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背景下】:小学语文单元整体作业设计优秀案例
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作业设计
一.作业定位
本单元的练习作业以单元学习目标为设计依据,针对整个单元的知识点、能力训练点,结合学情,对学生进行有重点、有层次的引领、指导。单元练习作业的设计体现如下导向:一是体现整体与综合,即单元作业不是课时作业的简单累加,而是需要学生学习完一个单元后,综合运用该单元的核心知识和方法等完成的作业;二是关照学情与差异,即单元作业要从儿童立场出发,贴合学生的学习兴趣,着力体现“作业即学习活动”的理念,切实提高作业的实践性、挑战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风格;三是注重协同与互补,即作业作为一种课外的学习任务,应该在适当巩固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课外时空的优势,与教学环节实现优势互补,体现“课程观”;四是注重诊断与改进,即充分考虑教学的实际效果,使之成为设计新的教学任务的出发点,同时也能不断完善作业设计的方式,提高对学生指导的针对性。
二.作业目标
1.能积累和运用本单元的词语、句子等,交流、总结单元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
2.在学习活动中,运用单元学到的方法,阅读、查找相关资料,走进人物的思维过程,体会思维的奥秘。
3.能根据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
4.能展开丰富的想象,创编海底探险故事。
5.能灵活运用思维,懂得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6.尝试挑战选择性作业,发展深度思维。
三.作业内容
导语:同学,你好!经过这一单元的学习,你一定对“思维”一词印象深刻吧?来,让我们在实践中触摸思维,在阅读中提升思维,在写作中运用思维。
四.作业设计意图
1.把握单元整体,分块落实运用。
本单元的主题是“思维的火花”,练习从单元整体出发,围绕“思维”设计了六大活动:活动一和活动二旨在引导学生回顾整个单元的学习,积累与运用,充分发挥作业的诊断功能;活动三到活动五对应“阅读”部分,一方面学生可再次感悟思维的魅力,另一方面引导学生从阅读到生活,整合运用习得的方法,解决问题,激发兴趣。
2.语文要素入手,了解思维过程。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不等同于“找出人物心理活动的变化”,但“心理活动”确是走近人物思维的重要依托。第10题引导学生试着走进楚王或晏子的心理,这是最贴近人物思维过程的一步。“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不等于“概括课文主要内容”,但了解事情发展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是“加深理解”的基础。于是,依据单元学习目标“能根据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用自己的话讲述故事内容”设计了第8题,并把这道练习设计在活动三的开始,以此凸显其基础地位。单元的三篇课文课后习习题中不约而同地安排了讲故事,活动三就是以讲故事的情境展开,力求让思维外显,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3.建构助学系统,直砥学生内心。
本单元作业设计以“参与读书节活动”为大主题,安排了六项活动式作业,引导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开展活动,完成练习。为了体现作业的语文味、生活味,小贴士、学习伙伴也加入其中,趣味性集中体现在每小题序号后的“名号”,如“我是翻译家”“成语小驿站”“古今训练场”“年龄计算器”等,让每一题练习发挥出其不可替代的价值。当学生乐于其中,作业就能发挥出最大的意义。
4.凸显实践能力,关照分层作业。
在“双减”政策实施的背景下,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多样的实践活动来丰富学生的学习与生活。活动六就是关照了这一点。通过“问题情境我梳理”和“思维过程我实践”,引导学生走入实践,交出内心,习得运用,也是学生主体地位的凸显。“双减”政策同时关注分层作业。第7题旨在培养学生自主设计练习的能力,教师在单元练习设计时,为语文园地中的“关于时间过得很快(很慢)的内心体验”的相关练习留了空白,通过学习伙伴的提示,给予学生思维创造的空间;第13题引导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思维的艺术,是具有挑战性的练习。这两题均设计为选做题,同时冠以“思维运用池”和“思维挑战园”的称号,激发一批学生完成练习的质量,分层意识足。
五.作业使用建议
1.合理安排,分阶完成。
单元整组作业中的基础性作业和习作对应的作业(活动一、二、六),可以安排在单元学习的过程中。单元学习过后,安排活动三、四、五的系列作业,但个别练习也可根据单元实际学习阶段统筹安排。如第15题引导学生对比《超级思维》和《自相矛盾》的思维异同,可安排在《自相矛盾》的课文学习后,等下阶段再做练习时“重做”,学生就会有不一样的体验。
2.完善评价,切实跟进。
为更好地达到单元练习作业诊断、改进、发展的目的,科学实施作业评改就显得至关重要。一方面,教师要善于发现作业中的典型问题,通过分析、梳理,思考原因,或制作微课,或集中讲评。另一方面,因主观性练习较多,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小组的方式进行分享、评改跟进,合作完成“最优解”。对于实践性的作业,教师要通过“参与度”“深入度”等角度多元评价学生的作业,或是发现其作业的独特之处,或是关注其在作业中的互帮互助能力,这些都可以成为评价的标准。
3.学生主体,优化改进。
练习最终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学生的口碑就是作业质量的体现。为使本单元练习作业发挥更大、更持久的作用,建议教师在使用时根据城乡的差异、班情的不同等进行作业的重组、改进,从而优化本单元的作业设计,提升作业质量。学生在练习后,教师要注意收集其练习的体验度,及时吸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