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末调研考试语文试卷分析
灵 荻
期末调研考试九年级语文,全市学生3094人,平均分77.21分,及格率54.40%,优秀率9.76%。从全市的试卷中,随机抽取了240份进行了试卷分析,现将学生答卷情况分析汇总如下。
九年级语文试卷120分,三大部分。
第一部分,6个小题,23分。抽样试卷得分率0.66。主要问题出现在第3小题中的④题,原题是“韩愈《马说》中揭示善于发现人才的重要性的语句是————”正确答案是“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而许多学生答成“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第4小题是选出没有语病的句子,考查学生分辨病句的能力,第5小题选出标点符号使用有误的句子,考查标点符号的使用能力,很多成绩中下等的学生在这两个小题上都丢了分。丢分最多的是第6小题,原题是“观察下面一幅漫画,回答问题。①用简洁的语言说明漫画的内容(3分)②说一说漫画给你的启示(3分)”学生不会使用说明性语言,不知道说明性的文字怎样写,如有的学生答成“漫画反映了现在水资源浪费严重,如果现在不珍惜以后就面临缺水困难”;有的学生干脆空着不答,丢分严重。
教学启示:
1.对基础知识的强化要常抓不懈,3500个字的字音字形一定要准确地会读会写。
2.古诗文默写和现代诗文默写不要出现错别字。
3.病句、修辞、标点符号等知识,一定要给学生讲解明白,并进行专题强化训练。
4.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
5.识记课本中涉及的中外重要作家及其时代、国别和代表作。
6.根据要求提取文字材料的重要信息,说明、归纳图表所反映的主要内容,并形成自己的认识(如第6题)。这是综合性学习的要求,要提高认识,加强综合训练,突破这个难点,提高得分率。
第二大部分,四个阅读题。
阅读一包含3个小题,6分,考查学生古诗词的鉴赏能力,抽样试卷得分率0.86。3个小题分别考查文学常识、朗读节奏、诗句赏析。失分点主要是诗句赏析,学生对诗句的理解不准确。
教学启示:古代诗词阅读认真执行学科考试说明。
1.理解词义和句意;2.划分朗读节奏;3.欣赏词语和句子;4.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作者所表达的情感;5.体会诗词的语言和写法。
阅读二是文言文阅读,篇目《鱼我所欲也》和《礼记·檀弓》的对比阅读,5个小题,14分,抽样试卷得分率0.70。主要问题出现在第14小题,“在《礼记·檀弓》选文中,饿者表现了怎样的气节?”正确答案是“宁可饿死,也不接受屈辱性的施舍”,有的学生答成“舍生取义,宁死不屈的气节”而评卷老师却给了零分,有失偏颇。
教学启示:
学科考试说明要求: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章中的含义;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估、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2.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3.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4.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5.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
根据要求和调研考试情况,我们认为在今后的教学中应注意:
1.重视教材的作用,用足用好教材,避免压题、赌题现象。教材是最重要的教学资源,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对教材的深入理解和把握,要避免出现“教材无用论”。每一篇文言文教师都要认认真真地教,学生都要扎扎实实地学,只有这样才能达到《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2.重视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教学,要求学生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章中的含义,重视学生的语文积累和语感的培养。使学生翻译浅显的文言文达到文从字顺,适应学生文化学习发展的需要。此外,从学生的答题情况来看,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的现象比较突出。在文言教学中,更要注重字词积累,重视语文学习习惯的形成,引导学生认真书写,强化记忆,认真阅读,善于思考,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思维品质。
