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语文望月教学设计及课件下载
-全科教案,课件,试题,作文教学,计划总结,说课材料,小品剧本
苏教版五年级第十册语文《望月》教学设计及课件下载
《望月》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一、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1课。读题。
2、通过上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指名说说
3、今天就让我们先来欣赏欣赏月下的江景吧
二、学习第一部分:“赏月”
4、听课文录音,想象:这是怎样的一幅画面?
5、交流:你仿佛看到了哪些景物?
6、想不想看看这一幅月下江景图?(映示画面)美吗?让我们来品味品味这种美吧 指导学生看看画面,自由读读课文第二节,挑自己喜欢的句子反复读读,品味品味,你喜欢的句子中,哪些词写得特别美。在这些词下面加点。
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
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交流要点:
一、“安详”和“吐洒”两个词把月亮当作人来写,给人一种亲近感。
二、“„„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这句话写出了月亮下的江景具有一种动态的美。
三、“„„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
层银色的花边„„”“黑色剪影”和“隐隐约约”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朦胧美,“伸展着”和“起伏着”写出了月光下江景的动态美,“黑色剪影”和“银色的花边”写出了色彩美。(逐句交流,逐句指导朗读)
7、美丽的月下江景图,多么令人神往!谁愿意读读这一节,让大家尽情地享受这种美。(配乐朗读课文第二节)
8、这段文字实在太美了,想记住它吗?我们来背一背吧!指名背
三、学习第二部分:“诵月”
看到这幅美景,高明的画家会挥动画笔,欣然作画;高明的摄影师,会按动快门,留下美好的瞬间;歌唱家会激情昂扬,引吭高歌;诗人会诗兴大发,大声吟诵„„ 古往今来,留下了多少吟诵月亮的诗篇啊!就让我们借用古人留下的诗句来吟诵吟诵美丽的月下美景吧!
1、自由读读第二部分课文,划出诗句,反复读读,同桌交流交流诗句的意思。
2、就诗意质疑问难
3、指名读诗句。
4、读读第二段,你还喜欢哪些句子?
“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你觉得小外甥的眼里,月亮象谁?)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沐浴在文中是什么意思?)
分角色体会朗读(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赵丽宏,女同学读外甥(配乐:春江花月夜)
四、学习第三部分:“论月”
刚才,我们借用诗篇来诵月,小外甥的好学,爱幻想,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外甥对月亮还有哪些独特的幻想呢?我们来学习第三部分“论月”
1、快速读课文,思考:“我”和小外甥在谈论什么问题?
2、(月亮像什么?)你觉得月亮像什么?(自由交流)
3、交流,映示句子“像眼睛,天的眼睛。”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指名读句子,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应该怎么读?
4、了小外甥的话,我觉得怎么样?(惊讶)映示句子:他的比喻使我惊讶。为什么我会觉得惊讶?
5、小外甥的眼里,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双眼睛?自由读读第19、20节,画出有关的句
子。“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6、同桌一起读读,结合这些句子想想,小外甥的这个比喻新奇在什么地方?(指导学
生体会小外甥眼里,月缺,是天在闭眼,月圆,是天睁大眼睛,他的想象和月亮变化紧密联系,体现了自然界的变化规律,月光被云絮遮住,小外甥说月亮困了,睁不开眼了,其实是他自己想睡了。小外甥的想象确实新奇)
7、多么新奇的比喻,谁来学学小外甥,读读这些句子。指导朗读这些句子
8、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学习第四部分:“想象”
a)小外甥回舱了,我的心却难以平静,让我们一起来读课文的最后一节,体会体会我此时的心境。
b)齐读。
c)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曾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感受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古往今来,诗人留下了许多吟诵月亮的诗句,其实,细细品味,这些诗句各不相同,下面,我们就来,读读这些诗。
d)映示文中诗句的原诗,齐读。
e)你还搜集了哪些写月亮的诗,交流,领读。
六、作业
背诗
板书设计:
望月
赏月美
诵月多
论月奇
第二篇:苏教《燕子》教学设计配套课件
《燕子》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的一片文章。这篇散文描写了燕子的外形和它在烂漫无比的春天从南方赶来,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在电线上休息的情景。
