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章生态学课件

时间:2019-05-11 20:5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1第一章生态学课件》,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1第一章生态学课件》。

第一篇:1第一章生态学课件

生态学课件(文字部分摘录)

第一章 绪论与生态规律序言生态学关注的四个基本问题(1)环境对生物的影响(污水对于鱼)

(2)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富营养化水体对于蓝藻);

(3)物种与物种间的竞争(入侵物种一枝黄花);

(4)人类发展对环境的影响,环境对生物的影响(三峡大埧对于长江“三鲜”)两个观点:

1.人类与一切生物都是地球的主人人是动物之一种:

在分类学上,人(Homo sapiens)属于

脊椎动物亚门

哺乳纲

灵长目

类人猿亚目

人科

在地球这个共同的家园里,一切生物与人一样都有平等的生存权。

世界上现存生物约有1000万种,但科学家确认的仅有140万至170万种。自6000万年前恐龙灭绝以来,到2000年,世界野生生物减少了15%至33%。

地球上30%至70%的植物将会在100年内消失。

1万年前,世界人口只有500万,却得到5000种植物提供食品。而今,世界人口达到60多亿,却只剩下150多种植物提供食品。

中国的物种以每天一种的速度在消失。

人们越来越担心关键物种的消失可能会使整个地球生态系统无法维持。

野生生物生存环境的变化多半是人为因素造成的课程安排与要求

1、课堂作业:每人写一篇生态学论文,具体要求另行通知。

2、考试:形式为一页开卷;考试内容为讲义与教材。

3、成绩:考试成绩80分,课堂作业及到课、上课情况为 20分。

4、注意课堂秩序,提高授课效果。

生态学研究的内容是什么?(1)研究生物个体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2)研究生物群落与环境的生态关系;

(3)研究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消费者和还原者之间以及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研究和认识环境对生物的作用,以及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最终目的是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保护地球生物多样性。

什么是生态系统?生态系统一词是1935年由英国生态学家坦因斯利首先提出来的。它是指在一定的时间与空间范围内,由生物群落与其赖以生存的环境构成一个整体。这一整体具有一定的结构与大小。组成生态系统的各个成分之间通过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并形成具有自我组织与自我调节功能的复合体。这一定义有3方面基本含义:

1、生态系统客观存在,有其时间与空间的变化;

2、生态系统由生物成分与非生物成分构成;

3、生态系统各成分间有机组织在一起,具有统一的整体功能。

生态学的学习内容是什么?

1、自然演变和人为干扰下生态系统的内在变化规律;

2、生态监测;

3、生态风险评价;

4、生态规划;

5、生态环境的调控与对策;

6、自然生态资源保护。

为什么要学习生态学?(1)生态学是认识自然的钥匙;

(2)认识生态规律,按生态规律办事;

(3)生态学是环境专业知识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

(4)提供一种新的思维;

(5)拓展就业面;

(6)应用:生态规划、生态建设;生态保护区管理、环境影响评价、野外科考。本次课的重点生态学的内容学习生态学的目的和意义地球生态前景预测的两种观点生物圈地球生物多样性生态规律

第一章绪论与生态规律

1.1 生态学的定义

生态学(Ecology)的概念最早在1866年由德国人E.Haeckel提出来的。ecology一词源于希腊文,由词根“oiko”和“logos”演化而来,“oikos”表示住所,“logos”表示学问。因此,从原意上讲,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住所”的科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生存条件、生物及其群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及其相互规律的科学,其目的是使人类的发展与生物圈(即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相互协调。

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分子、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生态系统、区域生态系统和全球生态系统。

1.1预测地球生态前景的两种观点

悲观主义的观点

悲观的环保主义以麻省工学院D.梅多斯(Dennis.L.Meadows)为首的罗马俱乐部提交了一份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为代表。报告认为:由于世界人口增长、粮食生产、工业发展、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这五项基本因素的运作方式是呈指数增长的,全球增长将会在下世纪某时段达到极限,即“世界末日”的来临。该书一出版,立即引起了西方学术界的激烈争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对人类自身前途的极大关注。我们住在金鱼缸里吗?

乐观主义的观点

地球的明天比今天更美好

乐观的环保主义以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和沃福特在1993年出版的《世界无末日》一书为代表。该书认为:地球环境通过全人类的共同努力是可以达到人与环境的和谐。

1.2 地球生命的起源

《圣经》中关于上帝创造世界的故事

霍尔丹所谓的“原始汤”

地球的原始大气中含有氨(NH3)、甲烷(CH4)、氰化氢(HCN)、硫化氢(H2S)、二氧化碳(CO2)、氢气(H2)、水(H2O)等成分,但没有游离的氧气,大气中的一些气体和地壳表面的一

些可溶性物质溶于水中,在宇宙射线、太阳紫外线、闪电、高温等的作用下而自然合成了一系列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例如氨基酸、核苷酸、单糖、脂肪酸等,汇集在原始海洋中,形成霍尔丹所谓的“原始汤”,生命的起源

无机分子阶段:H2O N2 NH3 H2等

化学进化阶段:甘氨酸 丙氨酸等氨基

(可以人工模拟)

生物进化阶段:细胞(人类起源之谜)

生命进化阶段:植物、动物

从此地球上出现了繁荣和喧嚣的景象

具有原始细胞结构的生命

生命的进化

46亿年前,地球诞生;

34亿年前,第一个具有光合作用有生命的单细胞出现;

5-6亿年前,寒武纪生命大爆发;

4.5亿年前,鱼类演变为两栖类;

4亿年前,发生了海洋植物登陆的伟大事件;

3.6亿年前,两栖类动物登陆;

2.3亿年前,哺乳类动物出现;

1.95亿年前,恐龙的全盛时代;

6500万年前,恐龙灭绝;

300万年到150万年前,早期猿人出现。

人类的起源

人类是生命最复杂、完美和高能的物质结构。人类的产生是千万相关事件幸运结合的意外结果。

人类起源于新第三纪中新世的森林古猿中的一支,经过腊玛古猿(晚中新世到早上新世)和南方古猿(中、晚上新世)两个过渡阶段的演化,终于在上新世末-第四纪初出现了真正的人类,从而有了人类及其文化、社会形态。

人类发展的四个阶段

1、早期猿人阶段。大约生存在300万年到150万年前,已具备人类基本特点,能直立行走,制造简单的砾石工具。

2、晚期猿人阶段。大约距今200万年到30万年前,身体象人,脑量较大,可以制造较进步的旧石器,并开始使用火,如我国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

3、早期智人(古人)阶段。距今10-20万年到5万年前,逐渐脱离猿的特征,而和现代人很接近,如德国的尼安德特人。

4、晚期智人(新人)阶段。大约4-5万年前,这时的人类的进化出现了明显的加速,在形态上已非常象现代人,在文化上,已有雕刻与绘画的艺术,并出现装饰物。如1933年发现的周口店龙骨山山顶洞人。此时原始宗教已经产生,已进入母系社会。在晚期智人阶段,现代人开始分化和形成,并分布到世界各地。

1.3地球生物的多样性

物种非常丰富的地球生态系统

自十八世纪博物学家开始对地球上的物种进行鉴别和记录以来,目前已有170万的生物种类得到鉴定和研究。而对于未知物种数量的估计在1000万到1亿之间,主要是昆虫、鱼类、真菌、微生物等。美国国家科学理事会(National Science Board)1989年预计,到2014年,25%或者更多的地球物种可以得到鉴别。由此可见,地球生态的生物种类众多,所包含的生物多样性是极其丰富的。

