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的作文教学策略
我的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和个性特点表现在作文教学中。特级教师于永正指出教语文三件事:读书、写字、作文,今天单讲作文教学中我的作文教学策略。
策略一:作文组块教学
三年级是作文教学的起始段,如果按课文要求,三年级以上每单元有八次作文练习,加上个别课后的练笔,一学期就有十余次习作机会,虽然本学期作文教学任务完成了,但学生作文能力提高的慢,不得法,很多学生对作文产生畏惧感。
我认为单元课文是按组编排的,作文设计也可以与之相对应,进行组块教学,把单元作文难点分化在单元的每篇课文中,分步练,这样梯度教学,写单元大作文时自然能让大部分学生登上这个台阶了。
例如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习作“祖国在我心中”这一主题。教詹天佑这课就着手让学生收集材料,进行组块一爱国人物事迹学习教学,搜集三位爱国志士的事迹,运用事例压缩法写成一段话,在收集材料过程中感悟爱国志士的博大情怀。
接着进行组块二在中国地图中旅行,选择学生了解的三个地方展开话题写成习作。
最后进行组块三丰富物产为主题的习作训练。
当进行单元大作文写演讲稿“祖国在我心中”许多同学已明确“祖国”这个大话题可以分解成许多个专题,按条块填充材料,加上过渡段,适当修饰润色,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自然就写出来了。
单元组块教学可以使作文教学更系列化序列化,学生经过这样的训练,每练一得,分化了难点,掌握一定写作技巧,提高了写作水平。
策略二:作文创新教学
创新是教学的灵魂,教师创造性地教,创造性地改造课本,作文教学无论从内容到形式花样翻新。既激发学生创作动力,又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为他们写作找到丰富素材,如找到下锅的米。
例如科学小实验走进作文课,如一石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它操作性强,过程中又有新的发现。
“龙吸水奇观”我先播放视频。让学生用准确的词句描写。接着提出问题:这是为什么呢?引出实验。先把蜡烛放在盛蓝墨水的杯中,点燃蜡烛,接着用小一点的杯子快速扣住燃烧的蜡烛。以此证明空气压力大。生动的实验展示出来为学生练习描写提供趣味素材,就连我班的孙婷、石媛媛也能写出几句。
运用这种方法又做实验了“死海为什么不死”,当鸡蛋在盐水中浮起,再配以死海的图片介绍,学生个个兴趣盎然的写着自己的所见所闻。
单元导读是对本单元教学内容的概述,是指导学生读好单元内容的文本,词句精炼。在写单元总结性练笔时,我将它设计成开头结尾。对于低年级的学生长期使用这样的语句,长期习得这样的方法,内化了语言,学习了习作的格式。
策略三:作文写法教学
语文教材编写了课文、练习、习作。在教学实践中当学生读完习作要求后,有几个能得心应手的下笔呢?而练笔也只是一个框架性的说明,对学生而言指导意义并不大,因此教材传达给学生的学生的信息是,作文不限制,你就自由创作吧!而语感差、积累少的学生咬着笔无从下手是常事。教师又急于提高学生写作水平,急于找到合适的方法。
我认为遣词、造句、组段、写文的方法蕴含在文质皆美的课文中,每一篇课文的教学就要从课文中找到可以借鉴的写作点,学后根据课文进行练笔,是习得这种方法的有效途径。
如六年级上册的课文《山中访友》全文拟人,我就设计了《校中访友》;《索溪峪的野》是关键字写景法,我设计了《劳动公园的闹》、《赛罕塔拉的静》;《这片土地神圣的》运用反复修辞法表达主题,我设计了《学校是神圣的》、《家庭是温馨的》;第五组的鲁迅专题,我设计了《心中的鲁迅》,孩子们从写鲁迅及鲁迅作品中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的精神世界。
在大量练笔中或借鉴方法或借鉴词句,在大量练笔中渗透各种写法训练,我相信作文教学有量的积累定有质的飞跃。
第二篇:我的作文教学策略
我的作文教学策略
湖北省监利县新兴中学 陈美容
从教将近二十年,一直带语文课,每次上作文课,总是听到学生“又是写作啊!”那种极不情愿的叹息声。其实不仅学生害怕写作文,我也害怕讲作文。
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从何处入手来教学生写作文。每次改作文都让我们头疼,因为实在是难找到一篇像样的好文章。我们阅读到的作文常常是材料陈旧,思路混乱,语言贫乏。医生治病,只要对症下药,就能药到病除。我想知道了学生作文的症结所在,如果也能做到对症下药。一定能帮助学生克服这些问题。今天在此文中我想谈谈平时我在作文教学中的几点策略。
