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2022-03-10 12:20:03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这篇《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

“思辨”一词来自西方哲学,我国《礼记·中庸》中也有“思辨”一说——“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所谓“思辨”就是“慎思、明辨”[1]。我们的先人对思维的认识很有前瞻性,孔子在《论语》中也提倡“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辨与阅读也是相互结合、相互统一的关系,学生既要在思辨中阅读,也要在阅读中思辨,最后指向学生阅读技巧的培养与思辨能力的提高。提升学生的思辨能力是当下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思辨性阅读也成为目前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高效率的课堂本身就应该是一个充满思辨味道的课堂,唯有如此,学生的学习才会真正地走出课堂,学生阅读的过程也才会充满思维的张力。因此,我们应该呼唤思辨性的回归,以思促学,让思辨性阅读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真正落地。

一、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

1.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语文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学生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小学时期正是语文阅读思维形成的一个关键时期,在传统灌输式的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过多的讲解分析代替了学生的观察和思考,学生由于缺乏独立的思考,往往处于被动地接受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学是零散僵化的,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和发展。如今倡导的“高效课堂”,不仅注重知识技能的习得,更强调学生思辨能力和思维习惯的养成。随着我国新一轮语文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发展,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思辨能力已经成为语文学习的一个主要目标,思辨性阅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2.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指出,语言课程应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语言既是学生思维的基础和工具,又是学生思维的呈现。只有深入学习与灵活应用语言文字,不断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助力思维的发展和成长,才能实现语文课程工具性与人文性的有机统一。思辨性阅读为学生搭建了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让学生与作者、文本进行思想对话,在对话中产生思想的火花,在对话中挖掘文本的独到之处,在对话中感受语言的精妙运用。学生在言语实践中不仅提升了阅读技巧,还增强了语言表达能力,思辨思维便从中得到发展。

3.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没有思辨能力的阅读教学是枯燥无味的,学生只有在好奇心的驱动下所产生的阅读和思考,才是最有效的。思辨性阅读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增强问题意识,激活思维能力,唤醒学生的独立思考与自主探究,实现阅读效果与思辨能力同步发展。

4.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当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主要侧重于语言教学,教师将过多的精力花在了对文章字、词、句的综合运用和朗读体验上,对学生认识感知、理性思维、独立评价能力的培养却被忽略了。这种以讲授为主导的课堂和碎片化的阅读形式很难给学生较大的思维发展空间,难以激发学生的深层阅读。通过思辨能力的引导,让学生以个性化的思考介入语文学习,在言语实践中实现学生、教师、文本、生活的积极互动,才能有效地引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二、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实践路径

1.问题驱动,培养思维的创新性

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与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要想提高学生的思辨性阅读能力,教师就要从文本中找出合适的思维训练点,由问题驱动阅读,让学生进行思辨阅读,将无形的思维转化成有形的语言。

以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小马过河》为例:

你同意下面的说法吗?说说你的理由。

◇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所以老牛和松鼠对小马撒谎了。

◇小马向很多人请教,是对的。

◇别人的经验不一定可靠,得自己去尝试。

◇什么事都要自己尝试,别人的话不可信。

《小马过河》课后习题的第3题列出了4个以课文内容为基准的观点。这样的习题安排打破了低年级学生原有的训练方式,更侧重于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这样的训练可谓“守正出新”,既继承了精华部分,又与时俱进。《小马过河》是一篇经典的老课文,以前教师们对文章的教学价值定位大都落在老马说的那段话上,这当然是“精华部分”,但对于准备二年级升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培养思维能力则显得更为重要。这一阶段的孩子们正处于成长的过渡时期,他们在阅读中需要得到更多思维上的锻炼。思辨能力的训练应该贯穿于小学生整个阅读活动的全过程中,从小学低年级起就要有意识地去引导和组织他们进行这样的思维训练。再比如《大象的耳朵》《蜘蛛开店》《青蛙卖泥塘》等课文都是很好的训练学生思辨能力的素材,如果能立足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点设计富有思辨性的问题,我们就能把文章的价值引领到另一个层次。