生物圈

生物圈的范围:地表以下12Km至地表以上23Km,这是地球生命的家园。

地球上生物个数达5x1022个。

15亿吨,地球上生物的累计质量达6.7x10

是地球质量(6x10

生物多样性 12亿吨)的1000倍。

生物多样性(biodiversity)定义:

生物多样性是大自然物种拥有程度的一种衡量。

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

(1)基因多样性基因是物种遗传信息的单位,它决定种内的变异,并遗传给下一代,所以基因多样性又称遗传多样性。例如,玉米籽粒的颜色、田螺的花纹、狗的不同体态等,世界上找不到完成相同的两个个体,这一切指的就是基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

物种是生物进化的单元。物种多样性对于生态系统的稳定具有重要作用。

中国是生物多样性较高的国家,居世界第八位,北半球第一位。世界上90%的食物源于20个物种。

(3)生态系统多样性

生态复合系统的多样化和健康状态。

生态系统多样性的含义指生态系统内的群落由不同的种类组成,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执行的功能不同,因而在生态过程中的作用是多样的。

生态系统也是多样的,如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草地生态系统等。

生物多样性及其价值

生物多样性是描述地球上生命的变化及其形成的自然格局的术语。今天我们所见到的生物多样性是几十亿年来生物进化的成果,生物多样性是自然过程塑造的,同时也日益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生物多样性形成了一个生命的网络,人类是其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并且人类是如此完全地依赖于它。这种多样性常常被理解为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的广泛存在。

1.4 生态规律

尊重生态规律,掌握生态规律,按生态规律办事,是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法则和原则,否则必然受到自然法则的惩罚。

(1)物物相关律

生物之间存在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相互依存的关系。

(2)相生相克律

各生物之间相互依赖、彼此制约、协同进化的关系。

美国黄石国家公园狼与鹿的故事

生态学思考

1.在自然界种间竞争是一个普遍的生态学现象。

2.人类的干与不能违背生态学规律。

3.人类应尽快从生态破坏者的角色转换为生态的建设者。

4.学习生态学,掌握生态学,使人类与地球上所有生物和谐共处,长期共存。

(3)时空有宜律

生物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中的生存规律。

(4)负载有额律

在一定的自然空间内生物存在的数量有极限的规律。

(5)能物循环律

在生态系统中能量和物质不断流动、交换和循环的规律。

生命与环境的关系

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组合成生态系统。

生命系统与环境系统是密切相关的、不可分割的和相辅相存的。

任何生命不能离开环境而存在。

问题分析:小海龟之死

希腊在地中海有一个国家海洋公园,位于希腊西部扎基沙斯岛。这里曾有数不清的海龟在海滩产卵繁殖,小海龟会自动回归大海,成为当地的一大奇观。

为了满足游人观看海龟的需求并促进旅游经济的发展,当地在这个海岛的加拉加拉海滩后岸为旅游者修建了咖啡店和迪斯科厅。从此以后,刚出生的小海龟爬向离大海越来越远的地方,最后死于脱水,或成为海鸟和狗的美味佳肴

请分析原因 ?

多少年来,在进化过程中养成了海龟回归大海的生存方式,幼龟在晚上从沙滩中的蛋壳里孵化出来,会凭直觉向着光线最亮的地平线爬去,最后都能回归它们的故乡---大海。星光和月光照映下的波涛白色泡沫泛出的光亮就是它们的指路明灯。这是海龟在进化过程中的本能和智慧。

思考:这是出于人类的自私,还是由于生态学方面的无知?

当人类为自身谋取利益的同时,不要破坏生物的生存环境。

答案:是咖啡店和迪斯科厅的灯光使小海龟迷失了方向。

第二篇:生态学实习报告课件资料

鹫峰林场主要森林的分布

及林分结构特点

张鹏

水保141 140214101

中文摘要:妙峰山林场经过了长期的人工经营和自然改变,现在临汾无力地上下分层结构和生态结构都较为复杂,生态功能良好,具有较高的抗逆性和稳定性。作为人工林,其重要值分析表现为人工栽植树种较高,但其他树种也占相当比例。在空间格局上,地下草本作物表现出近自然的分布特点。关键词:林分、调查、分析、植被、林层、结构特点。

【1】序言:通过所学到的知识,运用树木学、测量学、测树学以及生态学等有关学科对妙峰山进行了一系列调查,如每木检尺,最小面积的计算,点四分法,林木特征,林下植物。通过我们这三天的实习,使我们小组成员基本掌握了研究生态学的基本方法,巩固生态学知识,同时也培养我们数据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我们妙峰山实习期间得到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于我们所分析的林分结构及林层分布等问题带来了大量的真实数据。【2】实习地点的自然概况:

1地理位置:北京林业大学妙峰山教学实验林场位于北京市西北角太行山脉北部,北安河境内,横跨海淀和门头沟两个区,距市区约30公里。燕山东端,东界与北安河、南安河和周家巷相接壤,西边与妙峰山的涧沟村、南樱桃沟相邻,南到北安河的大宫村,北一区妙峰山的香道为界。北纬39º54′,东经116º28′,面积811.73 hm,鹫峰主峰海拔 465米,最高海拔1153 m。森林覆盖率高达96.2%,共有陆地植物110科313属684种。

气候:林场位置属于温带落叶林带的山地栎林和油松林带,代表华北大陆性季风气候型,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冬季干燥寒冷。年均温12.2℃,最高气温39.7℃,最低-19.6℃,年均气温12.2℃。降雨量近700毫米,多集中在7—8月份。植物生长期为220天,无霜期为180天,晚霜于4月上旬,早霜于9月上旬。不同海拔高度及坡向显著的影响着植物生长期,海拔900米德萝芭地林区晚于海拔130米的秀峰寺地区20天,阴阳坡可差15天左右。土壤:由于林场地形地势比较复杂,相对高差较大,基岩、尤其形成的成土母质以及坡向、坡度、局部地形的变化,而且在不同时期受到不同成多的人类经济活动的影响,因此,形成的土壤也比较复杂。林场范围内平均土层后约为19cm,最小5cm(除去岩石裸地),最大厚度近2m。主要基岩在300m以下为花岗岩,300—700m为辉绿岩,700m以上为砾岩。根据土壤的形态特征将林场范围内的土壤分为褐土型耕作土、淋溶褐土、暗淋溶褐土三种。植被:妙峰山镇植被覆盖率80%,乔灌相间,灌木主要以荆条为主,遍布全镇17个村,同时还有大量的山桃、山杏等野生蜜源植物,林场内有天然次生山杨林、槲树和山杨混交林,以及鹅耳栎、白蜡、大叶椴、辽东栎等杂木混交林,野生及人工培育的果树也很多,此外也有人工培育的成片玫瑰。萝芭地作业区有一百多公顷的侧柏、油松、樟子松人工林和近两公顷的落叶松纯林;寨尔峪为以果树为主的杂木混交林;大觉寺往西的老龙臂主要为栎树林;贝家花园则有侧柏、油松和杂木混交林;秀峰寺附近为树木园标本区;金山为鹅耳栎、山杏林;高海拔处有零星的山杨分布,下部大都是山桃、山杏及阔叶树种。此外,林场的灌木草本也很丰富。【3】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方法: 3.1 调查方法

