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6-2017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在求实创新中稳步前行
2016-2017学年学校工作总结
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以生为本,以育人为目标,以稳步发展为思路,以新课改理念为启引,在求实创新中稳步发展。本学期教育教学工作分两部分进行:抓实抓严的常规工作;携手共进的捆绑活动;求实创新的课程整合。
一、抓实抓严常规管理,稳步提高教学质量。
1、教学工作方面
我校严格抓实工作五个方面,即从课前备课、课堂教学、课后反思、课后的作业及辅导等。课堂教学的管理监控采取统一听和随堂听,了解教师教学情况,及班级学生的学习习惯,并对听课情况及时反馈。要求教师课课有反思,通过反思教学,促进教师较快地成长,有力保障了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务处每月对教师教学常规进行检查,查阅驾驶的备课情况、作业批改情况及听评课情况,及时记录,及时反馈。
2、教研工作方面
每周二的教研活动缤彩纷呈。每次的活动由各组教研组长组织负责,开展了不同主题的活动。如:15年9月教务组织的《33x课程环节介绍》,从选择主题——方法指导——实践课程——汇报展示进行逐一介绍。15年12月的校本教研活动《如何进行3+X课程评价》,16年5月语文组的经验分享教研活动《如何让孩子喜欢上你的课堂》,及10月数学组的《创新课堂经验谈 》手抄报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让教师获得教育教学经验,更好地应用到教学中。
3、教师学习方面
注重教师的理论学习及业务培训。理论学习以自学及集体学习为主,学习主题如《我心目中的好课标准》,《什么样的教育方式才是适当的方式》等。多次派教师外出学习,相继派老师去沈阳、乌苏、北京等地进行学习。拓宽教师视野,把新的理念新的经验应用到教育教学中。
二、携手共进的捆绑活动
15年的3月,我校与二工镇学校牵手成为捆绑协作发展学校,根据两校实际联动开展各类活动。
(一)、两校教师互听互学。15年的3月,5月,我校派部分教师去二工镇学校观摩学习,同时邀请二工镇学校教师来我校参与教学观摩、评课活动。6月,11月,两校开展了生本课堂经验交流活动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经验。
(二)、开展有效的教研活动。15年的9月,16年的10月,两校进行教师教案互赏互评活动。通过活动,教师们在教案的书写、设计方面有了自己的独特见解。16年10月,二工镇的部分教师来我校参加金剪子银剪子活动,并选择其中一位教师作为现场评委,对学生的剪纸作品进行评选。
(三)、牵手情谊深。1、15年3月,二工镇学习派包贞玉老师来我校兼任教师。2、2015年的粽子节,二工镇的领导班子,带着面粉、粽叶来这里一起包粽子,吃粽子。一起度过了一个浓情粽子节。3、16年的7月,两校老师开展了游巴克图口岸党建活动。两校间的
距离更近,情谊更深。
三、求实创新的课程整合。在实施3+x课程整合的过程中,我校依据教科局指导性文件和我校的育人目标,以“以生为本”的课程理念为重点,遵循学生发展的需求、学生的年龄特点及学校的实际情况,设置行之有效的综合实践课程、特色课程及自选课程。
1、富有趣味实效的综合实践主题活动课程。由班主任负责,与其他科任教师组成班级活动小组,对学生的活动进行组织、实施及实践指导。每学期每位教师拟设两个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发展的活动主题,结合班级学生的实际及教师的知识储备,开展趣味性浓、实效性强的实践活动。
2、富有班级特色的自选课程。由于我校的班级人数少,也没有平行班,走班形式在我校凸显不出,因此我校开展的是以班级为单位的班级特色的自选课程。如二年级的《123小合唱》,五六年级的《科技小制作》,及《烙笔生花》,一年级的《快乐绘画》等。
3、富有特色的剪纸课程。近年来,我校结合学校实际,根据学生需求,开设了剪纸、国画、哈语、珠算等不同形式的国学班。国学班的开设,为3+x课程的实施奠定了基础。为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在学校领导经过认真的思考和研究之后,学校一致决定根据“学生有特长、学校有特色”的原则开发剪纸课程。剪纸课程的开设赢得了师生的喜爱。2015年12月,学生剪纸义卖活动。学生的剪纸受到家长和社会的一致好评。16年9月的《剪出尊师意 刻出爱生情》班级剪纸活动,10月的《金剪子银剪子》学校艺术节活动。一张张剪纸,一幅幅特色。那些民族的文化、时尚的韵律、都市的风采都灵动地展现出来,幻化成一缕香,沁人心脾。
恰合吉的老师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朴素的行动描画着教育的精彩。我校董海涛老师的综合实践课《马年说马》视频说课一等奖,阿米热老师的综合实践课《走进维吾尔族服饰》视频说课一等奖。赵芬萍老师的综合实践课程优秀成果案例《走近京剧脸谱》,荣获一等奖。
通过这些活动的开展,检查督促全体教师参与教学姣杨子,同时更好地规范教师们的日常教学行为,使学校各项教学教研工作落到实处,使学校的整个教学教研工作秩序井然有序,稳步前行。
恰合吉学校
2016.12
第二篇:在创新中前行
在创新中前行