一、激发热情培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作文需要有热情,而这种热情的培养,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很多时候学生没有写作的欲望,常常是看到文题与自己的生活离得太远而无从动笔。于是,我在命题时常常围绕学生最关心的内容来确定。这样既容易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又有利于拓宽学生的写作思路。其次,我的作文评改采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教师面批、精批、与师生互批、学生互批相结合,提倡写、评、改一次性处理,将好作文及时展评。在很快的时间里,学生就能立即收获写作带来的成就感。这样也能有利于激发他们创作的热情。再次,我喜欢和学生同写作文,而且同批、同改。这个时候学生会更加兴奋,他们期待着师生同题竞技。就在这样的师生共写中,学生的作文兴趣
就被激发出来了。
二、用心观察写出新意。
罗丹说:“生活并不缺少美,缺少的只是我们对美的发现。”我们的学生就缺少这样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他们的作文常常言之无物、内容空洞、没有时代感,材料陈旧。一要写人,学生就写爸爸任劳任怨,写妈妈质朴勤劳,写老师敬业爱岗。一要写趣事,就是给小鸡洗澡,把盐当成糖来吃。一要写好事就是送伞给同学,借笔给同桌。毫无新意,而且与现实生活也不太贴近。为什么学生在作文中总是写这些事呢,主要是因为他们没有用心观察生活。为了解决学生材料陈旧这一问题,我常告戒学生一定要在生活中做有心人。
记得学完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一封信》后,我指导学生写关于父母爱情的文章,我问学生,你能感受到父母的爱情吗?在学生的潜意识里,他们认为像影视作品中的男人为女人买花,买房子,买车子,那才是爱,殊不知,平凡生活中哪里能天天这样呢!那么我们的父母就没有爱情了吗?课后我要求学生回家仔细观察父母平日的生活,他们发现,父母的爱就体现在平时鸡毛蒜皮的小事里,其中有个学生为我们讲述了他发现父母爱情的一件事。他说,他的父母都是农民,平时常常听到父亲数落母亲,总是认为母亲什么也不会做,母亲有时也顶嘴,大多时候都是逆来顺受。他一直觉得父母之间没有真爱,不过是凑合过日子罢了。可是有一天,他母亲洗完衣服去晒场晾晒,结果晒场的泥地里一块悄悄探出头来的砖头差点绊倒他母亲,就在那一瞬间,他父亲赶紧拉住了他母亲,自己差点摔倒。然后又是
一句粗鲁的嗔怪:“这么大个人了,也不长眼睛。”后来,有一次他无意中走到晒场时,却发现那砖头没有了。那一刹那,他才发现父亲是爱母亲的,不是所有的爱都要用鲜花来装点的。
引导学生用心观察生活后,他们总能找到新颖的材料。因此只要学生在生活中做有心人,时时处处留意生活,观察生活,感悟生活。就不愁他们的作文写不出新意来。
三、注重积累生动语言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章的语言没有达到要求,没有文采,不可能广发流传。虽然我们的学生作文目的不在于流传,但文从字顺,准确生动地表情达意还是必须做到的。可是我们的学生一个个写出来的作文,语言简直就是味同嚼蜡,枯燥极了。这一问题,我将它归纳为积累欠缺。于是我为学生量身定制了一份阅读计划。
1、每个同学每天课外阅读时间不少于半小时,阅读量不少于5000字(约10页)、多多益善。
2、阅读前必须选好作品。内容积极健康、文学色彩浓郁为首选。
3、每次阅读后,应及时标明阅读日期及页码,并写下一句话感言,内容是在阅读中收获最大、感受最深的体会。
4、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阅读过程中,应适当在作品中对重点、难点、精彩语句作批注。将好句、好段或自己感兴趣的内容摘抄在摘记本上,每周至少一篇,每篇约300-500字,而且我会定期检查。
5、每读完一部作品,至少要写一篇专题练笔,即阅读体会。他们开始只是迫于我的压力去完成,慢慢地会养成阅读的习惯,会对阅读产生兴趣,读得多了,就积累了语感,自然就
开始写了。由于有大量的阅读基础,写作能力自然会提高。现在我在批阅学生作文时,也常常能读到让人赏心悦目的文学。我知道是阅读帮了他们。是阅读让学生做到了“言之有文”。
