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探析
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上的有效运用探析
摘 要:多媒体教学设施的影、音、图与文综合性展示的功能,对以规律性声音为主要载体的音乐教学,具有技术同一的支持作用。笔者总结教学实践认为,通过示范内容展播、重点技能重播、分类内容比较展示等方式,以课件、音频、视频与文档等方式,以优化课堂环节设计、整合教学内容等打造有效音乐课堂。
关键词:多媒体课件;音乐课堂;有效教学
在多媒体为代表的现代教育技术普及装备的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学能以小学生更感兴趣的方式,以他们更喜欢的影音兼具的内容,为学生创造综合、立体、全面的音乐课堂与情境,让他们在音乐的欣赏、表演体验中去学习知识与音乐技术技能,培养他们的音乐素养和高雅的音乐情趣。本文以苏教版小学音乐教材为例,展开小学音乐课堂上多媒体课件有效运用的研究。
一、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内容的有效选择
1.正误对比内容
由于小学生音乐知识和技术技能较少,在他们音乐兴趣的发展中出现各种错误是常见现象。但他们并不能完全理解教师的讲解和解释,运用具有直观分析、示范与说明作用的课件,通过表演技能比较、学唱或演奏效果比较的方式,让小学生能一目了然明白对错之间的区别,进而在教师的指导下去明确正确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如在学习《树叶儿飘飘》时,小学生在全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运用和实践中,例如切分音“5 3 ? ”“3 2 ?”跳进“ 3-5”“1-5 ”时,往往会出现混淆和抢拍的现象。教师把以往或课堂即时出现的学生错误,直接运用在课件的板块功能中,或在同一版面或运用不同的页面,去展示可能出现的错误类型及其有针对性的改进方法等。
教学实践中,可以是视频和视频的对比、视频和音频的对比、音频和音频的对比,以及对视频或音频的文字解说性对比,具体形式的运用以学生依靠自己的能力或小组的能力,去发现自己、理解与改装自己的错误为选择标准。
2.标准示范内容
按照教学环节适当、准时、准确地展播正确的示范内容,是教师运用课件教学的基本追求之一。根据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任务,主要展示两类内容:第一类,歌唱示范内容。既包括完整歌曲的示范音频或视频,也包括单技能的视唱内容,以正确、标准的歌唱内容为学生做示范,让他们或开展学唱或用来比较。第二类,乐器演奏示范内容。结合小学生的实际,以单技能的演奏示范为主,让他们非常精细地了解每个演奏的细节,如节奏、指法、手型等,为他们的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基础。如在教学《儿童团放哨歌》时,教师可以选择学生最喜欢的版本,为小学生展示学唱中的难点部分,如2/4拍的强弱演唱方法等,让他们能精确地理解歌曲的旋律。
为确保实效性,教师可以选择相同类型的其他歌曲,让小学生在多样性的比较中,去全面、深刻地理解某类风格音乐的标志性特征,并初步了解此类音乐的基本规律,引导他们培养兴趣并按照自己的需要去提升自己。
二、多媒体课件在音乐课堂上有效的运用方式
1.基础支持性运用
把音乐教学的内容和环节设计融入多媒体课件中,对教学的全程中发挥支持、引导的作用,既引导教学进程,也对教学中的重难点起到重要提示的作用。日常教学是对教材内容的配合性运用,教师把对教材的创造性整合通过运用课件的方式展示出来。如在教学《听妈妈讲那过去的故事》时,教师要把握歌曲的学唱和旋律的处理,尤其是歌曲情感的引导和变化,如从亲切、平和到悲愤、凄楚等的规律性演变。教师可以在新授或训练的环节,运用对音频或视频有针对性截取的方式,让学生更明确地学习和了解其特点,以及与其他内容的区别。
2.重点启发性运用
由于音乐教学的实践性,多媒体课件需要结合教学内容作出灵活性的运用。教师根据教学中学生学习的情况,有针对性、选择性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去探索强化重点和突破难点的启发性方式。如在教学《春光好》时,教师针对《小鸟,小鸟》的第一乐段与小提琴独奏曲《新疆之春》的欣赏活动,运用课件开展重复性或专项讲解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对二声部合唱的情绪和节奏,有着更准确地了解并进而学唱和掌握。
教师结合学生对重难点技能或知识学习的顺利程度,运用多媒体课件启发学生,让他们去辨别各种唱法、演奏技能之间的区别。实践中,以针对性强、时间短、间断性与次数多为主要特征,以知识的补充、示例启发为目标,可以是几秒的视唱视频反复播放等,推动学生理解重难点和继续开展学习活动。
小学音乐教学中多媒体课件作为一种必备的教学技术手段和硬件设施,对教材内容整合、内容拓展与教学环节设计等,起到了过程性、方法性的支持作用。教师需要结合教学曲目特点、音乐类型与教师个人的个性,去探索课件制作、运用与有效教学的最佳结合点,为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音乐兴趣助力。
参考文献:
[1]彭 莺.应用多媒体技术,优化小学音乐教学[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2,(8).[2]陈瑞芳.浅谈多媒体与音乐教学的有机结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1).(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市溧水区第二实验小学)
