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范文大全

时间:2019-05-11 21:52:3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

第一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

导入: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

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证两类。

(二)选择论据,要注意五点:

1、辨别主旨,保持一致

2、事例一般以三个为宜,有详有略

3、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叙述

4、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下面分别说说选择论据注意事项:

1、辨别主旨,保持一致

对掌握的事例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据论证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取舍,使论据一致。

论点:勤能补拙,以马克思、居里夫人为例,注意了“勤”,忘了“拙”。造成不一致。

2、事例一般以三个为宜,有详有略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略)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详)

3、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论据)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他们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评析)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论点)

4、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1)正反事例组合。

例4: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却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李斯以一已私欲,背叛始皇,就与赵高,害死扶苏,终于父子陷狱,死有余辜,遗憾千古。李斯之悲,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例子5: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议论可以放在事例之后,也可以放在事例之前,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

如: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议论意在升华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

升华: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这两段文字分别点化了四个、两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

如何用好事例(实)论据事实论据主要途径有三:

一是取自生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感受融进作品); 二是取自历史(历史掌故、名人名事); 三是取自文学(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总之:必须做到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

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事例应为议论服务,避免以叙代议; 事例叙述后要对所叙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含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有下列方法:

l、例后假

2、例后评论

3、例后比较

4、正反对比

5、例后设问(矛盾处发问)

6、例后归纳

7、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8、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结论: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马上得出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作者作了下面的假设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 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揭示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

评论: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再如: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评论: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

3、例后比较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比较分析(同于不同):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叙例与现实作比较: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就正反设问: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5、例后设问(矛盾处发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原因、条件、过程等与目的、结果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设问: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 可作以下分析:

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以上分析,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

6、例后归纳:而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鲜明的语言展示了他的理解:珠子是牡蛎体内生病的产物,而作家的文笔则是作者内心深处沉痛感情的流露。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归纳:可见痛苦虽使人失去了快乐,却又可能 激发人的创造力。即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例:

中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蛎?”

7、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一线: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事例: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

画线句子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一线: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

事例: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画线句子把几位作家的事例紧凑凝练地排列在一起,表达出选择文学的情蕴。

一线可以是排比句挈领词:如果…如果…如果…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雨绸缪,少一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历经一些离乡背井后的悲欢离合,少看到一些民生凋敝后的拨乱反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急先急,少一点马后空炮,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战天斗地后的退耕还林,少看到一些垮堤后的洪水泛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居安思危”,少一点事后诸葛,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火灾后的抢险救灾,少看到一些乱砍乱伐后的水土流失;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防微杜渐,少一点悔之不及,就可以少看到一些锒铛入狱后的痛心疾首,少看到一些东窗事发后的懊悔。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已向我们证实了事后挽救、事中制止、事前预防孰优孰劣。(《未雨绸缪与亡羊补牢》)

8、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例如: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

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

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另外,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事实论据与道理阐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综合运用并恰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后论证方法

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诗词有韵律,人生也有韵律。诗词有韵律才有品味,人生有韵律才有意义。

诗词的韵律指的是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人生韵律涵盖的是生命价值及生存艺术。

无论诗词之韵律还是人生之韵律,其实质都是一种和谐。作为人生的起步阶段,青春的韵律是怎样的呢?

要求:请以“青春的韵律”为题作文。(1)依据材料和标题,自主立意,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其中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之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刚好相反,它说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不同的报告,火神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你该好好地问一下自己”有多少黑暗是自己造成的。

要求(1)依据材料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前些天,一个叫子尤的16岁的孩子结束了与癌症的抗争,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网络,他不同寻常的生与死,他令人敬重的生命之花,令许多人沉思,让更多人分享。这是一个热爱生命更热爱生活的孩子,也是个不回避痛苦也不躲避苦难的孩子。我总觉得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我们对待社会的态度一样,应一如他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回避,也不躲藏。

“我们都是不回家的孩子,手里握着明天绽放的花。”这是他留下来的诗句。

明天的花,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里。

要求(1)依据材料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印第安人说:“我们经常需要放慢生活的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从容的工作,从容的生活,我们本该如此。重要的是 过程。享受过程,生活才有意义。比如,享受建筑,而不是为赶工期或者向社会献礼;享受吃饭,而不是为填饱肚子或者是应酬;享受写作,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享受生活,而不是被不切实际的追求所累;享受一切,而不是被一切左右,慢一点,好一点……

要求:请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为题作文(1)依据材料和标题,自主立意,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

导入:诸葛亮以其滔滔雄辩的口才,驳倒江东诸多发难的儒生之后,有一个名叫严峻的儒生提了一个带有刁难性质的问题,严峻:孔明之论,都是强词夺理,皆非正论,不必再言。且请问孔明治何经典?孔明此时若如实以对,一来掉格,似小学生回答老师的提问一样,二来极易授人以口实。

聪明的诸葛亮是这样回答的:

“寻章摘句,世之腐儒也。何能经邦立事?且古耕伊尹,钓渭子牙,张良陈平之流,邓禹耿兖之辈,皆有匡扶宇宙之才,未审其生平治何经典?——岂效书生,区区于笔墨之间,数黑论黄,舞文弄墨而已乎?”

孔明的这一段话,当时便使得严峻“低头丧气,无言以对”。是什么让孔明的话如此有力呢?是引经据典,使得他的“无须治何经典”力有千钧。这就是论据的魅力!

(一)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证两类。

(二)选择论据,要注意五点:

1、辨别主旨,保持一致

2、事例一般以三个为宜,有详有略

3、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叙述

4、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下面分别说说选择论据注意事项:

1、辨别主旨,保持一致

对掌握的事例进行筛选辨析区别不同材料所蕴含的要旨的细微差异。据论证的需要,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取舍,使论据一致。

论点:勤能补拙,以马克思、居里夫人为例,注意了“勤”,忘了“拙”。造成不一致。

2、事例一般以三个为宜,有详有略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略)

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详)

3、事例高度概括,不宜展开。(自立自强)

“虎父犬子”的现象,在历史上多不胜数。蜀主刘备,一代英豪,儿子刘禅却是“扶不起的阿斗”;名将周瑜,足智多谋,儿子周胤却荒淫自恣、终遭流放;唐太宗李世民,雄才大略,十四个儿子却无一成器;名相寇准,智慧过人,子孙却骄奢淫逸,沦为庶人……(论据)这些“犬子”们,躺在父辈功勋的温床上,自我放纵,不思进取。他们不懂得,只有自立自强,才能创造属于自己的人生。(评析)无论出身如何,我们都要靠自己编织未来。(论点)

4、事例宜多维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1)正反事例组合。

例4: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却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李斯以一已私欲,背叛始皇,就与赵高,害死扶苏,终于父子陷狱,死有余辜,遗憾千古。李斯之悲,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2)不同时空事例组合。

例子5: 其实,只要我们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古今中外像贝利和谢晋这样的成大事者,可谓不胜枚举,比比皆是。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所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议论可以放在事例之后,也可以放在事例之前,以分论点的形式出现。

如:而青史之上,举大业者亦莫不有择于苦痛挫折也。百里奚之举,孙叔敖之仕,皆自其不辍于逆境之苦也。而史迁之心,笃大志而不易,遭酷刑而不馁,于大辱重挫之下毅然择生,终有绝唱之史,无韵之骚,令后世文客抚卷喟叹。议论意在升华 几百年的风风雨雨,早已荡涤了**亭上的点点残血;几百年的潮起潮落,早已淹没了零丁洋里的声声叹息。

升华:然而,岳武穆的满腔热血,文天样的一颗丹心,早已深深地印在了历史的书页中,化做了民族的魂。这两段文字分别点化了四个、两个事例,都没有展开,而使得整个句子紧凑、生动。

如何用好事例(实)论据事实论据主要途径有三:

一是取自生活(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真切感受融进作品); 二是取自历史(历史掌故、名人名事); 三是取自文学(文学作品中的人和事)。

总之:必须做到围绕中心、精选典型、分类列举、着意详略、叙中有议。

叙述事例时要高度概括,事例应为议论服务,避免以叙代议; 事例叙述后要对所叙事例进行分析,要用简洁的语言提炼出所含的意思,使得事例与论点之间建立起联系。主要有下列方法:

l、例后假

2、例后评论

3、例后比较

4、正反对比

5、例后设问(矛盾处发问)

6、例后归纳

7、一线串珠,高度凝练。

8、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l、例后假设

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 如:前苏联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高尔基,青年时代一度希望成为一名歌唱家。他曾去报考一个著名的合唱团,竟被录取了。可是,他经过再三考虑,最终放弃了歌唱事业拿起了战斗的笔,成为一代文学大师。

结论: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悔,人生无悔。

叙述完一个事例之后,马上得出上面文字中画横线部分这样的结论,使事例和结论之间衔接不紧凑,结论也显得太突兀。此时,在得出结论之前要进行假设性分析: 作者作了下面的假设分析:

如果高尔基没有作出这样的选择,也许几十年后,世界上只会增 加一名平庸的歌唱家而失去一位文学巨匠了。可见正确的选择使他的青春无憾,人生无悔。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有一个最基本的要求:就是你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你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你举的例子是反面的,你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

2、例后评论

在叙述完事例后,为了揭示所举例子和观点的关系,或为了突出事例所蕴涵的意义,要对其进行评论。如: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评论:他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使他的人格独具魅力。再如:

安徽桐城有一条:“六尺巷”,起因是张、叶两家争地。张家主人乃当朝宰相,张老夫人致信给他,他回信却说“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家让出三尺。叶家深感惭愧,也让出三尺,便成了现在的“六尺巷”。

评论:那位宰相舍弃了自己面子上的威严,以宽容礼让的胸襟,大度能容之气概,化干戈为玉帛,止争斗于未起。如果没有超出常人的高风亮节,怎会作出如此的舍弃?

3、例后比较

左思为写《三都赋》闭门谢客,数载耕耘。三九严冬,笔耕不辍;三伏酷暑,意兴犹酣。多少白日,三餐忘食;多少夜晚,独对孤灯。“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换来了丰硕的成果,《三都赋》轰动全城,一时洛阳纸贵。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为了揭示电和磁的奥秘整整奋斗了10年,10年中,他不懈地努力,却不断地失败;不断地失败,却又不懈地努力。10年之后,他成为揭示电磁奥秘的第一人。比较分析(同于不同):

左思和法拉第,不同时代,不同国籍,不同的研究领域,而他们成功的道路却是相同的——付出,无悔地付出。付出心血和汗水,付出精力和智慧。叙例与现实作比较: 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污蔑蒙蔽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是执着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关西,也要扬声边塞尽扫狼烟,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先对应所叙事例展开议论)

而今天呢,有多少人在温柔富贵乡中疲软筋骨麻木神经?有多少人愿选择清贫,选择质朴,选择刚健?物欲横流流尽了血汗,歌舞升平平息了壮志,阿谀逢迎迎合了庸人,追名逐利害苦了百姓。千百年民族精魂大气磅礴还有谁唱?五千年传统美德源远流长还有谁传?选择永恒,不是要我们抖落千年文明摔碎道德瓷罐,选择永恒,不是让我们漠视生命麻木不仁!(再联系现实进行对比)

4、正反对比

一个正面的例子,一个反面的例子放在一起,接下来要对这两个例子从正反两方面进行对照分析。

如: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

就正反设问: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

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

画线部分是对事例进行的对照分析,只有这样的分析才能突出“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的观点。

5、例后设问(矛盾处发问)

例后设问就是在叙述完事例之后,对所述事例中原因、条件、过程等与目的、结果存在的矛盾进行发问,然后再分析产生矛盾的原因。

如:法国著名数学家费尔马一生的大部分时间都陪伴着会议厅,研究数学只是他的业余爱好。但他却在数论、概率论、解析几何等多方面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所留下的“费尔马定理”至今还没有任何人能够证明。

设问:为什么费尔马在政坛勤奋一生,却没能结出硕果,而在数学方面成绩斐然呢? 可作以下分析: 这是由于他没有搞政治的天赋和特长,却具备非凡的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由此看来,门捷列夫所说“终生努力,便成天才”并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

以上分析,引领出对事例的分析,既对门捷列夫所说提出疑问,又揭示了费尔马矛盾产生的原因。

6、例后归纳:而法国作家福楼拜则用更鲜明的语言展示了他的理解:珠子是牡蛎体内生病的产物,而作家的文笔则是作者内心深处沉痛感情的流露。失恋的痛苦催生了歌德的千古力作《少年维特之烦恼》。“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归纳:可见痛苦虽使人失去了快乐,却又可能 激发人的创造力。即将所有材料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例:

中国有句古语:“蚌病成珠。”价值昂贵的珍珠,恰是牡蛎体内病痛的产物。德国诗人海涅曾发问:“诗之于人是否如珠子之于牡蛎?”