阅读三是议论文阅读,5个小题,12分,抽样试卷得分率0.56。学生答卷出现的问题很多,15题主要考查学生提炼议论文论点的能力,正确答案是“无论哪一种能力,要达到了习惯成自然的地步,才算我们有了那种能力”,而学生有的答“习惯成自然”,有的答“我们做人做事,需要种种的能力,所以最要紧的是养成种种的习惯”。说明学生读题不准确,不能正确地找到原句。答案就在题干的附近,不能在题干的前面或后面很远的地方。16题、17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概括文意的能力,失分的原因主要是答案不全面或概括不准确。18题考查学生的修辞知识,大部分学生知道是排比句式,但不知道排比在文段中的表达作用,因此丢分。19题是开放性试题,题目简单易理解,得分率很高。阅读四是文言文阅读,5个小题,15分。抽样试卷得分率0.58。失分较多。20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和概括能力,学生答卷情况较好,得分率较高。21题、22题考查学生对文段和语句的理解和概括能力,失分较多。23题考查语句的作用,正确答案应该是结构和内容两方面的作用,学生答出一方面的占多数,因此失分。24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写作手法和思想内容的分析理解,题目较难,学生概述不准确,不能得满分。
教学启示:学科说明对现代文阅读的要求:
1.整体感知文章的主要内容,把握文章的中心。
2.理解段落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思路。
3.理解重要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4.了解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等表达方式在文章中的作用。
5.领会科技作品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6.区分简单议论文中的观点和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
7.体会作者在文章中所表现的态度、观点、情感。
8.筛选并提取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9.理解并欣赏文学作品中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10.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11.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就某一方面提出自己的看法或疑问。
根据要求,结合调研考试,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们应该注意:
现代文复习更要抓住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比如:
说明文中说明方法的作用是什么?答题技巧如下:
列数字 准确+说明内容
打比方 形象生动+说明内容
举例子 充分有力+说明内容
作比较 清楚明白+说明内容
分类别 条理清晰+说明内容
下定义 科学准确+说明内容
议论文中论点的提出方式有哪些?
①文章的标题。②文章第一句话。③用故事、生活中的现象引入,提出论点。④文章的结尾。⑤根据文章内容或分论点,自己总结。
常用的论证方法有哪些?例证法(事实论证)、引证法(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常用论证方法的作用是什么?
例证法:增强论述的说服力。
引证法:使论述的观点具有不可辩驳的力量。
对比论证:是非曲直更加分明,使人更容易接受。
比喻论证:使深刻的道理更加浅显易懂、形象生动。
记叙文阅读要抓线索、人物的刻画、中心的提炼、句子含义的理解、阅读后的感受等等。
文章的段落(语句)在结构上的作用主要是:
1、总领下文。
2、总结上文。
3、归纳全文(点明中心)。
4、承上启下(过渡作用)。
5、照应作用(题目、开头、文中)。
环境描写的作用主要是:
1、点明环境。
2、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3、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4、烘托人物形象。
解答试题的几个策略:
(1)宁多答勿少答。我们要充分利用中考试卷的弱点,这个弱点是“没有限定答题的字数”。
(2)多用原文少用自己的话。一般的说,能用原文回答的就不用自己的话,与其说原文比自己的话精炼、准确,倒不如说用原文回答更符合作者和出题人的意图和口味。
(3)学会加工原文。找到了原文,并不一定能用,还要加工。加工原文同样体现考生的语文能力。主要方法有删、加、换、缩。
(4)要点宁多勿少法。要点多了不扣分,少了要减分。
教师要强化课外阅读,因为中考语文最后的较量在课外。要大量的补充课外的,通过量的积累达到质的飞跃。正所谓“观千剑而后说器,操千曲而后晓声”。