第二篇:计算机课堂教学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论文: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计算机课堂教学论文计算机辅助教学论文:
浅谈多媒体课件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摘要】电脑多媒体的诞生与使用,促使教师教学方法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电脑多媒体课件,有他自身的优势,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一些实际的事物;可以更有效地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文本中。因此,电脑多媒体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应用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关键词】电脑多媒体;优势;直观;语文课
有效应用有效教学,就是在符合时代和个体积极价值建构的前提下其效率在一定时空内不低于平均水准的教学。而现阶段,现代社会对教师教学水平的追求在不断提高,促使教师需要学习一些现代技术来适应现代的学生,而不是让学生去适应过时的老师。而电脑多媒体的诞生与使用,又促使了教师教学方法向前迈了一大步,同时对教师的要求也相应的提高。电脑多媒体课件,有他自身的优势,比如说:可以更加直观的让学生看到一些实际的事物;可以更有效地节省教师备课的时间;可以让学生更有兴趣投入到文本中。以下是我在一年多的语文实际课堂教学中对多媒体课件使用的实际举例。
一、在一些抒情散文中的应用实例
在七年级上学期讲到朱自清的《春》的时候,正值深秋季节,学生们对春天的美好景色并没有很深的印象。在讲新课前我先利用多媒体课件播放了一些优美的曲子,比如班得瑞的一些取材于大自然中的音乐,配合上我从网上搜集的全国各地乃至全球各地的春天景色,这
样学生们一下子就被带到春天那美好的景色中去了,接下来我播放了东北地区与江南地区春天的不同之后,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在这个时候引入朱自清的《春》,因为学生们已经陶醉在春天的景象中去了,所以他们的思绪很容易就被朱自清描写的春天所深深吸引,本节课也是非常顺利的达到了我预期的教学目标,可以算比较成功的一堂课。另外,有一次我在一堂全市公开课上讲的一篇优美的抒情散文《掌心化雪》,主要讲的是作者与她的先生在对待一些普通人的点滴小事中告诉人们,不要歧视别人,要帮助别人,帮助弱者,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在“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汶川的人民得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甚至是全球的各种援助,感受到了人们之间的深深情谊,这是一个教育学生们要感恩,要帮助别人最直观、最有典型性的例子。所以我从网站上搜集了很多很多有关汶川大地震的图片,这些图片都是在巨大的灾难面前展现出的人与人之间的情谊。我再配合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曲和小提琴曲,一下子就点燃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甚至有的学生的眼中还有点点泪花。我一直认为,在讲这类抒情散文的时候,学生们面无表情是很麻木的表现,也可以说是教师教学失败的表现。而学生们可以深深的被这些图片,这些文字所感动,这真是在每节四十五分钟的课堂上达到有效教学的有效途径。
二、在文言文中的应用实例
文言文以它那晦涩难懂的语言使许多学生对它望而却步,如果这样的话就会使学生对我们老祖宗留下的宝贵遗产失去学习的兴趣。而
多媒体课件的出现改变了这种状况。我们可以非常形象的将每一句文言文翻译过来,并且可以在文本中解释一些需要学生掌握的字词句。比如我在讲到《童趣》的时候,就将很早期的儿童小时候玩的各种游戏做成动画在课件中展示出来,有些学生们很熟悉,有些很陌生,但是这不妨碍学生融入到文本中。其实这是很符合七年级学生的心理的。他们中大多数的人的童年是在书本中度过的,也许是在学习班,也许是在自己并不愿意学习的乐器班度过,早早的失去了童年的乐趣,而这些图画能够唤醒他们对童年的一些美好回忆。语文并不是学生拿来拉分的学科,是一种培养人文思想的学科,是一个能够唤醒学生对生活、对学习、对人类美好情感的学科,这才是语文最主要的作用,是其他学科无可比拟的。
三、在说明文中的运用
说明文是初中二年级新接触到的一种文体。这类文体因为并没有多少生动性可言,对学生来说又像是说教一样,使学生们对这类文体不感兴趣,这样是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的。所以多媒体课件又再次显示出了它的巨大作用。比如在讲到《中国石拱桥》的时候,我们本地的学生并没有见过传统意义上的石拱桥,所以他们不理解什么叫石拱桥。为了让学生们能够直观的了解中国石拱桥,我找了许多石拱桥的图片,并且用石拱桥与其他桥梁相比较,让学生们找到它们之间的异同,这个时候再将文本,就能够使学生有一个非常直观的印象了,这样学到的知识才能够完全的消化。再比如叶圣陶的《苏州园林》。
学生们大多是没有去过江南的,更加没有看过苏州的园林是什么样的,这样的话讲这篇文章无异于事倍功半。而运用了多媒体课件,学生们对苏州园林有了非常直观的印象,知道了苏州园林的美,这样才会引起他们的兴趣。这些东西是书本中见不到的。
四、音乐在语文课堂上的有效运用