7、一线串珠,高度凝练。一线:是的,选择可能平凡而又朴实,但其意义却伟大而又深远。正是这一次次心灵的选择洗掉了人类这个物种因物欲而蒙上的恶名,铸就了你坚韧而又脱俗的性格,塑造了你高贵而又圣洁的灵魂,堆砌了你生命的一段段高度!

事例:简·爱放弃了自卑,选择了幸福;卡秋莎放弃了堕落,选择了重生;安吉尔·克莱放弃了自傲,选择了苔丝;斐迪南放弃了富贵,选择了爱情;保尔放弃了苟全,选择了共产主义事业;牛虻放弃了生命,选择了革命。

画线句子内涵丰富,各方举例,显示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底蕴。一线:选择文学,我也就选择了与文学家们一同散步……

事例:在那里,我会让朱自清先生带我去寻找那七十年前清华园的旧迹,让余秋雨领我去探寻那敦煌的奥秘,让三毛带我一路穿过西班牙和德意志,迎着撒哈拉的热风去聆听骆驼那悲惨的哭泣,让张爱玲点燃一炷沉香,在香烟缭绕中把我带到旗袍摆动、人力车穿行的旧上海……使我在故园中得到启发,灵魂为之升华。

画线句子把几位作家的事例紧凑凝练地排列在一起,表达出选择文学的情蕴。

一线可以是排比句挈领词:如果…如果…如果…

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雨绸缪,少一点亡羊补牢,那我们就可以少历经一些离乡背井后的悲欢离合,少看到一些民生凋敝后的拨乱反正;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未急先急,少一点马后空炮,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战天斗地后的退耕还林,少看到一些垮堤后的洪水泛滥;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居安思危”,少一点事后诸葛,那我们就可以少看到一些火灾后的抢险救灾,少看到一些乱砍乱伐后的水土流失;如果我们能够做到多一点防微杜渐,少一点悔之不及,就可以少看到一些锒铛入狱后的痛心疾首,少看到一些东窗事发后的懊悔。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已向我们证实了事后挽救、事中制止、事前预防孰优孰劣。(《未雨绸缪与亡羊补牢》)

8、由点到面,层次分明。

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例如: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至今读到这震撼人心的诗句,仍让人激动不已。

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

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另外,议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事实论据与道理阐述并不是孤立存在的,综合运用并恰当分析,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

例后论证方法

练习1:阅读下面的材料,请按要求作文。

诗词有韵律,人生也有韵律。诗词有韵律才有品味,人生有韵律才有意义。

诗词的韵律指的是平仄格式和押韵规则,人生韵律涵盖的是生命价值及生存艺术。

无论诗词之韵律还是人生之韵律,其实质都是一种和谐。作为人生的起步阶段,青春的韵律是怎样的呢? 要求:请以“青春的韵律”为题作文。(1)依据材料和标题,自主立意,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支火把,奉火神之命到世界各地去考察。其中一支没有点燃,另一支是点燃的,发出很亮的光芒。过了不久,两支火把回来提交考察报告。

第一支火把说,整个世界都陷在浓郁的黑暗之中,它觉得眼前的世界情况很糟,甚至已到了极点。

第二支火把的报告刚好相反,它说无论到哪里,总可以找到一点光明,这个世界是十分有希望的。

听了这不同的报告,火神对第一支火把说:“也许你该好好地问一下自己”有多少黑暗是自己造成的。

要求(1)依据材料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3、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前些天,一个叫子尤的16岁的孩子结束了与癌症的抗争,离开了这个世界。因为网络,他不同寻常的生与死,他令人敬重的生命之花,令许多人沉思,让更多人分享。这是一个热爱生命更热爱生活的孩子,也是个不回避痛苦也不躲避苦难的孩子。我总觉得我们应该从他身上学到点什么。我们对待社会的态度一样,应一如他对待生命的态度:不回避,也不躲藏。

“我们都是不回家的孩子,手里握着明天绽放的花。”这是他留下来的诗句。

明天的花,握在我们每一个人手里。

要求(1)依据材料自主立意,自拟标题,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4、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印第安人说:“我们经常需要放慢生活的脚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

从容的工作,从容的生活,我们本该如此。重要的是 过程。享受过程,生活才有意义。比如,享受建筑,而不是为赶工期或者向社会献礼;享受吃饭,而不是为填饱肚子或者是应酬;享受写作,而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享受生活,而不是被不切实际的追求所累;享受一切,而不是被一切左右,慢一点,好一点……

要求:请以“等一等自己的灵魂”为题作文(1)依据材料和标题,自主立意,自定文体(2)文体明确,结构完整;字迹工整,不写错别字,不出病句(3)不少于800字。

第二篇: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精选)

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一

事实论据的运用

一、概念: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

事实论据包括事实材料、数字材料和虚构的材料。

虚构的材料如神话、寓言、民间故事、名著等,因为这些材料实质上是人们对社会现象的概括,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生活的真实,因而也可以作事实论据。

二、论据运用的基本要求

1、一致性——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要和论点一致。

请作简要分析。

刘备为求贤才,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第一次拜访,他失望了。正是面对挫折失败时的坚强,使刘备成为一代君王。

(摘自2008年高考四川作文《壁虎 蜘蛛》中心:用事例阐述坚强的话题)

阅读思考:下面选文中所用的事实论据与论点是否具有一致性,而归。第二次也不如他意。第三次终于“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明确:作者用刘备三顾茅庐的事例来阐述坚强这一话题,显得过而不是他的“坚强”。

2、典型性——有代表性、能反映出事物本质的材料,这样的材料更具有说服力。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这段文字选择梅兰芳的事例作为事实论据是否能有力地证明论点?是否够典型?

梅兰芳教会了我们: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四大灰暗、呆滞,根本不是学戏的材料,拒不收留。这对于当时正信心勃勃的梅兰芳来说,无疑是沉痛的打击。但是,他并没有轻易说“不”,而是重拾心情,灰心丧气从此灰飞烟灭。他用行动向我们证明——他喂鸽子,每天仰望长空,双眼紧随着飞翔的鸽子寻踪觅影。最终,梅兰芳的双眼变得有如一汪清澈的秋水,闪闪生辉,脉脉含情,而他也最终成为一名著名的戏剧家。因为他不轻易说“不”,所以到达了理想的彼岸。

于牵强附会,因为“三顾茅庐”所体现的是刘备求贤若渴的精神,名旦”之一的梅兰芳,曾拜师学艺。但师傅说他生着一双死鱼眼,穷追不舍;他养金鱼,每天俯视水底,双眼紧随着遨游的金鱼,明确:这段文字用梅兰芳的事例有力地论证了“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这一分论点。文段叙述了天生“一双死鱼眼“的梅兰芳为了实现理想,用喂鸽子、养金鱼的方式来练眼睛,使其灵动,仰望长空紧追鸽子,俯视水底寻觅金鱼的苦练正是“在理想面前不要轻易说’不’”的最好的诠释。这一事实本身包含的道理与论点一致;选择著名的京剧艺术家梅兰芳的学艺经历作为论据,十分典型,很有说服力。

思考:

要体现材料的典型性,是否只有选用名人事例最好?

明确:事实论据并不仅限于名人事例,热点时事、历史故事、寓言故事、民间传说、名著中的事例等,无论来自政治、经济、军何愁“无米下锅”?

赏析高考优秀选段:

近来发生的几起杀童案让各地学校提心吊胆,也让人们反思起我们的社会来,不约而同地。杀人犯是我们社会中庞大的弱势群体中的一员,而且长期积怨在心,无人关心。当他们的天空塌事、科学还是艺术等其他领域,都可为我所用。只要视野开阔,倒时,这些弱势者便将手伸向了更为弱势的孩子„„你想过没

有,这些人或许就是我们的邻居,弱势群体中的成员,也必然是我们的邻居。如果我们伸出援手,点燃一根蜡烛,赶走心魔,我们的孩子也自然受到了保护。

再来看看孩子们吧!他们天真无邪的眼神怕是再难寻了。以往一份调查表明,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孩子排斥、甚至轻视农民工的现象十分普遍。在最近一份调查中,大多数孩子倾向于断绝与一切陌生人的接触,甚至认为“穷人就是坏人”。我们究竟向他们传输了什么样的邻里观念、待人方式,以致让他们修炼成了“小治安员”?

------

“当犀利哥”在网上走红时,我们大多数人都只是不屑地一们正是我们每一个人的邻居。当我们摆出可供依靠的肩膀时,收到的是每一个邻居的微笑。

与你为邻,与人为善,我与每一个人都相关,我与每一个人都相爱。

2010广东高考作文《与你为邻》

3、新颖性——首先是指现实生活中的新人新事,其次指那些虽然发生在过去,但却较少被人引用的材料。将为人熟知的事例换一个角度用,也能给人新颖的感觉。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下面选笑,但有些网友却默默地帮助他,让他与弟弟团聚。“犀利哥”

文的用例是否新颖呢?

同样是细小的事物,一封已被很多人淡忘的忏悔书,也让我们看到一个科学巨人的人格缺失。伽利略,这个历史上震动世界的名字,却曾经被写在一封可耻的忏悔书上。内容是,他承认他关于地球是转动的说法不正确,并向所有宗教忏悔。在威胁面前他放弃了人格,正如德国戏剧家在《伽利略传》中的评价:他让自己成为社会麻木人群的一部分,死亡了。

明确:选文所用的事实论据典型新颖。虽然伽利略是大家所熟知的名人,但体现伽利略人格缺失的忏悔书让熟知“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的我们倍感新鲜。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下面所用的事实论据新鲜吗?为什么?

表演和风格方面,京剧是安详的。京剧从不强调暴力或者瑶环》中的上刑,《碰碑》中的自杀和各出戏里的打仗场面,均以“出之贵实,用之贵虚”为原则,将其艺术化、抽象化,以强调其中的体态美、动作美或人物思想感情。最受观众喜爱的生旦两行中的梅、余两派,以安详典雅为最明显的风格:既不是程派血腥。像《霸王别姬》中的自刎,《贵妃醉酒》中的酗酒,《谢

的一唱三叹,也不是马派泼辣激昂。京剧,既不是凌叔华等京派作家的阳春白雪,也不是评剧的下里巴人,它安于“平庸”,以安详为风格。

2005年高考北京作文《说“安” ——京剧琐谈》

明确:

选段所用的事例新鲜。作者是一位热爱并熟悉京剧艺术的学生,他巧妙地将题目“说安”化为“说京剧的安详”,自如地用上了自己所熟知而多数考生陌生的京剧材料,在考场上自然脱颖而出。

思考:

论据应力求新鲜,是否只有新近发生的事才算新鲜? 明确:

论据的新鲜并不单纯以时间来判定。一般来说,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事迹在高考作文中出现频率最高。一些疏于思考的词,千人一面。这样的素材时代感虽强,但在考生的滥用套用下已不新鲜了。

倘若你了解某一项知识,倘若你擅长某一门技艺,你尽可以考生甚至原封不动地照搬相关人物颁奖词,以致用例时众口一根据题意大胆地让它为考题服务,因为你的体验会比别人更独

特,更深入,所以,这样的论据能让人耳目一新。

三、怎样概括材料,使之成为恰当的论据?

