房紧缺、建筑破旧的村级学校,要通过希望工程、危改工程等渠道尽快给予修缮、改扩建,全面消除各种因建筑因素所带来的各种安全隐患,为全县中小学生创设一个安全、舒适的学习生活环境。
3.统筹兼顾,促进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要继续按照“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特色化、成人教育终身化和幼儿教育社会化”的要求,进一步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成果,稳步扩大高中教育规模。结合市场需求,科学调整职业学校专业结构,合理设置紧缺专业,培育符合市场需求的骨干特色专业,促进职业学校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成人教育要以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为主导,承担起提高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和、增强农民致富能力的重任。幼儿教育主要依靠社会力量进行办学,让幼儿能享受更优质的教育。
4.健全机制,增强队伍综合实力。要建立开放、灵活、竞争的教师培养选拔和使用机制,扩大优秀人才来源渠道。严格执行教师资格准入,完善聘用合同制,建立教育系统人才交流中心,妥善安置富余人员。要逐步试行岗位工资制度,将教师待遇与岗位职责、工作数量和工作绩效挂钩,构建以能为本、按劳取酬、优质优酬的管理体系,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加强干部队伍监管,健全干部诫勉考核机制,对不称职的领导干部及时给予调整。加大教师培训力度,鼓励自主研修,全面提高广大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服务意识。
5.深化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更新教学观念,改革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丰富教学手段,积极探索多种人才培养模式。要全面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切实加强教育科研,增强创新能力,广泛引进先进地区教学经验,不断丰富教学理念。加快中小学信息化建设,充分利用信息化远程教育,实现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要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发挥学校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主课堂、主阵地作用,促进学校教育、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的有机结合,全面提高德育实效。
6.科学布局,不断优化教育资源。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既要着眼于未来,又要立足现实。要严格按照“小学就近入学、初中相对集中,合理设置中小学校,适度压缩学校数量”的原则,加强统筹,科学规划,采用“壮大并小”方式,以优化重组小学、加强提高初中、发展扩张高中为基本方向,合理调整教育布局,全面整合教育资源,激发现有教育资源的潜力和活力,逐步形成以县城为中心,五乡两镇成梯次发展的办学格局,确保城乡学生享受相对优质的教育资源。要加强教育交流合作,积极与先进地区名校联姻结对。城乡义务教育要统筹规划,广泛开展对口帮扶,缩小城乡教育差距,实现均衡与优质统一发展。
第四篇:乡镇肉兔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文章标题:乡镇肉兔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找文章到xiexiebang.com更多原创-(http://www.xiexiebang.com/)
乡位于___区西部,地处___县、___县、___区结合部,幅员面积17平方公里,农村
辖7个村1个社区居委会,农业人口1万,人均耕地1.1亩,属典型的农业区域。近年来,乡党委政府坚持科学发展观,致力于优化农业结构、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取得了较好成绩。2006年,全乡实现社会总产值1.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356元,农业总产值达5259万元,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2.2,经济作物播面达到5785亩,占种植业的比重达到41。
根据区委区政府建设三大农业产业带的总体规划,结合我乡实际,制定肉兔发展规划。
一、产业现状
㈠基本情况
2006年,全乡出栏肉兔21万只;存栏种兔5800余只,有少量优良品种,存栏肉兔3.2万余只,年出栏肉兔1000只以上的大户21户。肉兔养殖示范小区——靛坑村,共有农户341户,目前养兔户达206户,占总户数的60.4,比小区建设前增加113户。全村现存栏肉兔近5000只,其中常年存栏肉兔200只以上的38户,年出栏肉兔500只以上的18户,1000只以上的15户,2000只以上的5户;存栏种兔1136只,其中存栏种兔20只以上的37户。2006年全村出栏商品肉兔预计达5万只,收入80万元。通过示范小区建设,全乡农民养殖肉兔积极性明显提高,肉兔发展群众基础良好。
㈡市场前景
草食动物——肉兔是自然生态食品,深受人们喜爱,兔肉兔皮加工附加值高,市场供不应求,近年来销售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养兔经济效益明显。章佳乡养兔业历史悠久,是农民致富的优势产业。发展肉兔生产,符合人们对动物食品的追求,适应市场发展需求,目前在全区全市属“冷”产业,本地市场供应差缺较大,外地市场尚未开发,前景广阔。
㈢制约因素
章佳乡经济不发达,农业结构调整缓慢,农民传统农业生产意识较浓,科学养殖、规模养殖肉兔缺乏主动性,兔产业整体投入来源严重不足。肉兔养殖方式传统、分散、规模小,品种多属本地品种,引种改良、科学饲养尚未起步,肉兔发病率、死亡率较高,不能获得最佳经济效益。全乡技术力量有限,规模化、规范化发展肉兔缺乏技术依托。肉兔生产发展和加工经营缺乏带动主体。
二、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㈠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五、六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区三大农业产业带的总体规划,以农民增收为核心,以打造“肉兔之乡”为目标,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发展农村经济,建设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㈡基本原则