——静安区校外科技教育的现状与发展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的科技教育活动主要由科劳技部门承担,其主要班底是原区少科站老师。目前,拥有专职教师12人,兼职科技教师5人,主要承担区高中学校高二,两千五百名学员每年的劳技教学及全区中小学校各类综合性、专业性科技大赛的组织、指导与管理工作。每年平均组织指导或由中心老师自己带队参加的各项大赛达五六十项。因此,工作极为忙碌。活动中心科技教育团队中有硕士3人,硕士在读一人,其他全部都是本科以上。高级教师5人,科技类专职教师数虽不足中心人员数的三分之一,但可以称为“三高”:高级职称人数比例各部门最高,中级职称人数比例最高,硕士生人数比例中心各部门最高,这也是经过多年不断努力,在中心教师队伍建设中的亮点。在人才队伍建设迈上高度的同时,科普教育事业更是蒸蒸日上,近年来取得了很大的进展,总结原因与经验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认准校外科技教育的发展趋势和关键要素
影响校外科技教育发展因素很多,但对中国教育发展总体趋势的了解与认清科技教育中的关键要素极为重要,这是顺利推进区域校内外科技教育发展的源动力。从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发展策略与素质教育的深化发展趋势来看。培养真正具有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的未来中国建设者与合格的劳动者,这才是中国教育未来聚焦的方向。作为校外科技教育工作者,将在未来的发展天地必将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为我们从事的教学项目往往是学校老师所不能承担或至少是暂时无力承担,却代表着素质教育发展方向的课程。因此,要充满信心地在学生科技教育上不断进取,理直气壮地发挥作用,这样才能有所作为。
光有意识,没有策略与方法,那振兴与发展校外科技教育只能停留在口号上,至多只能随波逐流。因此一定要了解区域科技教育发展的关键要素,并针对这些要素坚持不懈地采取各种措施,作为上海中心城区,分析与科技教育发展相关的关键要素主要有以下三点:首先是科技类课程的不断发展;其次是科技类学生社团重点建设;再者是硬件、师资与政策的全力支持。这是支撑校内外科技教育发展的三大必不可少的支柱。
二、科技类课程的开发与发展
我们采用策略是:首先必须是在科技类课程建设上尽可能求多求全,然后才逐步是求高求精,走内涵发展之路。因为从统计学上讲,没有一定的数量不可能有一定的质量,没有基础不能建成高楼。我们认为:仅依靠一两个具有标志性的科普项目就想建立所谓的“科普特色”,这种做法是近视的而且是靠不住的。不断增加科普课程项的项目,不但可以让学生有更多选择,丰富科普教育的内涵,最重要的是:为中心与学校科技教育贮备了极为宝贵的师资,为区域学校科技教育提供了后备的力量,从而提高了中心的影响力。目前,凡市科技艺术指导中心有的项目,中心全部都有,而且做到不止一个人从事这个项目的教学,目的是在同一平台形成一定的竞争机制,促进项目与教师个人的发展。各类全国赛事,只要老师愿意带队参加,中心全力支持。目前中心科技类培训项目或科技类社团共十九个,涵盖了模型、电子技术、计算机信息技术、机器人控制、生物、无线电通信、太阳能、环保、科普英语等等。从项目数量上保证了不断发展的基础。当然,“求高求精”形成特色也是课程发展的重要目标,但这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目前中心集中部分优秀师资,从卫星通信技术、太阳能利用技术、生物创新课题研究、信息奥赛等重点项目不断进取,在取得成绩的同时,负责项目老师的示范更是带动了更多人奋战在教育一线,有所作为的信心与决心。
三、学生科技类社团的成长
我们采用的策略是:全力投入。不同于一般的社团活动项目,科技教育这颗种子比较娇嫩,需要更多的呵护。在目前乃至今后较长的一段时间里,校外科技类社团仍需要倾向性的支持,以保证它们的长远发展。中心首先要求每个从事科技教育的老师和干部都应该有社团,都应该在一线带比赛,特别是重大比赛,一定要有干部的身影出现。几年中,凡科技类社团教师提出要求购买器材,中心几乎都给予大力支持,凡老师要求外出竞赛,中心支付有关竞赛费用,鼓励老师带队比赛。为了给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除了不断改善硬件以外,中心对每个社团学员提供每个学期五十元的材料费用于训练与活动,受到了学校师生与家长的欢迎。这更成为了静安每个学生科普经费的标准拨款。对于在竞赛中获奖的社团学员老师,中心不但给予奖励,并在全体会议上表彰。而这些老师的个人的成长,也明显比一般老师快。从而激发老师在社团培训中早出人才,快出人才的积极性。
以此过程中,学校的支持同样必不可少,为了让区域学校能够全力支持中心的科技类社团建设,在一年一度编印的《静安区科技竞赛成绩册》上,凡有本区学校推荐到中心参加科技社团活动的学生,在得奖学校一栏中都注明了推荐学校的名称。这样大大鼓励了学校向中心推荐优秀学员的热情,激发了他们在各类科技活动中与中心并肩作战的愿望。
四、政策、师资与硬件建设
政策是动力。对此我们采用的策略是:积极争取。近年来中心乃至静安的科普教育取得了多方面的进展,首行是得益于区教育局领导的高度关注与重视,从中也体现了区教育行政部门的远瞻。他们从素质教育的高度,思考发挥校外教育的功能。早在2007年,教育局领导就多次到中心商议学校科普活动的开展和静安科技教育发展规划,在此过程中,中心主动出击,早就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且向教育局提供了清晰的发展目标与详细的发展路线图,还确定了许多硬软件建设的具体的指标,并保证出成果,出特色,其表现的勇气首先得到了区教育局的认可。在政策、资金上全力给予了支撑。指导中心制订了静安区中小学校科技教育发展的五年规划,从具体培养人的指标,硬件建设方面的要求,学校经费的使用都进行了具体的规定,并通过正式文件下发。在此过程中,区教育局长还亲自指挥,协调,调动了广大学校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1、管理是保障。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师资的管理。对此采用的策略是:积极引进,构建好人才高地。