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望月》活动教学设计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当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散文《望月》,齐读课题。(声音轻柔一点)
2、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望月》这篇课文围绕月亮,先写了作者看到的江中月(生齐读),接着写了诗人们看到的诗中月(生齐读),最后写小外甥看到的幻想中的月(生齐读)。(课前板书:江中月 诗中月 幻想中的月)
过渡:夜深人静,让我们跟随作者优美的文字,首先到江轮甲板上欣赏江中月。
二、活动一:江中月
1、轻轻读读课文的第2自然段,边读边品味,画下令你心动的词句,可在相应的词句旁简要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
2、想一想,假如用一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你会用上哪一个词。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
(1)“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你从这句话中感受到什么?
安详 宁静 皎洁(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评价:听了你的朗读,我仿佛感觉月亮像一位慈祥的母亲无私地奉献着自己所有的清辉。
你的朗读,让大家都沐浴在了一片清辉下。
我仿佛已在这片清辉下沉醉了。你还画下了哪些令你心动的句子?(2)月光洒落在长江里„„跳动。
你感受到了什么?从哪感受到的?(有了流动的江水作衬托,月光又有了一份动态美。)把你感受到的美读给大家听。评价:你的朗读有了月光灵动的美。
其他同学也来读读这句话,谈谈你的独特感受。把你感受到的读出来。
评价:点点光斑就像一个个月精灵在跳动!
听了你的朗读,江面上宛如又多了许多起舞的精灵。
(都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同样的一句话,不同的人读就会有不同的感受。)
(3)江两岸„„起伏着。
谈感受。隐隐约约——朦胧美。(把这份朦胧美读出来。)
(如果说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那么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
(4)月光为它们镀上了一层银色的花边„„
这里的花边是镀上去的,见过什么东西是镀上去的?(用镀组词)看老师手上这条镀了白金的手链?好看吗?为什么好看?(很亮)
对!就是这种感觉!月亮就像装饰品一样,为芦荡、树林和山峰镀上了一层闪着银光的花边。一起美美地读一读。
(5)读完这段优美的文字里,你想到了用哪个词来形容今晚这江上的月光?(宁静、安详、朦胧、)
这画面如梦如幻,给人以无限的遐想,课文中有一个词语准确地把这种意境描绘出来了。(清幽旷远)(6)多美的意境啊!把体会到的美用自己的诵读传递给大家。谁愿意来展示一下你的朗读?(配乐)
评价: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皎洁的月光。
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温柔的月光。
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明亮的月光。你的声音中有了一片安详的月光。
(7)同学们不同的人读书,会给人不同的感觉。其实这段文字适合每一个同学读,只要有所感,有所悟,你的声音里就会有一片独特的月光。拿起书,读出你眼中的独特月光。集体美美地读一读。
过渡: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小外甥)活泼聪明的小外甥还和我一起对起了诗。
三、活动二:诗中月
1、读课文3-13自然段,找出文中描写月亮的古诗句读一读,体会诗人借明月所表达的情感,并尝试把表达的情感读出来。
2、你眼中的小外甥是个怎样的男孩?
3、小组内分角色对诗。
1、小组推荐两个同学一个做舅舅,一个做小外甥,一起来对对诗。行吗?要试着读出他们的情趣来。
2、评价怎么样?(小外甥活泼可爱调皮 有挑战的语气,舅舅深沉,读诗有韵味)
3、这有情有趣的对诗实在太美妙了。大家再注意看这每一句诗,里面都镶嵌着一轮明月,那么诗人是借着月亮在诉说着什么呢?你能从上面的诗词中看出来吗?
师相机评价:是的,月亮代表着一种思念。读出这种思念。
月亮代表着一份忧愁。读出这种忧愁。月亮代表着一份孤独。读出这种孤寂。
月亮代表着一种对童年的怀念。
4、月亮还是那个月亮,可在诗人的眼里却有着不同的情思。
她有时是诗人的天真与童趣——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有时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有时是诗人内心中的一份孤单寂寞——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有时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有时是远离朋友的几多不舍——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让我们一起来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5.文中的“我”和小外甥,就对了这几首诗吗?从哪里看出来的?