课文共4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燕子活泼可爱的样子。第二自然段写燕子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第三自然段写燕子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第四自然段写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8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2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燕子的可爱和春天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热爱。
三、教学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课前板书课题:燕子)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的课文,请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读通句子,画出生字组成的词语,碰到自己特别感兴趣的地方和不理解的地方在旁边做个记号。
生读课文画词。
师:有的同学遇到了不认识的字,习惯地拿出字典查一查,这个学习习惯很好。
师:请看屏幕,谁会读?【出示第一组词语:微风 掠过 稻子 翼尖 荡漾 唧】
生读
师:读的不错,还有谁想读? 师:“唧”在这里指什么? 生:燕子的叫声
师:燕子是怎样叫的,试一试?谁站起来试一试 师:这些词语中还有不明白的吗? 生:…
师:谁能解决这个问题? 生:…
师:我们一起来读一下这组词语。
师:再看这一组词,谁愿意读?【出示第二组词:沾 小圆晕 几痕细线】
生读
师:你读得很准确,再注意一下晕(yùn)这个字,念第四声,再读一下。
师:晕(yùn)这个字,是多音字,他的另一个读音是什么,知道吗? 生:(yūn)
师:对了,读读看这些词语。【出示词语:(yūn)晕倒 晕头转向 头
晕 晕过去了(yùn)月晕 日晕 一坐船就晕 晕车】
师:读对了,我们一般都说是“晕(yūn)车”,其实啊有的同学坐在车上感到头晕目眩(xuàn),不叫“晕(yūn)车”念“晕(yùn)车”,再读一读。
师:同学们读得真不错。课文中还有一个比较长的句子,谁能读好?【出示句子:还有几只横掠过湖面,剪尾或翼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师:读得好,词句会读了,现在我们来写字。【出示田字格里的生字】,请大家观察,一个字一个字地看,看明白每个字的部件在田字格里的位置,怎样写才漂亮。
生观察生字的写法。
师:有哪些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地方? 生…
师指导:稻,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下角的笔顺要写准确;翼,上中下结构,上下部分写得宽些,中间要紧凑些,以免写得太长;痕,半包围结构,病字头,第三笔撇要写的舒展,竖提在竖中线上
师:你认为哪个字最难写,需要老师帮助写? 生:…
师:想动笔写写这些字吗?请看课本16页第2题,我们先来描红,摆好写字姿势,听要求:不要漏红,不要过红,按正确的笔顺描一描。(巡视指导)
师:描完之后,请大家在四线方格中把每个字写一遍,写完同位互相
点评一下。(巡视指导)
生写字、互相点评。
三、再读课文,感知课文主要内容
师:同学们自由读课文,思考: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师:这篇课文是一篇用词用句非常的好文章。我请四位同学来读课文。其他同学边听边思考:这篇课文围绕着燕子,写了它的哪些方面?我们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读,一个自然段一个自然段地想。
4生读课文。
师:课文写了燕子哪些方面?
引导生说出燕子的外形特点;在春光烂漫时从南方赶来了,为春光增添生趣;在天空中、湖面上飞行的优美姿态;休息时的情景
四、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朗读课文
过渡: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当春姑娘踏着轻快的脚步匆匆走来,她又带给我们一个怎样的世界?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找一找第二自然段描写了哪些春天的景物?
师:【出示第二自然段句子】谁找到了?
生:微风、细雨、柔柳、草、芽、花、小燕子(师板书)师:【出示课后第四题】你能填一填吗? 生填空
师:都填对了,真好。从这些词语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生:通过吹拂,感受春风轻轻吹过,春风很柔 师:你能读出春风的轻柔吗?
引导:“洒落”怎样理解?为什么不是哗啦哗啦? 生:洒落,纷纷落下,说明春雨很细,很小。
引导:赶集什么意思?去农贸市场买东西和这里的花草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有什么相似之处?
生:赶集的人很多,很热闹,春天的花、草到处都是,很多,也很热闹。
师:是啊,春天百花盛开确实给人一种热闹的感觉,你能读出这种热闹的感觉吗?
生读
师:读了这一段,春天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美丽、烂漫无比…
师:多么美丽的春天,多么优美的文字,让我们再来读一读,感受春天的烂漫无比!
