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一句话的转变——教育叙事故事
一句话的转变——教育叙事故事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作为教师要想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而岁月却是如流水一样一去不复返了。为人师表,在三尺讲台默默地耕耘着自己的教育教学故事,许多都已随着时的流逝而渐渐淡忘,可也有一些就如同树根一样深深地扎在了我的心上。虽不曾惊天动地,但仍历历在目。
我班学生小东活泼好动,性格外向,对一切充满新鲜,好奇。课堂上听讲时经常搞一些小动作,虽然经常提醒,但让他端端正正的坐着听一节课很难。我发现他很容易受到外界事物的干扰,上课听讲时,外面发生的事,很快吸引了他的注意力。对于学校的各项纪律不以为然,犯错误的现象也络绎不绝。他经常与别的同学打架,班上很多同学被他打过。当你问他为什么打别人,他一脸的茫然,使劲摇头回答“不为什么.”面对老师的批评教育能接受,但屡教不改,真是一个令人头疼的孩子。
那天是一节自习课,远远就听见教室传来七嘴八舌的吵闹声,我火冒三丈地走进教室,正准备训斥一顿。有的孩子见我进来赶紧埋头写作业,有的呆呆地看着我,纪律班长看我走过来说:“白老师,他们发现小东拿楠楠的油笔了,跟他要还不给”?难道小东又犯老毛病了,我犹豫着,目光严厉地看着小东,心想:如果真是这样我绝不纵容,一定和他家长好好的告一状。就在这时,小东呼的一声站起来,把书往地上一摔,歇斯底里地吼道:“不是我,我没有拿别人的笔!”孩子们被突如其来的喊声下了一跳,吃惊地着我们。我也愣住了:好大的火气啊,只见他眼睛里饱和着泪水,小脸气鼓鼓的,真想声色俱厉地训他几句,灭灭他器张的气焰,可这个念头只一闪就消失了。唉,这样的事谁会承认了。看我没有言语,他更加愤怒了,眼睛里喷着火,这时陈晨怯怯地站起来,低着头说:“白老师,刚才我玩儿油笔,不小心崩到小东的书包上,他在看书,根本没注意…。事情真相大白,同学们松了口气,我也松了口气,我走过去轻轻摸着他的头说:“其实老师和同学们都没那么想,是你想多了。”他微微征了一下,情绪也稳定了一些。我又说:“同学们,小东刚才在自习课上专心看书,这说明我们的小东懂得管住自己了,这就叫进步,我们把掌声送给他。”我真诚的话语打动了所有学生。小东脸色已经在我的肯定中多云转晴。课后我和他再谈起这件事时我说:“小东,真高兴这是一场误会,如果你真犯了糊涂,老师也会站在你这边帮助你的”。他感动的哭了,还说:“老师谢谢您,我以后再也不会做这种糊涂事了,因为您让我在同学们面前抬起了头。”听了他的话我由衷地感动,作为一名老师,虽然我们都努力关爱、尊重每个学生,但是如果一句话不慎,就会改变一颗心灵,一段人生
经过这件事后,小东自信心在增强,在上课时注意力基本能集中了,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提高,课堂上积极回答问题了,打架次数也少了。同时我也深深地体会到对学生老师要用一颗善良宽厚、真挚热诚的心包容他们,学生在老师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才会自我反省、心悦诚服。有时,一个眼神,一句话也会成就一片天空。
第二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背景:
那时的我刚刚大学毕业,当我接手第一个班的时候,我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教学过程中耐心细致,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并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参与,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尽管如此,在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也难免遇到学生对老师“不敬”的事件发生 :如当面顶撞老师,背后谩骂老师,严重者甚至和老师动手,特别是女老师和老老师更容易一起学生的不敬。这种事情如果处理不好,对学生对家长对老师本人都有不良的后果,在班主任的实践过程中,我体会到,在处理学生的不敬时,应该采取一些策略。描述故事过程:
记得那一年,我在给学生上课,有两位学生在下面说话,几次制止均未奏效,我非常气愤,把课本一摔,气冲冲的朝他们走过去,大喊道,你俩干什么,还要脸么吗,出去,滚出去,外面站着去,那两个男同学一看老师一点脸面也没给留,说话还那么难听,然后顶撞到,我就是不出去怎么着吧,我说:“你俩什么态度,说话还有理了。”学生反驳道:“我们说话不对,但老师多会说话,滚出去,老师你是不是光滚啊?”就这样,僵持了几分钟,自己也觉得下不来台,转身说,好,好,你们接着说,你们不出去我走。然后拿着课本摔门而去。当然,这件事在学生中的影响很不好。过后一段时间,冷静下来细想,学生上课说话的原因是什么,主要是自己教法单一,缺乏吸引力,甚至行为粗暴引起的。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自己冷静处理,就会节省很多时间,教学工作也会少走很多弯路。反思:
当我们在日常教学中遇到“不敬”事件发生后,我觉得,不要急于采取行动,而要静下心来想一想,为什么会发生不敬事件,自己在处理问题的过程中有哪些不足。比如,我们在批评学生时是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不良行为,不能对学生讽刺挖苦,进行人身攻击,应该做到对事不对人,另外,我们批评学生时的用词也要得当,既能容易接受又要达到批评的效果。另外我们在教学中还应该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以及提高自身的素养赢得学生的尊敬等。如果我们用心把这些做好的话,我相信学生对老师的“不敬”事件就会越来越少!
