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单元作业设计案例
——四上数学《公顷和平方千米》单元作业设计
一
作业设计背景
“双减”作为教育部重点推动的一项教育改革,关系着国家未来的发展,牵动着千千万万个家庭。在“双减”背景下,我根据我校的实际情况及学情,进行了基于学科本质践行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单元作业设计。本单元作业将单元课时内容与探究实践活动进行融合贯通,关注学生年龄特征,突出了做作业“动”与“静”的过程,体现单元知识作业的结构化,注重对知识本质的深拓理解,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
二
单元教材分析
公顷是一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大面积的土地。以前认识的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和平方米等面积单位,比较适用于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土地的面积。计量面积很大的土地则很不方便因此需要公顷。本单元的内容是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是测量土地面积的常用单位。本单元内容是在进一步巩固面积认识的基础上,主要在于完善面积单位体系,帮助学生建立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为学生解决生活中关于土地面积的实际问题提供支持。
三
单元目标分析
1、使学生了解测量土地时常用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知道并理解公顷、平方千米与平方米之间的进率,会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使学生经历从实例到表象建立的过程,丰富直观经验,初步形成1公顷的表象。
四
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学习了面积和常用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生在图形面积的认识方法和直观表象建立上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基本活动经验。但是公顷和平方千米这两个面积单位比较大,生活中学生接触的并不多,所以要充分利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表象,并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五
单元作业设计
结合实际,层次分明
作业具有检验学习效果、巩固所学知识、促进应用拓展、发现教学“盲区”的功能。“双减”政策下,作业改革是学校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根据学生课程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我们从“基本题”、“综合题”、“发展题”三个层次出发开展了单元作业设计。
依托导图,强化理解
关于数学知识,真正的精华都在课本上。整理知识,需要“沙里淘金”的耐心和本领。结合第二单元所学内容,学生们用心归纳知识要点,精心制作,总结全面。利用思维导图的优势,帮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理清学习思路,轻松掌握重点,高效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归纳演绎能力。
围绕主题,开展实践
公顷和平方千米是两个较大的面积单位,一般用于计量较大的土地面积。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学过了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等面积单位,这些单位适宜计量物体表面、平面图形以及小块的面积,坐在教室里学生就能够直观地观察到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大小,可1公顷和1平方千米究竟有多大呢?这可不是在教室里就能感知得到了哦!
要想算出面积,我们就得知道所走图形的边长,可是怎样测量路线的长度呢?这可不是我们平常用的尺能测出来的了。于是设计了以下实践活动:
学生通过活动感受到了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大小,体会到了生活中的数学!数学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将知识与经验有机的结合起来,从生活的源头汲取活水,使数学与生活联袂,我们相信孩子们会越来越喜欢这充满生命活力的数学的!
总之,作业只是检测学生在课堂中学到了什么、学会了什么、掌握了多少、会不会应用的一个手段和工具,让学生在课后得到知识的巩固和加深才是最终目的。因此,教师在设计作业的过程中不仅要重视巩固知识,还要不断创新多种多样的数学作业设计形式,使学生更加乐于动手完成每一次作业。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让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作业充满浓厚兴趣,感受到时时刻刻在生活中学习,学习就在生活中,从而增强在“双减”背景下作业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