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孔鹏鹏
孔鹏鹏,寺头乡中心学校教师,县模范教师,张江霞小语工作室成员。
望月设计方案一
学习目标:
1.我能有声有色地把文章的第2自然段读给老师和同学们听。
2.我能与同学分角色朗读”诗中月”这一部分,并能把自己积累的有关月的诗句背给同学们听。
3.我能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并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写自己心中的月。
学习重点:
在”对诗”与”想象”中感受人们对
月的喜爱。
学习难点:
感受不同人对月的不同理解及人们对月的喜爱。
学习准备:
1.观察月夜美景。
2.了解文中有关”月”的诗句的出处,收集有关”月”的诗句。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数不胜数。看来,中国人对月亮确实有解不开的情结。今天,我们将在作家赵丽宏的带领下,继续望月之旅。(板书:望月)
2.文章围绕”望月”这一主题写了()、()和()这三部分内容。(出示幻灯片1,板书:眼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二、品味感悟
(一)赏读”眼中月”,共享月下景
1.文中哪一自然段写了作者眼中的月?(出示幻灯片2)
2.赏读
A一读:谁愿意读给大家听?你觉得这是怎样的月?(板书:安详)
B二读:你能读出月夜的安静祥和吗?
C三读:让我们一起边想这样的美景边读文章。(伴乐读)
3.月光照水,水波映月,多美的景色。
(二)对话”诗中月”,体会月多情
1.此刻,这轮皎洁的明月叫醒了江上的一对旅人。你听,小外甥向我挑战背诗了——
师饰演舅舅,生饰演小外甥,师生分角色朗读”诗中月”.2.(出示幻灯片3)孩子们,文中引用的这些诗句你熟悉吗?
生交流诗句的出处及表达的感情。
3.点拨:同一轮月,一落入人间便有了不同的感情。它时而展现着童真,时而表达着思念,时而传递着哀愁,这怎样的月?(板书:多情)
4.带着对诗句的理解对诗。(与合作伙伴对,男女生对)
5.拓展:作者和小外甥只对了三个回合吗?
生继续对诗。
6.月诗月词,多如繁星,数不胜数,小外甥竟能对答如流,可见小外甥不仅聪明好学,还很喜爱月呢!
(三)大胆想象,抒写心中月
1.你看,好学的小外甥脑子里又冒出一个问题:(出示)
2.交流:在小外甥看来,月亮像什么?为什么?(出示:每个月睁大一次……)
3.点拨:小外甥眼中的月亮真(板书:有趣)
4.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A生静心抒写;
B自读修改;
C生展读。
三、总结升华
1.孩子们,你们眼中的月有趣,诗
人眼中的月多情,作者眼中的月宁静。不同的人望月感受不同,但他们对月都有着同样的感情,那就是浓浓的——(板书:爱)
2.请大家课下或读一读有关月的美文,或诵一诵有关月的诗词,或唱一唱有关月的歌曲,让这轮明月永驻你的心间!
板书设计:
望 月
眼中月 宁静
诗中月 多情 爱
心中月 有趣
设计方案二
学习目标:
1.在赏月、诵月、幻月中体验望月的乐趣;
2.结合第2自然段及名家笔下写月的片段,领悟作者抓住特点、有顺序地写景的表达方法,尝试描写自己眼中的月景。
学前准备:赏月,观察月下美景。
学习过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板书:望月)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文章紧扣”望月”为我们展现了三幅画面,分别是——(板书: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二、品味”望月”,体悟情趣
(一)读月悟表达,抒写心中月
1.文中哪一部分展现了江中月?谁读给大家听听?
出示第二自然段,学生展读。
评:一汪江水一轮月,江水明月两交辉,好一幅美妙的江月图!
2.引读悟顺序
①让我们也跟随作家赏、赏这别样的江中月:举头仰望,只见——(月亮出来了……)俯首凝视,只见——(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极目远眺,瞧——(江两岸……)
②聪明的孩子们,作者时而仰望,时而俯视,时而又远跳,这就是他的观察顺序。从上到下,从近到远,观察有序!(板书:观察有序)
③如此观察之后,作者的笔端便流淌出了这样的文字:(出示第2自然段)
学生齐读。(让我们来美美地读一段)
3.赏读明特点
①赵丽宏笔下的月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安详、清幽)
②其他人眼中的月又会是什么样子呢?(依次出示《荷塘月色》、《月迹》、《小窗日记》片段)
生评月之印象。
③小结:赵丽宏笔下的月安详,朱自清笔下的月朦胧,贾平凹笔下的月奇特,斯婕笔下的月清丽。
4.抒写心中月
①你眼中的月又是什么样子呢?
