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精选合集)

时间:2022-08-14 02:05:0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第一篇: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4篇

身为一位优秀的老师,教学是我们的工作之一,我们可以把教学过程中的感悟记录在教学反思中,如何把教学反思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习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习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2

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题教学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数的题目,除了可以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还可以与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对比。

虽然,通过复习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已经清晰明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同时移动两位来计算,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但全班整体掌握较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时,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识点,把握编者意图,并根据班级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课堂。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3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习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习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习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习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4

教学背景: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尝试体验。

教师出示10支一捆的笔,共9捆,另有6支散装笔。

师:老师现在有96支笔,要平均分给3人,每人可得几支?可以怎样分?

小组操作讨论后,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生1:一支一支分,每人可得32支。

生2:两支两支分比一支一支分方便,每人得32支。

生3:先一捆一捆分,每人分得3捆,然后再把剩下的6支笔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2支,所以每人一共得32支笔。

……

学生纷纷议论着,认为这种分法最简单,很快就能将笔分完。

师:那么,你能否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会的同学可以自己列式,不会的可以离开座位请教别人。(有十几个学生离开位置,请教别人)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交流。

师:哪一种才是最简便、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学生一致得出是第二种方法。

生4:我先把9捆笔平均分成3份,即9÷3=3(捆),然后再分另外的6支,实际上是分两次,因此书写上有两层。

师:真聪明!

师(指着竖式):十位上的“9”先除以3,商3,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6”除以3,商2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师:古代的人真聪明,发明了列竖式计算除法,你们能理解吗?

生5: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因为竖式中的除号是工厂的“厂”字。具体意思表示......师:你真会动脑筋!

师:那么,如果现在老师想把96支笔平均分给2个人,应该怎样分呢?每人自己动手,找出最简单分成两份的方法,然后自己列竖式计算。不会的同学可以离开位置和别人讨论。

师: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生答略)

师:竖式中9-8=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剩下的1捆要和零散的6支合在一起?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反思:

数学因操作而生动,因现实而丰富。

操作本质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体验。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了“将96支笔平均分成3份”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懂得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与生活是有联系的,它从高位起有序地进行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学生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上数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鲜活。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5

上学期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结合着可操作的'实物情境(羽毛球),算理讲得很充分很透彻,学生也的确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脱离情境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本学期第一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教学却让我犯了难:竖式计算的算理教还是不教?怎么教?从教材和教学用书看,似乎以迁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为主,并不需要算理的支撑(仅解决商的最高位问题),但如此一来,又如何跟学生解释“除完百位只把十位移下来除而不要连个位一起移”之类的问题?学生在尝试计算和巩固练习中可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看来还是要讲一讲道理的,可道理又该如何讲?再借助实物情境是不可能了,没有这样的情景可用。那就只能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讲了,可这样高度抽象的算理在具体教学时是一带而过,还是花大力气细讲?又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又有多少学生能记住?这里是个大大的问号。

思之再三,课上还是没敢“讲道理”。通过估算,学生确定了商的最高位。然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利用旧有经验试着写完竖式,巡视中我果然发现了不少学生出现了十位个位一起移下来除的情况。交流时先让正确的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过程,随后我举出了发现的这一问题,问:一起移下来后方便继续除下去吗?在正、反例的对比下,学生知道了:要一位一位往下除。但他们的所谓知道也仅是知道表面上的原因而已,个中的真正原因是不清楚的。接着就与复习中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进行求同比较,粗略的概括了这么几条:从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除;有余数要和后一位合起来再除;除到个位才能结束。

总体来看,浮于表面的迁移、简单的模仿、机械的演练————这就是孩子们今天所经历的。虽然由于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加之旧知较扎实,他们还是较快且较熟练的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但,他们的收获也仅限于技能层面了。缺乏了理解,学生们还能将今天的笔算方法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去吗?新旧知识之间缺失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们还能建构起关于笔算除法的雏形系统吗?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6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7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习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8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基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9

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0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习,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习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习的内容稍多了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1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习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习,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习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习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习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习惯。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2

今天开学第一天,而第一天就被随堂听课,运气真是很好,幸好昨天做了认真的准备,所以不算很慌张,但是课上出现了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上着上着我却是越来越慌张,最后除数被除数都不分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由于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应该不会很难,所以在例题986除以2的竖式计算那里,黑板上提示到百位上商4,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下面的算法了,但是三位数的被除数让学生无从下手,本该是一位一位往下挪的数字,有的孩子一起挪到下面来,或者是百位上有余数却没有移下来,有的数位也没有对齐就乱移一通,我自己在解释的时候也乱,后来想清楚了,觉得自己挺悲剧的。

首先,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除法应从最高位除起,这个地方点到为止。

然后弄清百位上的被除数是几,百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十位上加上十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十位上的被除数,接着除,再看十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个位上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另一个被除数,接着除,个位上还有与余数的就余下来作为商的余数,这样讲条理会清楚一些,学生接受起来,模仿起来也容易上手。

其次,对除法法则的渗透还要加强。我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除法法则,但是没有明确的说出来,造成了人为的障碍。最典型的错误就是余数会比除数大,光看算式很容易发现余数不应该比除数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就经常出现,问题大多出在试商的环节,口诀不熟,慢,一慢一不熟就容易让思维停滞,一旦停滞就不能考虑周到,往往乘法好不容易嘀咕出来是多少了,写出来一减余数还老大的,所以下面要练习学生的试商,简单点就直接练习乘法的口诀。

这节课我是想有一个尝试的,就是以最简答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桌合作,来完成练习部分的锻炼。因为两个人能形成最简单的合作,并且两个人的合作有多人合作没有的优势,就是在两人合作中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发言者和倾听者,每个人必须更专心的记录或发言,而合作意味着对话的开始,对话是思维的外衣,是两个人平等的展现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最浅显的,也给进一步的思考提供了自信的源泉。前面两人合作口算问题不大,后面的笔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预设,很多该小组完成的作业被延误了。