第三大部分是作文,题目是半命题作文《我最————》,抽样试卷得分率0.72,成绩很不理想。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学生补写题目时打不开思路,或题目补写不当(太空太大),导致写作不顺畅。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提携全篇。题目是多米诺骨牌的第一张,题目选好了,其他骨牌便会应推而倒。如这些题目填上后,你会发现其实就是平时常见的作文。)《我最熟悉的人》《我最熟悉的一个人》《我最感动的一件事》《我最感动的一瞬间》《我最欣赏的一堂课》《我最难忘的一件事》《我最喜欢的一本书》等等,这样的题目简单明了,易于书写。而这样的题目《我最爱》《我最恨》《我最幸福》《我最温暖》《我最无奈》《我最向往》等等就显得大而空,不易入笔,难成好文。
教学启示:
平时作文教学要提高有效性,应多抓作文的速成训练。如审题训练、主题确定、搜集材料、勾勒框架、开头训练、结尾训练、语言训练、书写训练、速成训练、修改训练等等。
第二篇:2014--2015期末九年级语文试卷分析
2014—2015上学期九年级语文期末考试试卷分析
袁爱玲
一、成绩分析
2014——2015学九年级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已经结束,本次考试试题满分为12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参加考试的学生最高分为93分,最低分为 70分,平均分为 84.92,学生整体感觉偏难。
二、试卷及试题分析
试卷充分体现了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提倡并考查了学生的自主阅读、研究性阅读的能力,立足于课内,进行适当拓展延伸。这份试卷对于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语文实践能力作了一次有益的尝试,为今后根据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来实施课堂教学指明了方向。
第一部分25分,涉及了古诗文、名著、病句修改、标点、字词、句子排序、综合性学习几部分。与以往不同的是病句修改是先找出再修改,错别字也是选择题形式出现,但不是给出的几组词语,是给出的句子,加大了难度;古诗文名句默写是机械型默写和理解型默写。名著的考察比较细致,要求写出三个方面,应该对名著的考察加大了难度。句子排序不仅考察学生理解能力还考察了学生思维逻辑能力。综合性学习贴近现实,更侧重学生语文实际运用的能力。
第二大部分一是古诗、文言文阅读,本次试卷改变了以往的类型,古诗的考察趋向于课外,这就需要教师平时要注意交给学生理解古诗的方法,文言文分课内和课外两个,两篇文章没有什么联系。突出考查学生阅读表达能力和独特的体验。文言文阅读越来越注重学生的理解能力。
二是现代文阅读,这个题目共有两个板快,都是课外阅读。考察议论文和记叙文。注重学生的阅读体验,比如18、21、22两个小题,体现学生的阅读积累比如17小题。
总体来说,学生答题情况一般。尤其是第二个记叙文的阅读,在答题的细节方面显露了学生阅读能力的欠缺、语言表达能力欠缺。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差,这是阅读题失分多的重要原因。这不仅表现在第一部分考查学生运用语文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语言运用题的解答上,而且还表现在通过阅读材料,对文章的大意的把握,概括捕捉信息等阅读题的答案表述和作文的语言表达中。学生心中所想没有准确说出言不达意,是不会得分的。
第三部分是作文50分。以“寻找”为话题,文体不限。留给了学生一定的思维想象的空间,比较符合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感情较为真挚,有话可说,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选用的材料不是很新颖,有不少同学的材料显得老套。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不能很好地借助一些有效的表达方式突出主旨。
三、存在的问题
从教学双方来分析试卷得分高低,大致可以发现:
(1)目前教学对学生的“双基”训练还不够扎实;(2)教师对学生语文学习心理及过程,缺少整体的理性的认识,特别是从课内到课外语文能力训练的一贯性系统性不够;
(3)语文教学关注课堂多,关注课外少;关注课本多,关注生少;
(4)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整体不高;
(5)作文教学训练水平不高,机械有余,活力不足。
三、对语文教学的几点建议
1、顺应课程改革,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教师注意学习,从整体思考语文教学,立足课内放眼课外,“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2、更新观念,构建充满活力的语文课堂。
立足实际,精选教学内容,突出重点,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真正能得法于课内。在注重双基的同时,让课堂充满活力,这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才高,上面得分率低的题目也就成了得分率高的题目。