3.1.1森林植物识别

实习工具:植物检索表、标本袋、标本签

主要内容:在线路调查的过程中识别植物,不能及时判别者可采集标本。实习方法和步骤 每人识别植物100-150种,每个小组拍至少50种植物的照片。2 利用检索工具查出各植物的科、属、种名。3 写出植物名录(科、属、种中文名称、拉丁名)。4 掌握所认识植物的主要识别特征。

3.1.2森林群落最小面积调查 ㈠实习工具:皮尺、测绳

㈡实习方法和步骤:由调查面积1平方米起测,调查植物的种数,逐步扩大调查面积,每次记载新出现的植物种数,直到新的植物不出现为止。记入《表17群落最小面积调查表》。

3.1.3森林类型的线路调查

用海拔仪测定海拔高度,步速器测定距离,手罗盘测定方位。起点为0号转折点,每逢拐点编号,测定海拔高度、距离和方位,记入《表1 森林类型线路记录表》。

3.1.4林木调查

每到达一个森林类型,要记载该类型所处的林班和小班;按调查顺序为标准地编号,并记录到达最近调查线路上拐点的方位和距离;测定标准地的海拔、坡向、坡度和坡位;记载林型的名称和土壤类型。然后,利用角规进行林木调查。在调查地段的中间选择一个角规的中心,用角规环绕一周依次测定每一株树木的名称、胸径、树高、角规值(角规的豁口取1 cm),记入《表2 森林类型线路调查记录表》。运用百步抬头法测定郁闭度。

在内业时计算各树种和林分的平均胸径(D1.3)、平均树高(H),以及每公顷的胸高断面积(G/ha)、株数(N/ha)。根据断面积确定林木组成式。

3.1.5林分特征调查——标准地法

1.仪器准备:罗盘仪1台、测绳(100m)1根、皮尺(50m)两个、标杆4根;围尺2个、测高器1个;调查表格等。2.林分的选择

①根据调查的目的和要求确定林分类型; ②根据林分优势种选择典型地段; ③调查区域没有林窗; ④地形基本一致 3.标准地的设置

①在调查林分的典型区域,避开边缘的影响,设置标准地;标准地尽量成方形,如果为长方形,方向应随林分的面积和形状而定;

②标准地的面积:人工林一般不低于400平方米,原始林一般不低于900平方米,增加的面积多少,应随林分的具体情况而定,一般要保证被调查的树木在150株以上;

③测量时,要求水平距离,有坡度要进行坡度改正;闭合差要小于1/200; ④测量完毕时,测绳和皮尺应固定在边线上,以便于下一步的调查; ⑤记载该森林类型的名称和所处的林班和小班,按调查顺序为标准地编号; ⑥测定标准地的海拔、坡向、坡度和坡位; ⑦运用百步抬头法测定郁闭度。4.林木调查

分别树种进行每木调查

3.1.6林木特征调查——点四分法 点四分法调查是林木调查的无样地调查方法。1.仪器准备:测绳、皮尺、围尺、测高器、木杆 2.外业调查方法

在所要调查的林分中,用测绳开设几条线,在线上每隔5米或10米机械布点。在每个点上用木杆作一垂线,划分为四个象限,在每个象限中找距点最近的一棵树,记载树种名称,测定点树距离、胸径、树高,共计测定30个点,记入《表8 点—四分法调查记录表》。

3.1.7林下植物调查----样方法

1.调查工具:测绳、皮尺、钢卷尺、2米秆两根 2.外业调查方法

用测绳或皮尺在群落中设置若干条平行线,在线上间隔3-5米等距设置25个样方,调查灌木样方面积2米×2米,草本样方面积1米×1米。记载每种植物的名称(不能确定名称的采集标本)、株数、平均高度、生长状况、分布状况等,记入《表10 下木(灌木、幼树、藤本)调查记载表》和《表11 活地被物(草本、小灌木)调查记载表》。

3.1.8森林更新、演替趋势调查 调查方法:

在所选定的林型内,系统设置20个样方,样方面积:主林层5×5m、更(演)替层2×2m、更新层1×1m。分别样方记载树种名称、株数、、高度,记入《表19 森林更新及演替调查表》。

3.1.9森林小环境测定与分析:林内光照强度的测定 1.调查工具:照度计、皮尺 2.透光度调查

在林内和林外同时用照度计进行观测。在林内每隔3-5米机械布点20个,在每个点上分四个方向测定照度值,记入《表20 林内照度调查统计表》。3.2 数据处理方法

1.平均株间距离平均点树距离2 2.所有种的总密度(株/公顷)1000010000 22(平均株间距离)2(平均点树距离)一个种的个体数100

所有种的总个体数3.一个种的相对密度(%)4.一 个种的密度(株/公顷)所有种的总密度一个种的相对密度5.相对显著度(%)某一树种的胸高断面积和100

所有树种的总胸高断面积度(%)6.频一个种出现的点数100

样点总数一个种的频度值100

所有种的频度值和%)7.相对频度(8.相对密度相对显著度相对频度重要值

3229.调 查面积(m)(平均株间距离)4调查点数高断面积(m)10.胸2全部胸高断面积和10000

调查面积11.胸高直径(cm)4全部胸高断面积和 调查点数412.株数jni125ij

13.样方面积和=4×25=100 度株数/样方面积和1000014.密 jj15.相对密度j密度j密度j125m100

j度和16.盖j盖度n ijiji117.相对盖度j盖度和j盖度和j1m100

j度18.频j出现样方数j100 2519.相对频度j频度j频度j1m100

j要值20.重j相对密度相对盖度相对频度jjj3

21..种的多样性计算 ①辛普森多样性指数(Simpson’s diversity index)

多样性指数

Ds1pi2

i1ss最大多样性指数

Dmax1(S)i11211 S均匀度

EDsDs Dmax11S②香农-威纳指数(Shannon-Weiner index)

信息量

Hpog2pili

i1s最大信息量 最小信息量 均匀度

11HmaxS(log2)log2S

SSSSHminlog20

SSEHH HlogSmax2HmaxH HHmaxmin不均匀性

R22.种群空间分布格局计算平均株数

xxi1ninn

方差

s2(xi1ix)2n1

方差均值比

方差s2 C平均株数x23.相对照度(%)林内照度总平均值100

林外照度平均值光度(%)1相对照度24.透

有树冠覆盖的点数 林分郁闭度100 3.3 应用软件

Microsoft excel,word 【4】结果分析:

妙峰山主要是以人工林为主,分为侧柏林,元宝枫林,栓皮栎林,辽东栎林和油松林。总共森林覆盖率达到96.2% 侧柏林:侧柏多生长在800—l,300米的低山地区或低中山地域,树高一般可达20米。群落结构构成简单。林下灌木稀疏,草本以苔草为主, 土壤为褐土型粗骨土。

