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课件和教案

时间:2019-05-11 21:49:5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课件和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课件和教案》。

第一篇: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课件和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六年级下册数学。

教材简介:

本节课是国标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一单元中第一课时,内容是第71-72例一及练习十四的1-4题。本单元教学转化的策略。转化是解决问题时经常采用的方法,能把较复杂的问题变成较简单的问题,把新颖的问题变成已经解决的问题。转化的手段和具体方法是多样而灵活的,既与实际问题的内容和特点有关,也与学生的认知结构有关,掌握转化策略不仅有利于问题的解决,更有益于思维的发展。通过例1的教学让学生联系实际感悟转化的含义,体会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转化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单元的教学不以学生能够解决教材里的各个问题为目的,而在于学生对转化策略的体验与主动应用。具有初步的转化意识和能力,对以后的学习与解决问题将会产生十分积极的作用。

目标预设:

1、教材让学生在直观的情境中想到转化,并应用图形的平移和旋转知识进行图形的等积,等周长的变形.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的手段,感受转化在解决这个问题时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难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设计理念:

本节课突出“四性”:即现实性、趣味性、思考性、开放性、交互性,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又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为核心理念而设计的一堂课。为今后更高层次的创新而奠定基础。设计思路:

分析本节课,纵观全程,既把平移,旋转运用到图形等积变化的问题中,又蕴涵探索图形面积公式的转化,还有计算小数乘法的和分数除法时的转化,还有数量关系之间的转化等。通过回忆和交流,意识到转化是经常使用的策略,从而主动应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基于此,于是采用以下步骤解决。

一、创设情境,感知策略。

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

三、拓展运用,提升策略。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谈话:上课之前,我们来进行一场比赛。

请大家拿出准备好的20根小棒,要求拿出其中的18根小棒。看谁拿的既快又准确?

2、组织学生操作。

3、学生汇报操作结果。

4、明确:从20根小棒中拿出2根方法既快又好。

二、观察比较,感知“转化”

1、谈话:剪纸是一种文化,老师今天也带来两件剪纸作品(出示大图A和图B),各像什么?

教师:这两幅图的面积大小你能直接告诉我吗?

引导猜测:请您猜猜看,这两幅图的面积谁大谁小?(学生猜测)

2、指名交流时说明比较图形大小的时候,规则图形的比较可以直接观察或者计算,如果遇到了不规则图形怎么办?

3、请打开你们的桌面的信封,里面也有按比例缩小的图A和图B,(1)你能想办法来验证你的猜测是否正确吗?

(2)学生独立思考。师:可以在纸上涂涂画画,甚至剪一剪。交流各自的思考过程。

(3)交流反馈验证情况。

追问: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追问:转化后的图形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小结转化方法: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把两幅不规则图形转化成面积不变的长方形后来比较大小,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运用了什么策略?(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我们为什么要把两幅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呢?(这样更容易比较大小)引导学生回答:转化可以化繁为简(板书)。

4、课件出示练习十四第二题用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独立看图填空,分别是怎样转化的?全班交流,课件演示。(允许有不同的思路)

5、初步运用:出示练一练

独立思考:怎样计算右边图形的周长比较简单?

教师课件演示线段的移动。强调第二幅图转化成长方形后,周长不变。

计算第2个图形周长。

三、回顾知识,体验“转化”

1、转化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以前学过的知识中,很多地方都运用到转化的策略,回忆一下,在小组里交流。

2、指名回答,课件演示转化过程。

这些新知识共同点是什么?通过转化把新知识转化成我们已经学过的旧知识。(板书:化新为旧)

我们除了在图形变化中运用转化,在计算中也同样适用。

四、解决问题,运用“转化”

1、教学“试一试”,体验“数与代数领域”的转化。出示题目引导:这一列分数有什么规律?如果再往后写,是哪些分数?(1)数形结合。(2)这些涂色部分一共是多少?你能转化成一个什么问题?引导学生回答:可以看作是单位里去掉白色部分1/16.课件显示:1-1/16=15/16

教师:如果再加1/32,你能很快得出是多少?如果再加1/64呢?如果一直往后加阴影部分就怎么样?

解答这道题时候我们是把求这几个数的和转化成求1—几的差。

2、上学期,我校举行了第二届阳光体育节,全校16个班参加拔河,比赛以单场淘汰制(即每场比赛淘汰1个班级)进行。数一数,一共要进行多少场比赛后才能产生冠军?

单场淘汰制是什么意思?怎样解答?还可以怎样思考?如果有16个班级比赛,产生冠军一共要比赛多少场?

4、课件出示课本74页第3题,计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教师引导学生理解1米指的是哪段距离?