3、加强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
能让学生受益于课外。积极创造条件,加强学生的课外阅读,研究如何加强课外阅读的指导,建议整体设计富有创意的语文实践活动,以活动带动和丰富课外阅读。
4、强化作文教学,强化“识字与写字”教学。
“识字与写字” 和“写作”教学的改革相对落后,课程标准对初中阶段提出了更为明确的要求。规范的书写是对祖国语言热爱的体现,有活力的作文教学,才能使学生写出有活力的文章。
第三篇: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九年级上册期末语文试卷分析
实验中学 鲁君艳
一、试卷结构:
本考卷充分体现了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素养,力求切合教学实际,值得一提的是,本试卷在注重语文基础积累的同时,加大了对语言运用能力的考查力度,强调了语文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注重语文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展示了新课程改革的方向,同时也指明了中考复习的方向。试卷满分为120分,共有三个版块:
第一题:积累运用(共24分)
第二题:阅读赏析(共46分)
第三题:作文(共50分)
二、对试题的评价
今年的语文学科试题严格执行大纲要求,同时又能体现“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的新课改理念。从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出发,从初中语文的实际出发,稳求有变,变在有新,深化了语文考试改革。试题有以下几个特点:
1、更加注重能力考查,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注重对文章整体的感悟能力、分析能力和评价欣赏能力的考查。作文命题宽中有严,既打开了学生的作文思路,又便于阅卷人员把握分值,淡化文体要求。
2、扩大思维含量,注重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考查。全卷题型以主观题为主,加强对语言感悟能力和语言文化素养的考查。主观题允许合理的不同答法,探索开放性试题,鼓励个人创思。
3、贴近社会,贴近生活,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强调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统观试题,感性和理性完美统一,更趋向人文化、体现的是人性美。学生在答题的过程中无疑受到一次思想教育和情感的陶冶。
三、对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第一部分积累与运用,稳中求变。如:
第一题是,要求将拼音写出汉字,学生得分较好。
第二小题,为选择题,此题大部分同学判断失误,满分2分,但大部分学生失分。
第三小题为病句题,这类基础知识一要靠学生平时的点滴积累,二要求教师在平时应加强方法上的引导。如:病句修改中的中心语,句子成分的删改,这是学生最大的问题;同时注意用词的准确性,分析“说明”与“表达(表明、表述等)”的区别。这样,认真仔细审题后,问题则迎刃而解。
第四小题,标点的用法,此题考察常用标点。得分较好。
第五小题,考查的是古诗词默写,学生背诵较好,得分率较高,以后还得继续发扬。
第六小题考察的是综合实践,阅读材料,把握依据,得出方法。
第二部分阅读题,是由课内诗词赏析现代文阅读和文言文阅读三部分组成。现代文如《成全善良》,总体来说得分偏低。此题虽然考点明确,19题分析段落的作用,21题是对句子的赏析,23题是短文主题的思考,学生失分较多,主要原因一是审不清题,二是对课文内容没有理解透。在以后,要继续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多训练一些开放性题型的题,教给学生灵活阅读的习惯。
文言文部分,考的是课内《出师表》和课外的比较阅读,考试之前我们将课内重点文言文和古诗词作为了重点复习,课外文言文则采用的是学生自由复习,没有进行系统讲解,这样造成了学生的部分失分,从中也可以看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较差,老师绝不能放松,还必须认真仔细。
第三部分考察的是作文。一篇命半命题作文《倾听这颗_________的心》,作文本身难度不大,对于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相对薄弱的同学来说难度就大了。其实,只要认真审题,结合给出的材料是能把握主旨有话可说的。
从考试情况看:学生之间的差距很大,好的文章言辞流畅、精彩、严谨,旁征博引读书必定很多,字迹也漂亮、工整;而差的主题确立有误,甚至还有的学生根本没有主题;而且发现许多学生的“文体观念”很淡薄,基本技能缺失;还有不少学生似乎在考前死背一些范文,作文中雷同的、模仿的层出不穷,这种作文得分也较低。同时,卷面的差异也是很大的,因而一定要加强练字。