阅读下面的材料,思考:这一材料长达七百多字,请以“善良是温馨提示:

结果)。

善良是我们的路标

位于北非的撒哈拉大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一片沙漠。因为自然环境恶劣,这里又被称为“死亡之海”。

1814年3月,一支由12人组成的考古探险队从英国伦敦出发,进入了“死亡之海”,这支考古队的队长叫詹姆斯,他年过花甲,是一位虔诚的基督教徒。当时进入沙漠后,考古队经常能碰到许多死亡者的骸骨。每当看到这些骸骨,詹姆斯总会让大家停下来,把它们收集到一起,然后选择高地挖坑掩埋起来。为了表示对逝者的尊重,詹姆斯还会在这些简易的坟墓前插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

消耗了大量的时间,这极大地影响了考古队的行程。于是,队员们对詹姆斯的意见都很大,他们抗议道:“我们是来考古的,可不是来替死人收尸的。人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为论点,将它概括为150字左右的论据。概括的基本要素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但是,沙漠中的骸骨实在太多,他们不断地掩埋这些骸骨,詹姆斯却固执得很,他恳切地对队员们说:“每一堆白骨,都曾经是我们的同行。我们怎么能忍心看着他们的骸骨暴露在荒漠呢?”詹姆斯虽然这样说,最后也不得不做出了让步。他开始化繁就简,把许多骸骨合葬在一起。

一个星期后,詹姆斯带领考古队顺利进入了沙漠中心。在这里,他们挖掘出了足以震惊整个世界的异常珍贵的文物。但是,平静的沙漠里先是刮起了黑风暴,几天几夜不见天日;接着,他们随身携带的辨别方向的指南针也失灵了。结果,这去考古队在沙漠里转了好几天,也没能走出去,食物和淡水却开始匮乏。队员们纷纷开始写遗书,准备迎接死亡的来临。

我们来时在路上留下了路标。”大家看着他,都迷惑不解。詹姆 最后,他们沿着来时一路掩埋骸骨留下的墓碑,最终走出了“死亡之海”。而他们是第一支走出这片荒漠的考古队。

在接受《泰晤士报》记者的采访时,这支考古探险队的每一正发他们兴奋地将收获装上骆驼,准备离开时,灾难却发生了。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詹姆斯突然说了一句:“不要绝望,斯说道:“我们沿着那些坟墓走!”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大家。个队员都有这样感慨地说道:“善良是我们为自己留下的路标。”

答案示例:

十九世纪初,英国一考古队长詹姆斯在率队穿越撒哈拉沙漠时,不惜消耗时间,将沿途所见的死亡者骸骨掩埋,并在墓前插

一根粗树枝或立一块石头作为墓碑,以示对逝者的尊重。后来,当他们在沙漠中迷路时,正是那些“墓碑”帮助他们走出了这片“死亡之海”。善良成了这支考古队走出死亡、走向生命的路标。阅读下面选段,思考:用作事实论据的材料是否得当?请简要分析并修改。

语言是风,沟通是帆。

现代文学大师钱钟书先生的《围城》再版以后,又拍成了电谢绝了不少记者。

有一天,一位英国女记者,好不容易才打通他家的电话,恳请钱老让自己登门拜见他,钱老一再婉言谢绝却没有效果,就对那位英国女士说:“你看了《围城》后,可能会像吃了一只鸡蛋那样,觉得不错,但是,你又何必认识那个下蛋的母鸡呢?”洋女士终于被钱老的妙语说服了。

明确:

即便材料不长,也要切合论点进行剪裁。视,在国内外引起很大的震动。但是钱钟书先生不愿被人宣传,凡是和中心有密切关系的内容,一定要叙述具体,交代完整。要围绕观点用自己的语言重新组织,要体现自己的感情倾向和评但不能胡子眉毛一把抓,造成论据与论点油水分离。概括材料时,价。

选文欲以“语言是风,沟通是帆。”为论点阐述语言与沟通的关系,但作者在叙例时,只是把这个故事照搬下来,并没有围绕论点对素材进行剪裁,未能凸显“语言”与“沟通”的关系。

修改示例:

钱钟书教授曾这样婉拒过一个很想跟他见面的记者:“如果你吃到一个鸡蛋味道很好,你会想去见那只下蛋的母鸡吗?”这是一句多么巧妙的语言,它既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更重要的是,这句话没有使钱教授与那位记者的沟通陷入僵硬与冷漠的气氛之中,相反,它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

点评:

作者没有照搬素材,而是根据话题“语言与沟通”选择要素——钱钟书的妙语,并指出其巧妙之处——不失幽默又表达出了自己拒绝来访的意思,还告诉我们这一妙语的效果——使那位记者更加敬重这位渊博的老人了。这样的概括有力地支撑了论点。思考:概括材料时,可添加描写吗?

阅读下面选段,思考:用作事实论据的材料是否得当?请简要分析并修改。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懈的付出。农业科学界中普遍存在着

野生稻不可以杂交出优质稻的常识。但一位敢于挑战常识的耕耘者,用不懈的付出,让这一常识推陈出新。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还是一位乡村教师的时候,已具备颠覆世界权威常识的胆色;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一介农夫,农民的眼中含着丰收的笑意,注视着这满地的“黄金”。喜看稻菽千重浪,最是风流。他,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这杂交水稻的常识在他手中推陈出新;因为有着不懈的付出,他让全国人民的米袋满了起来。

明确:

选段本应针对论点,概述袁隆平如何不懈付出,挑战常识的。但文中“一介农夫-----最是风流”这段看似精彩的描写,用在这里明显是画蛇添足,与“常识”毫无关系。而且,选段除了这段描写文字以及题句外,其余的文字全出自“感动中国人物颁奖词”,如此用例,丧失了自我的思考,实不足取。

温馨提示:

运用时,应针对构成论点的要素作概括的叙述,不使用描写。播撒知识,收获富足。一片片油灿金黄的杂交稻在秋风中摇摆,议论文中的事实是为议论服务的,一定要注意高度概括。

修改示例:

敢于挑战常识,需要不懈的付出。当时的农业科学界中普遍存在着野生稻不可以杂交出优质稻的常识。但袁隆平这位敢于挑战常识的耕耘者,用不懈的付出,让这一常识推陈出新。他顶着巨大压力,不顾个人得失,只管埋头耕耘,靠着锲而不舍的精神和简陋的工具,在6年间用1000多个品种作了3000多次杂交试验,进行了上万次测验,终于宣告了杂交水稻“三系”配套的成功,展现出颠覆世界权威的胆识。

第三篇:美术教学中最适合用多媒体教学

美术教学中最适合用多媒体教

当今的美术美术教学,已经从单纯的技能技巧训练提高到了美术文化综合学习的阶段。它即注重本学科的文化内涵,同时又注重了学科的多元性和综合性,甚至是关注社会科学、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知识的融合。要求在立体的、多元的文化情景中认识和学习美术。

而今的多媒体教学有了一个更直接的称谓:现代教育技术。它的即时性、便利性打破学校、课堂的地域范围,使学生的学习能够全球信息来源相连通,既能够突破教材和教师知识的局限,又突出了美术课程的生活气息与时代气息。恰当的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能生动、形象、直观地把课堂知识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创新,更好地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美术是一门造型艺术,又是视觉艺术,美术课的教材中有大量的教学内容需要通过直观的图片资料来进行。而多媒体是可以把文字、图形、图像、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结合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进行综合处理和控制,在屏幕上将多种媒体的各个要素进行有机组合 ,能产生生动活泼的效果,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课堂教学效率。能更好地向学生展示美术的形象性、直观性。美术名著欣赏的社会时代背景,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再合适不过了。

第一、恰当运用多媒体建立教师的教学资源库

教过美术的老师都知道美术是一门比较特殊的学科,尤其是在教学资料的准备上它要求教师在备课时根据教材确定的教学目标和安排的教学内容,寻找较多的图片,另外配上声音、视频、动画和文字资料进行制作、整理。这就需要我们从平时的生活中收集和整理优秀的美术作品,自己动手制作一些录像、动画或网上下载等,集成到计算机中进行分门别类地整理,建立起自己的教学资源库,供教学时随时提取、使用。教学资源库的建立,为美术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与改进,提供了较宽泛的选择余地和较多的便利条件。

第二、养成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习惯

学生要主动收集资料、处理信息是学生进行探究性、自主性学习的重要环节,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养成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习惯。平时,我在教学中尝试设计、布置这一类型的课前准备作业,引导他们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特别注意积累适合自己个性、兴趣的素材,并进行整理、消化、吸收。

第三、多媒体教学在课堂教学实际中的运用

美术课应图文声像并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中,教学内容是用多媒体信息来表达的,各种媒体信媒体能够提供有关的画面、动画、声音、活动现场等创设的特定情境。如在《剪窗花》一课中,在课前导入几段剪辑好的动画剪纸影片及网上的剪纸作品等,即表达主题又能迅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兴趣。

第四、优化课堂演示

如《面具与脸谱》一课。大纲要求学生初步了解面具的艺术特点、造型和色彩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并进行临摹、欣赏和创作。面对这种世界性古老传统艺术,对于初一孩子来说是遥远而又陌生的艺术形式。教师仅仅利用课本上的几幅彩图来说明,显然力度不足。而面具的起源、分类及主要类型的艺术特色等问题,抽象而繁琐。这就需要课本外的知识来介绍其类别的由来和相互的变化关系。首先导入部分可展示一段傩戏表演,师生目睹其神秘面纱聆听其远古的呐喊,唤起好奇心理急切探寻。教师通过网络查找的大量面具图片,制作成幻灯片,给学生以直观的感受,学生对比分析、归纳总结,起到浏览书本与单凭借教师口头讲解而无法达到的效果。另外在讲解面具起源时,教师可利用flash软件制作自然界灾难场景播放导出面具的起源,使学生迅速融入学习情景,让学生了解面具是古时候的人们无法解释自然灾难,于是做出各式面具以驱吓他们自认为的鬼怪,加深学生的理解记忆。

第五、提供生动直观的示范,展现演示过程和方法

多媒体教学软件是由文本、图形、动画、声音、视频等多种媒体信息集成,图文声像并茂,具有较强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在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对学生进行美术作品创作教学,辅导学生运用绘图、图片处理等软件进行表现生活的创作。让他们用电脑来表现美术作品,表达自已对生活的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在工艺制作课中的程序、步骤和方法复杂、严谨,技法的要点、难点较多,教师要做大量的示范。想利用课堂时间演示一个完整制作过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很多教师往往只好口头教授,稍作演示,这样的教学,学生往往不能掌握技法上的难点。利用信息技术,我们可以将设计制作的完整程序制作成图文并茂的幻灯片进行放映,从绘制草图、拷贝、涂色,到最后调整、修改,色彩转换,都非常方便、快捷,整个过程展示清晰明了又独特,师就可以利用计算机网络进行设计演示教学,并让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探索学习、互动学习,打开学生的设计思路,其设计制作的作业从色彩、造型到创意都远远超于手绘的视觉效果。解决了用图片或范画示范时短短的时间内不可操作的问题。而且生动、有趣的变化过程能迅速吸引学生。又如《版画世界》一课中用录像或视频,通过观看一段版画的制作过程的录相,学生便轻松地掌握了制作方法。

第六、了解原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媒体能提供抽象原理、典型事物与现象的演示,解释其特点和规律。如《色彩构成》一课中要理解色彩的变化规律。多媒体引入十二色环、互补色、类似色、以及色彩的对比和谐等。由于光的色彩原理在生活中难以讲解清楚,而运用多媒体来演示取色、调色的,学生就可以直观看到色彩的变化原理。教师略加以引导、归纳,便突破了这一知识难点。

第七、及时的作出评价、反馈

多媒体教学软件具有诊断评价、反馈强化的功能。在多媒体教学软件系统中,通常设置一些问题,可以使学生进行思考与操作练习。《服装设计》一课中练习服饰搭配,学生操纵鼠标即可完成。简洁明了的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作出相应的评价,使学生获得的知识得到巩固。对于学生的学习反应,多媒体教学软件应作出相应的反馈,及时指出错误,肯定正确,给出评价信息。同时亦改变传统的作业练习、评价方法,学生感觉新鲜好奇,纷纷尝试操作,气氛活跃。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第八、通过互联网拓展知识,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沟通

网络教学是多维、交叉、立体式的互动教与学的活动具有交互性、便捷性,这个特别“迎合”了美术视觉传达这一特有的性质。学生只要掌握电子邮件收发、网上浏览、资料检索等计算机技术就可以轻松在网络上获取知识和丰富多彩的无穷无尽的资源,共享、互动、交流和沟通。这大大 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获得众多的美术知识信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信息素养。如在传统的美术欣赏课教学中,老师一般只能采取指着书本上的图片为学生简单地介绍的方法进行教学。往往是教师照本宣科讲解吃力、学生学得枯燥无味一点兴趣也没有。而借助于网络进行欣赏教学,可以变被动学为主动探究,达到因才择学、因才择教的理想境界。可以把在网上搜索下载的大量关于本课的相关资料,供学生 自主探究,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也可以带领学生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到相关网站直接查阅。学生可以一边欣赏印象主义绘画,一边练习、交流、讨论。由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地位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成为了教学目标的确定者、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而对于学生而言,主要的收获在于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探索中前进的过程,使他们自信地进行独立思考,并敢于发表自己思考后产生的认识和看法。如在《世界多元文化中的美术名作》一课的教学中,我们课前将在网上下载、收集的大量资料加以整理,使学生在课上可以欣赏到古今中外的 艺术作品。不同国家、地区、民族艺术作品风格及特色方面的嬗变,通过赏析帮助学生对世界文化有了更多的了解和认识。把艺术作品不同元素间的相互关系在大脑中形成反射,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器官,利用知识经验进行综合加工,是形成审美情感和审美理解的过程。使用计算机,可以容易地将多种媒体融合在一起,并方便地展示给学生,突破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教学中的难点问题。

因为美术是视觉造型艺术,美术教学离不开大量的直观教学,多媒体在美术教学中的运用为其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内容和手段,拓宽学生的知识领域。所以,在我们的美术课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之多媒体教学再适合不过了。可以说是给传统的美术教学如虎添翼。它的应用解决了美术传统教学手段中长期存在的诸多教学难题。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活泼,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深得学生的喜爱。让我们美育工作者积极地去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熟练各类多媒体教学,把我们的美术课上的更好!