②现在请大家展开想象的翅膀,伴着美妙的音乐回到那个月色融融的夜晚:或许在自家门前的空地上,或许在
潺潺的小溪边,或许是在高山之巅……月亮出来了,尽情地吐洒着它的清辉,月亮照耀之下,你看到了什么?心中起了怎样的波澜?请把自己心中的月色写下来,可以借用名家的观察顺序,描写方法,甚至是你喜欢的语言。
生练笔。
③展示。
④小结:大家心中都住着一个最独特的月亮,所以笔下才有最美的月色。
(二)对话”诗中月”,感受月之情
1.对月
①如此美妙的月色吸引了作者,吸引了你我,也叫醒了小外甥。看,小外甥和舅舅对诗啦!
②学生自读课文第二部分,划出文中的诗句,抑扬顿挫地读一读。
③(出示六句诗)我们也像外甥和舅舅一样对对诗吧!(师生分角色读)
2.悟情
①每句诗中都嵌着一个月亮,每个月亮中都藏着一种心情,你读懂了吗?
学生联系旧知及阅读感悟分享。
②同一轮月,一落入诗人眼中便有了不同的情感。他有时是一种相思、一串眼泪,有时又化作了一缕乡愁、一声感叹!这月,多有情!(板书:有情)
③让我们重温这多情的月!(师生齐读)
④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的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三)望月展想象,共话幻中月
1.月,给诗人以灵感,也给小外甥以灵感。突然,小外甥又冒出了一个问题:(出示:月亮像什么?)
2.小外甥自己怎么看?
学生浏览课文第三部分,划出相关句子。
交流句子。
3.多么奇特的想象,多么有趣的比喻!在我看来,既像童话故事又像小诗,不信你来读读!
出示小诗,学生朗读。
4.都说孩子是天才的诗人,都说孩
子的眼睛最亮,都说孩子的心灵最美。小诗人们,用你明亮的眼睛看看,月亮还像什么?
出示月图,生望月说想象。
5.你们眼中的月亮真有趣!(板书:有趣)
三、升华情感,拓展延伸
这月,有情有趣,所以作者望月望得沉醉,古人望月望得深情,小外甥望月望得痴迷,课下让我们继续望月之旅。(出示课后实践活动)
板书设计:
望
月
江中月 观察有序
诗中月
心中月 有情有趣
设计方案三
学习目标:
1.能划出文中表现”我”和小外甥爱月的句子有声有色地朗读,体会”我”和小外甥的爱月之情以及”我”对小外甥的喜爱,领悟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2.我能联系文章内容说说小外甥为什么把月亮比作”天的眼睛”.3.我能展开自己的想象写写自己心中的月。
学习重点、难点:
借助具体的句子体会”我”和小外甥的爱月之情以及”我”对小外甥的喜爱,领悟散文”形散神聚”的特点。
学习准备:
1.观察月夜美景。
2.了解文中关于月的诗句的出处,收集关于月的诗句。
学习过程:
导读—共享月歌,激发兴趣
1.播放有关月亮的歌曲,生猜一猜。
2.月歌月曲,多如繁星,数不胜数。看来,中国人对月亮确实有解不开的情结。今天,我们将在作家赵丽宏的带领下,继续望月之旅。(板书:望月)
导疑—温故知新,引出新疑
1.复习旧知:《望月》这篇散文紧
扣”望月”写了()和()(人物)在()(地点)()(做什么),表达了()。
2.引出疑问:从哪些句段中可以看出”我”和小外甥对月亮的爱呢?我们一起到文中寻找答案!
导悟—紧绕主线,精读细悟
主线一:爱月情
1.”我”的爱月情
①学生浏览课文,找出集中展现”我”爱月亮的段落读给小伙伴听。(出示幻灯片2)
②展示朗读。(出示幻灯片3)
交流:这样的月景你喜欢吗?它给你怎样的感觉?
