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语法学 课件
语言学课件
*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包括导论、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的本质、语音、语法、词义、文字和书面语、语言和社会发展、语言的接触、语言系统的发展等九个部分。* 《语言学纲要》,由叶蜚声、徐通锵著,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本书由十个部分构成,是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主教材,是教学与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参考书目
1、《语言学概论》,马学良著,民族出版社,1981年。
2、《语言学概要》(修订本),刘伶、黄智显、陈秀珠主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87年。
3、《语言学概论》,黄智显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4年。
4、《普通语言学》,马学良,瞿霭堂主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1997年。
5、《语言学概论》,胡明扬主编,语文出版社,2000年。
6、《语言理论》(第二版),彭泽润、李葆嘉主编,中南大学出版社,2002年。
7、《普通语言学教程》,索绪尔著、高名凯译,商务印书馆,1982年。
8、《语言论》,布龙菲尔德著、袁家骅等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
9、《句法结构》,乔姆斯基著、邢公畹等译,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79年。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及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导
言
一、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1、语言学——研究语言的科学。
语言学的研究对象——语言。
* 传统语文学——以古代书面语为研究对象,以阐述经典著作的“微言大义”为目的。中国、印度、希腊和罗马是语言学的三大发源地。
* 中国传统语文学——“小学”。研究文字、音韵、训诂。(1)印度传统语言学。
梵文(Sanskrit)研究。公元前4世纪巴尼尼(Panini)的《梵语语法》是迄今为止最早的语法著作。一种古印度语言,正如印度语法家Panini所描述的,是印度和印度教的古典语言。(2)欧洲传统语言学
有一千多年的拉丁语使用时间,语法、修辞、逻辑是学校传授的主课,语言研究围绕着拉丁文,编出了语法、词典和读本。
A、希腊语研究。公元前一世纪 狄奥尼修斯的《语法艺术》,把词分为8类。公元二世纪阿波罗尼奥斯的《论句法》把句子分为主语和述语。
B、古拉丁语研究。公元4世纪多纳图斯的《语法艺术》。公元5世纪普里西安的《语法规范》。
(3)中国传统语言学
A、文字学:研究字形和意义。(汉)许慎《说文解字》。(南朝)顾野王《玉篇》。(清)张玉书等《康熙字典》。(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B、音韵学:研究古代读音。(隋)陆法言《切韵》。(宋)陈彭年《广韵》。丁度《集韵》。(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C、训诂学:研究古代意义。(汉)《尔雅》。刘熙《释名》。扬雄《方言》。
2、现代语言学的发展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民族语言的统一和发展而从传统语言学发展而来的。19世纪语言学家用历史比较法来研究欧亚诸语言,使语言学成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现代语言学的主要任务——描写各种语言的现状(结构规律)、追溯它们的历史(演变规律)、探索人类语言的共同规律。
历史比较法——从比较中揭示普遍规律,从比较中找出历史情况,从现存的各有关语言中寻找保留下来的古代语言特征,以构拟古代共同语。
1786年(英)琼斯证明:古梵语和古希腊语、拉丁语有共同祖先。
1799年(匈牙利)沙穆艾尔证明:匈牙利语和芬兰语同出一源。
19世纪(德)施莱歇尔、洪堡特、格林、博普、(丹麦)拉斯克、(俄)沃斯托科夫等都进行历史比较语言研究。
3、语言学研究的内容:
语言本身——语音、词汇、语法
语言的历史——历史语言学
语言和社会的关系——社会语言学
语言和心理的关系——心理语言
语言和其他科学的关系——人类语言学、数理语言学、神经语言学、病理语言学、实验语音学等。
4、语言学 的分类
专语语言学——以某个具体语言为研究对象。如:汉语、英语、俄语等。
共时语言学——描写和研究语言在某一时期的状态。如:现代汉语、现代英语等。历时语言学——研究语言发展的历史。如:汉语史、英语史等。
普通(理论)语言学——综合各种语言的基本研究成果,归纳语言的一般规律。她研究语言的性质(地位和作用)、结构特征、发展规律。如:语言学概论。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1、语言学和社会科学
哲学、历史学、考古学、文学、政治学、经济学、逻辑学、社会学、民族学等。如:仁者爱人。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广之将兵,乏绝之处,见水,士卒不尽饮,广不近水。(史记 · 李将军列传)
都门帐饮无绪,方留恋处,兰舟催发。(柳永 · 雨霖铃)
怒发冲冠,凭栏处,潇潇雨歇。(岳飞 · 满江红
2、语言学与自然科学
与信息技术——
与生理学——
与物理学——
与心理学——
与神经学——
与病理学——
与数学——
3、语言学与其他现代科学技术
与声学——
与无线电电子学——
与实验语音学——
与通信技术——
与信息论——
与控制论——
与符号学——
语言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4、什么是语言学?
语言学家雅可布逊:语言学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心理学家皮雅杰:语言学无论就其理论 结构而言,还是就其任务而言,都是人文科学中最先进,而且对其他科学都有重大作用的带头学科。
哲学家卡西勒:在整部科学史中没有一章比语言学的出现更令人神往。这门科学的重要性完全可以跟17世纪伽利略改变了我们关于物质世界整个观念的新科学媲美。
数学家马尔库斯:数学和语言学近年来已经被看作许多学科的“模式”,语言学是科学系统中的领先学科。
中国大百科全书 · 语言文字卷:语言学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的学科。它的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结构、语言的运用、语言的社会功能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
三、语言学的功用
1、是掌握科学技术、提高文化水平的基础;
2、是制定语文政策的依据;
3、是新兴技术发展的需要。
四、语言学的流派
1、历史比较语言学 ——也称“比较语言学”。其特点是运用历史比较法揭示有共同来源的语言或方言的亲属关系,比较亲属语言中的共同成分研究其在不同时期中的状态和演化规律,构拟出基础语。19世纪20年代起葆朴等学者把比较法运用于语言的历史研究,创建了历史比较语言学。
2、结构语言学
——也称“结构主义语言学”。这是20世纪30—50年代在欧美形成和发展的语言学流派。其特点是:分别语言和言语,语言是一个系统,系统的结构是由声音和意义的关系、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构成的,语言学只研究纯粹的语言形式和关系模式,可以采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语言系统。它重视关系,忽略实体,注重静态描写。有四个主要流派: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美国描写学派和伦敦学派。
3、布拉格学派——又称“功能”学派。1926年成立 于捷克,主要成员有雅柯布逊等人。主张从结构和功能的观点研究语言。他们认为,语言是一个互相联系的单位所组成的功能结构系统。研究语言必须从功能、目的着眼。注重语言结构研究,也不忽略意义,语言规律要在交际中发挥作用,就不能没有一定的意义。
4、哥本哈根学派——又称“语符学派”、“新索绪尔语言学”。1931年成立。他们认为,语言是由纯粹抽象的关系联结起来的符号系统,语言之间的相互关系是语言研究的主要对象。语言符号可以分为表现和内容。可以用组合和聚合的方法来确定语言中的关系,可以用数学方法来分析语言形式。叶尔姆斯列夫是该学派的代表。
5、美国描写语言学派——又称“美国结构主义”。主张摆脱传统语言学的概念和
方法,强调尊重语言事实,对实际语言作客观的共时描写,依靠形式特征来描写语言结构,排除意义和历时因素。其代表人物是布龙菲尔特和海里斯。
6、转换—生成学派——以美国语言学家乔姆斯基为代表的学派。所谓“转换”是指按照一定的规则用重新安排结构成分的次序、添加或省略某些成分等手段,把一个语言结构或几个语言结构改编成另一个语言结构的过程或手段。“生成”是指用有限的规则生成无限的句子。乔氏用数理逻辑的递归功能的原理来说明转换生成。他认为,语言是句子的无限集合,创造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是由语法的生成性决定的。
7、系统—功能学派——以英国学者韩礼德为代表的学派。他们把语言看成是由许多系统组成的网络,若干个相互对立的类就构成一个系统。以语言的功能观为基础,认为语言首先是为了交际,有实用的目的。可以分为语义、句法、语用三种功能层次。语言具有工具的、控制的、交往的、个人的、启发的、想象的和信息的七大功能。
8、社会语言学——运用语言学和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联系社会研究语言现象一门新兴边缘学科,建立于20世纪60年代。主要研究语言的社会本质和差异,揭示社会戒规变异和语
言结构变异的关系。研究民族标准语的选择和确定、文字语言政策等的制定。
五、主要语言学家介绍
1、(德国)洪堡特(Wilhelm Freiherr von Humboldt,1767-1835)——1809年创建柏林大学,1819年后专门从事学术研究,是比较语言学创始人。他研究了巴斯克语、梵文、汉语、日语、埃及语、美洲语言,提出把世界语言分为屈折语、粘着语和综合语三种。
2、(瑞士)索绪尔(Ferdinand de Saussure,1857—1913)——1876年入莱比锡大学。1878年发表《印欧语原始元音系统》被誉为“历史语言学中的杰出篇章”。1881年任教巴黎高等研究所,教授“历史比较语言学”。1891年入日内瓦大学,1907年至1912年讲授“普通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一书于1916年出版,奠定现代语言学基础。其主要理论是:语言和言语,能指和所指,语言的系统性,组合和聚合,共时和历时,等。
3、(美国)布龙菲尔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1906年毕业于哈佛学院。1909年获得芝加哥大学博士。1924年倡议成立美国语言学会。曾对北美印第安语做过实地调查,多年从事印欧语言学、普通语言学、应用语言学(外语教学)教学和研究工作。1933年发表《语言论》,用“刺激-反映”论来说明言语行为。提出直接成分分析法,是描写语言学的主要奠基人。
4、(美国)乔姆斯基(Noam Chomsky,1928—)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宾夕法尼亚大学学习语言学、数学和哲学,1951年获硕士学位,1955年获博士学位。1957年出版了根据博士论文缩写的《句法结构》,他的语言思想引起语言学界、哲学界心理学界的重视。随后的一系列著作构筑了他的“转换生成语法”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现为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科学院通讯院士。
第一章 语言的社会功能
1、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第一节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一、语言和说话
1、说话——包含几个组成部分:
(1)说话的动作(言语动作)
(2)说话所使用的一套代码(语言)
(3)说出来的话语(言语作品)
(4)说话所要达到的目的(言语功能)
说话就是使用有限的词汇和为数不同的规则组成句的过程。
语言学家和普通说话人的区别:普通说话人能把本语说得很好,但对自己的语言究竟什么样,有哪些规则却不清楚,语言学家就是把说话中反复使用的材料和规则提示出来。
2、语言——
(1)语言就是人们说的话。(吕叔湘)
(2)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符号系统。(大百科全书)
(3)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用来表达意思、交流思想的工具,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由语音、词汇和语法构成一定的系统。(现代汉语词典)(4)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5)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马克思)
(6)语言是人类独有的、用任意制造出来的符号系统进行交流思想、感情和愿望的非本能的方法。(美 · 萨丕尔)
(7)语言是文化行为的形式。(人类学家)
(8)语言是社会集团的成员之间的互相作用。(社会学家)
(9)语言是艺术的媒介。(文学家)
语言是一套技能。(教育家)
3、语言和言语
* 语言是一种工具,是一种规则。
言语是人们利用这一工具和规则而产生的结果。
* 语言如同打字机的字库和打字方法,言语如同用打字机打出来的文章。用打字机可以打出无数的文章。
语言规则是有限的,言语作品是无限的。而语言规则是从言语作品中归纳出来的。语言研究就是从言语作品中找出这些规则。
二、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
1、语言是社会现象
* “社会”是指生活在一个共同的地域中、说同一种语言、有共同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统的人类共同体,即部落、部族和民族。(非洲孩)
* 语言只存在于社会之中,离开了社会就没有语言。(印度狼孩)* 社会依赖语言而得到维系。*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
2、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 每个社会都必须有语言,语言既不属于经济基础,也不属于上层建筑。
* 语言一视同仁地为全社会服务,没有阶级性,没有三教九流之分,共同使用。* 语言在使用中有不同的变异、不同的风格。(社会语言学)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三、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1、人类的交际工具——
* 文字、旗语、代码、数学符号、物理和化学公式„(语言代用品)* 图画、手势、表情、身姿„(副语言)
.在一定条件下,身体姿势等伴随动作还可以离开语言独立完成交际任务。例如汉民族点头、摇头送别时挥手、欢迎,咬牙切齿、手舞足蹈 * 击鼓、鸣金、军号、烽火、红绿灯„ * 语言
2、语言和文字
* 文字能使语言传之远方,留于后代;传播文化,传承文明,对人类有极大的贡献。然而文字的基础是语言,它只是辅助语言的工具。* 语言和文字的历史:几十万年VS几千年 * 没有文字的社会多于有文字的社会
* 文字随语言的发展而演变,文字从属于语言
3、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列宁)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文字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第二节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
一、思维离不开语言
1、思维和思想不一样
1)思维——思维是认识现实世界时动脑筋的过程,也是动脑筋时进行比较、分析、综合以认识现实的能力。
2)思想——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认识。
3、思维的类型——
1)直观动作思维:机器修理、驾驶车辆、机械设计、球类运动等。2)表象思维(形象思维):文学创作、美术创作、建筑设计等。3)抽象思维(逻辑思维、理论思维):概念、判断、推理。
4、语言是思维的最有效的工具 * 马克思、恩格斯:“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语言是一种实践的---现实的意识。”(《德意志意识形态》)
* 斯大林:“不论人的头脑中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以及这些思想什么时候产生,它们只有在
语言材料的基础上、在语言的词和句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没有语言材料、没有语言的‘自然物质’的赤裸裸的思想是不存在的。”(《论语言学的几个问题》)
5、语言是认识成果的储存所
语言既是思维的工具,又是认识成果的记录。它记载历史,记载生活。
如:(英)typhoon(台风)Confucious(孔子)wei-chi(围棋)
认识的成果得到适当的表达之后,人们就可以在已有的基础上继续前进而不必从头做起。可见思维离不开语言,必须在语言的基础上进行。
二、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 Language Acquisition
1、儿童学习语言的过程表现出与认识世界的过程、思维发展的过程是一至的。
2、学话的过程:独词句阶段(词与事物之间关系)——双词句阶段——概括性词阶段——组织词汇成句子阶段(替换词汇)(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使用关系虚词阶段。
3、语言习得理论:剌激-反应理论、模仿式、天赋说、认知说、。
(1)行为主义学派——刺激-反应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Skinner)为代表人物。它发展了俄国生理学家巴辅洛夫的条件反射学说,用反应-刺激理论来解释儿童语言习得。认为幼儿最初发了出的一些偶然性的声音,被父母有区别地加以强化而成为幼儿发音中主要的声音。同时幼儿父母发出的跟初级强化的声音就成了次级强化的声音,如父母在喂食时跟幼儿交谈的声音,后来儿童自己发的声音也成了自身强化物。
(2)模仿-强化论:与上相关的一个论点,认为儿童学会短语和句子都可以用条件反射的过程来解释。如小孩听到“Buy the bread”, “eat the food”, “drive the Car”的句子,他就学会了什么条件下用定冠词the,并通过条件反射学会了它出现在名词和形容词前。以上二者都认为儿童语言习得,把语言和外部世界的事物联系起来的能力取决于外力的作用,认为儿童只是知识的被动接收者。
(3)内在天赋论 : 乔姆斯基为代表,批判行为主义学派,认为外界的强化只是习得语言的一个因素,但不是惟一的和起决定性因素的。
由于语言单位和规则的生成性,成人和儿童不可能把这无限的句子都做出反应强化,成人不可能对儿童的每一个言语行为都反应和鼓励。特别是他们发现父母和成人往往不在意儿童语言的外在形式,只关心语言所传达的真实性,只针对性语言的真值,而不针对语法的正确性。如当看一幅女孩图时,小孩子说He a girl, 这时会得到大人的强化,而说he a boy时会得到大人的改正。还有,强化者无法解释儿童语言习得的惊人速度。一般来说,一个正常的孩子在5岁时就已基本上掌握母语中复杂的语言结构;强化论者尤其不能解释儿童语言的创造性。儿童可以听得懂无限多的句子,说出从未听到过的话语,并从具体的语言材料中提炼出抽象的语法规则。
儿童语言习得中的这种“规则化”的倾向是无法通过模仿和强化理论来解释清楚的。他们可以模仿他们所听到的成人的语音和词汇,但不可能模仿成人语言行为中所隐含的语法、语义规则以及包含其中的语用原则(例如得体性原则)。
乔氏的天赋学说是基于这样一种事实:人类学习语言的过程不是像鹦鹉学舌那样的机械模仿和受习惯的支配,他认为儿童创造语言的能力是人类所特有的,只能用先天的语言能力来解释。他提出了语言习得机制(Language Acquisition Device)学说,简称LAD。这种机制包含两样东西:
A、一套包括若干范畴和规则的语言普遍特征,这种语言普遍特征是世界上所有的语言共有的,它包括形式上和内容上的语言共性(如区分名词、动词、形容词)。
B、人类先天具有的评价语言信息的能力。就是说儿童先通过普遍特征对所接触的语言建立各种假设,然后用先天的评价能力来进行评价和验证。
(4)人类学的研究方法:去研究不同社会中儿童语言习得的差异,特别不满足于已有的只是从
发达国家的儿童语言习得中获得的理论,而重视非现代化社会的儿童语言习得过程。通过对巴布亚新几内亚儿童的语言习得结果的研究,发现不同于现代社会儿童语言习得的模式:(1)简化语言的问题(2)对待自我中心的问题(3)习得的顺序
三、思维不能离开语言的实验根据
1、神经生理学依据
* 人类大脑左右两半球的功能区别,左半球掌管着人类的语言活动,同时掌管抽象的、概括的思维;右半脑管感性直观思维。
2、大脑两半球的专业化与学话的过程一致,是人类特有的。大脑侧化过程。
四、关于聋哑人的思维
1、聋哑人也有思维;
2、聋哑人主要从视觉、触觉等去接收正常人用听觉得到的信息;通过专门的训练和治疗,他们也能够进行语言的交际;
3、没有有声语言,聋哑人的思维发展受到限制。
抽象思维受得以某种物质的形式作为依托,这种物质就是声音、视觉、触觉。
五、思维能力是全人类共同 的,语言是个民族不同的
1、大脑构造和思维能力是没有民族性的。跨语言和文化交际、翻译成为可能
2、语言具有民族性
*
语言和思维方式的民族特点相关。如:色彩词、亲属称谓词、数量的进位等。
*
各民族语言词汇有不同特点。意义、色彩会有不同。(如:狗——dog)(日语和汉语中的汉字)
*
不同语言的语法结构、语法范畴也不同。
六、人类思维在机器中的再现
1、计算机与人工智能的出现:
2、计算机具有的功能是人的智能的延伸,计算机不可能像人的大脑那样对客观世界做出能动的反映。
3、要让计算机能够识别和处理人类的语言,还有很多的问题需要深入研究,其中对语言进行深入而细致的研究是特别必要的。
习题与回顾
一、填空:
1.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
2.人的大脑分左右两半球,大脑的 半球控制语言活动,右半球掌管不需要语言的感性。
3.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 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 表示。这表现了语言的——。4.儿童最早的智力活动就是学习。
二、判断正误:
1.人类先有思维,后有语言。()2.类先有语言,后有思维。()3.人类的思维和语言同时产生。()4.人类各种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5.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6.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之间没有共同语言,这说明语言是有阶级性的。()7.语言具有自然属性,是自然现象。()8.语言是一种特殊的社会现象。()
9.语言具体存在于个人的运用之中,所以是个人现象。()10.现代社会,沟通的方式很多,语言的重要性日渐削弱。()
三、问答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和思维工具?
2、语言的作用是什么,举例说明。
3、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ó(活)”,这是为什么?
4、任何一种语言所包含的句子的数量都是无限的,那么人类为什么能在有限的时间学会掌握语言呢?
5、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第二章 语言是符号系统
1、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2、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3、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第一节 语言符号的性质和特点
语言的性质和特点:语言是符号系统。
人们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词就是一种符号,它能使听话者意识到它到它所代表的事物或现象。语言就是由这种符号组成的一个系统。
一、符号和符号的构成
1、什么是符号?