第四篇: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定稿)

一、论据的选择

在掌握丰富的论据的同时,还要善于选择论据,就是能够选择那些真实典型,确凿可靠,能充分有力地证明论点,使论点具有无可辩驳的说服力量的论据。

论据的选择要遵循以下原则:

1、典型性原则——有代表性,有说服力。

论据要具有代表性,不要随意列举自己身边的只有自己才知道的事例材料。

2、新颖性原则——论据新鲜,有时代性和现实性。

选择论据,自然要挑自己熟悉的,感觉陌生、缺乏把握的论据,必然难以驾驭。但是“熟悉”不等于陈旧。如果选用的论据都是些尽人皆知的“陈谷子、烂芝麻”,虽然一点也不“陌生”,但就没有一点新鲜感了。所以要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包含了要选择新颖的、时代感较强的新鲜材料。论据求新,要注意从时间上、空间上、角度上的求新。

少用陈腐的材料,如雷锋、张海迪、居里夫人、爱迪生等等从小学就一直常用的论据材料。俗语说“宁咬鲜桃一口,不吃烂杏半筐”。论据新鲜,能增强文章的辩驳力和感染力。

例:论证“ 顽强拼搏”

原文:顽强拼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中国女排顽强拼搏,取得了五连冠的佳绩;张海迪病魔缠身,高位瘫痪,但她顽强拼搏,学会了多种外语,翻译、创作了大量作品。可见,只有顽强拼搏,才能克服困难,走出逆境,走向成功。(陈旧)

修改:顽强拚搏是成功的必要条件。华西村在村党委书记的带领下,经过近30年的顽强拼搏,把一个贫困的小山村,变成了生产工业化、生活现代化的新农村,2003年实现销售收入36亿元,利税4.5亿元,在“首届中国十佳小康村”评选活动中,位居全国第三位。“神舟”五号一飞冲天,中国人终于圆了几代人的飞天梦想,以杨利伟为代表的航天人,正是以顽强拼搏的精神,谱写出一曲火热的青春之歌。(新鲜)

新鲜材料从哪儿来?一是从生活中积累,二是从阅读中积累。例如以下两个例子:

(1)现实生活中,仍有许多人不敢冒尖,不敢“木秀于林”,不敢成名成家,取得了一点成绩就“急流勇退”,害怕“枪打出头鸟”。然而知名改革家、杭州第二中药厂厂长冯根生告诉我,只要稍稍改变一下上述谚语中的条件,结论就两样了。比如,枪打出头鸟,只是指在枪的射程之内,出头的鸟要遭殃,假如鸟飞得再高再远一些,飞出了枪的射程之外,那又奈何得了它什么呢?

(2)一个国家必须有民族自豪感。发掘民族文化中的精华,能唤起这种伟大的感情。李燕杰在《民族之魂》的讲演中曾讲了这样一件事:叱咤风云的法国大军事家拿破仑,被囚禁于圣爱伦岛时,终日读书消遣。有一天他读到了《孙子兵法》,立刻拍案叫绝。进而叹道:“倘若我早日见到这部兵法,我是不会失败的!„„”

这两例中的论据都是“听来的”,例①是听谈话,例②是听讲演。作者不愧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把听来的材料十分恰当地引进自己的文章作论据。“飞出射程之外”、“拿破仑赞叹《孙子兵法》”,新鲜而又贴切,选择它们来证明论点,不仅有极大的

说服力,而且发人深思。

3、吻合性原则——即要注意各个材料的侧重点,正确把握材料的中心,努力做到了 论据与论点的一致,避免论据与论点缺少内在联系。

每一个材料可以用来论证的观点可以是单一的,也可以是多角度。我们在选择论据时,要把握好材料的中心,弄清它的含义所在。特别是有很多材料,看起来能够论证同一观点,可细细体会,发现它们侧重点并不相同,彼此之间其实有着较大的区别。

例1:请看下面三个材料:

① 爱国诗人陆游,生活在宋王朝遭受外族肢解的时代,他渴望祖国统一,直到临终,还念念不忘复兴中原。他在《示儿》诗中云:“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突出地反映了这种爱国思想。

②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文天祥《过零丁洋 》中的名句。文天祥被俘后,已降元军的张弘范,一再逼迫他写信招降抗元将领张世杰,文天祥便毅然写了这首诗作了回答,表现了坚定的民族气节和崇高的精神境界。

③ 鲁迅先生为了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年轻时东渡日本寻找救国的真理,“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表达了誓为中国人民献身的革命精神。

上述三例都引述了人物的诗作,都包含了“爱国”的内容,但是作为论据来说,这三个材料蕴含的主旨是有着细微差别的:例①表明的是渴望光复失地的爱国思想;例②反映的是为民族利益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的民族气节;例③揭示的是立志为国出力、报效祖国的革命献身精神。这种差别从所引的诗句和材料的语言表述中可辨析出来。因此,同样论述爱国的文章,如果提出的论点侧重于渴望收复被侵略者掠夺的国土,应用例①;如果侧重于不怕牺牲、誓死捍卫祖国,应用例②;如果侧重于拯救多难的祖国,将个人的前途同祖国的命运紧紧连在一起,则应用例③。经过筛选辨析,使之最切合论点的需要,才称得上是最恰当的论据。马马虎虎地选来敷衍充数,似乎也在论证“爱国”的论点,实际上论据和论点之间的关系是不贴切、不严密的。

例2:高考作文中,要求写“诚信”结果考生用了下面的事例:

恩格斯在马克思死后,没有灰心、没有丧气,毅然完成了《资本论》的创作。张海迪,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没有灰心,毅然自学„„

例3:常言道:勤能补拙(论点)。居里夫人在法国读书时,每天早晨,总是第一个来到教室;每天晚上,几乎都在图书馆度过。图书馆在10点钟就关门了,她便回到自己的小屋子里,在煤油灯下读书常常到半夜两点钟。正是她的勤奋,才为她后来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真实性原则——论据真实可靠,不道听途说,不胡编乱造,切忌张冠李戴。例一: 一位考生写到:记得莎士比亚说过:“知识就是力量。”此考生误将培根写

成莎士比亚。又有一位考生写到:哥白尼曾因宣传“日心说”而被烧死在鲜花广场。又是误将布鲁诺写成哥白尼。

例二:(发明、成功、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聪明、„„)加上百分之九

十九的(血汗、汗水、勤奋、刻苦„„)——爱迪生?爱因斯坦 友情提醒:使用论据时可以“一材多用”。

写议论文,我们积累的材料是有限的,我们不可能对每一个观点和写作角度都准备好论据材料,即使时间允许,操作上也是不可能办到,因此要注意对论据的灵活剪裁。一个可作为论据的具体材料,往往具有多面性,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去分析,就可发掘出不同的意义,所以,一个论据往往能同时说明许多道理。

例1:《滥竿充数》这个寓言,从南郭先生的角度分析,可说明不懂装懂、弄虚作假的可耻;从齐宣王的角度分析,可说明官僚主义!“大锅饭”的弊端。

例2: “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遂入见。”

译:齐国的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准备迎战。曹刿为此要去求见鲁庄公。他的一位同乡对他说:“有权位的人会去谋划的,你又何必去参与?”曹刿回答说:“有权位的人很浅陋,不能深谋远虑。“于是,他进见鲁庄公。

 将上述材料作为论据,可以说明三个论点,如果灵活剪裁材料,就可使论据和论点完全一致:

1、关心国家大事,要有强烈的参政意识。

春秋时代的曹刿是个普通百姓,属于”非肉食者“一类。就是说,?无职无权。但他关心国家命运,在齐国军队来进犯自己的国家之际,他不放心光让那些”肉食者谋之“,于是挺身而出,主动要求”入见“鲁庄公,阐述对怎样打仗的看法。

2、要积极创设民主参政的环境。

曹刿论战是发生在二千多年前的事,那时候,平民百姓要见国君,参与商量国家大事,似乎还是很容易的。曹刿和他同乡说的话:”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是对鲁国统治者的尖刻批评,但也没有遭到”穿小鞋''的打击报复。相反,鲁庄公还诚心诚意地请教曹刿,并按曹刿的正确意见发布军令,确实是很有民主气度的。可见,曹刿能积极参政,发表意见,恐怕不仅仅因为他有这方面的才能,还因为当时有允许参与的民主环境。如果曹刿贸然找上门,却被一顿军棍轰出来,也就不会有什么求见论战之事了。

3、位卑末敢忘忧国。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人人应该关心国家大事,积极参政议政,发挥主人翁的精神。我们不能像春秋时代那个曹刿的同乡,面临国家遭受侵犯,却说什么“肉食者谋之,有何间焉”的话。如果抱着让少数人去“忧天下”而自己“何必去参与”的思想,来对待当前的改革和开放,那就丢失了自己作为国家主人翁的资格了。

上述三例都用曹刿和他同乡对话的材料作论据,但因立论角度不同,选择论据的角度也有变换,这就是对论据材料的灵活剪裁。有时候材料过于庞杂,就需要精心剪辑,决定取舍;有时候材料过于简单、就需要扩充内容,着重在证明论点上加以充实;有时对论据材料可以完整地抄录引用;有时不宜全文照抄,可用自己的语言对论据作概括引述;有时可以分析引用,即把论据材料中的原话穿插在阐述或评析之中。灵活剪裁的目的,就是为论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善于由此及彼地进行联想,对选择最恰当的论据也十分重要。

二、论据叙述的要求

一,论据叙述要概括。

议论文与记叙文不同,它不能像记叙文那样详尽、细致地叙述,否则论点会掩

盖在叙述之中,而突现不出来。如下面一位同学的议论文《克制》中这段叙述概括性就很强: 一次,由于我撞翻了一位同学端的水,我的新裙子被弄脏了,我不但不赔礼,反而还骂他,弄得那位同学反来向我道歉,这使我有些不安。现在想想,如果我当时懂得克制、忍让,就不会伤害别人,也就不会伤害自己了。二,要突出侧重点。

如要证明“敢于向权势挑战”这个论点,可作如下叙述:

1852年,俄国作家屠格涅夫的挚友果戈理逝世了,他为此赶写了一篇悼文。但是沙皇统治者禁止发表任何有关果戈理的文章。正直而勇敢的屠格涅夫不怕专制主义者的威胁,他避开沙皇侦探的监视,离开彼得堡,把文章送到莫斯科,趁那里还没有接到禁令,把文章在《莫斯科新闻》上刊登了出来。

这样的叙述,侧重点就很明确,又增强了议论文的说服力。第三,引用言论,要注意叙述的简明。

要看清哪些对证明论点是重要的,把它们的精华部分选出来。

“生活对任何一个男女都非易事,我们必须有坚忍不拔的精神,最要紧的,还是我们自己要有信心。我们必须相信我们对每一件事都是有天赋的才能,并且无论付出任何代价,都要把这件事完成。当事情结束的时候,人要能够问心无愧地说:“我已经尽我所能了。”——玛丽·居里

精华部分选出后为: 居里夫人曾说过,生活中最要紧的是有信心,树立起信心,并尽自己所能地去做好每件事。第四、事实论据的叙述要有针对性

病例:“勤能补拙,就是说,做任何事情都要刻苦勤奋,只有这样才能取得好的成绩,达到理想的彼岸,事实不也正是如此吗?大发明家爱迪生为了寻找一种能作为灯丝的物质,经常夜以继日的工作,进行了上千次的试验,经过无数次的失败后,他仍锲而不舍的探索,终于发现了能使灯泡持续发光的物质——钨丝。”

要证明“勤能补拙”这一论点,那么在叙述论据材料的时候就必须针对这一论点所限定的以下三个要素:

1、要有“拙”;

2、要有“勤”;

3、要有“勤”补了“拙”,出了成果,取得了成功。此三要素缺一不可。

分析:且不说开头对“勤能补拙”的阐释就已经出了偏差,单说用爱迪生搞发明的事例作为论据,虽然也提到了他的勤奋(“夜以继日的工作”“上千次试验”)和成功(发明了钨丝),但由于没有提到“拙”这一要素,即没有严格针对该论点所限定的要素来叙述事例,所以就不能很好的证明论点。

下面的一则事例论据就叙述的很好:“传说古时候有个叫德摩斯梯尼的演说家,因小时候口吃,所以登台演讲时常被雄辩的对手压倒。可是他毫不气馁,为了克服此弱点,他每天口含石子,面朝大海朗诵,不管春夏秋冬,坚持五十年如一日,连爬山跑步也都坚持演说,最后终于成为全希腊最有名气的大演说家。”