【出示:二三月间
微风轻轻地吹拂着 毛毛细雨 从天上洒落下来 千万条柔柳 展开了鹅黄色的嫩叶 青的草 绿的芽 各色鲜艳的花
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 形成了烂漫无比的春天 小燕子 从南方赶来
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师:这么美的语言,我们背一背好吗?同学们边背边想象这一段中描写的景物,可以帮助记忆。
生练习背诵,指生背诵。师:背得很流利 作业:背诵 生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上节课我们读了一篇文章《燕子》,这篇课文围绕燕子写了燕子的外形特点、飞行时的姿态和它们休息时的情景,特别感受到在春光烂漫的时候,小燕子为春天带来了无限生气。请同学们再自由读读课文感受感受。
生自由读课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师:美丽的春天如一幅画,如一首诗,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赶来,为春光增添了许多生趣。
师:请一位同学读读第一段,大家思考:第一段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小燕子?
生1读课文。
师:这一段从哪几方面介绍了小燕子? 生2:羽毛、翅膀、尾巴(师板书)
师:小燕子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从哪里体会到的? 引导:小燕子的羽毛什么颜色?乌黑本来是一种很单调的颜色,说成乌黑光亮说明了什么?
生:小燕子俊俏、漂亮
师:比较一下,说说哪句写得好,好在哪里? 生:小燕子的形象更生动,更活泼,更可爱!师:喜欢小燕子吗?谁想读一读?通过读,表现小燕子的可爱。生1读 生齐读
师:真是俊俏、可爱的燕子,让我们一起合作说说它的样子。师:【出示图片】你们有没有发现,作者写燕子,只写了羽毛、翅膀、尾巴,为什么其他地方不写呢?是疏忽了吗?
生…
师:这就是抓住特点。不是样样都要写,样样都写这只燕子就写得很啰嗦。一啰嗦还可爱,还美吗?
师:所以我们说,写一个事物,一只鸟,一个人,都要抓住它的特点来写。不一定面面俱到。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过渡:其实,小燕子吸引本文作者的不光是外形特点,他在天空中,在湖面上急速地飞行也使春天增添了生机和活力。请自由读读第三自然段,说说燕子飞行时的特点。
生:轻、快
师:你从哪些语句看出来的?【出示第三自然段】
生: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的一声,已由这边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柳树下了…
师:一个“斜”字把燕子飞行时的特点写出来了,给人以又轻又快的感觉。“斜”字不但写出了燕子飞行轻快,而且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优美姿态。(师板书)
师:掠过什么意思?(师板书)生:轻轻地飞过
师:你从中看出了什么?读读这个词所在的句子,体会体会 生:可以看出燕子飞得轻快。
师:大家朗读第三自然段,看谁读得让人感觉到燕子飞得轻快、姿态优美。
指导:“那小圆晕便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要读得慢一点,要让人有想象的余地。谁再把这一句读一下?
四、学习第四自然段
过渡:几对飞倦了的小燕子,静静地、优雅地落在电线上休息。师:【出示图画】请同学们欣赏图画,自由读一读第四自然段。
生自由读
师:哪些词句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 生…
师:五线谱是指什么?音符是指什么?(板书)生:电线、燕子
师: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这里为什么说“几痕细线”,而不用“几条”?
引导:因为电线远,而且高,看不清楚,在蓝天下只留下一丝痕迹。
师:那么这里谱出的是一首怎样的歌呢? 生:对春天的赞歌、对燕子的赞歌…(师板书)师:
师:同学们,这篇课文写燕子就是抓住了特点和优美的词语来描述,也表达了作者一种喜爱的感情。这样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朗读、背诵,留在自己的心里。课后好好地读一读这篇课文,把它背下来,好吗?