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2、符号和征候、象征的区别
1)征候——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是事物本身的特征,它代表着事物,可以通过它来推知事物。
桂花飘香——桂花开放 鼻塞、发烧——感冒 袅袅炊烟——有人家 号脉——诊断病情
2)象征——和被象征有一定的因果关系 龙——中国人 天平——法律 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年轻人
3、符号的类别
1)视觉符号——信号 2)听觉符号——语言 3)触觉符号——盲文
4、符号存在于系统之中
5、符号的构成
符号必须有它的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形式是它的能指(signifiant)(是一中介物,物质性是它的必要条件),内容是它的所指(signifie, 概念,即通过符号所指的某物)(索绪尔)。
二、语言是一种符号
1、语言中的语音是符号的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意义是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内容。
2、词是语言中最重要的一种符号。
3、语言具有符号的特征,是一种比较复杂的符号系统。语素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词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和符号组装的成品,是符号的序列。语言—符号—现实
(约定)
音 义 现实现象
符号
代表 语言的单位:
音位:不是符号,没有与某种意义联系起来。语素: 语言中最小的符号。
词:人们能自然感觉到的语言中的单位,能够独立使用的符号。句子:是符号的序列,是符号之间的组装,不再是单个的符号。
三、语言符号的特点
1、任意性
*
语言中声音和意义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
*
荀子: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谓之不宜。(《正名》)* 无理据性(拟声词、派生和合成词除外)
*
语言约定俗成以后,则具有强制性和集体性。
2、线条性
*
语言符号只能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一个符号一个符号依次出现。是符号与符号的组合,并且是有条件和有规则的,是可解释的。
如:我不知道他知道不知道老王已经退休了。
*
语言不同于图表。图表可以是二维的。语言只能是一维的。
第二节 语言符号的系统性
一、语言符号的层级体系
语言符号是一个严密的系统。语言符号的组成是分层级的。
音位——30至40个
语素 ——5000至6000个
词——500000个
句子——无穷
二、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组合和聚合是语言符号系统的运转规则。
1、组合关系——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又称“搭配关系”“拼合关系”。
2、聚合关系——组合体中的各个单位往往可以被其他单位替换,这种语言单位间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是聚合关系。有聚合关系的各个语言单位组成一个聚合体。
3、组合与聚合的关系
组合是横向的,聚合是纵向的。组合是第一性的,聚合是第二性的。组合与聚合是语言系统的一个纲。如:
d a t a n a l a 发现 问题
研究 问题
解决 问题 第三节 语言系统是人类特有的
一、语言能力是人类特有的
掌握语言需要发达的头脑和灵活的发音器官,即要有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灵巧的发音能力。人类高度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灵巧的发音能力是在长期的劳动中形成的。是动物所不具备的。
二、人类的语言和动物的“语言”有着根本的区别
1、人类语言单位明晰——动物的“语言”混沌一片
2、人类语言符号具有完全的任意性——动物的“语言”的任意性受到很大的局限。
3、人类语言符号结构有二层性——动物的“语言”没有结构可言。
4、人类的语言是开放的——动物的“语言”是封闭的。
5、人类的语言存在于社会(传授性)——动物的“语言”是先天的。
6、人类语言信息传递不受限制——动物的语言只是临时刺激的反映。
习题与回顾
一、填空:
1、符号是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标记
2、人们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3、和本体具有因果关系的自然联系,是事物本身的特征的是—— 征候
4、语言中的——是符号的能指,是符号的物质形式;——是符号的所指,是符号的内容。语音 意义
5、——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是符号的序列。语素 词 句子
6、语言中——和——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声音 意义
7、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关系。组合
8、组合体中的各个语言单位间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是——关系。
9.人类之所以具有语言而动物没有,是因为人类具有 能力和 能力。思维 发音
二、为什么说语言是符号系统?
三、简述题:
1、为什么说语言是一种符号系统?
2、举例说明什么是组合关系,什么是聚合关系。
3、人类的语言能力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三章 语音
1、本章的三大要点:国际音标、元音和辅音、音位
2、主要名词概念:语音、音素、音位、音节、元音、辅音、音标、语音四要素、发音部位、发音方法、音位变体、自用变体、条件变体、区别特征、语流音变
第一节 语音研究的诸方面
一、什么是语音
语音是代表语言的声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是由人体发音器官发出来的代表一定意义的声音。任何符号的构成都必须具有一定的物质形式,以一定的物质材料为载体,这样与意义统一于一体,才能构成完整的符号。
二、什么是语音的最小单位
音节:自然而然感觉到的最小的语音单位。“糊涂”
音素:经语音学家分析、比较了许多语言后概括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二百个左右)
三、音标:音素和音标
1.音素:音素是语音的最小单位,它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每个音素都有不同的音质,我们在发音时,发音器官稍微有所改变,就发出了不同的音素。2.音标:记录音素的标写符号。国际音标(IPA—International Phonetic Alphabet):世界上最通行的音标是国际音标。1888年国际语音协会制定。其原则为:“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一一对应。拉丁字母为主(26个字母),辅以希腊字母(如 等),有的用大写、倒写、连写或添加附加符号来表示。
3.音标与字母:前者是音素的标写符号;后者是文字的书写符号。
注意汉语拼音方案中的符号同国际音标符号的区别,不能混淆。汉语拼音和国际音标差别较大,例如辅音,只有f.s.n.l.m五个相同,元音只有i.u.a相同。
要求掌握常用的国际音标的书写及认读,掌握严式国际音标,因为后面讲互补、讲音位变体必须使用严式音标来表述,所以给汉字注音也要求用严式音标。
第二节 音响
声音的产生:振动,频率,振幅
一、语音的四要素:音质、音高、音重和音长。
1、音高:声音的高低,取决于频率的多少(赫兹)。语音:长而厚的声带振动慢,音低。发音体的松紧也控制高低。
2、音重:声音的轻重或强弱。取决于振幅,发音时的用力程度和气流量。
3、音长:声音的长短,取决于发音体振动的持续时间的长短。
4、音质:声音的产生和音响。在产生方面由三方面决定:一是发音体(声带振动与否),二是发音方法(碰到的阻碍如何克服),三是发音的共鸣器(气流通过口腔时是否受阻,受阻后口腔的形状如何)。
音素是人类语言从音质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不同的不同的音素代表不同的音质。
二、音质的音响
乐音:发音时振动有规则,元音。噪音:发音时振动无规则,辅音。
第三节 发音
一、发音器官
人类的发音器官由三大部分构成,即动力部分(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三部分在发音时协同发挥作用。
1、肺:气流的呼出和吸入
2、声带和喉头:声带(两片很小的薄膜),中间的通路叫声门,闭拢时声带受气流冲击,声带振动;打开时气流自由通过,声带不颤动。
3、口腔、鼻腔、咽腔:
二、元音和辅音的发音
1、元音与辅音: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元音:气流通过咽、口腔时畅通无阻;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呼出的气流弱。辅音则相反。
2、元音 :
元音的音色是由舌位的前后、舌位的高低、圆唇与否三个方面决定的。舌位是指发元音时舌头隆起部分在口腔中所处的位置。前,指舌的前部隆起;后,指舌的后部隆起。
高,指舌位隆起点距离上腭的位置,口腔开口度越小,隆起点离上腭越近,舌位就越高;低,口腔开口度大,隆起点离上腭越远,舌位就越低。如i.e.a的相同点是舌位前,不同点是舌位高低不同。
嘴唇的圆展,指发元音时双唇是拢圆还是自然展开。不同元音的音色就是上述三个方面协同作用形成的。重点掌握8个基本元音的发音和汉语普通话中所有的元音如y.-i.-i.e等,这样既可以弄清楚不同元音之间的差别,又可以为学习其它元音打下基础。
习题
一、名词解释
1.语音 2.音节 3.音素 4.音标 5.元音
二、填空
1.语音的、、三个环节,分别对应于语音的生理、物理、心理三个方面的
属性。
2.语音同其它声音一样,也具有、、和 四个要素。3.人类的发音器官可分为、、三大部分。
4.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 发音器官。
5.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 充当的。
6.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7.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
三、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钩,错误的打叉)1.语音的最小单位是音节。()
2.男子声音和女子声音的差别主要是发音是音重不同。()3.儿童的声音和成人的声音差别是音长不同。()
4.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气流是否强,都能形成不同的音素。()5.肺是人类发音的动力站,声带是发音体。()6.口腔中最为灵活的发音器官是上齿。()
7.发元音时,呼出的气流比较弱,发辅音时,呼出的气流比较强。()8.元音发音时,声带不一定振动,辅音发音时,声带一定要振动。()9.元音[y]和[u]是舌位前后不同,其它方面的特点是一样的。()10.音素[a]和[ɑ]的发音特点其实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只是写法不同。()四:描写下列元音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i o u a e *
发音器官: 动力(肺)、发音体(声带)、共鸣腔(口腔、鼻腔、咽腔)* 两类音素:元音和辅音二者的区别
受阻不受阻。2 紧张与否。3 气流强弱。
(本质区别在于发音时气流是否受阻)* 元音
1、元音的不同:共鸣腔的不同形状造成的。造成共鸣腔形状变化的主要发音器官是舌头,依据起作用的具体部位不同,又可区分为舌面与舌尖,元音因而也就可以分为舌面元音和舌尖元音。
2、共鸣腔最主要的是口腔,一般元音的差别取决于口腔的不同形状。口腔改变形状有三个决定因素:
(1)舌位的高低
(2)舌位的前后
(3)唇形的圆展(1)舌面元音
舌面元音就是主要由舌面调节共鸣腔形状而发出的元音。
八个基本舌面元音舌位图:
* 音标
语音特征
例词 * [ i ]前、高、不圆唇 普通话“衣”[i]、英语bee[bi:] * [ e ] 前、半高、不圆唇 普通话“梅”[mei]、英语red[red] * [ ]前、半低、不圆唇 普通话“灭”[mi ]、英语air[ ]
* [ a ] 前、低、不圆唇 普通话“安”[an]、英语fly[flai] * [ u ]后、高、圆唇 普通话“乌”[u]、英语blue[blu:] * [ o ] 后、半高、圆唇 普通话“哦”[o] * [ ]后、半低、圆唇 英语dog [dg] * [ ]后、低、不圆唇 普通话“猫”[mu]英语heart [h:t](2)舌尖元音
舌尖元音就是舌尖起主要调节共鸣腔形状作用的元音。舌尖元音主要有以下几个: * 前高不圆唇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靠近上齿龈,但不要形成阻碍,气流震动声带,从口腔流出。汉语普通话中“资”、“雌”、“思”的韵母就是这个舌尖元音。* 后高不圆唇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靠近硬腭前部,但不要形成阻碍,气流震动声带,从口腔流出。汉语普通话中“知”、“吃”、“诗”的韵母就是这个舌尖元音。* 前高圆唇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靠近上齿龈,但不要形成阻碍,气流震动声带,从口腔流出。* 后高圆唇舌尖元音:发音时舌尖靠近硬腭前部,但不要形成阻碍,气流震动声带,从口腔流出。
2、辅音
* 元音与辅音:
音素可以分为元音、辅音两大类。
元音:气流通过咽、口腔时畅通无阻;发音器官各部分保持均衡紧张;呼出的气流弱。辅音则相反。
辅音的发音特点可从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两个方面来认识。
(1)发音部位:发辅音时,气流通过口腔受到阻碍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肺部呼出的气流总要在口腔的某个部位受到阻碍,气流受阻的部位就是发音部位。例如发辅音[p],双唇闭合阻挡气流,发[k]时,舌后部抬起,与软腭接触形成阻碍。人类语言所能构成阻碍的部位约有十余种,汉语普通话有六种发音部位,从前往后依次是双唇、唇齿、舌尖前、舌尖后、舌面前、舌面后。(2)发音方法:发音方法就是发音时形成阻碍和解除阻碍的方式。发音部位相同,发音方法不同,也能形成不同的音素。辅音的发音方法主要有塞音、擦音、塞擦音、鼻音、边音、颤音、闪音,汉语普通话有前五种发音方法。此外,根据发音时声带是否振动,辅音还分清音和浊音两类,根据发音时呼出的气流的强弱把辅音分为送气音和不送气音两类,一般也把这两种方式归入发音方法来认识。* 辅音的分类
*(1)辅音的发音部位分类
* 辅音和元音都有发音部位,但辅音的发音部位与元音的发音部位意义有所不同,元音发音部位的主要作用是调节共鸣腔的形状,而辅音的发音部位主要是形成阻碍并克服阻碍。所以同样是舌面音,对元音和辅音的含义并不相同,舌面元音是指用舌面来调节共鸣腔的形状,而舌面辅音是指用舌面和口腔的某一部分形成阻碍,并除阻发声。* 能够形成阻碍的辅音的发音部位从前到后大致有12类: * A、双唇音:下唇和上唇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b[p]、p[ph]、m[m],英语bag中的[b]。* B、唇齿音:下唇和上齿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f[f],英语very中的[v]。* C、齿间音:舌尖置于上下齿之间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英语thank中的[θ]。
* D、舌尖前音:舌尖和上齿背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d[t]、t[th]、n[n]、l[l]。* E、舌尖中音:舌尖和上齿龈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z[ts]、c[tsh]、s[s]。* F、舌尖后音:又叫卷舌音或翘舌音,舌尖翘起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zh[t]、ch[th]、sh[]。
* G、舌叶音:舌叶和上齿龈后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英语China中的[tS],job中的[dZ]等。* H、舌面前音:舌面前部和硬腭前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j[t]、q[th]、x[]。
* I、舌面中音:舌面中部和硬腭后部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英语yes中的j[j]。* J、舌面后音:又叫舌根音,舌面后部和软腭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g[k]、k[kh]、h[x]。
* K、小舌音:舌根和小舌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浙江永康化“虎”[χu]里的[χ]。* L、喉音:又叫声门音,在喉部声门处形成阻碍发出的辅音,如英语hope中的[h]。*(2)辅音的发音方法分类之一
* 发辅音时声带可有两种状态,因而辅音根据声带状态可以分为两类:
* A、清辅音:发音时声带不振动的辅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b[p]、d[t]、g[k]等。* B、浊辅音:发音时声带振动的辅音,如英语中的[b]、[d]、[g]等。*(3)辅音的发音方法分类之二
* 辅音的发音过程按时间顺序可以分为“成阻”、“持阻”、“除阻”三个阶段。成阻是发音器官开始动作并形成阻碍的阶段。持阻是发音器官保持成阻状态,使阻碍持续的阶段。除阻是发音器官解除阻碍,恢复原状的状态。发辅音时形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方式各不相同,我们可以据此把辅音分为8类。
* A、塞音:又叫闭塞音、爆发音或破裂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紧紧靠拢,完全阻塞气流通道,除阻时阻碍突然放开,气流骤然冲出,就产生塞音。如[p]、[t]、[k]、[b]、[d]、[g]等。* B、擦音:又叫摩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靠近而不完全闭塞,留出一个狭窄的缝隙,让气流从中摩擦而出,就产生擦音。塞音是在除阻时发出音来,擦音则是在成阻时发出音来。如[f]、[v]、[s]、[x]、[h]等。
* C、塞擦音:发音器官的某两部分在成阻阶段按塞音方式完全闭塞,气流无法通过,进入持阻阶段后,按擦音方式放松阻碍,形成缝隙,让气流摩擦而出,就产生塞擦音。塞擦音中闭塞过程和摩擦过程结合很紧,一般把它们看作一个发音过程。如汉语普通话中的z[ts]、c[tsh]、j、q[th]等
* D、鼻音:口腔的某一部分受到阻碍而完全闭塞,同时软腭带动小舌下降,打开鼻腔通道,气流顺利地从鼻腔出去,就产生鼻音。如[m]、[n]、等。
* E、边音:舌头的某部位和齿龈或硬腭接触,使口腔中部或一边闭塞起来,气流从舌头两边或一边的空隙中流出,就产生边音。如汉语普通话中的l[l]。
* F、颤音:当气流通过时,双唇、舌尖或小舌发生连续的颤动,就产生颤音。发颤音时,气流通道连续地被闭塞又迅速打开,好像一连串紧紧相连的塞音。如藏语拉萨化“羊”[ra]中的[r]和法语rose(玫瑰)[R o:z]中的[R]等。
* G、闪音:又叫单颤音,当气流通过时,发音器官有弹性的部分只颤动一次,就产生闪音。如藏语“我”[aa]中的[]。
* H、半元音:又叫无擦通音,发音的持阻阶段口腔通道只形成很小的阻碍,气流通过时只有极轻微的摩擦,就产生半元音。半元音在性质上已接近于元音,如广州化“蛙”[wa]里的[w]和英语year[ji]中的[j]。
*(4)辅音的方音方法分类之三
* 根据辅音发音时气流的强弱,可以把辅音分为两类:
* A、送气音:辅音在除阻时立即送出一股气流来,同时喉部和其它部位发生很轻微的摩擦,这种现象叫送气。有送气现象的辅音就叫作送气音,送气音的气流比较强。如
* B、不送气音:发音时没有送气现象的辅音叫不送气音,不送气音的气流比较弱。如[p]、[t]、[k]等。
* 一般来说,因为只有塞音和塞擦音有完全阻塞的成阻阶段,所以只有塞音和塞擦音有送气和不送气的区别。
* 任何一个辅音的描写,都必须结合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例如[p]的发音特征就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t]的发音特征是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反过来,我们只要知道了某一个辅音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就能够确定这个辅音并发出它。比如知道了舌尖前音、不送气音、清音、塞擦音这四个特征,就能够确定这是辅音[ts]。
* 我们可以利用辅音表来对常见的辅音进行描写和分类。
练习: 用国际音标转写普通话22个声母,并对其进行描写。* 普通话中的22个辅音及其发音描写
b[p]
p[ph] m[m] f[f] 双唇不送气清塞音 双唇送气清塞音
双唇浊鼻音 齿唇清擦音
d[t]
t[th] n[n] l[l] 舌尖中不送气清塞音 舌尖中送气清塞音 舌尖中浊鼻音 舌尖中浊边音 g[k]
k[kh] ng
h[x] 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 舌面后送气清塞音 舌面后浊鼻音 舌面后清擦音 j[t] q[th]
x[] 舌面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舌面前送气清塞擦音 舌面前清擦音 z[ts]
[tsh]
s[s] 舌尖前不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前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前清擦音