这段话中的第一句叙其“拙”,第二句讲其“勤奋苦练”,第三句说其“勤”补了“拙”,取得了成功。事实论据的叙述完全针对着“勤能补拙”这一论点所限定的要素,因此能有力的证明了论点。

论据的分析运用

一、学生在运用论据时最大的缺点。

高考作文评审组评价: 高考通常有这样一类考生,他们写议论文的时候,只会提观点和摆材料,通篇作文没有一点自己个人的意见和看法,这类考生往往缺乏对事物的认知和辨析能力,这类作文只能给到中等或以下档次。

观点+材料=作文的失败 例1:以叙代议

譬如要写提倡创新精神,则马上就“A有创新精神,B有创新精神,C有创新精神,所以我们要有创新精神”。

例2:

论点: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病例: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可见贫困也是一笔财富。

优点:观点明确,论据丰富 缺点:“观点+论据”格局

弊端:论点和论据之间互相脱离,两者之间缺乏必要的联系的桥梁,论点还是论点,论据还是论据;论据失去了其应有的作用,论点孤立无援,也就失去了立足的依据。这种“不讲道理”的议论文,论点无论怎样正确,也不足以服人;论据无论怎样充足,也不过是一堆零碎的材料。

修改例文: “自古才子出寒门”。司马光出身贫寒;范仲淹两岁丧父,随母改嫁,幼时连稠一点的粥都难以喝到;明代龙图大学士宋濂家中一贫如洗。荷兰画家梵高也曾穷困潦倒,一文不名,生活上常靠着弟弟接济;苏联伟大作家高尔基曾经是个流浪儿;居里夫人刚满十岁就外出打工„„由此看来,贫穷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丧失摆脱贫穷的信心和斗志。穷则思变,就要奋发图强,越这都是幼时曾经贫困而后来成为才子的非常之人。寒门是他们植根的土壤,也就是这块贫瘠的土壤使他们不断地发育是贫困越激励人奋发上进,这何尝又不是一笔财富呢?

二、分析论据的方法(论证方法)

(一)、假设说理法

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使得人们信服。

进行假设性的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所举例子是反面的,就从正面来进行假设。简言之,正例反说,反例正说。这是最简单易行的说理方法,每个人都可以掌握。

例1:《六国论》:“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反例正说

例2:《烛之武退秦师》:“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正例反说

例3:十几年前,互联网在中国还没有造成重大影响。一个外国记者采访某外资企业老板时问:“您以为互联网在中国有市场吗?”那位老板几乎不假思索地说:“不,那不可能,中国技术太落后,经济也不行。”但这句话却启发了当时正从事翻译工作的马云。他仔细地分析,中国有十几亿人口,且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也逐渐发展,如果利用互联网发展贸易,不是有很大的市场吗?于是他敏锐地从别人说“不”的事业里看到了商机。马云也成为了著名网站“阿里巴巴”的总裁,他的智慧也为人称道。如果当时马云只看到困难,就轻易地说“不”,那么现在还哪有功成名就可言?由此可见,有些看似不可能的事,请不要轻易对它们说“不”。有时候经过仔细分析,认真思考,所谓的不可能也是有可能的。——反例正说

——08年广东高考优秀作文

例4:在这类问题上出差错,诸葛亮并非第一次。赤壁之战后,他明知关羽与曹操有知遇之恩,曹操若经华容道,关羽必然放他过去,但他在关羽一番慷慨陈词,立下军令状之后,就“留这人情”,让他移兵拦守。结果,关羽果然让曹操逃之夭夭。假如当初诸葛亮“不留人情”,而是派其他可靠的将领去拦守华容道,那么,可能曹操会被擒拿;又假如从那次吸取教训,这一次秉公办事,不管马谡怎样拍胸脯,下保证,不合适的就不用,那么就有可能避免失街亭的悲剧。而事实恰恰相反,诸葛亮并未从第一次失策中吸取经验教训,而是在重蹈覆辙后,才“深恨自己之不明”,挥泪斩了马谡。可是这只能是明乎法而已了,对兴复汉室,还于旧都的大业的实现,都无可奈何了。可见,与其执法如山在后,还不如任人唯贤在前。——正例反说

高考经验:凡是得高分的文章,大多数以说理见长。对文章进行道理分析,可以增加论证的深度,显示出作者思维的缜密。“讲道理”是议论文写作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讲道理可以使论点旗帜鲜明,提倡什么、反对什么,都给人以清醒的认识。而论据通过分析,可以揭示其中所蕴涵的道理,说明其与论点的联系,使论点与论据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其实应用事实论据写作文好比用砖垒墙,事例是砖,而分析议论则是砖与砖之间的泥,离开这“泥”,墙就不牢固。

(二)、因果分析法

在列举事例的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一事实的直接或间接的原因,这原因就是所要证明的观点。

例1: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交响曲,撼人心灵;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后黯然退出体坛,却又另辟天地,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例2:(一例含正反因素对比:孙膑的两种境遇)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磨难,能带领人冲破黑暗,绽放光彩。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

分析:这一叙例语段,采用了总分总的结构。中间列举贝多芬、司马迁和李宁三个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 例子来证明论点。毛病是在例子和论点之间缺少分析语言。那么,怎样展开议论呢?向魏王进谗言,以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展其才志。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 阅读语段,我们发现,“三位人物在磨难下的结果”已告知我们了,而对于原因则只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终于有了马陵道之胜。(正反对照分析)字未提,所以,我们就可以添加“原因探究”的分析文字,以较好地架起事例与结论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 之间的桥梁,达到“叙”为“议”服务的目的。魏国,庞涓只为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修改:磨难,能历练人生。贝多芬双耳失聪,却能在这样的磨难下创造出不朽的眼光。试想孙膑在这么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交响曲,撼人心灵,那是因为他不屈服命运的压打,顽强抗拒厄运,才谱出了人类的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可说计出即行,正得以充分发挥作心灵之歌;司马迁遭受腐刑,却能在这样的耻辱中写成《史记》,汗青溢光,那是因为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他有坚定如山的信念,刚毅如铁的意志,于诽谤讥嘲中坚持自己的志向,才突围成为

(四)、例后解说法 “史圣”;一代体操王子李宁泪洒汉城黯然退出体坛后,却又另辟天地开创了自己的事业,让李宁牌系列运动用品风靡中国的体育用品市场,那是因为他懂得承受失败,举例后,可能会有一个担心:对于这个事例的中心,别人的认识会不会和我的不一不为失败所吓倒,才能在失败中开拓出一条新路。磨难,是祸,又是福。它对于意志样?例子跟观点的关系,别人会不会跟我认识不太一样?或者觉得我这个例子跟我要坚强者,只不过是人生路上的一帘风雨,只要勇敢地走过去,前方是另一片蓝天。讲的观点关系不那么密切。这个时候把这个例子解说一下,使它能更好地为中心服务。

例1:由所举论据里面你可能看到了一定的苗头或可能性,设想出某种结果,然后例2:三国时的马谡乃蜀军一员大将。镇守街亭,他把二十万大军驻扎在高山上,久经就着这个苗头朝结果引申出去。沙场的老将王平力劝他撤离此山,理由让在场的将士信服,但唯有马谡仍然坚持自己(例文)缪贤心胸开阔,他发现蔺相如的才德,并不因为他出身卑贱而瞧不起他,的意见,结果被司马氏围山断水,放火烧山,蜀军不战而乱,几乎全军覆没。马谡也而是不怕群臣嘲笑,把蔺相如推荐给赵王,让他出使秦国。蔺相如此去吉凶难料,虽依军法被处斩,身首异处。街亭失守,是因为马谡不懂兵法吗?不,他自幼熟读兵法,然他有勇有才,但未必能旗开得胜,若是此去非但没有换回秦国的城池,连“天下所曾献计于诸葛亮,使其七擒孟获,平定南方边境;又离间曹睿与司马懿,使司马懿被共传宝”的和氏璧也被秦国夺走了,辱没了赵国的威名,(看出苗头)那么赵王一怒之罢官归田。马谡的失败,是因为他狂妄自大,固执己见,不能听取别人的正确意见。下,恐怕不只是杀了蔺相如一个了事,连缪贤也将因推荐庸才之过而受到牵连。(引申“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们在决策、办事时不能盲目自信,要择善而从,虚心听结果)但缪贤并不惧怕这些,他识才敢用,非常信任蔺相如,置个人安危于不顾,毅取他人的意见,这样才能获得成功。(高考优秀作文《自信,但不能盲目》)然把蔺相如推荐到赵王面前。若非出于对国事的关心,是难以做到的。

例2:当所举例子比较长的时候,这个例子的中心是什么,或者这个例子跟中心有

(三)、对比分析法 什么关系,需要通过解说来过渡。这里所说的正反对比不仅仅是指作文里一正一反的例子,也指举一个含有正反两种从前有一种病,这种病使人食欲不振,最后导致人死亡,在当时几乎是不治之症。因素的例子。举完后从正反两个方面来加以对照性分析,重在分析,而不是例子。有一位化学家,也得了这种病。有一天他路过一个村子,村里的人听说他有这个病,例1:(正反两例对比:刘备之子阿斗与唐太宗李世民)于是乎告诉他,我们这个村里面有一种神水,一口井里的水,能治你的病。化学家听 自古以来,一个朝代和一个国家的兴亡,首先在于为人君者自身素质的高低和行为了,照办了,就去喝那个水,结果病好了。病好了以后,化学家就想:为什么这个水的好坏。(论点)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如果一个国君无德无能,行为不正,他能救我啊?结果就是这么一个村子里的人们从来不曾想过的问题,促使化学家去研究,的臣子又能好到哪儿去呢?如此一批人去治理国家,他们的国家还能强盛吗?反之,最后化学家发现水里含有芒硝,芒硝救了他,因此他发现了芒硝的药用作用。(解说)一个国君德才兼备,则其国家之强盛就指日可待了。大家都知道,刘备之子阿斗,不正所谓“于不疑处有疑,方是进矣”(宋代张载语)。古人的话,在别人没有产生疑问仅平庸无能,而且整天不务正业,一会儿吃喝玩乐,一会儿又斗蟋蟀去了,真是枉费的地方,你产生疑问了,你这就是比别人前进了一步了。村里的人就知道能治病,想了他父亲白帝城托孤的一片苦心,也枉费了孔明尽力辅佐的几番汗水。后来蜀灭,阿了没有,从来不想;化学家想了,发现芒硝了。“疑”是发现矛盾的钥匙,“思”与“学”斗难道不应该负有主要责任吗?后人称之为“扶不上墙的烂泥”,此言得之。太宗李世是解决矛盾的方法,发现矛盾是解决矛盾的开端,“疑”便是“思”与“学”的“端”民聪慧过人,一世英明,“不以恶小而为之,不以善小而不为”,又得魏征等贤臣辅佐,和“始”了。(结论)一个人要善于质疑,善于质疑你才会去学,才会去思,最终可能如鱼得水,将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正因为如此,才有后人盛赞的“贞观之治”。这一才能解决问题。些都说明当神器之重者对于一个国家的兴亡起着重要作用。

(五)、解释名句法。

引用名句,然后解释它的含义,在解释含义过程当中,使得这一段话更有说服力,更能证明观点。(主要用于引用名句之后)

例1:沿着名言的意思继续延伸

(引用名言)常见有这种人,遇事总是自惭形秽。我认为,做人还是不要妄自菲薄。俄国作家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大狗,有小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一句话过渡)天下人也是如此这般。(披文示意)“有大狗,有小狗”就如人世间存在有能力、有风度、有才华的人们,也存在各方面略有些不足的人。天下事纷繁复杂,天下人更是多种多样,这是自然选择的结果。“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是的,小狗的存在自有其价值,自有其自然选择的位置,何必因为“小”就在“大”者面前惶惑不安呢?大狗是小狗长成的,如果小狗们自轻自贱,纵使长成大狗,也会在自卑的压迫下碌碌无为。何况,小狗的娇媚,表演技能的高超,也是大狗们望尘莫及的。

例2:另辟蹊径

(引用名言)契诃夫曾经说过:“有小狗,有大狗,但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披文示意)小狗,比喻那些初出茅庐的青年人,大狗则比喻那些有名望的老前辈。青年人应该尊重老前辈,虚心向他们学习,但也不能妄自菲薄。正像契诃夫所说的“小狗无需因大狗的存在而惶惑”。有些青年人把老前辈历年言语作为金科玉律,哪怕是错误的言论,也不敢加以评论。这种做法只能使他们的思想凝滞,缺乏创造性活力。这种现象在自然科学界和社会科学界尤其明显。老前辈的理论被奉为金科玉律,无人敢提出异议,而真正有作为的青年人向来是自信的,他们敢向科学权威挑战,在事业上取得了成就。(揭示主旨)因此,劝君不要妄自菲薄,应该有自己的主见。

