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全面加强新时代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工作方案
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进一步提高全县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水平,充分发挥劳动教育的综合育人作用,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XX区党委
XX区人民政府印发<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实施意见>的通知》《XX市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的实施方案》,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总体目标和主要类型
(一)总体目标。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坚持立德树人,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劳动教育纳入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培养要求,充分发挥劳动“可以树德、可以增智、可以强体、可以育美”的作用,使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提升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构建以学校为主导、家庭为基础、社会全方位支持的贯通一体、开放协同的劳动教育工作格局,将劳动教育贯通中小学幼儿园各学段,贯穿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紧密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变化和学生生活实际,积极探索具有柳城特色的劳动教育模式,创新体制机制,注重教育实效,实现知行合一,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二)主要类型。
1.日常生活劳动。
日常生活劳动教育立足个人生活事务处理,结合开展新时代校园爱国卫生运动,注重生活能力和良好卫生习惯培养,树立自立自强意识。通过日常生活劳动,使学生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和“珍惜他人劳动成果”的劳动观念。
2.生产劳动。
生产劳动教育要让学生在工农业生产过程中直接经历物质财富的创造过程,体验从简单劳动、原始劳动向复杂劳动、创造性劳动的发展过程,学会使用工具,掌握相关技术,感受劳动创造价值,增强产品质量意识,体会平凡劳动中的伟大。切实在生产劳动中感受新时代需要高水平、有智慧的劳动者和劳动创造幸福生活的意义。
3.服务性劳动。
服务性劳动教育让学生利用知识、技能等为他人和社会提供服务,在服务性岗位上见习实习,树立服务意识,实践服务技能;在公益劳动、志愿服务中强化社会责任感。在服务劳动中让学生体会自我价值的实现和帮助他人的快乐,培养学生主动参加志愿服务、坚持参加社会服务的劳动观念与习惯,培育“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社会氛围。
二、总体要求和内容要求
(一)总体要求。
一要把握育人导向,明确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德智体美劳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实施劳动教育的重点是在系统的文化知识学习之外,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让学生动手实践、出力流汗,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培养学生正确劳动价值观和良好劳动品质。
二要遵循教育规律,针对不同学段学生特点,以体力劳动为主,注意手脑并用、安全适度,通过让学生亲历劳动过程,感受劳动的艰辛和收获的快乐,实现学生从理念到实践再到知行合一,提升育人实效性。
三要体现时代特征,充分结合柳城行业新业态、产业新变革、科技新方向、劳动新形态和社会服务新变化,提高学生适应新时代的劳动素质和能力。强化诚实合法劳动意识,培养科学精神,提高创造性劳动能力。
四要强化综合实施。拓宽劳动教育途径,整合家庭、学校、社会各方面力量,促进学校劳动教育规范化,家庭劳动教育日常化,社会劳动教育多样化,形成协同育人格局。
五要坚持因地制宜。根据本县、学校实际,结合自然、经济、文化等方面条件,充分挖掘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及民间组织劳动教育资源,丰富劳动教育形式,不搞“一刀切”。
(二)内容要求。
1.幼儿园。
幼儿园要注重劳动意识启蒙,鼓励并指导幼儿尝试生活自理,讲究个人卫生,初步了解常见职业的特点,懂得尊重他人劳动、珍惜劳动成果。
2.小学。
小学低年级要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劳动意识的启蒙,让学生学习日常生活自理,感知劳动乐趣,爱惜劳动成果,懂得人人都要劳动的道理,从小树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意识。小学中高年级要注重围绕卫生、劳动习惯养成,让学生做好个人清洁卫生、主动分担家务、适当参加校内外公益劳动,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体会到劳动光荣,尊重普通劳动者,初步养成热爱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要指导鼓励学生参与家居清洁、收纳整理,制作简单的家常餐等,每年学会1—2项生活技能,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和勤俭节约意识,培养家庭责任感;参加校园卫生保洁、垃圾分类处理、绿化美化等,适当参加社区环保、公共卫生等力所能及的公益劳动,增强公共服务意识;初步体验种植、养殖、手工制作等简单的生产劳动,初步学会与他人合作劳动。
3.初中。