本次调查的侧柏林层分布于北京西郊的西山鹫峰脚下,海拔在300米到400米的地带,地形以山地为主。林分层次较为清晰,大致分为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层。其中所调查乔木几乎都为侧柏,平均数高在10米左右,平均胸径在13厘米左右,密度,蓄积度较高,郁闭度一般。树种组成为大部分为侧柏,间杂五角枫、山桃、三亚绣线菊、胡枝子、栓皮栎、荆条等。下木层种类较杂,平均层次将近2,平均盖度达20%,平均高度为0.59米,生长状况有所不同,不过基本无状态很差的植株,分布状态也是随机,分散、聚集不等。

灌木层包括:荆条层次平均为1.5,平均盖度30%,平均高度1米,生长状况优,呈随机分布。

山桃幼树平均层次为2,平均盖度11%,平均高度 0.4米,生长优秀,呈随机分布。

五角枫幼树平均层次2,平均盖度15%,高度平均0.7米,生长优秀,呈随机分布。

三亚绣线菊,平均层次3,平均盖度30%,平均高度0.3米,生长优秀,聚集分布。

胡枝子层次平均为3,平均盖度10%平均高度0.2米 生长优秀,分散分布。

栓皮栎幼树平均层次3,平均盖度20%平均高度0.2 生长优秀,聚集分布。

草本、小灌木层的植物包括:龙葵、蟋蟀草、苦荬菜、早开堇菜、酉酢草、鬼针草、葎草、堇菜、狗尾草、小红菊、原叶牵牛、蕨类和灰绿藜。栓皮栎:林分结构包括7.5的栓皮栎和2.5油松。

在乔木层,优势树种是栓皮栎,栓皮栎平均树高为8.1712m,山杏为9m。林的平均胸径为9.4cm,其中胸径在10-20cm的有1棵占总栓皮栎数的33.3%;胸径小于6cm的有2棵,占总数的66.7%;一棵栓皮栎的胸径分别为20cm,山杏有一棵,胸径为19cm,树高11m。树高平均植分别为栓皮栎11.8m,山杏11m。物种较单一,多样性差。

灌木、幼树层包括:荆条、胡枝子、孩儿拳、灰绿藜、构树幼树、酸枣、臭椿幼树、春榆七种,种类较为丰富。优势种为荆条,次优势种为臭椿幼树,本层物种丰富,各植物种生长良好;可细分为四个小层次,四层平均高度分别为:0.3m/0.6m/1.0m/1.4m。

草本、小灌木层的组成包括:朝天委陵草、荆条幼苗、草木樨、苦荬菜、葎草、三樁荬、狗尾草,共八种。其中葎草为优势种,草木樨、荆条等几种为次优势种,草本层有品种多样,多样性高,分布均匀,生长状态良好的特点。

栓皮栎为世界各地广泛栽培。在我国产于辽宁省以南直到广东省,而以鄂西、秦岭、大别山区为其分布中心。分布海拔300-800米。栓皮栎抗性强,适应性广,为其分布区内主要的造林树种。在栓皮栎林中多样性指数体现出草本层与灌木层>乔木层的趋势,而灌木和草本接近,这与退化生态系统中表现出的乔木层物种多样性指数明显低于灌木层和草本层的特征相吻合。由于上层乔木林分构成单一,下层的灌木和草本物种多样性较高,并且分布均匀;这与乔木层的透光性和林下光等环境条件有关。

经营建议:一定数量的物种是群落功能发挥的基础,人工林中的物种多样性变化比较复杂,普遍存在林分层次单一,缺乏多样性,物种多样性明显比天然林低,生态系统不够稳定,需要改造,提高异质性,遵循自然演替规律建立多层多样植被模式,以利于人工林物种多样性的恢复和提高,更好地发挥人工林的生态效益。

目前尚无具体保护措施,对现有资源特别是母树应加以保护,进行繁殖栽培,扩大其资源。可以根据其利用种子繁殖的特点来进行嫁接,利用技术扩大其生长的范围,扩大繁殖量。栽培要点:用种子繁殖。以秋播为宜,使种子在低温下自然催芽。但春播时应在秋冬季将种子层积。造林时采用混交林或密植,有利于主干生长。亦可试行扦插法。

油松林:油松林分布在妙峰山的800米处,海拔较高,人类活动较少,因而群落结构较为完整。林下灌木层一般总该度在15-40%见,高10米左右灌木种类多为胡枝子、绣线菊、黄栌、大话溲疏等。在沟谷潮湿处有较多的三桠乌药,在海拔较低、土壤干燥瘠薄的油松林中有时也可见到锦鸡儿和截叶铁扫帚。

(部分植物实习中无法辨别后查明写入报告)【5】结论与建议

此次实习,我们了解到妙峰山的林木大多是人工林,但由于是景区,人为活动还是挺多的,也有很多被破坏的情况,有很多垃圾没有被及时清理,滞留在路边,影响到林区内的环境,我们应该加强对林区的保护,首先从环境开始,我们应该保证林区内环境的清洁,通过我们对林区内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各种林木的生长状况还是良好,但是多样性较少,可以适度的增加物种多样性,从而增加我们,林木的丰富元。

【6】实习心得最小面积分析:

此次最小面积调查中发现的草本植物有: 狗尾巴草、求米草、三叶秀线草、禾本科、唐松草、羊胡子苔草、黑枣、大油芒、灰菜、黄精和天南星;乔木有:大叶白蜡、鼠李、鹅耳枥、桑叶、小叶朴、元宝枫和栓皮栎;灌木有:荆条、胡枝子、孩儿拳、雀儿舍、灰绿篱。其中有11种草本植物,8种乔木,6种灌木。

在调查的落叶林时,林下阴暗的地方有一些草本植物如求米草、羊胡子苔草、唐松草形成小型的组合;而在林下明亮的地点则是一些灌木植物如荆条形成的组合。

地被层以求米草和羊胡子苔草为主,这两种草本植物生性都喜阴,故而可知元宝枫林照度不强,较为阴冷。也同样说明了元宝枫生长状况优良。

由于元宝枫林内的照度分布不是很均匀,所以在少数光照较强的地方有荆条、胡枝子、孩儿拳等分布且较为随机分布。【实习心得】

妙峰山的植被为阔叶-针叶、落叶-常绿、人工-天然混交林,生态构成上较为复杂,这也体现了本地生态功能的稳定性,表明该地区具有较强的抗逆境的能力。从小面积上看,共有人工油松林、人工落叶松林、人工栓皮栎林、人工侧柏林和天然灌丛、天然混交林六种植被类型。通过这次实习,我们亲眼见到了这些丰富的植被类型,增长了专业见识。由于植被类型的不同,其群落的结构也不同,各种林分空间上的层次有所不同,在人工油松林和人工栓皮栎林中,垂直上的分层较为明显,在人工落叶松林中,由于灌木和草本植物种类较少,成层性就不是十分明显。另外,在营养结构、生态结构上也有一定的差异。各种植被随海拔起伏、太阳背向在分布上也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油松和栓皮栎主要分布在海拔1000米左右的向阳坡上,而落叶松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米以上,阴阳坡均有较多分布。实习让我们在书本之外温习了专业知识,记忆非常深刻。另外我们还发现了人工对植物多样性的影响。我们沿旅游登山路线上山,在游人常休息的一片人工侧柏林(海拔约400米)下,我们做了最小面积调查,发现此处的最小仅为4×8m,而到了海拔1000米处的一片人工油松林,调查发现此处最小面积达到6×6米。同是人工林,人为破坏因素会导致生物多样性下降,若只是在人为的积极影响之下,那么该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就比较好。