全班交流,课件演示转化过程。

五、课堂小结,深化“转化”

小结:转化是一种运用极其广泛的策略。转化的方法除了我们学的通过化繁为简,化新为旧之外,还有很多,活用、善用这种策略会让我们领略到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境。

第二篇: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教科书(苏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第105-106页的内容。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策略分析问题,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转化的含义和应用,进一步培养转化意识和能力,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

3.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对转化策略的体验和主动应用。教学难点:会用转化策略灵活地解决问题。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例题图片、剪刀、研究单。教学过程:

一、直观演示,在复习中引出转化策略

1.抢答游戏:考考你的眼力。

(1)下面这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出示课件)用数方格的方法可以比较两个图形的大小。

因为左边图形有11格,右边是10格,所以左边图形的面积大。

2.(出示课件)我们已经学过许多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出示课件提问:这两个是什么图形?怎样可以得到它们的面积?如果老师把它们放到方格纸上,还可以怎样知道它们的面积?每个小正方形的边长表示1cm,你能判断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 根据计算公式直接计算后比较大小。相等,因为三角形的面积为8×4÷2=16(平方厘米),长方形的面积为8×3=16(平方厘米)。

3.小结:我们发现,像这样可以用数格子、用公式计算出面积的图形,都比较规则。我们称之为“规则图形”,这些图形可以用数方格和公式计算来进行面积比较。(板书出示:规则图形面积——数方格、公式计算)

二、主动探究,在交流中明晰转化策略

1.课件出示:(105页例1,下面两个图形,哪个面积大一些?)指名回答,学生猜想。

如果要比较下面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否相等,还可以直接用公式吗?为什么不可以? 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判断它们面积哪个大呢? 2.提出建议。

同学们可以在研究单上画一画、算一算,需要时可以动手剪拼两个实物图,先独立思考,再小组交流。

每组都把不规则图形的面积通过部分平移、旋转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行比较。也就是说把原来比较复杂的图形,通过转化变得比较简单。(同步出示板书)揭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转化。(出示板书课题)3.教师小结:回顾一下刚才转化的过程。问题1:为什么要转化?因为原来图形不规则。

问题2:为什么能转化?发现图形凸出和凹入部分形状大小一样。问题3:怎样转化?引导学生规范说出转化过程,同步课件演示。比较转化后两个长方形的面积,我们得到了什么结论? 比较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指名引导回答:转化前两个图形面积也相等。形状变了,面积没变。强调:把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进行面积大小比较,一定要注意,只能改变形状,不能改变面积。

4.即时巩固、使用策略。

分小组讨论完成练习1。指名汇报,课件演示旋转过程。

再次感受:把原来不规则图形转化成规则图形,再进行比较,可以使原本复杂的问题变得更简单。

5.比较延伸、周长转化

练习2:请你一眼看出,哪个图形的面积大一些? 如果要比较它们的周长,哪个周长长一些?请讨论交流。

指名汇报用了什么方法。根据回答同步课件演示。现在我们平移的是图形的什么? 生:平移的是图形的边。

我们把求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转化成了求长方形的周长,怎么知道它们周长相等呢? 这次转化前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引导说出:形状变了,周长没变。6.回顾反思、提升理解

回顾我们以前在数学学习中曾用转化策略学习相关知识。①面积公式推导

首先我们学的是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学习习近平行四边形面积是从长方形面积公式转化过来。(根据学生回答,逐步出示课件)

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是从平行四边形面积转化过来的。因此这类图形面积都是从长方形面积计算公式S=ab转化过来的。②计算中的转化

除了图形学习,在计算当中我们也曾用到过转化策略,请同学举例说说。(课件出示)小结:所以转化策略不光可以把复杂问题变简单,还可以把未知转化成已知,这就是转化策略的优势所在。(同步板书)

三、巩固提升,拓展思维

1.练习3:选择合适的分数表示图中的涂色部分

(1)出示课件,独立思考,指名说方法。根据回答演示旋转过程。(2)出示第2题讨论用了什么方法。指名说转化过程。课件同步演示。(3)出示第3题讨论: 分母是16指的是什么?分子指的是什么? 如何得出正确答案?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方法。如有同学选B,提问并引导发现边长比3格长。所以面积比9格大。

小结: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可以从涂色部分入手,也可以从空白部分入手。2.练习4 下面这题就请大家尝试用2种转化的形式来解决。指名介绍有形转化方法并演示。介绍无形转化并列式计算。

3.拓展延伸

这个图形的涂色不能能不能用平移和旋转的方法来求出涂色部分的面积? 经过简单的平移、旋转(板书)不能解决,可不可以换一个角度来思考?根据学生回答演示并列式计算。小结:这种转化从有形转化上升到了无形的思维上的转化,这是转化的两种形式。(补全板书)

四、实践延伸,在生活中运用转化策略 1.畅谈收获。

今天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2.小故事大道理。

有位老奶奶,大女儿是卖雨伞的,小女儿是开洗衣店的。晴天,她担心大女儿的伞卖不出去;雨天,她担心小女儿洗的衣服晒不干,整天忧心忡忡。邻居周老师劝她换个角度看问题,说:“ ”老奶奶听了豁然开朗,面带笑容。

(在横线处写上你设计的周老师的话)总结:所以有些时候,换个角度去想问题,你会发现真的很不一样!其实自己快乐与否,重在心态。只要你用乐观的心态去面对,无论任何事情,都会是快乐的!希望大家在生活中快乐地转化,在数学中灵活地转化!