zh[t]
] sh r[]
舌尖后不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后送气清塞擦音 舌尖后清擦音 舌尖后浊擦音 音高:五度标调法、调值
声调是音节的高低升降形式,它主要是由音高决定的。音乐中的音阶也是由音高决定的,因此,声调可以用音阶来模拟,学习声调也可以借助于自己的音乐感。但要注意,声调的音高是相对的,不是绝对;声调的升降变化是滑动的,不象从一个音阶到另一个音阶那样跳跃式地移动。
描写声调的高低通常用五度标记法:立一竖标,中分5度,最低为1,最高为5。
普通话有四个声调:
1、阴平念高平,用五度标记法来表示,就是从5到5,写作55。声带绷到最紧,始终无明显变化,保持音高。例如:
青春光辉 春天花开 公司通知 新屋出租
2、阳平念高升(或说中升),起音比阴平稍低,然后升到高。用五度标记法表示,就是从3升到5,写作35。声带从不松不紧开始,逐步绷紧,直到最紧,声音从不低不高到最高。例如:
人民银行 连年和平农民犁田 圆形循环
3、上(shǎng)声 念降升,起音半低,先降后升,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2降到1再升到4,写作214。声带从略微有些紧张开始,立刻松弛下来,稍稍延长,然后迅速绷紧,但没有绷到最紧。例如:
彼此理解 理想美满 永远友好 管理很好
4、去声 念高降(或称全降),起音高,接着往下滑,用五度标记法表示,是从5降到1,写作51。声带从紧开始到完全松弛为止,声音从高到低,音长是最短的。例如:
下次注意 世界教育 报告胜利 创造利润
上声的变调
上声在跟上声相连或跟别的声调相连的时候,都要念变调。
1、念半上──上声在阴平、阳平、去声前面念半上,调值由214变成21或211,也就是只降不升,由于上声的起音就低,所以近似低平调。例如:
每天měitiān 每年měinián 每月měiyuè
2、念直上,像阳平一样──上声跟上声相连,前面的上声变成升调,跟阳平一样(或近似阳平)。调值由214变成24或35。例如:
美好měihǎo 厂长chǎngzhǎng 领导lǐngdǎo
记音练习
国际音标不同于汉语拼音,虽然二者都是以拉丁字母为基础构成的,但作用并不一样。
汉语拼音是根据汉语语音特点制定的,最主要的是它不是音素化的符号,而是音位化的,比如普通话音节zhi、zi、bi、中的i,是发音特点不同的三个音素,但由于出现环境不同,不会造成发音上的混淆,所以汉语拼音方案就用一个字母表示,音节tian、dai、pa、gang中的a,其实都是发音特点不同的四个音素,由于它们各有出现环境,而且混同也不区别意义,就是说把音节dai中的a发成音节gang中的a,除了听觉上有些别扭以外,不会影响意义的表达,所以就用一个字母代表。汉语音节ao、iao中的o,实际音质接近u,但是由于字母o在汉语拼音方案使用较少,u使用较多,而且手写容易同n混淆,所以就采用了字形上容易区别的o。此外,汉语拼音还有很多变化的规则,如省略韵腹,如i、u转写为y、w等,这样的变化规则涉及到80多个音节。当然,汉语拼音的这些特点需要结合制定背景和制定的目的来认识,在没有很多群众基础的情况下,汉语拼音方案采用形体陌生的国际音标有可能难以推广,更何况上个世纪50年代还特别提出汉字要改革,要走世界拼音文字的共同道路,这样当然就不便采用国际音标了。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国际音标是纯粹的标准的记音符号,汉语拼音虽然也是记音符号,但还不是纯粹的,其间还有某种文字的痕迹,比如其变化规则,就不应该是作为记音符号所具有的特征。
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汉语拼音有其不足的一面,应该适当调整。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汉语拼音不仅仅是给汉字注音,它也是拼写普通话的工具,在汉字不便或不能使用的领域,需要使用汉语拼音,比如索引、计算机输入汉字、拼写专门如人名地名、用作型号代号――例如铁路部门用K表示快车,用T表示特快,等等。所以和国际音标相比,汉语拼音不纯粹是注音符号,同时还负载着其它的社会功能。
第四节 音位
一、什么是音位
音位是某一语言中能区别意义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音位是从语音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而且音位总是属于一定语言的,离开了特定的语言,研究音位就没有了意义。也就是说,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是能表示语义的单位。
二、音位的对立和互补
1.对立:所谓对立,是指两个或几个音素如果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相互替换后会产生意义上的差别,即改变了原来音节所表示的意义,那么这里互相替换的几个音素,就是一种对立关系,它们不能划为一个音位,而要看作是不同的音位。
对立是鉴别一个音素能否成为一个音位的最根本的原则,是划分音位的主要根据。
2.互补:所谓互补,是指几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它们的出现环境各有分工,我出现在甲处,你出现在乙处,他出现在丙处,各守一个地方,出现的环境相互补充,彼此处
于互补关系之中。处于互补关系中的几个音素,每个音素都不是独立的音位,它们可以共同归纳为一个音位,因为它们之间没有对立关系,不能构成对立,互相可以替换,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替换以后不影响一个音节所代表的意义。
三、音位变体
音位变体就是同一个音位的不同的变异形式,是音位在特定语音环境中的具体体现或具体代表。如bi.zi.zhi中的i。一个音位在不同的语音环境中有不同的发音特点,表现为不同的音素,它们出现的场合不同,是一种互补的关系,互相替换后不影响意义,属于同一个音位的各个音素,就是这个音位的变体。
音位出现在某个语音环境中,总是以具体的变体形式存在着,“音位”只是一个抽象的笼统的概念,只有在具体语境中才能看到它的真实面貌。音位是一般的,变体是特殊的个别的,一般总是要通过个别表现出来,这就是音位与音位变体的关系。
音位分条件变体和自由变体两种。条件变体(P73);自由变体(P74)
这些不同的音素所处的语音环境不同,它们相互排斥,即出现a的地方不会出现b,出现b的地方不会出现a,相互处于一种互补关系之中,没有区别意义的作用,如果它们在语音上又相似,我们就可以把它们归并为一个音位,从而成为这个音位的几个条件变体。例如在汉语普通话里, 和[i] 各自有自己的出现环境:
第五节 音位的聚合
重点掌握: 音位的区别特征:能够区别音位的语音特征就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一个音位实际上是若干个区别特征的总和。
要求掌握常见音位之间的区别特征,并能结合具体的音位进行分析比较。一般掌握:聚合群。
举例说明什么是音位的区别特征?什么是聚合群。
具有区别音位作用的发音特征叫“区别特征”。语言中的每个音位都可以分解为几个区别特征,音位之间的对立可以进一步分解为区别特征之间的对立,音位的辨义功能归根结底是由区别特征担负的。
例如汉语普通话里/ph/和/p/这两个音位靠“送气/不送气”这对区别特征来区别的。音位也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p/ 通过“不送气”与/ph/相区别,通过“双唇”与/t//k/等相区别,通过“口音”与/m/相区别,通过“双唇”和“闭塞”与/ts/相区别,通过“双唇”、“闭塞”和“不送气”与/tsh/相区别。“双唇”、“口音”、“闭塞”和“不送气”这四个语音特征可以使汉语普通话的/p/和其他所有的音位区别开来。
音位可以定义为一组区别特征的集合。一个特定语言或方言的语音系统中的不同音位之间的对立和区别,如果进一步加以分析,其实只是通过一个或几个语音区别特征来实现的。
为了确定一个音位具有哪些区别特征,要考察它在特定语言或方言的音位系统中的价值,要分析它与其他所有音位的对立关系。因为一个音位需要与本语言或方言的其他所有音位区别开来。
第六节 音位的组合
* 音节:音节是语音中最自然的结构单位,是音位和音位组合起来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在由音位的组合构成的结构中最重要的就是音节。
* 汉语一个汉字通常是一个音节。音节通常可以分为声母、韵母、声调三部分,其中韵母又分韵头/i,u, y/、韵腹(所有元音)、韵尾/i, u, n, /三部分,根据韵母第一个元音的情况,一般把韵母分为开口呼没有韵头/a,o,/、齐齿呼/i/、合口呼/u/、撮口呼/y/四类,合称四呼。声母和韵母是由音质音位构成的,声调由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构成。
* 语流音变:音位和音位组合时,或者受邻音的影响,或者由于说话时快慢、高低、强弱的不同,可能发生不同的变化。这种变化就是语流音变。* 常见的有:同化、异化、弱化、脱落、增音
* 同化:两个不同的音位,其中一个受另一个的影响,变成了跟它相同或相近的音位。如英语中表示复数的s,在清辅音后念清音s,如books,在浊辅音后念z,如dogs。同样的音位,就是受到前面的辅音的影响而念不同的音位,就是被前面的辅音同化了。汉语tanke(坦克),其中的n受k影响,有的特点,就是同化。同化是追求顺口。
* 异化:两个相同相近的音位,其中一个由于某种原因变得跟它不同。普通话中的变调是典型的异化现象。比如上声,两个上声相连,前一个上声变成阳平,如“老虎、展览、打死、纸马、管理”;而上声在其它声调前一律念半上,即21调,如“马上、理由、揽车”。“不”在去声前念阳平,在其它声调前念本音。在普通话中非音质音位中的调位也有变体音位,比如上声实际上有214、35、21三个变体形式。异化是避免发音的拗口。英语:turtle_turtur(甲鱼),marble_marmor(大理石)* 弱化:语流中,有些音位的发音变弱,不那么清晰,这种现象就是弱化。普通话的轻声就是比较典型的弱化现象。如头在“木头、念头、苦头”中变成了轻声,“爸爸、妈妈、哥哥、姐姐、妹妹、天天、玫瑰、西瓜”等词语的第二个音节往往也念轻声。* 增音:在语流里连续发音时,有时加进原来没有的 音素,叫增音.增音有诸多原因:有时是为了分清 音节界限,如北京话中的“这儿”,“那儿”。
* 脱落:弱化的进一步就是脱落,指语流中有些较弱的或不重要的音在发 音时丢失了,或者为了发音的方便而省去某些音.为了发音的方便是脱落的主要原因.消失的音往 往是弱化音节中原有的音.脱落跟弱化有密切的 关系.汉语普通话里,轻声音节中的元音常常脱
落,如“豆腐”。英语 I’m coming.He’s not well.英语在语音环境的相互影响或交互作用下,音素在语流中不可避免地发生变化的现。主要的音变现象有: 弱读、省略、连读、同化等。Cruttenden曾指出,“许多功能词根据其是否重读或非重读情况拥有两种或更多的形式„„那些非重读的弱读式或减少发音长度或将元音音素转化为 //,或者省略元音和辅音。”这种现象就称为“弱读”。省略就是指一些弱化的重读音节置于一种减弱的过程,包括辅音或元音的省略。
* 哑音字母b:字母b在m之后或t之前且mb, bt处于单词的末尾时(注意:member中的b发音,因为mb不在 词尾),b往往不发音。如:
(1)bomb炸弹;climb爬;comb梳子;crumb面包屑;dumb 哑;lamb羊羔;limb手足;mumb麻木的;thum b拇指;tomb坟墓。
(2)debt债务;doubt怀疑。
这两个词中字母b是中世纪时为了与拉丁语对应强加给英语的,在英语的发音中b从来就没有出现过。
* 哑音字母d: handkerchief手帕;handsome英俊;Wednesday星期三
* 哑音字母g:g在m和n前构成的字母组合gm/gn在词首或词尾时,g原来是发音的,随着时间的推移,/ g/音失去了,但原来的拼写形式仍保留了下来。在下列单词中,字母g是不发音的:
align 排队; design设计; gnarled 多节的; gnat蚋; paradigm 范例; reign朝代; resign 辞职; sign 符号;
*gm/gn不在词首或词尾时,字母g仍须发音。如: signature 签名; designation 指定; paradigmatic 范例的
哑音字母gh:日尔曼语中的/x/音在古英语中是用字母组合gh来表示的,随着语言的发展,摩擦音/ x/消失了,gh 前边的元音变长了(这就是gh前的元音常发长音的缘故),但
/x/音的拼写符号gh却保留了 下来。在现代英语中,gh在t前常常是不发音的。如: blight 枯萎病; bright 明亮的; caught 抓住; daughter 女儿; dough 面团; 哑音字母t:字母t在s之后,en之前时,常常不发音:
castle 城堡; fasten 系牢; listen 听; often 经常
哑音字母th: asthma 哮喘
哑音字母w:字母w在wr和wh的字母组合中,常常不发音: sword 剑; two 二; who谁(主格); wrap 包裹; write 写; wrong 错误的; wrought 做成的。
第四章 语法
第一节 语法和语法单位
一、什么是语法
语法就是词的构造、变化的规则和用词造句的规则,是语言在其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这种规则是客观存在于一种语言之中,说这种语言的全体成员必须共同遵守。
二、语法规则: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存在着怎样的联系?
语法的组合规则和聚合规则构成一种语言的语法规则。这是从两个不同的角度去研究语言现象时总结出来的规则,这两类规则互相依存。
语法单位一个接着一个组合起来的规则叫做语法的组合规则,语法单位的归类的规则就是语法的聚合规则。通过替换,一方面可以找出语法单位,另一方面可以找到语法单位活动的位置,有了这两个立足点,就能逐步找出语法规则来。
三、语法规则具有怎样的特性? 语法规则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特性:
第一,语法规则具有概括性,这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可以对数量巨大的具体词语进行分类,例如“电影、计算机、飞机、铅笔、苹果、衬衫”等不同的词都是名词,而“看、买、坐、削、吃、穿”等不同的词都是动词; 二是可以从无限多的具体的语法组合中抽象出语法结构格式,例如“看电影、买计算机、坐飞机、削铅笔、吃苹果、穿衬衫”等都是“动+名”结构,一般称之为述宾结构或动宾结构。语法规则主要关心的是语法类和语法结构格式,而具体的词语和句子对语法规则来说则是次要的。
第二,语法规则都是可以重复使用的,例如上述“看电影、买计算机„„”是重复使用同一条规则“动宾结构”而造出来的词语;即使在同一个句子或词语内,同一条规则也可以反复使用。
例如“一本书”是用一种人们称之为偏正结构规则造出来的词语,我们还可以在此基础上反复使用这条偏正结构规则,造成愈来愈复杂的结构,例如“一本新书”、“一本刚买的新书”、“一本刚买的有趣的新书”等等。凭借这样简单的有限的语法规则我们可以对无限多的语法组合进行概括描写。
第三,语法规则具有系统性,不同语法规则是紧密联系着的,而且各有各的使用范围和适用条件,在使用一条语法规则的同时,不能违反其他语法规则。例如英语He often play football.是一个错误的句子,虽然它符合“代词+副词+动词+名词”这条语法规则,但是它不符合英语动词和主语在人称和数上要一致这条规则,如果改成He often plays football.就对了。
语法的聚合犹如一座仓库,把能重复使用的最小的语法单位按照组合中的功用分门别类地储存在仓库中,只要交际需要,就可以到这个仓库中去选用合适的单位。从聚合中选出的单位如何组成句子,需要服从组合的规则。聚合规则是潜在的,它储存于人们的脑子中,组合规则是现实的,它存在于话语中;当然,储存在脑子中的聚合归根结蒂也是从话语中归纳出来的。
说话时组合规则提出要求,聚合规则提供可能,对组合的各个位置上可能出现的词进行替换,就能造出新的句子。例如外语学习中的“句型”和“替换”练习正是按照组合和聚合互相结合的造句原理设计的。
四、语法单位
凡是能在组合的某一位置上被替换下来的片段都是语法单位。语素、词、词组和句子是不同结构层面上的语法结构单位。
(一)怎样把词和语素及词组区别开来?
词是最重要的一级语法单位,它是造句的时候能够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这个定义强调“独立运用”和“最小”两层意思,用意是要把词既同小于它的语素分开,又同大于它的词组分开。语素是事言中音义结合的最小单位理最小的语法单位;词组是词的组合。词由语素构成,词组由词构成。
所谓独立运用,就是它在造句中能够到处作为一个单位出现;所谓最小,就是说不能扩展,或者通俗地说,就是中间不能插入别的成分。比方现代汉语中的“蔬菜”可以作为一个单位自由地挪来挪去,组成“蔬菜很新鲜”、“去买蔬菜”、“水果和蔬菜”等等,符合独立运用的条件,而且“蔬”和“菜”之间不能插进任何成分,因此“蔬菜”是词。但是“蔬菜”里面的“蔬”不能独立运用,就不符合这个条件,它是语素。
另-方面,“新鲜蔬菜”也能独立运用,组成“买了许多新鲜蔬菜”、“新鲜蔬菜很贵”“新鲜蔬菜的价格”等等。但是“新鲜蔬菜”不是最小的单位,我们可以在“新鲜”和“蔬菜”中间插进一个成分去,比方说“的”,变成“新鲜的蔬菜”,而且“新鲜的蔬菜”和“新鲜蔬菜”意义上有联系,这说明“新鲜蔬菜”不是能独立运用的最小的单位,是词组,不是词。而“白菜”如果扩展为“白的菜”,前后意义差别太大,说明“白菜”是词,不是词组。
需要特别说明的是,上述办法用于确定实词是有效的,但用于虚词的确定则存在着局限。虚词的特点是使用的时候位置较固定,不能自由地挪来挪去,例如助词“的”和语气词“吗”。
这里需要一种补充办法,即可以使用“剩余法”,例如在“这是我的桌子”这一片段中,可以先把“这”、“是”、“我”和“桌子”等词提取出来,剩余的“的”就是词。
(二)、构词语素和变词语素有什么不同?
我们可以根据语素在词中的不同作用把它分成词根、词缀、词尾三类,其中词根和词缀是构词语素,词尾是变词语素。
词根是词的核心部分,词的意义主要是由它体现出来的。它可以单独构成词,也可以彼此组合成词。汉语中绝大多数的词都是由词根构成。
词缀是只能粘附在词根上构成新词的语素,它本身不能单独构成词。词缀可以处于词根的前面、后面或中间,根据这种所处位置的差异可以把词缀分为前缀、后缀和中缀三类。例如汉语“第一”和“第二”中的“第”,“老虎”和“老师”中的“老”,英语的“un-able”(不能)和“en-large”(使扩大),中的“un-”“en-”等都是前缀。汉语的“椅子”、“脸盆儿”中的“子”“儿”,英语的“work-er”读者),“voice-less”(无声的)中的“-er”“-1ess”等都是后缀。
前缀、后缀、中缀都是粘附在词根之上的附加成分,它们的作用主要是构成新的词。
除词根、词缀以外还有一种语素叫词尾。它加在词的末尾,只能改变一个词的形式,而不能构成新词。如英语的worker 加上s以后成为workers,walk加上-s,-ing,-ed之后而成为walks,walking,walked,这些都只是同一个词的不同形式,而不是不同的词。一个词除去词尾,就是它的词干。例如英语的worker,walk都是词干,它们没有词尾也能单独出现。
第二节 组合规则
一、词法和句法
词素组合成词的规则叫构词法,它和词的变化(变词)规则合在一起叫做词法。词组合成句子的规则叫句法。
词法和句法一起构成语法的组合规则。
二、单纯词和合成词
单纯词:由一个词根语素构成的词。(单、双音节)词 语素 合成词:由两个或以上的构词语素组成的词。
派生词 复合词
一般而言单纯词是一个语素,而且只能是词根,词缀是不能单独构词的,词尾则根本就不是构词成分。例如汉语的“人、手、水、河、啊、琵琶、枇杷、哗啦、坦克”等,英语如man、teach、book、moon、sun、long等都是单纯词。根据构词语素的特点,合成词可分两类:
一类是复合词:完全由几个词根语素按一定规则构成的词就是复合词,词义由两个语素的意义复合构成,所以叫做复合词。例如汉语的“思想、学习、黄瓜、大豆、胆怯”等,英语的如“snowwhite、handmade, homemade, handmaid, makeweight, earthfall, friendship,motherland”等。
一类是派生词:由词根语素和词缀结合构成的词就是派生词。派生词的意义是在词根语素意义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词缀有的在词的前面,有的在词的后面,有的前后都有词缀,词缀往往表示意义或功能上的类化。例如汉语的派生词“老师、阿妈、作者、读者、路子、石头、盖儿、慢性、客气、深化”,英语的如“friendless、friendly、rewrite、writer、reset、impossible、business”等。英语unkindly、汉语的“非霸权主义”、“反革命者”是前后都有词缀构成的派生词。
构成派生词的规则叫做派生构词法,或叫附加法,这种词是由词缀附加在词根之上构成的。
三、分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
可以用什么方法判定和区分词的组合的五种基本结构类型?最常见、最基本的结构类型可以归纳为主谓、述宾、述补、偏正、联合五种,这五种基本结构类型体现了词的五种基本的组合关系,我们可以依靠某一组合具有的相关的表达式(或推导式和变换式)来为这一组合判定结构类型。
1、主谓结构 这种结构反映陈述对象和陈述内容的关系,它的作用是提出一个话题,然后对这个话题作出说明。话题的部分称为主语,说明的部分称为谓语。汉语的主谓结构是主语在前,谓语在后,可加“是不是”转换为问句形式,例如:
小张/学会了-小张是不是学会了?
今天/星期六-今天是不是星期六?
斜线前面是主语,后面是谓语。
2、述宾结构 这种结构的意义比较复杂,大抵反映动作(述语)和受动作支配的事物(宾语)的关系。汉语中的述宾结构都是述语在前,宾语在后,可加“了、着”。例如:
看/电影-看了电影
读/小说-读着小说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宾语。
3、述补结构 在述语的后面,也可以加上一些成分以表示述语的程度、结果、趋向等,这叫做补语。由述语和补语构成的结构叫做述补结构。汉语的述补结构是述语在前,补语在后,可加“得”或“不”,例如:
讲/清楚-讲得清楚
飞/起来-飞不起来
斜线前面的是述语,后面的是补语。
4、偏正结构 这种结构反映修饰和被修饰的关系,可用“的”或“什么”、“怎样”来提问。例如:
铁/柜子-铁的柜子
蓝色的/衬衫-什么样的衬衫?
努力/工作-怎样工作?
斜线前面的是修饰语,后面的是中心语。这种由修饰语和中心语构成的结构叫偏正结构。汉语的偏正结构都是修饰语在前,中心语在后。在偏正结构中,修饰语和中心语两个成分不平等,一偏一正,所以把这种结构叫做偏正结构,整个结构的作用和中心语大致相同。
5、联合结构 联合结构的构成成分在语法上是平等的,中间可加“和”、“与”、“或”等成
分,例如:
工厂、学校、机关-工厂、学校和机关
调查研究-调查和研究
四、语法意义和形式
什么是语法意义?怎样理解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之间的关系?