四、巧列提纲清晰思路
有一段时间,我一直要求学生不打草稿,不列提纲,只是在心中打个腹稿,就直接在作文本上作文,还美其名曰:“限时作文”。结果学生们也觉得45分钟时间宝贵,恨不得从第一秒就开始拼命写。结果是学生写完一段不知道下一段该写什么,写来写去就有点“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的味道。文章发展越到后面越混乱。而且一边想一边写的结果是更加浪费时间。后来我开始纠正自己的做法。要求学生作文前先写一个提纲。注意段与段之间的联系。注意事物发展的规律,注意人的认知规律。结果因为长期不列提纲,好多学生连提纲都不会列了。我在指导学生写“想念”为话题的文章时,就干脆亲自示范教学生列提纲。首先让学生明白本次作文的主题,话题是“想念”,主题就是表达这种想念之情了。这个比较好确定。接着是文章的结构安排。打算分几段来写,哪些内容详写,哪些内容略写,比如写想念某个人,你会写到与这个人如何相识,如何相处,又如何分别。每个内容分成一段来写,这样文章脉络就会很清晰。然后要想一想,这些内容哪些要详写呢,最能表现主题的内容就详写。这样文章就会做到重点突出,也能给阅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学生按照我的指导和提醒,先在草稿纸上花了不到十分钟就写下了作文的提纲。结果那篇文章写下来,我发现班上百分之八十的同学都写出了好文章。而且费
时刚好一节课。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花点时间磨提纲的刀,还是不误写作的砍柴功的。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作文教学也是如此。我始终相信,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顺应他们的心理,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引导他们勤于观察,指导他们多去读书,写作前告诉他们先列个提纲,学生一定能写出思路清晰,语言生动,材料新颖的文章来。
第三篇:作文教学策略
作文教学的策略
作文是孩子语文水平的一个综合体现,是听、说、读、写中的最终归宿也是最重要一环,是语文教师教学中的一个重点、难点,也是教学中的一个软肋,现在的小学生的文章“假话”、“空话”、“套话”、“大话”太多,程式化严重,教学实践发现:真实的文章不够生动、精彩,生动精彩的文章又不够真实。怎么做呢?教学中有些做法正在用,或者可以尝试,有些已不新鲜,有些或许是一个新角度,不妨拿来分享,暂且叫做一些作文教学策略:
“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因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要打破条条框框,使写作成为学生表达情感的一种需要,成为学生心灵的释放场,这样学生才乐于去写,而不是把写作当成一种负担。好的文章一定是用心写出来的,怎么算是用心写,说态度、说纪律、说目标我觉得都太条条框框吧,我想是感情,文章用心写就是带着感情去写。感情,这是第一个关键词。那么说说怎么样才能有感情,从大的方向来说,首先,急需培养的是孩子对生活的热爱,文章的很多素材是来自于生活,对生活的感情会成为写作的动力。比如写父母、老师等等,人物,那么给孩子一些时间细细地观察一些这些人,也许你平时忽略了很多,有目的性地去对这些人进行一次再认识,原来有很多东西是平时没有注意到的。然后再回到你对他的最初印象或者一贯印象,我想孩子对这个人的感情会有一些真实的被发掘出来。比如说游玩,家长得带孩子出去玩过,比如写事情,你得有经历过,你得有感情的经历„„从心里出来的东西一定是真实的,也许未必精彩生动。好吧,还需要做点别的。
第二个关键词,我想叫它“渗透”,来源我们平时的语文教学,课文教学中甚至一切可能的时间、地点,比如班会课等都行,都可以渗透写作的教育,好的文章的写作手法、遣词造句是对孩子一种潜移默化的渗透,慢慢培养学生的这种意识,就是在平时课文学习中有意识地去学习作者的写作方式。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发掘,不一定非要按照教参的要求,在它指定的课文中渗透写作教学,每一篇都可以尝试发掘其中的写作优点来。
