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宪法修正案学习课件文字讲稿
第一部分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
今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作为马克思主义的最大受益者,为保持住中国的发展优势,我们在怀念的同时更应该静心思索、潜心研读马克思主义思想。
5月4日上午10时,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马克思是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革命导师,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创始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和国际共产主义的开创者,是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思想家。两个世纪过去了,人类社会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但马克思的名字依然在世界各地受到人们的尊敬,马克思的学说依然闪烁着耀眼的真理光芒!
一
1818年5月5日,马克思诞生在德国特里尔城的一个律师家庭。早在中学时代,他就树立了为人类幸福而工作的志向。大学时代,马克思广泛钻研哲学、历史学、法学等知识,探寻人类社会发展的奥秘。在《莱茵报》工作期间,马克思犀利抨击普鲁士政府的专制统治,维护人民权利。1843年移居巴黎后,马克思积极参与工人运动,在革命实践和理论探索的结合中完成了从唯心主义到唯物主义、从革命民主主义到共产主义的转变。1845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合作撰写了《共产党宣言》,一经问世就震动了世界。恩格斯说,《共产党宣言》是“全部社会主义文献中传播最广和最具有国际性的著作,是从西伯利亚到加利福尼亚的千百万工人公认的共同纲领”。
马克思主义主要由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三大组成部分构成。这三大组成部分分别来源于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然而,最终升华为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因,是马克思对所处的时代和世界的深入考察,是马克思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马克思说:“共产党人的理论原理,决不是以这个或那个世界改革家所发明或发现的思想、原则为根据的。”“这些原理不过是现存的阶级斗争、我们眼前的历史运动的真实关系的一般表述。”
二
——马克思的一生,是胸怀崇高理想、为人类解放不懈奋斗的一生。1835年,17岁的马克思在他的高中毕业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这样写道:“如果我们选择了最能为人类而工作的职业,那么,重担就不能把我们压倒,因为这是为大家作出的牺牲;那时我们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怜的、有限的、自私的乐趣,我们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面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马克思一生饱尝颠沛流离的艰辛、贫病交加的煎熬,但他初心不改、矢志不渝,为人类解放的崇高理想而不懈奋斗,成就了伟大人生。
——马克思的一生,是不畏艰难险阻、为追求真理而勇攀思想高峰的一生。马克思曾经写道:“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马克思为创立科学理论体系,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最终达到了光辉的顶点。他博览群书、广泛涉猎,不仅深入了解和研究哲学社会科学各个学科知识,而且深入了解和研究各种自然科学知识,努力从人类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中汲取养料。马克思毕生忘我工作,经常每天工作16个小时。马克思在给友人的信中谈到,为了《资本论》的写作,“我一直在坟墓的边缘徘徊。因此,我不得不利用我还能工作的每时每刻来完成我的著作”。即使在多病的晚年,马克思仍然不断迈向新的科学领域和目标,写下了数量庞大的历史学、人类学、数学等学科笔记。正如恩格斯所说:“马克思在他所研究的每一个领域,甚至在数学领域,都有独到的发现,这样的领域是很多的,而且其中任何一个领域他都不是浅尝辄止。” ——马克思的一生,是为推翻旧世界、建立新世界而不息战斗的一生。恩格斯说,“马克思首先是一个革命家”,“斗争是他的生命要素。很少有人像他那样满腔热情、坚韧不拔和卓有成效地进行斗争”。马克思毕生的使命就是为人民解放而奋斗。为了改变人民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马克思义无反顾投身轰轰烈烈的工人运动,始终站在革命斗争最前沿。他领导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领导了世界上第一个国际工人组织——国际工人协会,热情支持世界上第一次工人阶级夺取政权的革命——巴黎公社革命,满腔热情、百折不挠推动各国工人运动发展。
三
马克思给我们留下的最有价值、最具影响力的精神财富,就是以他名字命名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这一理论犹如壮丽的日出,照亮了人类探索历史规律和寻求自身解放的道路。
——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在马克思提出科学社会主义之前,空想社会主义者早已存在,他们怀着悲天悯人的情感,对理想社会有很多美好的设想,但由于没有揭示社会发展规律,没有找到实现理想的有效途径,因而也就难以真正对社会发展发生作用。马克思创建了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揭示了资本主义运行的特殊规律,为人类指明了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飞跃的途径,为人民指明了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在马克思之前,社会上占统治地位的理论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马克思主义第一次站在人民的立场探求人类自由解放的道路,以科学的理论为最终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人人平等、人人自由的理想社会指明了方向。马克思主义之所以具有跨越国度、跨越时代的影响力,就是因为它植根人民之中,指明了依靠人民推动历史前进的人间正道。
——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说,“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实践的观点、生活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而是为了改变人民历史命运而创立的,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形成的,也是在人民求解放的实践中丰富和发展的,为人民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马克思一再告诫人们,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一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就是马克思、恩格斯以及他们的后继者们不断根据时代、实践、认识发展而发展的历史,是不断吸收人类历史上一切优秀思想文化成果丰富自己的历史。因此,马克思主义能够永葆其美妙之青春,不断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回应人类社会面临的新挑战。
四
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博大精深、常学常新。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仍然要学习马克思,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不断从中汲取科学智慧和理论力量,在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更有定力、更有自信、更有智慧地坚持和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巨轮始终沿着正确航向破浪前行。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思想。马克思科学揭示了人类社会最终走向共产主义的必然趋势。马克思、恩格斯坚信,未来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马克思坚信历史潮流奔腾向前,只要人民成为自己的主人、社会的主人、人类社会发展的主人,共产主义理想就一定能够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一步一步实现。马克思主义奠定了共产党人坚定理想信念的理论基础。我们要全面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深刻认识实现共产主义是由一个一个阶段性目标逐步达成的历史过程,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统一起来、同我们正在做的事情统一起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坚守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像马克思那样,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坚守人民立场的思想。人民性是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品格。马克思说,“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让人民获得解放是马克思毕生的追求。我们要始终把人民立场作为根本立场,把为人民谋幸福作为根本使命,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贯彻群众路线,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磅礴力量,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创造历史伟业。这是尊重历史规律的必然选择,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自觉担当。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思想。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生产力是全部社会生活的物质前提,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经济基础。生产力是推动社会进步最活跃、最革命的要素。“人们所达到的生产力的总和决定着社会状况。”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支配着整个社会发展进程。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中国共产党人接力探索、着力解决的重大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不到70年的时间内,我们党带领人民坚定不移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走完了西方几百年的发展历程,推动我国快速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我们要勇于全面深化改革,自觉通过调整生产关系激发社会生产力发展活力,自觉通过完善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发展要求,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符合规律地向前发展。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民主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指出,“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工人阶级一旦取得统治权,就不能继续运用旧的国家机器来进行管理”,必须“以新的真正民主的国家政权来代替”。国家机关必须由社会主人变为社会公仆,接受人民监督。我们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在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当家作主的制度保障,加快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充分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更加切实、更有成效地实施人民民主。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文化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不同的经济和社会环境中,人们生产不同的思想和文化,思想文化建设虽然决定于经济基础,但又对经济基础发生反作用。先进的思想文化一旦被群众掌握,就会转化为强大的物质力量;反之,落后的、错误的观念如果不破除,就会成为社会发展进步的桎梏。理论自觉、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进步的力量;价值先进、思想解放,是一个社会活力的来源。国家之魂,文以化之,文以铸之。我们要立足中国,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平、文明素养,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设想,在未来社会中,“生产将以所有的人富裕为目的”,“所有人共同享受大家创造出来的福利”。恩格斯结合马克思在《共产党宣言》、《哥达纲领批判》、《资本论》等著作中提出的一系列主张,阐明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社会应该“给所有的人提供健康而有益的工作,给所有的人提供充裕的物质生活和闲暇时间,给所有的人提供真正的充分的自由”。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在更高水平上实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朝着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迈进。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思想。马克思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自然不仅给人类提供了生活资料来源,如肥沃的土地、鱼产丰富的江河湖海等,而且给人类提供了生产资料来源。自然物构成人类生存的自然条件,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人类善待自然,自然也会馈赠人类,但“如果说人靠科学和创造性天才征服了自然力,那么自然力也对人进行报复”。自然是生命之母,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人类必须敬畏自然、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我们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动员全社会力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共建美丽中国,让人民群众在绿水青山中共享自然之美、生命之美、生活之美,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历史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说:“各民族的原始封闭状态由于日益完善的生产方式、交往以及因交往而自然形成的不同民族之间的分工消灭得越是彻底,历史也就越是成为世界历史。”马克思、恩格斯当年的这个预言,现在已经成为现实,历史和现实日益证明这个预言的科学价值。今天,人类交往的世界性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深入、更广泛,各国相互联系和彼此依存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频繁、更紧密。一体化的世界就在那儿,谁拒绝这个世界,这个世界也会拒绝他。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我们要站在世界历史的高度审视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面临的重大问题,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拓展同世界各国的合作,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在更多领域、更高层面上实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不依附别人、更不掠夺别人,同各国人民一道努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把世界建设得更加美好。