第三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教师节的礼物 黄园
2012年9月10日教师节的那天,一进教室,可爱的孩子们纷纷拿出贺卡来到讲桌前,个个脸上带着纯真的微笑。里面也不乏有平日里经常批评的那些学生,所以心理也有一丝歉疚,是不是自己过高的要求让天真的孩子受到了伤害,面对这些可爱的孩子我该说些什么?
我依然是平日里喊得那句:“上课!”孩子们所喊出的“起立”却带了一份喜悦,也许是他们看到老师久违的笑容,也许是看到老师平日里不一样的神态。此时,我没有直接进入授课内容,而是怀着感动的心情对学生们说:“首先,我非常感谢大家对老师的节日问候,在这里我可以看到你们的真诚。那你们知道吗?老师最高兴地是看到你们怎么样?”学生纷纷回答“是我们的认真学习!”(因为在前几天我对孩子们说过只有你们的认真学习才是对老师最好的回报。)“是啊,那今天是老师的节日,我希望今天的你们个个能表现更好一些,不要让老师的记事本上留下你们的名字好吗?”(因为有个习惯,平日里对作业没有认真完成的同学或者是没有及时改错的学生,我都会把名字写在记事本上,一是督促,二是监管。)我又说:“那么今天9月10日,老师希望今天的记事本上不写下任何一个人的名字,这也就是你们今天送给老师的最好的礼物,好吗?”孩子们个个大声回答着“好”。在这样的气氛下,我也是故意压缩了课堂内容,想给平日里的学困生一个机会。这节课,课堂的听讲秩序,学生的发言异常的好。
课后,我不是像平日里疲惫的在教室里监督者学困生的课堂作业,而是微笑着离开教室。我反思自己,要是在课堂上多一份微笑,多一份沟通,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宽容,学生还是一样的学生,但是效果却会有差别。
是啊,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说:“在世界上,除了阳光、空气、水和微笑,我们还需要什么呢?”换句话说,微笑同生活中的阳光、空气、水分一样重要。教育最需要微笑,学生也需要微笑的老师。因为教师的情绪,教师的脸色,最能直接地在学生身上起到影响作用。教师同学生交谈中亲切的微笑会给学生无限的理解和信任,让学生感到巨大的热情和愉悦;上课时,教师走进课堂时甘甜的微笑,将给这节课增添浪漫的感情色彩;教师给学生解惑时春风润雨的微笑,将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教师在化解学生矛盾时和蔼友善的微笑,将为学生架设起沟通的桥梁。
以前,我从没有想到学生对老师的情绪变化事这么在意,更没有想到老师的微笑在孩子们的心中是这么重要!
细细想来,也许我们老师在应试的海洋中迷失得太久,被分数遮住了双眼,被功利尘封了心灵,情感早已淡漠,心灵早已得了“肝硬化”,一味粗暴冷酷地面孔对着新鲜的生命和活拨的童年,我觉得这是教育的不幸,更是身为人师的悲哀!今天我真正认识到微笑是一种力量,教师的微笑对学生而言尤为重要!在他们看来,老师的笑容就是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和宽容!以后我要把对教育的真情,对孩子的挚爱变幻成绚丽的微笑之花!