1.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词汇意义相对而言,是语法单位在组合中所产生的意义。例如“红太阳”是偏正结构,“红”修饰“太阳”,“太阳红”是主谓结构,“红”陈述“太阳”怎么样,这里的修饰与陈述,就是语法意义。
要弄清楚什么是语法意义,首先需要把词汇意义和语法意义区别开来。
语法意义是指词进入语法组合之后由语法结构所赋予的词义之外的意义。词典的释义所说明的一般都是词的词汇意义,而词组合成结构以后,整个结构的意义总是大于个别词的意义的总和,这里增加了语法意义。
例如,“大”和“眼睛”这两个词各有自己的意义,组合成偏正结构“大眼睛”以后指明这是“大”的“眼睛”,回答的问题是“什么样的眼睛?”这些都是组合所带来的语法意义。
如果把同样的两个词组合成主谓结构“眼睛大”,“大”就不再是修饰“眼睛”,而是说明“眼睛”具有“大”的属性,回答的问题也相应地变成了“眼睛怎么样?”这是主谓结构给这两个词增加的语法意义。
就某一结构组合中的某一个词而言,它同时具有词义和语法意义,例如在“眼睛大”中,眼睛具有“被说明的对象”这样的语法意义。如果我们不了解语法结构的意义,即使句子里的每个词都认得,还是不能正确地理解句子的意义。
例如“客人来了”是主谓结构,“来客人了”是述宾结构,前一句的“客人”是有定的,对话双方都知道客人是谁,相当于英语的the guest(s),后一句的“客人”是无定的,相当于英语的a guest或者guests。这是语法结构所赋予的比较细微的意义差别。
2.语法形式:语法形式相对于语法意义而言,是表达语法意义的外部形式标志,也就是说,语法意义在语言中的外部表现就是语法形式。语法意义和语法形式的关系是形式和内容之间的关系,语法形式表现语法意义,语法意义必须通过语法形式才能具体表现出来,二者以对方为存在条件。
特定的语法意义必须通过一定的语法形式才能体现出来,反过来讲,特定的语法形式必须体现一定的语法意义。在研究语法结构时,需要把语法形式和语法意义结合起来。
3.语法手段:语法手段是对语法形式的进一步概括归类,它是根据表达语法意义的同一性质的语法形式所概括出来的类别。常见的语法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词形变化。词序和虚词是汉语表示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如“红太阳”和“太阳红”,词序不同,语法意义不同。
提供语法形式的手段主要有选词、词序、虚词和词形变化等几种,它们都为基本结构提供了必要的语法形式,人们可以根据这些语法形式来判定一个组合属于哪种结构。
(1)选词:组合成基本结构的词,不但要在词义上相配,而且在语法上的类也要相配。基本结构的各个项都要求一定词类里的词来充当。例如“书、电视、月亮、面包”之类一般所说的名词,很少可能充当主谓结构里的谓语。
进入结构的词首先要在语法的词类聚合中进行选择。例如,“大”、“爱护”和“眼睛”所属的词类可以帮助我们判定“大眼睛”是偏正结构,而“爱护眼睛”是述宾结构。
(2)词序:词选出来以后,必须按照一定的次序加以排列。汉语缺少词形变化,更多地依靠词序来确定结构关系。例如“大眼睛”和“眼睛大”词序不同,语法结构类型也就不同。
各种语言里述宾结构两项的位置是句法结构的重要标志。汉、英、法、德等语言属于宾语在后的类型,日语、傈僳语、彝语等好多语言属于宾语在前的类型,“写字”、“吃饭”在日语里的词序是“字写”、“饭吃”。
有的语言,偏正结构的词序和汉语相反,例如法语偏正结构的基本词序是中心语在前,修饰语在后,快跑“、”木头房子“、”弟弟的书:在法语里的词序是“跑快”、“房子的木头”、“书 的弟弟”。
俄语是词的语法变化比较丰富的语言,词序相对说来自由一些。
(3)虚词和词形变化:虚词和词形变化可以标明语法组合中实词与实词之间的关系,例如汉语“和”、“的”、“得”之类的虚词,分别对形成联合结构、偏正结构和述补结构有重要作用。
在有变格等词形变化的语言里,词要组成结构,往往要通过词形变化来实现。
较典型的是俄语:动词按照主语的人称和数变位后才可充任谓语,名词按照动词的要求变格后才可充任宾语,偏正结构中的修饰语如果是形容词,它必须在性、数、格方面和中心语一致。具体组合的时候需用哪个变化的形式,必须到形态的聚合里面去选取
3、五种基本语法结构是从语法意义的角度划分出来的,而这种语法意义是很宽泛的,是高度概括的。大致说来,主谓结构的意义是“陈述”,偏正结构的意义是“修饰”,述宾结构的意义是“支配”,述补结构的意义是“补足(述语)”,联合结构的意义是“并列”或者“选择”。
在确定了五种基本语法结构以后,我们还需要进一步探讨某一基本语法结构的小类以及相应的语法意义的小类。
各种基本语法结构在自己所概括的范围内所能表示的语法意义是复杂多样的,例如汉语的述宾结构,语法意义在“支配与被支配”这一总的名目下有“动作+受事”、“动作+工具”、“动作+处所”、“动作+施事”等次一级的名目。
这些次一级的语法结构及相应的语法意义也同样可以根据相关的表达式加以鉴别,例如(1)动作+受事:吃苹果-把苹果吃了/关电视-把电视关了;(2)动作+工具:写毛笔-用毛笔写 / 抽烟斗-用烟斗抽;(3)动作+处所:来上海-来到上海 / 经过十字路口-从十字路口经过;(4)动作+施事:出来了一个人-一个人出来了 / 开花了-花开了。
四、句法组合的层次性
1、从表面上看,语法组合是一个挨着一个的一串词,是线性的,其实,它的内部组织是具有层次性的,线性和层次性并不矛盾,是两个不同分析层面的问题。
我们可以从一个最简单的组合出发来考察层次性,例如AB是一个最简单的组合,它只有一个层次,而且A和B直接组合,现在加入另外一个成分C,在保持A和B线性次序不变的情况下,A、B、C三个成分的组合有以下一些情况:
第一,C和A、B呈并列关系,组合的可能有((A)(B)(C))、((A)(C)(B))、((C)(A)(B))等三种情况,但无论哪一种情况,仍然只有一个层次。
第二、C先和A直接组合,然后(AC)或(CA)和B直接组合成((AC)B)或((CA)B);或者C先和B直接组合,然后(CB)或(BC)和A直接组合成(A(CB))或(A(BC))。
第三,C和(AB)直接组合为((AB)C)或(C(AB))。上述第二和第三两种情况都涉及到多层次的问题,例如在(A(BC))这个组合中,A和(BC)直接组合,位于第一个层次,B和C直接组合,位于第二个层次,A和B分属于不同层次,没有直接组合的关系。
我们还可以看到,同一个线性序列在线性次序不变的情况下,可以有多种组合层次,例如ABC这个线性序列可以有((A)(B)(C))/((AB)C)/(A(BC))等三种组合层次。
2、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例如,“看/电影”这个组合中“看”和“电影”就是两个直接组成成分,而在“看/一部//电影”中,“看”和“一部电影”是第一层次上的两个直接组成成分,而“一部”和“电影”则是第二层次上的组成成分。
我们在分析句子的时候,可以先找出它是由哪两个最大的部分直接组成的,确定这两部分是什么关系(结构类型),接着用同样的方法逐一分析这两大部分,找出它们各由哪两个部分组成,又分别是什么关系,这样一层层分下去,直到全部都是单个的词为止。
例如“昨天/小王//看////了///一部////有趣///////的/////法国//////电影”这样,我们就通过层次分析的方法揭示出了语法结构的层次性。
3、层次分析对于揭示和辨析歧义有重要的作用。例如,“找到了他的老师”是一个歧义结构,有两个意思,一个意思是“找到了老师”,对应的结构层次是“找到了/他的//老师”;另一个意思是“老师找到了他”,对应的结构层次是“找到了///他//的/老师”。
上述例子说明同一个线性组合可以有不同的结构层次,而不同的结构层次可以对应于不同的意义。这样通过层次分析,就可以把歧义揭示出来并加以辨析,从而更好地把形式和意义结合起来。组合的层次性
语言中的句子,不管多么复杂,都是基本结构一层层套起来的组成的。怎样分析句子的结构层次呢?一般采用直接成分分析法。什么是直接组成成分?每一层次中直接组合起来构成一个更大的语法单位的两个组成成分叫做直接组成成分。直接成分分析法是通过找直接组成成分来分析句法结构层次的方法,它利用图形分析句子或词组的结构,把结构层次和结构类别都标出来。以揭示句法结构内部的显性意义。对于一些有歧义的句法结构,这种分析法也可通过层次分析来说明。例如:
这/(主谓)是//(述宾)一 个 ///(偏正)鲜花/////(主谓)盛开的////(偏正)村庄非常///(偏正)
热爱//(述宾)祖国和///(联合)人民的/(偏正)英雄
非常//(偏正)热爱/(述宾)祖国和///(联合)人民的//(偏正)英雄 非常//(偏正)热爱///(述宾)祖国和////(联合)人民的/(偏正)英 非常/(偏正)热爱//(述宾)祖国和////(联合)人民的///(偏正)英雄
年轻///(偏正)的我们/(主谓)意气风发地///(偏正)走////(述补)进了//(述宾)不同凡响的///(偏正)新////(偏正)时代
五、组合的递归性
同样的语法结构可以层层嵌套,同一条结构 规则可以 重复 使用而不致造成结构上 的混乱,借数学的术语来说,这就是 语法 规则的“递归性”。在句法 组合中,递归性有两种表现,一种 是从初始结构开始,自始至终重复 运用 同一条语法 规则。另一种 表现是,同一条语法规则 可以 在一个 结构 上间隔的重复使用。
语法 规则 递归性和语法结构 的层次性 密切 相关。语法 结构 的层次 性在 相当大的程度 上是由递归 性造成 的,反 过来 讲,语法 结构 的层次 性也为语法 规则 的反复 使用 提供 了可能。
练习
名词解释: 1. 语法的组合规则 2. 语法单位 3. 句子 4. 词组 5. 词 6. 语素 7. 单纯词 8.合成词
第三节 聚合规则
一、词类的划分
1、词类极其划分标准。词类是按照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句法功能分出来的类。划分词类的标准是,根据词在结构中所起的作用即词的句法功能给词分类。在一种语言里,凡是能在同样的组合位置中出现的词,它们的句法功能相同,就可以归成一类。
2、划分词类应注意的问题
在词类划分上有以下三个问题需要注意:(1)在鉴别词类时可以参照词的意义,但不能完全根据意义,而需要有句法功能和形式上的实证(2)在同一个词类当中,具体的成员有典型与非典型之分。(3)一个词可以兼属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类。
汉语的实词缺少形态变化,同一个词的句法功能往往有比较 大的灵活性,因而跨类的现象比较多,这是汉语词类系统的一个特点,也是划分汉语词类的一个难点。
3、划分词类对句法描写的意义
划分词类是概括句法格式、发现组合规则的基础。词类之于句法描写的重要性还表现为,给词分小类可以大大深化句法描写。
二、形态
形态是指同一个词在造句时因其句法位置的差异而发生的不同变化,它也叫词形变化。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附加词尾:这是最常见的词形变化。例如英语名词加上s表示复数,动词加上ing表示进行体,动词加上ed表示过去时,形容词加上er表示比较级,形容词加上est表示最高级。
2、内部屈折:也叫语音交替,指通过词的内部词根中的语音变化构成语法形式,表示某种语法意义,这种手段就是内部屈折。例如英语中man(男人)表示单数,表示复数不是 通常的那样加s,而是改变内部的音素,变为men,又如(swear宣誓),表示过去时变为swore,表示完成体变为sworn。
3、异根:指用不同的词根表示同一个词的语法意义,是同一个词的不同的语法形式的语法手段。例如英语中,we是主格,us是宾格,he是主格,him是宾格。又如形容词good的比较级better和最高级best,也是用异根方式构成的。
三、语法范畴
语法范畴与词的形态变化有密切的关系,是由词的语法形式所表示出来的语法意义的概括,同一性质的语法意义进一步概括成类,因而称为“范畴”。
(每一个词的每一种形态变化,都要表示一定的语法意义,把这种通过词的变化形式表现出来的语法意义概括起来进行归类,得到的类别就是语法范畴.所以语法范畴是语法意义的归类,是由词的变化形式所表示的语法意义方面的聚合,也就是说,具有相同范围的语法意义可以概括为一类。)如:
语法意义
1、单数
2、复数 语法范畴 数
语法意义
1、普通体
2、进行体
3、完成体 语法 范畴 体
常见的语法范畴主要性、数、格、体、时、态、级等,俄语、德语、法语中的某些词有性的区分。“性”是一个语法概念,和生物学的性不一致,性的区分是某种语言的习惯。1.性((gender)性的语法范畴是属于名词类的词所具有的,印欧语系的语言大多有这种语法范畴.不过性的数量不等,如法语有阳性和阴性,俄语和德语有阳性,阴性和中性.俄语以辅音结尾的为阳性,以a结尾的为阴性,以o结尾的为中性.性是一个纯粹的语法概念,与生物学上的性别概念不是一回事,但从来源看,二者有一定的联系.性是古代人以人类的性别特点来观照认识事物的结果,反映了人类发展阶段对事物或现象的属性的认识.古人比照人类男女的性别特征,用来观察客观事物,从主观出发,给事物归为不同的性别.所以性反映了人类原始思维和认识水平,是原始观念,习惯在语言中的遗留.今天的语法范畴的性,已经与事物的性别属性没有任何关系,单纯成为一种语法现象了.我们可以通过不同语言对同样事物的不同性的归纳可以进一步认识语言的社会性特点,比如太阳,法语是阳性,德语是阴性,俄语是中性,汉语虽然不分性,但一般概念是把太阳归为阳性的.又如地名,阿拉伯语中大部分名词属于阴性,少部分属于阳性,如果从人的性别概念出发来理解,是很难讲通的,这里其实不过是语法现象.汉语中的“他”和“她”只是书写上的区别,不属于性的语法范畴.概念上的区别,是词义上的区别,不是语法上的性的区别.2.数(number)数的语法范畴一般为名词类的词所有,表示现实中的事物的数量关系,一般包括单数和复数两种意义,有的语言还有双数,三数,四数之分,如阿拉伯语除了单复数外有双数.通常只有表示具体的可以计数的事物的名词才有数的语法范畴,像专有名词,抽象名词等就没有数的变化.英语的可数名词有单数(singular mumber),复数(plural number)之分,表示一个人或事物用单数,表示两个以上的人或事物用复数.英语的复数一般是在词干后附加词尾s或es表示.具体规则如下: 1)在词末加s,在清辅音后读s,如desk.map.lake.book;在浊辅音和元音后读z,如bag.worker.field.day.mile.2)在词末加(e)s.以s.sh.ch.x结尾的加es,读iz,如class.brush.watch.fox.box;词末为e,只加s,读iz,如page.horse;词末为辅音加o,加es,读z,如hero.potato.tomato.3)词末为辅音加y,变y为ies,读iz,如party.factary.family.4)词末为-f或-fe,一般变为ves,读vz.如wife.life.knife.shelf.leaf 特殊情况:1.内部屈折:man.woman.foot.tooth.mouse(mice);2.词末加en,如ox;3.形式不变,如sheep.deer.fish;4.有些只有复数形式,如trousers.clothes.goods.scissors(剪刀).3.格(case)表示名词和代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名词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与其它词的语法关系.格的数量在不同的语言中也是不一样的,德语有主格,与格,所有格,宾格,俄语有主格,所有格,与格,宾格,工具格,前置格.英语的代词有主格(nominative case),宾格(objective case),所有格(possessive case)之分,一般名词只有通格和所有格,因为主格和宾格没有形式上的变化,主要是通过在句子中的作用和位置来确定的所有格是在词后面加s表示,为同复数相区别,在s前加上撇点,在清音后读s,在浊音和元音后读z,在s.z.S.t S.d Z 等后读iz.如果词尾有s或es复数形式,词末只加单引号',不以(e)s结尾的复数仍然要加's.4.体(aspect)体是动词特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情况,方式,可以表示动作的开始,持续,结束,完成等多种意义.英语有普通体,进行体,完成体.其构成情况是: I do(普通体:动词的简单形式构成)I am doing(进行体:be+动词的现在分词形式构成,be 要随人称,时态变化)I have done(完成体:have+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构成,have有人称和时态变化)汉语的体的分类有不同的说法,如认为“了”表示完成体,“过”表示经历体,“着”表示进行体,重叠表示尝试体,如看看,摸摸,拍拍,捏捏等
5.时(tense)属于动词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发生和进行的时间,确定时间的标准是说话(写)的时刻.时的范畴一般分为现在时,过去时,将来时.英语的时的构成情况是: I do I did I shall do 6.人称
动词的语法范畴.人称表示说话者本人和所说的话中的动作行为的主体之间的关系.英语动词只有be的现在时的单数有人称的变化,如am.is.are,其它动词只在现在时单数时有第三人称和其它人称的对立.现在时第三人称单数的动词变化情况是在动词后附加词尾s,个别有变化的,变化规则同名词复数的变化规则相同,如加es.如: He studies.She does housework.7.级(degree)表示性质或属性的程度上的差别的语法范畴,是形容词和副词所具有的意义.级一般可分为原级(positive degree),比较级(comparative degree),最高级(superlative degree)三种.英语的级的构成情况是:比较级加词尾er,最高级加词尾est.例如: warm(原级)warmer(比较级,加er)warmest(最高级,加est)上面的单音节词的级的变化规则,多音节词的变化规则是通过词语体现出来的,比较级是在单词前面加上more,最高级是在单词前面加上most.例如: usefull(原级)more usefull(比较级,加more)most usefull(最高级,加best)多音节形容词前加上less.least,分别表示“较不”和“最不”.汉语表示级的意义主要是通过词汇手段实现的,比如表示比较级,用“比较,更,更加,特别”等表示,表示最高级用“最”表示,有点类似于英语多音节词的比较级形式形式.8.态(voice)动词所具有的语法范畴,表示动作行为与主体的关系.通常把态分为主动态(active voice)和被动态(passive voice)两种.句子使用的态不同,动作行为的主体和客体在句子中表示的方法就不同.用主动态时,句子的主语表示动作的主体,即动作的发出者.用被动态时,句子的主语表示动作的客体,即动作的支配者,动作行为涉及的对象.例如: Father reads the newspaper-The newspaper is read by father.自动态和使动态
练习
指出下列句子划分单词的形态变化所表示的语法意义及所属的语法范畴.a.He reads a book.b.She gives the pens to me.c.I bought a more useful VCD.d.Smith is reading the newspaper.e.John made many benches.* 比较下列各组例子,指出每一组的语法范畴。* 哈萨克语:a.bl 孩子 * b.blr 孩子们 * 英语:a.I walk 我走
* b.I walked 我走过 * 彝语:a.ka 穿
* b.ga 使穿 * 英语:a.teacher 老师
* b.teacher’s 老师的 * 维吾尔语: * a.bri-mn 我去 * b.bi-sn 你去 * c.bri-du 他去
第四节 变换
一、句式的变换
句式的变换,就是运用增加、删除、换位、变更结构格式等手段,把一种句式变成另一种句式,以弄清句法意义,适应表达上的需要。句式变换常使用的手段有成分移位、增添成分、省略成分、改变语调等。句型变换是句式变换中的一项主要内容。常见的句型变换是陈述句变为疑问句,肯定句变为否定句,主动句变为被动句。
重点掌握:把陈述句变为疑问句,肯定句变为否定句,主动句变为否定句,英语和汉语有哪些不同?举例说明。
二、变换和句法多义
把一个句子变成表示同样意义的不同句式。比如“我们把侵略者打败了——侵略者被我们打败了——侵略者我们打败了。
三、变换和句法多义
句子多义是指同一个句法组合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结构意义。例如:
1、支持的是他。
2、狗找到了。
句子多义产生的主要原因:有施事和受事的歧义
第五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和普遍特征
一、语言的结构类型
孤立语——孤立语也叫词根语,汉语、彝语、壮语、苗语等都属于孤立语。它的特点是词序严格,虚词十分重要,复合词,派生词少。
屈折语——屈折语以词形变化作为语法关系的主要手段,以印欧语系为代表,如俄语、英语、法语等。它的主要特点是:一有比较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形变化来表示词与词之间的关系;二是一种词形变化的语素可以表示几种不同的语法意义;三是词尾和词干或词根结合十分紧密,脱离开词尾,句子中词根就不能独立存在。
黏着语——黏着语也有丰富的词形变化,通过词本身形式的变化来表示各种语法关系。土耳其语、日语、朝鲜语、芬兰语、维吾尔语是这种类型的代表。其最突出的特点是词根与变词语素结合不很紧密,两者有很大的独立性,只是在用的时候临时贴上去,故名黏着语。
复综语——又叫编插语、多式综合语,其突出特点是分不出词和句子。这种结构类型多见于美洲印地安人的语言。如美诺米尼语。
语法结构不能分优劣
二、语言的普遍特征(P124)汉藏语系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 * 1¡¢ 有声调无词的重音;
*
2、多用词序和虚词表示语法关系; *
3、虚词中有一类特殊的类别量词。
练习
名词解释:
1.直接组成成份。2.语法的聚合规则。3.词类。4.形态。5.语法范畴。问答题:
1、什么是语法手段?
2、简述词根、词缀、词尾的区别。
3、试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
4、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范畴。
5、举例说明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6.自由词组和固定词组有何区别?
7.如何区别构词后缀和构形后缀(词尾)? 8.什么是内部曲折? 9.什么是形态?
第五章 词义 第一节 词汇和词义
一、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
1、基本词汇是一种语言的词汇的核心部分,具有全民常用、稳固、有构词能力的特点。基本词是词汇中的核心,是构成语言的基础,是一种语言的词汇中最常用的那部分词。基本词具有三个显著的特点:普遍性,稳固性,能产性。互相联系:
基本词汇的三个特点是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互为因果的。由于基本词汇具有全民常用性特点,在使用上涉及到方方面面,涉及到不同阶层、不同的地域的人们运用语言,牵一发而动全身,所以客观上就要求基本词汇保持相对稳定性,不能经常变动,以利于运用;当新的事物现象出现,需要新词记录时,人们又首选现成的基本词汇作为构词材料,使得基本词汇又具有了很强的构词能力,这又反过来强化了基本词汇的全民常用性特点和稳固性特点。
2、一般词汇的构成: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容易发生变化;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一般词汇包括新词、古词、方言词、行业词、外来词等。
3、区分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的意义:语言历史研究,语文教学。掌握好基本词汇具有难度。
二、词的词汇意义
1、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语音形式和词的意义联系起来。“语音——意义——现实现象”三者的关系表明,词义就是和词的语音形式结合在一起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
“上帝”“天堂“鬼”“神”是对现实现象的一种歪曲的反映。
2、词义可分为理性意义和附加色彩意义
以现实现象作为基础,不涉及人们的主观态度的词义,称为词的理性意义,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附加色彩,这种词义叫附加色彩意义。“鼓励” “怂恿” 理性意义是词义的核心。
三、词义的概括性(一般性、模糊性、全民性)
第二节 词义的聚合
一、单义和多义词
一个词的意义可以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是单义词。也可以有多项意义,这些意义互有联系,是多义词。
单义词——多义词(模糊性和经济原则)“短兵相见”
多义词中最初产生的那项意义叫本义,“兵器”。在本义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意义叫派生义,“拿兵器的人”。多义词多项意义的地位是不平等的,有的义项使用比较多,在一个词中占中心地位,那么这项意义就是中心意义,或说主要意义(不一定是本义)。词义派生的途径是引申,可分为隐喻(相似)和换喻(联系)两种方式。同音词和多义词的区别: 意义间是否有联系,聚合方式
二、同义词
同义词是意义相同(理性意义)或相近的一组词。同义词的意义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词义的所指范围有大小之分,程度上有轻重之别,如“事故”—“事情”、“批评”—“批判”。第二,附加色彩意义不同,或感情色彩不同,有褒贬之分,如“团结”—“勾结”、“成果”—“后果”;或语体色彩不同,有书面语与口语的分别,如“父亲”—“爸爸”、“聊天”—“谈话”。第三,搭配功能不同,如“发扬”与“风格、作风”搭配,“发挥”与“作用、优势”搭配。
三、关于同义词de几个问题:
1、等义词是一种特殊的同义词,语言中等义词大多是借用方言词或外来词的结果。
2、需要把词义的“同义关系”与词义的“上下位关系”或“包含关系”区别29开来。
3、词的多义关系和同义关系之间有纠缠。语言中多义词的各个意义差不多都可以和别的词的意义构成同义关系。如“老”可以和“死”、“陈旧”、“火候大”、“长久”等构成同义词。
4、同义词意义的细微差别,往往会影响到词的搭配习惯。
四、反义词的两种主要类型
语言中意义相反的词叫做反义词。反义词有两种:绝对反义词和相对反义词。(P143)
第三节 词义的组合
一、词语的搭配 :受语法规则的支配和语义条件的限制;现实的反映及其社会性。
二、词义与环境(语境和社会历史背景)。
三、“言内意外”和词义的组合与运用。
练习
一.名 词 解 释
* 1.词汇 2.同义词 3.反义词 4.多义词 二.填 空 题
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____。
2.语言词汇中除了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____,它的主要特点是:不是全民常用的,或者虽然在短时期内为全民所常用,但不稳固,一般没有构词能力或者构词能力比较弱。
3.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____和词的____联系起来。
4.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____,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____,简称____。
5.以现实现象作基础,不涉及人们主观态度的词义是词的____。它是词义的核心部分。6.对于同样的现实现象,人们的主观态度可以不同,因而在形成理性意义的时候可以带进人们的主观态度,这就给词义加上了一层____。
7、词义对现实现象的反映是一种抽象的、概括的反映,而____、____ 和____则是这种概括性的三个重要表现形式。
8.一个词的意义只概括反映某一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一个词概括反映相互有联系的几类现实现象,这类词是____。
9.词的有历史可查的最初的意义叫作____,它是产生这个词的其他意义的基础。10.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____。
11.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____。12.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____。
13.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____或____的结果。
14.____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5.词义包含理性意义和____两方面。同义词的“同”,是指理性意义相同或基本相同。16.反义词的意义所反映的都是同类现象中的两个____的方面。
17.所谓“环境”还可以从更广阔的意义上来理解,把____背景也包括在内。
18.反义词必须以共同的____为前提,反义词在修辞上有____作用,可利用来揭露矛盾,突出对立面。
19.词义的组合是通过词语的____来实现的。词义组合的语义条件还要受到语义系列中其他成员的____。
20.词语的搭配还要考虑社会的使用习惯,即所谓“____”。词语搭配还涉及词义的各种____和修辞效果。
21.语句的意义除了由词义的组合表现出来的意义以外,还有一部分意义是由____补充确定的。选择题
1.下列每组词全都属于基本词汇的是()。A、丈夫、妻子、兄弟、令堂 B、若干、屹立、篇章、父母 C、make, look , do, get D、电视、开发、能力、学派
2.“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3.“兵”的最初意义是()。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4.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
A、成果--后果 B、many----much 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5.下列反义词之间属于非此即彼的一组是()。A、白--黑 B、大--小 C、高--低 D、生--死 6.下列各组词中不属于同音词的是()。
A、①花(植物的繁殖器官)-②花(耗费)B、(英)①dear(鹿)-②dear(亲爱的)C、①白(白色)-②白(空白)D、①杜鹃(鸟)-②杜鹃(花 简答题:
1.基本词汇有哪些主要特点?