2.搭设支架,解决思维的肯綮点

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情来预设学生在学习时可能存在什么样的思维障碍,以便在学生思维的肯綮点上搭设支架。有了这个支架,学生不仅更容易理解文本,还能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多面性[2]。

以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木和鸟》为例:

你同意下面这些对父亲的判断吗?说说你的理由。

父亲一生最喜欢树林和鸟。

父亲对鸟的习性十分了解。

父亲很善于观察。

父亲热爱自然。

父亲曾经是个猎人。

《父亲、树木和鸟》课后习题的第2题,要求学生针对不同观点展开论述。中年级学生的语言逻辑是浅层化的,对于文本的理解只停留在表面,达不到更高的逻辑思维水平,在关键点上可能会陷入困境。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充分唤醒学生的个人体验,在阅读活动中强化学生的思辨行为。那么,教师就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从文本中搜集相关的资料支持其观点。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得关键信息的能力,并将其内化为自己的看法和观点进行论述,完成从文本到思维,再到语言等各个环节的学习过程,教师可以尝试在这个关键位置上为小学生建立一个支架,指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进行发散性思维,采用图文结合的方式进行梳理和总结,以便学生尽可能地做到观点清楚、表达流畅(见图1)。

当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思维导图梳理出自己的看法后,再通过小组合作进行自由讨论和攻辩,让学生在思考和思维冲突中实现交流互动。在小组讨论中,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和比较、归纳和总结,从而有理有据地说明自己的看法和观点。正是在不断的梳理和讨论中,学生实现了语言综合运用能力和逻辑思辨能力的双重提升。

3.师生对话,提高思维的深刻性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以“思维的火花”为主题,选编的三篇文章都是经典的教学文本,意在让学生重新认识和深入了解一个人物的具体思维和心理活动发展过程,加深对课文所述具体内容的主观认识和理解。《自相矛盾》一文运用浅显的寓言故事形式体现深刻的逻辑悖论;《田忌赛马》所包含的思维方式有着很强的借鉴意义;《跳水》的故事情节层层推进、扣人心弦,让读者感受到智慧的力量。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通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这也是单元教学的重难点。教师不妨通过对话来引导学生深入人物内心,感悟其内在品质。[3]利用《自相矛盾》课后练习题,教师可以进行有针对性的思维训练,在总结楚人自吹自擂后追问:“在生活中,你有没有发现与楚人相反的人?”学生从自己的生活经历出发,比较和分析楚人的性格特征,加深对楚人不切实际的品质的领悟,提升了学生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教学《田忌赛马》时,可通过“田忌为什么能赢齐威王”这个问题来驱动对话,将第二次赛马的对阵图画出来。教师再适时追问:“为什么孙膑能想出来这样巧妙的点子,田忌和齐威王却想不到?”以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学生比较两组人物后再追问:“你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赢得比赛吗?”在持续的追问中,学生便不难体会孙膑的智慧了。在教学《跳水》一课时,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提问:“救儿子的风险那么大,船长为什么不征求其他人的意见,非要自己去冒险?”学生讨论后教师再追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船长?”在一次次的追问中,学生也一步一步地体会到船长的沉着与冷静,课文理解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4.多元质疑,感受思维的批判性

传统的语文教学中,教师对于教学目标的设定都离不开教学参考,缺乏自己的思考和质疑,课堂上就难以有让学生自主生成性的东西。而思辨性阅读恰恰需要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质疑,甚至提出异议。教师只有启欲引思,在阅读中引导学生发现思辨点,让其质疑多元化、深层化,让学生学会运用批判性思维理解文章,感受人物情感,语文核心素养才能在课堂上真正落地。

教师除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热点新闻,以公民的姿态,意识到现实问题的复杂性,学会有理有据地讲道理、作判断外,还应该用心挖掘教材中的“思辨点”(见表1)。