——学习马克思,就要学习和实践马克思主义关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的思想。马克思认为,“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所经历的各个发展阶段上,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而是要“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为建设共产主义社会而奋斗。共产党要“在全世界面前树立起可供人们用来衡量党的运动水平的里程碑”。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同其他政党的根本区别。我们要统揽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做到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永远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
回顾党的奋斗历程可以发现,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历经艰难困苦而不断发展壮大,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使全党始终保持统一的思想、坚定的意志、协调的行动、强大的战斗力。
当前,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我们要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必须不断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提高运用科学理论指导我们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化解重大矛盾、解决重大问题的能力,以更宽广的视野、更长远的眼光来思考把握未来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不断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和共产主义理想。
第二部分
学习解读《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党和人民事业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法制化建设不断完善发展,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思想更加统一、信心更加坚定、行动更加有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呈现欣欣向荣的发展新局面。
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对宪法修改作出重要部署。这是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最近一段时间,全国上下和社会各个阶层掀起学习宪法的热潮,为切实抓好宪法的学习宣传工作,自觉维护宪法权威,捍卫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营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的浓厚氛围,今天,我们在这里集中组织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11日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大会主席团当日发布公告,予以公布施行。
我国宪法是治国理政的总章程,必须体现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进步,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次宪法修改,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对宪法作部分修改、不作大改,严格依法按程序推进,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数千条建议。
修改建议的主要内容包括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设立新的国家机构-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以及宪法部分条款的完善及修正。
这次修改,明确了坚持党的领导,对人大制度、统一战线制度、宪法宣誓制度、国家主席任期制度、国务院管理制度、地方立法制度监察制度等进行了完善修正,这些重大修改建议,是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顶层设计和制度安排。
下面,我将从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宪法序言部分的修改、宪法条款部分的修改、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等几个方面进行解读。
第一章,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
当代中国宪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是我们党领导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观时而制法,因事而制礼”。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这是我国宪法发展的一条基本规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大法,规定拥有最高法律效力。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于1954年9月20日、1975年1月17日、1978年3月5日和1982年12月4日通过四个宪法,现行宪法为1982年宪法,并历经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四次修订。2018年是第五次修订。
总书记指出,修改宪法是中共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政治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作为国家的根本法,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强则国家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坚持不懈深化依法治国实践,对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依宪治国是落实依法治国的重点与关键,是建设法治中国的内在要求。“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全国各族人民、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以宪法为根本的活动准则,并且负有维护宪法尊严、保证宪法实施的职责。一切违反宪法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权力是把“双刃剑”,用得好能披荆斩棘、一路向前,为民谋福;如果权力被滥用,就将与“色”“贪”“恶”为伍,损害国家和人民利益,祸害党的队伍。这次的宪法修正,引起烘托了举国上下尊重宪法、宪法至上、用宪法维护人民权益的社会氛围。要时刻谨记:权力属于人民,权力服从宪法。公职人员只有为人民服务的义务,没有凌驾于人民之上的特权。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都必须予以追究和纠正。
宪法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是通过科学民主程序形成的根本法。要把宣传和树立宪法权威作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事项,我们要在公司、各医疗机构内和服务群体中,普遍开展宪法宣传教育,大力宣传宪法所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基本原则、活动准则,大力弘扬宪法精神,教育引导各单位、各类群体、企业员工、社会公民牢固树立宪法意识、增强宪法观念,自觉履行维护宪法尊严、保障宪法实施的职责。
第二章 宪法序言部分的修改
1.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修改点为
将“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
将“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 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将“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修改点
“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突出改革的地位。“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3.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修改点
“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
4.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修改点
“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
“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
“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章 宪法条款部分的修改
1.宪法第一条第二款 “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宪法第三条第三款 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宪法第四条第一款 “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国家保障各少数民族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4.宪法第二十四条第二款 “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增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表述。
5.宪法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6.宪法第六十二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行使下列职权”中增加一项,作为第七项“
(七)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七项至第十五项相应改为第八项至第十六项。
7.宪法第六十三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有权罢免下列人员”中增加一项,作为第四项“
(四)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第四项、第五项相应改为第五项、第六项。
8.宪法第六十五条第四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9.宪法第六十七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
(六)监督国务院、中央军事委员会、国家监察委员会、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工作”;增加一项,作为第十一项“
(十一)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第十一项至第二十一项相应改为第十二项至第二十二项。
10.宪法第七十条第一款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设立民族委员会、宪法和法律委员会、财政经济委员会、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外事委员会、华侨委员会和其他需要设立的专门委员会。”
11.宪法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修改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
12.宪法第八十九条“国务院行使下列职权”中第六项“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修改为“
(六)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第八项“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修改为“
(八)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等工作”。
13.宪法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14.宪法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15.宪法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16.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17.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修改为:“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发布决定和命令,任免、培训、考核和奖惩行政工作人员。”删除了监察这一权限。
第四章 国家监察体制改革
宪法第三章 “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增加五条,分别作为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二十七条。内容有以下几点:
第七节 监察委员会
第一百二十三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各级监察委员会是国家的监察机关。
第一百二十四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
监察委员会由下列人员组成:主任,副主任若干人,委员若干人。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任期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监察委员会主任每届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监察委员会的组织和职权由法律规定。
第一百二十五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监察委员会是最高监察机关。国家监察委员会领导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上级监察委员会领导下级监察委员会的工作。第一百二十六条 国家监察委员会对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负责。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对产生它的国家权力机关和上一级监察委员会负责。
第一百二十七条 监察委员会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监察机关办理职务违法和职务犯罪案件,应当与审判机关、检察机关、执法部门互相配合,互相制约。第七节相应改为第八节,第一百二十三条至第一百三十八条相应改为第一百二十八条至第一百四十三条。