所以,计算教学需要思考的还很多,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教的过程可以不完美可以琐碎,但要条理清楚,要让人容易上手,上完学生都会做作业那就是最实在的奖励。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3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习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习惯,学生会很不习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习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4

上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一、学生对于竖式的计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认为学生以前接触过除法竖式,掌握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学生实际做起来并不理想。做起来丢三拉四,不是很好。

三、新旧知识点的对比不明显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第二篇: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

本单元主要教学两、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除法和简单的有余数除法,并初步认识简单除法竖式计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先教学整十、整百数除以一位数,再教学非整十数和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学好这部分知识将为下面学习多位数除法打下基础。

本单元结合现实情境,让学生利用已有经验探索口算方法。教学时分三个层次:

一、提出问题后引导学生列出相应的算式,鼓励学生试着由表内除法类推出相应的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在这里,要注意让学生说清楚自己的思路,并提醒学生主动倾听并理解与自己不同的算法,但不急于让学生比较不同算法的.优劣;

二、让学生由整十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类推出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接着让学生做想想做做中第1(1)题,通过计算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口算整十数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时,可以先让其当作相应的表内除法来计算,再在算出的商后面添一个或两个0;三、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自主探究几百几十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即当作相应的表内除法来计算,再在算出的商后面添一个0。

三年级的学生由分东西的生活经验,有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乘法时借助数的组成把十位上的数,个位上的数,并初步认识了简单除法竖式计算,利用知识的迁移完全有可能自己探索出整十数和整百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竖式,但是相对于上学期所学的竖式,本单元的竖式又有了一些不同。这种不同之处,恰恰就是重点和难点所在。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2

上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

一、学生对于竖式的计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认为学生以前接触过除法竖式,掌握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学生实际做起来并不理想。做起来丢三落四,不是很好。

二、新旧知识点的对比不明显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3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习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4

教学背景: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尝试体验。

教师出示10支一捆的笔,共9捆,另有6支散装笔。

师:老师现在有96支笔,要平均分给3人,每人可得几支?可以怎样分?

小组操作讨论后,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生1:一支一支分,每人可得32支。

生2:两支两支分比一支一支分方便,每人得32支。

生3:先一捆一捆分,每人分得3捆,然后再把剩下的'6支笔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2支,所以每人一共得32支笔。

……

学生纷纷议论着,认为这种分法最简单,很快就能将笔分完。

师:那么,你能否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会的同学可以自己列式,不会的可以离开座位请教别人。(有十几个学生离开位置,请教别人)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交流。

师:哪一种才是最简便、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学生一致得出是第二种方法。

生4:我先把9捆笔平均分成3份,即9÷3=3(捆),然后再分另外的6支,实际上是分两次,因此书写上有两层。

师:真聪明!

师(指着竖式):十位上的“9”先除以3,商3,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6”除以3,商2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师:古代的人真聪明,发明了列竖式计算除法,你们能理解吗?

生5: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因为竖式中的除号是工厂的“厂”字。具体意思表示......

师:你真会动脑筋!

师:那么,如果现在老师想把96支笔平均分给2个人,应该怎样分呢?每人自己动手,找出最简单分成两份的方法,然后自己列竖式计算。不会的同学可以离开位置和别人讨论。

师: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生答略)

师:竖式中9-8=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剩下的1捆要和零散的6支合在一起?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反思:

数学因操作而生动,因现实而丰富。

操作本质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体验。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了“将96支笔平均分成3份”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懂得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与生活是有联系的,它从高位起有序地进行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学生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上数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鲜活。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5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 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

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 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本节课教材设计了两个例题进行教学——例1:42÷2=?主 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笔算算理从而掌握竖式的书写格式;例2:52÷2=?主要是要学生理解“分完4捆还剩1捆,怎样分?”的`问题。 在教学时我将动态的分小棒的操作与理解竖式中的每一步 的意义结合起来,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较好的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如:在教学例1时,我通过请学生上台分小棒,不仅使学 生知道为什么笔算除法要从被除数的最高位开始除的原因,同时也明白了商的位置要和被除数的数位对齐的道理及竖式计算过程中“除、乘、减”每一步的意义。 再如:在教学例2时,我再次请学生上台分小棒,在分的 过程中学生发现5捆小棒平均分成了2份以后,还多的1捆要把它拆开变成10个一和剩下的2根合起来再继续分,刚好每边还可以分6根。多好的想法啊!多么有价值的操作啊!这一操作过程让我轻松的就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竖式计算中为什么十位余下的1个十要和后面个位落下来的2一起除的道理。

学生学习数学就是要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新知,本节课我利用小棒操作不仅顺利的突破了教学难点,同时也让学生感受到在数学学习中适当的动手操作可以让自己豁然开朗。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6

这个单元教学了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1、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2、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

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12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

缺乏新旧知识点的对比

本单元有两次比较。

其一: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

其二: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与不能整除在算理、算法上也不尽相同,找出他们的共同点总结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找出他们的不同点,讲清竖式的写法,这样才能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7

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不能整除)教材是这样安排的:学生先列出算式,再利用学具进行实际操作,而此时的操作,学生更多的是注重算式的结果,很难为计算建立形象支撑。为此,教学时先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尝试笔算,出现多种结果,再引导学生操作,验证获得结果,满足学生急需知道算式结果的心理需求,然后引导学生产生为什么十位上的数要和个位的数合起来接着除的疑问。带着疑问让学生动手操作,为竖式计算的思维过程提供形象支撑。