第四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于小学生来讲更是如此。以往单调的作业形式,很大程度上抹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感觉写作业很乏味。课堂教学上,我们已经注意多方面地调动学生的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学习。
我们六年级组今年尝试改变这种现状,赋予单一的作业丰富多彩的形式与内容。例如: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前,将自己的了解的知识写到预习纸上,同时提出自己的疑问?带着这样的思考来到课堂上学习。学习《小英雄雨来》时,我布置学生回家演给家长看,或和家长合作表演课本剧。写作文《母亲节》让学生动手做贺卡,然后将自己亲手做的贺卡送给妈妈并观察妈妈的反映,来写成作文。我们经常鼓励学生以看、听、触、闻、尝、摸和想像等多种手段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完成生动活泼、精彩纷呈的作业,这样的作业形式是孩子们乐于接受和完成的。
另外我也注意利用小小的作业本与孩子交流,在学生的作业本上写上几句简短的却饱含深情的话。
每当看到学生的作业写的正确时,我会写道:“你的作业写得真棒!老师真爱看。”当他们书写有进步是时,我会鼓励道:“批阅你的作业真是一种享受”当他们及时改错时,我会赞扬到:“不错,继续努力”
渐渐的,学生的作业书写工整了,质量也提高了。从精心布置作业到作业的及时批阅,学生的进步显而易见,在这条研究之路上我们老师会互相帮助,共同进步。
第五篇:教育叙事故事
教育叙事故事(问题解决方案)背景:
问题学生是令人头痛,但我通过对这些问题学生的观察、了解发现,我们今天所谓的“问题学生”有一点是共同的,在今天高度重视教育、重视知识的同时,社会、家庭也高度地重视对自己子女的培养、教育,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之下,家长有时过于关注自己的孩子,这些孩子往往会以自我为中心,缺少与同伴的交往、交流和沟通,因此,在上学以后,较难融入到集体生活中。
描述故事过程:
这学期我接手的班级有一名学生,名叫xx同学,这是一个大个男孩,听他妈妈说,他脑子还挺灵活的,只是有些很顽皮。说实话,我对他感到好奇,他也对我感到新奇。没过多久,他便在我眼皮子底下和同学打起来。那天,学生们都在专心地做作业,我在批作业,身后就一阵骚动,原来王阳这个大个男孩和我班另一个调皮的男孩正踢得欢呢!他们发现我走过来才不好意思地看着我,我真是又好气又好笑,便把他们叫到门口,问了起来,谁知他们自己表白自己没有一丁点的错。我叫了一个他们身边的知情的同学说说当时的情况,原来就是一点小事,而且两个学生都有错,于是我又批评了他们,教育他们同学之间要团结友爱。那个同学承认了错误可是王阳居然还是瞪着眼睛盯着我,于是我问他:“难道这件事情你一点错都没有吗?一个巴掌拍不响,不管怎么样你和同学打架,总是不对的吧。”可是他还是这副表情,而且还捏紧拳头好像要把我吞了似的,于是我对他说:“那好,你先平静一下你的情绪,我给你讲一个故事„„”他心态平和了,向我道了歉,经过一番交流,我非常明确地告诉他作为一个学生至少要尊重老师,有事说事,但绝对不能用这样的态度对待老师,他接受了我的教育。经过后来的相处,我发现王阳开始变了。教育他时也再没出现过那种倔强的态度!从那以后我更加积极主动地关心他,热情帮助他,让他在学生中快乐健康地成长。反思:
我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粗略地谈谈我的几种教育方法:
一、正确对待问题学生,把更多的爱心献给问题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根本点。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作为人类灵魂工程师的教师,只有拥有一颗爱心才能教育好学生。
二、平等对待、认识问题学生,这是教育成功的基础。
问题学生由于种种原因,在学校及家里受到批评、歧视及埋怨较多,从而在他们的内心深处产生了自卑感。一有什么动静,就变得很敏感,心存戒心,而且逆反心理很重,经常的批评容易使他们自暴自弃。但是这是表面现象,说到底,在他们的内心深处是非常渴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谅解、信任和理解,需要温暖和关怀。所以,老师要懂得一点心理学、教育学知识,既要懂得如何教,更要懂得为何要这样教的原因,从而在学生出现反复时,也能冷静对待,帮助学生分析原因,心平气和,诚心相待。因此,我们在教育问题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我们在教育问题生时应给予他们温暖、关怀,帮助他们克服逆反心理,树立学习的信心。
三、加强与家长的联系,这是做好特殊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即时、有效的沟通是转化“问题学生”的重要步骤,班主任及时与家长联系,商讨教育孩子的有效方法,了解问题生在家及学校的情况,以寻找最佳教育途径,最大限度地发挥家长在子女教育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