初中要注重围绕增加劳动知识、技能,加强家政学习,开展社区服务,适当参与校外体验式生产劳动,使学生初步养成认真负责、吃苦耐劳的劳动品质和职业意识。要指导鼓励学生承担一定的家庭日常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劳动,进一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和习惯,增强家庭责任意识;定期开展校园包干区域保洁和美化,以及助残、敬老、扶弱等服务性劳动,初步形成对学校、社区负责任的态度和社会公德意识;适当体验包括金工、木工、电工、陶艺、布艺等项目在内的劳动及传统工艺制作过程,尝试家用器具、家具、电器的简单修理,参与种植、养殖等生产活动,学习相关技术,获得初步的职业体验,形成初步的生涯规划意识。
4.普通高中。
普通高中要注重围绕丰富职业体验,开展服务性劳动,参加体验式生产劳动,使学生熟练掌握一定劳动技能,理解劳动创造价值,接受锻炼、磨炼意志,养成艰苦奋斗、精益求精的品质,具有劳动自立意识和主动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情怀。要指导组织学生持续开展日常生活劳动,增强生活自理能力,固化良好劳动习惯;选择服务性岗位,经历真实的岗位工作过程,获得真切的职业体验,培养职业兴趣;积极参加大型赛事、社区建设、环境保护等公益活动、志愿服务,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和奉献精神;统筹劳动教育与通用技术课程相关内容,从工业、农业、现代服务业以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项目中,自主选择1—2项生产劳动,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提高创意物化能力,养成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品质,增强生涯规划的意识和能力。
三、劳动教育实施主要措施
(一)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各中小学幼儿园要切实承担实施劳动教育的主体责任,制定本校(园)劳动教育工作方案或工作计划,明确实施机构和人员,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开齐开足劳动教育课程,保证必要的劳动教育课时,同时在其他课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内容。组织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着力打造校园劳动文化,深化劳动素养评价,发挥学校在劳动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1.科学建构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中小学幼儿园劳动教育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用于活动策划、技能指导、练习实践、总结交流等。
在学科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中小学幼儿园应结合所在学段开设的学科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注重改进劳动教育方法和组织形式。鼓励各中小学幼儿园开发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2.创新课外校外劳动实践。
组织开展课外校外劳动实践,中小学每周课外活动和家庭生活中劳动时间,小学1至2年级不少于2小时,其他年级不少于3小时。每所学校应至少设立1处校外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开展符合学生年龄特点、促进身心健康、安全适度的劳动教育。
小学低中年级以校内劳动为主,小学高年级和中学在校内劳动的基础上可适当走向社会、参与集中劳动。城镇学校可结合实际组织学生参加公益劳动与志愿服务,农村学校可结合实际在农忙时节组织学生帮助家长、贫困学生家庭、劳动力缺乏的家庭开展适当的农业生产劳动。加强中小学校劳动技能室、功能室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学校开辟种植园及养殖园,组织学生开展适合学生年龄特点的农业生产劳动。
3.繁荣校园劳动文化。
中小学要在每年五月份集中开展“劳动光荣”主题教育,可以结合学雷锋纪念日、植树节、劳动节、丰收节、志愿者日等重要节假日,根据实际设立校园劳动周、劳动日。采用专题讲座、劳动文化讲堂、劳动项目实践、劳动技能竞赛、劳动成果展示等形式,开展劳动模范、大国工匠、科学家等先进人物进校园活动,培育“劳动光荣、创造伟大”的校园劳动文化。要加强学校环境建设,弘扬垃圾分类新时尚。在民族传统节日,安排学生学习民族传统文化同时,让学生学习非遗技艺,体验传统劳作,思考如何将我们宝贵的劳动技艺文化传承下去,在新的时代焕发新的生命力。
4.深化劳动素养评价。
探索建立劳动教育清单制度,明确学生参加劳动的具体内容和要求;加强过程性评价,将参与劳动教育课程学习和实践情况纳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县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开放式的劳动清单,明确劳动任务底线要求。各学校根据区域特色和学校自身特点细化具体内容和最低限度劳动任务量化标准。把劳动教育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用的重要参考或依据。劳动素养评价记入学生期末评价、综合素质评价档案,逐步将学生的劳动素养评价纳入普通高中学分考核体系。
(二)强化家庭在劳动教育中的基础作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是实施劳动教育的重要场所。家长要通过日常生活的言传身教、潜移默化,让孩子养成从小爱劳动的好习惯。中小学幼儿园要通过家长学校、家长会、家委会等引导家长创造机会鼓励孩子主动承担家务劳动,可根据各年龄阶段学生特点,给学生安排适量的家庭劳动作业,利用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中的劳动实践机会,教会孩子洗衣做饭等必要的家务劳动技能,每年有针对性地学会1-2项生活技能。可根据我县工农业发展需要,利用节假日适当安排学生参加工业劳动和农业劳动,引导学生参加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和劳动态度,养成热爱劳动、勤俭节约的良好习惯。
(三)发挥社会在劳动教育中的支持作用。