生态学实习了三天,我们也走了三天的山路,第二天还从海拔200多米的样地一直上到了海拔1150多米的萝芭地北尖,看到了非常壮观和美丽的景象。这三天又苦又累,但是我们没有抱怨,在那陡峭的山路上,同学们互相帮助,男生会主动停下拉一把女同学,这种感动让我们难以舍弃,也难以忘怀,同学有身体不好的,有同学就会扶着一路走下去,在我们做小组样地的时候,我们也是互相帮助,突破重重困哪,得到我们现在精确的数据,这是我们集体的力量。当爬到山峰顶端,这些都会被抛在脑后,俯视着眼前这些美景,才感到自己的努力很值。既然选择了水保,我相信我们不会半途而废,我们会坚持走下去。

生态学实习植物名录

水保141班

玄参科 毛地黄属

1毛地黄Digitalis purpurea L

藜科 藜属

2灰菜Chenopodium album L

茜草科 茜草属

3茜草Radix Rudix

薯蓣科 薯蓣属

4穿山龙Dioscorea nipponica Makino

虎耳草科 溲疏属

5大花溲疏Deutzia grandiflora Bunge

报春花科 报春花属

6点地梅Androsace umbellata(Lour.)Merr.紫草科 附地菜属

7附地菜Trigonotis peduncularis(Trev.)Benth.ex Baker et Moore

无患子科 栾树属

8栾树Koelreuteria paniculata Laxm

榆科 朴属

9小叶朴Celtis bungeana

榆属

10榆Ulmus pumila 银杏科 银杏属

11银杏Ginkgo biloba

中国蕨科 粉背蕨属

12银粉背蕨 Aleuritopteris argentea

漆树科 盐肤木属

13火炬树Rhus typhina Nutt

槭树科 槭树属

14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

莎草科 苔草属 15苔草Carex tristachya

马兜铃科 马兜铃属

16北马兜铃Aristolochia contorta

豆科 锦鸡儿属

17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

米口袋属 18米口袋Gueldenstaedtia verna

合欢属

19合欢Albizzia julibrissin Durazz

槐属

20龙爪槐Sophora japonica蝶形花亚科 21红花锦鸡儿Caragana rosea Turcz 22国槐Sophora japonica 苀子梢属 23苀子梢Campylotropis polyantha

胡枝子属 24胡枝子Leapedeza bicolor蝶形花亚科 苜蓿属

25苜蓿Medicago sativa Linn

刺槐属 26刺槐Robinia pseudoacacia蝶形花亚科

茜草科 茜草属

27茜草Radix Rubiac Cordifoliae 卫矛科 南蛇藤属

28南蛇藤Celastrus orbiculatus Thunb

卫矛属

29大叶黄杨 Buxus megistophylla Lévl

30扶芳藤 Euonymus fortunei

松科

松属

31华山松Pinus armandii 32白皮松Pinus bungeana 33红松Pinus koraiensis 34油松Pinus tabulaeformis

落叶松属

35落叶松 Larix gmelinii

木犀科 白蜡属

36小叶白蜡Fraxinus bungeana 卷柏科 卷柏属

37中华卷柏Selaginella sinensis(Desv.)Spring

牻牛儿苗科 牻牛儿苗属 38太阳花Erodium stephanianumWilld.萝藦科 萝藦属

39萝藦Metaplexis japonica(Thunb.)Makino

鹅绒藤属

40羊角子草Cynanchum cathayense Tsiang 41地梢瓜Cynanchum the-sioides(Furyn)K.Schum

透骨草科 透骨草属

42透骨草Phryma leptostachya L

中华蕨科 粉背蕨属

43银粉背蕨Aleuritopteris argentea

蔷薇科 委陵菜属

44委陵菜Potentilla aiscolor Bunge

梅属

45山桃Prunus davidiana 绣线菊属 46三裂叶绣线菊Spiraea trilobata

桃属

47榆叶梅Amygdalus triloba

李属

48桃Amygdalus persica 49红叶李Prunus cerasifera 珍珠梅属 50珍珠梅Sorbaria kirilowii 鸡麻属

51鸡麻Rhodotypos scandens(Thunb.)Makino

忍冬科 接骨木属

52接骨木Sambucus willamsii Hance

壳斗科

麻栎属

53辽东栎Quercus liaotungensis Koidz.54蒙古栎Quercus mongolicus Fisch.ex Turoz

栎属

55栓皮栎Quercus variabilis 56槲树Quercus dentata Thunb

57槲栎Quercus aliena

栗属

58板栗Castanea mollissima

柏科 侧柏属

59侧柏Platycladus orientalis 刺柏属

60杜松Juniperus rigida Sieb,et Zucc 槭树科 槭树属

61五角枫Acer elegantulum 62元宝枫Acer truncatum Bunge

桑科 构属

63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

桑属 64龙桑Morus alba 葡萄科 爬山虎属

65五叶地锦Parthenocissus

蛇葡萄属

66葎叶蛇葡萄Ampelopsis humulifolia Bge.桔梗科 沙参属

67沙参Artemisia argyi

远志科

远志属

68远志Polygala tenuifolia Willd

马鞭草科 牡荆属

69荆条Vitex negundovar.heterophylla

菊科 兔儿伞属

70兔儿伞Syneilesis aconitifolia

漏芦属

71祁州漏芦Stemmacantha uniflora(Linn.)Dittrich

蚂蚱腿子属

72蚂蚱腿子Myripnois dioica Bunge

艾属

73茵陈蒿Artemisia capillaries 蒿属

74黄花蒿Artemisia annua

苦荬菜属

75抱茎苦荬菜lxeris sonchifolia Hance

鸦葱属

76鸦葱Scorzonera austriaca Willd

大丁草属

77大丁草Gerbera anandria(Linn.)Sch.-Bip.var.anandria

黄瓜菜属

78秋苦荬菜Paraixeris pinnatipartita(Makino)Tzvel.狗哇花属

79狗哇花Heteropappus hispidus(Thunb.)Less.[Aster hispidns Thunb.]

雏菊属

80雏菊Bellis perennis

景天科 八宝属

81八宝Hylotelephium erythrostictum(Miq.)H.Ohba

车前科 车前属

82车前Plantago asiatica

毛茛科

白头翁属

83白头翁Pulsatilla chinensis(Bunge)Regel

铁线莲属

84短尾铁线莲 Clematis brevicaudata

耧斗菜属

85耧斗菜Aquilegia vulgaris

禾本科 求米草属

86求米草Oplismenus undulatifolius(Arduino)Beauv.百合科 葱属

87山韭菜Allium wallichiiKunth

黄精属

88玉竹Polygonatum odoratum(Mill.)Druce

百合属

89百合Lilium brownii var.viridulum

鼠李科 枣属

90酸枣Ziziphus jujube

鼠李属

91小叶鼠李 Rhamnus parvifolia

十字花科 独行菜属

93独行菜Lepidium apetalum

诸葛菜属 94二月兰Orychophragmus violaceus

堇菜科 堇菜属

95裂叶堇菜Viola dissecta Ledeb 96紫花地丁Viola philippica Cav

大戟科

大戟属

97猫眼草Euphorbia lunulata Bge

雀舌木属

98雀儿舌头Leptopus chinensis(Bunge)Pojark.var.chinensis

柿树科 柿属

99君迁子(黑枣)Diospyros lotus

天南星科

半夏属

100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Breit.唇形科 水棘针属 101水棘针Amethystea caerulea