坚持因地制宜,科学发展;总体规划,分步实施;发挥优势,打造亮点;集中成片,规模发展;突出重点,带动全面;政府引导,农民(业主)投入;以科技为依托,效益为核心,数量与质量并重,改良品种与科学养殖并重,大力推广种草养兔,实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打造生态品牌,做大做强产业,努力向产业化经营推进,逐步实现区域化、专业化、规模化、商品化和市场化的生产经营格局。
三、发展目标和产业布局
㈠发展目标
1、五年目标:⑴总体目标:肉兔养殖示范区全面建成;无公害基地和产品通过认证,生态品牌树立,统一经营组织基本建立;全乡年出栏优质肉兔达到40万只,肉兔养殖户达到1800户,占总户数的60,存栏优良种兔8000只,良种覆盖面达95以上,无公害标准化饲养面达到60,种草面积达到1000亩。⑵目标:2007年出栏肉兔25万只,2008年28万只,2009年31万只,2010年34万只,2011年40万只。
2、2007年目标:着力抓好养殖示范小区——靛坑村建设,改造10户养兔户圈舍,新建标准化笼舍400个以上,引进伊普吕、新西兰、加利福尼亚等优良种兔200只,发展年存栏优良种兔50-100只的饲养户2-3户,年出栏肉兔500-1000只的40户,1000只以上的30户,实施无公害标准化饲养2-3户,推广优质牧草50亩,示范小区年出栏肉兔达6万只,全乡年出栏肉兔力争达到25万只。
㈡产业布局
产业布局以靛坑村、九岭村、小冲村、金竹村、高峰村为重点。靛坑村、九岭村以优良种兔培育为重点,小冲村、金竹村、高峰村以商品肉兔生产为重点,带动全乡。
四、投资概算
五年总投资100万元。其中农户自筹70万元,请求上级立项支持30万元。
㈠良繁体系建设:
40万元。建立一级良繁场2个,建标准化种兔舍400㎡,引种200只;建立二级扩繁场10个,建标准化种兔舍1000㎡,存栏种兔500只。完善配套设施设备。
㈡养兔户圈舍改造:30万元。5年改造600户6万㎡。
㈢疫病防治:10万元。建立肉兔疫病防控体系,配套疫病诊断、检测、监测设施设备。
㈣技术推
广培训:5万元。推广无公害标准化养殖技术和种草养兔。
㈤无公害基地、产品认证和商标注册:3万元。
㈥扶持营销组织:2万元。
㈦对农户以奖代补:10万元。
五、效益分析
㈠经济效益
到2011年,全镇出栏肉兔达到40万只,按现价年鲜销产值可达800万元,纯收入可达300万元。2007-2011年累计新增产值2000万元,新增纯收入1500万元。
㈡社会效益
通过肉兔产业建设,将提高各级干部对“三农”工作的重视,进一步转变工作作风,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切实为民办好实事,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三农”各项路线、方针、政策的全面贯彻落实;有利于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提高农业劳动者素质,培养造就一批科技致富带头人;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村生产条件,维护农村社会稳定,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㈢生态效益
实施无公害标准化养殖和种草养兔,配套沼气工程建设,“果(菜)—畜—沼”的生态养殖模式将得到极大发展,将有效减少畜产品及排泄物对环境的污染,可以增加植被,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绿化覆盖率,增强土壤的保水、保土、保肥能力,为种植业提供大量优质的有机肥料,实现互相补充、互相利用、互相促进,有效降低化肥、农药使用量,减少对农产品和土壤的污染,极大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
六、保障措施
㈠组织管理措施。
1、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构。乡政府成立兔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技术小组,具体负责制定规划,产业建设的协调、实施和技术工作。
2、加强项目管理。基础建设项目、生产性项目实施前与当事人签订合同,明确责任人、质量负责人,确保项目质量;项目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乡财政专户管理;建立项目公示制,加强群众监督。
3、加大投入力度。努力争取区委、区政府的支持,加强同各业务主管部门的衔接、联系,加强招商引资工作,吸引外来业主投入资金参与建设,调动农户积极性,多方筹措建设资金,确保各项建设任务按时、保质、全面落实。
4、制定好落实好扶持政策。根据乡情,近期制定具体的信贷、占地、技术、奖惩等发展政策,严格执行,确保对农资金、技术落实到位。
5、筹划组建肉兔养殖(销售)协会。采取“支部 协会”的形式,统一生产、管理、销售、服务,保障养兔户效益,形成规模效应,促进品牌树立。
㈡技术保障措施
1、科技先行,提升产业整体水平。大力推广良种,实施品种改良,建立良繁体系;抓好基础建设和无公害生产技术示范,技术组要深入农户,加强技术指导、传授和培训,发放各类宣传资料和技术资料;切实抓好疫病防治,发展初期对重点户实行免费防疫;大力推广种草养兔。
2、抓点示范,带动产业快速发展。以奖代补,扶持重点发展户,培育良种示范户,建立无公害标准化生产示范户,倾斜政策,加强指导,确保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真正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3、建好基础,打造产业生态品牌。依托区三大农业产业带建设,力争在两年内取得国家无公害生产基地和无公害产品认证,完成商标注册,为做大做强果畜产业创造必要的基础条件。严格按照要求实施好2007年国债沼气建设项目,继续争取新村、扶贫、国债及行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着力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生态环境,形成生产高效、生态良好、生活舒畅、产业良性循环的新农村发展形态。
4、强化宣传,奠定产业发展基础。以效益对比分析和政策扶持、技术支持为宣传重点,逐级召开动员大会,同时通过村组干部会、户长会、群众会、院坝会等形式,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深入人心,调动广大群众养兔的积极性,奠定肉兔产业发展的群众基础。利用各种媒体、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打造无公害品牌,争取市场,促进产品到商品的完全转化,奠定肉兔产业发展的市场基础。
《乡镇肉兔产业发展五年规划》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乡镇肉兔产业发展五年规划。