四、反思
1、转变观念,指导学生在运用中积累语文知识
老师们普遍认为语文知识教学在基础教育阶段仍是十分必要的,要把握好一个“度”,在学生的头脑中构建一个完整严密的知识体系,关键是要找准知识教学的突破口,找准课堂知识教学与中考知识考查的结合点,注重源于学生的语文知识资源,注重生活中语文知识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提高学生对语言现象和敏锐的洞察力、理解力就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2、加强学习指导,培育学生良好的语文习惯
“播种一种习惯,收获一种命运”,可见习惯对一个人成长的重要意义。语文学习习惯应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行为习惯:如认真书写的习惯、查阅工具书的习惯、诵读的习惯、做读书笔记的习惯等。另一方面,是语文学习的思维习惯,如独立思考的习惯、推敲感悟语言的习惯、敢于质疑的习惯等,这些习惯重在引导培养,培养学生思维习惯的过程也是培育学生良好思维品毛质的过程。只有养成了这两种习惯,才能变被动接受式学习为主动探索式的学习,语文教学才会达到“不待教师教,学生自能学”的境界。
3、遵循阅读的规律,避免纯技术性的操练
阅读教学要努力培养学生的整体感知能力、语言感悟能力及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且不可以纯技术性的操练代替学生的独立思考,且不可肢解文章,打破阅读教学的整体性原则,这样学生势必读不出文章的情味来。阅读就是要回归文本,要带领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培养阅读的能力,使学生学会怎样品味语言,怎样捕捉文字背后的隐含信息,怎样揣摩文本中那些“重要的暗示或提示”,怎样获得审美的愉悦,怎样对文本作出既富有创造性又符合文本实际的解读。
4、立足学生的真情体验,搞好当前作文教学改革
新的课程标准呈现出新的作文取向------“生活作文”、“个性作文”,即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认识生活中的现象,抒写生活的感悟。
第四篇: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2014年武汉市部分学校九年级调研测试语文试卷分析
一、试题整体分析:持续维稳、稳中稍变、紧贴课本、靠近生活、关注文化。
这次元调在题型方面持续维稳,延续了2013年中考语文试卷题型,持续体现课改特色和课改理念,注重考查学生对社会、对生活的关注,并引导学生关注和提升自我内在修养。纵观今年元月调考试题我们可以发现,整张试卷体现出持续维稳、稳中稍变、紧贴课本、靠近生活、关注文化的特色。
1.持续维稳--考试题型及内容分析
今年元月调考的试卷题型和去年中考、元调试卷基本一致。本次调考试卷还是7大题20小题,在内容排序上延续了去年的模式,各题型分值保持不变。基础题部分考查学生对常用字、词,汉语语法及语言逻辑和连贯性的掌握和使用情况;社科类文本阅读选取的是《低头族,你错过了什么》彰显了武汉市的选文特色--关注生活,思考生活,考查形式仍是3个选择题,考查重点仍是信息的整理和归纳;文言文阅读不再选自九年级课文内的文言文,一改前几年元调的文言篇章来源的特色,更接近中考的文言篇章选文;默写和去年中考的语文默写题型、分值以及难度一致;现代文阅读是选取了龙应台《孩子,你慢慢来》文集中的一篇《放学》,关注孩子的教育和成长;语言综合应用考查了信息的概括及分析,关注阅读生活;作文延续去年元月调考命题作文的形式和风格。
从题型看,可以说是考生熟悉的大家的作品或常练习的体裁类型。因此,考生对试卷题型很熟悉,上手较容易。这是元调语文试卷所体现出来的持续维稳的特点。
2.稳中稍变--变化题型分析
作为有“小中考”之称的元调,此次元调试题也体现了命题者在考题形式和难度中积极寻求变化的努力。
在基础选择题中,第一道题目没有考查字音,而是直接考查学生辨析字形的能力。
例如,元调备考时考生都准备的是课内的文言文,而此次出题却一改往日的文言篇章来源的形式,难度有所增加。
此次调考另一个变化就是现代文阅读的题型分值变化,句子的赏析在平时的练习中一般是4分,此次为6分,且文章的体裁是记叙性的篇章,在题目的设置上能更好的区分优等生和中等生的阅读能力。
4.靠近生活、关注文化--命题导向分析及预测
整张试卷中最大的特点就是靠近生活、关注文化了。试卷中多处体现出命题者对初中生成长和教育的关注,对生活热点的思考。语言文字综合应用题有关阅读书目的调查,命题作文“我的阅读故事”或“我所理解的阅读”,都体现了命题者要求学生密切关注生活,关注文化和社会的特点。
这一导向无疑在暗示考生们应该从生活、从文化、从社会本身出发,多观察,多思考,提升思考能力,升华内在修养。
二、考点分析 :总体难度系数0.6
5题型
考点
分值
难度系数
基础知识题
(1)字形
(2)词语运用
(3)语病
(4)语句的衔接
第一道题目直接考查课内词语的字形,没有考查字音,错误选项是“雾蔼”字形错误。
第二题是课内的选词填空。语句全部出自于课本,比较简单。
第三题:是语病题。考察的病句题型中的九种问题,要求学生要理解,掌握规律。