光运用直观的图画可以收到一定的良好效果,但是有很多的文章因为没有音乐的伴奏,使之失色不少。这就像配乐诗朗诵一样,诗固然是好,但是正因为有了音乐的陪衬,使之增色不少。在我讲朱自清的《背影》时,因为有了音乐的衬托,将我的父亲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中仍然关心他的儿子的那种父子情深切的表现出来。我用的是黄磊的《背影》,二胡的声音,悠扬的曲调,深邃的意境,都与本文的意境不谋而合。另外我从网上找了一篇电视散文《背影》,更加深了学生们对本文意境的理解。这些都是课堂有效教学必要的途径与方法。
以上只是我的一点粗浅的认识。可以说,语文这门人文学科,以教导学生对生活、对生命、对人生、对人类积极的理解为主,而要达成这个大目标,光靠书本上讲的内容是远远不够的,而多媒体课件的运用,真好可以弥补这个的不足。当然,如果每节课都用多媒体课件的话,会让学生丧失语文最基本的技能——写。只有两者的有效结合,才能使我们的学生在语文成绩上得到较大的提高,而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学工作者任重而道远的使命。
第三篇: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大家好。今天有幸来到这里,与大家一起交流分享,我觉得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有讲的不好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
今天我要和大家分享的是《多媒体课件在课堂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主要讲三个问题,分别是:什么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在运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哪些?教师应该如何有效的运用多媒体课件?
首先我们来谈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对我们来说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熟悉是因为我们经常听到它,陌生是因为我们对它解释不清楚。很多老师会觉得,多媒体课件不就是PPT吗?以前我也是这么认为的。到底是不是呢?
我们先说一下什么是多媒体:能够传递信息的文本、图形、图像、音频、视频、动画等都叫媒体,两种或两种以上媒体的融合就叫多媒体了。我们县的教室里都有的电脑、电子白板、投影仪、音响设备等都是多媒体设备。
再说到多媒体课件,我选的这个定义有点长,老师们可以浏览一下,红色字体部分是我想强调的内容。多媒体课件是借助多媒体技术呈现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所以我们最常用的PPT课件是多媒体课件,除此之外,用其他软件制作的课件,比如flash、微课等等也都是多媒体课件。多媒体课件主要解决的应该是教师用语言、板书等传统教学方式解决不了的问题。这一句话很重要,它关系到多媒体课件应该呈现什么内容的问题。多媒体课件的类型:我想说一下第二种分类。助教型多媒体课件顾名思义是辅助教师教学的,主要用于课堂演示教学,比如我们最常用的PPT。举个例子,我们初中地理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是我上课用的PPT课件,用来讲解,并且补充课本内容,为我的教学服务。学生只能看课件,而不能去操作课件。
助学型多媒体课件是辅助学生学习的课件,主要体现在界面上的交互式设计,让学习者进行交互式操作,可以让学习者主动自主的学习,所以也称为自主学习型多媒体课件。比如同样是《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这个知识点,这个是我用Authorware制作的一个交互式课件。学生可以操作使用这个课件自学或者复习巩固,进行易错知识点的自我检查等(当鼠标移到山脊部位时,下方就会出现山体的名称和等高线特点„„),在后面还有练习题,学生完成后会计算出分数。如果做的更进一步,还可以加上题目的解析等。这种学生可以用来自学的课件,就是助学型的多媒体课件。
另外,我觉得微课也是一种很好的助学型课件,而且制作简单。我们教师可以针对学习中的重难点做些助学型课件,发送给自己的学生自学巩固,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肯定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在这方面我们大家可能都做的不好,有些老师不会做这样的课件,有些老师会做但是因为惰性或其他原因迟迟没有做,比如我。这是我们在多媒体课件应用方面做的不好的一点。
除了这一点之外,我想跟大家总结一下助教型多媒体课件,主要是PPT的应用中存在的一些典型问题,老师们可以回想一下你在教学中有没有这样的问题,好在以后的课件开发和使用中避免它们。
问题一:很多老师不加改动的用别人制作的课件上课。有些是用同组其他老师制作的课件,有些是从网上下载的,工作忙起来可能连看都没看一遍就直接去上课了。虽然教学内容是一样的,但是我觉得这样教学效果肯定是不太好的。
问题二:课件制作的过于精美,或过于刻板。为了突出课件在教学中的地位,达到吸引学生的目的,很多老师花大功夫制作技术含量很高的精美课件。比如:背景图片非常好看、字体颜色五花八门、最常见的就是动画效果多种多样的。如果课件过于花俏,反倒会分散学生上课的注意力。学生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精美课件本身,而忽略了对知识点的掌握,没能达到教学目的。反过来如果课件非常刻板,看上去很单调也不好,课堂沉闷。问题三:课件应用过于频繁。有些老师在一节课中设计了大量的课件,整节课老师在不断的展示课件,一页又一页,到下课有时还看不完。这样课件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的讲解和学生思考成了辅助。学生像是在看电影,“走马观花”的被动“接收”知识,没有思考和知识内化的时间。这种为应用而应用的课件使用,学生学到的知识其实很少。
