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企业文化发展
企业文化建设与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摘 要: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无形资产,对旅游企业的方方面面都起着无所不及的影响。现代旅游企业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的竞争,我国的旅游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赢得竞争优势,必须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通过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实施绿色管理,实行人本管理,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关键词:旅游;企业文化;可持续发展;人本管理;绿色管理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加速发展和逐步形成,旅游企业的竞争由低层次的价格竞争逐步走向高层次的质量竞争和人才的竞争,文化的内涵在旅游企业竞争中处于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从一定的意义上来说,旅游企业是生产、经营、销售文化的企业,客人是购买、消费、享受文化的消费者,因此,旅游企业的竞争从本质上来说是文化的竞争。我国的旅游企业要想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必须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加强企业文化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一、旅游企业文化的特征
企业文化是反映现代化生产和市场经济一般规律的新兴管理思想、管理理论。对于任何
一个企业来说,由于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特殊的环境条件和历史传统,从而也就形成自己独特的哲学信仰、意识形态、价值取向和行为方式,因而每个企业都具有自己特定的企业文化。旅游企业文化,是指旅游企业(旅行社、饭店、餐饮、交通运输、游览娱乐等直接经营旅游服务的企业)在生产经营和管理活动中所创造的具有本企业特色的精神财富及其物质形态,它
是一个完整的体系,包括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企业伦理道德、企业风貌与企业形象等内容。旅游企业文化有以下几个基本特征:
1、以价值观为核心。价值观是旅游企业在长期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形成的对于客观事物的总的根本性看法。它首先是一种明确的哲学思想,包含远大的价值理想,体现旅游企业长远利益和根本利益。其次,旅游企业价值观是对企业生产经营目标、社会政治目标以及员工全面发展目标的一种综合追求,它全面地体现企业发展、社会发展与员工个人发展的一致性。每个旅游企业都有自己追求的最高目标、最高理想或最高宗旨,一旦这种最高目标和基本信念成为统一企业员工的共同价值观,就会构成企业内部强烈的凝聚力和整合力,成为统领员
工共同遵守的行动指南。因此,企业的价值观制约和支配着企业的宗旨、信念、行动规范和追求目的。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旅游企业的价值观是旅游企业文化的核心。如我国饭店业中响当当的品牌,上海锦江集团的价值观是/视政治任务为第一,视社会效益为第一,视企业声
誉为第一。这个价值观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紧紧相连,成为锦江模式的核心,成为企业评判事物和指导员工行为的基本方针和基本尺度,成为一种无形的力量,激励员工的劳动热情,约束员工的行为,从而引导他们献身于自己的工作,创造优异的成果。
2、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是旅游企业文化的主题。旅游企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而且是员工与客人互动的面对面的服务。所以,员工是企业中最宝贵的资源和财富,也是企业活动的中心和主旋律。企业只有充分重视员工的价值,最大限度地尊重员工,关心、爱护员工,理解员工,培养、造就员工,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员工
对企业的归属感、拥有感、使命感,使企业和员工成为真正的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企业的内在活力,实现企业的既定目的。试想,如果企业的管理层不尊重员工,那么,也就很难让员工尊重客人。因为员工每天都看着眼前的客人频繁地流动着、享受着,这很容易造成员工的心理不平衡。如果企业管理层对员工坚持以人为本的精神,并把它作为一种企业精神树立起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缓减这种不平衡。对客人和员工的尊重都是人文主义精神的体现,而人文精神也是旅游企业文化中最基本的一点。
3、以文化为引导。企业管理是由若干要素组成的一个整体。西方传统的企业管理结构强调组织形式、规章制度和手段等硬要素,忽视人员作风、企业精神等软要素;强调经济手段,忽视文化手段。旅游企业文化则突出以文化为引导的软性管理,把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置于管理要素中的核心地位,对其它要素起导向和粘合作用,建立起企业内部合作、友爱、奋进的文化心理环境,以及协调和谐的人群氛围,自动地调节企业员工的心态和行动,使企业的共同目标转化成员工的自觉行动,使群体产生最大的协同力。如在锦江模式中,在严格规章制度管理的同时,注入人情味,注重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优势,坚持做好直接面对职工的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以心换心,使员工共同为实现企业目标而努力工作。
4、突出鲜明的个性。企业个性是一个旅游企业有别于其他旅游企业的经营管理特色。在实行市场经济的时代,整个旅游市场处于垄断竞争的状态下,鲜明的个性是旅游企业竞争的需要。特色经营是旅游企业文化竞争的基础,旅游企业经营管理一定要有特色,这种特色所形成的企业的个性化,才会使企业在市场上的分工、定位越来越清楚。旅游企业的个性一般表现在企业的产品、服务、经营方式等表层文化上,但是这些显露在外的表层文化的个性都是由企业精神和企业价值观的个性决定的。所以,旅游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就要在产品、服务和经营方式上独树一帜,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以满足顾客的需要,从而占领市场。