第三篇: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案

第六单元第2课时

教学内容: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73——75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

2、使学生体会转化策略可以使问题化难为易,提高灵活地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点:学生探索把条件适当转化,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

设计理念:教学中要求学生抓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关键。课堂中,启发学生用转化的策略进行思考并明确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为学生提供主动思考的空间,放手让学生在转化后要实现的目标指引下,自己探索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具体方法。

教学步骤

一、激情促思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你对“转化”的策略有了什么样的认识?你觉得运用“转化”的策略时最关键的要注意什么?

2、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板书课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学生回答,互相补充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学生读题,提问:根据“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可以知道什么? 你能用方程列式解答吗?

2、如果已知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几分之几,能否很快求出女生有多少人?你是怎么想的?

独立思考后,在小组内交流。

根据学生的发言“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你能想出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吗?

3、小结:你是怎样利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的?为什么要把“男生人数是女生的 ”转化成“女生人数是美术组总人数的 ”? 学生读题 思考解答 讨论、交流

根据数量关系式列出算式解答 学生充分发表想法

三、拓展练习

1、指导完成“练一练”

学生思考:合唱组人数是美术组人数的几分之几?可以怎样列式解答?

2、练习十四第4题

读题,指导学生理解“第一堆黑子与第二堆白子同样多”的含义。

画出两个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用来表示两堆棋子;在第一个长方形中涂色表示第一堆棋子中的黑子数量,可以怎样表示第二堆棋子中的白子?

明确:示第一堆和第二堆的白子合起来正好与一堆棋子的枚数同样多。

3、练习十四第5题

先独立看图填空,再交流是怎样转化的。

5、练习十四第6题

先看图填空,再交流和评点:为什么要进行这样转化。

6、思考题:

先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线段图,再利用线段图进行思考。说说是怎样想的? 讨论交流 画图观察、思考 说说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观察思考 大组讨论交流 大组讨论交流

四、自主评价

谁愿意总结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哪些知识?你们的收获是什么?还有哪些疑问? 评价总结

第四篇: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经验课堂教学设计 五年级数学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5-106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通过对解决问题过程的反思,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特点和价值,进一步培养思维的条理性和严密性。

3.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实际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 的方法和技巧。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习单。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激活经验

1.师出示平行四边形,问:同学们,这个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你会计算他的面积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还记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样推导出来的吗?(生说推导过程)师:在推导的过程中用了什么方法?(转化,师板书)在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形状变了,面积不变)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过程时,把没学过的平行四边形也就是未知的图形转化成学过的长方形也就是已知的图形,这种方法好不好?(好)。

2.师出示没有方格的例图中的左图,问:这个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不会)师再出示右图问:这个图形的面积你会计算吗?(不会)这个图形像什么?(花瓶)这两个图形你为什么不会计算他们的面积?(他们是不规则图形)师出示有方格的例图,问:现在你有办法知道这两个图形的面积吗?(数方格)我们是怎样数方格的?(满格的算一格,不满一格的算半格。)数方格的方法得到的结果是一个什么样的数(是一个大约的结果),数方格有一定的局限性,不精确,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解决这两个不规则图形的面积?(转化)下面请大家完成学习单的自主学习,想一想可以怎样转化,动手试一试。

二、自主学习获取经验

1.想一想可以怎样转化,动手试一试。

生完成自主学习后,师:同学们研究好了吗?下面请大家在小组内把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

三、合作学习交流经验 组内交流自主学习的内容。

四、教师指导 完善经验

1.生展示学习单并说一说转化的过程后,师:还有其他的拼法吗?如果有,生继续展示;如果没有,生再次小组交流有没有其他的拼法,交流后再次展示,如果没有其他的拼法,师展示其他的拼法。

2.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刚才解决问题的过程,师演示左图,并板书:平移,接着演示右图,板书:旋转。师:我们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现在的图形?(因为原来是不规则的图形,现在是规则的图形)板书:不规则→规则,转化的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不变?(形状变了,大小不变)板书:大小不变,其实这个转化的过程也就是我们解决问题策略的一种,(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除了这个在以前的学习中,还有什么地方用到转化的方法?