2.一个词的本义和中心意义有何区别?3.词义引申中的隐喻和换喻有什么不同? 4.多义词和同音词有什么区别?
第七章 语言随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第一节 语言发展的原因和特点
一、语言发展变化的原因(重点)
1、社会的发展是语言发展的基本条件
社会发展是语言发展变化的首要原因。
首先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其发展变化必然要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影响。
其次,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之间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思维的工具,必须适应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新的交际需要,与社会的发展保持一致,社会的任何变化都会在语言中反映出来。社会的分化、统一、接触直接影响语言。
2、语言系统中各种因素的互相影响与语言的发展
一个系统,其内部各个要素之间是一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种要素的变化,必然要影响到另一种要素的变化。
语言内部的各种因素处于对立统一的关系中,互相影响,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局部的变化往往会引起一系列连锁的反应。作为一个系统,语言要素的这种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往往是牵一发而动全局,这同社会系统中的因素的相互影响变化没有什么两样。
词汇对社会发展的反应最灵敏。比如自从有了网络,相应产生了一系列同网络有关的新词新语,使词汇发生变化,词汇的这种变化必然又导致词语组合形式的变化,必然“呼”,以前只能说“呼叫、呼喊、呼应、呼唤”,而有呼机以后,人们可以说“呼我、呼他、传呼、呼一下、呼一呼”等,这些组合形式,在呼机产生以前是没有的。同时,词语的组合也会影响到语音的某些变化,必然轻声、儿化等,例如汉语的“子”是上声调,但在“棍子、桌子、凳子、椅子、圈子、房子”等词语中,变成了一种轻而短的轻声调。而且这种轻声调的产生,使得韵母逐步弱化,以致出现了韵母失落,声母逐渐浊化的现象。比如“我的”的“的”,念轻声时,韵母几乎消失了,而声母浊化了,很像是英文的[d]。
古藏语:声调、浊音清化、前缀辅音和韵尾辅音的脱落 康方言(德格话)卫藏方言(拉萨话)
听见
* 门
* 养
* 制
* 从共时特点可看出历时的发展规律,康方言的特点较为古老,它的塞音、擦音还分清浊,到了拉萨话里就没有浊音了,清音变送气,德格话的浊音变成清音,声调变低。
有的则清浊转化为元音的松紧对立:
彝语 哈尼语 载瓦语
吃
上
t煮
起
彝语和哈尼语中的浊声母在载瓦语中变成清声
母,元音不变或变松,清声母音节中的元音变成紧元音。
清鼻音可能来源于古代的“s+浊鼻音”,在一些语言里还能找到一些对应规律: 古代藏语 道孚藏语 德格藏语 阿昌语 彝语
鼻子 sna sha 心
二、语言发展的特点
渐变性和不平衡性是语言发展的两个最重要的特点。关于这两个特点,要从语言的社会功能、语言与社会的密切联系角度来深入认识。
(一)语言发展的渐变性
渐变性是语言发展的一个重要特点,指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变化,但语言不像社会变革那样产生突变,而是逐渐发展变化的,具有相对稳定性。
为什么语言发展变化会有渐变性特点呢?这是由语言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语言作为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社会成员相互联系的纽带和桥梁,是人们日常生活根本离不开的,人们无时无刻不使用语言,语言同社会的关系是如此密切,因此不可能发生巨变、突变,只能逐渐变化,即使社会发生了剧烈变化,语言也不马上巨变,大有我自岿然不动之势。这样才能有人们的需要相适应,不至于影响人们的使用。我们前面说到,有些国家分裂了,一种语言也随着分裂为不同的语言,这里好象发生了巨变,其实这只是名分上的变化,没有影响到语言的实质,真正的变化还是在以后逐渐发生的。
(二)语言发展的不平衡性
第一,语言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发展不平衡,发展速度不一样,有的快,有的慢,其中词汇变化最快,语音和语法发展比较慢。
第二,语言在不同的地域的发展速度和发展方向也不一样,同一种语言现象,在有的地区变化,在有的地区不发生变化,有的地区是另一种变化,其结果是形成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
为什么语言发展变化会有不平衡性特点呢?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第一,语言系统中,词汇变化最快,因为词汇与社会的联系最为紧密,最直接,对社会的发展变化反应也最灵敏,社会的变化,现实现象的产生与消失,随时都能在词汇中反应出来,比如一个新事物新观念产生了,要进入交际领域,首先就要有个名称,就必然要在词汇系统中反映出来,而社会现象、事物、观念的产生与消失,是经常发生的,在词汇中以新词的产生、旧词的消亡、词义的发展变化等种种形式。第二,由于各地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水平不一致,往往就导致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发展变化具有不同的特点,因而具有不平衡性的特点。比如我们今天常用的“楼盘、按揭、写字楼”就是从“台港-广东-内地”这样传开的
第二节 语言的分化(语言随社会的分化而分化)
一、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有何异同
社会方言:社会方言是社会内部不同年龄、性别、职业、阶级和阶层等方面的人在语言使用上表现出来的变异,是言语社团的一种标志。主要有行业用语、科技术语、阶级方言等。如“动手术”、“出诊”、“注射”、“亮相”、“阅卷”等。
地域方言:地域方言是全民语言在不同地域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在地域上的反映。例如汉语就有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七种。地域方言是从同一种母语分化而产生的,但在不同的地域,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语音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词汇发生了不同的变化,有的是语法发生了不同的变化。
相同点: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都是同一种语言分化的结果,使用的基本材料都有共同的语言基础,比如基本词汇和语法都是大致相同的;它们都没有全民性特点,在使用范围上有一定局限,或限于某个地域,或限于某个特定的人群。
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虽然都是方言,但是有很大的不同:社会方言的差别主要反映在词汇方面,32
也有语音方面的。而地域方言的差别表现在语音、词汇、语法各个方面,往往表现为系统上的一系列差别,尤其以语音差别最为突出。正因为地域方言的差别是系统上的,所以在一定的社会政治条件下,地域方言就有可能分化为不同的语言,而社会方言由于其差别主要是在词汇系统方面,所以无论如何也不会发展为独立的语言。
虽然划分地域方言的主要依据是语音,但 听的懂、听不懂不是划分地域方言的标准。如英语的澳、美、印,美洲西班牙语都是社会分化的结果,有时也可以是社会统一的结果,如欧洲国家的语言,塞尔维亚语、克罗地亚语很相同,却是不同的语言,而相反的例子是在边境上的德语和荷兰语,与各自在首都的标准语要不同而与彼此相同。再如瑞典、丹麦语的独立及汉语各方言的情形。客家方言也是由于战乱,中原汉族几次南迁引起了汉族社会分化的结果。另外标准语的形成是因为社会威望而在某一地域变体的基础上形成的。因此可以说二者不能完全地分开。但是避免使用“方言”来指这些标准语,如没有人会说“伦敦方言”、“北京方言”,除非它是指这些城市中较低阶层的人所使用的语言。
二、亲属语言和语言的谱系分类
1、什么叫亲属语言?什么叫语言的“谱系分类”?
从同一种语言分化出来的几种独立的语言,彼此有同源关系,我们称它为亲属语言。
根据语言的亲属关系对语言所作的分类,叫做语言的“谱系分类”。
2、凡是有亲属关系的语言,组成一个语系。同一个语系中的语言还可以根据它们的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语族、语支、语群等。源自一个共同语分化的语言归属于同一个语系,这个成为不同语言发展源头的共同语称为母语或原始基础语。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是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分布最广的语系是印欧语系,研究的最充分、最深入的一个语系也是印欧语系。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语言是汉语,使用范围最广的是英语。语言谱系分类的依据是语言在发生学上的关系,即哪些语言最初是从一个单一的语言分化出来的。从同一语言分化出来的所有后代语在谱系分类中都归为一类,叫做“语系”。
同语系的语言相互间有亲属关系,因而成为亲属语言。语系之下还要根据语言的分化层次(也即亲属关系的远近)再分为“语族”、“语支”“语言”“方言”“土语”等下级类。
研究语言谱系关系和语言分化规律的语言学分支是历史比较语言学。根据历史比较语言学的研究成果,一般认为世界上的语言按其亲属关系可以分为十几个或二十几个语系,其中比较知名的如印欧语系、汉藏语系、乌拉尔语系、阿尔泰语系、闪-含语系、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南岛语系(又叫马来-玻利尼西亚语系)、南亚语系等。
一、汉藏语系
汉藏语系主要分布在亚洲东南部,使用人口有十几亿。包括汉语和壮侗、苗瑶、藏缅三个语族。
(一)汉语 除中国外,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等地都有人使用。使用人口在十亿以上,汉民族语,回族、满族、畲族等也使用汉语。新加坡的官方语言之一,联合国正式语言和工作语言之一。
(二)壮侗语族:
1.壮傣语支:壮语、布依语、傣语、泰语、老挝语、掸语等。
2.侗水语支:侗语、水语、仫佬语、毛难语等。3.黎语支:黎语。
(三)苗瑶语族
1.苗语支:苗语、布努语、畲语等。2.瑶语支:瑶语(勉话)等。
此外,还有仡佬语等。
(四)藏缅语族 :
1.藏语支:藏语、嘉戎语等。
2.彝语支:彝语、傈僳语、纳西语、哈尼语、拉祜语、白语等。
3.景颇语支:景颇语(又名克钦语)、拿加语、博多语等。
4.缅甸语支:缅甸语(缅甸国语)、库启钦语、莱普语、阿昌语等。
二、印欧语系
印欧语系是最大的语系,分布地区遍及欧洲、美洲、大洋洲和亚洲、非洲的部分国家,使用人口约占世界人口的一半。包括七个语族和若干语言。
(一)印度语族
(二)伊朗语族 下分两个语支:
1.东部语支:阿富汗语(又名帕什图语)、沃尔梯语等。2.西部语支:波斯语(又名法尔西语)、库尔德语、俾路支语、塔吉克语等。
(三)斯拉夫语族 主要分布在前苏联、东欧和巴尔干半岛。下分三个语支:
1.东斯拉夫语支:俄语、乌克兰语、白俄罗斯语等。2.西斯拉夫语支:波兰语、捷克语、斯洛伐克语等。
3.南斯拉夫语支:保加利亚语、马其顿语、塞尔维亚-克罗地亚语、斯洛文尼亚语等。
(四)日耳曼语族
1.西日耳曼语支:英语、德语、荷兰语、佛莱芒语、依地语(犹太德语)、阿非利堪斯语(南非荷兰语)、卢森堡语、弗里西亚语等。
2.北日耳曼语支(斯堪的那维亚语支):瑞典语、丹麦语、挪威语、冰岛语等。3.东日耳曼语支:已消亡。
(五)罗曼语族(拉丁语族)主要分布在西班牙、葡萄牙、法国、意大利、罗马尼亚等国,以及拉丁美洲和非洲的一些地区。下分两个语支:
1.东罗曼语支:意大利语、罗马尼亚语、摩尔达维亚语、撒丁语、拉托-罗曼语等。
2.西罗曼语支:西班牙语、葡萄牙语、法语、普罗旺斯语、加泰隆语等。
(六)波罗的语族 主要分布在波罗的海沿岸。有立陶宛语、拉脱维亚语。古普鲁士语也属此语族。
(七)凯尔特语族 主要分布在爱尔兰岛、英国和法国的一些地区。有爱尔兰语、威尔士语、苏格兰语、布列塔尼语等。
此外,属于印欧语系的还有希腊语、阿尔巴尼亚语、亚美尼亚语、吐火罗语(我国新疆的一种古代语言)、赫特语(古代小亚细亚的一种语言)等。
三、阿尔泰语系
阿尔泰语系主要分布在中亚和我国的东北、西北地区,以及蒙古、土耳其、阿富汗等国。据说该语系起源于蒙古西部的阿尔泰山脉,故称阿尔泰语系。包括三个语族。
(一)突厥语族 主要分布在土耳其、阿富汗、前苏联的中亚地区、我国的西北地区。土耳其语、土库曼语、阿塞拜疆语、哈萨克语、塔塔尔语、巴什基尔语、吉尔吉斯语(柯尔克孜语)、维吾尔语、乌兹别克语、裕固语、图瓦语、雅库特语、哈卡斯语等。
(二)蒙古语族 主要分布在蒙古、我国和前苏联的一些地区。有蒙古语、达斡尔语、东乡语、土族语、保安语、古代的契丹语等。
(三)通古斯-满洲语族 分布在我国的东北及其与俄罗斯毗邻的地区。下分两个语支:
1.通古斯语支:鄂温克语、鄂伦春语。
2.满洲语支:满语、锡伯语、赫哲语(纳奈语)等。
朝鲜语和日语的系属不明,有人认为属于阿尔泰语系。
四、南岛语系(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
南岛语系又称马来-玻里尼西亚语系,主要分布在太平洋群岛、东南亚地区和我国的台湾等地。包括四个语族:
(一)印度尼西亚语族 印尼语、马来语、爪哇语、塔加洛语、马达加斯加语、高山语等。
(二)美拉尼西亚语族 斐济语、莫图语、雅比姆语等。
(三)密克罗尼西亚语族 马绍尔语、吉尔伯特语、瑙鲁语等。
(四)玻里尼西亚语族 毛利语、萨摩亚语、汤加语、塔希提语、夏威夷语等。
五、、南亚语系
南亚语系主要分布在缅甸、柬埔寨、印度的东北部和我国的云南一带。包括两个语族:
(一)孟-高棉语族 孟语、高棉语、佤语(佧佤语)、布朗语、崩龙语等。
(二)蒙达语族 主要分布在印度境内,有桑塔利语、蒙达里语、霍语、萨瓦拉语、科尔摩语等。
六、闪-含语系
闪-含语系又称亚非语系,主要分布在西亚和北非地区。使用人口约一亿七千余万,其中操阿拉伯语的就有上亿人。古希伯莱语、迦南语、腓尼基语等。除希伯莱语复活外,其他皆已消亡。阿拉伯语、马耳他语、埃塞俄比亚诸语言(以阿姆哈尔语为代表)等。北非诸柏柏尔语言(这些语言中的b和r音特别多,故称“柏柏尔”)索马里语、豪萨语、古埃及语(已消亡)。
七、乌拉尔语系
乌拉尔语系主要分布在芬兰、匈牙利、捷克、前苏联和前南斯拉夫境内。.芬兰语支:芬兰语、匈牙利语等。
第三节 语言的统一(语言随社会的统一而统一)
1、在一个多民族的国家中,各民族之间往往还需要一个共同的交际工具,这就是所谓的“国语”,中国的汉语就是这样的一种共同语。但汉语多方言,人们需要选择一种方言作为“通用语”,即共同语。一种语言的共同语是在某一个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的基础方言,主要取决于客观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原因。如汉民族共同语即普通话以北方方言为基础,这主要是政治的原因;伦敦方言成为英吉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是由于经济原因;多斯岗方言成为意大利共同语的基础方言主要是由于文化原因。
2、什么是共同语?现代汉语共同语是什么?
(1).什么是共同语: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基础上建立起来的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通用的语言。在某一地域方言的基础上形成,哪一种方言能成为共同语的基础方言决定于经济、政治、文化的条件。因此语言的统一不同于语言的分化,它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产生共同语,共同语再向方言渗透。共同语可以说是语言统一的标志。
(2).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现代汉民族的共同语是普通话,它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普通话的基础方言是北方方言,这主要是由政治原因决定的,其代表点北京近千年来一直是政治中心,同时又是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以北京话为代表的北方方言在全国具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就成为了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的基础方言。
3、规范化的对象主要是书面语。规范化的一个原则和标准是“约定俗成”。
第八章 语言的接触 第一节 语言成分的借用和吸收
民族之间的贸易往来,文化交流,移民杂居,战争征服等各种形态的接触,都会引起语言的接触。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词的借用。只要社会之间有接触,就会有词语的借用。每一种语言都有一定数量的借词。如果两个民族由于集体迁徙或军事征服而共同生活在一个社会共同体里面,这两个民族就有融合成一个民族的可能,它们的语言也会融合成一种语言。语言的接触也会产生“洋泾浜”、“混合语”等特殊的语言现象,也会使人们提出人造的国际辅助语的要求。这些都是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些重要现象。
1、什么是借词?为什么说意译词、仿译词不是借词?