师:这篇课文的作者是郑振铎,这篇课文选自郑振铎的一篇散文,叫《海燕》。你去读读,相信会有更多收获。
板书设计: 燕子
外形 羽毛 翅膀 尾巴
增添生趣 微风 细雨 柔柳 … 赞歌
飞行 斜 掠过 唧
休息 音符
第三篇:苏教变色龙课件
苏教变色龙课件
1一、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热爱,增强爱护动物、保护环境的意识。
4.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学会观察动物的特点。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捕食特点及其变色的特点。
明确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
三、教学评价设计
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自由读、同位轮读及指名读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尤其是学困生识、写生字及正确、流利读书情况。
2.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分角色读、感情朗读等方式推进学生读懂课文从而感受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其生活习性。
3.按课文表达的顺序给分段、概括课文大意培养学生整体把握文本的能力。
4.借助拓展小练笔,训练学生抓住特点写自己喜欢的的动物。
四、教学准备
课件 收集相关材料
五、教学课时
两课时
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大自然中的一位新朋友,一个我们不常见到的动物,它的名字叫变色龙。
板书课题:6.变色龙(齐读课题)
2.课件展示变色龙的图片。
课前有多少同学查阅了变色龙的相关资料?把你最想说的用一两句话告诉大家。
(二)检查预习
1.检查本课生字识记。
(1)检查朗读。
(2)口头组词。
2.检查本课词语的识读和理解应用。
(出示词语:连续准确依然判断距离介绍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正确读词,了解这些词语的意思。
3.理清课文层次。
请你按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
(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检查朗读课文,提出问题: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变色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集体交流。
(三)精读感悟
1.品读发现变色龙。引导学生抓住具体的词句感受变色龙是似蛇非蛇的怪物。
(1)自由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2)读完第一部分,你了解了什么?各组推荐代表发言。
相机出示:“豆藤上真的??似蛇非蛇的怪物。”指导朗读。
2.第二部分“我们”细细端详着变色龙。什么叫“端详”?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
相机板书:外形特点捕捉食物会变色
3.小组学习:
读读9-15自然段,把你最感兴趣的一方面读好。
①出示第9自然段,指名读,说说作者是按怎样的顺序来向大家介绍变色龙的外形的。
②出示11-12自然段,自读,说说你的感受。
③出示14自然段,变色龙真的会变色吗?齐读14自然段。
用“名副其实”造句。
4.学习了课文第二部分,对我们观察小动物有什么启发?
教师相机归纳描写动物的方法:
仔细观察,抓住其特点来写,注意按一定顺序来写。
5.老师送给大家一句格言:“观察,观察,再观察。——巴浦洛夫”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了解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
2.作者是怎样观察变色龙的?
(二)继续精读感悟
1.指名读,说说这部分讲了什么?
2.小组讨论:从“放回变色龙”这事你想到了什么?
3.指名班上交流
4.同学们,变色龙,果然是名副其实。看着这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 你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你会怎样处置它?为什么?
5.我们与作者的想法是一样的,因为我们都热爱变色龙。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6.总结板书
我们学到了作者抓住变色龙的外形、捕食、变色,来写出变色龙的特点,写外形时,采用整体到局部的方法告诉我们要细致观察,写捕食呢,采用准确的语词描写来刻画它的快准,变色的特点,顺序清晰,这样写,让这个变色龙活灵活
现地呈现在我们的眼前,让我们身临其境。今后,我们也可以采用这些方法来学写小动物。
(三)拓展应用
小练笔:选择一种小动物,认真仔细的观察它的外形和动作,思考它的特点,仿照本课的写法写一写。
集体交流。
板书设计:
6.变色龙
外形
捕食
变色
(观察,观察,再观察)
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能抓住课后第4题提出了“你感觉课文的哪一部分给你印象最深,为什么?”交流自己的感受。课上,通过交流讨论,阅读思考,学生能抓住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特点,比较热烈的探讨自己的想法。把自己喜欢的地方用自己的理由表达出来,不但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而且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让他们不仅从字面上感悟语言文字,而且深入思考语言文字表达内涵。