第五章 宪法修改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新宪法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载入宪法,这是把党的指导思想转化为国家指导思想,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国宪法完善发展的内在要求。进一步明确新时代国家发展的根本任务、奋斗目标、战略步骤,有利于更好地团结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进一步明确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最高政治原则,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和执政基础、为国家发展和民族振兴提供坚强政治保证。
这次宪法修改,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把党的十九大确定的重大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载入国家根本法,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体现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宪法的规范、引领、推动、保障作用,在法治轨道上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翻开宪法序言,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清晰可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在国家根本法上留下辉煌篇章。踏上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维护宪法作为国家根本法的权威地位,更好发挥宪法治国安邦总章程的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越走越宽广,我们就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谢谢。
第二篇:修宪讲座讲稿
尊
崇
宪
法
保
证
宪
法
实
施
——《宪法》讲座讲稿
授课人
XXX
3月11日下午,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三次全体会议经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这是继2004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宪法修正案后,我国宪法迎来的又一次修改!
一、修改宪法的重大意义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权威、法律效力。修改宪法,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自2004年修改宪法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又有了许多重要发展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党的十九大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战略部署,确定了新的奋斗目标。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更好地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宪法修改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全面依法治国是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是实现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依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面依法治国,我们就治不好国、理不好政,我们的战略布局就会落空。必须坚持把依法治国作为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不断把法治中国建设推向前进。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
宪法修改是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发展的必然要求。我国宪法以国家根本法的形式,确认了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斗争和根本成就,确立了国体和政体等国家的根本制度,确立了国家的根本任务、领导核心、指导思想、发展道路、奋斗目标等国家生活中带有全局性、根本性的问题。我国宪法是一部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宪法。1954年宪法诞生后,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施行后,根据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和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进行了4次修改。通过4次宪法修改,我国宪法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紧跟时代步伐,不断与时俱进,有力推动和保障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有力推动和加强了我国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我国宪法应该坚持与时俱进,更好体现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新成就、新经验、新要求。根据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形势、新任务,对我国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是必须的、适时的,是符合宪法发展规律、符合时代发展和实践需要的。
二、宪法的五次重大修改
回顾64年来,自1954年首部宪法通过,我国宪法一直处在探索实践和不断完善过程中。1982年宪法公布实施后,根据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与发展,分别于1988年、1993年、1999年、2004年和2018年进行了5次修改。
(一)新中国成立后第一部宪法——“五四宪法”
1954年9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进行了最重要的议程:以无记名投票的方式通过了新中国的根本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第一部宪法,是在毛泽东主席亲自主持下,经过宪法起草委员会起草和全国1.5亿人的广泛讨论后制定颁布的。它确立了新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首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此后,1975年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和1978年五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分别对宪法进行了两次大规模修改。
(二)我国现在用的哪年宪法——“八二宪法”
随着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和变化,制定一部符合时代和国情的新宪法的要求越来越迫切。
历时两年,1982年12月4日,在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3000多名全国人大代表通过无记名投票,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这是迄今为止宪法最后一次大规模修改,也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宪法。
1982年宪法以1954年宪法为基础,由“序言”“总纲”“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国家机构”“国旗、国徽、首都”5章组成,共138条。从内容上,把四项基本原则写入序言;重申所有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同时在结构上把“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一章提到了“国家机构”之前,更好地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精神。
1982年后,我国又由于国家发展的现实需求,对宪法进行了四次小规模修改,今年是第5次修改。
回顾前几次宪法修订的内容,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变化呢?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确立私营经济法律地位。
根据1982年宪法规定,国家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国家保障国营经济的巩固和发展,以及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的权利和利益。但自1978年改革开放,大量私营经济和多种所有制形式出现,可并不受法律保护。
1988年,宪法进行了第一次小规模修订,这次修订主要就是为了配合改革开放的需要。
宪法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国家保护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对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立法上确立了私营经济的法律地位和政策,私营经济和民营经济也自此获得了进一步的发展,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与此同时,土地也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进入了市场,1987年至1989年出现了房地产热和开发区热。为了使土地买卖合法,1988年宪法修正案对此也进行了修改,土地使用权商品化首次获得法律承认。
宪法第十条第四款修改为:“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土地的使用权可以依照法律的规定转让。”
1992年,邓小平南巡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为中国走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道路奠定了思想基础。同年秋季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明确提出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第二年(1993年),宪法迎来了第二次小规模修订,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被明确写入宪法,同时,计划经济体制也自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宪法第十五条修改为:“国家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国家加强经济立法,完善宏观调控。”“国家依法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扰乱社会经济秩序。”
在1999年第三次修宪时,“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被定为国家的根本任务;同时,私营经济、个体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也成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宪法第十一条修改为:“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监督和管理。”
2001年12月11日,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改革开放事业进入了新篇章。2004年修宪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规定进行了第3次修改:
宪法第十一条第二款修改为:“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和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
(三)依法治国贯穿于历史宪法修改全过程
新中国成立后,国家是比较注意法制建设的。不仅制定了1954年宪法和一系列法律法规、命令,还要求全党和全国人民都遵守革命法制,依法办事。比如“五四宪法”中第十八条就规定,一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必须效忠人民民主制度,服从宪法和法律,努力为人民服务。第八十五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上一律平等。
1982年宪法,第五条规定:“国家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的统一和尊严;一切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都不得同宪法相抵触;一切国家机关和武装力量、各政党和各社会团体、各企业事业组织都必须遵守宪法和法律;一切违反宪法和法律的行为,必须予以追究;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这可以说在宪法中确立了法治原则。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都一直十分重视以法制保障改革开放的成果和秩序。20世纪末,随着一系列基本法律的陆续出台,国家法治基础已经具备。1988年8月至1995年,提出了要实行法治、反对人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也初步形成。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确立了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
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正式将“依法治国”写入了宪法。而这也为后来“人权”入宪打下了基础。
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有宪法专家分析认为,把“依法治国”写入宪法,这充分表明宪法是实行依法治国的前提。依法治国是在宪法下的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也是以尊重宪法的权威为核心的法治国家。没有宪法,就不可能有法治;不实施宪法,也就不可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四)以人为本写入宪法
进入新世纪,随着依法治国方略的推进,我们党和国家对依法治国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化。2004年,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这是历届宪法修正案中修改条数最多,涉及内容最广泛,最贴近人民切身利益的一次。
这一次修改最重磅之一的就是“人权”入宪,从1954年宪法到1982年宪法,虽然一直都规定了“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但并没有明确地讲到人权。
2004年宪法修正案,宪法第三十三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
再加上同时修改的征地补偿入宪、私有财产入宪,更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
2004年宪法修正案,宪法第十三条修改为:“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对公民的私有财产实行征收或者征用并给予补偿。”
现行宪法通过四次修订之后,在国家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发挥出重要作用,作为公民的我们也从中不断得到实惠。
三、关于宪法修正案(草案)的具体内容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是党和人民意志的集中体现。宪法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吸纳新经验、确认新成果、作出新规范,才具有持久生命力。为更好发挥宪法在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的重大作用,需要对现行宪法作出适当修改,把党和人民在实践中取得的重大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成果上升为宪法规定。