从文字本身来看,写作需要有丰富的积累,文字本身的积累。第三个关键词就叫做“积累”,学生自己的积累。这里所说的积累包括阅读和背诵两条途径。由于种种条件的限制,现代小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较少,单靠老师的力量在短期内很难解决这个问题。因而大量阅读就成为学生积累知识材料的最易最优手段。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秀才不出门,便知天下事”足见阅读书籍在开阔视野,深化思想,丰富学识,准备素材方面的作用。所以,我认为大量阅读是解决小学生在写作中“无话可说”的有效手段。所以孩子写作好,一定是爱读书的孩子。
读要得法。一是要会摘记,有目的,有选择,有重点地把遇到的优美词句、有用信息记录下来;二要善交流,在与老师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的过程中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开拓思维,深化思想;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会背诵。阅读只是对知识浅层次的认识,背诵可以让学生把知识彻底收归自己门下。只有多记忆,积累规范的语言材料,语言的图式才会逐渐被学生所领悟,才能达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境界。教师有时候需要放下架子,走到学生中,比如写一写下水文,跟学生聊聊天,这些对于孩子有益的,对孩子有益的,我们去多做一点也是值得的。还有一种积累,交给孩子一定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的眼睛,生活就是文章,随时随地都有素材,只要你有时候停下来,观察一下这个世界,会发现很多。这都是积累。
阅读和背诵为学生的习作准备了丰富的材料,就像是盖楼房打好了地基,但“砌楼”的方法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多练笔。好吧,下一个关键词,咱就叫它“练笔”。
仿写是一种很好的方法。以语言典范,词句优美,创作巧妙的好文章为模本,指导学生进行仿写,学习作者潜词造句和谋篇布局的方法,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方式,写作习惯无疑是有益的。在教学《我爱你中国》这一课时,我就尝试让孩子自己创作诗歌,孩子笔下的中国、诗歌也是很有味道的。比如母亲节时,我让孩子写一首诗给妈妈,也着实让我惊讶和感动了一把。于是我不得不鼓励说,你们每个人都是诗人。
平日只要有合适的契机、就让学生练练笔,随时从生活中发现素材,抓住时机让学生写下来,时机可是稍纵即逝的。
随着网络的发达,我也鼓励有条件的孩子写博客、写日志,这也是一种不错的方式。
总之,写作怎么去做?培养孩子热爱生活,做一个有感情的人,老师平时注意渗透写作的思想,培养孩子注重积累,书一个很好的朋友,经常练练笔,有空就写写吧,作家都是写出来的。这就是写作教学的策略:感情、渗透、积累、练笔。
第四篇:我的语文教学策略
我的语文教学策略
西方岭小学
王荣芳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方法是多样的,记得好多位著名教育专家都曾经说过:“教学有方,但教无定方。”至于选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应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选用最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有很好的促进和提高作用的。反之,如果你的教学方法不适应学生,就会造成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但没有提高,反而阻碍学生对阅读内容的理解。因此,选择合适的阅读教学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作为一个语文教师,要会选教法,能让学生在你的引导下尽可能用最少的时间,捕捉到最多的信息。每一种阅读教学方法都应由教师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而定。
一、“读、思、议、导”结合法