③一切景语皆情语,心中有情,眼中才有美。让我们伴着美妙的音乐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月下美景吧。(师生伴乐朗读)
2.小外甥的爱月情
①多情的作家钟爱月亮,调皮的孩童也爱月亮,你从哪些字里行间可以读
出小外甥对月亮的爱呢?(出示幻灯片4)
生读课文3一19自然段,用——划出表现小外甥爱月的句子。
②交流:
句一:是月亮把我叫醒了。
评:童真的语言中充满了对月亮的爱。
句二: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他眼睛一眨就是一句。
A丰富的积累也展现了小外甥对月亮炽热的爱。
B小外甥背了哪些有关月的诗句?这些诗句你熟悉吗?
C”我”呢?
D让我们也来像小外甥和舅舅一样对对诗吧!(出示幻灯片5)
E小外甥和作者只能背这么多有关月亮的诗吗?你从哪里读懂的?
F你还会背哪些带月的诗?
G大家对月的爱也不亚于小外甥。
句三:像眼睛,天的眼睛。它很喜
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A小外甥为什么把月比作眼睛?
B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使作者感到惊讶?你听过人们把月亮比作什么?
C新奇动感的比喻中也隐藏着小外甥对月的喜爱。
③总结:文章以”爱”为线,将”我”、小外甥和月亮这些人、景、事巧妙地串在一起,形散神聚。(板书:形散神聚)
主线二:人之情
1.文章展现的仅仅是”我”和小外甥对月的爱吗?(我对小外甥的喜爱)
2.从哪些句子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小外甥的喜爱?
3.明月高悬,清辉轻洒,舅舅外甥,对月轻谈,情真意切,情深意浓!
导创—望月遐想,大胆表达
1.孩子们,你像舅舅和外甥这样静静地赏过月吗?
2.出示图片,师生共赏。
黄月亮、白月亮、朗照的月亮、云中的月亮、枝头的月亮、山巅的月亮、圆圆的月亮、弯弯的月亮……各美其美,美不胜收!
3.你觉得月亮像什么?
①生选择一幅图片大胆想象,用一段话写下来。
②展示佳作。
4.月是诗,月是歌,月中有故事。月亮让远行的人思乡,让诗人笔下佳句流淌,让我们的生活充满诗意,让我的思想任意驰骋!愿这轮明月能够永驻大家心间!
拓展实践
读一读有关月的美文;
诵一诵有关月的诗词;
唱一唱有关月的歌曲。
板书设计:
望 月
爱
”我” 小外甥
形散神聚
编/后/话
我曾经三次公开执教《望月》一文,每教一次,便会根据不同时期对文本及语文教学的认知修改一次设计方案,如果有第四次,可能还会有不一样的设计方案。期望我曾经的思考能给您带来些许启发!
第二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 月
第二课时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综合音乐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想象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幻想。
3、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讲述着无尽的故事,给我们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思 ]。
[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 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板书:眼中月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 1 种温情,从容的神情,谁能给你这种感觉?(而这里把月光比作„„,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小结激趣,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5、指名配乐朗读。
6、配乐齐读第2小节。(引读: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月亮出来了——)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2)指名回答。
(3)小结延伸:[ 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激发童心,迁移作诗。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小外甥的话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你们不止一次看过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为什么说象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
4、出示创新显示“想象诗部分”。
5、指名动情朗读“想象”
9、激发童心,启发想象,迁移仿写。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1)出示月亮图。(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 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10、学生即兴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捕捉范例。
11、指名当众朗读自己创作的诗。(2——3名)
12、总结延伸:
[ 听了你们的想象,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月亮就像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赏月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诞生出一首什么样的诗。]
[ 同学们,像小外甥那样,用你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去观察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山水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就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听写课文第二自然段。2.动手实践:
★写一写我家乡的月色美景。
★读一读课外描写月色的散文。
板书设计:
望 月
眼 中 月
诗 中 月
心 中 月
第三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小学
唐丽
教材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一篇散文。叙写了“我”和小外甥江上赏月的情景。而文中有对月夜江色的描写,有舅甥赛诗的经过,有外甥对月亮独特的想象。“我”和小外甥喜爱月亮之情跃然纸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形象鲜明。《语文课程标准》种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望月》,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色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 1,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2,能搜集月亮资料。3,能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2.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2.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3.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月儿图片,引出课题
过渡:有时它会是个大圆盘,有时的它是条弯弯的小船。。瞧,这变幻莫测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天夜晚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的月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月亮有关。
2.板书课题:望月→齐读课题。引导通过学生两次读课题,体会不同
音量、感情读课题的效果。
2.把课题读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学好课文的信心。3.出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朗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月儿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告诉你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有写景、对话、抒情。(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义。了解课文体裁。
三、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大意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大家们放声自由读课文。
找一找: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指名答)
板书:月夜江景
