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人教版_一年级数学下册_ppt课件_第二单元_十几减8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十几减8》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一年级下册第13页例2:十几减8。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使学生主动获取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交流意识,开拓学生的思维空间。
3.初步渗透“数学来源于生活”的思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数学的实际意义,培养学生用数学的意识。
教学重点:
探究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会正确计算十几减8的题目。
教学难点:
亲历探究过程,理解“十几减8”的算法。教学准备:
课件,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生成问题
1、(多媒体出示口算:)
8+4=12 8+6=14 8+7=15 8+9=17
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点击算式,媒体出示答案。)
小结:计算8加几的加法时,我们一般可以采用凑10法的方法。
2、师: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减法。请看这幅图:老师呢,给你们讲个故事:(课件出示)星期天小明、小红去游乐园玩,他们准备买水喝。小明说:“我们要买8个。”小红说:“小朋友们你要帮帮我,现在还剩下几杯水呢?”聪明的小红不禁数了起来,“一共有11杯水。”
【设计意图:创设生动的童话情境,使数学问题在富有童趣的争论中自然提出,有效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大大调动了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师:要知道还剩几杯水?怎样列式呢?说说为什么?
1.独立算法,合作探索。
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11-8=3(杯)。
你是怎么计算出11-8的?能给熊猫盼盼讲一讲吗?
每个人的想法可能不同,小组内讨论讨论,比一比,哪一组帮菲菲想的方法最多。
【设计意图:联系情境问题的尝试计算,使学生体会到计算是源于问题的解决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这也是课程标准中“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新理念的体现。】
2.交流汇报算法。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把11分成10和1,10-8=2,2+1=3。
b.8+3=11,11-8=3。
c.把8分成5和3,11-3=8,8-5=3。
d.画出11杯水,圈出其中的8个,数一数还剩几杯水就行了。
【设计意图: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的方式相结合,使算法更丰富,更自由,更灵活,大大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同时使学生充分体会“合作”意义之所在。】
3.尝试运用,多种择优。
小红从小朋友这里得到了这么多好方法,高兴坏了。它灵机一动,决定考考小明: 摆一摆,算一算
13-8=
15-8=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类似以上四种方法外,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
8+7=15 15-8=7(教师补充板书。)
【设计意图:尝试练习在生动的情境中自然进行,不仅巩固了多种算法,同时使学生有意识的对算法进行了对比和选择。】
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方法都能得到正确答案,计算时在众多的方法中,选用一种自己喜欢的方法算。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小朋友们,愿意与小明、小红一起用今天学到的知识,再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吗?
1、做一做
12-8=
16-8=
学生自己动手操作,圈一圈图中的白菜和玉米,再次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十几减8的 问题。
2.动脑筋计算。
分组出示以下题目。
a.8+5=
8+3=
8+7=
13-8=
11-8=
15-8=
学生做完后,师问:“做完这些题目,你有什么想法吗?”
学生做完后,师问:“你发现什么了吗?”
【设计意图:学生自由表述他们的想法,一方面使他们充分感受加减法之间的关系,另一方面又使学生明确体验到了想加算减的计算方法的优越性,并知道在减法算式中交换减数和差的位置,就能得到另一道不同的减法算式。】
3.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练习三的第2题)
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数字信息和符号信息,鼓励学生完整的叙述图意,说出算式。
计算后,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发展学生的数感,符号感,使学生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数量关系和变化规律”是新课程标准的重要内容。】
4.计算练习:分苹果和分铅笔 练习三的第5题
先在小组内抢答算式的得数,再各自写出算式。
【设计意图:练习巩固层次分明,在看图列式说算法和动脑筋计算中,使学生逐步从多样化的算法中充分体验并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然后用数学解决问题。最后是纯减法计算的练习,逐步达到“看减法算式直接想出得数”的教学目标。】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小朋友们,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了《十几减8》,知道计算十几减8仍可以采用“想加算减”的方法和“破十减的方法”;还知道了一道减法算式可以改写成另一道对应的减法算式。这样的思想也能帮助我们计算十几减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五、布置作业: 练习第1.2.3.题
六、板书设计: 11-8=3(杯)
12-8=
16-8=
8+5=
8+3=
8+7=
13-8=
11-8=
15-8=
a.把11分成10和1,10-8=2,2+1=3。
b.8+3=11,11-8=3。
c.把8分成5和3,11-3=8,8-5=3。
d.画出11杯水,圈出其中的8个,数一数还剩几杯水就行了。
第二篇:(人教新课标)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十几减8
十几减8 素质教学目标:
知识教学点: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能力教学点: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十几减8,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做减法的思考方法。
德育教学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自主观察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自主探索十几减8的方法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圆片13个,表示虚线用的毛线一条。
教学过程:
一、基本技能训练:
1、看卡片写得数,做完集体订正(1)8+3= 8+7= 8+4= 8+6= 8+5= 8+8= 8+9= 8+10=(2)13-9= 16-9= 12-9= 11-9=
15-9= 18-9= 17-9= 14-9=
2、说说“14-9”的计算过程
3、出示:
8+()=12 8+()=14 12-8=()
14-8=()8+()=15 8+()=17 15-8=()
17-8=()
二、探索交流:
搽掉减法算式让学生观察。
这里12、15、14、17、都减一个什么数?