6.同学们有没有发现这里的省略号有什么特别的地方?(补充:在省略整段文字的时候,省略号用12个点。)
7.写月亮的诗多如繁星, 江轮甲板上,我和小外甥就这样你一句我一句,不分胜负。老师有个提议,咱们班的男生和女生也像舅舅和小外甥一样,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写月的诗多?赛诗的规则:1.不需要举手,想好了就直接说;2.说别人没有说过的;3.要读出诗的韵味,如果能读出诗中蕴含的情感更好。
8.同学们说得真多呀!看来,同学们对写月的诗句也是情有独钟。确实,月亮在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中,以其旷远和神秘寄托着人们无尽的的思念和遐想。月下吟月诗是多么美好的感觉啊!(生齐读)诗,和月光在一起,沐浴着我们,使我们沉醉在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8.月下吟诗让你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过渡: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知道的还不止这些呢,你看,他又向我发起的挑战。
四、活动三:幻想中的月
1、默读14-19自然段,用“——”画出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想想小外甥的比喻为什么会使我惊讶?
2、小组内分角色朗读。
1.同学们,在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什么? 2.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是怎样说出这句话的?(不假思索)知道什么是“不假思索”吗?(不加过多的考虑,脱口而出)从“不假思索”这一细节,你感受到了什么?
3.在爱幻想的小外甥的心中,月亮像眼睛,天的眼睛。这样的比喻让我们的我感到——惊讶(生读),文中的“我”为什么会感到惊讶?
4.是啊,他的想象如此地别出心裁,如此得奇特,多么爱幻想的小外甥,难怪文中的“我”感到惊讶,谁再来读一读这别出心裁的幻想。
5.同学们,在小外甥的心中,这是一双怎样的眼睛呢,小外甥是如何绘声绘色地描述的?你读得真是绘声绘色,还有谁想读?
6.月有阴晴圆缺,这是自然现象。可是在小外甥的眼里,却变成了一首童话故事,变成了一首富有韵味的小诗。哪位小诗人给我们吟诵一下这首诗?
7.多么富有童话色彩的想象啊!同学们,在小外甥的心中,月亮还像什么?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
8.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的月亮在小外甥的眼里是有情有义有生命的,它甚至已经成为小外甥亲密的朋友,快乐的伙伴,多有童趣多有创意的想象啊!
9.在小外甥的感染下,作者也情不自禁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齐读最后一自然段。(出示:甲板上又只留下我一个人。我久久凝视着月亮消失的地方,轻轻地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五、读写结合。
1.同学们,此时此刻,让我们静静地凝视这一轮明月,想一想:在你的心中月亮像什么?请同学们学着小外甥的样子,也来写一首诗,写出自己对月亮的遐想。(配乐)
2.哪位同学和同学们分享一下,你心中的月亮是什么样的!
学生说。(配乐)
六、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师: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板书:画心)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眼中的月,就是人们心中的月呀!这就是(板书:以心观物,万物皆有情)
板书:
江中月
以心观物
诗中月
万物皆有情 幻想中的月
“在我眼中,月亮宛如一位文静害羞的小女孩捂着秀丽的脸庞。” “在我眼中,月亮如同慈祥的妈妈,哼着摇篮曲,哄着孩子安然入睡。” “在我眼中,月亮像一面镜子,它用自己的镜面照出人世间的悲欢离合。”
“在我眼中,月亮是一封信,只要到了每年的中秋之夜,它就会告诉一些出远门的人今天是中秋节了。
月亮像小嘴,生气了就抿着不说话,高兴了就老是张着嘴笑个不停。月亮像妈妈做的甜饼,小朋友每天都咬上一口
月亮像妈妈,每天都要照看着她的孩子,满天的星星。
生:月亮像调皮的孩子,一会儿爬上树梢,一会儿有滚进草丛中不见了。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张九龄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王安石
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第二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 月
第二课时
1、让学生通过自主阅读和合作探究,综合音乐等多种手段,在朗读、欣赏、想象中,充分感受月光下美的意境。
2、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培养学生的语感,激发学生的幻想。
3、读写结合,训练学生的想象写作能力。△ 教学重、难点:
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
2、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要求。
1、[ 同学们,古往今来,月亮一直是人们心中向往的女神。她在遥远的星空,讲述着无尽的故事,给我们以无限的灵感与遐思 ]。
[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 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板书:眼中月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理解“安详”:“安详”可是个让人心动的词,它本是形容人的神情的词,一 1 种温情,从容的神情,谁能给你这种感觉?(而这里把月光比作„„,这份安详你能读出来吗?)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
(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理解“隐隐约约”,你想用哪个词语来换一换?理解“剪影”:芦荡、树林和山峰在江天交界处看上去朦朦胧胧的,只能看见一个大概的轮廓,所以作者说那是“黑色的剪影”。)
3、你还有哪些感受?