2.除了欣赏这美景外,我与外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答)
板书:赛诗 对话
3.我与外甥赛诗后,我和外甥各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指名答)
板书:想象、幻想
4.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板书提示,思考:课文可以根据什么写作顺序分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段意。板书: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纲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归纳段意。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去看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2自然段,找一找:我在甲板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指名答→集体交流→出示)
月亮
吐洒
清辉
江水
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景物 月光
洒落
长江
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起伏
月光
镀
银色花边
2.并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常识理解“清辉”、“剪影”、“镀” 意思
3.根据板书顺序提示,同桌相互介绍江上景色。
4.谈一谈月夜江景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指名答→师小结)
5.这么美的景色,连老师都忍不住想身临其境一番。请大家用那美妙的读书声把老师带入到作者的世界中去一同感受感受,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搜一搜:这么迷人的景色除了作者被吸引了以外,还有谁被吸引了?(指名答)
2.师质疑:是谁把他叫醒的呢?找一找,画一画。
3.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师质疑:小外甥的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指名答→集体交流→师反馈)齐读5—11自然段。
4.“床前明月光”是谁背诵的?你为什么这么说?(指名答)
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哪里告诉你的?
(点明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5.这些都是我们琅琅上口的诗句,你知道还有哪些诗句是描写月亮的。我们来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诗词大比拼 爱拼才会赢。(1)准备。
各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补充完整诗句。(2)抢答规则:
老师说‘开始’开始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小组回答。(3)评分标准:
说出一首诗,记一分,不能重复。答错扣一分。
过渡: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6.找一找课文中那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和小外甥也沉迷于此了?(指名答)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形式→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过渡:同是那个月亮,在不同的诗人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情思,它有时是诗人孤独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小外甥的眼中月又是怎样的?这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冒出了什么问题?
学习第三部分
1.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又什么样的呢?(1)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
(2)为了把这些语句读好,我们还要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等。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质疑:读得懂吗?有什么问题吗?(体会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读出他眼中月亮的活泼,明白月的圆缺规律。)2.我又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那同一个月亮,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拓展延伸:
同学们心中的月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你们也动笔写一下你心中的月。板书设计:
望月
散文 写景 对话 抒情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月夜江景(1-2)赛诗 对话(3-20)
幻想(21)
第四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落儿岭中心小学
梅兴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师:讲解法
生:自主学习法、合作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指名背诵。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从赵丽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自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亮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
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指名读第二节。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交流感悟。
1、精读课文第3——12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5)小结谈话。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2、精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
(1)导: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起了挑战,这次挑战是什么?(2)默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画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议议:请你联系生活中实际谈感受。读读:细细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幻想奇特,头脑中装满了奇特有趣的东西。(抓重点词指导读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4)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5)引导学生把幻想到得东西说出来。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第五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滨小学 李晓芳
【教学理念】
以“月”为核心,从“月下江景”、“月下对诗”、“月下幻想”逐层展开对课文的解读。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析,体会文中所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好学和爱幻想。
3、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月下江景”“月下对诗”“月下幻想”的内容。
4、展开幻想,描述心中的月亮。【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好学。【教学难点】
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
3、你还有哪些感受?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4、指名朗读。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2)指名回答。
2(3)小结延伸:[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1)出示月亮图。(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望月
写景
月下江景
动静结合
月下对诗
叙事
聪明好学
月下幻想
爱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