数学知识是抽象的,而学生思维以形象性为主。在教学中,单靠老师的言语讲解有时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充分利用操作。通过操作让学生逐步形成一定的操作表象,从而帮助学生理解抽象的算理。“操作”具有看得见、摸得到的优点;“操作”有时能直接说明问题;“操作”有时能帮助理解问题,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从学习中得到无穷的乐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运用操作教学手段,丰富学生的感知材料,让他们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来,在操作中,在学习回答中,让学生获得结果,获得成功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和创造,逐步树立起学好数学的信心。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8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习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习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9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习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习惯,学生会很不习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习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0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1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习,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习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习的内容稍多了些。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2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更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在动手实际动手操作中体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结合操作思考: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4、12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3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4

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两位数除一位数教学反思 15

上星期老师和领导们听了我的公开课,这是我的第一次公开课,说不紧张是假的,特别是上课时间晚了近10分钟让我心里很没底,生怕讲不完整节课比较赶进度,所以很多准备的东西比如引入国学经典、板书的完整、班币的奖励都实施的`不是很到位。上周末我们数学组进行了评课,老师们都对我的公开课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同时通过听取其他老师公开课的优点和不足,使我更加了解自己课堂上的不足以及今后需要改进的注意点,针对这次公开课,我做了以下的教学反思:

我公开课的课题是“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不能除尽)笔算及验算”,首先课题太长,数学强调的是语言简练,老师们给我提的意见是可以只写重点,因为这一单元前面已经学过一个信息窗,课题可以改成“十位不能除尽的笔算及验算”;老师新授完以后可以让学生再复述一遍,加深学生们的印象;巩固练习这部分要训练好,不求多,但是练的每个题都要讲的扎实明白;其次,校长提到在让孩子们口算之前可以先给孩子们一点时间浏览题目,心算一下,这样孩子们心理有所准备,课堂效率高;再次,板书问题,一定要完整,单位、作答要板书上,不能只写答后面省略,在课堂上讲到验算时我没有给学生们强调一定要写上“验算”两个字,所以孩子们爬黑板验算时没有写上这两个字,教的时候就要教正确,讲明白,语言要规范;前面讲的内容要为后面的总结做铺垫,总结时可以让学生先自己总结,讲完后再系统的总结一下,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另外,校长提到的找信息提问题时,板书的信息要分类整理好,画线和角时必须用教具画好,课堂活动用卡片、木棒等教学时先让学生明确总数是多少,尽量用PPT中的教具,如果用别的替换,要说清楚教具代表的是什么......这些都为我以后的教学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会注意这些细节问题,把总结的经验和方法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第三篇: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5篇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

上学期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结合着可操作的实物情境(羽毛球),算理讲得很充分很透彻,学生也的确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脱离情境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本学期第一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教学却让我犯了难:竖式计算的算理教还是不教?怎么教?从教材和教学用书看,似乎以迁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为主,并不需要算理的支撑(仅解决商的最高位问题),但如此一来,又如何跟学生解释“除完百位只把十位移下来除而不要连个位一起移”之类的问题?学生在尝试计算和巩固练习中可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看来还是要讲一讲道理的,可道理又该如何讲?再借助实物情境是不可能了,没有这样的情景可用。那就只能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讲了,可这样高度抽象的算理在具体教学时是一带而过,还是花大力气细讲?又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又有多少学生能记住?这里是个大大的问号。

思之再三,课上还是没敢“讲道理”。通过估算,学生确定了商的最高位。然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利用旧有经验试着写完竖式,巡视中我果然发现了不少学生出现了十位个位一起移下来除的情况。交流时先让正确的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过程,随后我举出了发现的这一问题,问:一起移下来后方便继续除下去吗?在正、反例的对比下,学生知道了:要一位一位往下除。但他们的所谓知道也仅是知道表面上的原因而已,个中的真正原因是不清楚的。接着就与复习中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进行求同比较,粗略的概括了这么几条:从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除;有余数要和后一位合起来再除;除到个位才能结束。

总体来看,浮于表面的迁移、简单的模仿、机械的演练————这就是孩子们今天所经历的。虽然由于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加之旧知较扎实,他们还是较快且较熟练的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但,他们的收获也仅限于技能层面了。缺乏了理解,学生们还能将今天的笔算方法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去吗?新旧知识之间缺失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们还能建构起关于笔算除法的雏形系统吗?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2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习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4

教学背景: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尝试体验。

教师出示10支一捆的笔,共9捆,另有6支散装笔。

师:老师现在有96支笔,要平均分给3人,每人可得几支?可以怎样分?

小组操作讨论后,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生1:一支一支分,每人可得32支。

生2:两支两支分比一支一支分方便,每人得32支。

生3:先一捆一捆分,每人分得3捆,然后再把剩下的6支笔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2支,所以每人一共得32支笔。

……

学生纷纷议论着,认为这种分法最简单,很快就能将笔分完。

师:那么,你能否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会的同学可以自己列式,不会的可以离开座位请教别人。(有十几个学生离开位置,请教别人)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交流。

师:哪一种才是最简便、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学生一致得出是第二种方法。

生4:我先把9捆笔平均分成3份,即9÷3=3(捆),然后再分另外的6支,实际上是分两次,因此书写上有两层。

师:真聪明!

师(指着竖式):十位上的“9”先除以3,商3,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6”除以3,商2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师:古代的人真聪明,发明了列竖式计算除法,你们能理解吗?

生5: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因为竖式中的除号是工厂的“厂”字。具体意思表示......

师:你真会动脑筋!