2017年9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启动宪法修改工作,对宪法适时作出必要修改。为此,决定成立宪法修改小组,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领导下开展工作,由张德江同志任组长,栗战书、王沪宁同志任副组长,党中央、全国人大、国务院有关单位、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等有关方面的负责同志参加。
根据党中央对宪法修改的部署,2017年11月13日,党中央发出征求对修改宪法部分内容意见的通知,请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在精心组织讨论、广泛听取意见的基础上提出宪法修改建议。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交书面报告118份。受党中央委托,中央统战部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经过梳理,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共提出修改意见2639条。宪法修改小组认真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党中央确定的总体要求和原则,深入研究、扎实工作,在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反复修改形成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
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分别审议了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12月12日,根据党中央决定,中央办公厅发出通知,就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下发党内一定范围征求意见。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反馈书面报告118份,共提出修改意见230条。党中央还以适当方式征求了党内部分老同志的意见。
12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党外人士座谈会,当面听取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负责人和无党派人士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党外人士提交了书面发言稿10份。
2018年1月2日至3日,根据党中央安排,张德江同志主持召开4场座谈会,分别听取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党委(党组)负责同志、智库和专家学者、各省区市人大常委会党组负责同志对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的意见和建议。与会同志提交书面材料52份。
从征求意见的情况看,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改的决策部署,一致认同这次修改宪法的总体要求和原则,完全赞成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认为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总体上已经成熟。一致认为这次宪法修改充分体现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体现了党的主张与人民意志有机统一,对推动宪法与时俱进、完善发展,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有力宪法保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一致赞成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写入宪法序言部分;一致赞成把“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写进宪法第一章《总纲》条文部分;一致赞成对国家主席任期作出新的规定;一致赞成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中增加一节“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一致赞成对宪法序言和条文部分作出的其他修改,包括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充实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发展历程的内容,充实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充实对外政策方面的内容,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等等。
对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宪法修改小组认真汇总梳理,逐条进行研究,对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作出进一步修改完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会议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再次审议了修改后的中央修宪建议草案稿。
2018年1月18日至1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习近平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张德江同志就建议草案向全会作了说明。1月26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提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
1月29日至30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三十二次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宪法修改小组副组长栗战书同志受中共中央委托,就中央修宪建议向常委会作了说明。会议讨论了中央修宪建议,一致表示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改工作的决策部署,一致赞同党中央确定的这次宪法修改的总体要求和原则,一致认为中央修宪建议是成熟的。受委员长会议委托,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以中央修宪建议为基础,拟订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的议案》;经会议审议和表决,决定将宪法修正案(草案)提请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议。
根据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表决议案办法的规定,表决宪法修正案草案,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以全体代表的三分之二以上赞成票通过。赞成2958票,反对2票,弃权3票。
本次宪法修正案(草案),对我国现行宪法作出21条修改,其中11条同设立监察委员会有关。具体修改内容如下。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修改为“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同时,在“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前增写“贯彻新发展理念”。
作出以上修改的主要原因是,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大成果,党的十八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根本理论指引,其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已被实践所充分证明,在全党全国人民中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党的十九大党章修正案已经将其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在宪法中把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在一起,确立其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体现了党的主张和人民意志的统一,明确了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实践的理论结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不断丰富发展。把“新发展理念”写入宪法,有利于从宪法上确认这一重要理论成果,更好发挥其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二)调整充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国家”修改为“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与此相适应,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三节第八十九条第六项“领导和管理经济工作和城乡建设”后面,增加“生态文明建设”的内容。
作出以上修改的主要原因是: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深化,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丰富和完善。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党的十九大确立的奋斗目标。作这样的修改,在表述上与党的十九大报告相一致,有利于引领全党全国人民把握规律、科学布局,在新时代不断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齐心协力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奋斗。
(三)完善依法治国和宪法实施举措。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七自然段中“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修改为“健全社会主义法治”。主要考虑是:从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到健全社会主义法治,是我们党依法治国理念和方式的新飞跃。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加快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同时,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七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三款:“国家工作人员就职时应当依照法律规定公开进行宪法宣誓。”
作出以上修改的原因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已于2015年7月1日通过了关于实行宪法宣誓制度的决定,不久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又作了修订,将宪法宣誓制度在宪法中确认下来,有利于促使国家工作人员树立宪法意识、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也有利于彰显宪法权威,激励和教育国家工作人员忠于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加强宪法实施。
(四)充实完善我国革命和建设发展历程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修改为“在长期的革命、建设、改革过程中”;将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修改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成就是同世界人民的支持分不开的”。作这些修改,党和人民团结奋斗的光辉历程就更加完整。
(五)充实完善爱国统一战线和民族关系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序言第十自然段中“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修改为“包括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的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
作出以上修改的主要原因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已经成为团结海内外中华儿女的最大公约数。实现中国梦,需要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共同奋斗。只有把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爱国者都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实现中国梦才能获得强大持久广泛的力量支持。
将宪法序言第十一自然段中“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修改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已经确立,并将继续加强。”与此相适应,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四条第一款中“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关系”修改为“维护和发展各民族的平等团结互助和谐关系”。
作出以上修改的主要原因是,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反复强调的一个重要思想。作这样的修改,有利于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
(六)充实和平外交政策方面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序言第十二自然段中“中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坚持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后增加“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坚持互利共赢开放战略”;将“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的交流”修改为“发展同各国的外交关系和经济、文化交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作出以上修改的原因是,有利于正确把握国际形势的深刻变化,顺应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发展安全两件大事,为我国发展拓展广阔的空间、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七)充实坚持和加强中国共产党全面领导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一条第二款“社会主义制度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根本制度。”后增写一句,内容为“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作出以上修改的原因是: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是国家的最高政治领导力量。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宪法从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属性角度对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进行规定,有利于在全体人民中强化党的领导意识,有效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国家工作全过程和各方面,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八)增加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二十四条第二款中“国家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修改为“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倡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的公德”。