万事开头难,在2006年起步阶段,中心一线教师仅有九人,每个人只要上好劳技课就万事大吉,而且多劳多得,没有任何奖励的科技项目根本没有人重视,造成工作积极性普遍不高。中心从工作量设定入手,规定每个人必须要搞科技项目,必须保证有科技社团,再从奖励制度入手,加大了奖励的力度,激发大家的积极性;同时引进了大批青年教师,2006年一次引进达六人,但当时我们的一线教师只有九人,中心化大力气培养他们。中心大开绿灯,力排众议。在人手极端紧缺的情况下,他们有半年时间基本用于学习,完成“五个一”培训学习,主要精力在于学习与技能提高上,努力做到一专多懂。这六位老师五年后,其中两位成为了部门主任,一位成为教研组长、一位为团支部书记,两位为教学骨干。以后多年来坚持每年引进一到两位老师,他们都发挥了很好的作用,成为中心科普教育的绝对主力。另外区科技辅导员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做到每校都有一位科技总辅导员,我们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轴,全面提高科技辅导员们对科学的兴趣与实际能力,包括采购器材的能力。我们已经拥有一支人人能上钳台,个个能开车床的科技老师队伍,除了技能培训,我们每学期都有两节教育管理学讲座,从基本的沟通、组织、指导、协调、课程策划等方面,全面提高他们的处世水平与管理能力,提高他们的视野与决策的勇气与协调的能力。我们每年都会邀请区教育局领导与辅导员们交流座谈,提高他们职业认同感与自豪感。
2、作为是关键。对此的策略是:认准重点,有所作为。除了规划、制度、队伍建设以外,必须要展示有标志性的教学成果,在此过程中,要认准目标,知难而上,敢于担当。更重要的是:敢于对强手们“亮剑”,中心与科劳部门领导更是带头冲锋,勇往直前,百折不绕。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以“创新大赛”与“明日之星”活动为重点突破。(2006年12月底,局领导对中心组织的创新大赛活动表示了看法,从区域层面进行了指示,当时的情况是参赛作品只够某中心城区的一个零头,人心浮动,“明日科技之星”更是几年没有),情况严峻到了极点。当时中心在该大赛中担当的角色是主力军,但主力军也几乎没有项目参赛。中心科技教育团队知难而上,立下军令状。经过几年不断的奋斗,创新大赛得奖数从2006年的53项升至2011年破纪录的131项,一等奖达21项。四大主要比赛项目的一等奖数与得奖数把某两个中心的重要城区的得奖数累加起来,都没能超过静安,静安以只有29中小学校的超小规模,得奖数与一等奖数却能走在了全市的前列,更可喜的是,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能得奖,而且得高等第奖,真正体现了教育的均衡化,静安科普教育及二期课改的成果。
3、硬件是基础。科技教育不同于一般项目,需要硬件设施的投入,对此我们的策略是:不断创新。中心自己建设了“金钥匙科普馆”与“海洋贝壳馆”,在局领导的支持下,以课程建设为先导,先后还建设了“新能源馆”与“创意梦工厂”。“新能源馆”以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科技为内容,以科普课程先行的形式,与同济大学合作,先后专为静安中小学编写了相关的科普读物、光盘等,并投资近175万,完成了整个馆的建设,取得了良好的科普效果。
“创意梦工厂”建设,这是近年来静安区独具创意而开发的一个项目,在各
地区“青少年科学院”四处开花的今天,它的名字显得极为平凡,但平凡中有着不平凡的含义,因为它点出了:真正的创新来自源于社会实践这个道理,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完成创新,在创新之前,根据他们的年龄特点,心理特点,智力特点,兴趣特长,设计他们喜欢的项目。而不是一味求“高”,求“尖”,培养学生当所谓的“科学家”、“院士”或“成功人士”,而是让他们能成为国家的“建设者”,“未来的工程师”。我们关注的是让学生们知识、实践与能力的成长是一个水到渠成的过程,而不一定要马上出如何多的成果,不急功近利。区教育局、活动中心为此共拆资500万建设这个项目,现在除了部分需要政府采购的器材(三维成打印机以外),其它已经完成了70%,并已经定向开放,逐步形成网站项目申请,专家组项目审批,器材自动发放,场所专人管理的扁平化运作方式,为全体静安青少年服务。
静安区青少年科技教育经过几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此基础上,中心将虚心学习各地及兄弟区县的先进经验与做法。积极思考构思新的五年发展规划,构建更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途径,并以建设“国际静安”的思路,创新努力,走出一条有自己特色的发展之路。
静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冯景华
2011年5月31日
第三篇:在感动中前行(2015-2016学校工作总结)
东升镇利生小学2015-2016
学校工作总结
2016年7月
在感动中前行……
――利生小学2015-2016学年工作总结
在2015-2016这一学年中,学校坚持以智慧办学为主线,坚持“让学生有最美好的童年,给孩子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思理念。全面关注学生学业质量、生命质量和发展质量。打造利生小学优良的师德环境,重视教师专业成长和价值实现。努力打造一所学校管理精细,校园文化精致,课程设置精准,教师发展精英,学生成长精彩的智慧型学校。也取得了一定的进步,实现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中有进,校园管理体现人文和精细、德育建设敢于创新突破、体艺特色初露锋芒、平安和谐校园开展扎实有效。主要做好了以下面几方面的工作:
一、学校队伍建设在和谐平稳中前行。
1.学校行政班子观念统一,执行力强,有凝聚力。学校每周的行政例会上做到群策群力,互相支持配合,完成好市镇学校布置的每一项工作。在镇党委政府和文体教育局的高瞻远瞩下,给了利生一个出色的行政班子:思维敏捷、充满智慧的梁照文校长给团队带来了方向与人文;工作务实、管理精细的何俊辉总务主任,是学校一枚定海神针,把学校的后勤工作做得一切依旧井然有序;经验丰富、敬业爱岗的陈敬超教导主任对学校教学教务管理轻车熟路,让学校的教学教务工作打理得井井有条;任劳多思的吴长权德育主任,使学校德育管理走向精细和创新。教研出色、教学精彩的徐副校长是学校的管家婆,不辞劳苦掌管学校的大小事务,让学校在不经意中走向优秀。一个各展所长,和谐相融的行政团队给学校带来了开放与崛起,发展与腾飞。
2.学校教学教研队伍在学习中走向卓越。学校制定这一年为学校科组建设年,而我们科组长也在责任中成长。语文科组在徐锦燕副校长的指导下,在黄欣老师的带领下克服了专业教师少的困难,让语文科组既保持良好成绩的同时,也有效促进教师专业的发展。数学科组长曾爱华老师在身怀六甲的情况下,仍然全力以赴,让数学科组各项成绩不断带来新惊喜。英语科组长陈华华老师以她高超专业的素养让英语科组在不经意中实现了亮丽的转身。体艺科组长林镇华老师在训练中敢于突破,摘掉了利生小学体育不强的帽子,学校艺术特色建设开展有条不紊。综合科组长黄运兴老师虽是新手,但将学校的科技节搞得有声有色,获奖累累。在学校“以赛促研、以研促教”的教研科研办法下,涌现了一大批教学水平和科研能力突出的骨干老师,如陈华华、曾爱华、吴国堂、黄运兴、梁美好、陈洁珍、何影、林柳冰、李兰芳等教师。
3.学校以“责任和爱”来建设班主任队伍。在过去的一年里,学校班级管理有序,积极配合学校开展了体育节、书香班级、文艺汇演等大型活动。另外充分调动了家委会的作用,建设好班级小书橱,各班级家委会基金的筹建良好,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的日常活动和比赛。家校工作有成效,班主任注重提高学生家长的家庭教育观念,加强个人自身沟通能力的培养,家长对学校的班主任工作高度认可和支持。
二、学校管理在抓精细重人文中得到优化。
1.学校硬管理中以精细为抓手。校园绿化净化工作做到行政分管,班主任督查,班干部和学生自主管理等方式,让校园保持干净整洁。学校各项任务和比赛活动实现行政班子讨论,分管行政检查监督,各科组部门落实,高效地完成市镇学校安排各项工作和比赛。
2.学校软管理以人文为出发。在制度管理上根据教师建议和意见对学校每月岗位分配方案和期末绩效分配方案进行修改。办求做到公平公正的原则,又能促进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促进学校的管理效率和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修定学校教学行为管理规范,规范教师的教学行为,有效推进素质教育。完善学校工会制度,以每人每周“下午茶”的形式融洽教师同事的关系,以每月工会活动来增强教师的凝聚力,创造校园人际关系和谐。
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在智慧融合中有所突破。
1.在教学上以质量立校为根本。全体教师树立正确质量观和发展观,在课堂上教师做到注重课堂的教学效率的提升,在课外中做到关注个别学生的陪伴辅导,在学法上指导上加强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在全体教师努力付出下,本学年学校抽测统测班科和术科考核全部达到满分线,学校质量综合评价名列全镇第一。
2.在教研科研上以专业成长为重点。首先是学校主动搭建平台让骨干教师充分展示的自我,主动承担镇里两项教研活动、区域共同体活动。其次学校出台了一系列学习保障机制,不但允许自行调好课自由外出观摩学习,而且还给予外出教师车费补助,提高了教师外出取经的积极性。再有以课题让老师专业能力再提升,在上学期多项课题获市镇奖励的余勇下,这学期又申报三个省市课题。最后每位老师上好每学年考研示范课,在示范课包含了教案设计,反思,课件制作,教学视频、论文等,不仅提高了老师的各项专业能力,也为参加市镇比赛积累了大量的素材。
3.在竞赛活动上以学生个性发展为目标。学校各科组部门积极主动参加市镇的各项比赛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各项技能和知识,使教师在专业和非专业领域上更进一步。师生参加市镇比赛硕果累累,本学年师生获奖近900人次。
四、学校德育管理在求变创新中不断提高。
1.养成教育有渗透。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人的基本素养,学生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文明班评比等措施来培养学生的行为习惯。定期举行心理健康、禁毒、文明礼仪等讲座或主题活动引导和纠正学生在成长所遇到的问题。
2.感恩教育有成效。学校继续以“感恩”教育为学校德育教育的特色。学期初全体班级布置感恩作业,做家长会上明确感恩作业的要求,让家长定期反馈学生在家的完成情况。学校以感恩墙,感恩小语,感恩照片等形式展示感恩教育的开展情况,逐步让学生养成责任和感恩的意识。
3.学生评价有改变。人的智力是多元,性格也是多元。合理评价有利于学生的生命成长。本学年学校在传统的评价的基础上,也设置了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国民素质的评价。如不丢垃圾、会分类、做好学校和家庭清洁卫生的学生可以评为环境小卫士,人数不限。还有遵守纪律的纪律小督察、团结互助的爱心小天使、懂礼会招呼的礼仪小天使等。让学生在学业之外也多人性品格养成的评价,促进其良好品格的养成。
五、学校体艺特色建设在坚持务实中跨越。