3.学生小组交流在以前的学习中,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问题之后,生汇报并举例,接着师问:今后你再遇到一个陌生的问题时,会怎样想?下面老师想考考大家,请大家认真读实践应用第1题的题目。

五、实践应用 深化经验 1.完成106页练一练。

(1)学生认真读题后,说一说题目中有什么样的要求,重点让学生说说同样大小是什么意思。(2)生在图上画一画转化的过程。(3)生汇报。

2.完成练习十六第1题。

(1)学生认真读题后,说一说题目中有什么样的要求。

(2)生在图上画一画转化的过程,并计算图形的周长是多少厘米。(3)生汇报。

3.完成练习十六第2题。

(1)学生认真读题后,说一说题目中有什么样的要求。(2)生在图上画一画转化的过程,并完成填空。

(3)生汇报。第三个图形学生如果有困难,师可以演示转化的过程。4.完成练习十六第3题。

(1)学生认真读题后,说一说题目中有什么样的要求。(2)生在图上画一画转化的过程,并计算草坪的面积。(3)生汇报。

六、反思构建 内化经验

通过我们学习了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你愿意运用吗?为什么?数学家们曾说过:解题就是把要解的题转化为已经解过的题。数学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转化的策略不但在数学中运用广泛,其实在生活中有时也会用到,比如(展示图片)曹冲称象、太阳能电灯。

经验课堂自主学习单 五年级数学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习内容: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班级: 姓名: ◆ 自主学习

1.想一想可以怎样转化,动手试一试。

◆ 实践应用

1.明明和冬冬在同样大小的长方形纸上分别画了一个图案(图中直条的宽度都相等)。这两个图案的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2.观察下面的图形,想一想,要求下面图形的周长,怎样计算比较简便?如果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cm,下面图形的周长是多少cm?

3.用分数表示各图中的涂色部分。

4.一块草坪被 4 条 1 米宽的小路平均分成了 9 小块。草坪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怎样计算比较简便?)

第五篇: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重点】 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教学过程】

一、欣赏动画,感知转化

师:同学们喜欢看动画片吗?生:喜欢。

师:今天我们就用数学的眼光,来欣赏一个既熟悉又好看的动画片。(播放《曹冲称象》)

师:曹冲是借用什么方法称出大象重量的呢?

生:曹冲先把大象运上船,做上记号,然后把大象赶下船,装上石头,称出石头的重量,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师:也就是说,曹冲是用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小曹冲所用的这种方法,我们数学上称为转化。(板书:转化)转化是我们平时常用的一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回顾旧知,感受转化的价值

师:转化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其实同学们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已经反复的使用过。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六年来所学习的知识,你能举个例子来说明转化这种策略吗?把你想到的在小组里交流一下。学生充分列举,教师媒体配合演示。

预设一: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生:把平行四边行转化成长方形。

预设二:推导三角形的面积公式时,把三角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师:有的同学迫不及待的想说了,谁来说?

生:在学习图形的面积时,三角形的面积。把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

师:这是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没错,这就是转化。

预设三:推导圆的面积公式时,把圆转化成长方形。

生:圆也是把圆分成若干个小扇形,然后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预设四:推导圆柱的体积公式时,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生:圆柱是把圆柱转化成长方体。师:这也是用转化解决的新问题。

预设五: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时,把梯形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还有谁想说?

生:把两个完全一样的梯形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师:这是把什么转化成什么? 生: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

师:准确的说,这是把梯形转化成平行四边形面积的(一半)。从这些举得例子当中,我们可以看出转化这种策略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应用的非常广范。请同学们想一想在运用转化这种策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有什么相同点?

这几位同学都讲出了转化这种策略往往是把复杂的问题转化成简单的问题,或者是把未知的问题转化成我们已经会解答问题。(板书:复杂-简单 未知-已知)

下载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课件和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转化课件和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第28~29页例2和第29页的“练一练”,完成练习五第4~5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通过假设和调整来解决问题,进一步的提升思维水平。 2.在运用假......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六年级下)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2014-4-3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

    教学设计: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苏教版六年级下)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71~72页的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四第1~2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解决......

    王伟伟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5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教案设计 一、教案背景 √小学2、学科:数学 1、面向学生:□2、课时:1 3、课前准备: 1)课件 2)例1中的两个图片、剪刀 二、教学......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含五篇)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说课稿 中石油小学张海涛 一、说教材: 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转化是一种常见的、极其重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通过转化能把......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苏教版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 教学内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105-106例1和练一练,练习十六第1-3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并能根据问......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白兔有5只,黑兔有3只。 你能根据这两个条件说一句话吗? 活动一: 例2 学校美术组有35人,其中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2。女生有多少人?31. 认真读题,先理清题中的数量关系,然后选择合适......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教学设计

    第三届全国“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案评选 教案设计 学校:江苏省大丰市实验小学 姓名:宗建华 一、教案背景: 1、面向学生:小学 学科:数学 2、课时:第一课时 3、教师课前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