4、小结激趣,有感情地朗读第2小节。
[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5、指名配乐朗读。
6、配乐齐读第2小节。(引读:让我们一起融入这迷人的月色吧。月亮出来了——)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看出诗人半夜醒来,独自一人对着月亮的那种孤苦的思乡之情。
“少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句诗看出诗人小时候特别的天真、有趣,竟然把天上的月亮当作白玉盘子。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这句诗中的“愁”字,感到诗人非常的愁,好像在愁一件事情,月亮都落下去了,他还睡不着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这是诗人苏轼在中秋的夜晚写给他弟弟苏辙的词。读了这句诗,我体会出作者在中秋月圆之时对他弟弟的思念之情。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2)指名回答。
(3)小结延伸:[ 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激发童心,迁移作诗。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小外甥的话使我感到非常惊讶,你们不止一次看过月亮,你觉得月亮像什么?小外甥为什么说象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
4、出示创新显示“想象诗部分”。
5、指名动情朗读“想象”
9、激发童心,启发想象,迁移仿写。
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1)出示月亮图。(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 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10、学生即兴创作,教师巡视指导,捕捉范例。
11、指名当众朗读自己创作的诗。(2——3名)
12、总结延伸:
[ 听了你们的想象,老师深深地感受到,月亮就像一首诗,一首韵味无穷的诗,赏月的人有一颗什么样的心,就会诞生出一首什么样的诗。]
[ 同学们,像小外甥那样,用你们的童心、童真和童趣,去观察大自然的日月星辰,山山水水。。。展开想象的翅膀,你们就会发现:世界真的很美好!]
五、布置课后作业:
1.听写课文第二自然段。2.动手实践:
★写一写我家乡的月色美景。
★读一读课外描写月色的散文。
板书设计:
望 月
眼 中 月
诗 中 月
心 中 月
第三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昭通市昭阳区永丰镇三甲小学
唐丽
教材分析:
《望月》是苏教版第十册第七单元的课文,也是一篇散文。叙写了“我”和小外甥江上赏月的情景。而文中有对月夜江色的描写,有舅甥赛诗的经过,有外甥对月亮独特的想象。“我”和小外甥喜爱月亮之情跃然纸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形象鲜明。《语文课程标准》种指出: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因此,教学《望月》,要在了解事件梗概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体会月夜江景之美、回忆描写月色的古诗、体会小外甥的独特比喻,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学能力,有了一定的认知范围,所以学生通过课前预习提前掌握: 1,学生能自己解决生字词。2,能搜集月亮资料。3,能熟读课文。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
2.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2.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过程与方法:
朗读→品味→感悟→想象
教学重点、难点:
1.能根据作者的写作顺序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2.学习课文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3.能联系课文内容,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
教具准备:自制课件 教学课数: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二课时
一、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月儿图片,引出课题
过渡:有时它会是个大圆盘,有时的它是条弯弯的小船。。瞧,这变幻莫测的东西,就是我们每天夜晚只要抬起头就能看到的月亮,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与月亮有关。
2.板书课题:望月→齐读课题。引导通过学生两次读课题,体会不同
音量、感情读课题的效果。
2.把课题读好,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能学好课文的信心。3.出示教学目标,带领学生朗读教学目标。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月儿图片,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这是一篇怎样的故事?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自己的一句话概括课文告诉你了一件什么事?(指名答,师小结)
本文是一篇散文,有写景、对话、抒情。(板书)
[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边读边在书上做标记,理解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意义。了解课文体裁。
三、理清文章脉络,并概括大意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初步了解了课文,请大家们放声自由读课文。
找一找: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指名答)
板书:月夜江景
2.除了欣赏这美景外,我与外甥之间发生了什么事?(指名答)
板书:赛诗 对话
3.我与外甥赛诗后,我和外甥各有了什么不同的感受?(指名答)
板书:想象、幻想
4.快速浏览课文并根据板书提示,思考:课文可以根据什么写作顺序分段,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并归纳段意。板书: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题纲理清文章脉络,了解课文的写作顺序并归纳段意。
四、精读课文,加深理解 学习第一部分
1.过渡:夜深人静的时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让我们跟着作者的脚步一同去看看,请同学们细读课文1-2自然段,找一找:我在甲板上看到了什么景色?