问题三:缺乏师生互动。有些使用多媒体课件授课的教师,常常将自己置于计算机后面,专心地讲解屏幕上的知识点,埋头操作多媒体课件,忘记了观察学生的反应,不了解学生接受知识的程度。课堂上缺少了师生互动和交流,那课堂就是填鸭式的课堂。学生在教学中不再是主体地位,而是被动地接受和机械地记忆,而教师作为教学的主导者也演变成了计算机的操纵者而已。
问题四:课件内容成为教材的“复制品”。教师如果直接将教材内容“复制”到课件上,上课对着课件照本宣科,这样做简化了备课过程,能保证教学任务顺利完成。但是学生的听课效率必然会下降。这样的课件也没有存在的意义。
问题五:课件设计主次不明显。一方面是指课件内容设计的主次不明显,学生在学习时抓不住重点。另一方面是指课件的背景设计等喧宾夺主,影响教学效果。
针对上面所说的问题,在有效使用多媒体课件方面,我觉得要注意一下几点:
首先:我们要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在教学中的作用。我们都知道课堂教学活动的主体是人,老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课件只是为课堂服务的,是帮助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和掌握知识的。
课件可以帮助教师创设情境,比如我们地理课上学习某个区域,播放相应的景观图片、音乐将学生带入情境,激发学习兴趣(例子3,比如我在讲授西北和青藏地区时,设置PPT自动播放优美的景观图,配乐选择具有西部民族风情的,将学生带入情境,让他们对西部地区心驰神往,对接下来的学习非常有帮助)老师们可以体验一下。在知识巩固提问时也可以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例子4,比如我提问气候类型的分布,创设了这样的情境,让学生说出小鸟经过的地区的气候类型,学生记忆的积极性就高了很多)。另外,课件内容不应该是教材内容的堆砌,而应该是教材内容的补充和梳理,帮助学生理解、应用知识。(比如我们地理上学习夏季风的进退时,教材上只有文字描述和简单的图,如果把这些放到课件上有什么用呢,学生看书就好了。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我们可以找一个动画放到课件中,一看就明白了。课件还可以用来补充材料(例子5,比如以前学习西双版纳地区时,我补充了一些材料,让学生总结旅游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这些都是课本上没有的。)。另外,用课件来进行课堂总结,梳理知识结构也是非常必要的,当然,这个过程也板书也可以,但是课件展示更节约时间,也比较卫生。(比如地理上《西北和青藏地区》的知识结构,突出了这两个地区的典型特点,引导学生将本节知识回顾一遍,串联起来,效果就很好)。
第二:课件的风格要符合学段特点。幼儿园小学的课件可以鲜艳活泼一些,高学段的课件应该朴素实用,颜色不宜太鲜艳,杂乱,要让学生们看上去舒服,这样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也能达到自己的教学目的。
背景设计方面:一个课件标题页面可以用不同的背景和字体,其他页面背景要基本一致。字体字号方面:选择投影出来清晰的字体,字号大小合适,能让学生看清,每一页尽量一致。比如我现在用的这个PPT,除了特殊的几页(标题页,结束页)背景不同之外,其他都是相同的,试想一下,如果我每一页都用不同的背景图,老师们在下面看着就非常乱了。这些都可以在幻灯片母版中事先设置,(举例:在视图中,有幻灯片母版设置这项,把背景、标题和正文的字体字号颜色等设置好,就不用每一页都重新设置了。)。在动画设置方面:每一页的动画效果不宜太多种类,(例子7:文字以各种形式出现,非常杂乱,像放电影一样吸引学生眼球,效果就不好。再看这个,我为了让学生理解地球公转过程中产生的一些现象,做了这个幻灯片,动画效果非常多,本身这个知识点不好理解,如果我的动画五花八门,文字从四面八方出现,学生就更晕头转向了。)
第三: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制作或修改课件。课件不一定非要自己一点一点做出来,每节课自己做课件很麻烦,也不现实。我建议老师们在备课时整理出自己的教学思路,根据自己的教学思路对已有的课件进行修改,让课件为自己的教学服务,上课时教学思路更清晰,而不是让课件牵着鼻子走。另外,自己制作的课件风格一致,学生看着更有亲切感,接受度更高。
第四:课件内容要设计合理,突出重点。尤其是助学型多媒体课件,知识体系完整,如果重点不突出,学生在学习时就会无所适从。比如微课,每节微课帮助学生突破一个知识重难点就好,如果贪多就会嚼不烂。
第五:教师要进行多媒体课件的开发和创新。除了PPT之外,我们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制作一些flash动画、微课等帮助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如果有老师想做但是不会做,我可以给大家推荐一个网站,叫“我要自学网”,上面以微课的形式教授很多软件的应用,大家可以学习。
最后,我想谈一下我理解的多媒体教学和传统板书教学的关系。是不是有了多媒体就不需要板书了呢?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几乎是不板书的,一方面对自己的教学基本功不自信,也不会画图。另一方面是太懒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越来越感受到板书的不可替代性。首先,教师在讲课过程中将知识点一点点的呈现在黑板上,最后将这些知识点串联起来,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这个效果比用课件呈现出来要好得多。另外,板书灵活多变,可以根据课堂的不同情况灵活生成。并且结构清晰、字迹工整、画图优美的板书可以让学生对老师更加崇敬,教学效果更好一些。老教师们教学基本功过硬,不用担心。像我一样基本功不怎么过硬的教师,也要大胆的板书,因为我发现,即使我把中国地图画的像个鸡蛋,板图效果也比不板图要好。