1.学校体艺特色建设有规划。以东升镇体艺特色发展的要求为导向,努力做好“1+N,2+2”的体艺特色建设工作。学校初步规划了:让体育上棒球、击剑双翼齐飞;音乐表演唱、陶笛双桂联芳;美术线描画、花艺双管亮齐下的方向。
2.学校体艺特色建设有普及。学校棒球在做好了平常课堂教学和课余训练的基础上,还针对专业老师缺乏的情况,主动联系同茂小学进行课外的训练和交流,争取训练水平上一个台阶。击剑项目也落实器材设备的购置和场地建设的申请。音乐表演唱不仅在课堂上在推广,更成为学校每周全体学生一表演的传统。陶笛项目准备引入校外资源进行学生普及教学和兴趣小组训练。美术线描画和花艺已经中高年级进行普及教学,学生日常作品颇多。
3.学校体艺建设有成绩。学校棒球队镇乙组第五名,学校艺术展演获镇一等奖,学校舞蹈队《劳动最光荣》获镇一等奖。学校成功举办了利生小学十几年来第一次“六一”文艺演出,获得家长高度赞扬。
二、学校取得主要成绩
1.东升镇推进素质教育评估获优秀评价。2.东升镇教学质量评价获一等奖。3.东升镇艺术展演评价获一等奖。4.东升镇科技节获优秀组织奖。5.东升镇心理健康活动优秀组织奖。
„„
三、存在问题和思考。
1、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有待提高,融入“智慧”理念,打造一间高品味的学校。
2、教师队伍仍有进步和发展空间,教师专业发展规划相对不足。
3、学校缺乏品牌和创新意识,虽然学校教学质量优秀,但特色建设进展不快。
四、努力方向
1、协调班子建设,带好全体教师队伍。加快观念的统一,做好全体教师岗位和职业规划,让每个老师都能做到人有所用,事有所管。
2、强化学校规划和创新意识,提升学校教学质量和品牌。加强学校特色建设,创新学校教学和德育管理模式,以内涵发展来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和品牌的建设
第四篇:突出特色 求实创新 稳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突出特色 求实创新 稳步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
两年来,中心支行认真贯彻“重在建设,重视创建过程,注重创建实效”的方针,坚持从“建设好班子、培养好队伍、履行好职责、树立好形象”入手,持之以恒地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支特色、符合中支实际的路子,确立了“以人为本、从严治行、求真务实、争创一流”的治行理念和“明德、笃学、创新、奉献”的人行精神,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一、坚持“一个到位”,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机制
(一)党委重视、领导到位、组织健全是有效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前提保证。新一届党委成立以来,把创建文明单位活动摆在党委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了中支党委书记任组长、党委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党委职能部门及主要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做到领导小组会议常开,文明创建事项常议。提出了“五个不变”的要求:即坚持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方向不变;坚持文明单位建设的统领地位不变;坚持“重在建设,重视创建过程”的方针原则不变;坚持创建过程的量化考评不变;坚持求真务实、突出重点、务求实效的创建作风不变。
(二)不断完善文明单位创建机制。采取领导抓、抓领导的工作方法,建立了“全行规划党委抓,实施方案小组抓,处室创建各自抓”的分级负责领导机制,充分发挥了协调联动作用;采取持久抓、抓持久的工作方式,以全员参与、各有侧重、重点突破、整体推进为原则,逐步形成了文明单位创建工作的长效机制;采取层层抓、抓层层的工作机制,机关各部门及县(区)支行,层层分解、细化、量化创建任务,逐项落实到每个部门每个人,确保各项工作目标任务的全面完成。
(三)以有效履行职责为中心,着力加强领导班子建设。一是狠抓学习,提升素质,努力塑造学习型党委;二是总揽全局,理清思路,努力塑造开拓型党委;三是打造班子,凝聚合力,努力塑造团队型党委;四是改进作风,真抓实干,努力塑造务实型党委。在班子成员中深入开展讲原则、讲团结、讲奉献,树旗帜、树形象、树权威的“三讲三树”活动。在履行基层央行职责中,围绕重点难点工作抓创新,围绕常规性工作抓落实,实现了整体工作的不断突破创新和持续协调发展。
二、提高“两种素质”,建设“五型”干部队伍(一)抓政治理论教育,提高思想素质。坚持“周周有学习、月月有讲座”,把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基本经验作为政治理论教育重点,2006年组织了《科学发展观》、《“十五”成就与“十一五”规划》、《学习新党章、永葆先进性》和《江泽民文选》等辅导讲座,开阔了大家的思路,打牢了理论功底,增强了大局意识,提高了政策理论水平。2007年推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精粹》系列讲座,使干部职工通过这个系列讲座对博大精深的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为培养“五型干部队伍”发挥积极作用。2008年开展了“学习党的十七大精神” 征文活动,引导干部职工深入学习、准确理解党的十七大精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的部署和要求上来。