(指名答→集体交流→出示)
月亮
吐洒
清辉
江水
晶莹闪烁
光斑跳动
景物 月光
洒落
长江
两岸
黑色剪影
伸展起伏
月光
镀
银色花边
2.并联系上下文,结合生活常识理解“清辉”、“剪影”、“镀” 意思
3.根据板书顺序提示,同桌相互介绍江上景色。
4.谈一谈月夜江景给你的印象是什么?(指名答→师小结)
5.这么美的景色,连老师都忍不住想身临其境一番。请大家用那美妙的读书声把老师带入到作者的世界中去一同感受感受,全班齐读第二自然段。
学习第二部分
1.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3-4自然段。搜一搜:这么迷人的景色除了作者被吸引了以外,还有谁被吸引了?(指名答)
2.师质疑:是谁把他叫醒的呢?找一找,画一画。
3.出示句子:“是月亮把我叫醒了。”小外甥调皮地朝我眨了眨眼睛,又仰起头凝望着天上的月亮出神了。
师质疑:月亮怎么会叫醒人?
3.出示句子: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和他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情。
师质疑:小外甥的聪明而又好学体现在哪里?在课文中找出答案。
(指名答→集体交流→师反馈)齐读5—11自然段。
4.“床前明月光”是谁背诵的?你为什么这么说?(指名答)
过渡:小外甥和舅舅对了很多关于月亮的诗句,文中哪里告诉你的?
(点明此处省略号的作用)
5.这些都是我们琅琅上口的诗句,你知道还有哪些诗句是描写月亮的。我们来比一比谁知道的多。
形式→小组活动
活动:诗词大比拼 爱拼才会赢。(1)准备。
各小组同学互相讨论、补充完整诗句。(2)抢答规则:
老师说‘开始’开始举手抢答,最先举手的小组回答。(3)评分标准:
说出一首诗,记一分,不能重复。答错扣一分。
过渡:诗句是美妙的,月光是美妙的,这两种美妙的东西一起滋润着
“我们”的心田,使我们天比舒畅,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气氛中。
6.找一找课文中那一句话告诉我们,作者和小外甥也沉迷于此了?(指名答)
出示句子: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让我们清幽旷远的气氛中。
形式→反复朗读,体会意境。
过渡:同是那个月亮,在不同的诗人的眼中却有着不同的情思,它有时是诗人孤独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美丽的乡愁,有时又变成诗人的天真与童趣,有时又是诗人郁郁不得志的人生感叹。小外甥的眼中月又是怎样的?这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冒出了什么问题?