浓香,年轻人心灵澄澈起来了:原来,茶香是来自于沸水的一次次“冲泡”;茶越香醇,“冲泡”次数就须越多,如此,方可将茶之精髓一点点滤出。那么,人生的曙光,不也要经一次次的“冲泡”才能陡现吗?要想曙光越璀璨,“冲泡”的次数不也就须越多吗?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而后才能“增益其所不能”也!原来,人生的每一次挫折,都是冲泡的历练啊!于是年轻人的郁积的愁眉舒展了,自信、坚毅重现脸上。

另外还有比喻分析法、设问论证法、高密度论据论证法。

 伯牙对知音的追求使高山流水一曲成绝唱,苏秦、孙敬对知识的追求让悬梁刺股一言成警训,贾岛对诗的意境的追求而使“推敲”流传千古,只有追求,才会有收获。

友情提醒——如果需要,也可多个方法相结合

三、典型的议论段包括如下五个层次:

摆论点---阐释句——举例---分析论据---小结论点 其中,分析论据和小结论点的篇幅约占全段1/2,因为议论文重在“议”,而不是“叙”

【例】知识就是力量。(观点句)它首先是一种难以量化的、伟大的精神智慧,当然更可转化为具体的、可见的、巨大的物质力量。(阐释句)一介书生,手无缚鸡之力,却可以坐知天下之事。(材料句)凭什么?知识,以及知识带来的预见性。(分析句)史蒂芬·霍金,被卢伽雷氏症(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禁锢在轮椅上20多年,全身能“活动”的,除了眼睛,只剩一根食指,但这并不影响他能够成为继爱因斯坦之后当代最伟大的理论物理学家、享有国际声誉的伟人、超人。(材料句)靠什么?知识——关于宇宙奥秘:天体物理、时空本质的最新知识,最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智慧。(分析句)可见,知识能够改变世界,知识能够决定命运,知识能够给人自由。(结论句)

论证段落应该依次包含如下五种功能不同的句子:观点句、阐释句、材料句、分析句、结论句。

(六)、类比分析法

类比分析就是使用类比的方法,在话题之外引入一个类比物,通过对二者相似点的分析推理得出结论。

例1:论述“感情的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其实,认知也如同喝茶的艺术。我们泡茶的时候,第一遍淡洌,第二遍沉香,为什么第三遍才最爽口宜人?因为前两遍冲去了茶叶上的蜡质和灰尘,第三遍才泡出了茶叶的真醇之味。我们认知也是如此,在对事物的认知上,越过感情布下的迷雾,抛过感情亲疏的羁绊,用一尘不染的心灵,轻装上路,才能取得丰硕的成果,领悟认知的真谛。

例2:人生中的曙光从来都是历经颠簸与坎坷之后才赫然闪现的。有这么一个故事:一位屡屡失意而心灰意懒的年青人邂逅一位山寺老僧。老僧用名贵龙井招待之。但老僧冲泡的第一杯绿茶,年轻人饮后觉无一丝香味;待第二次冲泡后,才有一丝若有若无的香气荡漾开来;待冲泡了五六次后,屋子里便弥漫着阵阵清香。闻着龙井的醉人

第五篇:学习和选择论据 教学设计

《学会宽容 学习选择和使用论据》 教学设计

主备人:李向华

一、内容与解析

本课是第三册语文“表达交流”中的内容,属于议论文写作。主要介绍议论文写作中如何选择和使用论据的知识。写作议论文时,在使用论据方面常出现论据陈旧雷同,或者叙述烦琐,偏离论题的现象。同时,在注重培养语文能力的同时,还必须重视宽容品质的养成。所以通过本课的学习期望大家的写作能力和认知水平同获提高。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并掌握论据的类型、选择、使用和论据的要求等知识,培养相应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典型文章论据的选择和使用的揣摩分析,达到对文章的初步了解掌握;通过对失败例文的修改训练来深入把握;通过迁移训练和课后作业来巩固这种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形成优秀的思维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议论文论据的选择。

难点:学会围绕论点和论题正确使用恰当的论据。

四、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对论据的含义及分类可能还不熟悉,所以要首先了解论据的含义及分类,帮助同学根据文章内容正确的选择论据。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讨论法、练习法

六、教学课时:三课时

七、教学工具:PPT 八.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需要一个好的论点,还需要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议论文的三要素之一—论据是证明论点的基础。缺乏论据,论点就得不到证明。《作文评分细则》规定:“严格文体意识。议论类文章,议论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记叙类文章,记叙的文字必须超过三分之二。否则视为文体不明。” 一般而言,一半记叙一半议论(或者首尾一半篇幅来议论,中间一半篇幅举例详细叙述)的文章不超过40分。同时,要能恰当运用事实论据,论据要选得精,选得充分。可见,论据的选择、使用以及对论据的分析是议论文中很重要的一步。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论据的选择和使用。

二、预习导学

论据的概念及其分类

(一)论据的概念

提出论点必须有根据,即必须举出足够的事实或正确的道理,证明论点的正确性。用来证明论点的事实和道理叫做论据。

(二)论据的分类

论据,依据其本身的性质和特征,可分为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两类。

事实论据是对客观事物的真实的描述和概括,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因此是证明论点的最有说服力的论据。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就是这个道理。事实论据包括有代表性的确凿的事例或史实,以及统计数字等等。

例如: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

屈原是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担任楚国的左徒,面对强秦的威胁,屈原主张联合其他六国抵抗秦国。但楚王听信谗言,将他罢职流放。朋友劝屈原说:“你有才能,楚王不用你,为什么不到别国去?”屈原拒绝说:“我生为楚国人,死为楚国鬼。”表现了他对祖国的一片忠心。他在流放中,一直忧国忧民,写《离骚》以言志。楚亡后,62岁的屈原内心悲愤交织,抱石投入汨罗江,以死殉国。

道理论据是指那些来源于实践,并且已被长期实践证明和检验过,断定为正确的观点。它包括经典性的著作和权威性的言论(如名人名言等),以及自然科学的原理、定律、公式等。

例如: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先秦)晏婴

常思奋不顾身,而殉国家之急。——(汉代)司马迁

爱国如饥渴。——(汉代)班固

平生铁石心,忘家思报国。——(宋代)陆游

论据和论点的关系十分密切,是证明与被证明的关系。

三、课堂交流

快速浏览课本76~77页的尹荣方的《论度量》

1、本文逐层阐述了哪几个观点?

明确

①度量大的好处;

②有德、识者度量才大;

③靠不断修行、学习才能获得度量。

2、这些观点是建立在论据的基础上的,看看文章使用了哪些论据?这些论据哪些是道理论据,哪些是事实论据?

明确:

①引用史瑾臣“容得几个小人,耐得几桩逆事,过后觉得心胸开豁,眉目清扬”的言论

②列举宋朝韩琦宽容地对待范仲淹的拂袖而去,从而化解矛盾。

③列举彭思永应举时,宁可受损也不愿当众说出那个偷藏自己金钏的人事例。

④引用程颐“学进则识进,识进则量进”的言论

⑤列举夏元吉幼年时面对别人的冒犯易发怒,而长大后忍耐克制、不与计较的事例。

(1)(4)是道理论据

(2)(3)(5)是事实论据

3、关于“宽容”或“度量”的论据,大家还知道哪些?

明确:如“六尺巷”的故事、“负荆请罪”、“管鲍之交”等等。所以说,“宽容”是宽大、有气量,不计较、不追究的意思。“宽以待人”“宽大为怀”,这是中国的古训,也是当今立足于社会、求得更好的发展的要求。要做到“宽容”,必须有开阔的胸襟与全局的眼光,必须破除等级观念。当然,“宽容”不等于纵容,应掌握适度的原则,在许可的范围内恰当地行使“宽容”之心。

写议论文,可着重指出宽容是一种美德;是一种气度;是一种爱;是一种处 世、为人的技巧;是一种协调人际关系的良好的润滑剂,可以从下面几个角度思考:

(1)宽容是一种理解和体谅人的做法

(2)宽容意味着理解,不仅仅计较

(3)宽厚待人才能获得别人的爱戴与敬重

(4)宽容不能丧失原则,姑息纵容,用宽容的精神去帮助别人,方可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4.你能列举一些有关“宽容”的事实论据吗?

①唐临时京兆长安人,周内史唐谨的孙子。两次提升刺御史,奉命到岭外。他生活节俭少私欲,不见宅邸,衣服用品和简朴,在待人上很宽容。一次,他曾想要哀悼丧事,让家仆自己回家取白衫,家仆误拿了别的衣服,害怕不敢拿出来,唐临观察了解了此事,让人叫来他说道:“今日感觉呼吸不顺,不适合哀悼哭泣,先前让你取白衫,暂且不取了。”又一次,他曾让人煮药,仆人加工上出了错,他暗中了解了缘故。对仆人说:“天气阴不晴,我不适合吃药,那就扔了它吧。”终究没有宣扬那个人的过失。

②孔子的学生子贡曾问孔子:“老师,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奉行的原则呢?”孔子说:“那大概就是恕吧”。“恕”,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宽容。

③六尺巷传奇

清朝康熙年间,桐城人张英官至文华殿大学士兼礼部尚书。邻居是桐城另一大户叶府,主人是张英同朝供职的叶侍郎,两家因院墙发生纠纷。张老夫人修书送张英。张英见信深感忧虑,回复老夫人:“千里家书只为墙,让人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于是,张老夫人令家丁后退三尺筑墙。叶府很受感动,命家人也把院墙后移三尺。从此,张、叶两府消除隔阂,成通家之谊。

5.你能列举一些有关“宽容”的道理论据吗?

①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②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阔的是天空,比天空更宽阔的是人的胸怀。——雨果

③有时宽容引起的道德震动比惩罚更强烈。——苏霍姆林斯基

④没有宽宏大量的心肠,便算不上真正的英雄。——俄.普希金

⑤人心不是靠武力征服,而是靠爱和宽容大度征服。——斯宾诺

⑥不会宽容别人的人,是不配受别人宽容的,但谁能说自己是不需要宽容的呢?——屠格涅夫

⑦一个伟大的人有两颗心:一颗心流血,一颗心宽容。

四、合作探究

应该如何来选择论据?

讨论以下论据选择的得失

1、实例演练

第一组:论述“勤能补拙”能用如下哪些材料呢?为什么?

1、我国第一个电子学女博士韦钰在西德进修期间,没有空暇到繁华的街头漫步,没有精力去剧场、影院欣赏艺术,她一心扑在专业学习上,就连生病也拒绝休息。正是这种刻苦精神,才使她为祖国赢得了荣誉。

2、姚明作为世界体坛冉冉升起的巨星,已是全世界年轻人的偶像。与其他NBA球员相比,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相比。但姚明相信勤能补拙。每次训练前,他都要自己先练上两个小时的体能。负责给 他洗衣服的师傅说:“姚明训练可真刻苦,大冬天,也出那么多汗,鞋子里倒得出水来。”

3、王羲之经常在自己的衣服上写字,以至于将衣服划破,他在家旁的池塘里洗笔,把水池的水都变成墨黑,功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成为一个有名的书法家。

4、梅兰芳小时候口吃,为了弥补这一缺陷,他坚持每天早上含沙练唱,最终改掉了口吃的毛病,成为一位闻名中外的艺术大师。

分析:论据2、4合适,1、3不合适。因为姚明身体条件偏差,在弹跳、肌肉方面根本没法和黑人比,是“拙”,这个例子紧扣了论点;梅兰芳口吃,是“拙”,但他坚持每天含沙练唱,是“勤”,紧扣论点;1并不是表明韦钰是“拙”的;3中王羲之确实“勤”,也取得了成功,但王羲之并不拙,与补拙毫不沾边。

结论:这是论据选择容易出现的第一问题,论据选择没有围绕中心论点。因此,选取论据要紧扣论点,为论点服务,做到观点和材料的统一。

第二组:下面的一些论据,你能看出有何不妥吗?试着分析。

1、文革时,讨论刘少奇终生开除党籍问题,让大家举起手来,方志敏硬是没举手。会后江青一伙人恶狠狠地问他:你为什么不举手?方志敏回答:做人要有准则的,对不起良心的事我决不干。

2、岳飞选择精忠报国,死而后已,他一生征战无数,以至于匈奴兵对他闻风丧胆。

3、而被流放的屈原,时时不忘报国,终因报国无门,而自刎乌江。

分析:张冠李戴,失去真实性。1中方志敏与刘少奇不是同时期的人,方志敏在1935年就牺牲了。2中岳飞是抗金英雄,不是抗击匈奴。3中屈原是投汨罗江而亡。

结论: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二个问题,论据不真实。

第三组:以“挫折铸造成功”为论点,下面的论据说服力强吗?为什么? 挫折铸造成功。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在学校踢足球,因表现很不理想而遭到老师的训斥。大家都说她并不适合这项运动,但她并没有被挫折吓倒,更加发奋努力,终于考进了专业球队。

分析:不合适。首先“我们学校的一个女孩”这种说法似乎不具备代表性,说服力不强,还有体育是需要天资的,而女孩在被认为是“不适合这项运动”时,仍考进了足球队,只能说明要么老师说的不对,要么她开始只是没有发挥好,她实际是适合这项运动的。

结论: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三个问题,论据选择不典型。

第四组:作家韩寒在《三重门》里写道,“勤奋学习的是爱因斯坦,淡泊名利的是居里夫人,助人为乐的是雷锋,不畏死亡的是刘胡兰,身残志坚的是张海迪,鞠躬尽瘁的是周恩来,就这么几个死定的例子,光荣地造就了上海乃至全国这么多考试和比赛里的作文高手”。请问韩寒在这里讽刺的是什么现象?