借词也叫做外来词,它的语音形式和意义都是借自外民族语言的词。例如“芭蕾”、“吉它”、“沙发”、“卡片”、“卡车”、“卡通”、“巧克力”、“迪斯科”。
借词不同于意译词和仿译词,它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的词。
意译词是运用本族语言的构词材料和规则构成的新词,把外语中的某个意义移植进来。借词是外来词,意译词不是外来词。
从结构看,语言符号是由声音和意义两个要素构成的,借词的音和义都借自外语,是外来词,意译词的构成材料和规则都是本民族的,只吸收了意义,没有吸收形式,故不是外来词。
语种 原语 借词 意译词
英 telephone 德律风 电话
英 microphone 麦克风 扩音器
英 bank 版克 银行
英 cement 士敏土
水门汀 水泥
英 piano 披亚诺 钢琴
英 ink 因克 墨水
仿译词: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索,不但把它的意义,而且把它的内部构成形式也转植过来。例如:“黑板”(英:blackboard),“足球”(英:football),“牛津”(英:oxford):“鸡尾(酒)”(英:cocktail),“机关枪”(英:ma-chine gun),铁路(英:railway)成语的借用也往往采用仿造的方式,例如“鳄鱼眼泪”“泥足巨人”“走钢丝绳”‘施加压力”“鸵鸟政策”‘替罪羊”等等的外来成语在汉语里已广为使用。“多米诺骨牌”‘特洛伊木马” “尘埃落定”等等是近年来新引进的成语.汉族自古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借入词语。有些词一直流传下来,使用年代久远,人们已经不觉察到它们是借词了。例如“葡萄”“石榴”“苜蓿”“菠萝”“狮子”“玻璃”是汉代从西域借入的词;“佛”“菩萨”“罗汉”“阎罗”“魔”“僧”“尼”“和尚”“塔”是汉代以后从印度借入的佛教用词;“胡同”“站”“蘑菇”是元代时借入的蒙古语词。鸦片战争以后,特别是“五四”运动以来,我国和外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方面的交往日益频繁,新事物、新概念从欧美大量输入。这些外来的事物、概念绝大部分在汉语里是用意译词来表达的,借词的比重不大,除专有名词外,主要集中在元素、化合物、药物、理化单位、货币名称等比较专门的领域。
而在英语中却占很大的数量,大约占词语总数的一半,其中借自法语的词又占大多数。公元1066年,法国诺曼王威廉在海斯汀之役中击溃了英吉利军队,在英国建立了王朝,法语成了国家、宫廷、教会的语言,在这一时期。法语对英语产生了很大的影响。英语从法语中借用了大量的词语,一直沿用到现在。例如,state(国家),people(人民),parliament(国会),nation(民族),honor(荣誉),glory(光荣),fine(美好的),army(军队),enemy(敌人),battle(战役),peace(和平),vessel(船),officer(军官),soldier(兵士),court(法庭),justice(审判、司法)等等都是从法语借入的词。有意思的是,英语中的牛(cow),羊(sheep),猪(pig)的名称未变,而牛肉(beef),羊肉(mutton),猪肉(pork)都改用法语词,反映了借词涉及的范围限于统治者关心的事物。借词如果适合使用的需要,有时甚至能在长期的竞争中战胜本族词,取而代之。“站”就是这方面的一个有趣的例子。表示车站意思的“站”,汉语中原来叫做“驿”,这个词后来借入日本,今天在日本仍叫驿,例如“东京驿”就是“东京站”的意思。南宋时汉语从蒙语中惜用“站”,“驿”“站”两词并用,后来随着元蒙政权的建立,在各地设立“站”,“站”就代替了“驿”。元朝灭亡后,明朝皇帝曾通令从洪武元年起“改站为驿”,但是在老百姓的口语里一直用“站”,甚至明末的奏章中还有用“站”的现象。清时“驿”“站”并用;“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建立“满洲国”,也改“站”为“驿”。但这些行政措施始终行不通。可见借词只要符合社会的需要就会在语言中扎根。“站”在现代汉语中已经进入基本词汇,用它来构成的词语很多,如:“车站、站台、粮站、广播站、水电站、发电站、交通站、供应站、运输站、收购站、接待站、气象站”等等。
2、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一出一进之间,音、义等方面都会有一些变化。汉语的“百姓”借入蒙古语后成为[],意思是“土房子”,后来变成“店铺”的意义。汉语后来又把这个词从蒙古语中借回来,叫做“板生”,简称“板”,现在呼和浩特市的一些地名如“麻花板”“库库板”等之中的“板”,就是汉语的“百姓”借入蒙古语后再借回来的一个词。词语的这种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日语和汉语之间。例如“思想”“具体”“资本”“政治”“演绎”“政府”“侵略”“劳动”“理性”“想
象”“现象”“垄断”“悲观”“乐观”“储蓄”“节约”“自由”“警察”“选举”“民法”“间谍”“交涉”“列车”“理论”“助教”“学士”“硕士”“博士”“卫生”“封建”“反对”等等是汉语中原有的词
二、结构规则的借用
借词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语音、语法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相近的音去代替。
有的语言增加了一些新的音位和复元音,有的语言的一些音位变体在汉语的影响下变成了独立的音位。例如侗语[ph][th][kh][th] [phj][khw]这些送气音原来只是相应的非送气音的音位变体,现在都已变成独立的音位。裕固语除增加[][f]这两个辅音外,还增加了[ai] [au] [ei] [ie] [uo] [ye] [ian][in][uai][u][ia][io][ua] [u][ue] [ya]等16个复元音,其中后七个复元音除了在汉语借词,里使用以外,还用于本族语言的语词。
民家语等语言在大多数情况下把原来的“主语——宾语——谓语”的结构次序改变为和汉语相同的结构规则:“主语——谓语——宾语”。
壮语的构词规则原来是“受定成分+限定成分”,现在已广泛地使用和汉语相同的规则:“限定成分十受定成分”。这种新的结构规则开始时可能只能支配借词,但随着民族关系和语言问相互影响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逐步扩大自己的运用范围。例如侗语,原来把“我的书”说成“lejau”(书我),自从借用了汉语的“的”[tji]之后,在词序上就和汉语一样,说成“jautji le”。
这在侗语的北部方言中已经代替旧形式而成为唯一的结构规则。凡此等等,都是语言结构规则的借用,是语言相互影响中的一种重要现象。一般说来,社会之间的关系越密切,这一类的借用现象也就会越常见。
结构规则除了借用以外,也可以仿造。“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面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比较长而复杂的修饰语,外来句式的仿造在报纸新闻的翻译中最为活跃,例如“未偿还的债权要求”“取消了他的约见” 新的句式是否能够用开,取决于它的表达力和语法规则的允许范围。
第二节 语言的融合
一、语言系统的排挤和替代
1、什么叫语言的融合?
语言融合是随着不同民族的接触或融合而产生的一种语言现象,指一种语言排挤和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不同民族的共同交际工具。融合过程中,有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两种情况。汉语在历史上曾和不少民族的语言发生过融合,我们可以通过这些事实探讨语言融合的一般规律。
两汉以后,居住在我国北方的匈奴、鲜卑、羯、氏、羌等民族和汉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隋唐以后,契丹、女真(包括后来的满)等民族也和汉族发生了密切的关系。随着民族关系的发展,汉语和这些民族的语言发生了融合,在融合中继续成为胜利者。这样,汉语在我国的土地上替代了上述民族的语言而成为这些民族人民的共同的交际工具。
从历史上看,语言的融合在巩固国家的统一,民族的团结,促进人民的往来等方面都有积极的作用。春秋战国时期的民族和民族语言的大融合,为秦统一全国、形成一个统一的汉民族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两汉以来国家的统一和发展也清楚他说明了融合的历史进步作用。
2、融合的原因(1)究竟哪一种语言能够代替其他语言而成为全社会的交际工具,这是由社会历史条件决定的。在语言融合过程中,并不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语言融合的结果是经济文化地位高的一方排挤替代经济文化地位低的一方。
当两个民族的关系日益密切而逐步发生融合的时候,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低、文化比较落后的民族,学习生产力发展水平比较高、文化比较发达的民族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显然有利于自己的发展。政治上是否处于统治地位,并不是决定的因素。例如,汉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曾数度被一些经济、文化上比较落后的民族所统治,但由于它在经济上、文化上处
于先进的地位,汉语在融合中总是被其他民族所采用而成为胜利者。
(2)语言融合还需要一个客观条件,这就是各族人民必须生活在同一地区,形成杂居的局面。据《晋书·匈奴传》记载,“前汉末,匈奴大乱,五单于争立,而呼韩邪单于失其国,携率部落,入臣于汉。汉„„割并州北界以安之。于是匈奴五千余落入居朔方诸郡,与汉人杂处„„后复与晋人杂居。由是平阳、西河、太原、新兴、上党、乐平诸郡靡不有焉。”其他如氐、羌等族的情况与此大抵类似,都散居在数量上占优势的汉族人民中间。
鲜卑族的拓跋氏以及后来的契丹、女真(包括后来的满)等民族在入主中原以后也与汉族人民杂居,因而也逐步与汉族融合。
只有蒙古族在建立政权之后继续保持它相对聚居的局面,而且对于在汉族地区居住和做官的蒙古人,统治者因害怕他们被汉族同化,经常“诏迁其久任者”。
加上元蒙王朝的统治时间不长,蒙古族和蒙古语基本上没有与汉族和汉语融合,只有一部分和南方汉族人民杂居而没有北归的蒙古人融于汉族。所以,和数量上占优势的民族的人民杂居也是造成语言融合的一个重要条件。
3、融合的过程
语言融合的过程大体上是先出现双重语言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排挤、替代另一种语言而完成语言的统一。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在几年中就能得出结果的一次性的突击行动。双语现象是指被融合民族的成员一般会讲两种语言:本族语和在融合中占优势的那种语言。双语现象的出现是融合过程中重要的、富有特征性的现象,是两种或几种语言统一为一种语言的必经的过渡阶段。
固然,双语现象形成后最后是否导致语言的融合,这决定于社会历史条件:如果两个民族向融合的方向发展,相互间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其中某一个民族就会放弃自己的语言,完成语言的融合,例如前述的鲜卑之与汉的关系;如果两个民族向分离的方向发展,那么它们就继续各说自己的语言,元蒙与汉的关系大体上属于这一种情形。但融合必须经过双语现象的阶段,这一点是没有疑义的。
一般说来,当两个民族生活在同一地区的时候,由于交际的需要,都会互相学习对方的语言。在双语现象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语言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汉字不是拼音文字,历史上的这种痕迹今天已不甚清楚,但《颜氏家训·音辞》篇概述当时的汉语已经“南染吴越,北杂夷虏”,也可见其一斑。很多地名容易留下被替代语言的痕迹,例如东北的“哈尔滨”、“齐齐哈尔”、“富拉尔基”等等是满语的残留,其中“哈尔”是满语“江”的意思,“哈尔滨”就是“江滨”。
“自愿融合”和“被迫融合”,只是就统治者所采取的政策而言,而不是说“被迫”中没有客观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自愿”中没有斗争。北魏孝文帝的汉化政策是自愿融合的典型,但也曾遭到以太子为代表的贵族保守集团的强烈反对,最后不得不废弃太子,甚至处以极刑。在这些融合中,汉族在政治上处于被统治地位,因而不可能给其他民族的语言施加任何特权。这种不以特权而进行融合的方式,是符合历史的发展规律的。
第三节 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洋泾浜(皮钦语)和克里奥耳语(混合语)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克里奥耳语的特点是被孩子们作为母语来学习使用,而洋泾浜没有人把它当母语来学习。
2、国际辅助语 波兰医生柴门霍夫在1887年创造的世界语是一种国际辅助语。
练习
一、名词解释
1.借词 2.意译词 3.语言融合
4.双语现象 5.洋泾浜 6.混合语
二、填空
1.语言的接触有不同的类型,其中最常见的是____。
2.意译词里还有一种____,它的特点是用本族语言的材料逐一翻译原词的语素,不但把它的意
义,而且把它的____也移植过来。
3.汉族自古和其他民族交往,从外族语借入词语。如“葡萄”“苜蓿”“狮子”是汉代从____借入的词,“菩萨”“罗汉”“和尚”是汉代后从____借入的佛教用词,“胡同”“蘑茹”是元代时借入的____语词。
4.词语的借用过程中存在着往返借用的现象,最典型、最大量的还是存在于____和____之间。5.____虽然音义都借自外语,但____、____上还得服从本族语言的结构规则。如果碰到本族语言中没有的音,就用____的音去代替。
6.壮语的构词规则原来是“受定成分+限定成分”,现在已广泛地使用和汉语相同的“限定成分+受定成分”的规则,这属于____的借用。
7.“五四”运动以来,通过翻译,汉语里增加了一些所谓“欧化句式”。这是语言结构规则的____。8.在____阶段,必然会产生语言间的相互影响,即使是被替代的语言,也会在胜利者的____中留下自己的痕迹。
9.____和____都是语言接触的一些特殊形式。
10.“洋泾浜”是出现在世界好多通商口岸的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它是破碎外语的____名称,不是____所特有。
11.“洋泾浜”不会被任何一个民族作为____来学习,而____在一定条件下被社会采用作为母语来学习。
12.“洋泾浜”一旦升格为克里奥耳,就会扩大____,严密____,迅速地丰富发展起来。13.海地有以____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牙买加有以____为基础的克里奥耳语。三.辨 析 题
1.意译词是借词的一种类型。
2.在语言融合的过程中,总是政治上处于统治地位的民族语言成为胜利者。
3.语言的融合就是两种语言混合为一种语言。4.“洋泾浜”一旦被社会采用为主要交际工具,就会发展成为克里奥耳语。
4.英语中借词比重大,约占词语总数的一半,所以英语实际上是一种混合语。5.说混合语就是一个人说话时夹杂着外语词。四.简答
1.请说明语言融合的原因。2.简述双语现象的发展趋势。3.“洋泾浜”有哪些共同的特点? 4.试述世界语的特点及其局限性。
5.把下列的词分别归于:a.借词,b.意译词,c.仿译词这三类。
吉普(英语 jeep)民主(英语 democracy)黑板(英语 blackboard)蒙太奇(法语 montage)银行(英语 bank)激光(英语 laser)蜜月(英语 honey moon)马力(英语 horse power)
总复习题
一、填空:
1.语言是人类社会的,而且也是思维的。
2.汉语的“哥哥”、“弟弟”,英语用 表示,汉语的“舅舅、姨父、姑父、叔叔、伯伯”,英语用 表示。这表现了语言的——。
3.人们用来交际的不是实在的事物,而是代表事物的——。符号
4、——是语言中最小的符号,——是语言中能够独立运用的符号,——是符号的序列。语素 词 句子
5、语言中——和——的结合完全是任意的,是约定俗成的。声音 意义
6、构成线性序列的语言成分之间的结构关系叫——关系。组合
7、组合体中的各个语言单位间可以相互替换的关系是——关系。
8.根据发音特点,音素可以分为 和 两类,例如汉语音节中的声母,主要就是由 充当的。
9.每个元音的音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决定的。
10.根据发音特征描述,写出下列元音:舌面后半高圆唇元音是,舌面前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后半低不圆唇元音是,舌面前高圆唇元音是。11.语言的词汇有一个核心,这就是____。
12.掌握一种语言的词,核心的问题是要把词的____和词的____联系起来。
13.语言的意义可以分为两类,由词的语法关系产生的意义叫____,人们对现实现象的反映以及由此带来的人们对现实现象的主观评价,叫作____,简称____。14.由本义衍生出来的意义叫作____。
15.离开上下文,一般人首先想到的某个词的意义,是这个词的____。16.词义完全相同的词,又叫____。
17.语言中的等义词大多是借用____或____的结果。
18.____的各个意义所反映的现实现象必须是相同的,或者基本上相同的。
19.我国最大的语系是____。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一般认为它除汉语外,还包括____、____、____三个语族。
20.维吾尔语、哈萨克语、蒙古语、满语等语言都属于____语系。21.语言的统一,主要指____的形成。
22.语言学家把若干种有____的语言叫亲属语言。23.____和____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两个语系。24.按谱系分类,英语属于____语系____语族。
25.我国诸民族语言主要分属____、____、____、____、____等五个语系。二.名词解释 社会方言 2.阶级方言 3.风格变体 4.地域方言 5.亲属语言 6.谱系分类
三、判断正误
1.人类先有思维,后有语言。()2.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3.音素[a]和[ɑ]的发音特点其实是一样的,没有区别,只是写法不同。()4.元音[y]和[u]是舌位前后不同,其它方面的特点是一样的。()四.选择题
1.“上帝”“天堂”“妖怪”“神仙”等词的词义是()。A、不反映现实现象 B、反映现实现象
C、没有现实根据 D、对现实现象的歪曲反映 2.“兵”的最初意义是()。
A、士兵 B、武器 C、战争 D、军事
3.下列各组词中,属于等义词的一组是()。
A、成果--后果 B、many----much C、替代--代替 D、头颅--脑瓜子 4.至今语系系属不明的语言是__________。a.鄂伦春语 傣语 乌克兰语 b.京语 日语 朝鲜语
c.苗语 赫哲语 匈牙利语 d.阿拉伯语 苗语 缅甸语
5.从谱系分类看,我国台湾的高山语属于__________。a.乌拉尔语系 b.马来一波利尼西亚语系
c.南亚语系 d.高加索语系 6.汉藏语系包括我国的__________。a.壮语 苗瑶语族 汉语
b.塔克克语 达斡尔语 土家语 c.布朗语 鄂温克语 侗台语族 d.藏缅语族 傣语 柯尔克孜
7、同一语系中的语言可根据它们亲属关系的亲疏远近依次分为__________。a.语族 语支 语群 b.语族 语群 语支 c.语群 语族 语支 d.语支 语族 语群
五、解答题:
1、每个人说话都是自由的,但不能把“我看书”说成“书看我”?不能把“失去生命”这意思说成“huó(活)”,这是为什么?
2、语言实际上是一种社会现象,怎样理解这句话? 六.简答
1、什么是语法手段?
2、简述词根、词缀、词尾的区别。
3、试述提供语法形式的主要手段。
4、举例说明常见的语法范畴。
5、举例说明语法结构的“普遍特征”。6.什么是内部曲折? 7.什么是形态? 七.问答题
1.基本词汇有哪些主要特点?
2.举例说明语言发展中语言内部各种因素是怎样相互影响的。3.社会方言和地域方言不是都叫方言吗?二者是否相同? 4.简述汉藏语系在结构类型上的共同特点 八.描述题
(一).描写下列元音舌位的高低、前后和嘴唇的圆展。i o u a e
(二).用国际音标转写普通话22个声母,并对其进行描写。
第二篇:汉语语法学讲义
汉语语法学讲义
第一讲
语法概述 零、语法溯源
一、语法规则
二、语法意义
三、语法类别(规范语法、教学语法)
四、语法的定义 第二讲
语法范畴 零、形式范畴与语义范畴
一、基本范畴(性、数、格、时、体、态)
二、高级范畴(指称/陈述,自主/非自主,自动/他动,等等)第三讲
语法单位
零、形、音、义、用紧密结合的语法单位
一、字词
二、词组(短语)
三、句子
四、篇章 第四讲
语法分类 零、分类的目的与意义
一、词类(虚词的运用)
二、短语类
三、句类 第五讲
语法分析(句法分析)零、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
一、结构分析
二、功能分析
三、语义分析
四、语用分析 第六讲
语法应用 零、语法应用的广阔前景
一、面向中文信息处理的汉语语法
二、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汉语语法
三、面向中小学语文教学的汉语语法 第七讲
汉语语法研究现状和发展方向
一、语法学界人物介绍
二、焦点和难点 参考教材
陆俭明《现代汉语语法研究教程》北京大学出版社
邵敬敏《汉语语法专题研究》(增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德熙《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
一、溯源
背景资料——法(法
灋),《说文》:“平之如水。廌(zhì)所以触不直者去之,从去。”“廌”是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异兽(独角神羊,或疑为鹿的一种),能辨曲直,即獬豸(xiè zhì),其性忠厚,见人争斗,会用角去顶理亏的一方。(俗话:一碗水端平。)“法”最直接的引申是法律、法规、法度,在语法一词中,法可理解为:规则,规律,规定,标准,尺度等等。
“语法”一词来源于西方语言学。Grammar一词源自希腊语 gram(写)写出来的东西
由写出来东西引申为作文法,再引申为文法,再抽象为语言组织规律。
两个思考问题。
1.语言系统与国际象棋的比较(索绪尔)
2.语法的先验性和语言约定俗成,对两种语言观的思考。语法定义: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二、规则
语音、词汇、文字、语法、修辞(语用)形音义间的影响
“小学有形有音有义,三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二;有古形,有今形,有古音,有今音,有古义,有今义,六者互相求,举一可得其五。” 段夫子《广雅疏证·序》蔽 语音对语法的制约和影响。(P13)
1.音节数(玫瑰花vs玫瑰,菊花vs菊;欧阳,小赵;昌平,通县)(进行、加以、予以,形式动词*进行学,*加以查)2.轻重音(重轻表定中,轻重表动宾——学习文件,出租汽车;重轻表可能补语,轻重表情态补语——洗得干净)3.停顿(咬死了猎人的狗)(张三写的散文)语义对语法的制约和影响 1.V得太A结构 褒贬 中性
2.还表程度深,还表程度浅 几组重要的概念(P23-25)1.自由与粘着 2.定位与不定位 3.简单与复杂
构词和构形(专题P55)
声调变化(好3、4)、元辅音变化(长,朝,弟、悌(前、中、后)、重叠 问题:关于“头”的专题讨论 组合和聚合
三、语法意义
句法结构中的两种结构关系 语法结构关系,语义结构关系 陈述、祈使、感叹、疑问
ti4),词缀言外之意
唐僧:你想要啊?悟空,你要是想要的话你就说话嘛,你不说我怎么知道你想要呢,虽然你很有诚意地看着我,可是你还是要跟我说你想要的。你真的想要吗?那你就拿去吧!你不是真的想要吧?难道你真的想要吗?„„
三、语法意义
A.狼
吃
小羊
语法结构关系/语义结构关系 主语
谓语
宾语
表层意义/深层意义 主题
说明 焦点
施事
动作
受事 B.小羊
被狼吃
作为生物界的一种自然现象,„„,这件事真让人难过。
语法意义的第一层面:显性语法关系/隐性语法关系(形式/意义)语法意义的第二层面:
句式的意义(上下文的制约/某些句式的特定语法意义)
1.被动句的语法意义(消极/负面/弱势;施事不明确或不必说出时的选择)2.存现句„„的语法意义 语法意义的第三层面: 语气的语法意义(感叹/陈述/疑问/祈使;渲染/抒情/叙事通过什么语法手段来进行表达)·词汇的语法意义
虚词的语法意义/实词的语法意义
《语法讲义》和《语法答问》对“的”的研究
四、语法学类别
教学语法/研究语法(本位语法)/应用语法 教学语法是应用语法的一种
五、语法的定义 最通俗的说法:
“语法是人们说话时所要遵守的一种规则” 比较科学的说法:
“语法是一种语言组词造句的规则” 最为科学的说法:
“语法是一种语言中由小的音义结合体组合成 大的音义结合体所依据的一套规则。” 小-大:线性 我-我的
音义结合体:语素-词-短语/句子-句群-篇章 聚合是为组合服务的!背后的哲学观和语言观
1.结构主义的约定俗成的语言观 2.组合先于聚合
先验的语言观/聚合先于组合
六、语法研究中三组比较重要的概念 自由/粘着 定位/不定位
简单/复杂(p22-26)
第二讲
语法范畴
语法形式范畴
性、数、格、时、体、态、级„„ 定义,英语中的表现,汉语中的表现 语法语义范畴
例如:自主和非自主 语法功能范畴
例如:有定和无定
学术研究 考据-理论 / 感性 预分类
可能性:
关键词A-出现在20篇文章中 关键词B-出现在1篇文章中
03.16
语法范畴
动词/名词/形容词-相互之间的关系 网格关系 WORD-NET 动词中心 1.形式范畴 性、数、格、(名词)时、体、态、(动词)级(形容词)对应着某一种形态变化 性:
阴性/阳性/中性 定冠词
die der das 不定冠词 eine ein ein 自然属性?女孩 das Maedchen 跟语音形式相关-e 阴性名词
-n 阳性名词
-s 中性名词
汉语中: 自然属性:
鸳鸯 凤凰 蜘蛛(连绵词中雌雄的区分?)“女”作为偏旁,姓、好、妈、娘、姐、妹„„ 阴阳概念
乾坤 黑白 上下 凹凸 动静 刚柔 内外 尊卑„„ 用义类或音类标注了“性”,对称的
义类的对称性/音类的对称性 b.数
单数、复数(英)/双数(俄)
-s-们 N+们(们的来源,每,合音)
表复数称谓时所使用的标志,当表陈述时,“们”大多数情况下是不能使用的。用:同学们,大家好!/*同学,大家好!可用可不用:
不用:在表陈述的句子中,当有明确的数量结构或副词表达数的范畴时,“们”不能使用。
*两个同学们/*很多同学们
并非每个名词都可以+们 *桌子们*垃圾们 名词在相应的语境下可以直接表示复数。
教室里有很多学生/*教室里有很多学生们/?教室里有学生们 老师都来了/老师们都来了
量词:双/对/套„„ 数词:
数量结构是表达“数”范畴最重要的方式 副词:全/都/所有/一起„„
!量
c.格
主格、宾格、予(与)格、属格、工具格、处所格„„
(名动关系)
(名名关系)Give me.I my
him he his 语序的调整来表示格的范畴。
通过意义之间的关联来表示格的范畴。吃饺子 饺子吃了 d.时 过去时/现在时/将来时 e.体 进行体/完成体 f.态 被动态/主动态
主要通过时间词/时态助词(着/了/过„„)来表达“时/体/态”的范畴
g.级 比较级/最高级 比„„+adj 更/还+adj 最+adj/最+adj+之一 “很”vs“太”/“极”
“很”是弱强化作用,起到“成句功能” 他好,我不好。他很好。
昨天他去过王府井,今天他又去了,现在他还在那儿呢!大鱼吃了小鱼,小鱼吃了虾米,虾米吃了泥巴
2.句法/语义范畴
ccl.pku.edu.cn(句法语义词典)自主/非自主
动词进行分类(看/看见)
有定/无定
粘合/组合 3.22 语义现象如何表现在句法中? 袁毓林《祈使句式与动词的类》(中国语文1991.1)a.肯定性祈使句:(请+v+o!请+代词+v!v+吧!)请求、命令等 自主动词中的褒义动词(尊重、改善、赞美等)b.否定性祈使句:(别„„了!)劝阻、禁止等 自主动词中的贬义动词(欺骗、埋怨、敲诈等)非自主动词(忘记、害怕、后悔等)c.肯定or否定性祈使句:
自主动词中的中性动词(完成)
褒义/贬义/中性 自主/非自主
1.语义上能够分别
名词:英雄/奸雄 股肱/拥趸/随从/走狗 珠宝/珍宝 钱/财产
形容词:聪明/奸猾 好/坏 高尚/卑鄙 美/丑 善良/朴实/老实/憨厚/凶恶 动词:尊重、改善、赞美、欺骗、埋怨、敲诈 曹操是个英雄/曹操是个奸雄 小张是个笨蛋/小张是个天才 价值标准/道德标准
————————> 贬义
褒义 价值标准/道德标准
2.句法上有形式标准
名词:一位客人/一个客人/?一名客人/ 一头走狗/一个走狗/?一位走狗 形容词: a点儿!(肯定性祈使句)
聪明点儿/*笨点儿;乐观点儿/*悲观点儿;大方点儿/*小气点儿;积极点儿/*消极点儿 动词:
请+vp!/别+v+了!