作出以上修改的考虑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这样的修改,贯彻了党的十九大精神,有利于在全社会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础。
(九)修改国家主席任职方面的有关规定。
宪法修正案(草案)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七十九条第三款“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副主席每届任期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每届任期相同,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中“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删去。
作出以上修改的原因是,这次征求意见和在基层调研过程中,许多地区、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一致呼吁修改宪法中国家主席任职期限的有关规定。党的十八届七中全会和党的十九大召开期间,与会委员代表在这方面的呼声也很强烈。大家一致认为,目前,党章对党的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党的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宪法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军事委员会主席,都没有作出“连续任职不得超过两届”的规定。宪法对国家主席的相关规定也采取上述做法,有利于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有利于加强和完善国家领导体制。
(十)增加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规定。
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条增加一款,作为第二款:“设区的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和它们的常务委员会,在不同宪法、法律、行政法规和本省、自治区的地方性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可以依照法律规定制定地方性法规,报本省、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后施行。”
增加这一条规定的原因是,有利于设区的市在宪法法律的范围内,制定体现本行政区域实际的地方性法规,更为有效地加强社会治理、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也有利于规范设区的市制定地方性法规的行为。
(十一)增加有关监察委员会的各项规定。
为了贯彻和体现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精神,为成立监察委员会提供宪法依据,宪法修正案(草案)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节后增加一节,作为第七节“监察委员会”,就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的性质、地位、名称、人员组成、任期任届、领导体制、工作机制等作出规定。与此相适应,还作了如下修改。
(1)将宪法第一章《总纲》第三条第三款中“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修改为“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
(2)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十五条第四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3)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零三条第三款“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组成人员不得担任国家行政机关、监察机关、审判机关和检察机关的职务”。
(4)在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六十二条第六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选举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在宪法第六十三条第三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在宪法第六十七条第六项中增加“国家监察委员会”;在第十项后增加一项,内容为“根据国家监察委员会主任的提请,任免国家监察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5)将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一百零一条第二款中“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修改为“县级以上的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选举并且有权罢免本级监察委员会主任、本级人民法院院长和本级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将宪法第一百零四条中“监督本级人民政府、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修改为“监督本级人民政府、监察委员会、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的工作”。
(6)删去宪法第三章《国家机构》第八十九条第八项“领导和管理民政、公安、司法行政和监察等工作”中的“和监察”。删去宪法第一百零七条第一款“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法律规定的权限,管理本行政区域内的经济、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事业、城乡建设事业和财政、民政、公安、民族事务、司法行政、监察、计划生育等行政工作”中的“监察”。
作出以上修改,反映了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国家监察体制改革的成果,贯彻了党的十九大关于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部署,也反映了设立国家监察委员会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职权的新变化以及工作的新要求。
四、深入学习贯彻宪法
此次宪法修改是党中央从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局和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也是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大举措,我们要认真学习,抓好贯彻落实。
第一,尊崇宪法,牢固树立宪法权威。全面贯彻实施宪法,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首要任务和基础工作。法治权威能不能树立起来,首先要看宪法有没有权威。全社会都要深刻认识到,维护宪法法律权威就是维护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权威,捍卫宪法法律尊严就是捍卫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尊严,保证宪法法律实施就是保证党和人民共同意志的实现。领导干部要时刻牢记,权力来源于宪法法律,权力受宪法法律约束,严守权力边界,规范行使权力,接受人民监督。作为公民要充分认识,宪法法律既是保护自身权利的有力武器,也是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第二,学习宪法,把握宪法精神实质。学习掌握宪法,是贯彻实施宪法的前提和基础。要学习宪法文本,精读宪法序言和条文,准确把握宪法的核心要义,深刻领会宪法的基本精神。要把学习宪法同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结合起来,同学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结合起来,同学习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奋斗的历史结合起来,深刻认识宪法的深厚根基和丰富内涵,深刻认识宪法的至上地位和最高权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第三,宣传宪法,切实增强宪法意识。要深入宣传宪法确立的国家根本制度、根本任务和我国的国体、政体,宣传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宣传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等基本内容,切实增强公职人员宪法观念,增强全体人民宪法意识,以宪法精神凝心聚力。要紧密结合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成就,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辉煌成就,深入宣传宪法的重大现实意义,使全社会深刻认识宪法是我们国家和人民始终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根本法制保证,恪守宪法原则,弘扬宪法精神,履行宪法使命。
第三篇:超声讲稿课件
超声波检查
超声波检查是利用声能反射物理特性形成图像,观察人体正常与异常组织解剖结构差异的一种物理检查方法。随着计算机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超声波仪器不断改进与完善。眼科对超声医学认识的不断加深,而且超声波检查对人体无害、操作简单,现以成为眼科临床上非光学检查的一种常规检查,在科研领域中也是不可缺少的仪器。
第一节 超声波成像基本原理
弹性物体振动带动周围介质引发波动并向远方传播,这种传播称为声波。声源每秒钟振动的次数为频率,以赫兹(HZ)来表示。人能听到20~20000 HZ,大于20000 HZ称为超声波。声能是由经过特殊处理的压电陶瓷片产生,而且电脉冲与声脉冲可以相互转换,因而称为换能器。
换能器产生超声波后,它以声波形式向前传播。一个波动周期的间距称为波长,1/2波长为超声波分辨介质最小差异能力的极限。声波交替产生并向远方不断的传送,声波在途径不同介质时声速是有区别的。声速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速度是不同的,在空气中333米/秒、在水中1500米/秒、在钢材中6000米/秒、在角膜中1550米/秒、在房水与玻璃体中1532米/秒、在晶状体中1641米/秒、在巩膜中1630米/秒、在眼外肌中1631米/秒、在视神经中1615米/秒、在眼眶脂肪中1476米/秒。
超声在传播过程中,介质对它有一定阻力叫声阻。介质密度越大、声速越快、声阻也越大,所以声阻的大小与介质密度有直接关系。眼 眶骨声阻值最大,房水与玻璃体声阻值最小。
超声反射是超声成像的基础,超声从第一个介质向第二个介质传播时,如果两者声阻差达到一定程度时便发生反射,一部分声能被反射回来称为回声,一部分声能继续向前传播。超声图像便是这些回声的再现,相邻介质声阻差异越大、反射的能量越大,回声也越强。
应用声反射回声时间差所产生的波峰间距可精确测量眼部组织的各种生物参数:眼轴长度、角膜厚度、前房深度、房角开放度、小梁网睫状体距离、晶状体厚度、巩膜厚度、眼外肌厚度、视神经宽度等多种组织的生物参数。
应用声反射回声振幅的高低,评估所探测组织的性质。因为两个相邻组织结构是有差异的,而超声波在进行组织探测时其组织结构差异在超声波分辨率之内就会产生反射与回声,在时间基线上出现高低不等的回声振幅。
超声频率的大小,决定着超声的分辨力,其比例关系为正比。分辨力分为纵向与横向分辨力,前者为主。纵向分辨力与脉冲宽度有关,脉冲宽度=脉冲时间×声速。最大纵向分辨力=1/2脉冲宽度,超声频率越高、脉冲时间越短、声衰减越大、声穿透力越差。这是超声最为基础的物理特性,也叫超声物理特性。
眼科在全身组织器官中属体表器官,组织结构精细,内部多为液体,声衰减小。眼科超声仪器使用的频率,根据检查的部位与临床疾病诊断的要求所需要的频率分别:8MHZ、10 MHZ、20 MHZ、50 MHZ,仪器类型:A型、B型、D型,图像显示:一维、二维、三维。
一、A型超声
A型超声为一维超声图像,声波向前传播遇一个界面发生一次反射回声。回声按反回时间顺序以波峰形式排列在时间基线上,波峰高度代表回声强度、回声越强、波峰越高,波峰与波峰的间距代表介质与介质间的距离。
A型超声在临床与科研上多用于两个方面。一方面用于眼部组织生物参数测量,如眼轴长度测量。他的变化是眼内病变程度评估的一项指标,同时也是植入人工晶体度数计算的主要部分。他还可以测量角膜厚度,为角膜屈光手术的实施提供手术保证。另一方面A型超声的作用是应用标准化超声中的标准化A型超声,利用声波的垂直与折射反射原理。测量眼外肌、视神经厚度、泪腺直径。以巩膜回声强度作为基础生物参照数,对眼内纤维血管膜与视网膜进行组织定性检查。
以上是A型超声探查组织时获取的两个主要内容,回声振幅间的距离是生物测量的基础,回声振幅的高低落差是组织定量或定性的基础。
二、B型超声
B型超声为二维图像,以回声光点组成图像,光点亮度代表回声强度。由于眼睛的组织解剖结构与声学物理特性决定,眼科专用B型超声仪器多为扇形扫描的实时图像。主要特点是探头小、频率高、分辨力高,适于眼部组织结构的清晰显示。
三、D型超声 D型超声又称为多普勒超声(Doppler ultrasound),是利用超声波的反射原理和多普勒效应获取运动器官信息一种物理诊断方法。当声源发射超声波时,被探测的介质向着声源运动,遇到介质的反射声波波长被压缩,频率增加。反之,被探测的介质背离声源运动,遇到介质的反射声波波长变长,频率变低。接收到的频率与发射的频率之间有一个频率移动即为频移。频移的程度与介质的运动速度成正比,与介质中的速度成反比。以色彩显示血流方向,朝向探头流动的血液为红色,背离探头流动的血液为蓝色。正向速度越快,红色的亮度越亮:反向速度越高,蓝色的亮度越亮。彩色多普勒用于眼科检查,主要是显示眼部各种病变时血管分布情况或血液流速变化情况。
第二节 眼科超声检查方法
超声波用于眼科的检查有几种方法,因检查的部位与临床对病变诊断的需要不同,而检查的方法各异。目前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基本上有两种方法:“直接检查法”、间接检查法。
一、A型超声
A型超声检查方法在临床均为直接检查法,不论是组织生物参数测量还是组织定量或定性的探测。检查过程:被检者取仰卧位,结膜囊内滴入表面麻醉剂1-2分钟后。一只手持A型超声探头,另一手分开上下眼睑,但不能对眼球施压。探头垂直放于角膜正中央上,如果操作过程符合仪器内生物模块的条件要求。仪器会报出每次测量完成的提示音,在检查结果的平均数值中,一般会由6-10次的测试结果组成。以上是生物测量检查的过程。对于组织定量或定性的A型超 声检测,同样是在表面麻醉后探头置于眼球表面上。根据眼内病变的位置选者检查位置,如果病变在鼻上方周边部,探头应放置于眼球颞下方的位置上。检查过程中对于取何种波形冻结,应根据仪器内各种病变生物模块的要求去做,它是一个较为复杂的检查过程。
二、B型超声
B型超声检查方法,无论是10MHZ还是20 MHZ频率的超声检查,均使用直接与间接检查法。
10MHZ超声检查时均使用直接检查方法。一种方法为病人轻闭双眼,双眼睑皮肤涂接触剂或导声胶,以排出皮肤纹理间的空气。探头底部置于上眼睑外上方,探头标记指向鼻侧,因为眼睑闭合后眼球会向外上方转动,这是一生理现象。而此时探头放置的位置为水平位扫描,他可以同时显示视盘与黄斑的形态学图像。
探头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移动完成其他部位的扫描。当探头标记指向上方时,垂直位的扫描可以观察到视乳头、黄斑部上下方的情况。在不同位置的眼扫描过程中,可以观察到眼内与眼眶内的组织结构的情况。关键是发现正常组织结构与病变组织结构的异常差异,确定病变位置、范围、形状、边界、内回声及声衰减与回声强度的变化。在全部检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超声在眼科上的物理特性:低增益高反射、高增益低反射。在眼内病变中星样玻璃体变性、视网膜脱离、眼球内异物、脉络膜骨瘤、视盘下埋藏玻璃疣、玻璃体内陈旧性出血并形成纤维机化物等病变均为低增益高反射,玻璃体后脱离、玻璃体内新鲜出血、玻璃体内细小的膜样病变等病变均为高增益低反射。在有 的眼内病变中一些特异性图像同时具备了高增益低反射与低增益高反射的超声物理特性。在眼部扫描过程中应尽量去发现病变图像的形态学特征,他是超声诊断病变的特异性指标。