(二)抓央行业务培训,提高业务素质。为了提高业务工作水平、防范操作风险,编写了《安全管理操作规程》、《基层中央银行业务操作与管理》两本书,组织业务岗位人员进行了系统学习、培训和考试。采取多种形式,加大了新业务、新知识和新技能的培训力度,2006年以来,先后举办全省人民银行业务工作培训班107期,参训8200人次,涉及货币信贷、金融稳定、金融服务在内的10多项业务种类,选派209人次参加总、分行的各类培训,较好地适应了新形势下基层中央银行业务工作需要。在机关建立和完善了学术暨业务交流讲座制度,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学者和业务骨干,针对人民银行工作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专题讲座和金融新业务培训,目前已举办讲座23期。此外,兰州中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开展富有特色的劳动竞赛活动,先后举办了国库核算业务竞赛、钞票处理清分与复点技能竞赛、青年职工英语大赛等各类竞赛12次。特别是2006年9月份,举办了甘肃省人民银行系统业务竞赛,各市、州中心支行派出195名选手参加竞赛,比赛内容涉及基层人民银行各个业务领域,为干部职工搭建了学习交流的平台,构建了凝心聚力的载体,有效促进了干部职工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注重“三个结合”,逐步提升创新能力
1(一)坚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结合,推进理念创新。2006年是党委确定的“创新年”,在制定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实施方案时,明确提出以增强央行履职能力为中心,牢固树立创新意识,明确创新方向,增强创新能力,争创一流工作业绩的工作目标,年底组织评选出“兰州票据清分系统建设项目的开发创建”、“全省人民银行保卫监控系统远程三级联网”等 “十大创新”成果,有效促进了中心支行整体工作水平的提高。2007年围绕中支党委提出构建 “先进型机关、创新型机关、服务型机关、规范型机关、和谐型机关”的新要求,在中支机关各职能部门全面开展机关文明处室创建活动,使机关文明处室创建活动的各个环节制度化、规范化和经常化,推动兰州中支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扎实、有力、稳健的开展,使领导班子凝聚力、战斗力明显增强,干部职工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金融业务工作在总、分行绩效考核中位居前列,机关内部管理进一步加强。
(二)坚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调查研究相结合,推进决策创新。调查研究是开展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重要形式。我们坚持围绕经济金融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集中开展多种形式的调研活动。2006年,我们与金融时报社联合举办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金融服务”为主题的金融论坛,《金融时报》整版刊登了研讨成果,人民日报、经济日报、新华网等多家新闻媒体也对研讨活动作了全面报道。2006年以来在省级以上报刊发表调研文章70多篇。充分发挥政务信息在反映问题、服务决策、指导工作中的积极作用,向总行、分行和省委、省政府上报信息500多篇,国务院办公厅采用7篇,总行采用26篇,省委、省政府采用52篇,1篇得到国务院领导批示,11篇得到总行、分行领导批示。
(三)坚持文明单位创建工作与金融服务相结合,推进服务创新。文明单位创建活动必须与时俱进,促进业务创新。在小额批量支付系统建设中,先后制定了8项制度办法,确定了7类特色业务和基本上线业务,2006年2月20日,小额支付系统成功上线运行,标志着我省现代化支付清算体系核心系统基本建成,成为全国首批推广试点的三个省份之一。大力推广公用事业收费定期借记业务、支票圈存业务,得到苏宁副行长的充分肯定;2007年积极探索生源地助学贷款发放途径,制定了《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管理暂行办法》,经省政府批转全省执行。5月22日在会宁县举办了“甘肃省生源地国家助学贷款启动仪式”,总行项俊波副行长、西安分行刘贵生行长以及地方政府、全省23所高校负责人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家长代表等100余人参加了启动仪式;推广了《会计核算事后监督影像处理系统》,实现了网点、核算中心和事后监督中心三方联网,业务差错率逐年下降;创新守卫值班模式,在定西开展了单人非武装值守试点工作,提高了技防设施使用效率。重视封存枪支管理,首先采用的“真空包装法”在全国得到推广。
四、发挥“四个作用”,积极构建“和谐央行”
(一)发挥央行文化建设的纽带作用。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央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积极培育具有中心支行特色的生动活泼、健康向上的基层央行文化,使央行文化贯穿于“创建”活动的各环节,促进“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形成了人人肩上有责任,项项工作有文化含量的全员参与建设模式。建立了自1949年至今的行史陈列馆,传承了央行文化精神。每年举办一次职工运动会和一次大型文化娱乐活动,办好职工摄影展和书画展,重大节日组织开展各种纪念活动,成立了乒乓球、读书社等10个兴趣小组,全行90%以上的职工积极参与,最大限度地满足了广大干部职工多元文体需求。