学习第三部分
1.在小外甥的眼里,月亮是又什么样的呢?(1)画出描写小外甥对着月亮展开想象的句子。
(2)为了把这些语句读好,我们还要画出描写小外甥说话时的动作、神情的语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吧!——分角色朗读,加上动作等。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这是明亮的眼睛。它很喜欢看我们的大地,所以每一次闭上了,又忍不住偷偷睁开,每个月都要圆圆地睁大一次„„”
“月亮困了,睁不开眼睛了。”
(3)质疑:读得懂吗?有什么问题吗?(体会到小外甥的聪明好学,爱幻想的特点,读出他眼中月亮的活泼,明白月的圆缺规律。)2.我又会想些什么呢?
总结:从古至今,月亮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是神圣的象征,它以其旷远和神秘寄寓着人们幽远的思念和无尽的遐想,那同一个月亮,为什么在不同人的眼里就不一样了呢?正如清朝大学者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即相同的景物在不同的眼里是不一样的,关键看人所处的环境,人的心情如何。
[设计意图]让学生感受月亮下的美景,理解文中写月的古诗句,激发美好的想象。感受作者与小外甥对月的独特情感。
拓展延伸:
同学们心中的月是什么样的呢?同学们你们也动笔写一下你心中的月。板书设计:
望月
散文 写景 对话 抒情
根据事情发展顺序
月夜江景(1-2)赛诗 对话(3-20)
幻想(21)
第四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
落儿岭中心小学
梅兴华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听写课文的第二自然段。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4、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重难点:
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象的句子。
2、体会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眼里是不一样的。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
师:讲解法
生:自主学习法、合作法。
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整体感知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
一、背诗激趣,导入新课。
1、月色是柔和迷人的,面对皎洁的月光,有多少诗人为之陶醉,所以留下了许许多多描写月亮的诗句,你会背哪些呢?指名背诵。
2、相同的月亮在不同人的眼中又会有别样的情致,今天我们就随从赵丽宏以及他的外甥一道来《望月》。
3、板书课题《望月》
二、自读感知,自主释疑。
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2、检查预习和自读情况。
3、学生质疑,教师区分处理。词语的理解(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对文中诗句的理解(课后查工具书)对难懂的句子(可存疑)
4、指名分节朗读,思考,理清文章的脉络。
三、精读品味,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课文,在头脑中想象画面。(画面中有月光、江水、光斑、芦荡、树林、山峰的剪影)
2、欣赏课文录音,画出你认为美的词句。
3、指导朗读,品味佳句。
4、让学生当一回“小画家”,在纸上画出心中的:江边月亮图。
5、背诵指导:老师对着投影上的图片先背,学生尝试背。
四、教学生字。
五、小结课题,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课时目标:
1、通过品读月夜江景、赛诗诵月、幻想月亮这三个片段,体会月的美妙,感受望月的乐趣及小外甥的聪明好学、想象力丰富。
2、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教学过程:
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月图,谁能带我们去领略一下美丽的月色?
2、指名读第二节。
3、导入:月光是皎洁的,月光是迷人的,月光是美丽的,在如此美好的月光下,作者和小外甥来到甲板上干什么?本节课继续学习。
二、美读课文,交流感悟。
1、精读课文第3——12自然段。(1)自由朗读课文,畅谈课后感受。
(2)交流感受:一个聪明好学、爱幻想的小外甥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的聪明好学表现在哪?
(3)小组学习讨论,以分角色美读形式进行汇报。(代表汇报,评价激励)
(4)分角色朗读,体会词义、句意,体会当时的意境。(5)小结谈话。
(6)课件播放优美的配乐月色图,进行赛诗会。
2、精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
(1)导: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又向我发起了挑战,这次挑战是什么?(2)默读课文第13——20自然段。要求:画画小外甥想象月亮的句子。议议:请你联系生活中实际谈感受。读读:细细品味他想象的奇特。
(3)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去感受小外甥活泼可爱、天真好奇、幻想奇特,头脑中装满了奇特有趣的东西。(抓重点词指导读好小外甥幻想的句子,品味奇特的想象。)(4)指名读,分角色读,齐读。(5)引导学生把幻想到得东西说出来。
三、作业
1、背诵课文。
2、把能想象到的有关月亮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望月
月下江景
美丽如画
比背诗句
聪明好学
想象月亮
爱幻想
独坐甲板
展开幻想
第五篇:望月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江滨小学 李晓芳
【教学理念】
以“月”为核心,从“月下江景”、“月下对诗”、“月下幻想”逐层展开对课文的解读。通过朗读训练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品析,体会文中所蕴藏的江月美景的神奇迷人。
2、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好学和爱幻想。
3、有感情的朗读文中“月下江景”“月下对诗”“月下幻想”的内容。
4、展开幻想,描述心中的月亮。【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男孩的聪明好学。【教学难点】
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在读中感受与领悟的能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述课文
这节课,我们将随同作家赵丽宏一起登上江轮,沐浴月色;享受作者与小外甥对诗,交谈的快乐
2、[ 一起把课题读一遍,齐读——“望月”]
过渡:夜深人静,作者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作者看到了这样的一幅画面(出示月夜图)作者眼中的月亮是怎样的呢?