第四题:要将句子归到原文中去。这道题只要清楚了句子的意思和文段的各个层次即可准确无误,训练语段的理解能力和逻辑层次。
20.75
社科类文本阅读
(5)细节考查
(6)主旨概括
(7)推断分析
内容上沿袭了武汉市选文的一贯特点,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考点的设置都是对原文信息的筛选、理解和整合。考生在做这样类型的题目时,要细心地和原文进行严格比对,特别要注意那些易混淆的限定性、修饰性成分,同时,要对原文句式进行一定的转换,注意选项和原文之间的换元陈述关系。总体来说,这次社科类文本阅读难度不大。
90.70
文言文阅读
(8)文言文实词
(9)文言文虚词
(10)文言文信息的筛选和理解
(11)文言文翻译
此次调考的“文言文阅读”选取的片段来自于《冯谖客孟尝君》,仍为常考的人物类文言文,题型固定,实词、虚词、信息筛选和理解、语句翻译。题目不难,设题体现出一个明显的特点,即课内知识的迁移。
第8题文言实词的考查,为固定题型。四个实词都是将课内知识迁移,考生容易推断。同样考到了“之”的实词用法,此为常考点,易于辨别。
第9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于”这一文言虚词为常考文言虚词中的一个。考生只需先判断出题目中的“于”为“到---”即可,因为四个选项均来自于所学课文,考生若想选对这一题,需要对课文掌握扎实。
第10题文段内容的理解和筛选题,干扰因素不大,抓住语段中最后一句“孟尝君顾谓冯谖”即可判断出孟尝君并未辞退冯媛,不然不会出现这句话。“c”较容易的即可排除。
第11题文言文翻译有两个重点考查点,一为名词动用的用法,“衣冠”在这里为名词动用,翻译为“穿好衣服,戴好帽子”。第二为“来何疾也”的翻译,何: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示程度之深,可译为“怎么这样”。也:呀,与“何”相呼应,表疑问。故应翻译成“怎么这样快呀!”
翻译以直译为主,兼顾流畅顺达。
30.52古诗文默写
12、古诗词的默写和理解
0.70
现代文阅读
(13)文章情节的概括
(14)赏析句子
(15)文章结构和写作方法的分析
(16)自主探究类
此次选择是大家所熟悉的作家龙应台的一篇记叙性的文章。
在阅读的时候,仔细读出体现作者内心思想感情变化的词语。
第13题考查了学生对文章脉络的梳理,考查学生对文章的段落层次概括的能力。
第14题语句的赏析,要注重体会词语的表达效果,有一定的难度。
第15题要求学生结合文本分析作者写作结构的变化。不少考生感觉很陌生。一定结合“文本”并且联系题干所限定的词语作具体分析。
第16题考查了文章的主旨,并注重学生的探究分析能力。
0.50
语言文字运用
(17)调查问题的设置
(18)信息的概括和分析
(19)语言的具体运用
这次调考综合性学习题目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很贴近,题型跟往年题型基本保持一致。17题为设计问题题,考查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8题为概括信息题,考查学生读图能力和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19题为口语交际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但是这次调考与往年相比,又多了一些创新。比如18题,既考学生的筛选信息能力,又考学生的读图能力。同时还要求学生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可以说比往年稍加一点难度。再比如19题,以往参观或调查类的题目只是让学生提出自己的要求即可,而这道题是在一定的情形下(吵闹),提出要求,这就要求学生在提出要求的同时,还要做到“保证”,解决刚才的“吵闹”情形,因此相对难一点。
80.68
作文
(20)文字综合运用
武汉市元调此次是命题作文。
这两个题目既可以写记叙文,也可以写议论文,还可以写散文。
记叙文:《我的阅读故事》可以写一个或几个跟阅读相关经历的故事,写出在这个过程中的思考和领悟。要求:过程完整,具体,条理清晰,描写生动。
《我所理解的阅读》可以写在阅读过程中对阅读的一些感受以及“我”由此得出来的一些有代表性和特点的观点和看法。
议论文:主要侧重于第二个题目《我所理解的阅读》,谈出对阅读的看法,对自己有怎样的启迪,或者自己有怎样的思考。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思路清晰。
散文:两个题目都可以写散文,谈出自己对阅读的感悟。要求有贯穿全文的线索,可以以“阅读”为线索,铺排写自己对阅读的认知、情感,抒写感情;或散文诗式散片小段落化的散文,做到形散神不散。
一等文作文要求:能通过叙述自己阅读经历,或者通过谈论对“阅读”的理解,突出阅读带给人精神世界的过程和意义,有关“阅读”的故事有明确的过程,对“阅读”理解有深入的思考,材料较上一等而言略显平淡、普通一些。
0.60
三、复习备考建议
此次调研检测主要特点是平中维稳,贴近课本和生活。试卷题型设置和分值分配稳定,并多处体现出命题者对时事的关注,对生活热点的思考。这一导向无疑在暗示考生们除了夯实课本基础知识,牢固掌握各题型的答题思路和技巧外,应该从生活、从社会本身出发,多观察,多思考,提升思考能力,升华内在修养。