另一种检查方法是结膜囊内滴入表面麻醉剂,探头表面涂少量接触剂。分开上下眼睑探头直接放入于结膜囊内与角膜或结膜接触,他的最大优势是可以克服眼睑与晶状体对声能的消耗。使传播到病变组织的声能更加强大,对病变的探测更加准确与细腻,在有限的超声能量中最大程度上发现病变的细小变化。MHZ超声检查也称之为高频超声检查,根据固定的焦长数值通过变化探头与被探测组织的距离,用于临床检查的部位可分为眼前节与眼后节。眼前节检查过程:结膜囊内滴入表面麻醉剂,根据被检者睑裂大小选择适宜的眼杯放入于结膜囊内。眼杯内注入导声介质于杯溶积的4/5,导声介质一般使用0.9%生理眼水即可。然后将探头放入眼杯内导声介质中,进行水平与垂直位或根据病变检查的需要进行任意位置上的探测,该种检查方法称之为间接检查法。眼后节检查方法与10 MHZ直接检查方法相同。
三、超声生物显微镜的检查过程另述。
第三节
正常眼部超声图像
一、A型超声
经A型超声检查后获取得一维超声波形。以眼轴长度为例,在时间基线上左端为始波,始波后到视网膜表面会出现4个单高波,分别是角膜、晶状体前囊与后囊、视网膜。假设眼轴长度是23毫米时,分别由角膜厚度1毫米、前房深度3毫米、晶状体厚度4毫米、玻璃体腔深度15毫米组成,前房与玻璃体为液平段。视网膜波峰后面是高低不等的波峰,表示眼球后软组织回声,最后高波峰为眼眶内骨回声。
经标准化A型超声探测时所获取的波形,因病变的不同呈现各种不同的波形。眼内病变波形变化由仪器内相应的生物模块进行评估。特别是眼内纤维血管膜与视网膜组织性质的超声鉴别,他可以提供诊断信息报告。而他们均以巩膜回声强度作为基础生物参数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眼内膜样物性质的结果,他主要通过分析回声波峰的高低而确定。
二、B型超声图像
B型超声图像为二维图像,因使用的超声频率不同而显示的部位也不同。用50 MHZ探头时显示的是眼前节组织结构:角膜、虹膜、睫状体、晶状体前囊。用20 MHZ探头时显示眼前节组织的角膜与虹膜和晶状体的全景图像,显示眼后节视盘、黄斑及视网膜表面与巩膜后表面与周围正常和异常组织的关系。用10 MHZ探头探测眼部组织结构正常与异常的情况,是眼科临床上非光学物理的常规检查。做水平位扫描时可见到晶状体后囊,声像图表现为一半弧形强回声光带,有时会出现尾影因多次反射所致。因玻璃体声阻低或限于超声探测的频率低,不能分辨玻璃体内胶原纤维与透明质酸的结构差异,所以声像图显示为透声区或无回声区。在当今仪器的发展中特别注意到了这一符合超声物理特性的区域,所以在仪器的研制开发过程中应用多种 技术,主要目的是增加玻璃体内细小信号的显示。玻璃体的右侧为弧形反光带,由视网膜、脉络膜、巩膜组成,其后由眼球后脂肪、视神经、眼外肌等组织构成了眼眶的回声图像,眶脂肪回声较强、眼外肌回声为中等强度、视神经回声较弱。做水平位探测时可呈现W形的回声图像。垂直位探测时眼球后回声呈三角形。眼球转动时可查到眼外肌的附着点,眼上静脉在视神经与上直肌之间,正常情况时多不能显示。
第四节
异常眼部超声图像
眼部超声扫描范围基本包括眼球与眼眶,眼球内超声扫描它借助于眼球内含有大量液体的解剖结构特点,充分发挥声阻小的超声物理特性,显示在二维图像上是透声区或液性暗区。玻璃体组织结构变化又分为玻璃体自身组织结构变化与继发玻璃体周围组织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玻璃体组织结构变化。
1、玻璃体自身组织结构变化病变:玻璃体混浊、玻璃体内细
薄膜样病变、高度近视、玻璃体后脱离、星样玻璃体变性。
一、玻璃体混浊
玻璃体为透明胶体,体积约为眼球总容量的4/5。玻璃体胶体结构由胶原细纤维及填充其间的大分子透明质酸组成,胶原细纤维随意排列成网状,构成玻璃体支架。透明质酸含水量达98%,他赋予了玻璃体粘性和弹性。胶原细纤维在玻璃体基底部密度最高,透明质酸浓度在玻璃体中央部最低。随着年龄增长胶样玻璃体逐渐减少,液化玻璃体逐渐增多,主要是透明质酸解聚析出结合的水分子,形 成多个小液化腔。玻璃体混浊出现最早的位置是玻璃体中央部,在二维超声图像上表现为中等强度的回声光点。在眼部超声检查过程中嘱患者上下或左右方向转动眼球后突然停止,立即进行超声扫描探测会发现玻璃体混浊光点的移动。其移动程度与玻璃体液化程度有直接关系,在一维图像上可看到波峰跳跃现象。玻璃体混浊回声光点的沉降速度,也是玻璃体液化出现的一个体征。随着病变的发展玻璃体混浊回声光点会增加,基本上出现在玻璃体中央附近。
二、玻璃体内细薄膜样病变
玻璃体内很薄的膜样回声光带形状与眼球壁弧度走形相同步,多数出现在玻璃体后极部或周边部。回声强度为弱回声,是低增益高反射的回声物理特性。检查时仪器的增益应使用高增益,便于发现膜样回声的全貌,起端与终端均与视网膜无联接。检查时眼球转动,他活动明显。
三、高度近视眼
近视性玻璃体混浊病变,主要发生在轴性近视眼中,其中主要变化为玻璃体中央部胶原细纤维减少与透明质酸的浓度降低。此时病人会出现飞蚊症,眼前有漂浮的点状或发丝样混浊物。持续一段时间后会隐没消失,以后还会出现该症状。在二维图像上会出现回声光点或细薄线状的回声光带,回声强度为低中等回声强度。在轴性近视的变化中巩膜也会发生变化,表现为后极部的全面及局部的扩张,出现轴性近视与后巩膜葡萄肿。在B型超声图像上显示是清楚的,特别是在活体眼上可以见到这一明显的声学图像特征。
四、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是指玻璃体基底部以后的玻璃体与视网膜的相互分离。在玻璃体液化基础上,液化小腔逐渐扩大并与相邻的小腔合并成大腔,同时胶原细纤维变性浓缩合成纤维束。最后腔中的液体经过视盘前方的皮质孔洞进入玻璃体后方,使玻璃体与视网膜分离。临床上用直接检眼镜可发现视盘前环行混浊物既Weiss环,他是从视盘撕下的视乳头周围胶质组织附着在后玻璃体皮质上所致。超声检查时只要是相邻组织结构差异在超声分辨率之中均可发现不完全性与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特别是最近高频超声应用于临床,其玻璃体后脱离显示的更加清楚。
玻璃体后脱离的声像图特征在B型图像显示为,位于玻璃体后极的线状回声光带与视盘相连或不相连。前者为不全性脱离、后者为完全性脱离。玻璃体后脱离的线状回声光带较为光滑、而且很薄,呈现低反射。提高增益后能清楚显示,该病变的声学物理特性是高增益低反射的特征。在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中,提高增益后视盘前或后玻璃体腔内可见到一呈中等回声强度的反射光斑与两侧线状回声光带相连,该回声光斑为玻璃体后脱离时从视乳头周围撕拉下胶质组织附着在后玻璃体皮质上所致,即为Weiss环。在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中是看不到Weiss环的,只能看到回声光带。此时光学检查设备发现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是困难的,而超声探测是很容易发现不完全性玻璃体后脱离。
玻璃体后脱离的线状回声光带后运动是活跃的,降低增益后线状 回声光带会消失。在A型超声上表现为一单波峰,呈现低回声波形,仅为巩膜或始波的10%左右。当在眼球转动突然停止后进行超声探测,由于膜的惯性运动,回声光带沿基线自由的摆动或跳跃。
五、星样玻璃体变性
星样玻璃体变性为一种良性的玻璃体变性,好发于老年人,80%单眼发病。眼底检查时在玻璃体内可见到无数个白色圆球或盘状混浊。其变性的性质一般认为由钙灶组成。在B型超声图像上显示为中等或强回声的光点或光斑,光点与光点之间有一定间隙,分布于玻璃体腔内,前部排列疏松、后部排列密集,与视网膜表面有一定距离,整体形状特别是后部呈一弧形界面与眼球壁同步。视力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2、继发于玻璃体周围组织结构变化而引起的玻璃体变化:玻璃体
出血、视网膜脱离、脉络膜脱离、视网膜囊肿、眼球内异物、视盘下埋藏性玻璃疣、晶体脱位等病变。
一、玻璃体出血
玻璃体出血是眼外伤或眼内血管疾病造成视力下降的一种并发症。出血不仅使屈光介质混浊妨碍光线到达视网膜,而且能对眼部组织产生严重破坏作用。
玻璃体本身无血管,不发生出血。玻璃体出血系眼部或全身疾病所致,常见的眼部疾病有增殖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中央或分支静脉阻塞、视网膜周围炎、视网膜裂孔、视网膜脱离、眼外伤、慢性白血病等病变均可继发玻璃体出血。血液聚积在玻璃体腔内,会对 玻璃体和视网膜产生损害,而机体的反应将逐渐清除血液其分解产物。
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新鲜玻璃体出血表现为弱的沙丘样点状回声,回声光点与回声光点之间有间隙。出血的前表面以弱点状回声排列为不规则形状表面,出血后表面与视网膜表面之间无间隙。随着出血时间的延长,有一部分病例会出现出血与视网膜表面之间有一定的间隙,可能与血液的吸收和玻璃体细胶原纤维聚缩有关。在出血的后表面上可见到与视网膜表面相连接的强回声光斑,为血管破裂处既出血源。新鲜玻璃体出血的声学物理特征为高增益低反射,所以行超声探测时应把仪器增益放置到最大。便于玻璃体出血弱回声光点全部清晰显示,充分了解出血的大小范围。
随着玻璃体出血时间的延长,陈旧玻璃体积血易沉积在下方,但是沉积的部位与玻璃体中液化位置及液化程度有直接关系。在出血回声区域中有时会出现一个或数个低回声区,也与该处玻璃体的液化程度和细胶原纤维聚缩有关。当陈旧性玻璃体出血有机化物形成时,声像图上会显示带状或膜样回声。此时回声强度由弱回声变成中等强度回声,特别是有纤维血管膜形成时回声强度会向强回声变化。
在陈旧与新鲜的玻璃体出血中,陈旧性玻璃体出血为中等强度回声。回声光点或光斑排列不规则、疏密程度也不同。新鲜玻璃体出血为弱的点状回声,回声光点排列规则、疏密程度不均匀。超声扫描探测时应先使用高增益的检查条件,同时显示陈旧与新鲜的出血范围。二者之间界线是明显可见的,降低增益检查条件后,新鲜出血会消失,而陈旧性出血范围仍可见到。通过出血面积的测量评,可评估出陈旧与新鲜玻璃体出血的程度。
二、视网膜脱离
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本身组织中的神经上皮层与色素上皮层的分离。在胚胎发育中视杯外层形成单一的色素上皮层,视杯内层分化为视网膜的内九层即神经上皮层。两者之间存在着潜在间隙,因此视网膜脱离是色素上皮与其余九层的分离。
眼底检查视网膜脱离呈灰白色隆起,局限在某一区域或很大的区域,其上面可见血管爬行。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分为若干种类型,但是当眼屈光间质不清,眼底不能窥视时。无论是那种类型的视网膜脱离,超声扫描探测将为首选检查、其结果十分准确与可靠。
(一)孔源性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又称为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由于液化玻璃体经视网膜裂孔进入视网膜下,形成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脱离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视网膜脱离时玻璃体液性暗区可见到一弧形强回声光带与视盘或眼球壁相连。走形与眼球壁弧度基本相同,凹面向前,回声光带后壁的低回声或无回声暗区为视网膜下液。新鲜的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规则、纤细光滑。眼球转动后进行检查,由于惯性作用回声光带后运动明显。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的声学物理特性是低增益高反射,在检查过程中当降低增益条件时,回声光带的声衰减几乎同眼球壁回声同时消失。视网膜裂孔的超声探测,当眼底镜检查受限时,超声探测对确定或发现视网膜裂孔有一定帮助。在检查发现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中,要作水平与垂直位的详细扫描,注意观察回声光带的连续完整性。当发现回声光带有细小的不连接处,可适当降低检查时增益的条件,清楚显示视网膜裂孔处的回声图像特征即一条回声光带某个局部离断处为透声区。如果使用高频超声探测视网膜裂孔图像形学特征回更加明显,基本上可以准确确定裂孔位置。以上检查过程最好使用结膜囊内的直接检查法,其优点是检查过程中可以克服眼睑与晶状体对声能的衰减作用,对病变检查的更加细腻与位置确定的更加准确。
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呈波浪或S形时,表明视网膜脱离隆起高度高低不等或有皱褶。光带较厚有皱褶时提示早期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陈旧性视网膜脱离光带宽窄不一,病情进一步加重时回声光带呈V字形,临床上称为漏斗型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形态进一步变化为Y字形或T字形,临床上称为完全闭合型视网膜脱离。
孔源性视网膜脱离伴有睫状体、脉络膜脱离称为脉络膜视网膜脱离。脉络膜上面的视网膜有许多皱褶,视网膜裂孔不容易查到。声像图上显示玻璃体透声区内出现双光带,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下可见到半球形或扁平隆起的脉络膜回声光带,两者回声光带形态学特征明显,一个凹面向前、一个凹面向后容易区别。通过超声生物显微镜检查可见到睫状体脱离,睫状上腔渗液是明显的。
(二)牵拉性视网膜脱离
眼底血管疾患、眼外伤等病变均可引起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 变。纤维膜或纤维血管膜出现在玻璃体内,在玻璃体视网膜间增殖。各种膜的皱缩与眼球运动会牵拉导致视网膜脱离。
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上任何一处均会出现膜状、带状、分枝状等形态各异的增殖膜回声,形成对视网膜回声光带的牵拉。这些纤维膜除纤维血管膜外,回声强度均低于视网膜脱离的回声光带。前者属高增益低反射,后者属低增益高反射。在检查过程中降低增益条件纤维膜回声亮度会变暗或消失,而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亮度会轻度变暗。纤维血管膜与视网膜脱离回声强度差别的二维图像显示,限于仪器的分辨力与灵敏度和人眼视觉对灰节的分辨力,有时很难作出准确的判断。即使视网膜脱离的回声光带显示一成角状态,他是代表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形态学特征,仅仅适于一些早期的或单一的纤维血管膜牵拉性视网膜脱离的情况,对多个纤维血管膜牵拉形成的视网膜脱离的判断有一定困难。进一步的确定需要使用标准化超声中的标准化A型超声。
(三)继发性视网膜脱离
继发性视网膜脱离主要是源于视网膜下方的病变,导致视网膜脱离。在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下面,可见到隆起或扁平隆起的实体反射的肿物。视网膜脱离的程度与肿物大小有直接关系,根据不同肿物的形态特征及肿物内回声、声衰减特点,对肿物性质可进行鉴别。
(四)标准化A型超声对视网膜脱离与纤维血管膜的鉴别诊断
标准化A型超声的特点,它主要是应用Ossoinig的回波原理。对A型超声回声振幅的高低进行评估,因为回声振幅的高低主要取 决于被探测组织的声速、声阻抗与密度,所以振幅的高低可反应组织的性质。对仪器有严格要求,增益可调节的最小范围为0.1dB,使用S型放大信号处理曲线,有相应的生物组织模块。标准化A型超声对视网膜脱离与纤维血管膜的定性鉴别诊断有两个公式。
A1公式:在基线上与右侧第一个高波峰的夹角应为90度或近似于90度,高波峰从低部到峰尖途中不能出现3个结点,该高波峰代表视网膜脱离的最大波峰即100%。此时时检查使用的增益条件是-6dB。如果多余3个结点,表明探测声波与被探测的组织界面的夹角未能达到90度或近似90度,可能会出现其他结果。
Q2公式:该公式的使用有三个过程,首先检查使用的增益条件是-6dB。先测量玻璃体内膜样回声强度或回声振幅高度,再探测巩膜回声振幅高度,最后探测巩膜前膜回声高度,这时仪器内会根据所测的三个数值结合仪器内的生物模块进行对比计算,得出检测结果。它可直接显示在屏幕,即视网膜脱离或膜样物的提示报告。
对标准化A型超声的检查过程是有严格要求的,其过程如下:首先进行结膜囊内的接触式B型超声探测,详细观察病变的所在位置与回声图像形态特征。用标准化A型超声探测的位置,应是B型超声探测到病变的位置。在全部检查过程中探头应始终保持位置的相对固定,这是非常重要的。他是保证测量准确可靠的关键之处。
三、视网膜囊肿
视网膜囊肿多发生于陈旧性视网膜脱离,是视网膜第五层的分离,多见于下方、大小不等、单发或多发,无视网膜脱离而发生视网 膜囊肿的较少。
B型超声图像形态学特征,视网膜脱离回声光带上出现单个或多个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透声区回声光环,回声强度与视网膜脱离回声强度相近似。
四、脉络膜脱离
脉络膜脱离是脉络膜与巩膜之间的潜在间隙有液体或血液的聚集,使脉络膜与巩膜分离。脉络膜与巩膜之间由胶原纤维板状组织连接,赤道前部连接较疏松,所以该处是脉络膜脱离的易发部位。
眼底检查可见到周边部暗褐色或灰褐色扁平隆起,脱离较高时形成单个或多个半球形隆起,表面光滑无皱褶,其上面可见到视网膜血管。
B型超声图像形态学特征,玻璃体透声区内出现单个或多个圆顶形强回声,光带厚而平滑。前端可超过锯齿缘,后端多数终止于赤道部,几乎无后运动。隆起光带与后壁之间显示为无回声暗区时,为脉络膜渗液称为渗出性脉络膜脱离,若有疏密不等的回声光点或光斑称为出血性脉络膜脱离。脉络膜脱离有时出现于多个部位上,呈现对吻或多个相连的隆起图像形态。脉络膜后运动不明显,A型超声振幅高度几乎达到100%。
五、眼球内异物
眼球穿通伤使正常组织解剖组织结构破坏,异物本身对眼球会造成机械性、化学性损伤,同时异物可将细菌带入增加感染机会。在眼内异物中70-90%为金属异物,尤其是铁、铜等异物可导致眼部铁锈 症、铜锈症及眼内感染,使眼部组织破坏造成严重后果。对眼内异物特别是眼球内异物的临床检查与准确诊断是十分重要的,临床上有多种检查方法可以使用。超声扫描探测简单易行,不受屈光间质混浊的影响。可根据眼球内异物声学图像特征迅速发现异物,对眼球壁异物定位是准确的,可确定异物与眼球壁的相互关系,同时对外伤造成的眼部损伤通过超声动态扫描探测可清楚的观察到。