全县各部门要加强推动和引导企业公司、工厂农场等组织履行社会责任,开放劳动实践场所,提供服务岗位、建立和完善学生参与生产实践制度,支持社区、学校组织学生参加力所能及的生产劳动,参与新型服务性劳动,让学生掌握现代工农业生产的基本知识,学会使用基本生产工具。高新企业、工业园区等要为学生体验现代科技条件下劳动实践新形态、新方式,学习实践新工艺、新技能提供支持。社区、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以及各类公益基金会、社会福利组织要组织动员相关力量、搭建活动平台,提供服务岗位和相关的培训与指导,会同教育部门制定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参与社会服务活动计划,推动学生深入农村、城乡社区、福利院、养老院和公共场所等参加志愿服务,开展公益劳动,参与社区治理。鼓励学校(家委会)、社区、县妇联、县总工会、村(居)委员会等组织开展学生劳动技能教育和展示活动,加强对家庭劳动教育的指导。
(四)多途径扩充劳动教育资源。
建立健全劳动教育资源开放共享机制,推动社会各单位面向中小学校开放现有的综合实践基地。遴选认定一批山林、草场、农场、厂矿企业、种养殖场、福利院、博物馆、科技馆、图书馆等场所,作为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五)开展劳动教育研究。
鼓励中小学幼儿园开展劳动教育教学改革探索,围绕劳动教育的目标、内容和任务,深入研究劳动教育所具有的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综合价值,及其对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及良好品格形成的影响。在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建构、课程资源开发、学科渗透融合、教学方法改进、评价机制完善等方面设立专项课题,开展深入研究。组织开展县级劳动教育教学改革试点校、示范区创建,及时总结经验,推广优秀成果,不断提高劳动教育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县级中小学教研机构要配备专(兼)职劳动教育学科教研员,组织开展专题教研、区域教研、网络教研,通过协同创新、校际联动、区域推进等方式,提高劳动教育整体实施水平。通过开展劳动教育优秀课例评选、劳动教育优秀成果展示等活动,示范带动劳动教育研究发展。
四、保障参加劳动教育学生安全
建立政府负责、社会协同、有关部门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安全管控机制。建立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风险分散机制,根据谁组织谁购买的原则,统一为参与劳动教育活动的学生购买劳动教育相关保险,保障劳动教育正常开展。鼓励保险部门推出劳动教育相关保险。按照管行业必须管安全,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管生产经营必须管安全的工作要求,坚持安全第一,将安全教育和管理融入劳动教育课程与劳动实践过程,根据学生学段特点、性别差异和体能状况,选择合适的劳动教育项目,合理安排劳动时间和强度,强化学生劳动风险意识,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以及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加强培养学生黑暗烟热环境逃生、紧急疏散、交通事故、地震等突发事件应急自救能力。组织、实施单位要认真排查并消除学生劳动实践中的各种隐患特别是辐射、疾病传染等,在场所设施选择、材料选用、工具设备和防护用品使用、活动流程等方面制定安全、科学的操作规范。制定劳动实践活动风险防控预案,完善应急与事故处理机制。
五、加强劳动教育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统筹协同。
县教育局与县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要加强组织协调、配合联动,在落实劳动教育场所、扩充劳动教育资源、解决劳动教育经费、加强劳动教师师资队伍建设、保障劳动教育安全等方面充分发挥部门职能优势,确保中央、市和我县劳动教育决策部署落地见效。各中小学幼儿园要成立机构,加强领导,切实履行职责,建立劳动教育长效机制,保障劳动教育有序有效开展。
(二)健全投入机制,落实经费保障。
积极争取上级资金,统筹自有财力,多渠道筹措资金。加强学校劳动教育设施标准化建设,建立学校劳动教育器材、耗材补充机制。学校要将劳动教育经费纳入年度经费计划,可按规定统筹安排公用经费等资金用于劳动教育。加强经费监管,确保专款专用,提高经费使用效益。可采取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吸引社会力量提供劳动教育服务。
(三)加强师资配备,落实政策待遇。
县教育局会同县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等部门制定劳动教育教师配备计划,根据学校劳动教育需要,为学校配备必要的专任教师,积极探索建立专兼结合的劳动教育师资队伍。设立劳模工作室、技能大师工作室、荣誉教师岗位等,聘请劳动模范、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等相关行业专业人士和能工巧匠担任劳动教育兼职教师。保障劳动教育课程岗位教师在工资绩效、职称评聘、评优评先、专业发展等方面与其他教师享受同等待遇,保持劳动教育教师队伍的稳定与发展。组织开展经常性的劳动教育教研活动,开展教学竞赛,提高劳动教育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质量。完善劳动教育教师培训体系,将劳动教育师资培训纳入各级教师培训计划。中小学校要对承担劳动教育课程的教师进行专项培训,同时把劳动教育作为全员培训的必修课,提升专任教师专业能力和素养,增强全体教师的育劳意识和育劳能力。
(四)加强督导检查,注重宣传引导。
县教育督导部门将有关部门履行劳动教育职责、保障劳动教育情况,以及学校劳动教育必修开课率、劳动实践组织、教学指导等实施劳动教育情况纳入教育督导范围,督导结果向社会公开,同时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水平的重要指标,作为对被督导部门和学校及其主要负责人考核奖惩的依据。
县主流媒体和主要宣传平台加大劳动教育宣传力度,加强社会、学校、家庭劳动教育观念统一,提炼和弘扬劳动精神,宣传先进劳动典型。注重挖掘在抗疫救灾、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等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人物和事迹,鼓励和支持创作更多以歌颂普通劳动者为主题的优秀作品,营造全社会关心和支持劳动教育的良好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