益母草属

102益母草Leonurus artemisia(Lour.)S.Y.Hu

第三篇:生态学专题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1.什么是斑块-廊道-基质模式?如何区分这三类景观结构单元? 2. 什么是景观的结构、功能和动态?它们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3. 什么是景观连接度?它对景观功能的重要意义是什么? 4. 为什么要研究景观格局?研究景观格局主要方法有哪些? 5. 景观生态学与自然保护和土地规划及设计有何关系?景观生态学研究的重点? 举例说明如何利用景观生态学

6、如何应用等级理论研究自己领域的问题,举例说明

7、岛屿生物地理学理论和方法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和自然资源管理。8.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及特点是什么? 9. 什么是环境?地球环境由哪几部分组成? 10. 种的生态幅及其制约因子有哪些主要规律? 11. 水分对生物有何影?生物如何适应? 12.什么是种群?与个体特征相比较,种群有那些重要的群体特征? 13.比较种群指数增长模型和逻辑斯缔增长模型,举例说明指数增长模型在人口预测上 的应用价值。14.何谓种内与种间关系? 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 15.生物密度效应的基本规律有哪两个? 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16.什么是高斯假说与竞争排斥原理? 17.什么是生态位?试举例说明。简述群落演题学说 18. 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纬向地带性更替规律。19. 分析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类型的经度地带性更替规律。20.极端气候事件有那些研究方法 21.简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热点问题 22.遥感常用的数据有什么,主要用途如何。遥感和GIS适合于研究什么问题.23.研究农业污染有什么意义,农业立体污染的概念如何。24 简述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其热点问题 25 全球变化对我国农业可能产生什么影响 26极端气候事件主要指什么?极端气候事件与全球变化有什么关系? 27 农业生态学的主要研究内容是什么? 28农业生态学的主要任务是什么? 29害虫防治的生态学实质是什么?害虫生态调控的原理依据是什么? 30简述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过程? 31 论述生态系统对污染的净化功能? 32全球CO2循环的过程 33温室气体主要有哪些?

第四篇:【水产课件】《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水生生物学(养殖水域生态学)》教学大纲

课程英文名称: Aquatic Ecology for Aquaculture 课程编码: 课程要求:必修课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 适用专业:水产养殖学 学时数:48 学分:3教学大纲说明

(一)课程的性质、教学目的与任务

养殖水域生态学是水产养殖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重要学科基础课,是在原先的淡水生态学和海洋生态学基础上整合并加强针对性而设立的一门水生生物学系列课程。通过理论教学、研究设计性实验与自学使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水生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基本原理和概念,了解养殖水域的各种生物学过程及其变化规律,能够运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养殖生产中发生的技术和理论问题。

(二)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1.采用课堂讲授等多媒体教学手段教学,使学生了解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内容和方法以及养殖水域非生物环境的特点;掌握水生生物个体、种群、群落和环境的相互关系以及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知识。

2.初步具备用生态学原理来分析和解决养殖生产中出现的理论和技术问题的能力。

3.了解国内外在水域生态学方面研究的动态和进展,掌握有关文献的检索和查询的方法。

(三)本课程与相关课程的关系

本课程与水生生物学是同一系列课程,与水产养殖其他课程,如水产动物生理学、微生物学、鱼类学、贝类学和水产动物增养殖学等关系密切。

(四)新大纲的改革说明(新大纲在教学内容、时数,教学方法等方面的主要改革)

本大纲主要依据高等农林院校培养二十一世纪水产养殖人才的需要和我校水产养殖专业的培养目标编写而成。本大纲本着避免重复、结合实际、突出重点、便于自学的原则,根据当代生态学从个体生态向群体生态发展的总趋势,本课程将以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重点。本大纲在教学内容上进行了缩减和优化,理论教学时数由50或60学时减到48学时。教学手段上采用新研制的多媒体课件教学。教学大纲

(一)理论教学部分

各章重点及难点(按章写出各章主要内容后,明确该章重点及难点)

绪 论(2学时)

主要内容: 生态学的定义、内容、方法、发展史和分科,水域生态学的产生、发展和现状*。

第一章 个体生态学(12学时)

主要内容

1.环境和环境因子作用的一般规律

2.光 光与光合作用,光谱成分和藻类的色素适应,光对动物的行为和其他生命过程的影响*,浮游生物的昼夜垂直移动;

3.温度 水生生物的极限温度*,温度和水生生物的地理分布,温度对生长、发育的影响,周期性变温的生态意义;

4.溶解盐类 水域的化学分类,水生生物的水盐代谢和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盐类成分的意义和离子的拮抗作用与协同作用;

5.溶解气体 水生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呼吸系数,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窒死现象,氧过量的危害*,其他气体的作用;

6.其他非生物因子 pH值、悬浮物*、底质、水的运动、水压、水位、水体的容积大小等因子对水生生物的影响。基本要求

1.掌握环境和水生生物关系的一般规律,全面了解其他部分的内容。

1. 掌握光对藻类的光合作用和对动物行为的影响;

2. 掌握温度与水生生物的分布及生长、发育的关系;

3. 掌握水生生物水盐代谢特点和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

4.水生生物的呼吸强度和对呼吸条件变化的适应,其他章节应全面理解。

第二章 种群生态学(6)

主要内容

1.种群 一般概念,种群结构、种内关系、种群的生长*、生物入侵、生态对策*、种群量和生物量的变动;

基本要求

1. 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种群生长和数量变动原理以及种群统计学的主要方法和概念;

第三章 群落生态学(4 学时)

主要内容

群落概念,群落的种类、营养和时空结构*、群落中种间关系、水生生物群落的划分和适应、群落的演替*。

基本要求

1. 掌握种群的基本概念和特征。

2. 掌握群落的营养结构、物种多样性和种间关系;其他章节应全面理解。

第四章 生态系统生态学(6学时)

主要内容

1. 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

2. 能量流动* 3. 物质循环

4. 信息联系

5. 生态演替

6. 生态平衡

基本要求

1. 掌握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的基本概念和生态演替规律

2. 掌握各类微生物在水生态系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3. 水中有机质存在形式和数量关系以及转化和分解特点;

4. 腐质的含义及其在生态系中的作用;

5.氮和磷循环的特点。

第五章 水体生物生产力(8学时)

主要内容

1.初级生产力 生产力的有关概念,初级生产力及其测定方法*,决定初级生产力的因素,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其他各类生物的初级生产力,生物圈的初级生产力,光和能利用效率;新生产力

2.次级生产力 水生动物生物能量学*,摄食能的变化规律,食物能量的分配和利用,能量转化效率,各类动物的次级生产力,次级生产力的测定方法;

3.渔业生产力 对水域渔业生产力和鱼类再生产规律认识的进展,决定水域渔产力的因素,渔业施肥与移植驯化,渔产力的评估*。

基本要求

1.掌握决定初级生产力诸因素的生态作用以及浮游植物初级生产力和现存量的时空分布;

2.掌握水生动物的摄食规律和食物能量的转化规律和转化效率;

3. 决定渔产力的生态因素和渔产力的评估。其他章节应全面理解。

第六章 养殖水域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及其保护(10学时)