例如,统编教材六年级上册小说单元中的《桥》一文,在内容安排和情节布局上,都有非常典型的思辨点。如老汉从队伍中揪出儿子这一情节,从亲情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是矛盾的,但从老书记的角度来看,这种做法并不矛盾。教师在教学时,一定要明白这对矛盾:当时队里还有其他人,老头子为什么要选择自己的儿子?这是对儿子的有情还是无情?引导学生质疑、争论,循序渐进、逐级推进,最终明白“揪”儿子看似无情,却是老汉无私的体现,“推”儿子的“有情”,又是老汉浓浓父爱的体现。在“揪”与“推”、生与死的抉择中,老汉的党性与父亲形象在矛盾和冲突中彰显得更加立体。学生不仅受到了情感的洗礼,还牵动了思绪,拨动了思维的心弦。这一单元的《少年闰土》一文,在语言表达和谋篇布局上也刻意设置了矛盾。第一自然段重点描绘了作者记忆中闰土“看瓜刺猹”的场景,第二自然段描写了作者与闰土的相处过程,包含了四件事,最为详细的还是看瓜刺猹,反复写了两次。教师可以抓住这一矛盾点进行质疑:这两次描写是否多余?可以删掉一次吗?学生在矛盾中反复审视文本,最终体会文本该简却繁的原因——正是由于闰土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也为了凸显闰土的机智与勇敢。学生在不断的反思质疑中实现了深度阅读。

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是新一轮语文课改对阅读教学提出的新要求。与低、中年级不同的是,小学高年级的语文教学,思辨性的学习目标要渗透在课文学习中,让学生将思辨性活动有机融入阅读活动中,以提高阅读能力和思辨水平。教师可尝试结合教材不同体裁的内容,构建高年级思辨阅读群(见表2)。

能引发学生思考的教学才是真正好的教学,有了思辨性思维,才会有真正的“独立思考”以及“自由精神”。我们要让学生在聚焦思辨性阅读的过程中,学会思考质疑,也要让学生能合乎逻辑地论证观点、有理有据地表达观点,能反省自身的问题,能包容不同的意见,能进行批判性的阅读与思考。

下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语文思辨性阅读的现实意义与实践路径.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作文的思辨性(★)

    作文的思辨性 思考 带有思辨色彩的文章,总给人以深刻感、新颖感。从本 质上来看,思辨是属于哲学的,把握事物的过程和结果、整体和部分、对立和统一、主观和客观等哲学关系,是达......

    思辨性作文之一

    思辨性作文之一: 话题作文“人生该不该示弱” 例文一:不向生活示弱 在人生之路上.为了更好地生存与发展,有时固然可以示弱。但是,生命的高贵与尊严却向我们昭示:我们不需要向生活......

    思辨性作文训练

    上一篇:[转]遇见,流年里一抹最美的温柔(我心依旧)下一篇:诵读国学经典 感悟道法自然 聚焦写作弊端教学,抓好时评类材料作文的复习备考 ? 所谓时评类材料作文是指为了引导考生关注......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好!

    高考作文突出思辨性,好! 今年高考作文题,普遍重视对学生思辨能力的考察,无论是全国卷的“山羊过独木桥”,浙江卷的“门与路”,还是湖北卷的“山顶上的风景”……都提出了问题,但......

    作文思辨性训练[大全5篇]

    议论文写作中辩证思维能力的培养(一) 汕头市潮阳区城郊中学 黄粉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让学生懂得议论文写作中辩证思维的重要性;初步掌 握在议论文写作中运用辩证......

    作文的思辨性(推荐5篇)

    所谓思辨,就是思考、分辨。高考的作文,常常要求体现思辨性。没有正确的思路,深刻的思考,丰厚的底蕴,在写作中难以全面地看待问题,辩证的分析问题,恰当的处理问题。文无定法,但有常规......

    怎样处理好哲学的思辨性与生活化的关系

    怎样处理好哲学的思辨性与生活化的关系 哲学是智慧之学,是研究人的思想的学问,而人类正因为思想的力量成为地球上最强大的生物。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真就在于深深根植于人的生......

    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训练五篇

    思辨性作文审题立意训练 一.教学目标 1.能识别思辨性作文的标题(材料)。 2.引导学生关注并强化训练热点重点时事材料。 3.能准确多角度审题立意(议论文论点和论证都 应具有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