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任何眼内异物进入眼内的过程是通过眼睑皮肤,进入角膜或结膜与巩膜进入眼内。特别是异物进入眼球内,异物在途径玻璃体的过程中,该处组织结构遭到破坏,产生了玻璃体混浊或液化。在超声图像上显示玻璃体内的机化索条,他是由异物进入眼球内所致的,也可叫作眼内异物穿通道。该索条声学特性是高增益低反射的性质。在超声探测中探头与角膜或结膜、巩膜伤口应保持一定角度,最好为零度进行探测。检查过程中首先将仪器增益调至到最高条件水平上,轻轻移动探头位置发现玻璃体内机化索条的全貌。前端与角膜、结膜、巩膜伤口相对应,其形态为直或弯曲的回声光带。在其末端均可见到强回声光斑即为异物,此时降低仪器增益条件致异物穿通道机化索条及眼球壁回声消失,强回声光斑仍存在。眼球内异物声学图像特征:强回声光斑、回声光斑后多次反射、三角回声、眼球后无回声间隙,以上四点是超声诊断眼球内异物的重要声学图像特征,特别是在有外伤史前提下,声像图具备有前两点图像形态学特征者,基本上可准确诊断为眼球内异物。
六、脉络膜骨瘤 脉络膜骨瘤是良性肿瘤,病因不明。女性患者多见,好发年龄为25~39岁,多数为单眼受累。
临床表现为视力下降、视物变形。眼底后极部邻近视盘周围,可见到卵圆形或扇贝形不规则的轻度隆起。瘤体中的钙质呈黄白色,周围的视网膜色素上皮变薄显示为橙红色。
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单眼或双眼的后极部可见到扁平的强回声带,宽度超过2毫米,其形状与眼球壁形状相近似,其后可见声影,降低增益至眼部正常组织结构基本消失,病变处仍可清晰见到。
七、视盘玻璃疣
视盘玻璃疣是由于神经轴索代谢异常导致细胞内线粒体钙化与细胞外钙质沉着。使视盘扩大、隆起。
眼底检查时位于视盘深部的玻璃疣,是不易发现的。只能发现视盘边界模糊,隆起。
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在进行水平位、垂直位扫描时均能显示视盘部位玻璃疣,为强回声光斑。降低检查时的增益条件至周围邻近组织回声消失,强回声光斑仍存在。在强回声光斑后一般不会出现尾影或多次反射。
八、晶状体脱位
外伤或先天异常使晶状体悬韧带部分或全部断裂,会发生晶状体半脱位或全部脱位。晶状体可脱位到前房内或嵌在瞳孔区,而脱到玻璃体腔的最为常见。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晶状体脱位到玻璃体腔内,经常附着在视网膜表面上。有时可以沿着视网膜表面滑动,可引发玻璃体出血等眼内病变。超声探测时要不断变化探头位置与角度,才能显示脱位晶状体的声学断面图。图像形态学特征为似一椭圆形中等强度的回声。
玻璃体腔内显示圆形或椭圆形强回声光环为晶状体囊膜回声,晶状体透明时在前后囊中为透声区或无回声区。晶状体完全混浊或晶状体核状混浊时,在椭圆形回声中显示强回声光点或光斑。因外伤或其他原因所致的晶状体囊破裂,晶状体位置正常但晶状体混浊,晶状体前囊基本正常而后囊有时会出现不规则的破裂。特别是用20MHZ探测时其形态学变化显示的非常清楚,破裂的后囊呈不规则的三角形,回声强度为中等强度。这种晶状体后囊破裂的超声显示,对临床决定治疗方案的选择是非常重要的。
人工晶体脱入到玻璃体内呈扁状的椭圆形强回声光斑,与眼球内异物一样可见到伪影。
九、猪囊尾蚴病
眼猪囊尾蚴病变是猪囊尾蚴的幼虫经血液循环到达眼内的,多见与玻璃体与视网膜下,眼眶内有时也可见到。
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玻璃体内显示为环形的回声光环为中等强度回声,环内可见一强回声光斑,光环与光斑之间为低或透声区,如果虫体是活的在超声探测时可以发现蠕动。在视网膜下的囊虫回声光环与视网膜和脉络膜接触的光环显示的不十分清楚,不与 视网膜和脉络膜接触的光环显示是清楚的。光环内的强回声光斑显示的非常清楚。
十、黄斑疾病
黄斑病变的诊断在临床主要通过常规检查,OCT用于黄斑部与周围视网膜病变的断层成像检查是最好的检查方法之一。但常因屈光间质不清或病变的范围广而受到限制,眼科超声扫描仪特别是高频超声可以显示黄斑病变,特别是对一些疑难病例可提供有利于鉴别诊断的信息。
B型超声扫描显示黄斑部位有两种基本扫描方式:
(1)水平位扫描:探头位于角膜中央,探头标记指向鼻侧。声像图上面显示视神经,声像图下面显示即视神经下方显示黄斑部。
(2)垂直位扫描:将探头标志向上,放置于鼻侧角膜缘处,显示视神经后,轻轻向颞侧移动,当声像图的前部见到晶状体后囊回声时,以晶状体后囊弧形回声中央点作为定位黄斑部的参照。
黄斑部病变主要包括中心性浆液脉络膜视网膜病变、视网膜下新生血管性黄斑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
黄斑部病变的B型超声扫描图像形态学特征,黄斑部局限性扁平隆起的回声光带,表面光滑,光带与球壁之间显示一窄的透声区,代表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光带略微隆起时带表有囊样病变。黄斑部显示隆起,回声较强。与球壁之间无透声区出现,表示为有新生血管或 出血。
第四篇:选调生课件讲稿
第一部分:选调生考试的历史沿革
在座的都是选调生,即将实现人生的重大转折。那么你对选调生了解多少?你作好了心理准备吗?在大家下去之前,作为金色未来教育选调生考试培训的工作人员,有义务,也有责任,向大家进一步作一个介绍,以便大家掌握和了解。
选调生工作的历史沿革和基本现状
从全国来看,选调生这一制度,已历经40余年。
选调生政策的最初的实施,可追溯到1965年。当年6月14日,根据刘少奇关于分配一批高等学校毕业生到基层工作的指示,中共中央转发了高教部党委《关于分配一批高等文科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单位工作的请示报告》。《报告》提出,1965、1966两年共安排一万多名高校毕业生到县以下基层工作。至此,第一批选调生由城市走出,充实到了基层干部队伍中。
文革的马上到来,使选调政策中途搁置。但是,知识青年上山下乡却没有停止,不同的是这一批年轻人只是中学毕业或者中途辍学,响应党的号召奔向了农村。而1968年12月22日毛泽东“12-22”指示发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全国更是掀起了上山下乡的高潮。杂文家王小波正在在此浪潮中去了云南,在农场里养起了猪。而就在大批知青下乡中,也出现了很多悲壮的故事,1972年5月杜恒昌等69名知青在内蒙救火牺牲便是其中之一。
1983年,中共中央组织部发出了《关于选调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培养锻炼的通知》,在全国范围内将选调生工作作为培养年轻干部的一项制度。这种选调下派的政策,一直坚持了下来。在1999年10月,中组部在江苏召开了全国选调生工作座谈会,对此项政策予以了更大的重视。2002年,中央党校开始开办选调生培训班,曾庆红同志还专门接见了第一期培训班学员。选调生工作得到各级党委的高度重视。
随着中央的不断重视,每年派出的选调生数量也不断增长。到1986年,全国共有选调生1.27万名选调生,到2002年底,这个数字增长到近4万名,到2004年底,增长到6万名。近4年,全国选调生总数量以每年1万名速度在增长。根据人民网2005年3月20日的报道:到2004年底,据对20个省区市选调生的调查统计,有6800余名进入县处级以上领导班子,有420名进入地厅级以上领导班子,有7名进入省部级领导班子。
从河北省来看,选调优秀应届大学毕业生和毕业研究生到基层工作,是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加强领导班子及其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是从源头抓起,培养造就大批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领导人才的一项战略性措施。选调生工作的重点是培养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培养高素质的工作人员。河北省自1998年恢复选调生工作以来,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组织人事部门及高校的高度重视,大批选调生经过
实践锻炼,做出了成绩,增长了才干,赢得了当地广大干部群众的认可。
自选调生工作恢复以来,省委组织部共选调了13批,选调生的总量不断增加,达到8450多人。2006年省委常委会研究决定,今后5年每年选拔1000名左右应届优秀大学毕业生到基层锻炼。当年,连续招录了600多人。在选拔过程中,各级组织部门注意改善选调生队伍的结构,法律、经济管理、城市建设和农经水产等专业的选调生逐年增加。在选调生队伍中,女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占有一定的比例。担任地厅级领导职务近30人,担任县处级以上领导职务的近200人。同时,为县以上党政机关输送了一批了解国情、熟悉基层、联系群众、作风扎实的优秀人才。
一、什么是选调生
选调生,就是按照中央关于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的要求,各级组织部门有计划地从高等院校选调优秀的应届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工作,充实基层公务员队伍。
如何理解这一定义?我想,这主要要从选调生与机关公务员的对比中寻找答案。
二者的共同点很明显,那就是二者都是国家公务员。但二者又有着明显的差异,主要体现在八个方面:
一是培养目标不同。选调生的培养方向主要是党政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同时,为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输送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这里主要讲一下第一句话,培养党政干部后备人选,注意,这里的关键词,后备人选,后备,也就是作为未来的领导者培养,人选,就是不确定性,可能成为未来的领导者,也可能成为不了。大家要有一种清醒的认识。正因为这一目标,决定了我们的招录条件不同。在招录过程中,有的考生打电话,说我们为什么定那么高的条件,那不是搞就业歧视吗?我觉得这个问题问得很好。选调生,除了品学兼优外,还要符合基层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总体需要,还要具有未来领导者的潜质,不同于一般的公务员招录。
二是招考条件不同。请大家注意,选调生定义中用了两个同样的词——“优秀”。一个是优秀的大学毕业生,这个主要是从招考对象的要求来说的;二个培养优秀年轻干部。这个主要是从培养目的来说的。这两个优秀,足以说明我们各级党委对选调生寄予厚望,对选调生入口要求也必须高。具体来说,第一,要求品学兼优;第二,报名条件除符合国家公务员的报名条件外,一般要求是学生干部或中共党员;三是本科以上优秀应届毕业生。四是报名学校有要求。特别是今年,我省报名门槛进一步提高。五是更加注重考察作为领导干部后备人选所应具备的潜质。
三是安排流向不同。选调生一般安排到乡镇等基层单位。与公务员一般安排在机关不同。机关与乡镇,条件有着很大的区别。为什么要安
排到乡镇等基层单位?为什么不安排到机关?我想,这主要是干部成长规律的内在要求。基层更能锻炼人,更有利于人才的成长。基层,是一个增长才干的学校,施展才华的舞台,实现抱负的天地,成就人生的起点。基层,对于年轻人的成长将是大有裨益。在那种环境中,你——
能够真正了解中国农村的现状,了解中国的国情,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
能够真正增进对老百姓的了解,增进对老百姓的感情; 能够真正经受艰苦环境的磨练,丰富人生阅历;
能够真正增强各种能力,特别是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加快成才成人的步伐。
我们作为青年人应该知道,确立雄心大志,从基层做起,这才是人生真正的起点,这才是从政的真正起点。美国白宫训练班、日本松下学校等著名学校,其毕业生都要到基层去。
如果大家感兴趣,可以分析一下中央政治局委员以及我们省的领导成长路径。我想,大家会得到一个正确的结论。
中央17届中央政治局委员,绝大多数有都着丰富的基层经历。省委省政府领导中,同样是绝大多数都有丰富的基层工作经历。四是价值取向不同。我们说,设计机关公务员和选调生这两种制度,有着完全不同的两种价值取向。机关公务员主要是扬长,要发扬长处,在招考机关公务员时,一般各个岗位都有明确的专业要求,而且,强调专业对口,人岗相适。而我们选调生更多的可能是补短,为了补齐大家木桶中最短的一块木板,而不是专业对口。大家的短板是什么?是基层工作经历和基层工作经验。我们的选调生大多是从家门到校门然后再到单位门,缺乏对中国农村真实状况的了解,缺乏对中国农民的真切感悟,缺乏基层艰苦环境的磨练,缺乏复杂环境中的锻炼。这些,是机关公务员很难具备的,但这些也正是我们作为领导干部所必备的素质。我曾经读过一本书,题目很长,叫《读不懂农村,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作为一个领导者,作为一个未来的领导者,如果不懂得农村,不懂得农民,可以说就不是一个合格的领导者,或者说不可能做一名真正优秀的领导者。大家也要有心理准备,可能普遍面临着专业不对口的问题。有的选调生可能会问,那我的专业不是白学了吗?我要说,没有。这种补课,正如登山,往往需要绕道而行,这种绕道,实质上是成长为领导干部之前必须经历的一个“弯路”。若干年后,大家既有专业优势,又在基层工作经历优势,我想,这对大家的发展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
英国著名历史学家、战略学家利德尔〃哈特提出,“在战略上,通过漫长迂回的道路往往是达到目的最短之路”。正如登临高山,需要走之字型路。看似迂回,实则为向着一个目标。正是因为这迂回,锻炼了你的意志,强健了你的体魄,为你今后赢得一个又一个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法国作家勒农说过:“你不要焦急,我们所走的路是一条盘旋曲折的山路,要拐许多弯,兜许多圈子,时常我们学得好像是背向着目标,其实,我们总是越来越接近目标”。
懂得兜圈子,绕道而行的人,往往是第一个登上山峰的人。
五是培养管理的措施不同。市(州)、县(市、区)委组织部和接收单位,要针对选调生的不同特点和所从事的工作,制定培养计划,落实培养措施,加强对他们培养教育,使其尽快成长。
从理论培训和业务知识培训方面来看,主要有三个方面:
1、岗前培训。每年分别以省、市(州)为单位对当年的选调生集中进行一次岗前培训,为他们尽快适应工作奠定基础。
2、理论培训。各级党委组织部门应将选调生培训纳入整个干部培训规划,统筹安排。省、市(州)每年分别在党校开办一期选调生培训班,也可以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或其他班次中安排选调生参训。选调生在基层工作的每三年中,要选送到县级以上党校培训一次。
3、业务培训。根据选调生的特点和工作分工,有计划地组织他们参加业务培训,使其尽快适应岗位要求,提高工作能力
从实践锻炼角度看,主要采取以下几种形式,使选调生在实践中提高能力、增长才干。
1、传帮带。各接收单位要明确专人负责,采取结“对子”的办法,指定一名政治责任感强、作风正派、工作经验丰富的领导班子成员对
选调生进行传帮带。要根据选调生的不同情况,因材施教,经常给他们提要求、教方法。
2、挂职锻炼。每年从基层工作时间满1年以上的选调生中有计划地安排一定数量的选调生,到上级机关挂职锻炼,帮助他们拓宽视野,开阔眼界,提高他们在不同层次、不同环境下工作的能力和水平。
3、岗位轮换。要注意对选调生进行多岗培养锻炼。科级以下选调生在同一岗位工作满2年的,一般应进行轮岗交流或跨单位交流,促使其在多种岗位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4、压担子。有意识地安排选调生从事复杂、突击性的工作,交办一些急、难、险、重的任务,也可安排到村委会、居委会兼职锻炼,让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锻炼成长。从管理措施来看,1、加强对选调生在基层工作时间的管理。选调生在基层锻炼时间原则上不得少于两年。在此期间,选调生原则上不得调动或借调。
2、建立选调生信息年报制度。全省各级组织部门要逐步建立选调生信息资料库,跟踪选调生的培养、管理和使用情况。市(州)委组织部每年年底应向省委组织部上报选调生情况统计表。同时,各位选调生也应及时向各级组织部门汇报思想和工作情况。
六是选拔使用力度不同。在选拔选调生进机关方面,机关空编需要进工作人员的,首先从经过经过基层锻炼的选调生中遴选。经过基层锻
炼的选调生,不论是进县直,进市直,还是省进机关,都可不再进行公务员初录考试,而只进行遴选性考试。选拔主要以集中选拔为主。每年将在用人单位提出需求数量及条件的基础上,由党委组织部门会同同级政府人事部门,在选调生中组织报名,通过考试考核方式进行选拔。对特殊岗位,可由组织部门根据用人单位要求,从优秀选调生中推荐选调。同时,中央《关于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的意见》(中办发[2005]18号)和省委文件规定,今后县级以上党政机关补充公务员时,应优先从在基层工作满两年以上的选调生中选用。从2006年起,省级以上党政机关考录公务员时,考录具有2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高校毕业生的比例不得低于三分之一,以后逐年提高。
在提拔使用时,同等条件下,选调生优先使用。在公开选拔、竞争上岗等方面,各地对选调生都有倾斜措施,适当放宽了报考条件,有利于选调生脱颖而出。
七是培养效果不同。从乡镇反映来看,普遍认为,选调生的到来,为乡镇增添了新鲜血液,改善了乡镇干部队伍结构,增强了乡镇工作的活力。从省、市、县三级机关反映来看,这几年,省、市、县各级机关选拔了不少经过基层锻炼的选调生进机关工作。各级用人机关反映,他们从应届大学生直接招考过公务员,也从选调生中选拔过机关公务员,从总体来看,还是选调生素质高。为什么?选调生经过基层锻炼,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办事,也特别珍惜来之不易 的机会。有些单位尝到了人选调生中选拔机关工作台人员的甜头,多次要求增加遴选计划。
八是管理主体不同。选调生主管部门是省委组织部,市州、县市区党委组织部按照职能协助省委组织部做好选调生录用、培养管理、选拔使用等工作,各级人事部门协助做好有关工作,比如,报名、考试、培养等工作。