1.水域生态系统的类型和基本特征 沿岸、浅海、河口湾、河川、湖泊、水库、池塘等生态环境特征,浮游生物,底栖生物和自游生物,生物生产力及渔业利用

2.水域的富营养化和赤潮* 3.水污染生态学、水资源与保护

4.全球变化、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

5.生物多样性及其保护。

基本要求

所有章节内容都要深入理解和掌握

(二)教学时数分配表

(三)使用教材及主要参考书

董双林、赵文主编。《养殖水域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4。

主要参考书:

1. 何志辉、赵文主编。《养殖水域生态学》。大连:大连出版社,2001。

2. 何志辉主编。淡水生态学。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3.孙儒泳。动物生态学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2。

4.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第2版)。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第五篇:环境生态学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引言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也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依赖的基本条件。过去的一个世纪,人们在创造了高速发达的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了那么多沙漠、荒山、断流的河流和污染的城市,使那么多生物从我们的身边消失,甚至从地球上永久的灭绝了。一个世纪的环境变迁竟如此之大以致在临近世纪更替之际提出了人类能否在地球上持续生存和发展这样一个严肃的问题。迄今的探索研究表明,在浩瀚的宇宙中,能为人类提供生存条件的只有地球,也就是说,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因而保护地球环境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和发展的惟一途径。

有鉴于此,在建设项目和其他一切开发地球资源,改变地球环境的活动中,进行生态环境的影响评价和保护地球生态环境,不仅是重要的,必要的,而且是每个地球公民应尽的义务和不可推卸的责任。

20世纪以来,世界人口翻两番,经济增长了几十倍,同时出现了全球性的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恶化等重大问题。这些问题影响到人类自身的长远生存与发展。有鉴于此,20世纪70年代开始形成了一个新的科学技术领域——环境影响评价,其目的是为了科学地评估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以便采取措施约束人们的行为,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基本概念

(一)环境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

目前,环境评价一般分为环境质量评价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质量评价是按照一定的评价标准和运用一定的指标和评价方法对某一区域的环境质量进行评定和发展趋势预测,主要为环境规划和环境综合整治服务。

环境影响评价是在人类进行某项开发建设活动之前,对该项活动可能给环境带来的影响进行预测,评估,并提出减少不利影响或改善环境质量的对策、措施,其目的主要是为行业主管部门提供决策的科学依据,为工程设计单位提供环境保护要求和建议,为环保行政主管部门的环境管理提供依据,同时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环境影响评价的作用是贯彻“预防为主”的环保政策方针,保证经济建设的合理布局,促进清洁生产和有利于环境和生态的先进技术和工艺的推广,制定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以减少环境影响,促进科学决策和管理以改善环境,同时可以为地区经济发展战略、产业结构改善提供借鉴。

表——环境质量评价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二)生态环境评价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评价一般也可以分为生态环境质量评价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生态环境质量评价主要考虑生态系统属性信息,是根据选定的指标体系,运用综合评价的方法评定某区域生态环境的恶劣,作为环境现状评价或环境影响评价的参考标准,或为环境规划和环境建设提供基本依据。例如:野生生物种群状况、自然保护区的保护价值、栖息地适应性与重要性评价等,都属于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生态环境质量评价还可以用于资源评价中。生态环境评价一般包括资源评价在内。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对人类开发建设活动可能导致的生态环境影响进行分析与预测,并提供减少影响或改善生态环境的策略和措施。例如,分析某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环境服务功能,分析区域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评价自然资源的利用情况和评价污染的生态后果,以及某种开发建设行为的生态后果,都属于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畴。

环境影响评价是我国一项重要的环保制度。一般来说,环境影响评价包含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在内,但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污染影响评价为主,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内容不全,深度不够,与实际需要进行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尚有较大差距,而且二者在诸多方面是不同的。

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与传统环境影响评价的区别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一个全面调查和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和开发建设活动特点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过程,并依据国家的政策和法规提出对受影响生态环境行使有效保护的途径和措施。在进行生态环境评价时,下列基本原则应予以遵循:

将资源和生态环境作一体考虑,注意保护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自然资源,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所必须的资源基础;

讲求科学性,根据生态学和生态保护基本原理,阐明生态环境影响的特点、途径、性质、强度和可能的后果,寻求有效地保护、恢复、补偿、建设与改善生态环境的途径;

突出针对性,即针对具体的开发建设活动、具体受影响的生态环境特点,开展卓有成效的分析与评价;

坚持政策性,以国家的资源环境政策和生态环境保护战略为基本出发点,以法规为准绳,明确开发建设者的环境责任,实施对生态环境的有效管理;

坚持协调性,注意可行性,即协调经济、社会与环境的关系,协调布局与整体、短期与长期、企业与社会的利益关系,协调区域与项目、生态系统与生态因子内在关系等。协调的目的是提高评价的有有效性,提高环保措施的可行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技术

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的一般程序,并且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范围、内容、标准、等级和评价方法等,须根据开发建设活动的影响性质、影响程度和生态环境条件作具体的分析和确定。

(一)评价指导思想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在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知道下进行。为此应从可持续发展的视野识别影响;应体现整体意识,即从生态系统整体和自然—经济—社会复合生态系统整体考查问题,寻求对策;应具有超前意识,即不仅注意当期问题,当前需求,亦应考虑长远问题、长远需求;应以动态的发展的观念看待问题,分析问题。

建设项目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遵循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基本原则,并特别强调其针对性原则。由于生态系统显著的地域性特点,相同的开发建设项目绝不会有完全相同的评价结果。因此,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应以实地调查为主要依据,评价结论应符合建设地的环境特点,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应做到因地制宜,因害设防,重点建设,讲求实效。

(二)评价范围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开发建设全部活动的直接影响的范围和间接影响的所及范围。生态因子之间相互影响和相互依存关系式确定评价范围的重要参考因素。所确定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范围应包括所有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并能够充分体现生态系统的完整性和阐明其特征。应能包含所有可能受影响的敏感保护目标,并能反应区域性生态环境问题如自然灾害的源头及危害范围。按照环评工作程序,评价范围可分为生态调查范围、现状评价范围、影响分析与评价范围等。按照受影响因子的性质,可有植被、动物及其生境、土壤、地面水、地下水等不同因子相应的调查与评价范围。此外,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还受到技术可达性和所能获得资料的限定。行政区界也是重要的限定因子,须考虑。实际工作中,一般按照规范要求执行。

(三)评价标准

现行的环境影响评价以污染指控为宗旨,主要评价的对象是大气,水,土壤等人类的物化环境,可以用一组物化指标表征其环境质量。这就是评价标准,其评价标准有两类:环境质量标准和污染排放标准。在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时,以是否达到标准要求作为项目可行与否的基本度量。这是一种纯质量型评价。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评价的标准体系不仅复杂,而且因地而异。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

(1)能反应生态环境的优劣,特别是能够衡量生态环境功能的变化;

(2)能反应生态环境受影响的范围和程度,尽可能定量化;

(3)能用于规制开发商建设活动的行为方式,即具有可操作性。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标准来源

国家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国家已发布的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行业标准指行业发布的环境评价规范、规定、设计要求等;重要生态环境功能区以及其规划的保护要求;地方政府颁布的标准和规划区目标;河流水系保护要求或规划功能;特别地域的保护要求等。