不足之处:小练笔个别学生完成不好,主要不足是虽然能够按照一定顺序去叙述,但对小动物的特点描写不够明确。
教学建议:明确本课的写作特点,学习描写动物的方法是这课的教学重难点 应着重明确本课的写法,引导学生从外形、生活习性等方面来写自己喜欢的动物。锻炼提升学生的习作能力。
苏教变色龙课件
2【教材分析】
课文通过记述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保护动物。全文16个自然段,可分为3段。第一至八自然段是第一段,写“我们”发现变色龙,那是条长30厘米左右、似蛇非蛇的怪物。第九至十五自然段是第二段,写“我们”端详变色龙,了解变色龙的特点。这部分内容又是从三方面作了描述:一是第九自然段写它的外形特点;二是第十至十二自然段,写它眼睛的特点及捕食速度快。首先通过朋加沙的介绍,“我们”了解到它的左右眼能独立活动,两眼同时注视目标时,又会产生立体感,能准确的判断自己与昆虫的距离,接着“我们”亲眼目睹了一条变色龙的捕食过程,让“我们”感受到了变色龙捕食食物的速度准确。三是第十三至十五自然段,写变色龙有随环境迅速变色的特点。第十六自然段是第三段,写“我们”将变色龙放回了原始森林。
【学情分析】
1.作者巧妙的将变色龙的特点通过叙事的形式展示出来,显得生动有趣,学生十分感兴趣,是难得的训练素材。
2.学生在中年级时,已掌握了按一定顺序描写动物外形的方法;本节课的教学是要在此基础上,教会学生抓住事物的特征,以及明白动物的外形和生活习性的联系。
3.《变色龙》目的在于继续激发学生热爱自然、探索自然的兴趣。增强学生爱动物,保护动物的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理解生字词,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了解变色龙的特点。
3、激发学生对动物、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增强保护环
境的意识。
过程与方法:
1、图片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交流已有的知识经验,初步认识变色龙。
2、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应到学生理清文章脉络。
3、深入品读课文,借助多媒体课件,掌握变色龙的几个特点。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珍惜动物、爱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及突破】
教学重点:
1、认识理解生字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2、凭借课文中具体的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生活习性,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教学难点:
学习课文的写作顺序和观察方法,学会观察动物的特征。教学突破:
借助多媒体课件,让学生在变色龙的直观图像中,认识和把握变色龙的特点。
【教学准备】
1.课件。
2.组织学生收集变色龙的资料。
3.教师大体了解学生收集资料的情况。
【教学准备】
了解变色龙的相关知识;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导入课文
1、谈话:同学们,大自然是绿色的课本,是五彩的百科全书。它有许多的奥妙等着我们去揭开。自然界中,有许许多多形态各异千奇百怪的动物,你喜欢哪种?(生自由畅谈)
2、有些动物有特殊的本领有其特异功能,你知道吗?(指名说)
3.尺蠖可以模拟竹枝的形态;枯叶蝶几乎可以乱真。而变色龙可以根据周围的环境改变自身的颜色。今天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新朋友。(课件:出示变色龙的图片,板书课题)
4、说一说:变色龙给你的初步印象是什么?
二.初读感知,理清脉络
1.让我们拿起手中的课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读课文,去试着了解了解这位神奇的朋友。(提示:画出不认识的较难理解的生字词,借助课文后的认字表和写字表或者同桌之间相互纠正)
2.出示生字词。①自由读。②指名读,齐读。
(课件:藤 椭 钝 伺 刹 震蕉 棕)
(课件:绘声绘色 名副其实 凶相毕露 指手画脚 豆荚 迟钝 窥探 伺机弥漫)
3.再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通过读课文,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了解了多少?(指名说。)
4.你们真是一群善于观察的好孩子,请你依照课文的表达顺序,给课文分段。(出示:(1)我们发现变色龙。(2)我们端详变色龙。(3)我们放回变色龙。)
三、深入课文,细读品悟
1、大家已经读了课文,相信你对变色龙这位朋友的兴趣是越来越浓了,那给你印象最深的是课文的哪一部分?(生读出相关段落或者句子,重点围绕第二部分展开叙述)
2、精第读二部分----端详变色龙
过渡:我们来细细观察这个大自然当中奇怪的动物。
仔细阅读9—15自然段,思考“我们”是从哪几方面来端详变色龙的?小组讨论。(外形、眼睛、捕食、变色)
外形
过渡:来,我们首先认识一下变色龙的长相吧。
(1)、师朗读课文第九自然段,想一想写了变色龙外形的哪些方面?(颜色、头、嘴、眼、身躯、背部、腹部、脚、尾巴)
(2)、在学生的回答中完成简笔画变色龙。
(3)、生齐声朗读第九自然段(课件:第九自然段课文)捕食
过渡:尽管我们大声叫喊,对着它指手画脚,它却依然一动不动。大家也许会想,反应太迟钝了,怎样抓到食物呢?别担心,我们来看看课文的第十二自然段,会给我们带来惊讶的。
(1)自读第十二自然段,解决以下几个问题:
(变色龙的捕食有什么特点? 画出相关的词语,理解“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刷”才“刹那间”“吓了一跳”)
(2)汇报交流。
眼睛
过渡:变色龙的不是速度之快完全超出了我们的想象,完全改变了反应迟钝的印象,这是因为什么呢?