师:那么,如果现在老师想把96支笔平均分给2个人,应该怎样分呢?每人自己动手,找出最简单分成两份的方法,然后自己列竖式计算。不会的同学可以离开位置和别人讨论。

师: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生答略)

师:竖式中9-8=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剩下的1捆要和零散的6支合在一起?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反思:

数学因操作而生动,因现实而丰富。

操作本质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体验。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了“将96支笔平均分成3份”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懂得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与生活是有联系的,它从高位起有序地进行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学生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上数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鲜活。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5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习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习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习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习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6

今天开学第一天,而第一天就被随堂听课,运气真是很好,幸好昨天做了认真的准备,所以不算很慌张,但是课上出现了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上着上着我却是越来越慌张,最后除数被除数都不分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由于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应该不会很难,所以在例题986除以2的竖式计算那里,黑板上提示到百位上商4,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下面的算法了,但是三位数的被除数让学生无从下手,本该是一位一位往下挪的数字,有的孩子一起挪到下面来,或者是百位上有余数却没有移下来,有的数位也没有对齐就乱移一通,我自己在解释的时候也乱,后来想清楚了,觉得自己挺悲剧的。

首先,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除法应从最高位除起,这个地方点到为止。

然后弄清百位上的被除数是几,百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十位上加上十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十位上的被除数,接着除,再看十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个位上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另一个被除数,接着除,个位上还有与余数的就余下来作为商的余数,这样讲条理会清楚一些,学生接受起来,模仿起来也容易上手。

其次,对除法法则的渗透还要加强。我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除法法则,但是没有明确的说出来,造成了人为的障碍。最典型的错误就是余数会比除数大,光看算式很容易发现余数不应该比除数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就经常出现,问题大多出在试商的环节,口诀不熟,慢,一慢一不熟就容易让思维停滞,一旦停滞就不能考虑周到,往往乘法好不容易嘀咕出来是多少了,写出来一减余数还老大的,所以下面要练习学生的试商,简单点就直接练习乘法的口诀。

这节课我是想有一个尝试的,就是以最简答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桌合作,来完成练习部分的锻炼。因为两个人能形成最简单的合作,并且两个人的合作有多人合作没有的优势,就是在两人合作中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发言者和倾听者,每个人必须更专心的记录或发言,而合作意味着对话的开始,对话是思维的外衣,是两个人平等的展现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最浅显的,也给进一步的思考提供了自信的源泉。前面两人合作口算问题不大,后面的笔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预设,很多该小组完成的作业被延误了。

所以,计算教学需要思考的还很多,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教的过程可以不完美可以琐碎,但要条理清楚,要让人容易上手,上完学生都会做作业那就是最实在的奖励。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7

上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一、学生对于竖式的计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认为学生以前接触过除法竖式,掌握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学生实际做起来并不理想。做起来丢三拉四,不是很好。

三、新旧知识点的对比不明显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8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9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基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0

上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

(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

一、学生对于竖式的计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认为学生以前接触过除法竖式,掌握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学生实际做起来并不理想。做起来丢三落四,不是很好。

二、新旧知识点的对比不明显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1

在人教版教材中,本课是学生第二次学习除法知识。学生已经学过表内除法,理解了除法的意义,依据教材意图,本课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实现从“表内除法”到被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一位数,商是两位数的突破,以便学生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理解算理,掌握算法。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已经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更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在动手实际动手操作中体会,在愉快的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操作观察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结合操作思考:

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

2、2为什么写在十位上?

3、竖式中的4、12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4、12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及时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时,和以前知识产生混淆,没有突破竖式计算这个难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要发挥板演的作用,加强竖式写法的指导。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2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习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习,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习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习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习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习惯。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3

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题教学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数的题目,除了可以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还可以与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对比。

虽然,通过复习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已经清晰明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同时移动两位来计算,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但全班整体掌握较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时,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识点,把握编者意图,并根据班级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课堂。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4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习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习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5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教学设计,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习,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习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习的内容稍多了些。

第四篇: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

上学期教学两位数除以一位数时,结合着可操作的实物情境(羽毛球),算理讲得很充分很透彻,学生也的确做到了“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唯一可惜的是并未脱离情境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引导学生理解算理。

本学期第一课三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三位数)的教学却让我犯了难:竖式计算的算理教还是不教?怎么教?从教材和教学用书看,似乎以迁移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算法为主,并不需要算理的支撑(仅解决商的最高位问题),但如此一来,又如何跟学生解释“除完百位只把十位移下来除而不要连个位一起移”之类的问题?学生在尝试计算和巩固练习中可都出现了这样的问题。

看来还是要讲一讲道理的,可道理又该如何讲?再借助实物情境是不可能了,没有这样的情景可用。那就只能从计数单位的角度来讲了,可这样高度抽象的算理在具体教学时是一带而过,还是花大力气细讲?又有多少学生能接受,又有多少学生能记住?这里是个大大的问号。

思之再三,课上还是没敢“讲道理”。通过估算,学生确定了商的最高位。然后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利用旧有经验试着写完竖式,巡视中我果然发现了不少学生出现了十位个位一起移下来除的情况。交流时先让正确的学生详细介绍了计算过程,随后我举出了发现的这一问题,问:一起移下来后方便继续除下去吗?在正、反例的对比下,学生知道了:要一位一位往下除。但他们的所谓知道也仅是知道表面上的原因而已,个中的真正原因是不清楚的。接着就与复习中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竖式进行求同比较,粗略的概括了这么几条:从最高位除起;一位一位除;有余数要和后一位合起来再除;除到个位才能结束。

总体来看,浮于表面的`迁移、简单的模仿、机械的演练————这就是孩子们今天所经历的。虽然由于知识本身的难度不大,加之旧知较扎实,他们还是较快且较熟练的掌握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方法。但,他们的收获也仅限于技能层面了。缺乏了理解,学生们还能将今天的笔算方法内化到他们的认知结构中去吗?新旧知识之间缺失了内在的有机联系,学生们还能建构起关于笔算除法的雏形系统吗?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2