(四)生态环境影响识别与评价因子筛选

环境影响识别时设计环评工作和编制环评大纲中的重要步骤,这是将开发建设活动的作用和环境的反应结合起来坐综合分析的第一步,目的是明确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影响涉及的主要敏感环境目标,从而初步筛选出评价工作重点内容。

影响识别时一种定性的和宏观的生态影响分析、生态影响认识过程。依据生态保护原理、依据实地调查资料和粗略的相关分析可进行影响识别。

生态环境影响识别包括影响(作用)因素识别码,即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对象识别,即识别作用受体;以及影响效应识别,即识别影响作用的性质、程度等。

(五)评价等级

参照世行要求,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等级可分为三级:一级为需深入全面的调查与评价,生态环境问题复杂,保护要求严格,须进行技术经济分析和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方案或行动计划;二级为一般评价与重点因子评价相结合,生态环境保护要求较严格,须针对重点问题编制生态环境保护计划和进行相应的技术经济分析,三级为重点因子评价或一般性分析,生态环境问题清楚,影响明显,保护要求一般,须按规定完成绿化指标和其他保护与恢复措施。

(六)生态环境调查

生态环境调查时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的基础性工作。生态系统的地域性特征决定了细致周详的生态环境现场调查时必不可少的工作步骤。生态环境调查也应尽可能了解历史变迁过程。

一般陆地生态系统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生态系统调查(类型、组成、重要生境等)、自然资源调查、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调查和敏感保护目标调查等几个方面。

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水土资源和动植物资源的调查也十分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社会经济稳定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资源调查也应本着质合量相结合的原则进行。

(七)生态分析与评价重点的确定

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以及迄今人类对她的认识还很肤浅,认真进行生态分析,以及全面深入地认识系统的特点就成为环评中一项贯彻始终的工作。生态分析室在生态调查已获得相当信息的基础上,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的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由局部到整体的综合研究过程。分析的目的是深入认识生态系统的内在本质和外在表征,明确区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认识评价区域不同生态系统之间和各生态因子间的相互关系,分析区域资源优势,以及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的相互联系等等,从而为进一步的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八)生态环境现状评价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是将生态环境调查和生态分析得到的重要信息进行量化,定量或比较精细地描述生态环境的质量状况和存在的问题。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与深度依据实际问题和管理要求决定。

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内容包括生态系统质量、状态和功能的评价、区域生态环境问题评价,自然资源赋予和利用状况评价,敏感保护目标状况评价等。其中,生态系统质量、状况和功能的评价是现状评价的重点。

由于生态系统结构的层次性特点,决定着生态系统的评价也具有层次性,一般可按照两个层次进行评价:一是生态系统层次上的整体质量评价;二是生态因子层次上的因子状况评价。两个层次上的评价都是由若干指标来表征的,在开发建设项目的生态环评中,一般对可控制因子要做较详细的评价,以便采取保护或恢复性措施;对人力难以控制的因子,如气候因子,一般只作为生态系统存在的条件和影响因素看待,只作生态分析和生态影响分析,不作为评价的对象。

(九)生态环境影响预测

影响预测是环境影响评价的核心,同时又是最薄弱的部分。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常常可能是用模糊地语言而不是由精确地数值表达的,用于预测的方法也常常是特例而非普遍适用的规律,许多方法都是参杂着人的主观认识在内,而且所谓生态环境影响可能常常是风险性质的,并不一定会确切的发生。因此,在理想状态下,生态环境影响预测可以认为是一种有根据的假说,而且是可以通过管理和此后的实验验证的假说。

(十)生态环境影响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要求对环境承载力(或环境容量)进行系统分析,以确定其可否为环境所接受。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亦可称为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是对生态环境影响预测的结果进行评估(亦称评价),以确定所发生的生态环境影响可否为生态或社会所接受。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是人类对生态影响的主观认识与判断。建设项目的生态环境影响评估的主要目的是:

(1)评估影响(性质、程度)的显著性,以决定行止;

(2)评估生态环境保护目标的重要性,以决定保护的优先性;

(3)评估价值的得失,以决定得失与取舍。

在进行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是,主要从生态学、经济、社会、文化、法律等方面着眼,一般依据的评估基准是:

(1)科学意义基准,主要是生态学意义的基准;

(2)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政策基准;

(3)社会文化价值与经济资源价值基准;

(4)法律基准,包括环境、资源保护法规;

(5)其他基准与技术规范。

(十一)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编制生态环境保护措施是生态环境影响评价工作的“重头戏”,也是环境影响报告书中最精彩的部分,编制生态环保措施须满足一些基本要求:

(1)体现法规的严肃性

(2)要有明确的目的性

(3)具有一定超前性

(4)提高针对性和注重实效

(5)体现“预防为主”的基本原则

(6)遵循生态环境保护的基本原理

(7)实施功能补偿

(8)强化保护重点

(十二)生态环境监测

生态环境监测的目的主要有三点:认识生态背景,验证假说和味采取补救措施或应急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生态环境监测技术要点

(1)明确监测工作范围

(2)考虑监测方案的可行性

(3)注意“指示器”生物的选择

(4)与其他监测活动向匹配

生态环境监测指标

(1)遗传多样性监测指标

(2)物种监测指标

(3)生态系统(或生境)监测指标

参考文献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概论》

《公路建设项目环境后评价》

《环境分析与评价》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保护导论》

《环境保护ABC》

《环境与人类》

《日益重要的环境科学》

《环境生态保护学》

下载1第一章生态学课件word格式文档
下载1第一章生态学课件.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生态学答案

    1、 原生演替 演替开始于原生裸地或原生荒原(完全没有植被并且也没有任何植物繁殖体存在的裸露地 段)的群落演替。次生演替 演替开始于次生裸地(如森林砍伐迹地、弃耕地)上的群......

    生态学读书笔记

    《陆地生态系统生态学原理第三篇格局》读书笔记 在本书第三篇中,作者分两章分别讲述了时间动态和景观异质性与生态系统动态。 生态系统的波动包括年际变化和长期变化。在一年......

    生态学感想

    生态学翻译感想 英译汉本来是在英语课堂才有的,这次的生态学翻译让我改变了看法。也许现在的中国在科学上需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她们先进的科学技术,于是我们的许多教程都是英文......

    生态学复习资料

    生态学(部分资料) 1、生态学作为一个学科名词,是德国博物学家E.Haeckel于1866年在其著作《普通生物形态学》中首次提出。 2、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这里,生......

    生态学教案

    生态学 ECOLOGY Chap.1 绪论 一、生态学的定义 第一节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生态学”一词最早由H.Thorean(索瑞)于1858年提出,“Eco—“一词源自”oikos”(希腊文),意......

    读后感生态学

    读《生态系统生态学》有感 09生物2班 李红梅 12号近几十年来生态系统研究已成为生态主流,它与人类社会的持续发展有密切关系。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环境、人口、生物资源......

    生态学实习

    生态学校外实习报告 城规091 尹华冰200908340311 1.实习目的及意义: 本次实习主要目的是认识什么是湿地,湿地的主要功能、湿地的类型以及为什么说湿地生产量是最高的。 野外......

    生态学考试

    【生态学】专业 一、专业培养目标及毕业生基本要求 1.培养目标: 本专业的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获得生态工程技术基本技能训练,得到良好的科研、技术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