(1)变色龙的眼睛又有什么特点呢?我想请一位学生扮演朋加莎,绘声绘色的给我们介绍关于变色龙眼睛可以独立活动这一段落。其余学生认真听。在听的过程中去了解。
(2)和老师一起学一学,做一做。
(3)看图片,加深体会。(课件:变色龙近照。)
变色
过渡:变色龙不仅外形怪,眼睛活,捕食快,从它的名字当中我们就知道他还有另一个特点,是什么?
(1)齐读第十四自然段
(2)知道变色龙为什么会变色吗?(变色龙皮肤表层有大量的色素细胞,可根据外界环境的变化改变体内色素分布,从而起到保护自己的作用。)
(3)大家能从课文第一部分中找到变色龙所起作用的语句吗?
3、精读课文第三部分—放回变色龙
过渡:同学们,这就是外形怪异,捕食快速又准确,颜色变化多端的变色龙.如果此时,碰到这只稀罕的变色龙的是你,你会怎样处置它?
(1)学生交流,教师给予评价
(2)那作者他们是怎样做的呢?
(3)他们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呢?(数量少)
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
过渡:现在,你觉得这是一只什么样的变色龙?
1、这篇文章用叙事的方式向我们介绍了发现变色龙、端详变色龙、放回变色龙的故事,并重点介绍了变色龙外形怪、眼睛活、捕食快、变色多的特点,告诉我们要珍惜动物,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
2、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伤害动物的情况吗?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做起?
3、其实,不仅是数量不多的变色龙我们要保护,自然界中的其他小动物我们也要保护.让我们人类珍惜爱护这些大自然美丽可爱的生灵,和动物和谐地生活在地球上吧!
五、布置作业,拓展延伸
1、画一画变色龙,为变色龙写解说词,学《动物世界》介绍变色龙。
2.设计三条保护动物,热爱大自然的宣传标语。
【板书设计】
外形怪
变色龙端详变色龙眼睛活珍惜、爱护动物
放回变色龙捕食快热爱大自然
变色多
第四篇:小学语文望月教学设计
篇一:《望月》教学设计
月的意境 美的浸润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望月》 是苏教版第十册第六单元的首篇课文,出自我国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手笔。这是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散文,主要写了舅甥俩在江轮上对月吟诗和望月畅想的情景。文本中月光下的交谈流淌着诗情,放飞着遐思,很能让读者的心伴着字里行间的情韵而融入那一片美丽的月光之中。
【设计理念】
1、语文姓“语”,语感的培养是语文教学的核心。本设计采用生本教学模式,引领学生在读、写、说中自主建构语感。老师引着学生围绕话题体悟词、句意味,借助填诗、拓写等方式让学生运用和锤炼语言,学生能在潜心朗读中沉浸于月光情境,既悟语感,又练语感。
2、语文从“文”,文是文字、文学、更是文化。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的体验、感悟,能逐渐触摸到汉民族文化的月亮情结,并积淀蕴含在文本中的情感,迸发出心灵深处的诗情和美感。
【教学目标】
1、运用已有策略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借助情境、生活经验理解“呵欠、剪影、绘声绘色”等词语的意思。
2、能围绕前置话题用比较生动、准确地语言传达文本理解和感悟,透过语言文字体会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各自的美,理解作者遣词造句的妙处,并能将感悟融入朗读中。
3、能在诵读课内外的咏月诗文中感受月文化,让中华民族的爱月情结根植心中。
前置性作业:
1、搜集有关月亮的古诗,并体会作者的情感。
2、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都给人以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 谈谈你的感受。
【教学过程】
一、话题定向 开启望月之旅