第五篇:九年级期末统考语文科目试卷分析
九年级期末统考语文科目试卷分析
全县统一举行的期末考试结束了,为了总结经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对九年级语文期末试卷作一个具体的分析。
一、对试题的总体认识
本试卷满分为120分,试题包括四个部分:
一、知识积累及运用(25分);
二、口语交际与综合探究(9分)
三、阅读理解及分析(36),四、作文(50分)。
从形式上看,试题符合学生的学习实际。从考查内容上看,语文学习中应掌握的重要的知识点在试卷中都有体现,且体现得较为灵活,以检测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主。命题者重点关注了新课改对语文教学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考虑了初中语文教学的现状。从总体上看,本次考试的试卷融知识、能力、情感教育于一体,以《语文课程标准》为指针,注重知识与技能的考查,注重人文精神和课改理念的渗透,强调语文学习的个性化和创造性;较好地体现了 “语文考试应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的精神,体现了学习于课内,运用于课外,课内课外巧妙衔接的特点。同时,又直击中考,具有很强的指导性,有助于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语文素养。
二、答题较好的方面
口语交际题答得普遍好,切合语境,语言得体;文言文《唐雎不辱使命》的词语解释和理解题学生做得很好,如9、11、12题;说明文和记叙文阅读题的做得较好,“漫话”题大部分学生能抓住要点进行回答;多数学生在作文中书写较规范,能紧扣文题行文,有真情实感。
三、主要失分原因
1、字音、字词的掌握还有欠缺。如“睿”字少“横”,“悄然”读不准。
2、学生对经典名著了解得还不够。如《西游记》中大战流沙河的是谁部分被学生不知道。
3、古诗默写,出现错别字,识记不扎实。
4、综合探究中的设计活动方案题,答得不够规范,有的方案不合情理。
5、文言句子翻译不够准确,课下注解掌握得不好。
6、阅读理解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所选文言文阅读材料是课内的《唐雎不辱使命》,现代文阅读材料均为课外的,包括说明文阅读和记叙文阅读,从题型上看,突出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注重到比较和探究意识的考查。试题涉及到词语运用、信息筛选、观点概括、内容的把握和探究、思想情感等,从学生的感受、体验、品味能力等角度进行了考查。
从答题情况看,不能正确把握文章的大意,快速捕捉有效信息,不能准确理解句子在文中的深层含义;不能准确提取关健的信息,找不准答案信息所在,对潜在的信息不能加以分析;答题的准确性有待进一步提高,答的不少,但没扣住要点。如14、16、22题,失分最多。
7、作文仍存在问题。①字数不到600个,②不能做到突出中心,所选材料有的偏离主题,③作文语言贫乏,语句平淡,④对细节的把握和描写过于单一,给人空洞的感觉。
四、考后反思:
1、更新教学理念,探求科学的教学方法。教师一定要成为学法的指导者、促进者,一定要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探究,要强调学习的过程而非仅仅是学习的结果,一定要改变程式化的教学方法,积极探索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提高课堂效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策略。
2、拓宽学生视野,增强自觉主动的阅读意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仅凭课堂内和课本内容远远承担不了,必须引导学生扩大阅读面,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语言积累,真正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3、培养阅读能力,要立足于课堂。一是整体把握课文思想内容的能力,二是体会重视词句含义的能力,三是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四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解答问题的能力,五是加强答题技巧的指导。
4、积极开展语文综合性学习,关注社会、关注大自然,使他们多一些实践机会,多一些生活积累,砺炼自己的思想言行,仔细观察和思考学校、家庭乃至社会的方方面面,在生活中提升自己的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
5.提高自我表达、个性表达的能力。在生活中求真,在求真中作文,平时多让学生关注生活,体验生活,做到有话可写,有感而发,表达生动传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