分析:学生作文论据陈旧。

结论:这是论据选择时容易出现的第四个问题,论据选择不新颖。

(二)牛刀小试 根据上述四组结论,找一找,下面作文片断在运用事例材料证明论点时存在哪些问题?

宽容是一种美德。生活中别人的宽容让我们觉得温暖。一位女士不小心摔倒在一家铺着漂亮的木地板的商店里,她手中的奶油蛋糕弄脏了漂亮的地板,她歉意地向老板笑笑,不料老板却说:“真对不起,我代表我们的地板像您致歉,它太喜欢吃您的蛋糕了!”她感激地笑了,笑得很灿烂。这真是“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啊!女士被老板的热情打动了,决心“投桃报李”,她买了好几样东西后才离开商店。老板凭借自己的机智和幽默赢得了顾客的喜爱。这就是宽容,它甜美,它温馨,它亲切,它明亮。

学生自由发言,找出其中的问题。

归纳明确:所选材料不能准确地证明论点;缺乏典型意义,没有代表性;

事例叙述过程中旁生枝节,有一些与论点无关的内容;事例叙述后缺少必要的分析,事例与论点之间的关系不明确等。

从刚才这则材料中可以看出,同学们在议论文事例的选择和使用上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平时的作文中,许多同学在选择事例论据时,没有明确的标准,想到什么就写什么,其实同学们在想材料时应该是有一定方向的。今天我们就来想想解决的办法,请概括选择论据的原则。

归纳总结:选择论据的原则

1、切合题旨,有针对性。

论据是论证论点的根据,是为论点服务的,因此它必须与论点保持一致,这就是通常所说的“观点与材料的统一”,这是议论文最基本的要求。

2、真实典型,有代表性。

一般来说,真实性是指不能胡乱编造,也不要张冠李戴。道听途说的没有充分调查的事例、主观臆造的“想当然”的事例、由不合理推测得来的事例„„都不能用作事实的论据。特别是涉及人格、国籍、年代、出处等等,都要力求准痛,不能有硬伤。

典型性即具有代表性和普遍意义,论据典型,能收到以少胜多的效果。在我们的身边,有许许多多的典型的材料可以作为论据,从古到今,由中而外,从名人到普通人,由名言到俗语,皆可作为有力的论据,使文章丰满起来。

3、选例要充足,有角度变化,有多样性。一个中心论点,要求学生至少要选择三到五个合适的事例论据,这样才显得文章内容充实。同时选例要精,如果能从不同层次,不同角度去选例,那么会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会使论证全面,更有说服力。常用的选例角度有不同的领域(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不同性质(正面、反面),不同国别(中国、外国),不同的时间(古代、近代、现当代)。

4、新颖独特,有时代性。

新颖的论据往往能吸引人。论据的新包含了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所引用的材料是新的;如果选用的事实论据都是陈谷子、烂芝麻,都是老生常谈,游离于日新月异的生活,落伍于前进的时代,缺乏新鲜感和说服力,这样难免使人生厌。二是旧材料的新作法。有时,我们找不到新的材料,当然也可以运用一些旧的材料,但是在运用的过程中要力求用旧材料写出新意,让人感到材料虽然是熟悉的,但你这样运用这样处理仍让人感到不同凡响。

五、巩固拓展练习

1、以“人应该学会宽容”为论点的作文,你会选择那些事例作为论据?(要求:选择三个例子,每个例子30字左右)

(学生各自说自己选择的论据,边说边评,学生在讨论中增强对论据选择原则的感性认识。老师有意识地分类板书,为后面使用论据作准备。注意提醒学生,不仅可以选择正面的事例,也可以选择反面的事例。如果学生说出的事例论据很有限,可以补充材料让学生来做出选择和评价。)

补充材料

(1)鲍叔牙不计较管仲的自私,多分给他黄金,并向齐桓公推荐管仲做自己上司。

(2)伟大的政治家林肯把政敌当做自己的朋友,他认为多一个朋友就少一个敌人。

(3)苏轼一生多次被贬,在偏远蛮荒之地仍不减旷达豪迈,文学书画成就卓著。

(4)大卫不允许别人有与他不同的个性和为人处世的方法,在挑剔中失去朋友。

(5)巴勒斯坦少年哈提卜因手持玩具枪被以色列士兵枪杀后,父母将其器官捐赠用来拯救急需器官移植的以色列人。

(6)清朝政府闭关自守,不能接受新思想、新观念,导致了国家的衰败与落后。

2、以 “谁是真正的英雄”为论点作文,你会选择哪些事例作为论据?(要求:选择三个例子,每个例子30字左右)

补充材料

第一类:战争时代

刘胡兰、董存瑞、黄继光、邱少云等。

第二类:歌星、影星、体育明星

周杰伦、蔡依林、姚明、刘翔等。第三类:和平时代

杨利伟、任长霞、杨业功、吴天祥、洪战辉等。分析:第一类人是英雄,但他们是那个时代的英雄,不熟,写的可能不多。准确的说,第二类人不能算是英雄,对他们比较崇拜,写的较多。

第三类人是和平时代的英雄,应举他们的事迹为论据,有较强的时代气息。可将吴天祥为民解忧的事迹,与当前建立和谐社会的精神联系起来,增强时代感。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了解议论文中关于事例的叙述出现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途径。学习围绕论点概括和剪裁事例材料(论据),为证明论点服务。

一、导入

南宋文学评论家严羽曾说:“语贵洒脱,不可拖泥带水。”事例材料用进议论文中是为证明论点服务的,因此要简洁概括,高度浓缩,但同学们平常积累的常常是完整的故事,所以首先要学会把故事材料用简洁的语言进行概括,保留与论点相关的内容,删去与论点无关的内容。

总的来说,在写作议论文中,使用论据一般要注意以下几点:

1、论据与主旨,保持一致。

2、事例一般以三个为宜,有详有略,也可有正有反。

3、事例应高度概括,不宜展开叙述。

4、事例宜多角度组合,不宜单方位出击。

5、事例宜叙议结合,不宜只堆砌例子。

二、实例演练——结合材料讨论分析写作中关于论据的使用常见的问题及补救方法。

(1)问题:事例与论点有关,又游离于论点之外。

修改措施:事例的引述角度与论点保持一致,定向叙述。

勤,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有了它,人们才可能达到知识和智慧的高峰。物理学家霍金,以他高度残疾的躯体,凭借轮椅上的机械和电脑,写下了令世界震撼的《时间简史》。霍金是不幸的,他在风华正茂时遭遇了罕见的疾病,然而,他身处逆境,从不畏缩,走向人生的顶峰。

分析:这则事例与论点有关系,但又游离于观点。问题出在哪里?霍金的这个事例包含有“勤”(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的内容,应该说与论点有关,但文字中过多突出了不幸与逆境,论据的叙述重点偏离了观点。因此论据时应突出强化“勤”这方面的内容,至于不幸、逆境则与论点无关,应予弱化。

修改:勤,包含着坚强的毅力和无穷的血汗。有了它,人们才可能达到知识和智慧的高峰。物理学家霍金,以他高度残疾的躯体,整日不知疲倦地从书中吸取“养分”来丰富自己,每天习惯在一到两点入睡,早上七点半、八点左右就起床,他利用自己的勤奋扼住了命运的喉咙!写下了令世界震撼的《时间简史》。霍金是不幸的,然而他身处逆境,从不畏缩,勤奋工作,终于走向人生的顶峰。

分析:虽然文字变动不大,却能突出重点。因此我们引述事例一定要注意要紧扣论点,做到引述角度与论点一致。

(2)问题:叙述太细,生搬硬套。

修改措施:合理压缩裁剪(紧扣论点,大胆取舍,叙事求精,高度概括)。事例:如果证明“失败是成功之母”这一论点,下面的材料该怎样叙述?(请注意压缩裁剪)

化学家诺贝尔为减轻工地上挖土工人的繁重劳动,决心发明炸药。四年里,诺贝尔废寝忘食,一丝不苟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数百次失败,但是,他毫不气馁。因为他心中始终有一个坚定信念。一定要发明“炸药”,减轻工人们繁重的负担。最后一次实验时,他聚精会神地盯着延燃的导火线,一声巨响,“炸药”爆炸产生了极大的威力,旁人不禁惊叫:“诺贝尔完了!”然而,正当人们为失去一位伟大的化学家而悲痛的时候,诺贝尔神奇地从浓烟中跳出来,他面孔乌黑,身上带着血,兴奋地狂呼:“我成功了。”就这样,诺贝尔发明了炸药,从那时起,挖土工人的劳动强度大大减轻了。

修改:化学家诺贝尔为了发明炸药,四年里做了数百次实验,换来的却只是 数百次的失败。但他毫不气馁,不断地更换原料,改进方法,在他的不懈努力下终于发明了威力巨大的炸药。

分析:对一些篇幅过长,内容比较多的论据材料,叙述时必须简洁,一般交待人物、事件、结果即可。否则会因无用的文字太多影响议论,削弱论证的力量。学生作文文体不清有时和对论据材料的引述有关。用三四百甚至更长的篇幅叙述一个事例难免让人产生是议论文还是记叙文的疑惑。(3)问题:平分笔墨,不分详略。

修改措施:详例简例结合(详略得当 安排巧妙)。事例一:某同学写《论成功的秘诀》,文章中有这样的叙述论证,请指出文中存在的问题。

不难看出成功在于仔细观察、创新和耐心。那年,瓦特还不大,就在房间里等着水开,不知不觉,他入神了,水开了,他默默观察着,看到水汽一次次把水盖顶起,他竟忘了灌水。被人们看作为一个懒孩子。可是在他长大后,他却根据这次经历,改良蒸汽机,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成为那时工业革命中最璀璨的明星。同样,“发明大王”爱迪生对于此种秘诀自然也少不了。在这个世界没有灯的前夕,一个人为此付出了巨大的精力,他一天天,一种种的做实验,甚至出现了五天五日不合眼的奇迹。这才换来了我们看着昏暗却有很闪耀的光。

评论:这两段将瓦特与爱迪生的事例几乎用了同样多的笔墨,且每个事例的语言过于啰嗦,没有分出详略主次,也没有结合事例论证“不难看出成功在于仔细观察、创新和耐心”这个论点。况且,这两个事例已经很陈旧,不适合做详例来进行分析。

事例二:自古以来,坚守我心,终生不渝之人比比皆是。屈子身处浊世,抱满腹才华,风流倜傥,为人瞩目。以他如日中天的声势、地位,要为个人谋取大利,简直易如反掌。但他身处高位,心系国家。为了楚国的繁荣昌盛,竭忠尽智,即使一黜再黜,此心终不改。是什么力量支持他,直至跳江自杀的一刻?是时刻以国家利益为重,视个人如无物的忘我精神,是坚持自我,不愿被挫折压倒的不屈,能够跳出名利的奉献精神!千百年后我们读到他“岂敢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那种高洁浩荡的语句,不禁肃然起敬。如屈子傲然于世者,又何止一个?文天祥、方孝孺、钱学森,他们哪一个不是跳出利网,坚守“我心”,为万人景仰呢?他们在功名与节操之间,毅然选择了后者,可谓“上无愧于天,下无怍于地”。

请评价这段论据的使用好在何处?