(二)发挥各部门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创建文明单位,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是全体职工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需要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工团紧密配合,全体干部职工参与的工作格局,发挥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从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和金融业务工作三个重点内容上看,体现了三个文明建设的具体任务;从管理的角度看,文明单位建设囊括了履行央行职责的全面工作,抓文明单位建设,就是全面履行中央银行职责。为此,我们注重加强党委的统一领导,建立分工明确,责任到位的创建机构,发挥党政工团齐抓共管的合力作用,增强全员参与创建的责任意识和自觉意识,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建、共同提高的氛围。紧紧依靠工、青、妇等群众组织,组织开展了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提升活动,广泛开展职工之家、青年文明号、巾帼建功、文明家庭、模范职工之家、“献爱心、送温暖”等创建活动,中心支行工会2006-2007被总行、分行和省总工会授予“模范职工之家”称号。
(三)发挥内部管理制度的保障作用。把文明单位创建活动与内部管理制度建设“粘合”在一起,坚持“以人为本,从严治行”的治行理念,坚持“以制度管人,以制度办事”的工作原则,建立和完善“关心人,激励人,约束人”的管理机制,保障“创建”活动在规范的 制度下顺利开展。近年来,我们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和各项工作需要,在不断完善各项业务制度的同时,建立健全干部选拔任用制度、行员行为规范制度、奖励激励制度等内部管理制度,规范工作程序,增强干部职工依规办事的自觉性。2006年10月份,制定实施了机关绩效考核管理办法,科学评价机关各部门和员工个人履职情况,实现工作绩效与个人收入挂钩,建立了正向激励机制,保证党委意图和各项决策正确、及时地贯彻执行。
(四)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作用。通过学习典型、宣传典型、树立典型,以点带面,提升文明单位创建活动的效果,促进各项工作上台阶、上水平。为了借鉴兄弟行先进的内部管理经验,2006年8月,党委书记、行长亲自倡导,在中心支行机关开展了“学先进,找差距,提建议”活动,研究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内部管理的意见》,修订完善了80多项规章制度,提高了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借西安分行组织先进人物事迹报告团的东风,大力宣传我中心支行马常青同志的先进事迹,用职工身边人、身边事引导干部职工向先进学习,向先进看齐,使干部职工学有榜样,赶有目标,不断提升活动层次,提高活动成效,使全行干部职工精神风貌、工作作风等各方面都发生了较大变化,形成了心齐、气顺、风正、劲足的良好局面,为推进文明单位创建活动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第五篇:在求实中成长
在求实中成长,在成长中创新
金龙小学少先队工作总结
(2010.3——2010.12)
我校少先队工作在领导的关心和大力支持下,与全体中队辅导员共同努力下,组织少先队员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少先队活动,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与此同时,我们也清楚地知道工作中还存在着许多不足,值得我们去静心思索,潜心研究。现将本学期的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日常管理工作,在务实里成长。
日常管理是学校德育工作最基本的组成部分,也是安定学生学习生活环境,使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保障,因此也是组织和开展少先队活动的必要前提。
1、落实学生监督岗工作,促良好习惯养成。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一开学,我便抓紧对监督值日岗工作进行落实、检查,监督学生逐渐养成良好文明言语及行为,少吃零食、不吃零食的习惯,并结合一周班级流动红旗的评比,进一步加强学生集体荣誉感和班级凝聚力,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习惯。
2、实行卫生评分检查,保校园环境整洁。为整治校园脏、乱的环境,让学生能在一个整洁的校园里学习和成长,大队部针对具体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相结合,让学生参与抓好卫生工作。经过一学期的努力,校园的卫生情况有了明显好转。
二、努力抓好队伍阵地建设,以环境促成长。
1、开展阵地建设,展示全新面貌。本学期在学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利用校点仅有的空间,设立了一个简易的队部室,原有的器材有了安身之所。现有鼓号器材只能基本满足大部分队员训练使用,除数量不足外,部分器材已年久失修。