今天就是希望大家能自己找到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1.观察主题图:
四人小组观察主题图,然后提出问题解答。2.想想刚才你是怎么算十几减8的? 用小圆片代替金鱼摆一摆。
然后把你方法和你的同桌说一说。3.交流汇报算法
三、自主巩固练习:
1、可以边摆边算。完成P15做一做第1题
学生上黑板边摆边算。说自己的计算过程。
2、独立用自己的方法计算第2题。集体订正。
四.基本技能训练:
1、听算训练。
2、限时口算20题。
第三篇:一年级数学下册_十几减8教学反思_
十几减8教学反思
一年级组 张芳
复习安排了8加几、7加几和十几减9的口算,并指名说说13-9的算法,为学生顺运用“想加算减”的方法计算十几减8、7做准备,也便于学生将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新的问题情境中。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算式15-8,放手让学生运用学习十几减9的经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独立学习十几减8、7的计算方法,充分享受探索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热情。在学习过程中,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算法多样化,对计算有困难的学生,指导他们通过摆小棒,探索计算方法,通过交流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不同算法的优劣,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逐步培养学生发表意见和表述思路的能力。
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呈现教材中的练习。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渗透差的变化规律,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
十几减8的教学从学生已有的认知发展水平(十几减9)出发,联系生活实际,呈现新的问题情境(十几减8),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合作交流,独立解决新问题,体验探索成功的喜悦。通过多种活动形式,将枯燥的计算寓于学生喜欢的活动中,将计算技能的训练落到实处,并注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估算意识。在教学的过程中重视学法指导,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整个教学设计注意面向全体,因材施教,在提倡算法多样化的同时,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算法,使学生学得轻松,学得愉快。
第四篇:一年级数学下册_十几减8教学设计_人教版
《十 几 减 8》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13页例2及做一做练习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掌握十几减9的基础上,通过解决具体情景中的问题,自主探究十几减8的计算方法。
2、进一步理解“破十法”和“想加算减”,并能够用语言表述思维过程。3.通过学习,使学生能正确,熟练地计算十几减8的式题。3.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的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这两种计算方法。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计算。教学过程:
一、游戏引入,唤醒旧知
同学们,你们想去动物园看熊猫吗?(想)。好!可是我们必须闯过两关游戏,老师才能带大家去,你们有信心吗?(有)
(一)击鼓传花
(二)填空练习(开火车)
小朋友们表现得真棒,老师非常高兴,所以现在我们就来到了动物园!第一节 学习新知,自主探究
同学们看,熊猫宝宝在干什么呀?(卖风车)。熊猫宝宝说,如果今天小朋友们能够大胆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她就把风车奖励给你们,好不好?(好)
(一)收集信息,回答问题
问题:1.在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 能到前面边指边说吗?
2.要求的问题是什么?
3.你能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吗?
4.要求“还剩几个”你能解答吗?12-8=4 5.这个4是怎么得到的啊?把你们的算法和同桌的小朋友 说一说,也可以用学具摆一摆。
(二)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用学具摆一摆。
出示破十法和想加算减的过程 第二节 运用新知,自主练习
今天同学们表现得都很棒,熊猫宝宝非常满意。她除了把风车送给你们之外,还邀请大家去她的菜园采摘新鲜的蔬菜和可口的玉米,你们愿意吗?(愿意)
1.圈一圈,算一算。2.算一算。
问题:(1)边算边思考,你有什么发现?
(2)你能照样子再出三组题吗?说给同桌听一听。3.看谁算得快。
问题:算得快的同学,你有什么窍门吗
你们今天跟熊猫妈妈一起玩得开心吗?(开心)下面是熊猫妈妈留给你们的家庭作业,我们是不是要好好地完成呀?(是)
第三节 布置作业
第13页“做一做”第3题。
十几减8
12-8=4 11-8=3 想:8+(4)=12 想:10-8=2 12-8=4 12-8=(4)2+2=4 13-8=5 14-8=6 15-8=7 16-8=8 17-8=9
第五篇:第二单元十几减8 教学反思
一年级数学下册《十几减8》教学反思
苗店中心小学 王欢
本节课我教学时从复习十几减9的口算入手,通过抢答激起学生的兴趣,提取学生头脑中的已有知识,并选取两道题让学生说说计算方法,为教学新知识打下基础。然后引导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自学例题。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后我让每位学生动脑思考、有困难的可以动手操作,在自己的实践活动中发现12-8的计算方法,在探索过程中使每个学生有较明确的目的,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活动中。给了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后再为学生提供充分交流的机会,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尽量给学生鼓励肯定合理的计算方法,充分调动了全班同学的学习积极性。由于在教学十几减9中,学生已经偏向用“破十法”和“想加算减”计算,所以在交流算法中也只出现了这两种算法,我也并没有提出用“连减法”即12-2=10,10-6=4来计算,我认为学生已经自己选择了算法的优化。
我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数学方法可能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合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最重要的,每一位学生都能有机会依靠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享受成功的喜悦。
多给学生交流的机会,让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能力。在做“想想做做”第2题时,我都是先让学生自己题目表示的意思,有个孩子说:“原来有14颗毛豆,剥出来了8粒,还有多少粒没有剥?”多么形象地回答让我们[ ]一下子感觉将一个静态的图画变成了一个动态的画面展示,解题方法也随着学生对画面的描述清晰起来了。让学生去说,耐心地听学生说,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