第五篇:乡镇普法五年规划(2007
文章标题:乡镇普法五年规划(2007-2011)
XXX乡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五年规划
(2007-2011年)
为认真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进程,努力建设法治政府,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国发〔2004〕10号,以下简称《纲要》)和省、市、特区有关精神,结合我乡实际,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基本要求
1、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执政为民,全面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和《纲要》精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着力构建法治政府,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职责,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严格依法管理经济、文化事业和社会事务,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
2、主要目标:
——政府职能转变取得明显成效,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初步形成。
——行政决策基本纳入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的轨道,政府信息公开实现规范化,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渠道畅通有效。
——政府的规范性文件基本实现公开化、民主化、规范化,制定规范性文件的质量和水平明显提高
——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行政执法体制基本建立。行政执法主体及其执法行为基本得到规范,行政执法水平进一步提高;行政执法责任制得到有效落实,违法行政行为明显减少。
——防范和化解社会矛盾的机制基本形成,应对突发事件、抵御和抗击各种风险的能力明显增强。
——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比较完善,政府的层级监督和专门监督明显加强,监督效能得到提高。
——领导干部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治观念明显增强,尊重法律、遵守法律的氛围基本形成,依法行政、依法办事的能力明显提高。
3、基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把尊重和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和利益作为依法行政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合法行政、合理行政、程序正当、高效便民、诚实守信、权责统一;切实转变管理理念和工作作风,强化服务意识和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强化责任意识,自觉接受人民的监督,做到执法有保障、有权必有责、用权受监督、违法受追究、侵权须赔偿。
二、主要任务
(一)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和管理方式创新,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1、进一步转变经济调节和市场监管方式。切实把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移到制定规划、强化管理、加强监督和主要为市场主体提供优质服务以及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上来。大力推进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深化投资体制改革,按市场化原则发展和规范各类行业组织和中介机构;完善产品质量等各类市场监管制度;加快构建社会信用体系,营造公平、有序、健康的市场竞争环境。
2、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增强公共服务意识,逐步建立现代公共服务体制。加强村民自治管理,充分发挥村民自治在管理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的作用。建立完善突发公共事件预警和应急处理机制,提高政府应对各种突发事件和风险的能力,维护社会正常秩序。健全劳动、就业、医疗和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和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体系,健全困难群体的救济扶助和法律援助体系。进一步深化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管理体制改革。
3、完善依法行政的财政保障机制。完善集中统一的公共财政体制,加快部门预算和国库集中支付改革的步伐,逐步建立财政资金绩效评价体系,形成财政资金规范、安全、有效运行的机制。行政经费由财政纳入预算予以保障。进一步清理和规范行政事业性收费等政府非税收入,坚决取消无法律、法规、规章依据的行政收费项目。完善和规范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工资和津补贴制度,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必须全部上缴财政,严禁以各种形式返还。
4、严格执行行政许可法,推进政府管理方式创新。严格依法规范行政许可行为,改革行政许可方式,积极探索运用行政规划、行政指导、行政合同等间接管理、动态管理和事后监督等多种手段加强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
5、推进政务信息公开。制定政务信息公开规定,加快政务信息公开法制化建设,进一步加快完善乡政务公开部门的职能。加快电子政务建设,通过搞好县政府公众信息网的建设,推进政府上网工程的建设和运用,除涉及国家秘密和依法受到保护的商业秘密、个人隐私的事项外,行政机关应当公开政务信息,并创造条件,使公众能够方便、及时地查阅政府信息。(二)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决策机制
1、建立和完善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