而多媒体相对于板书来说是新兴事物,合理运用可以带动课堂变革。比如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都离不开多媒体课件。
所以,老师们在用好多媒体课件的同时,不要摒弃了传统的板书教学,两者相互结合,才能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今天我的分享到此结束,感谢局领导的信任,感谢老师们的聆听,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鞠躬)
第四篇: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摘 要: 多媒体课件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日益突出,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英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多媒体提供的感性材料,积极调动教师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创设最佳情境,形成语言与情景密切结合的交际认知模式。作者结合实践教学的经验,借鉴教师的教学成果,遵循学生主体原则、课本内容升华原则及师生互动原则,体现小学英语教学的直观性、交互性和兴趣性,以达到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有效运用。
关键词: 多媒体课件 小学英语教学 有效运用
为进一步落实“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指导思想,2001年教育部决定,把小学开设英语课程作为21世纪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随着这一决定的提出,小学英语教学的地位愈发突出。然而,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许多教师依然按照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侧重学生识别能力的培养,缺乏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得大部分学生的英语素质,特别是运用能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培养。
基于上述情况,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有效利用多媒体课件,积极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形成语言与情景密切结合的交际认知模式,是小学英语教学要突破的重点。
一、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呈现的优势和存在的弊端
多媒体课件可以提供丰富的图片、声音、动画、文字等,这些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大脑保持兴奋状态,学生以最佳的心理状态投入学习之中,充分发挥每一位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另外,多媒体课件打破了时空界限,以形象、直观的手段为学生再现真实的生活情境,从而使其深刻理解语言的实际意义。同时,多媒体下的英语课堂教学,大大增加了课堂的信息量,加大了训练强度,使学生在同等时间内获得更多的知识,增加实践机会。
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作为现代教学的一种手段,确实具有很多优势,但不容置疑的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其也存在许多问题。首先,制作课件时插入过多的图片、声音和动画,致使学生受到过多的刺激,一些学生只是一味地关注自己感兴趣的图片和动画,对教师的提问、讲解充耳不闻,分散学习的注意力,导致多媒体课件应有的价值丧失;其次,过多使用多媒体教学,大大减少师生之间的交流,教师只顾埋头操作计算机、演示文稿,无暇顾及学生的反映,对学生的接受程度无法把握。一堂课下来,教师成了“放映员”,学生成了“观众”,整个教学过程,学生几乎没有思考和交流的时间,像一头牛被老师牵着鼻子走,主体地位无法体现。以前课堂上那种气氛热烈的对话和讨论难觅踪影,语言的训练和实践更是严重缺乏。
二、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原则
1.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
许多老师认为英语课堂上不用多媒体就意味着落后,用了就意味着现代化,效果就好,这显然是个偏执的想法。试想,一个老师课前搜集了大量的素材,课堂上一会儿用Power Point展现这个内容,一会儿用Flash呈现那个片段,忙得不亦乐乎,显然唱了主角。学生呢,只是被动地接受、刺激,由于没有参与的机会,注意力分散了,久而久之,失去了兴趣。多媒体虽然是一种先进的教学手段,但它只能起辅助作用。在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和展示相关知识的同时,还要给学生留下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引导他们思考、讨论、实践。只有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才能使学生既学到知识,又掌握语言的运用,还进行实践锻炼。
