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兆峰杯”我的教育故事主题征文
我的教育故事
徐守琛
会宁县土门岘镇初级中学
我是一名乡村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已经26年了,在这二十几年中,所教出的学生不计其数,遍布全国各地。在这二十多年的工作过程中,我更深深地感到,一个具有良好师德师风的教师会对受教育者产生多么大的春雨润无声式的影响,甚至能够使他们终身都感到受益匪浅。
长期以来,我所尊崇的座右铭是:作为一名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务必要自觉坚持用“为人师表”和“身正为范”这两条作为自己的行为规范——要发自内心地爱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待学生,以尽可能多的时间与学生打成一片,并尽自己所能授业于学生。下面是我这二十多年的深切体会,写出来和同仁们共勉,望不吝指教。
1.作为学生,都愿意接近有师德的教师。而作为教师,自然也都愿意与有教养的学生打交道。所以,要做一个让学生和教师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更主要的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得多,可见,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且有团队精神的人,你就首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所以你自己就必须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我在课堂教学中始终贯穿着一条情感线:孝敬父母是我们师生永恒的话题,这对我所带的学生触动很大。
学生接近教师有很多原因。学识、道德、谈吐、权力和外表等都会成为促使学生接近你的因素。学识只能满足学生一时的求知愿望,权力只能维系对你短暂的敬畏和顺从,外表只能吸引肤浅的注意。真正能使学生感到震撼甚至终生难忘的则是你的人格和道德的力量。因为这力量才是长久的,它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是学生未来的立身之本。对一位教师师德师风的真实准确的评价,往往是在经过时间的推移,在其失去学术、外表和权力等等之后,才能真正得到。
2.好的师德师风的一个具体表现,就是在师生之间持续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学习、相互尊重。俗话说“一日为师,终生为父”是学生对老师的尊敬之言。既然做“父亲”,就要关心爱护学生,对学生负责。教师切记不可用“家长”的身份来干涉学生。学生尊你为父,你自己也千万不要把这当成是你对学生有恩。真正有师德的教师即使有恩于学生,也不会念念不忘的。一天,刚上完课,我走出教室,班长王毅同学从后面追上来说:“老师,我发现你今天情绪挺好,从上课一直面带微笑到下课,老师,您笑得真好看。同学们都说,您每节课都这样该多好。”我一听,不由得停下脚步,问他:“难道我平时上课不笑吗?”他歪着脑袋,慢慢地说:“老师,您要不生气,我就给您说。”我摸摸他的头,说:“你今天实话实说,老师不怪你。我也感觉最近有些不大对劲,请你帮老师指点迷津,我会诚心理解你们的意见的。”他立刻说:“我们发现您上课经常板着脸,看着您严肃的表情,同学们都大气不敢出,偶尔起来回答问题,您还不太满意,所以我们不敢发表自己的看法。”听完他说的话,我一回想:这节课学生发言十分用心,思维活跃……
3.在授业方面,师德师风不像其它有些事情,能够“以一挡十”。学生敬重你,是期望能从你那里学到更多知识,所以我们就应耐心地循循善诱,深入浅出地把自己所有的相关知识都教于学生掌握。现实世界是极其复杂的,你一人不可能包打世界,尤其是在理论和技术领域,总存在着超多的你不懂或暂时不懂的问题。遇到学生提问,若有自己不明白的地方,就必须要对学生直言你对该问题不懂或暂时不懂,允诺待过一段时间后再回复学生或与学生一齐探讨该问题,而且必须要言而有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作为教师,这是天经地义的事情。这样做,不仅仅不会降低教师的威信,反而会有助于提高威信。千万不能环顾左右而言它,支吾搪塞,因为这样不仅会误人子弟,而且实际上也是在贬低自己。
我是一名平凡的教师,工作已经有二十多年了,回想从教之路,我没有什么轰轰烈烈的壮举,更没有值得称颂的大作为,但是平淡的教学生涯却赋予了我宝贵的课堂教学经验。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有激动、有愤怒、有无奈、更有迷茫……伴随着自己和学生交往的生命历程,我欣慰地看着我的学生在我的教育下露出满足的笑容,那一张张灿烂笑容的背后是一个个刻骨铭心的故事……
作者简介:
徐守琛,男,1976年9月出生,汉族,本科文化,中学教师。原名宋富强,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门岘乡苏堡村南湾社人。1989年7月毕业于会宁县土门岘乡苏堡村陈塬小学,1992年7月毕业于会宁县土门岘乡初级中学,1995年7月毕业于甘肃省靖远师范学校。1995年至今,一直在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土门岘镇初级中学任教。现为《土门岘》杂志社编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