阅读教学不能仅限于现成的教材,那样学生的阅读量会太少,阅读面太狭窄,学生的视野放不开。但教师可以利用现成的教材教会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利用课堂中学到的阅读方法延伸到课外。在一般阅读课文的教学中,应该力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按照让学生“读一读”、“想一想”、“议一议”,最后由教师“点拨引导”的阅读教学方法进行教学。就是让学生先把课文“读一读”,在这一环节中让学生能发现问题,做到整体感知课文所要表达的一个大概意思是什么;然后让学生“想一想”作者写这些内容的目的是什么;再“议一议”,不仅要找到以上问题的答案,还要“议一议”你对哪些问题或哪个句段、人物、环节感兴趣,感兴趣的原因是什么?最后教师针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进行点拨、引导,使学生不仅能解决课文中的问题,而且有一个明确的阅读思路,掌握了这种阅读方法,学生对阅读课文的理解会感觉轻松许多。这样学生自然而然就会感到阅读量的不足,因此,他们的阅读内容就会从课内拓展到课外,他们需要从课外读物中获得阅读知识,汲取丰富的阅读营养。我特别鼓励学生通过各种途径多读、多看、多想。
例如,在学习了《七颗钻石》这篇童话故事之后,同学们主动找来许多童话故事进行阅读。《大灰狼》、《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等许多童话故事和故事集纷纷在同学们中传阅。实践表明,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扩大了学生们的阅读量,还大大拓宽了学生们的视野,更可喜的是使学生的阅读能力得到一个大幅度的提高。
二、“读、写”结合法
由读到写是学生阅读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和升华。这里说的写,并不是说写写生字、写写课文,而是从大语文教学观来考虑。从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写句子,到中年级的写片段,再到高年级的把人物、动物、活动、事件等写具体,这并不是一日之功,需要语文教师耐心地、持之以恒地教给学生阅读方法,培养他们养成勤于动手,勤于练笔的习惯,逐渐培养他们写作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学生会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因此,兴趣的激发是课堂教学的关键。这就需要教师认真钻研教材,以教材为突破口,找准聚集点,捕捉契机,依据学生特点,灵活变换角度,创设丰富的教学情景,并把学生引入情景,从而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兴趣,萌发求知欲,吸引学生主动地去探索延伸。
例如,在教学人教版第五册语文《灰雀》一课时,先让学生预习课文,找出喜欢的句子或段落,并说明喜欢的原因。许多同学找了描写灰雀外型及活动的句子“两只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他们在树枝间来回跳动,婉转的歌唱,非常惹人喜爱。”当我让他们说明喜欢的原因时,他们争先恐后地说开了。借此机会老师充分利用课前就已经布置的作业:你回家详细观察了什么动物?重点观察了它的什么?把你观察到的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写下来。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第五篇:中考作文教学策略作文
抓紧时间“补短”掌握技巧“避短”
在考前冲刺训练中,同学们应当回顾和梳理一下自己的作文,找出自己的闪光点,有针对地强化训练,力求在某一点上有所突破,努力使长处变得更长,从而写出满意的中考作文。如果费时间去寻找写作短处,苦苦地弥补不足,效果是不会理想的,甚至可能越练越缺乏信心。同学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扬长训练。
强化辩证思维
一般来说,同学们都会有这样的困惑。当看到某一篇课文,或者某一篇优秀作文时,在羡慕的同时肯定会说,这个问题不是我完全没有思考过,只是缺乏深度和条理,有些观点也找不到充分的依据来证明,所以一旦提笔作文总觉得理不出头绪或者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思维没有达到一定的理性深度。