2.把握课件是课本升华的原则。
课件不是课本内容的复制,应该是帮助解决难点知识、突出重点内容的,是课本知识的升华。为了达到升华课本内容、课件有效的效果,我认为课件制作宜精忌繁。(1)文字要精练,字号要适中,字体变化不宜过多;(2)背景图案要淡雅,简洁明了,尽量减轻视觉疲劳;(3)图片的数量、动画的成分和声音的刺激不宜过多;(4)注重突出内容的重点和难点;(5)切忌追求信息的容量,盲目增加教学内容,人为“机灌”,形成新型的“填鸭式”教学。总之,课件制作要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结合教学实际,遵循“实用、适时、适度、适量”的原则,精选课件内容,切不可盲目追求艺术感,甚至把本来简明的知识人为复杂化,给人华而不实的感觉。
三、多媒体课件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的策略
1.以图文并茂的形式,体现直观性。
结合情景进行训练可以营造积极主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不仅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而且让全体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进行快速和大量的语言操练。但在现行的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老师创设的情境往往无法给学生一种真实的感觉。在这种非真实的情景中,教师无法让学生进行大量的操练。例如,教师在讲解有关天气的功能用语时,使用具有动感的表示刮风、下雨、下雪的课件就是模拟演示的例子,学生看着动画、录像、图片中等不同形式的天气,针对所学五种天气情况,创设许多的对话情境,有大量口头技能的训练的机会,声音语言的输入转换为有效的口语输出。
2.以情景交融的手段,体现交互性。
多媒体课件的运用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比如,在教颜色的单词时,如果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制作动画课件,把表示颜色的词与各种小动物结合起来,给不同动物配以不同的颜色,加入不同的声音,让学生先听声音猜动物,再猜动物颜色,继而打出单词,单词用与之相应的颜色表示,最后制作几只未涂色的小动物,让学生亲自操作电脑为其涂色,边涂边念,将单词的讲解通过游戏呈现在电脑上。通过练习,孩子们学会用英语表达颜色的方法,有效地提高学和用的能力,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3.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体现兴趣性。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心情愉悦的情况下,情感真实,思维活跃。在教学中我们可运用色彩、声音、图像、动画等先进的媒体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为学生展示多姿多彩的世界,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和趣味性,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多媒体技术被运用到英语教学中。在小学英语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学习、不断反思,努力寻求多媒体与传统教学的结合点,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有效功能,进一步优化小学英语课堂结构,全面提高英语教学质量。
第五篇:舞蹈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研究
舞蹈在音乐课堂上的运用研究
一:课题的提出
舞蹈艺术是音乐艺术的姊妹,很多时候二者甚至水乳交融,其关系比其他姊妹艺术可能更嫡亲些。在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有系统有规范地融入舞蹈艺术教学,合理分配教学时间,注重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强调成品舞蹈的赏析,对学生的人格成长、情感陶冶以及智慧的提高等,具有重要价值。它既可以美化学生的形体气质,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愉悦学生身心健康,更能增进学生的合作体验,拓展学生的想象创新。从学生的实际和需求出发,根据学生的身心特点来进行教学,才能让学生获得美的体验,使学生在终身的工作和学习中变的更富有情趣,更富创造性。
一、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乐与舞蹈结合的教学意义 课题的界定:
(一)美化形体气质
舞蹈艺术是人体动作的艺术。它是以身体动作练习为其主要内容来进行教学、训练的,它要求人的身体情感、精神共同参与活动。因此,首先在训练中通过脑力活动和体力活动的和谐结合,有益于开发中枢神经对动作的支配意识。在训练中也由于肌肉和骨骼的发展,舞蹈的同时还能有效地提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性和灵活性。在舞蹈中特别要求的身体姿态,如:收腹、挺胸、提臀、抬头等,还非常有助于训练和保持良好的形体姿势,塑造美的气质。
(二)丰富情感表现