第二部分 调生考试的组织和实施。
1、从申论试卷命题的深化看对选调生能力素质的要求
– 从试卷内容社会“热点”问题的频出,看对公务员敏锐的政治洞察能力的要求——政治鉴别能力
– 从试卷中背景材料内容数量的变化,看对公务员娴熟的阅读能力的要求——调查研究能力、学习能力 – 从试卷所给纷繁复杂资料的“无序组合”,看对公务员归纳概括问题能力的要求——调查研究能力
– 从试卷中文体要求及限定条件的变化,看对公务员过硬的写作能力的要求——学习能力
– 从试卷命题的整体深化创新,看对公务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要求——创新能力
2、从行测命题的变化上看,越来越接近公务员考试的标准。逐步实现由公共基础知识向能力倾向型考试转变。
选调生考试招考简介: 为什么要招录选调生? 二十多年来的实践证明,改革开放、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需要有大批德才兼备,既有文化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年轻干部。把优秀年轻大学毕业生分配到基层工作,是加快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步伐,建设高素质干部队伍的重要战略举措,是遵循年轻干部成长规律、加速领导人才成长的有效途径。
选调和公务员是两回事。
选调生是省委组织部的后备干部,放到基层锻炼,人事权归省委组织部管辖,委托接收单位考评。调动范围是全省建有党组织的各级党政机关、事业单位、人民社团。可以理解成一种特殊的干部身份。
公务员是针对具体职能的职位,人事权一般归该单位人事机构或上级单位人事机构或人事厅管辖。一般只要有人事权的单位都有管辖权。调动范围取决于人事归属单位,在该单位人事管理范围内调动,比如你的人事管理权在市人事局就只能在市级或以下的政府机关或市直机关调动,而不能调往省级机关或平行及垂直单位,但达到副处级干部后不受此限制,可在全省范围调动。
可以理解为选调生是先人后岗,公务员是先岗后人。
选调生如果分配在有编制的公务员岗位就自然而然成为公务员,无需考试直接提拔,但人事归属不变;如果分配在没有公务员编制的岗位则纳入所在市级机关组织部干部编制范围,再视工作调动而定。
选调生的提拔一般采取借调方式,借调满一年可转入借调单位,有公务员岗位编制的不通过公开公务员考试直接提拔,借调单位可以是省级机关或该生所在市级组织部人事范围内。
所谓选调生参加公务员考试主要是指跨区报考,比如报省直单位或其它地市机关,是主动报考而非单位看中借调,这种情况在选调生提拔中比较少,除非混不下去了或觉得有蛮好的机会才会这样,而且和一般公务员身份报考不一样的是:公务员报考公务员必须在原单位工作达到一定年限,且报考前要和原单位脱离人事关系,考不上就完了;选调生不受任何条件限制,只要原单位同意报考且达到报考条件既可报考,考不上也可以回原单位工作,饭碗不丢!
总的来说,选调生提拔速度比公务员快得多,一般本科毕业定科员,硕研定副科,博研定正科,我身边最快的一个硕士研究生毕业不到四年就提到副处了。但相应报考条件限制也比公务员高得多,首先是一类大学应届毕业生,其次必须是省内高校应届毕业生或籍外省应届毕业生,以前还要求要是党员,现在放宽到共青团员了。相对来说公务员就松多了,达到条件既可!
党员,学生干部,受过省级以上表彰,学习成绩在同专业排前30%。
选调生是公务员,并且与通过正常招考被录用的公务员有不同:
1、选调生没有一年的见习期,工资直接定科员二级。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第一年是见习期,只有见习期工资,第二年才定级,定科员二级。
2、选调生当年参加单位的年终考核。招考录用的公务员不参加当年考核。二者的区别在于:满两个考核,上调一级级别工资;满5年考核,上调一级职务工资。一句话:选调生工资长得总比新录用的公务员早一年。
3、选调生如果表现良好,第二年定副科级,执行副科级工资;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第二年才是科员二级。工资差不多少,但是政治意义不同。
4、选调生是省、市、县委组织部掌握的后备干部,而招考录用的公务员,是普通的机关工作人员。
5、新录用的公务员一般直接在省市机关工作。选调生一般到基层去,条件艰苦,福利少。
6、你有大志气,有大理想,有大毅力,就去当选调生.第三部分、选调生考试的命题方式
一、申论部分
1、通过客观事实命题
a)通过文字或数字的形式,表述某种社会事实,事实中包含着尖锐的问题 ——所提出的事实本身直接就是问题,要求人们去解答
2、通过“创设情境”命题
b)命题人通过案例的具体情节或图形等形式,创设一个具体的话语情景 ——围绕具体的情景提出问题
3、通过引用“话语”命题
c)引用某些典型的观点、看法,创造一个语意环境 ——考生对语意的理解和提炼,考查考生的辨别、评判思想观点的能力和独立做出决定的能力
选调生考试的申论资料类型:
案例型材料: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集中反映一个有一定影响又亟待解决的具体问题。这种资料一般就是围绕一个主题客观叙述,把案例涉及的情况详细加以说明(2000年河北选调生真题)
资料汇编型材料:所给定的材料主要是围绕某一个热点问题摘录组装而成。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没有什么顺序可言,上一条和下一条没有什么因果关系(2008年)
专一型材料:给定的材料都是围绕同一个问题,由同一个人发表的意见。这种形式的材料往往本身具有一定的逻辑性,表现出一定的条理性(2006年)
二、行测部分
1、常识判断由法律常识向综合部分转变;
2、言语理解与表达侧重时政热点、法律;
3、公共基础知识与行政职业能力的有机结合。
第四部分、选调生考试题型、方法
(参照公务员考试标准)
第五篇:职业道德课件讲稿
主题:爱·家·玛丽艳2011
(妇女节专题)
一、3.8节的相关知识(简单叙述)
1908年3月8日,1500名妇女在纽约市游行,要求缩短工作时间,提高劳 动报酬,享有选举权,禁止使用童工,她们提出的口号是“面包和玫瑰”面包象征经济保障,玫瑰象征较好的生活质量。“三八”节是成为全世界劳动妇女为争取和平、争取妇女儿童的权利、争取妇女解放而斗争的伟大节日。我国第一次纪念“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始于1924年。当然,我国劳动妇女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于广州举行了“三八”国际劳动妇女节的纪念活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于1949年12月通令全国,定3月8日为妇女节。2011年我们将共同欢度第101个国际劳动妇女节,在这特别的日子里,接受我们特别的祝福,节日快乐!同时也让我们一起进入爱和家的话题。
目前世界上还存在着形形色色的妇女节,接下来让我们了解一下:
掌权日:每年的1月4日,是瑞士某些地区的“妇女掌权日”,在为期4天的节日中,家里大小事务全由妇女说了算,男人统统“闭幕”。
少女节:3月3日是日本的“少女节”,又称“姑娘节”,是全国性的节日。日本人认为,这时正值红桃报春,是女性美的象征,所以也叫“桃花节”。
太太节:8月23日至9月15日,是德国汉堡的“太太节”。由妇女组成的演艺团体,专演一些宣传男女平等的戏,以示庆祝。
狂欢节:10月10日至15日,是德国莱茵地区的“妇女狂欢节”。在此期间,妇女“大自由”。男人们不得查探妇女活动的内容,违者会被抓问罪。10月17日,是非洲马拉维共和国的妇女节,这一天有全国性庆典,男人在当天要对妻子呵护有加,侍侯周到。
休息日:12月31日到第二天中午,是希腊的“主妇休息日”。这天,妇女在家里什么也不干,一切家务全由男人承担。
二、一起来认识优秀的女性代表
杨澜:(知性之美)
在国内杨澜一直被视为是完美女性的代表,无论在事业、爱情、家庭、个人修养等方面都近乎完美,所以有人说,杨澜像一个传奇。从万人瞩目的《正大综艺》主持人一路走来,从凤凰卫视独当一面到阳光文化的当家人,她是当今中国最出色的女性之一。她美丽、聪慧、优雅、知性,不过39岁,就已经实现了许多人无法企及的人生梦想,是阳光女人的典范。杨澜,以实际行动将知性女人的一面展现的淋漓尽致。面对令人堪忧的职场女性生存状态,她倡议发起“天女计划”,以唤起社会对职场女性的关爱;她应邀出席“粉红丝带”活动,关心女性健康;她积极参加“世界献血者日”活动,呼唤更多人献出自己的爱。
特雷莎修女:(大爱之美)
童年时的特蕾莎修女曾问父亲:“世上有没有可以医治贫困的药?”父亲爱莫能助的表情深印在特蕾莎幼小的心灵中。特蕾莎修女奉献自己成为了一名修女,后来跨越修道院的高墙,以加尔各答贫民为起点,展开了她伟大的救助贫困的工作。于1979年得到诺贝尔和平奖。并被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在2003年10月列入了天主教宣福名单。目前德蕾莎修女的名称也变为真福德雷莎修女(Blessed Teresa)。2009年10月4日,诺贝尔基金会评选“1979年和平奖得主特蕾莎修女”为诺贝尔奖百余年历史上最受尊崇的3位获奖者之一。特蕾莎修女无愧“大爱之美”之名。
邓亚萍:(执着之美)
我们熟悉的乒乓求名将邓亚萍身高仅1.55米的邓亚萍手脚粗短,似乎不是打乒乓球的材料,但她 凭着苦练,以罕见的速度,无所畏惧的胆色和顽强拼搏的精神,13岁就夺得全国冠军,15岁时获亚洲冠军,16岁时在世界锦标赛上成为女子团体和女子双打的双料冠军。1997年后,她先后到清华大学、诺丁汉大学和英国剑桥大学进修学习,并获得英语专业学士学位和中国当代研究专业的硕士学位;2002年邓亚萍在国际奥委会道德委员会以及运动和环境委员会两个委员会担任职务;2003年,邓亚萍成为北京奥组委市场开发部的一名工作人员。2010年9月26日,邓亚萍任人民日报社副秘书长兼人民搜索总经理。从所向披靡的金牌运动员到一心向学的学生,从响当当的博士到勤勤恳恳的政府公务人员,邓亚萍职场生涯的每一次转身都扎扎实实、可圈可点。这和邓亚萍的执着性格密不可分。
奥黛丽·赫本(气质之美)
奥黛丽·赫本以高雅的气质与有品味的穿着著称,赫本不仅外形纯美,而且内心也清洁高雅,她为人很有教养,赫本的一生,是光辉灿烂的一生,她在黄金时代所创造的银幕形象,正如她自身一样,留给人们美好的印象太强烈了。她在电影史上所占的独特的一页,是不会被岁月所抹掉的。由于赫本在银幕上的形象,广大观众十分喜爱她。世界各地的影迷把她奉为“银幕女神”,全世界都赞美她的美貌,说她是仙女下凡,她那吊眼梢、高颧骨,迷人的、若隐若现的微笑,还有那小精灵似的下颌,都使男人女人们为之倾倒,她的一切都成了世界女性仿效的对象。“气质之美”当之无愧。
三、“家”的内涵及理解(根据讲义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讲)
“家”的解读
在解读“家”的内涵前我们先看看互联网上网民对“家”的感受:
1、家是暖暖的被窝、香香的饭菜、热热的汤。
2、家是你在外面受了委屈想回来大哭一顿的地方。
3、家是可爱的孩子 体贴的爱人 健康的父母。
4、家是你在外面拼搏的动力。
5、家是不管你回来的多晚都有一盏灯为你点亮的地方。
6、家是一种责任,应该勇敢地承担起来。
7、家是最开心、最温暖的地方。
„„„„
如果你还意犹未尽的话,再看看外国是如何用文字生动解释家的,英语的家字写法为“Family”,由Father(父亲)、Mother(母亲)、I(我)、Love(爱)、You(你们)的每个单词起首字母缩写而成,形成“父亲、母亲我爱你们”的使人亲切的句式。在这样的至亲至理语句下,家是多么的美好啊。
家,究竟是什么?千万个人有千万个说法,家的概念何尝不涵盖了整个人生,无论贫富贵贱,逆境坦途,只要你降生到这个世界,就与家发生着关系,丝丝缕缕无时不萦绕在心间。家有时是书面的一串文字,有时却是质朴的一种感受,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家,一个让我们一生牵挂的家。
家是什么,是一个永远没有解的方程式,没有标准答案,同时也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通过生活去理解,用生命去感悟。
关于家的小故事
故事一:在瑞典的斯德哥尔摩,一个醉汉躺在街头。警察小心翼翼地将他搀起,原来他竟是当地的首富。警察打算把首富送回家。醉汉却说:“家?我哪里有家呢?!”“那幢美丽的别墅,不就是你的家吗?”警察提醒他。“那怎么能是家,那不就是房子吗?”醉汉并不醉。原来,首富的太太芳年早逝,他多年孑然一身,很孤独,很无奈。
故事二:卢旺达在内战期间,有一位叫热拉尔的人,36岁。他的家族兴旺,共有40多口人。由于内战**,热拉尔的妻儿、父母与兄弟姐妹全都在离散中丧生。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得知年仅5岁的小
女儿尚活在人间,就辗转数地,披星戴月去寻找,热拉尔终于冒着生命危险找到了自己的亲生骨肉。在市郊的一处窝棚里,热拉尔把女儿紧紧拥在怀中,动情地喊着:“啊,我终于又有了属于自己的家了”
四、“女性发展”与“家庭幸福”(根据讲义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讲)
现代家庭,大多数是从爱开始的。社会上的青年男女,由于相爱结婚,建立起家庭。以后有了“爱情的结晶”———子女,幸福的家庭需要家中的每一位成员共同营造,共同承担责任,这里面女性更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因为女人家更像家
女性和家有着天然的关联,不仅因为女性和家都能带给人亲切美好的心理感受,而且女性往往是家的主导。每一个女性都渴望拥有一个温馨浪漫的家,除了因与生俱来的浪漫情愫,还因为她知道,越来越大的工作和生活压力需要一个释放的空间,一个温馨浪漫的家,可以让家人迅速忘掉工作的紧张情绪,唤起他们心中的一丝丝暖意和柔情,让家充满女人味。有女人的家才是个完整的家,有女人的家才是温暖的家,家中会笑声不断,欢乐不停。老人穿得整整齐齐、爱人穿得干干净净、小孩穿得花花绿绿都是女人们的功劳。
家要靠女人来经营
有人说一个家庭全靠男人,男人是家的顶梁柱,是主心骨,说得不错,男人对于家庭很重要,但是我认为一个家要靠着女人用心经营才能和睦美满。
1、物质生活:当今女性几乎都有自己的一份事业,家庭经济不像以往单凭男性的收入,女性在家庭
收入中的占比越来越大,甚至有赶超男性的趋势。在争取自身经济独立的同时还要处理好家庭的事务,工作和家庭这样双重的负累,让她们身心疲惫,但她们而从来没有一句埋怨,难道我们不能说女性是家的主要经营者吗?
2、精神生活:现代女性兼顾工作和家庭,把家庭的大事小事都一并处理,只要有女性的家,家中的老人、小孩,外出工作的丈夫都能安心。与其说家是宁静的港湾,不如准确地说有女人的家才是宁静的港湾。
3、榜样作用:记得曾经有过这样的几本书叫《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好孩子的成长99%靠妈妈》,书中的内容主要阐述了在抚养儿女方面,母亲起到了榜样的作用,现在的家庭基本上都是一个小孩,小孩就是家庭的明天,教育好孩子也是经营家庭的一个方面,所以说家庭未来的经营也是女性在努力经营着。
女性发展让家庭更幸福
当代社会赋予了女性自强、自尊、自立的要求,女性的社会性和家庭性往往让其无所适从,唯一的解决方法就是女性通过自我修炼,达到事业家庭双赢。玛丽艳以“四养”为目标,向女性朋友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一个幸福的家庭必须以平等对话、相互理解、彼此尊重为前提,许多不幸的家庭往往缺少这样的对话平台。女性们在玛丽艳的大家庭里不仅让自己美丽起来,重拾自信,而更重要的是让许多女性重投社会,女性本身的发展带动家庭的发展家庭的未来。在认清自我的同时,更能深刻体会家庭的重要性,从而更热爱、珍惜家庭。
可爱的女性朋友们在能力允许的范围内不要对自己太刻薄,腾出点时间给自己放个假,放飞心情。只有物质和心灵都得到满足的女人才算幸福的女人。才能更好地爱我们共同的家。
五、从“爱家”到“爱团队”(根据讲义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讲)
大到一个国家,小到一个班级、车间、村庄、连队、团队等,都可比作是个“家庭”。幸福的“家”必定是充满爱的,试想一个“家”,如果没有爱,成员中充满着仇恨的话,这样的“家”不仅发展不起来,而会走向衰落。因此,我们要热爱我们的家,爱我们“家”中的每一个成员,妥善处理好人际关系。如果我们把“家”锁定到“团队”的话,更需要有爱。有了爱,这个“小家”才能团结奋进。因此,我们要有集体主义精神,人人关心集体,爱护集体;人人关心他人,服务他人。今天你可能认为自己渺小得不能改变任何人,但你可以先改变自己的心态和行动,你的每一个言行都产生着影响力,处理好“大家”和“小家”的关系,记住“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的道理,从今天起,从自己做起,爱我们的“家”,爱我们的“团队”。
完美公司蓬勃发展的17年里,一直提倡团队和谐的友爱精神,期间更是涌现出了一批优秀的伙伴及团队,她们为完美的大家庭注入了满满的爱,让团队充满活力,为展示她们的风采,我们特制作了一个短片,来共同回顾历届38节活动的精彩瞬间和领略部分优秀团队的风采,请看短片《女性成就梦想》。
六、玛丽艳与爱同行(根据讲义并结合自己的感受展开讲)
从以上的讲解让我们深刻理解到,女性在家中的地位无疑是无可替代的,女性在家中早已不是男性的附属品,在社会价值观发生变化的今天,女性往往领导着家庭的经济和格调,女性同时还充担着家庭关系的润滑剂、家庭氛围的催化剂。
到这里,我们可以做更深层次的联想,团队中的玛丽艳女人犹如完美大家庭中的女主人、玛丽艳产品系列犹如完美产品系列大家庭的女主人。玛丽艳及玛丽艳女人在“百年完美,全球完美”伟大道路上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其作用不仅因其潜力巨大、市场广阔。更重要的是在使用和销售玛丽艳产品的过程中让许多女性找到了属于自己的那份美丽和自信,女性的活跃无疑带动了团队的氛围,从以往相对紧张过渡到相对轻松,每时每刻都被美和爱围绕。所以说玛丽艳与爱同行、玛丽艳与美同行,这就是玛丽艳肩负的使命。
无数女性在玛丽艳中找到了自己的事业开拓了自己的天地拓宽了自己的视野,玛丽艳愿与天下的女性共同努力、共勉,在适合自己发挥的平台上,实现人生价值,共绘美满人生。最后祝愿所有的女性朋友们38节快乐,家庭美满,美丽常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