自主/非自主; 可控/不可控; 持续/非持续;
(非自主)属性/变化/状态
■ 汉语自主动词和非自主动词的分类,靠以下8个鉴别式。i V+<祈使> ii V+O+<祈使> iii V+来/去 iv V+O+来/去 v 来/去+V+来/去 vi 来/去+V+O+来/去 vii 来/去+V viii 来/去+V+O 尊重、改善、赞美等 忘记、害怕、后悔等
◆ 自主动词至少能进入上述8个格式中的一个。非自主动词一个也进不去。
◆(构词/构形)!非自主动词有的有一些内部特征。有下面这些形式标记的肯定是非自主动词。
由“得”参与构成的双音节动词:得手 得胜 获得 博得......由“失”参与构成的双音节动词:失败 失察 迷失 损失......前字是“遇、着、损、衰、犯”的双音节动词:遇到 着慌 损害 衰败 犯法 后字是“见、生、于”的双音节动词:看见 产生 等于 急于 ◆ 形容词除“快、慢、小心”外性质上都向非自主动词靠拢。(谓词)
◆ 非自主动词中有的可以不带“了1”单说;有的不行。前者就定义为非自主动词中的属性动词小类,如“懂”;后者则定义为变化动词,如“病”。(了1、2语气词/助词)属性动词:懂 / 变化动词:病了(*啦)(很久)
◆ 具体到一个动词的归类,要跟义项紧密联系起来。譬如“走路”的“走”是自主的;“走火”的“走”是非自主的等等。自主动词可以进入偏正词组“归/由/论/替/+......+V”、“把+......+V+得+A+一点儿”。例如:由组织决定 把字写得大一点儿 自主动词可以进入“V+积极结果; V+工具; V+目的; V+时机”等述宾词组。(上面“积极结果”等表示宾语的语义性质)例如:“盖房、抽烟斗、跑外交、尝个新鲜” 自主动词可以进入一些复杂格式 V1+N+给+N'+V2 ; V1+给+N'+N+V2 ; 不给+V ; V+ta+SL(N)等。要求其中的V1和V是自主动词。(ta指轻声的“他”;SL表示数量结构)例如:“买自行车给你骑;借给你笔用;不给看;看他两场(电影)” 非自主动词后面只能跟了1。比较: 病了1--吃了1/2(吃<了了>)吃过了/病了
了1 表示动作变化完成(动词后缀);了2 表示祈使语气(语气词)。非自主动词中的属性动词可以不带了1单说,如“懂”; 非自主动词中的变化动词不能单说,必须带了1,如“病”。自主动词能加“着”,表示动作的延续;
状态动词加“着”,可以表示动作的延续,也可以表示动作造成的状态的延续。
自主:吃着/ 非自主状态:挂着(灯笼挂着)非自主属性:*是着 *懂着 看见/听见 听/听见;看/看见/看到
听着/*听见着;看着/*看见着
你看见这只鸟了吗?
*啊,看见。/ 啊,看见了。V了三天了。
等了三天了/走了三天了/住了三天了/挂了三天了
第三讲
语法单位
零、形、音、义、用紧密结合的语法单位 汉语(单语)现代(共时)语音/词汇/语法/修辞/语用 儿化
形——书面语(字形、词形)/形式(语音形式、语法形式、语用形式)义——概念义/意义(语音意义,语法意义,修辞意义)
音——语音表现、物理发音/语音(语法语音、意义语音、修辞/语用语音)表耩子(不要这样子)„„的说 目——眼睛
(现代社会的精细化分工,大量新事物的出现)(书面语的世俗化,教育的大众化)研究/探索/讨论/探讨
附:汉字中称呼不同毛色马的字
《诗经·鲁颂·駉》中的16个专称: 驈 yù:???胯间有白毛的黑马 騜 huang? 黄白色马 骊 li 纯黑色马 黄 huang? 黄赤色马
骓 zhuī 黑白相间的马
駓 pī??? 毛色黄白相杂的马 騂 xīng 赤色马
骐 qi青黑色棋纹状的马 驒 tuó? 毛色呈鳞状斑纹的青马 骆 luo? 白身黑鬃的马 駵 liú?? 赤体黑鬃的马 雒 luò? 黑身白鬃的马 駰 yīn? 浅黑杂白的马 騢 xiá? 赤白杂色的马 驔 dian??? 黄背的黑马
鱼 yu?? 两眼眶有白圈的马
《辞源》中“马”字偏旁的另17个毛色专称 馵 zhu 膝以上为白色的马 驳 bo? 马毛色不纯 駂 bao黑白杂毛的马
驳 bo? 毛色青白相杂的马 駹 mang? 面额白色的马 駽 xuan?? 青黑色的马 騟 yu?? 紫色马
騵 yuan?? 青毛白腹的马 騧 gua 身黄嘴黑的马 騩 gui? 浅黑色马
骝 liu?? 黑鬃黑尾的红马 鶾 han 毛黄的马
骠 piao??? 黄色有白斑的马 骢 cong?? 青白色马 骅 hua 赤色骏马 驖 tie?? 黑色马 骧 xiang? 右后足白的马
《尔雅·释畜》关于马类的毛色词 驓 zeng?? 四骹皆白的马 首 shou?? 四蹄皆白的马 騱 xi???前足皆白的马 翑 xu? 后足皆白的马 启 qi?? 前右足白的马 踦? qi?? 左蹄白色的马 騴 yan??? 尾巴根部白色的马 駺 ai?? 尾巴白色的马 騝 jian??? 骝马黄脊 騥 rou 青骊繁鬣
瞷 xian 一只眼眶白色的马
走
一、字词 语音单位:
区别特征——成对的区别特征是从发音方法和发音部位中抽取出来的区别音素的特征,也可以认为每一个音素都是由一组区别特征群构成。这里涉及到了语言中“聚合”的概念。
音素——人耳能够分辨的最小自然语音单位。当然用仪器来分辨也许更清晰,但仪器不过是人耳的延伸,去探测或标记什么样的特征基本上还是由人来决定。所以,音素究竟小到什么程度,跟自然人的不同有无关系,存在疑问。
音位——心理语音单位或社会语音单位,能够起到区别意义作用的最小语音单位。在这个层面,语音和意义紧密地联结在一起,但尚未形成音义结合体。(音位分析具有多种可能性,可能与习惯或某种暗示有关。)
音节——人们从听觉上最容易分辨出来的语音单位。通常从语音词中切分出音节,(辅音)+元音+(辅音)构成一个音节,也有音节化的单个辅音成分,形象地看应该是两个潜在停顿间的一次发音过程。音节身上可以黏附重音、声调等等超音段成分。对汉语而言,通常一个音节就代表着某些意义,其实印欧系语言在原始时期也差不多,至少很多我们现在认为的无意义的音节应该都是有意义的。在音节层面上可以形成音义结合体。
语音词——大于等于一个音节的音义结合体,音节与音节之间几乎没有停顿,主要从语音层面考虑其划分。“白菜”与“白布”如果在语音层面上表现一致,那么不妨认为都是语音词。提出语音词概念的同时,也就意味着我们认为存在“语法词”、“词汇词(或称词典词、语义词)”和“语境词”等相关概念,也不排除“认知词”的概念,去综合考虑词这个存在。以后再详细讨论。
二、词组(短语)
三、句子
四、篇章
从小到大的语法单位连续体/连续统(过渡)
(形式+意义)音义结合体(自由运用)词(自由组合)短语(语调和语用环境)句子(主题、逻辑、意义关联)篇章 语气词,来了吗?
扩展法/剩余法
第四讲 语法分类
一、语素类
二、!!词类
三、!短语类 语言材料
四、!句类(句型/句式)
五、篇章类 文体/风格
语法单位(词)同一性的认定暨兼类问题的讨论(p45-52)长chang2 zhang3(不具备同一性)好hao3 hao4 锁
门上有把锁/你把门锁上 电
买了300度电/被电了一下 报告
写了一份报告/做了一个报告/报告老师 研究
搞研究/研究生物学/进行研究/研究经费 端正
态度端正/端正态度
关于语法分类的三个角度 分类角度一:功能类
?低一级语法单位在构成高一级语法单位中所表现出来的语法功能 a.低一级语法单位在构成高一级语法单位中所充当的成分
?低一级语法单位在构成高一级语法单位的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b.同一级语法单位在自相组合的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搭配能力与组合位置 语法单位在交际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
(体词性短语/谓词性短语/饰词性短语/独立短语)分类角度二:结构类
?高一级语法单位中次级语法单位排列的逻辑、层次和顺序 对语言单位的切分和描写 分类角度三:意义类 词的意义
1.与客观世界概念体系的指称性关联(词的词汇意义/概念义)不可能作为语法单位分类角度
2.词的类别义(表动作行为的词/表性质状态的词/表名物称谓的词),可以作为语法分类的参考标准
其他语法单位的意义
1.短语的概念义/句子的概念义
2.短语的类别义(表动作行为的短语/表性质状态的短语/表名物称谓的短语)/句子的类别义(疑问句/陈述句/祈使句/感叹句)?(存在变化句/判断句/)8类词,世界语言的词类基础 名词 动词 形容词 副词 代词 介词 连词 助词
汉语中特有的词类
量词(a piece of cake)
普遍性/特殊性
黄豆/绿豆/红豆/„„ 颜色 大小 形状
口感 生的/熟的
重量 1克/1.1克/1.2克/1.3克„„
A普通名词
/B时间名词/C处所名词/D方位名词 可数名词/不可数名词 /人/石油 人-人类 火-火灾
英语
动词-不出现在主宾语位置 汉语
出现在主宾语位置上的,应该是什么词类呢? A.非动词 B.动词
C.可能是动词,也可能是其他词类
A、B、C、D、E、F、G„„
ABCD 1.可以做谓语,2.可以带宾语,3.可以做主宾语 EFG1.通常不做谓语,2.不能带宾语,3.可以做主宾语
分类预设一:某个语法位置(句法成分)对应着某种词类(英语中的分类结果)主宾语对应名词 定语对应形容词 状语对应副词 谓语对应动词
词A:可以分到4个不同词类中 词B:也可以分到4个不同词类中
分类预设二:对于特定的词A,它拥有多种语法分布,综合其典型语法分布,给它定出一个词类
在英语中,预设一与预设二的分类结果大致相同。在汉语中,预设一与预设二的分类结果完全不同!
词类与语法位置(句法成分)不一一对应!
词无定类,依句辨品(取消词类)
理解 判断
短语的结构类、功能类与意义类 研究得多的是短语的结构类
詹卫东《面向中文处理的现代汉语短语结构研究》
意义类
句子的结构类、功能类和意义类 结构类:句型
功能类:句类(疑问之类)意义类:
句群:
结构类:复句的类型 功能类:? 意义类:
篇章
结构类:起承转合 功能类:文体 意义类:文风
第五讲 语法分析(句法分析)
零、形式学派与功能学派(P206-260)语法研究近代史 语文学 到!语言学
索绪尔《普通语言学》,奠定了语言学研究的科学基础 乔姆斯基的语言学革命,彻底脱离人文学科 三个平面(层面):语法(语音)、语义和语用 《去+VP和VP+去》
陆俭明(1985)《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载《语言教学与研究》1985年第4期 去吃饭/吃饭去
去图书馆看书/图书馆看书去 搜集语料 语法分类 “在”
(用词的意义来对词进行语法分类)(用词的语法功能来对词进行语法分类)介词 动词
在教室里看书
一、结构分析
小的语法单位组合成大的语法单位这个过程中所依据的规则和所形成的结构。(配价语法)
大的语法单位分解成小的语法单位这个过程中所依据的规则和所形成的结构。(层次分析——直接成分分析)
二、功能分析
结构主义的功能分析思路:某个确定的语法单位在上下文中所体现出来的语法功能。(分布分析)
功能学派的功能分析思路:从人际交往的实用角度出发,对语法单位进行功能定位,找到每个语法单位的交际功能和心理基础。(主位/述位分析;话题/说明分析;篇章分析;认知分析„„风格分析)
三、语义分析
四、语用分析
⑴可重叠动词的范围(李人鉴,王还,刘月华,朱景松,李珊等)⑵动词的重叠形式(范方莲,李人鉴,张静,萧国正、李汛、李珊等)
⑶动词重叠历史的由来以及在方言和民族语言中的表现(刘坚,刘丹青,郑良伟,赵怀印,王瑛、李珊、郑良伟等)
⑷动词重叠与其他词类重叠以及动词带数量补语等相关现象的比较(胡孝斌,李宇明等)
⑸动词重叠的否定形式(刘月华,石毓智等)
⑹动词重叠的语法、语义、语用性质与意义(朱德熙,范方莲,李人鉴,王还,陈立民,刘月华,朱景松、李珊等)
⑺动词重叠后句法功能的变化以及动词重叠和句中成分的关系(李人鉴,王还,陈立民、李珊等)
我吃了饭了 我吃饭了
我吃了(了1+了2)语法学家对于动词的重叠形式有不同的看法,本文讨论以下四种形式: A式(Vv)、B式(V一v)、C式(V了v)、D式(V了一v)。不讨论叠字的动词:
⑴嚷嚷、叨叨、哼哼、吵吵等
⑵偷偷(偷偷溜了)等。这些常常都不在句中作主要动词,具有副词性质。
“我们的考察角度有所不同,不是从动词反映动作,而是从动词 反映事件来研究动词重叠这一形态的意义。”[6]“动词重叠是属 于句子层面的概念,是一种事件范畴,句子的语法意义通过重叠 其中的谓语动词来体现,而不是过去所说的那样,动词重叠属于 动词层面的概念,是一种动作范畴,表示动词本身的语法意义。”[7]
A
B ﹡a1我们一定要统一统一祖国。
b1我们要统一统一口径。﹡a2我们想放放这只鸟。
b2我们想去放放风筝。
﹡a3阿毛把瓶子往地上摔了摔。
b3 你摔摔这个杯子看结实不结实。
﹡a4生了生孩子。
b4 叫他生生小孩儿,就知道做母亲的甘苦了。﹡a5叫他杀杀那个人!
b5杀鸡并不难,不信你杀杀看。
我们试着换一个角度思考,陈立民先生提出:
“动词重叠表示事件主体或相关的人只让事件持续一段时间就停止进行,而不是让事件持续下去直到全部做完。即动词重叠表示一个事件持续一段时间后主动地让它结束。”[45] 主要包含以下几点含义:
Ⅰ、句中的事件能够持续一段时间(但在句中不一定要持续一段时间)。
Ⅱ、句中事件持续一段时间就停止进行,而不是让事件一直持续下去直到全部做完。Ⅲ、句中事件具有可控性,事件的主题或相关的人具有控制这个动作的能力。
说明:考察以小论文形式,考察学生在汉语语法上综合的学习和研究 能力,主要包括:资料搜集和整理,对语言现象的把握和分析,对语 法理论的理解和运用,任一方面能力突出,均可或得较好的评价。明 显抄袭者将不及格。
本次考察为课外开卷形式。
以下方向任选一题
题目一:查阅资料,整理现代汉语词类问题中的几个焦点。
如:名词内部的小类划分;形容词内部的小类划分;动词内部的小类划分。
题目二:语法单位讨论,列表说明以下语法单位的性质和特点。字、语素、词、短语、句子
题目三:语法分析注重形式和意义的结合,思考如何综合运用 各种语法分析手段解决实际问题。选择一个特定词类序列说明 其内部不同的情况。
1.V+单音节补语+了(如:砍累了,烧光了,喝没了,打死了,„„)2.V+N(如:出租汽车,来客人,„„)
3.V+V(唱歌跳舞,进行准备,去钓鱼,直行通过,„„)4.其他词类序列
题目四:总结歧义现象的类别;或就某一类歧义进行探讨。
题目五:分析以下现代汉语中表时间的词的语法特点。
分、分钟、秒、秒钟、点、时、星期、周、日、天、旬、世纪,等
题目六:查阅资料,综述一下现代汉语中关于“把”字句 或“被”字句、存现句等特殊句式的研究。
题目七:自选感兴趣的语言现象,利用课程中所学的语法分类和 语法分析手段进行分类、分析。
三个层面的语法分析方法举隅
语法、语义和语用
描写和解释
1985年第4期《语言教学与研究》“关于‘去+VP’和‘VP+去’句式” 1.汤姆,你刚才干嘛去了? *我打了一会排球去。我去打了一会排球。
2.*请你把录音机关了去。请你去把录音机关了。
3.“杰克(去哪儿了?)呢?” *杰克去上图书馆了。杰克上图书馆去了。4.?玛丽,走,去上课!玛丽,走,上课去。
‘去+VP’和‘VP+去’
a。‘去+VP’内部语法和语义结构相对单一。
“去”和“VP”都陈述同一施动者,“去”表示施动者位移的运动趋向,VP表示施动者位移后进行的动作行为,“去”和“VP”间有一种目的关系,VP表示“去”的目的。连动短语(后动表示前动的目的)去//VP(连动短语)b。“VP+去”的六种不同语法意义 1.去表示V的受动者位移的运动趋向,受动成分有时在V后出现。明天还给他们送喜糖去,气他!你不能寄钱去让他自己买吗? 先打我这儿拿点杂合面去 就手儿接过水桶去 受动成分出现在V前
茶叶我已经给他寄了一斤去了。钱还得给他寄(点儿)去
a。第一种语法意义下“去”通常要轻读
b。如受动成分出现在V前,则动词后通常要带数量成分。(一斤)2.VP和“去”说明同一施动者,“去”表示施动者位移的运动趋向,VP表示去的方式。2.1。我们都坐汽车去。(N是工具)2.2.我们还是走着去吧。()
2.3.你就穿我的去吧/一定得带着枪去(N是随身之物)
3.VP表示事物位移的终点,可以是指V的施动者的位移的终点,也可以是指V的受动者的位移的终点。
前天我上他们那里去了。/回文学研究所去了 厨房挪到后边去/把他推荐到学校去
4.去表示施动者位移的运动趋向,VP指明施动者位移的时间,强调施动者的位移在另一行为动作之后完成。
我吃了晚饭去/看完电视去行不行 5.VP为兼语(述宾动)短语。叫我去/派他去/让给别的人去
6.“去”和“VP”都陈述同一施动者,“去”表示施动者位移的运动趋向,VP表示施动者位移后进行的动作行为,“去”和“VP”间有一种目的关系,VP表示“去”的目的。
寄点钱去—/—>*去寄点钱(隐性语法关系发生了变化,违背了变换分析的平行性原则!)坐飞机去—/—>*去坐飞机 回姥姥家去—/—>*去回姥姥家 吃了晚饭去—/—>*去吃了晚饭 派小张去—/—>*去派小张
我买菜去——>我去买菜
昨天看电影去了——>昨天去看电影了
在相同语法意义(隐性语法关系,低层次语义关系)下,第六种情况下的VP+去和去+VP还有什么样的区别? 句法层面的比较
去+VP在如下情况下,不能变换成为“VP+去” 1.动词V后带有补语C。我去问问——>我问问去
我去问清楚—/—>*我问清楚去
他去买回来一棵大白菜—/—>*他买回来一棵大白菜去 2.V了2(语气词了)
你去把废报纸卖了—/—>*你把废报纸卖了去
黑板上的字你去擦了—/—>*黑板上的字你擦了去 3.VP本身是连动短语,同时后动是趋向动词时 去叫他们来—/—>*叫他们来去 去买两个包子来—/—>* 去买两个包子吃——>你买两个包子吃去
4.VP是“一+V”的状中短语,去+一+V是粘着结构,后边必须带小句或其他谓词性词语。
他去一看,原来。。—/—>他一看去 你去一说,他准会同意—/—>你一说去
5.VP是比较长的谓词性短语,如果其中还有语音停顿。我想去看电影——>我想看电影去
我想去看一部刚上映的,描写经济改革的电影—/—>*
表第六种语法意义的VP+去都可以变换成“去+VP”
强限制条件制约两种句式的相互变换。在可以进行自由变换的情况下,去+VP和VP+去还有什么区别呢?