在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中,表现与社会交往价值被提高到一个非常重要的位子。人类在互相交往中,许多观点都是通过语言来表达。但在语言产生前,肢体表现是人类信息交流、传情达意的主要方式。而舞蹈就是这种肢体表现的发展和艺术化。它跟音乐一样具有一定的情感性。如能根据舞蹈动作的情感意识和文化特征,在动作训练中结合对动作文化内涵和对动作情感表达的学习,就更有益于丰富学生情感表现。“言之不足咏之、咏歌不足舞蹈之”,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结合舞蹈艺术的教学,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造性表达个人情感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自我表现的形式越多,自多发展的潜力也就越大。挖掘人本身就具有肢体表现的这种本能,让学生从小就养成敢于自信地用各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提高人的社会交往能力。
(三)愉悦身心健康
音乐教育所承担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在音乐实践中学习一些基本的音乐文化知识技能技巧,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音乐审美的体验中享受成功的欢愉。而舞蹈发展至今它的生命力不仅仅体现在情感、情绪的独特表达方式,更在于舞蹈过程是一个身心发展,健康体魄的过程。它符合人体最本能的动感要求,不仅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四)增进合作体验
对于小学生而言,在一定程度上,音乐艺术主要还不是一门知识,而是一种内心体验,一种审美愉悦的体验,一种全员参与,互相合作的体验。而舞蹈是人类群居、交流的产物是建立人群亲近、融洽合作的纽带,与其它艺术相比,更重要的特征是它的群众性。因此,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融合舞蹈教学就更能充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更能促进学生体验交流。
(五)拓展想象创新
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促使人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培养具有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接班人已成为教育的头等大事。在新一轮的课标中,也非常明确地指出:中小学音乐教学,目的在于通过音乐丰富学生的形象思维,开发学生的创造性潜质。而在舞蹈的动作训练中,不仅要求从情感表达需要去探索肌肉、节奏、力度、空间等的变化,更通过多重角度的变化去寻找新的动作,从而达到对现有动作规则的超越和突破,促进创造性表现的增长。
在小学音乐课堂中实施音舞结合之教学,加深“舞与唱”、“舞与乐”、“舞与说”等内容的教学,通过动作探索练习和音乐即兴练习,有益于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发展他们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的创造欲,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
课题研究的目标:
能够随着音乐的节奏走步、跳步。(1—2年级)能够感知音乐主题、乐句和段落的变化,并能够运用体态、动作表情作出相应反映。(3—6年级)
能够配合歌曲、乐曲用身体做简单的动作。(1—2年级)
能够在律动、集体舞、音乐游戏、歌表演等活动中与他人合作。(1—2年级)创造:
能够在唱歌或聆听音乐时即兴地做动作。(1—2年级)
能够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律动或舞蹈、并参与表演。(3—6年级)能够用简单的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1—2年级)能够用简明的表演动作表现音乐情绪。(1—2年级)
接触与了解戏剧、舞蹈等艺术表演形式,认识音乐在其中的作用。(3—6年级)课题研究的内容:
一、用简单的舞蹈拉近师生间的距离。
每一节音乐课的导入,我都要和学生做一些简单的舞蹈动作。如以“我与少数民族小朋友同欢唱”、“走进动物园”等为题让学生们自由的用舞蹈动作来表达,这时,不仅课堂气氛活跃,而且也消除了孩子恐惧的心理,拉近了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调动了他们的兴趣。
二、用各类的舞蹈律动学习歌曲
一年级的《唐僧骑马咚嘚咚》,我让孩子们先从简单的拍手开始,慢慢的在逐渐换成拍手-跺脚-拍肩,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再拍一些复杂的节奏,最后再加拍腿等动作,这种不断地变化,本身就符合孩子的年龄特点,为他们所青睐,而在实践的过程中,也能很好的发挥自己内潜的创造力。
歌曲《两只小象》,描写了两只小象扬起鼻子相互握手,表示友好的形象,在教学过程,我首先提问学生:“那位小朋友知道小象是什么样的?”“哪位小朋友上来模仿小象呢?”。启发其他小朋友也上来模仿小象走路,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动起来。接下来我把提前准备好的波浪形的纸比作河水,让小朋友沿着河边模仿小象走路,让小朋友在不同的位置,用不同的姿势走路,握手,小朋友把胳膊扬起来,然后模仿小象挺着大肚子走路的形象。当我弹旋律时,小朋友们不自觉的就踏着琴的旋律和节奏来进行表演和演唱了,这样一首歌就在学生们做游戏的过程中学会了,一节课的教学任务也顺利完成了。孩子们在游戏的快乐中学习了音乐,加强了对音乐的兴趣。表演与音乐是紧密联系的,表演是教学中备受学生喜爱的内容之一,低年级学生活泼好动,表现力很强,我常根据歌曲内容组织学生参加表演,如三年级学习歌曲《健康歌》时, 我先用电脑播放歌曲,学生边听边随音乐作律动,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歌词内容编出相应的动作:左三圈,右三圈,脖子扭扭屁股扭扭。。。当学生学会歌曲之后,请同学们将自己喜欢的动作组合起来,一边唱一边跳,凸显了学生的个性,充分满足了学生自身活泼、好动的天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教学效果的实现,也就水到渠成。