同学们不妨试一试下面的方法:一是把社会生活、家庭生活、校园生活中大家比较关注的问题作个梳理,对这些问题先想一想,再拿来与同学,或家长展开有理有据的交流、辩论。二是把自己对事情的真实感知和体验,包括质疑和反面观点求证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思维的过程和结论记录下来,整理成以“生活与思考”为主题的文章。三是揣摩优秀作文。面对优秀作文的题目,你先尝试着立意、选材、构思,然后看原文和点评,相互对照。这样,可以帮助自己找到思维过程中,或条理混乱,或简单化、片面化的缺陷,从而克服思维的肤浅和脱离实际,不解决实际问题的倾向,有效地巩固并深化思维的成果,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思维方法和正确的认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变成自己的真知灼见和真情实感。
激活新鲜素材
同学们都想努力做到作文见解新颖,材料新鲜,给读者以耳目一新的冲击力和震憾力。这就要求同学们不断感知、体验和新鲜经验和新鲜信息。有意识地在生活实践和课外阅读中仔细观察自然、观察社会,尤其是多观察各种各样的人,深入细致地体验生活、体验“喜怒哀乐忧”等各种情感,并把自己拥有的新鲜材料激活。
下面是考场满分作文中的一段话:“人生好像一艘船,世界好像大海,人自身好像是开船的舵手,思想的倾斜与时代的选择好像时而变化着走向水流与或大或小的风”。作者之所以善用比喻,正是因为平时注意观察和体验,又能从阅读中借鉴和撷取某些材料。(2006年《善待失意》安徽)再看一段话:“看吧,德国总理‘铁娘子’默克尔更像是一位有着高度凝聚力的‘母亲’,每场比赛她都抛开繁忙的国务,亲临球场看着伟岸、坚强的‘儿子’们奋勇向前。德国人向来认为自私自利是一种耻辱,如今,他们用自己优异的表现赢得了国内外媒体的交口称赞,他们很有希望继续下去”。(2006年《德国践车,滚滚向前》江苏盐城)写德国总理默克尔的关注更体现了比赛的份量。
从阅读和生活中尽可能开阔视野,拓展知识、增加积累、深入体验,才可能做到临场发挥“左右逢源”、“为我所用”。也只有通过人物自身的、具体可感的言行和生动传神的细节描写,才能达到形象丰满、有血有肉的效果。作文,追求和表现自己的个性,有了新鲜的材料,还要下功夫联系自己思想实际和生活实际来立意,做到这一点,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和真知灼见就很容易了。
反复锤炼语言
语言是为内容服务的,但是,运用的语言鲜活而富有个性风格,就会使文章大放异彩。写作训练中要学会反复锤炼,努力做到词语生动、句式灵活,修辞方法恰当。概念化的、抽象的、生涩的词语尽可能少用,多用富有色彩、动感和情绪体验,能诉诸人的感官,调动人的形象思维,撞击人的情感世界的词语,学会用近义词和反义词来体现事物细微的差异和鲜明的对比。学会灵活得体地交替使用长句和短句、主动句和被动句等。
锤炼语言,要学着恰当引用。在行文中,可引用诗词佳句来增添文章的文字情趣,增添新意。可妙引经典句式,以此来优化文章语言,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如“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没有„„就没有„„更没有„„”等经典句式。还可以妙引流行词句,增添语言情趣。如广告词“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好的”、“山高人为峰”等。学着巧用修辞。多用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方法,使句子生动形象,耐人咀嚼。多用短句和散句,穿插一些长句或整句,使文章的语言灵活而多变,富有诗意。还要学会在突出位置设计精彩语句。在文章开头、结尾、过渡、总结等位置,或者用些精美的排比句、对比句等,或者活用新鲜的时尚语言,或者选用饱含哲思的警言格句,或者借用诗意化的表达。这样,既强化了读者的印象,又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
“补短”与“避短”虽仅一字之差,却体现了两种不同的思想和策略。每一位同学在写作上都有自己的长处,在考前冲刺训练中,只要更加注意发现并发扬自己的写作长处,就能挖掘出自己更大的潜能,扬起自信的风帆,在中考中就一定能写出有深度、有个性,文质兼优的美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