1、月诗月词、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数不胜数。看来,美丽的月亮是中国人心中解不开的情结。今天,我们继续美好的望月之旅(板书课题)一起读课题。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这篇课文写了哪些人看到的月亮呢?(板书:“我” 小外甥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3、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美的享受。下面我们就以小组为单位围绕话题进行学习。
【设计意图】第二课时回顾课文时让学生快速理清文脉,划分出清晰的内容组块,为下面话题感悟交流部分节省时间,确定各小组的研读课文的主方向。
二、小组展示 采撷月亮之美
(一)出示话题,小组讨论交流,自主学习课文。
讨论话题:作者的“眼中月”、小外甥的“心中月” 和诗人的“诗中月”给我们带来了怎么的美的享受?从中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个内容,认真诵读,结合相关的语言文字谈谈你的感受。
【设计意图】读完本文的人大多会产生一种美的感觉,如此美文需要细读和深悟。把话题聚焦于“美”,让学生循着语言文字的表里而直面美的画面,咀嚼美的语言,与文中诸人的望月情怀开始了美好的相遇。
(二)交流“眼中月”部分。小组主体展示交流:
1、品月光之美。
(1)出示句子: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2)品悟词语,想象画面。
“安详”(如熟睡的小孩,慈祥的老人??月光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闪烁”(月光似顽皮的小孩、嫦娥的舞蹈??在流动的江水中跳动)((3)朗读展示,读出月色动静之美。
2、品月下景物之美。
(1)出示句子:江两岸,芦荡、树林和山峰的黑色剪影,在江天交界处隐隐约约地伸展着,起伏着。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2)根据学生感悟拓展对句:
月光照在芦荡上,芦荡那黑色的剪影上瞬间添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月光照在树林上,树林那黑色的剪影上顿时添上了一圈——银色的光环。月光照在山峰上,山峰那黑色的剪影上立刻添上了一个——银色的项圈。
(3)引导其他小组补充,品味“镀”的妙处。
★“镀”这个字用了拟人的写法,充满了人情味,表达了人们对月亮的喜爱。向我们传递出这美丽动人的月色。
(4)根据学生交流,随机出示:
★“安详的月光”,不禁让我想起了冰心写的一段文章。
【出示:静美的月亮,自然是母亲了。我半夜醒来,睁眼看见她,高高的在天上,如同俯着看我,我就欣慰,我又安稳地在她的爱光中睡去。——冰心《寄小读者》】 齐读
★“流动的月光” 不禁让我想起了朱自清写的一段文章。
【出示: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朱自清《荷塘月色》】 齐读
【设计意图】课外阅读进入课堂是“开放语文教学”的一种形式,而生本课堂也倡导打通课内外阅读的桥梁,让一个文本的感悟引入和带动相关文本的揣摩,从而让阅读源于文本而广于文本,高于文本。适当地拓展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以及冰心的《寄小读者》两篇文章的片断,让学生进行赏读,领略和强化文本的美感,受到语言的熏陶,为“写”积累语言。
3、变月景为小诗。
美丽的画面需要题上美丽的诗。谁能帮老师把诗句补充完整?齐读诗句
月亮安详洒清辉,江面光斑千万点。
两岸景色成剪影,月光镀上银花边。
师:这静谧的江月,流畅的文字,若再有绘声绘色的诵读,定会妙不可言。大家认为我们班谁最适合读这样的文章?学生推荐,教师为其配乐。
评:我从你的朗读中看到了一片柔和而宁静,皎洁而安详,朦胧而诗意的月色。
师:其实这段
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去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齐读。
【设计意图】生本课堂的基础是学生学习情感的激发和保持,由情入文而感悟渐行渐远。本环节中创设了音乐、画面、诗句等情境,寓讲于“读”,寓讲于“思”,逐步把对文本的理解推向深入。在《春江花月夜》的背景音乐中,在语言文字的品读中进入宁静清幽的美好意境,诗画相谐,情韵和鸣。
(三)交流“诗中月”
1、师生、生生模拟文中对诗情景。
2、像文中的人物这样在月夜下对诗,你心里有什么感觉?
(有趣,陶醉,感觉很有诗意。)
3、作者和小外甥醉了,我们也醉了。
出示: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齐读。
4、其实,月亮在古代诗人的诗中有着不同的情感内涵。哪一小组和大家聊一聊诗中月?