三、用形象的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
学生要唱好一支歌曲,记住歌词是必要的。读、记、唱是传统教学中的法宝。但让舞蹈走进音乐课堂后,我在教授二年级《请来看看我们的村庄》时,让学生自主创编了一些简单的跟歌词中的“小鸭、小牛、大马、小猪。。。”有关的形体舞蹈,一边跳一边唱,学生在模仿游戏中很快就能背唱歌曲了,在后来的教学中,我多次用舞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都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四、用即兴的舞蹈培养学生创作能力
“学生的创造力是无限的!”在音乐教学中,我总愿意让学生利用即兴创作的舞蹈来感受、表现音乐,表现自己感受到的音乐形象、表达自己对音乐独特的理解和感受。在教学《机器猫》时,学生早已熟悉了歌词和旋律,这时我让学生自由创作简单的舞蹈动作来表演这首歌曲,学生们的表演超出了我的想象,大部分学生创编出了活泼多样的舞蹈动作表现他们的独特感受,一个个 “小叮当“的形象让我至今难以忘怀。在后来的教学中,让我更坚信,即兴的舞蹈动作也能培养学生的创作能力。
课堂研究的方法:
(一)必须强调规范性系统性
“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教师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时,必须明确自己是在传授知识,而知识就应有一定的系统性与规范性。在教学中教师就不能想到什么就教什么,应遵循“循序渐进”这一教学原则,必须给教学制定出总目标和学段目标,让教学有系统性,同时也必须讲究知识的规范性。
(二)必须注重保持学生兴趣
爱因斯坦说过:“热爱是最好的老师。”任何教学都必须从培养学生的兴趣出发,在音舞结合的音乐教学中,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的兴趣显得更为重要。由于长期以来教育及社会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是女生做的事”这一观念深深地扎根在学生的心中,只有从激发学生的兴趣入手(特别是男生的学习兴趣),才能慢慢地去改变学生的观念,让学生变“被动学生”为“主动学习”。我在刚刚给三年级上音乐课时,不少男孩子不太喜欢上音乐课,对于舞蹈更是没有多大的兴趣,但是我根据男孩子的心理特点从他们感兴趣的地方入手,例如:男生特别爱摔跤、骑马,我就从蒙族舞入手,先和他们聊,问他们到过大草原没有?骑过马没有,引起他们的兴趣后,问他们看过蒙族舞蹈没有,然后再给他们跳几个很帅气的舞蹈动作,让他们知道男孩子跳的舞和女孩子不一样,他们要表现得是男孩子阳刚的一面,不作女孩的动作。就这样男孩子不光很喜欢上我的音乐课而且在我挑选男生舞蹈队员时都特别积极、踊跃。——是的,他们也喜爱上了舞蹈!
(三)必须加强舞蹈成品赏析
舞蹈是一门综合艺术,更是一门可视艺术。它是集美术、音乐、表演、服饰、文学、历史、地域文化等一身的综合艺术。本学期,我在每个班安排了两节舞蹈成品赏析课,在课上教会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方位来了解舞蹈,同时懂得欣赏舞蹈。只有了解懂得了才会去欣赏,只有欣赏了,才会去喜欢。有人曾对电视观众做过一个简单的口头调查,发现对电视或舞台上的舞蹈节目经常是关注地大多数是受过舞蹈培训的,而那些没有舞蹈经历的人几乎不看舞蹈节目,即使去看也只是看舞蹈外在的服饰,队形及热闹程度等而忽略舞蹈真正要所表现的内容。因此,在实施音舞结合教学的同时,必须侧重舞蹈成品的赏析,让学生从小就学会并懂得去欣赏舞蹈。
(四)必须合理分配教学时间
在小学课堂教学中,一节课四十分钟显得尤为珍贵,教师在这有限的时间里既要教一定的音乐知识技能,又要教学一定的舞蹈知识技能,只有合理地分配按排好时间,才能保证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如我在每节课都按排出5-8分钟的时间做一些形体基训动作的教学,或是结合音乐教材中的歌曲来编排一些简单的动作,让学生无论在歌唱或是舞蹈方面都得到发展。如在教学《我是草原小牧民》时,就结合蒙族舞蹈来进行教学,教授他们《骑步组合》,让喜欢唱歌的同学来唱歌,喜欢跳舞的同学来跳舞,一堂课上有歌有舞,一个小节目就这样诞生了!同时也可以在学期中特按排出一些课进行集体舞的教学,在教授一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闪烁的小星》,在教授二年级音乐课中我编排了舞蹈《我的家在日碦则》,让学生通过学习藏舞来感受西藏风情。我是这样安排集体舞课的时间的:每3-4周一次一节集体舞课,让学生在不段的复习巩固中学习知识。
课题研究的步骤:
1.准备阶段;选定研究课题 2.实施阶段;启动课题研究
3.总结阶段:写出书面材料,积累研究成果 课题研究的预期成果:
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缓解紧张,获得身心的愉悦,更重要的还健康了体魄。
课题研究的组织机构: 1.课题组组长:刘文贵 2.课题组成员:赵铁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