二、赏读第一段(1-2),感受月光美。
1、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 究意是月光的什么美能够打动我们的心呢?请同学们用心读一遍,画出使你心动的一个字,一个词或者一句话。在旁边写上你的体会]
2、指名交流,教师引导,感受月光美。
①月夜江景很柔和,从哪儿体会出来的?
②引导想象:月光下的江水除了像光斑,还像什么呢?(像一颗颗星星,像一颗颗珍珠,像一颗颗闪烁着光芒的钻石,像一河的碎银„„)
③从哪儿体会出朦朦胧胧的感觉?
3、你还有哪些感受? 的确,月光是美丽的,月光笼罩下的江景是迷人的,给人以美的享受,使人心旷神怡。让我们通过声情并茂的朗读,把这种美传达出来。]
4、指名朗读。过渡:
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我今晚是睡不觉的,而今夜难眠的不只是我一个人,还有谁呀?
就在这皎洁的月光下,在这如诗如画的境界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向我挑战了,挑战什么呢?
三、诵读第二段(3-13),体验诗意美。
1、是的,和聪明可爱的小外甥交谈是一件愉快的事,这时候,他向我挑战了,要与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咱们也去凑凑热闹吧!
[ 我们来合作!男生当舅舅,女生当小外甥,注意,根据年龄的不同,诗句的不同,读出韵味来!]
2、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诗人最是多愁感,在有月的夜晚,诗人也是睡不着觉的,诗人借月在诉说着什么呢?你从上面的诗句中能看出来吗?
3、生交流对诗句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完成学习单。
过渡:月亮,她有时是诗人孤独惆怅的哀思,有时又化作一片浓浓的思念亲人、思念家乡之情;有时又变成诗人的童趣;有时又化作诗人眼里一片美丽的江上夜景。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4、延伸拓展,积累诗句,享受诗意美。(1)理解省略号的含义。(2)指名回答。
2(3)小结延伸:[这里的两个省略号告诉我们,舅舅和小外甥还吟诵了许多有关写月亮的诗。同学业公安部平时也积累了许多的诗句,如果你就在江轮上,你一定也会接着他们的诗句对起诗来。谁为我们来上一句?](4)指名吟诵课外的明月诗。过渡:
月,给诗人以灵感,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名诗佳句。
月,也给了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以灵感。他凝望着天边的那一轮圆月,产生了美妙的幻想。
读了课文14-20自然段,你一定会被小外甥那充满童趣,新颖独特的想象所吸引!
四、品读第三段(14-20节),理解想象美。
1、自由读课文14——20小节。
2、出示月的变化图。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的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的眼里成了——天的眼睛。
3、这是怎样的眼晴?他是怎么说这段话?绘声绘色能成什么词语。4指名绘声绘色地读。
多么天真,多么可爱的小外甥呀!细细品读小外甥的话,就会发现他的想象是一首诗。那是一首充满童心,童真和童趣的诗,绝美的儿童诗。同学们请看!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1)出示月亮图。(2)激发童心,仿写作诗,静静地想一想,试着写出你心中的月亮
板书设计: 望月
写景
月下江景
动静结合
月下对诗
叙事
聪明好学
月下幻想
爱幻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