新教材中,教材例题的编写非常精简,有些知识点的跨越很大,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时,教材只呈现一个例题(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两位数),“一位数除三位数商是三位数”只在做一做中出现。而这部分知识难点较多:除法竖式的书写格式,试商,正确判断并计算“商是两位数或三位数”这两种类型的题目。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因此,在例题教学前,我加入了商是三位数的题目,除了可以加深对笔算除法算理的理解外,还可以与商是两位数的除法形成有力的对比。

虽然,通过复习铺垫、自主探究、交流反馈、对比发现,学生对一位数除三位数笔算除法的算理已经清晰明了,但仅此,学生要想正确计算,还需要在大量的练习中熟练把握,而那些学习处于中、下等水平的学生,学起来仍很吃力。尤其是商是三位数的情况,学生往往会同时移动两位来计算,造成了计算上的.错误。但全班整体掌握较好。

从这节课的教学中,我深刻感受到:在教学时,一定要先熟悉教材,吃透教材,挖掘所有知识点,把握编者意图,并根据班级实际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才能造就一节高效的课堂。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3

本节课教学中,我通过仔细分析教材里不同计算方法的呈现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采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提高计算教学的效率。

教材通常在学生已初步具备解决某个计算问题的知识和经验,但独立探索新的计算方法难度较大时,可以先让学生探索,再老师示范、解释算法。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方法时,考虑到学生已经掌握了一位数除三位数的竖式计算的方法、有余数除法的竖式计算以及一位数除整十数商是整十数的口算,教材在提出计算2386之后,先让学生估算,再让学生尝试计算,试算完毕,开展争当小老师的活动。在争当小老师的活动中,四人小组的成员自找同伴,互教互听。通过观察、讨论、发现每一题的`笔算过程先做什么——再做什么——接着做什么——最后做什么,探索出笔算除法的运算程序。教学时,我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现实情境,努力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同时,启发学生通过同桌的合作与交流,互相启发,打开思路,并通过计算方法的展示和介绍,让学生感受不同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体会到计算2386的基本策略。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4

在本次教学中,主要是突出学生的自主活动。我始终认为计算中的任何法则都必须让学生通过实践的证明,来得出结论,才能使他们刻骨铭心,使他们终身难忘。

学生已有的经验有:多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这些方法是帮助学生学习笔算除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我注意激活学生已有的经验,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将它灵活运用在解决问题这样一个新的情境中。在教学中,我是这样做的:

以前的老教材中总会出现一些计算法则之类的话语。而现在新教材却没有出现。那么是不是现在新教材学生就不需要在其计算过程中注意计算法则了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了一些老教师,他们告诉我计算法则不出现在课本上是防止学生死用法则,套用法则,而没有去真正理解算理。

有了以上的指引,在教学“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过程中,我努力做到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理解算理。在教学42÷2=?时,我设计了让学生分小棒的实践活动。同时为了防止学生上课玩小棒,分散注意力,我安排注意力集中的同学相互监督。学生在以前的加法、减法、乘法中,习惯了从个位算起。而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打破了学生原来的计算顺序和习惯,学生会很不习惯,也很难理解。在这堂课上,我抱着从实践出发的原则,让学生复习口算的方法,再按口算的方法来分小棒,循序渐进地发现算理,理解从高位除起的算理,为今后学生学习一位数除三位数、一位数除多位数打下坚实的基础。相信凭着这样的教学理念,一定会让数学课更生动有趣、更容易让学生掌握和理解的。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以及与学生的互动过程中我发现如下需要改进的地方:

1.语言亲和力不够,表扬的语言不够丰富。

2.自我展示环节,对学生表现力的激发还不够。

3.进一步加强指导学生4+3课程模式中讨论环节的讨论方法,各个环节时间分配略显不足。

通过本课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比较牢固,但个别同学对笔算除法的算理掌握的还不够。在今后的教学中,对每一个环节的把握,我也要力争做到更精准。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5

教学背景: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要求学生理解和掌握运算顺序与商的定位方法及笔算竖式书写格式。很多教师在第一次教学这一内容时,都认为非常简单,实际上学生很难理解:为什么要从高位除起?除后十位上余下的数为什么要和个位上的数合在一起?因为教师觉得这一内容简单,导致第一次执教这一课时很少有教师成功解决这些难点。我第一次执教失败后,第二次执教这一课时,采取操作、探究、小组合作的教学形式,取得了较好效果。

教学实录:

创设情境,尝试体验。

教师出示10支一捆的笔,共9捆,另有6支散装笔。

师:老师现在有96支笔,要平均分给3人,每人可得几支?可以怎样分?

小组操作讨论后,学生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

生1:一支一支分,每人可得32支。

生2:两支两支分比一支一支分方便,每人得32支。

生3:先一捆一捆分,每人分得3捆,然后再把剩下的6支笔平均分成3份,每人得2支,所以每人一共得32支笔。

……

学生纷纷议论着,认为这种分法最简单,很快就能将笔分完。

师:那么,你能否用这种最简单的方法列竖式计算呢?会的同学可以自己列式,不会的可以离开座位请教别人。(有十几个学生离开位置,请教别人)

学生尝试,教师巡视指导,然后集体交流。

师:哪一种才是最简便、正确的计算方法?为什么?

学生一致得出是第二种方法。

生4:我先把9捆笔平均分成3份,即9÷3=3(捆),然后再分另外的6支,实际上是分两次,因此书写上有两层。

师:真聪明!

师(指着竖式):十位上的“9”先除以3,商3,3为什么写在十位上?个位上的“6”除以3,商2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师:古代的人真聪明,发明了列竖式计算除法,你们能理解吗?