形式区分必然伴随着语义和语用的区别。
语用分析
走,上班去!—/—>?走,去上班
——>这样吧,从明天起,我去上班,你在家哄孩子,怎么样?
去+VP
VP+去 老舍剧作
128
陈建功小说
相声集
北京口语调查材料
口语中偏向使用VP+去
书面语中,有分工,去+VP,强调施动者从事什么事,而不强调施动者位移,去的趋向性弱化
VP+去,强调施动者位移,其中去表趋向的意思较为强烈。
语言焦点问题
第三篇:汉语语法学荐书
阅读书目
07汉语言文字学专业汉语语法学荐书
华侨大学文学院胡萍
陈炜湛 《汉字古今谈》,语文出版社1988年
董秀芳 《词汇化:汉语双音词的衍生和发展》,四川民族出版社2002年
[清]段玉裁《说文解字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
富谷至[日],刘恒武译,黄留珠校《木简竹简述说的古代中国——书写材料的文化
史》,人民出版社2007年
葛兆光 《中国思想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年
龚鹏程 《国学入门》,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龚千炎 《中国语法学史》,语文出版社1997年
郭锡良 《古代汉语语法讲稿》,语文出版社2007年
郭在贻 《训诂学》(修订本),中华书局2005年
何九盈 《中国古代语言学史》,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
何乐士 《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年
何乐士 《<史记>语法特点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
侯精
一、施光淦主编《<马氏文通>与汉语语法学》(纪念《马氏文通》出版百年
纪念文集),商务印书馆2000年
胡奇光 《中国小学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年
简·爱切生[英]著,徐家祯译《语言的变化:进步还是退化》,语文出版社1997年 江蓝生 《近代汉语探源》,商务印书馆2000年
江蓝生、侯精一主编《汉语现状与历史的研究》(首届汉语语言学国际研讨会文
集,上海1998),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
蒋绍愚、江蓝生《近代汉语研究》
(二),商务印书馆1999年
蒋绍愚 《汉语词汇语法史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1年
蒋绍愚 《古汉语词汇纲要》,商务印书馆2005年
蒋绍愚 《近代汉语研究概要》,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年
柳士镇 《魏晋南北朝历史语法》,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
鲁国尧 《鲁国尧语言学论文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3年
陆俭明 《汉语和汉语研究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年
陆俭明 《八十年代中国语法研究》(重排本),商务印书馆2004年
吕叔湘 《汉语语法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吕叔湘 《现代汉语八百词》(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
吕叔湘等著、马庆株编《语法研究入门》,商务印书馆2005年
吕叔湘、朱德熙《语法修辞讲话》,辽宁教育出版社2005年
邵敬敏 《汉语语法的立体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沈家煊、吴福祥、马贝加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
孙力平编《古汉语语法研究论文索引》(1900-2000),商务印书馆2003年 孙良明 《中国古代语法学探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5年
孙锡信 《汉语历史语法要略》,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孙玉文 《汉语变调构词研究》(增订本),商务印书馆2007年
太田辰夫[日]著,蒋绍愚、徐昌华译《中国语历史文法》(修订译本),北京大学
出版社2003年
吴福祥、洪波主编《语法化与语法研究》
(一),商务印书馆2003年
吴福祥主编《汉语语法化研究》,商务印书馆2005年
汪维辉 《东汉-隋常用词演变研究》,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
王力 《汉语史稿》,中华书局1980年
王力 《汉语语法史》,商务印书馆1989年
王力 《古代汉语》(校订重排本),中华书局1999年
王力 《中国语言学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06年
王宁 《训诂学原理》,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年
王宁 《汉字构形学讲座》,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王云路、方一新《中古汉语研究》,商务印书馆2000年
王云路 《中古汉语读本》,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年
向熹 《简明汉语史》(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
徐通锵 《历史语言学》,商务印书馆1991年
徐通锵 《语言学是什么》,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
杨伯峻、何乐士《古汉语语法及其发展》(上、下),语文出版社2001年 叶蜚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
俞广中、植田均[日]《近代汉语语法研究》,学林出版社1999年
袁毓林 《汉语语法研究的认知视野》,商务印书馆2004年
张斌 《汉语语法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8年
张斌、胡裕树《汉语语法研究》,商务印书馆2003年
张文国 《古汉语的名动词类转变及其发展》,中华书局2005年
赵元任 《赵元任语言学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赵元任 《汉语口语语法》,商务印书馆2005年
志村良治[日]著,江蓝生、白维国译《中国中世语法史研究》,中华书局1995年 周振鹤、游汝杰《方言与中国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6年
朱德熙 《语法讲义》,商务印书馆1982年
祝敏彻 《祝敏彻汉语史论文集》,中华书局2007年
朱庆之 《中古汉语研究》
(二),商务印书馆2005年
邹晓丽 《古汉语入门》,语文出版社1993年
《纪念王力先生百年诞辰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2年
《庆祝<中国语文>创刊50周年学术论文集》,商务印书馆2004年 《南大语言学》(第一编),商务印书馆2004年
《南大语言学》(第二编),商务印书馆2005年
《语言学论丛》,北京大学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新华字典》最新版
第四篇:日语语法学no的用法总结
日语语法学习:“の”的用法总结
日语语法学习之“の”的用法总结 1.N1 + の + N2 :N1修饰及限定N2 私の本/手(所有关系)私の妹/友达(人间关系)机の脚/引き出し(部分)机の大きさ/重さ(物と性质)教室の机/窗(所在地)日本の自然/天气(场所)日本のテレビ/小说(生产国)教室の中/邻(位置关系)スポーツの前/后(时间关系)英语の新闻/辞书(使用言语)经济の本/话(内容)木の机/纸の箱(材料)三人の学生/2本のペン(数量)医者の山田さん/大学生の息子(职业/立场)ひげのおじさん(特征)2.N1 + の + N2(N2是动作名词):N1是补语,补充说明 子どもの自杀(子どもが自杀する)母亲の喜び(母亲が喜ぶ)恋人の赠り物(恋人が赠る)大统领の暗杀(大统领を暗杀する)客のもてなし(客をもてなす)3.N1 + 助词 + の + N2 :结合其他助词将一些动作或行为名词化 恋人への赠り物(恋人に赠る)子どもへの爱(子どもを爱する)教育への信赖感(教育を信赖する)亲戚からのもらい物(亲戚に/から もらう)学校からの归り道(学校から归る)车での来场(车で会场に来る)同僚とのつき合い(同僚とつき合う)3时までの安卖り(3时まで安く卖る)4.取代助词或动词 取代助词“に” 9时の开店(9时に开店する)演坛の学生(演坛にいる学生)取代动词
驿への道(驿へ行く道)父への手纸(父へ出す手纸)驿からの道(驿から来る道)父からの手纸(父から来た手纸)5.Nの
これは私のです。私のはこれです。
この车は日本のです。(“日本车です”というほうが自然です)この辞书は日本语のです。
“辞书はありますか”“え、何语の?”“日本语のです。”
第五篇:古代汉语-语法学(三)形容词副词
第三講 語法學
(三)古漢語的詞類: 形容詞、副詞
一、形容詞
形容詞是表示人或事物性質或狀態的詞。
被形容詞修飾的事物可以區別於同類別的事物,因此有時形容詞也被稱爲區別詞。
1.形容詞的分類
1)表示性質:描寫人和事物的屬性,能接受副詞修飾:
善、良、美、智、愚、堅、強、清、濁、疾、徐、遲、速、奇、巧、貴、賤、寬大、狹隘、奇偉、單純„„
古漢語中大部分單音節形容詞都屬於這一類。
2)表示狀態:描寫事物的情態,不能接受副詞修飾: 我來自東,零雨其濛(雨一时的状态)。《詩經·豳風·東山》毛《傳》:“濛,雨貌。”
凡民有喪,匍匐(救的状态)救之。《詩經·邶風·谷風 》鄭玄箋:“匍匐,言盡力也。”
怊乎若嬰兒之失其母也,儻乎若行而失其道也。《莊子·天地》(怊乎、儻乎:迷茫的样子)
子之燕居,申申如也,夭夭如也。《論語·述而》 天油然作雲,沛然下雨,則苗浡然興之矣。《孟子·梁惠王上》
很多疊音詞、派生詞和聯綿詞屬於這一類:莞爾、徒然、欣然、殷殷、悻悻、望洋、闌珊、狼藉„„
2.語法功能
1)在名詞之前作定語:
善人、義士、良馬、深情厚誼、微言大義、小國寡民
如果作定語的形容詞不止一個或是多音節詞,則定語和名詞之間往往加“之”:
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左傳·莊公十年》 怪迂阿諛苟合之徒自此興,不可勝數也。《史記·封禪書》 2)在動詞之前作狀語:
昔者夫子居於宋,見桓司馬自爲石椁,三年而不成。夫子曰:“若是其靡也,死不如速朽之愈也。”《禮記·檀弓上》速:可以单独使用,是形容词,副词一定要和动词搭配
毛羽未成,不可以高飛。《史記·蘇秦列傳》
肥養一犬,以彩繩纓牽,並取死者所乘馬衣物,皆燒而送之。《後漢書·烏桓傳》 大王無良臣,故事紛紛至此。《史記·韓長孺列傳》 3)作謂語: 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 《孟子·盡心下》
现代汉语中,形容词作谓语前面要加副词,如“今天很热” 心猶豫而狐疑兮,欲自適而不可。《楚辭·離騷》
形容詞與動詞語法功能很相似: a.能接受副詞修飾:
國家方危,諸侯方貳,將以襲敵,不亦難乎?《左传·定公四年》 其衆素飽,不可謂老。《左传·僖公二十八年》 b.能帶賓語: 美教化,移風俗。《詩經·周南·關雎序》 公卑邾,不設備而禦之。《左傳·僖公二十二年》 谓词:动词、形容词 c.使動用法:
欲富國者務廣其地,欲強兵者務富其民,欲王者務博其德。《戰國策·秦策》 d.意動用法:
孔子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盡心下》 e.爲動用法:
聲公五年,鄭相子產卒,鄭人皆哭泣,悲之如亡親戚。《史記·鄭世家》 f.現代漢語中,都可以與助詞“着、了、過”搭配。
二、副詞
副詞是描寫行爲或狀態的各種特徵的詞,主要對謂語(動詞性、名詞性、形容詞性)起修飾、限定作用。
一般情況下不能脫離謂語而獨立存在,是謂語的重要標誌。
副詞大多在謂語前作狀語,有時在謂語後作補語,不能作主、賓、定語或謂語。副詞只是狀語的一種,但也是最重要、最典型的一種。(状语)+谓语+(补语)
副詞數量雖然多,但功能較穩定,基本上是一個封閉的、可列舉的詞類。
大多數的副詞是專職副詞,亦即,只用作副詞。但也有一些副詞是兼類的: 副詞/形容詞兼類:虛、僞、陰、私、暗、明、難、易、輕、重„„多是狀態副詞
莽之爲人也,内實姦邪„„徒張設虚名以夸海内,莽亦卒以滅亡。[漢]徐幹《中論·亡國》
獨倚破簾閑悵望,可憐虚度好春朝。元稹《酬樂天三月三日见寄》詩 副詞/動詞兼類:偷、竊、詐„„
副詞/疑問代詞兼類:何、安、胡、惡„„
1.分類
1)時間副詞
數量和出現次數最多,可見與動作行爲有關的時間在語言信息傳遞中至關重要。
a.時間點
a)對往事的追溯:昔、夙、嚮、曩、日、往、初、始
臣以險釁,夙遭閔凶。生孩六月,慈父見背。李密 《陳情表》 曩子行,今子止;曩子坐,今子起。《莊子·齊物論》 日衛不睦,故取其地。今已睦矣,可以歸之。《左傳·文公七年》 還可組合成更多雙音節副詞:昔日、昔者、夙昔、曩者、曩昔、向(嚮)者、日者、往者、往昔、當初„„
b)已然:已、業、既、業已、既已
業爲世間人,何處逃禍殃。文天祥 《五月十七夜大雨歌》 c)正在:今、正、方、見(現)高帝時大臣又皆多死,餘見無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爲丞相,因故邑封爲故安侯。《史記·張丞相列傳》
雙音節:而今、如今、只今、時見„„
d)將然:其、將、行、且、方、今、垂、欲、要 今殷其(将要)淪喪。《尚書·微子》
十八歲當一小發,服此散,亦行復差(chai)。《三國志·魏書·方技傳》 故天且風,巢居之蟲動;且雨,穴處之物擾。王充 《論衡·變動》 奪項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屬今爲之俘矣。《史記·項羽本紀》 今夏麥垂登,而秋穀將槁。蘇軾 《祭常山神文》
将要 丰收
溪雲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許渾《咸陽城東樓》 雙音節:行將、今將、方且„„
b.時間狀態(即動作的快慢緩急、短暫永久)a)時間先後:先、預、豫、後、遂、已 於是太子預求天下之利匕首。《戰國策·燕策三》 故兵者不可豫言,臨難而制變者也。《三國志·魏志·陳思王植傳》: 韓王成無軍功,項王不使之國,與俱至彭城,廢以爲侯,已又殺之。(后来又杀了他)《史記·項羽本紀》 b)時間早晚:早(蚤)、始、方、才、晚 起予者商(子夏)也,始可與言《詩》已矣。《論語·八佾》 既無叔伯,終鮮兄弟。門衰祚薄,晚有兒息。李密《陳情表》 雙音節:方始、方才、方乃„„ c)時間有間隔:俄、尋、頃、少
予之人百金,令之昆弟搏。俄又益之,人二百金。《韓非子·外儲說右上》 昔者有饋生魚於鄭子産,子産使校人畜之池。校人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焉;少則洋洋焉,悠然而逝。”《孟子·萬章上》 功勳多被黜,兵馬亦尋分。王昌齡 《塞下曲》
雙音節:須臾、斯須、俄而、俄頃、尋而、有頃、頃間、頃之、少時、少頃、少間„„
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禮記·中庸》 禮樂不可斯須去身。《禮記·祭義》
d)時間緊緊相連:立、即、登、應、隨、旋、輒、便
e)動作行爲急遽突然:忽、猝、驟、斗、突、驀、疾、速、暴、乍、遽 f)動作行爲緩慢:徐、緩、遲、慢、漸 g)動作行爲持續:猶、尚、仍、還
h)動作行爲兩次、多次、經常發生:復、更、又、再、常、時、每、比、頻、屢、連 i)動作行爲由過去到說話時一直如此:雅、素、宿、初、固 j)動作行爲永久持續:永、久、恒、長 k)動作行爲持續到最後的結果:終、卒
l)動作行爲暫且、臨時發生:姑、暫、聊、權 m)動作行爲恰值某時發生:適、會、屬、恰
2)程度副詞:動作行爲或狀態達到的各種程度
a.程度高
a)至極:至、極、最、絕 b)過甚:太(泰)、已(以)
其爲人也,好善而惡惡已(过分)甚,見一惡終身不忘。《管子·戒》 c)程度高:丕、孔(非常)、重、甚、大、良、頗、雅 肅宗先聞后有才色,數以訊諸姬傅。及見,雅以爲美。《後漢書·皇后紀上·章德竇皇后》
b.程度加深:愈、益、彌、茲、更、猶、又、加
c.程度輕微:少、稍、差、略、微、小
d.程度合適、差不多:恰、正、庶、殆、幾
3)狀態副詞:動作行爲的狀態或方式
a.僞詐:僞、佯、繆、詭、矯、詐、虛、假 b.隱秘:竊、微、潛、陰、暗、私、悄、背、偷 c.公然:公、明
d.堅決:固、決、堅、斷、死、苦、專、慎 e.專橫:妄、肆、橫、擅 f.自然:自
g.徒勞:徒、空、虛、枉、白 h.難易:難、易、輕 i.擅長:善、好
j.交替:遞、迭、代、相、更、互、交、雜 k.故意:直、故、特、偏
4)範圍副詞:發出動作者或接受動作者的範圍 a.表大範圍
a)全體、總括:鈞(均)、周、達、方、通、悉、舉、備、咸、皆、並、兼、全、畢、徧(遍)、具、凡、合、盡、一、總、都 b)共同:胥、僉、偕、共、齊 c)範圍廣:廣、多
b.表小範圍
a)单獨、僅衹:徒、衹、鮮、僅、专、唯、止、直、特、但、獨、纔 b)各自、分頭:各、單、別
5)否定副詞:表示對謂語的否定或禁止
a.對敘述的否定:不、非、匪、弗、靡、蔑、末、未、亡、無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莊子·秋水》 匪來貿絲,來即我謀。《詩經·衛風·氓》 夙興夜寐,靡有朝矣。《詩經·衛風·氓》
封疆之削,何國蔑有?(封疆被剥夺,哪个国家没有呢)《左傳·昭公元年》 非:修饰名词
不:修饰动词
b.禁戒:莫、曼(漫)、不、無、毋、勿、休、別 今吾尚病,病愈,我且往見,夷子不來。《孟子·滕文公上》 牛女漫愁思,秋期猶渡河。杜甫 《一百五日夜對月》
c.表疑問的否定:不、否、未、無
秦王以十五城請易寡人之璧,可予不?《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一般叙述否定;祈使
廉頗老矣,尚能飯否?辛棄疾《永遇樂》
君自故鄉來,應知故鄉事。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維《雜詩》
6)疑問副詞:表示爲什麽、怎麼或反詰
常見的疑問副詞大多由疑問代詞兼任,它們用於詢問人、事、物和處所,用作主語或賓語時,被視爲代詞,詢問方式、原因,用作狀語時,被視爲副詞。a.表示疑問或反詰:何、曷、盍、胡、奚、惡、烏、安、焉 b.衹表示反詰:豈、其、巨(詎)、寧、乃、庸 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左傳·僖公五年》
若火之燎于原,不可嚮邇,其猶可撲滅?《尚書·盤庚上》 沛公不先破關中兵,公巨能入乎?《漢書·高帝紀上》 其所記述,庸可棄哉?《抱樸子·論仙》
7)推度副詞:對事態、情況等的估計與推測 a.大約推度(大約、大概、或許、可能):其、莫、將、可、蓋 人或说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後秦,秦其危矣。《史記·孟嘗君列傳》 文,莫吾猶人也。(做文章,我还差不多)躬行君子,則吾未之有得。《論語·述而》
b.肯定推度(一定、肯定):允、誠、必、實、信
8)謙敬副詞:表示自身的謙遜及對對方的尊敬 a.表示尊敬(修飾對方的行爲):幸、辱、惠 臣從其計,大王亦幸赦臣。《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願也。《左传·僖公四年》 b.表示謙遜(修飾己方的行爲):竊、備、忝、伏、敬、謹、猥 寡人竊聞趙王好音,請奏瑟。《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不需要翻译出来)臣忝當大任,義在安國。《三國志·魏志·三少帝紀》 臣伏計之,大王奉高祖宗廟最宜稱。《漢書·文帝紀》
仆,野人也„„攝官承乏,猥廁朝列(代理这个官职,填补这个空白,很不好意思地跻身朝堂)。潘岳《秋興賦》 写信时,写“××敬启”,××是表示自己,启是启向、报告的意思
2.語法功能 1)修飾謂語 a.動詞性謂語:
動詞謂語在各種謂語中佔壓倒性優勢,副詞修飾語也最多,各類副詞都能修飾動詞性謂語。
b.形容詞性謂語:
除了謙敬副詞外,各種副詞都能修飾形容詞性謂語,其中最常見的是程度副詞,尤以“最、極、絕、孔、良、甚、深、殊、至、彌、益、愈、滋、尤”等爲多。c.名詞性謂語:
判斷、否定、疑問副詞較多用於名詞性謂語前: 我心匪石,不可轉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詩經·邶風·柏舟》 吾豈瓠(hu)瓜也哉?焉能繫而不食?《論語·陽貨》 d.數詞性謂語:
少量範圍副詞、推度副詞可用於數詞謂語前:
乾之策二百一十有六,神之策百四十有四,凡三百有六十。《周易·繫辞上》 今滕,絕長補短,將(大概)五十里也。《孟子·滕文公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