预设一:
★我从“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我从“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我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 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写出了李白离开蜀地时,看到峨眉山月影入江流的迷人景色。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一轮明月挂在当空,却又善解人意,似乎与诗人越来越近,给诗人平添一份温暖和亲切之感。
预设二: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
师:同是大诗人李白的诗句。上句是诗人回忆儿时的月,下句是诗人成年时心中的月,月在诗人心中总是那么美好的,月亮就是美的象征。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静夜思》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师:这是游子心中的月,月亮是天下游子共同的家书。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中秋》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师:这是诗人孤独寂寞时的月,在这里诗人又把月亮当作诗人的知己。
2、古往今来,诗人钟情月亮,写下了许多不朽的诗篇。课前大家进行了搜集,谁愿意和大家分享,出示音乐。
预设: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这是让人魂牵梦绕的故乡月。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这是清幽宁静的林中月。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苍茫旷远的雄关月。
★“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天上第二泉。”这是我们家乡,素有天下第二泉的二泉月。
3、小结引读。这一轮轮明月,这一首首诗歌,穿越了时空的隧道,吐洒着 篇二: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
第二课时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综合音乐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想象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幻想。
3、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
△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讲述着无尽的故事,给我们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思 ]。
[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 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板书:眼中月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 种温情,从容的神情,谁能给你这种感觉?(而这里把月光比作??,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小结激趣,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5、指名配乐朗读。
6、配乐齐读第2小节。(引读: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月亮出来了——)
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
(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
(2)指名回答。
(3)小结延伸:[ 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
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激发童心,迁移作诗。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小外甥的话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你们不止一次看过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为什么说象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
4、出示创新显示“想象诗部分”。
5、指名动情朗读“想象”
9、激发童心,启发想象,迁移仿写。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
(1)出示月亮图。
(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 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10、学生即兴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捕捉范例。
11、指名当众朗读自己创作的诗。(2——3名)
12、总结延伸:
[ 听了你们的想象,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月亮就像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赏月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诞生出一首什么样的诗。] [ 同学们,像小外甥那样,用你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去观察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山水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就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听写课文第二自然段。2.动手实践:
★写一写我家乡的月色美景。★读一读课外描写月色的散文。
板书设计: 望 月 眼 中 月 诗 中 月 心 中 月 篇三: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望月》教学设计 25.望月
教材简析: 《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十册第七组中的一篇散文。全文以“望月”为聚焦点,虽形散却神聚。其静谧明雅的月色、清新俊逸的语言、深沉婉曲的意境更给学生感受自然之美提供了一个自然、质朴的视角。而“小外甥”奇妙的想象,则使文章颇添了几分童话色彩,易于引起学生共鸣,便于启发他们同样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作为本单元的主体文章,《望月》还能通过课外拓展的教学形式,获得超越文本的意义建构,使学生在品读、感悟中体会“月亮”所具有的独特的中国文化内涵,并从中受到美的教育和人文精神的熏陶。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考虑到阅读教学的特点,在进行《望月》一课的教学预设时,我的理念是充分挖掘文本的情味、韵味和趣味,同时有效地整合各种教学资源,努力构建开放而充满活力的语文教育体系。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引导学生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江中月”、在拓展品读中沐浴“诗中月”,在迁移创作中放飞“心中月”,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生命体验,培养学生懂得欣赏美的情怀和学会表现美的能力。此外,通过品析研读、语言积累、句式比较和想象写话等多种语文实践活动的综合运用,学生还体会到语文学习的规律,在学习的过程中实现了由“感”而“悟”,由“积累”到“运 用”,由“理解”到“创造”的层层深入,并从中感受语文学习的乐趣所在。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教学重点:
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教学难点: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请一位来读一读课题,再齐读。
过渡:有人说望月时望的月亮不是一个而是三个。一个在江中,一个在诗中,还有一个在心中。请同学打开书,以最快的速度读一读,找一找江中月在哪,诗中月在哪,心中月又在哪?
二、在赏析体悟中感受“江中月”:
1、谁找到了“江中月”的部分?(出示课件)
2、请大家,轻轻地、自由地读一读这部分。体会体会你对这一江天月色的感受。
第五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 月
第二课时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综合音乐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想象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幻想。
3、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讲述着无尽的故事,给我们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思 ]。
[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 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板书:眼中月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 1 种温情,从容的神情,谁能给你这种感觉?(而这里把月光比作„„,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小结激趣,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5、指名配乐朗读。
6、配乐齐读第2小节。(引读: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月亮出来了——)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2)指名回答。
(3)小结延伸:[ 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激发童心,迁移作诗。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小外甥的话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你们不止一次看过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为什么说象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
4、出示创新显示“想象诗部分”。
5、指名动情朗读“想象”
9、激发童心,启发想象,迁移仿写。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1)出示月亮图。(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 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10、学生即兴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捕捉范例。
11、指名当众朗读自己创作的诗。(2——3名)
12、总结延伸:
[ 听了你们的想象,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月亮就像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赏月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诞生出一首什么样的诗。]
[ 同学们,像小外甥那样,用你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去观察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山水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就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听写课文第二自然段。2.动手实践:
★写一写我家乡的月色美景。
★读一读课外描写月色的散文。
板书设计:
望 月
眼 中 月
诗 中 月
心 中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