生5:我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列竖式,因为竖式中的除号是工厂的“厂”字。具体意思表示......

师:你真会动脑筋!

师:那么,如果现在老师想把96支笔平均分给2个人,应该怎样分呢?每人自己动手,找出最简单分成两份的方法,然后自己列竖式计算。不会的同学可以离开位置和别人讨论。

师:哪个是正确的?哪个是错误的?为什么?

(生答略)

师:竖式中9-8=1是什么意思?为什么剩下的1捆要和零散的6支合在一起?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是否正确?……

反思:

数学因操作而生动,因现实而丰富。

操作本质上是学生的再创造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自主学到了相关的知识,掌握了一些方法,更重要的`是学生在操作的过程中获得了一种深刻的体验。

为了给学生提供一次实际操作的机会,教师设计了“将96支笔平均分成3份”这一教学情境,使学生懂得除法竖式的运算顺序与生活是有联系的,它从高位起有序地进行是为了计算的方便。学生会因为数学的现实、有趣而喜欢上数学,从而产生学习的兴趣。因此,作为数学教师就要尽可能从学生的生活挖掘和寻求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让他们感到数学是现实的、有用的,从而使数学教学更加丰富、鲜活。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6

上完这节课我认为有以下优缺点

优点:

一、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感知算理

在探索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口算方法时由于部分学生应能应用已有知识计算出结果,为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进一步理解算理,我主要通过让学生摆小棒来理解。使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在操作过程中探讨出新知。因为动手操作是一种主动学习活动,它具有具体形象,易于促进兴趣,便于建立表象,有利于理解知识等特点。所以,通过组织学生动手操作学习新知识,正是适应这一认知特点,学生只有在一些实际操作中才能逐步体会、理解“形”和“数”之间的联系,从而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愉快氛围中获取知识。

二、让学生在观察思考中理解算理

在教学一位数除三位数(首位能整除)的笔算方法时,我主要是让学生自己观察竖式并结合操作思考以下问题:(1)从哪一位开始算起(2)2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3)竖式中的第二个4、6分别表示什么等问题,通过观察、思考,运用已有知识(有余数除法的笔算方法)的迁移摆小棒的过程,很容易理解第二个4、6分别是怎么得来的,表示什么。

缺点:一、学生对于竖式的计算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

我认为学生以前接触过除法竖式,掌握起来应该不难,但是学生实际做起来并不理想。做起来丢三拉四,不是很好。

三、新旧知识点的对比不明显

本次教学是以有余数除法笔算方法为基础的,但两个知识点之间又存在着很大的不同:以前学的.有余数的除法是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计算的,商都是一位数,而现在所学的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则商是两位数,不能直接应用表内除法进行计算,而要从十位开始算起。由于没有让学生进行新旧知识的对比,导致很多学生在笔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首位能整除)的除法时,和以前的知识产生混淆。

总之,由于学生已有认知基础和思维方式的不同。教学中要充分利用时间和空间,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了解学生不同的操作方法,并在课堂上有效地引导,逐步让学生在比较明晰较合理的操作方法上理解算理,从而提高计算技能。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7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

在教学例1时,通过课件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2÷2=1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摆竖式解决42÷2,因为例1被除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整除,主要解决除的顺序和竖式写法的问题,可先让学生尝试,再讨论解决。在课上,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在分析讨论中解决例1。例2也是一位数除两位数,但除到被除数十位上有余数。同样设计了42根小棒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到几根?课件主要解决平均分完3捆还剩1捆,怎么分?通过把1捆打开成10根和2根合起来再分,每人分到4根;然后让学生摆竖式。将小棒演示的每一步与的`竖式的每一步结合起来,既能够帮助思维弱的学生理解算理,对已经理解算理的学生也是一种认知的强化。

在练习中主要针对两种类型的除法展开,通过练习加深对算理的理解,巩固竖式写法。练习中对第一种类型能较快解决,而第二种对学困生则需要花时间。需多加练习,逐步达到熟练的程度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8

自我感觉总体不错,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落实到位了。

1、在这节课中我通过两次的竖式比较,第一次,商是一位数的表内除法笔算和今天新授课中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的比较,在比较中学生更清楚的知道今天的笔算要除两次,学生戏称竖式是“两层楼”了。第二次,被乘数的十位能被除尽的笔算和被乘数的十位不能被除尽有余数的笔算的比较,在比较的过程中突破了难点,从而使学生对笔算除法的方法掌握较好。

2、分小棒的操作,使学生主动地去理解算理,从而了理解竖式的意义。两个例题,用了两次的小棒,第一次,使学生明白了笔算除法从高位除起。第二次,学生很有趣的问多了一捆,这多的一捆可不可以拆开来?使学生明白当十位有余数时,和个位合起来再除。这样就很自然的`突破了教学的难点。

3、在课中的巡视和反馈看,学生对第一个例题掌握很好,同样的练习很少有学生错误的,但对于第二个例题,错误的同学相对比较多,分析其原因,由于例一的负迁移,很多学生以为第一次除好后,十位是归“0”的,因而在格式发生错误。从而说明在课堂中,对于例二,我还是没讲到位,老师点到了,但学生还没完全的掌握。老师的点拨与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差距,这点该引起我以后课堂教学的重视。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9

教学反思:

这节课的内容是用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的延伸,是以一位数除两位数为基础的,主要是解决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要用除数去除被除数的前两位数的'问题。

先复习一位数除商两位数笔算除法,为学习新知识起到孕伏作用。接着引导学生以小组探讨的方式进行学习,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培养学生迁移能力。在总结法则时,先让学生讨论汇报小结法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对知识的构建能力。练习的设计突出有针对性的对容错的问题进行训练。

教学调整:

在这之前,学生已学习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的计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学习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但教材编写进度太快,直接让学生学习被除数百位不够除,怎样处理的笔算情况,学生有困难。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将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划分为两课时进行,第一课时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够除的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再让学生来探究被除数百位不够除的笔算方法。

从学生的起点出发重组教材

教材中的安排是直接出示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白位不够除)的笔算,教学讲究循序渐进,还不会爬,如何会跑?所以这里我对教材进行了重组,在此课之前先出示684除以2让学生尝试笔算,以这一题为切入口让学生理解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笔算顺序,然后让学生尝试百位有余数的笔算,最后让学生尝试百位十位个位都有余数的笔算,这样的处理将难点进行逐一分解,分小步子进行教学,学生容易接受,而且掌握得比较

扎实。教材是重要的教学资源,但并非“教条”,在教学中,我们应该结合学生的实际,合理地,分析教材,改造教材使其成为真正有用的课程资源。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0

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是在口算除法和除法算式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初步掌握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算理、基本的运算思路和竖式写法。但这部分内容比较抽象,学生不是很容易理解。因此,在教学中我想通过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

在教学例1时,通过让学生动手把42根小棒平均分给2个人,看看每人分到几根?让学生想着分一分并用口算说一说怎么算,然后通过课件演示:先分整捆的每人2捆,再每人1根,让学生用口算说出分的过程;40÷2=20 2÷2=1 20+1=21。接着让学生尝试用竖式解决42÷2,我把学生尝试的竖式写在黑板上,让学生讨论有没有问题。但是,这正是孩子们所困扰的地方,不知如何下手,竖式的书写方式是他们的困惑,不能把竖式各部分与小棒对应起来,导致孩子们对算例明白,但不知怎样写。发现问题后,我赶紧用课件边演示边讲解竖式每部分表示的意义,但效果并不是很好。我想这部分既然是学生的`难点,教师要是引领孩子一起学写竖式,一开始就让孩子明确竖式写法,比发现问题再纠正要好。

另外在例1发现问题后,我没能应及时调整,只想着让学生跟例2对比一下,可能会更容易理解,但结果却是相反的,孩子更加糊涂了,如果当时能针对例1进行练习,使孩子能够及时巩固算法更好一些。

正因为前面出现了问题,所以后面的练习没能解决。另外,在导入环节用时也稍长了些,复习的内容稍多了些。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1

今天开学第一天,而第一天就被随堂听课,运气真是很好,幸好昨天做了认真的准备,所以不算很慌张,但是课上出现了很多我没有预设到的问题,上着上着我却是越来越慌张,最后除数被除数都不分了。

三位数除以一位数的除法由于有两位数除以一位数的基础,所以我觉得应该不会很难,所以在例题986除以2的竖式计算那里,黑板上提示到百位上商4,就放手让学生自己探索下面的算法了,但是三位数的被除数让学生无从下手,本该是一位一位往下挪的数字,有的孩子一起挪到下面来,或者是百位上有余数却没有移下来,有的数位也没有对齐就乱移一通,我自己在解释的时候也乱,后来想清楚了,觉得自己挺悲剧的。

首先,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除法应从最高位除起,这个地方点到为止。

然后弄清百位上的被除数是几,百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十位上加上十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十位上的被除数,接着除,再看十位上有没有余数,余到个位上加上个位上的数字共同成为另一个被除数,接着除,个位上还有与余数的就余下来作为商的余数,这样讲条理会清楚一些,学生接受起来,模仿起来也容易上手。

其次,对除法法则的渗透还要加强。我自己是在不知不觉中运用了除法法则,但是没有明确的说出来,造成了人为的障碍。最典型的错误就是余数会比除数大,光看算式很容易发现余数不应该比除数大,但是在计算的过程中就经常出现,问题大多出在试商的环节,口诀不熟,慢,一慢一不熟就容易让思维停滞,一旦停滞就不能考虑周到,往往乘法好不容易嘀咕出来是多少了,写出来一减余数还老大的,所以下面要练习学生的试商,简单点就直接练习乘法的口诀。

这节课我是想有一个尝试的,就是以最简答的小组合作的形式——同桌合作,来完成练习部分的锻炼。因为两个人能形成最简单的合作,并且两个人的合作有多人合作没有的`优势,就是在两人合作中每个人都必须参与其中,每个人都是发言者和倾听者,每个人必须更专心的记录或发言,而合作意味着对话的开始,对话是思维的外衣,是两个人平等的展现自己的思想,哪怕是最浅显的,也给进一步的思考提供了自信的源泉。前面两人合作口算问题不大,后面的笔算出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打乱了我的教学预设,很多该小组完成的作业被延误了。

所以,计算教学需要思考的还很多,现在我越来越觉得教的过程可以不完美可以琐碎,但要条理清楚,要让人容易上手,上完学生都会做作业那就是最实在的奖励。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2

上完这节课,让学生判断出发算式商是几位数,在例题中,学生根据观察被除数312的第一位数比除数4小,应该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除以4,很容易判断出312÷4的商是几位数,通过提问“7为什么写在商的十位上”,学生在交流中体会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当被除数的最高位不够商1时,就要用它的前两位去除,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就把商写在哪一位的上面”进一步巩固算理。本节课中,通过例题于复习题进行比较,这样在比较中学生比较容易理解商是三位数还是两位数的`除法,关键是商的定位,此外,课堂中要重视估算,培养估算意识。

学生在巩固练习,家庭作业的完成过程中,大多数学生左右为情况完成比较好,竖式格式较为规范,个别学生在写横式时漏写余数,或者是漏写横式答案。让学生进行估算得数是几位数,或者是让学生估算得数是几十多,几百多,可以提高学生的估算能力和正确率,练习中还出现了一些乘法的习题,培养学生的注意品质,让学生在计算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如计算时把数字看清楚,竖式的数位对齐,养成计算完要验算的好习惯,培养计算时要细心,耐心,用心的好习惯。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3