评价: 详例,论深论透;简例,与详例结合,说服力更强。

(4)问题:论据不足,文采匮乏。

修改措施:叠加事例用据(排比对仗添文采;有序排列思路清;古今中外;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

作文中大部分同学只用一个事例作为论据论证文章的论点,而且只是简单的阐述事件经过,缺少理性评论,语言过于平淡。

事例: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已是被无数古今事实证明了的真理。邹忌直言讽谏,齐王悬赏纳谏,齐国得以强盛;王平诚心忠告,但马谡固执己见,终致街亭失守。唐太宗任用魏征,开言路、纳直谏,得有贞观之治;朱元璋求教朱升,广积粮、缓称王,建立大明天下。李鼎铭的意见得到采纳,精兵简政,人民拥护;马寅初的理论遭到批判,人口激增、国家受害„„ 这些事例,不都有力地说明了“从善如流”的重要吗?

请评价这段论据的使用好在何处?

评价:多个论据有序排列,气势磅礴,文采斐然。

(5)问题:文体杂糅。议论文中叙述的语言与记叙文中叙述的语言混淆。修改措施:要写好议论文,必须运用好叙述,叙述的重点是定向转述。定向转述,不是把人物原来的经历和事件经过照抄照搬,而是服从议论需要的再创作。为了议论的需要,定向转述要选择恰当的角度或口径,转述有关的事件,为议论提供依据,使叙述的材料与观点一致。定向转述关键在定向上,同一个材料,服从于不同的议论观点就有不同的方向、角度的转述,就有不同的论证效果。总结:根据以上五点,关于论据的叙述,你有哪些收获?

1、要紧扣论点来叙述,定点叙述。

2、对象、事件、结果要叙述清楚,叙事求精。

3、要注意详略得当。

4、叙述切忌平淡,要有文采。

5、论据的叙述语言要简明扼要。

三、论据的使用方法

(一)常见的方法

1、因果分析法。因果关系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关系。这种分析法就是从因果关系上把论点与论据联系起来。具体说,就是对事例中的行为,沿着“为什么”这条思路,探求其根源,发现其本质,使内容逐步深化。

标志性词语通常为:“为什么„„因为„„”;“正因为如此„„所以„„”;“之所以„„是因为„„”。

2、实质分析法。透过论据提供的现象揭示揭示出事物的本质。就是分析事物的本质特点,通过揭示个别事例所寓有的共性来印证论点的概括的共性,或揭示出事物的根本特征、属性、要害,从而充分证明论点。这种分析方法层层递进,鞭辟入理,剖析事理深刻。

标志性词语为:“从中„„,发现„„,感受到„„”。

3、假设论证法。即用假设性的语言,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讲出来。运用假设推理对所列举的论据进行分析,来证明自己的观点,使事例和析例正反映衬,很有说服力。

(1)标志词语有:如果XX„„不„„,那么(就会)„„(或:那么他怎么能„„呢?)因此(由此可见),„„

(2)对语段进行假设分析时,如果举的例子是正面的,那么就应从反面来假设分析;如果举的例子是反面的,那么就应从正面来假设分析。

(3)假设性分析,必须完整的引述事实论据,然后提出假设,并推导出与事实完全相反的结果。(已有结论材料,再问假如)

4、对比分析法。在叙述完事例后,对所叙事例进行比较,找出异同,强化所论述的观点,可正面比较,也可反面比较。

5、条件分析法:就是在引述一个事实论据后,对其成功的条件作出分析的一种方法。

其关联词是:只要„„就„„ 只有„„才„„、无论„„都„„等

6、归纳分析法。即列举多个典型论据之后,归纳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点,扣在要证明的论点上。

技巧点拨:归纳共性,揭示观点。

7、一线串珠法,高度凝练。与归纳分析后升华相反,把很多具有共同内涵先提炼出来,作为一条线,串起简洁的事例,使之成为一组句式整齐的排比句或排比段,句子结构整齐、事例丰富。

8、点面结合法,层次分明。在引用事例时,可先比较概括地引述几件相关事例,再由点到面,概述事实论据,然后再展开相关的议论或评析。

(二)实例演练:

1、读下列文字,划出文中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 霍金在二十岁时患了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在接下来的岁月里,他全身瘫痪,在轮椅上坚强奋斗了二十多年,在探究黑洞与宇宙的起源与归宿等问题上走在世界前列,并在1988年出版了震惊世界的《时间简史》。长夜漫漫,病魔狰狞,在近乎绝望的人生旅途上,跋涉着一个感天动地的身影。病痛算得了什么,残疾又奈我何?“只要一根手指,我的思维助我撼动地球。”因为超乎寻常的坚强,霍金超越人生的痛苦极限,像涅槃的凤凰,在物理学界获得了新生。明 确:因果分析法。

2、读下列两段文字,划出文中对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

舍弃应该舍弃的,你便是智者。世界文豪高尔基在他的房间失火时,他没有顾及衣物、家具、财产,甚至没有顾及生命,从熊熊大火中救出的是几箱书。从这件事中我们发现,高尔基舍弃了凡夫俗子眼中的财富,守住的是启迪心志、净化心灵的真正的财富。正确的舍弃,让我们感受到他的人格独具魅力。

还记得赵括“纸上谈兵”和马谡“痛失街亭”的故事吗?它象两面警世钟,时刻在警醒世人:需要听取别人意见的时候,一定要虚心请教,千万不要自以为是!波兰有句谚语:“常问路的人不会迷失方向。”世界著名画家达•芬奇也曾说过:“应当耐心地听取他人的意见,认真考虑指责你的人是否有理。”在我们中国,这方面的格言警句更是俯拾皆是,举不胜举。象“谦受益,满招损。”“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等等,无一例外,都说明了一个问题,那就是:虚心听取来自各方面的不同意见,以他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取他人之长,补自己之短。明 确:实质分析法。

3、读下列文字,划出文中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 “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蛋,当你画了一个,再去画另一个时,形态又不同了。即使同一个蛋,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其形态也有很大的区别。只有把画蛋的基本功练好了,才能画出更好的画。” 达.芬奇老师的谆谆教导,说出了一个真理:基本功训练很重要。试想,若他没有扎实的绘画基本功,不能从不同角度观察到同一对象的细微差别,不能发现创作对象随着光影、色调的变化而变化,他能创作出被誉为世界画坛一绝的《蒙娜丽莎》吗?那“神秘的微笑”决不可能是信手就能抹出来的。俗话说得好,万丈高楼平地起,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

分析:议论部分从事例反面的三个角度进行假设,采用排比句、反问句,语势极为强劲,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令人信服地推出了“达.芬奇如果没有扎实的基础,就没有他后来的成功”的结论,使说理更加完全、充分。明 确:假设论证法。

4、读下列文字,划出文中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 孙膑与庞涓同出于鬼谷子门下,他们二人可说是精于谋略,都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当孙膑来到庞涓任职的魏国时,庞涓嫉妒他的才能,表面恭敬内心狠毒,多次向魏王进谗言,致使孙膑被挖去膝盖骨,不得施展其才能。而齐王听说孙膑之才,不惜费尽心力,将孙膑请到齐国,委以重任。齐军才有了马陵道之胜。同是孙膑为何落得两种境遇呢?就是因为他效劳于优劣不同的两个统治集团。在魏国,庞涓只图私利,妒贤嫉能,魏王昏庸,偏听偏信,而且缺乏识别千里马的伯乐眼光。孙膑在这样一个集体中,如何施展大志呢?而齐王任贤用能,身边的臣子也不像庞涓那样谋私,因而上下齐心,孙膑在此,正得以充分发挥作用。可见,好集体不会埋没人才。明确:对比分析法。

5、读下列文字,划出文中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 俗话说:有志者事竟成。明代徐霞客年轻时立下走遍三山五岳的志向,后来虽历尽磨难,但一直旅行到生命最后一刻,完成巨著《徐霞客游记》。一个人只有立了志,才能坚持从事自已的事业,至死不渝。徐霞客就是胸有大志,才取得非凡的成就。明确:条件分析法

6、读下列文字,划出文中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 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字字看来皆是血”,乃成世界不朽的文学巨著《红楼梦》;齐白石从成名及至80岁以后,五易画风,遂为一代国画宗师;比尔·盖茨的微软公司继1995年推出世界软件史上最为引人瞩目的“视窗95”后,从“视窗98”到“视窗xP”,乃至即将上市的“视窗VISTA”,年年都有升级产品问世;吴文俊继“拓扑学大地震”之后再创“数学机械化”;张健挑战极限;刘翔超越梦想„„大凡取得极高成就的人,其出神入化的表现力皆来自于不断的挑战与超越。所有这些成功的秘诀,就在于不断地挑战自己,超越自己。明确:归纳分析法。

7、读下列文字,划出文中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试与“归纳分析法”相比较,看看有什么不同。

试想,从古至今,有多少帝王因为选贤用能,“兼听”,而开创了一个个太平盛世。周公一饭三吐哺,天下终归心;刘备三顾茅庐,终有三国鼎立;萧何月下追韩信,方有后来刘邦的强兵壮马。而又有多少帝王因为轻信谗言,“偏听”,而使国家走向衰落、灭亡。楚怀王亲小人远贤能,怒疏屈原,楚国不久就走上了亡国之途;吴王夫差偏信伯否逼死伍子胥,终致国破身亡。这样的例子历史上还少吗?

明确:一线串珠法,高度凝练。

8、读下列文字,划出文中对事例论据分析的文字,并思考运用了什么方法? 面对鸦片泛滥,长此下去,全中国将无御敌之兵且无充饷之银的危难境况,林则徐毅然挺身而出,虎门销烟壮举威慑中外;面对元人的种种威逼利诱,文天祥决然赴义,“臣心一片磁针石,不指南方不肯休。”、从古至今,有多少豪杰,多少壮士为了心中的高尚情操,为了祖国的尊严,面对生与死的激烈碰撞,他们抛头颅、洒热血,蹈死不顾,至死不悔。这不悔正是他们心中做出的正确的选择,他们的豪言壮语、英勇事迹激励着一代代成长中的青年,他们的选择已在我们的心中深深地扎下了根,他们的举动直可惊天地、泣鬼神。与天地兮比寿、与日月兮齐光。

明确:点面结合法,层次分明。

四、拓展训练

1、请以“成功源于勤奋”为论点写一组略例。(150字左右)

2、请以“抛弃私欲”为论点写一组正反事例组合。(150字左右)

示例:如来佛祖抛除私欲,性格沉稳,终修成正果,普渡众生;诸葛孔明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终却功成名就。有了私欲,心中自然无法沉稳下来,遇事则慌,处事则乱。李斯以一已私欲,背叛始皇,就与赵高,害死扶苏,终于父子陷狱,死有余辜,遗憾千古。李斯之悲,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则必使后人而复哀后人矣。

五、课堂小结

由学生谈谈论据的选择与运用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六、课外作业

以“谈包容”为题,写一篇议论文。提示:“包容”有宽容、大度、不计较、有气量的意思,也有一并容纳、接受不同意见的意思,本题可以只从一个方面入手写作。不少于800字

下载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范文大全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据的选择与运用(适合用课件教学)范文大全.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3.事实论据的运用: 事实论据的选择(《议论文课时写作教程》配套课件).ppt.Convertor

    事实论据的运用待郎都是安徽桐城人。两家毗临 各国的考古队前仆后继。 都这样感慨地说:“善良是我们为 (一)事实论据的选择 思考:下面这段文字的事实论据是否能有力证明论点?事实......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议论文事实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一篇好的议论文,不仅需要一个好的观点,还需要运用论据来证明观点。因此,运用论据材料(尤其是事例论据)则显得尤为重......

    体育教学中如何选择与运用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 石南初中陶善平在信息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资源的运用,特别是网络资源的运用成了人们生活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如何选择和运用网络资源来提高......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 (一)教学方法选择的主要依据1.教学规律和原则 2.教学目的和任务 3.学科特点和具体教学内容 4.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学生的认知基础 5.教师自身的素养......

    合理制作与运用教学课件(共5篇)

    合理制作与运用教学课件 思政部 张薇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适当的运用多媒体课件,能突破时空限制,向学生传递形象、生动、丰富的教学信息,在一定程度上会扩大学生视野,激发学生学习......

    第六周作文 论据的选择与使用

    第六周作文训练:论据的选择与使用方法 2013.03.28 一、写作目标: 1、学会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认识水平。2、 学会分析论据的几种方法 二、写作指导1、议论文论据的要求 论据真......

    课堂上运用CAI课件教学

    课堂上运用CAI课件教学 多媒体课件将声音、形态、色彩、动作等融为一体,化静为动,化远为近,将其运用于课堂教学中,有利于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氛围,使学生自觉借助生动形象的画面理......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使用---教学设计一等奖

    议论文论据的选择和运用 一、话题探讨:自读《论度量》,读后讨论后面的问题。 论度量(尹荣方) ①度量又称气度、器量等,对一个人来说度量有大有小,也有不大不小的。度量大,是我们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