2、建学校鼓号队,丰富校园文化。本学期我校组建了一支鼓号队,鼓号队的组建,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也促进了校园文化的形成。
3、加强队员素质,了解队章知识。大队部积极开展少先队知识讲座,让每个队员学习队章知识,了解少先队,提高了队员的素质。
三、针对主题进行各项活动,在特色中成长。
作为少先队工作者就应该抓住良机,营造氛围,创造性地规划少先队活动内容,并做到每月都有活动主题,采用生动活泼的形式,让队员们在活动中,知识得到进一步扩充,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我校大队部以开展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少先队活动为主线;以开展主题、形式多样的班队会活动为载体。本着“有主线,月月有主题,天天是活动,处处受教育”的原则,充分发挥少先队组织在学校各项工作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三月是“文明礼貌”月,学校通过各种渠道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明礼貌主题活动。好人好事层出不穷,整个校园洋溢着爱的春风。
四月份根据当地习俗,利用清明节给亲人或烈士扫墓活动开展了以“爱心,孝道”为主题的教育。
五月,为落实“双百”活动相关精神,我校于5月19日举行“双百”活动启动仪式。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了“双百”活动方案,将此项活动分三个阶段逐一落实。
1、我校将2010年5月—9月为方案实施阶段。在此阶段,我校充分利用“红领巾”广播站,播放了经典红歌,朗诵了经典诗文,周一、二播放红歌,三、四、五朗诵经典诗文,让学生随时听诵。
2、通过校园的播诵和各班的传唱诵读,每一个学生都学会了至少5首经典红歌,会诵5首经典诗文。少数班级学生还利用摘抄本摘抄了不少经典诗文。
3、在2010年9月—12月的推进阶段过程中,我校充分利用晨会、中队活动为载体,指导学生多种方式诵背经典诗文。10月,在学校大队部的组织下,四至六年级出了一期“经典诗文”黑板报和手抄报。
4、通过近七个月以来的讲演传唱,学生也在不同程度上积累了一些红歌和经典诗文,唱红歌,诵经典已达到了蔚然成风的新局面。
5、为巩固此项活动成果,我校将定于2011年元旦举行“双百”活动成果展演庆祝活动。
在此项活动过程中,从领导到全体学生都做到了高度重视和积极参与,学校将此项工作纳入了重要工作日程。也将此活动作为了提高学校文化品味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在整个活动开展过程中,语文教师确实起到了核心力量,不留余力,尽职尽责的做好了此项工作,配合学校将此项工作推向了新的高度。
九月以“尊师”为主题,为庆祝“教师节”,以“教师节”为契机,用黑板报、校园之声广播,中队活动等形式唱响尊师主旋律。进一步渗透了文明礼仪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
十月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组织学生实际行动迎接祖**亲61岁生日,进行一次爱国主义教育活动;利用10.13“建队节”让全体少先队员宣誓,重温誓词;通过中队活动组织学生再次学习少先队知识,熟悉大中队活动议程。
十一月份以“安全法制教育”为主题,健全了“红领巾督导岗”制度,继续抓好学校的“三风一容”建设;加强了学校安全教育,特别是交通安全、食品卫生安全严防事故发生;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组织队员学习,了解《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使广大学生能够自觉遵纪守法,并提高自我保护能力。
本月,我校为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组织新发校点所有班级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 十二月份以“爱我校园”为主题,在队员中广泛开展了“手拉手互助”活动,让优秀学生与后进生结对,成立互助小组,培养团结同学、爱护集体、关心他人的良好品德。鼓励全体少先队员参加“爱我校园”活动,大家一起动手,来创建一个整洁、文明的校园。
给队员一个月的节日,给队员一个月的活动,给队员一个月的快乐,让生活在我们校园里的学生月月有美好的期待,月月有收获的喜悦,月月有快乐的满足。
四、切实加强档案管理工作,在总结中成长。
吸取上学期档案管理不齐全的缺点,本学期大队部认真做好学校档案的整理和管理工作。
1、首次使用书面文件,使队活动顺利开展。为避免许多中队辅导员忘记口头布置的一些任务,大队部首次以书面文件的形式传达任务、总结活动,使少先队活动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也加强了档案的管理。
2、每周整理收集档案资料,做到相关表册收发及时,布置到位,做到了上交材料不遗漏、不拖延。
五、认真总结工作中不足处,在反思中成长。1、学校卫生情况有所好转,但仍需努力。2、大队部成员作用发挥不充分。
回顾半年来在少先队工作的道路上所留下的足迹,显得是那么微不足道,而更多的是领导如长辈一样对少先队工作的关心支持和指导,同事像朋友一样的信任、理解和协助。学校的少先队工作离不开校园中的每一个人。相信通过我们的努力,少先队工作会更上一个台阶的!
西平镇金龙小学大队部
201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