笔算除法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并且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这部分内容是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这一课时的内容是一位数除两位数,商两位数或者三位数的笔算。力求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使学生经历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过程,了解除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初步掌握笔算除法的方法。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在多种数学活动中学习除法笔算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2.精心安排实践应用活动,促进学生主动学习。

探索除法笔算方法后,组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全班学生仔细地检查小猴、小鸭、小花猫和小山羊所写的竖式,争先表达自己的检查结果。在学生检查纠错的基础上,我提出:“你想提醒大家在笔算除法时应注意些什么呢?”此时,学生根据自己的体会,很认真的把自己的想法告诉大家;我们听到了不同的意见:‘不要忘记写余数”“数位要对齐,特别是商和被除数的数位要对齐”“要看清楚被除数,在第一次商后,十位上还有没有余数。如果没看清,忘记了把题算错”“横式不要忘了写上得数”……。这些来自学生的提醒,真实、亲切。帮小动物检查对错的活动,既帮助学生加深对除法笔算过程的理解,又使学生获得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通过这些活动,原本枯燥的计算充满了活力,学生学的主动而有兴趣。

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14

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是本册教材重点也是难点教学内容之一,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数是多位数除法的重要基础。本节课是笔算这一内容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学会了除法算式的写法及学习了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探索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方法,掌握竖式的书写方法和格式;难点是理解一位数除两位数的笔算除法的算理。

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精心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开展尝试、操作、交流、实践. 基于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这一教学观念,我从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组织探究笔算方法的活动。

先以解决三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为例,请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技能,探索422怎样算。在学生独立探索后,交流自己的方法。有的学生通过分小棒,知道结果;有的学生口算出422=21;还有的学生在运用口算方法的同时,写出竖式表示计算结果。交流活动展示了学生探索的成果,也显示出学生对笔算方法的不了解。因此,我提出:今天我们重点研究笔算除法明确学习内容。通过课件再现分小棒的过程,并以师生对话教师板书的方式,共同经历笔算的.过程,帮助学生了解笔算除法的顺序、求商的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

接着,请学生解决四年级平均每班种多少棵?的问题,进一步探索笔算除法。在这里,先让学生用竖式计算522,并告诉学生:可以先用小棒分一分,再写竖式。我们看到,有的学生动手分小棒,有的学生直接写竖式,每个学生都在认真探索。1分钟过去了,我请写完的同学和同桌说一说,是怎样算的;2分钟过去了,请学生向全班展示,师生分享着成功的喜悦。展示后,课件动态显示分小棒和笔算522的过程,并在黑板上再现除法竖式,理顺思路,提升了学生对除法笔算过程和算理的理解。然后,老师特意请学生回忆比较422与522的笔算过程有什么不同?通过比较,突出522的第二个计算过程,即被除数十位上余下的数与个位上 整节课,从植树节、植树活动开始,到布置学校的设计活动,围绕着学生的学习展开了一系列活动。学生经历了探索,运用除法笔算方法的全过程,主动构建知识。学生学的快乐、主动,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的。的数合并,再继续除,使学生进一步认识除法的笔算方法。

第五篇:教学反思《一位数除两位数》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本节课是教学“除数是一位数除法”这一单元的起始课,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表内乘法和相应的除法、掌握了用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不仅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更是下节课“除法估算”和后面“笔算除法”教学的基础,因此这一内容对于学生来说非常重要。

本节课教学内容比较简单,主要是让学生掌握一位数除整十数和整百数的口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由于学生前面已经有一位数乘整十数与整百数口算的基础,多数学生应用知识的正迁移已经知道了口算除法的方法,因此本节课我主要是采取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学习的方法进行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

从学生汇报的结果看,多数学生都是应用的“添0法”,还有少数学生则应用的“做除法想乘法”的方法。从课堂效果看,学生都是从简单的算法上想方法计算,没有想到利用除法的意义来理解算理。因此在教学中我则增加了利用教具进行展示,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算理。

由于本节课教学内容较简单,在后面的练习设计中,我则采取了不同形式的连续,如:记时比赛、夺红旗、……,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达到了巩固练习的训练要求。

总之,从《课堂作业》的反馈情况看,学生口算正确率在98%以上,只有少数个别学生存在错误。在后面的教学中,我更关注的是在保证口算正确率的基础上提高速度,即口算练习常抓不懈。

下载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精选合集)word格式文档
下载一位数除两位数教学反思(精选合集).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1 在教学中,我首先营造春游乘车的情境,让学生看图说出图上的数学信息,启发学生提出用加法计算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列出“45+30”,提出问题“怎样计......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反思一: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教学反思 结束了《整十数加减整十数的》的教学以后,仔细回顾了一下整堂课的教学过程,反思如下。 整十数加减整十数是两位数计算的起始课,是学生进行1......

    两位数除多位数 教学设计 教案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两位数除多位数的算理。 2、能正确进行两位数除多数位的除法竖式计算。 3、会估计商是几位数. 2.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进行两位数除多......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 10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学习多位数加减法以及乘除法的基础。这部分的口算一般要从高位算起,而两......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 整十数乘两位数的教学反思1 在这节课中,我始终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新课改理念。从一开始的果园图入手,创设聪聪明明到果园摘果子,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一位数整十数教学反思1 上周我讲了两位数减整十数和一位数,在教学中我模仿两位数加整十数、一位数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但是这......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本节课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求学生通过观察主题图,捕捉图中的信息,......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 两位数加减整十数一位数教学反思1 本节课教材着重解决相同数位的数相加的问题,是后面学习两位数笔算的基础,对于这节课应注意以下几点。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