二、以企业文化为指导,确立全新的思想观念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法,能够以其有效和独特的作用,为旅游企业发展确立全新的思想观念,促进旅游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思想观念作为一种观念形态对旅游企业的经营方向、经营方式、价值取向等产生重要的影响,因此,自觉地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确立正确的全新的思想观念至关重要。就目前我国旅游企业的现状来看,应确立以下几种观念:
1、市场观念。旅游企业的一切活动都要围绕市场经济来运转,要了解市场、面向市场和开发市场。了解市场是了解国内外旅游企业的技术水平,包括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了解竞争对手的情况。面向市场是要密切注意市场发展、变动的方向,尽可能做到旅游企业产品的销售客人的要求相适应,以取得较大的经济效益。开发市场是要努力发掘新的市场需求层次和需求领域,引导消费。旅游企业只有既了解客人的共同需求,又掌握不同客人的特殊需求;既了解客人的现实需求,又努力把握客人需求的变化趋势,不断发掘客人的潜在需要,真正做到把客人的需要作为企业经营活动的出发点,把满足客人的需要,提高客人的满意程度作为企
业经营活动的宗旨,才能使旅游企业生意兴隆,财源茂盛。也只有这样,才能使企业的各项功能和各种服务适应市场的潮流,才能使企业的各项服务项目推陈出新、服务水平精益求精,推动我国整个旅游业的服务水准的提高,从而为我国旅游业提供更多的市场机遇,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2、竞争观念。竞争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旅游企业员工必须具有强烈的市场竞争观念,参与竞争、敢于竞争、善于竞争,通过竞争促使资源配置的优化和形成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旅游企业竞争要树立正确的竞争指导思想,要立足于研究服务对象,而不要立足于打败竞争对手,因为旅游企业特别是饭店企业不象工厂、商店那样容易转产,其本身的建筑结构、功能布局的特殊性决定了经营内容的相对稳定性。因此,优胜劣汰的竞争法则,只是告诉旅游企业要想掌握竞争的主动权,就必须比别人做得更优、更好,而要达此目的,就必须立足于研究企业的服务对象)))客人。当然旅游企业的竞争要立足研究客人的需求,这并不排斥在战术上研究竞争对手的情况,采取一些有针对性的竞争策略。另外,旅游企业竞争要致力于创造品牌,而不要热衷于价格竞争。实践证明,价格竞争虽然简单,但绝非竞争之上策。一家企业要想永立潮头,必须致力于企业的品牌建设。旅游企业及服务要成为一种品牌,其前提是必须深受客人之喜爱和信任,而要这样,稳定的质量则是基本条件。
3、质量观念。质量是旅游企业的生命,旅游消费作为满足人们精神需求的高层次消费活动,对质量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对于提供服务产品的旅游企业来说,提供高质量产品,保持良好的信誉是企业增加利润的根本保证。旅游企业应树立/现代型0质量观念,要用系统论的思想与方法来认识、处理质量问题,即:企业抓质量,不能局限于抓结果,而要全面抓过程控制、工作质量以保证服务产品质量;旅游企业的质量管理不仅是进行质量把关,防止为顾客提供不合格服务,而是要搞好质量的过程控制,使服务的每一环节都确保无差错,预防不合格服务的产生;企业质量工作的行为,不能只是少数职能部门、职能人员的行为,而应该成为整个企业全员参加的总体行为;旅游企业质量工作的指导思想,不能停留在对质量的治标上,而应确立标本兼治,狠抓根本的方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旅游企业要以质量求生存,以质量求发展,只有把质量放在第一位,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在竞争中赢得市场。
4、效益观念。效益是旅游企业全部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没有效益,企业难以在市场立足,更谈不上发展。旅游企业要发展,就必须强化广大员工的效益观念。这里所说的效益是指企业的综合效益,即是指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有机统一,以及长远效益和近期效益的统一。企业对员工要灌输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并将之体现在具体的经营管理行为中。例如,饭店在考虑实现利益目标的方法和手段时,首先应该考虑如何满足客人的需求,如何造就对饭店忠诚的客人,而不能营造惟利是图的商业氛围,更不能以欺客、宰客、提供色情服务、污染环境等有损饭店形象的行为来谋求饭店的短期效益。旅游企业应一以贯之地对员工进行顾客导向服务、环保观念、社会责任和社会义务的教育,使宾客意识、绿色意识、社会责任意识深入人心,以谋求企业的综合效益,追求企业长远、持续、稳定、协调的发展。
5、创新观念。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在任何行业,创新都是灵魂,旅游企业尤为如此。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不学习、不研究、不创新就会缺乏内在的发展动力,就会没有出路,就会陷入低层次竞争,就会永远被价格战牵着鼻子走。因此,旅游企业应树立创新观念,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只有不断地推陈出新,企业才有生命力。例如,旅行社的创新,就是要主动地去与国际接轨,主动地去迎接挑战,力求在产品的设计方面、在营销手段方面、在建立与客户的新型关系方面,在品牌营造方面、在无形资产利用方面,在企业形象塑造方面都有新的创造。旅游企业是劳动密集型的行业,可以通过对人力资源的渗透,提高员工的素质,使之成为知识劳动力,进而推进企业全面创新。所以,旅游企业应培养一种学习的氛围,使每个人都爱学习,而且要变个人学习为企业团队学习,使企业成为学习型组织。学习不仅要掌握知识,而且要善于开发智力、开发智慧。智力是学习与掌握知识、运用知识进行创造的能力。在旅游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应适当增加知识型的员工,并使员工之间建立充分信任,积极协作,共同分享知识创新的成果,这是旅游企业发展中的一个核心环节。在激烈的旅游市场竞争中,旅游企业树立全新的思想观念,既是十分必要的,又是一种十分明智的抉策,它是增强企业竞争力,使企业能保持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在以上这些思想观念的形成方面,旅游企业文化均能发挥重要作用。
三、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说到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自然而然会想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固然是正确的。然而,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仅体现在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上,更应该体现在员工的可持续发展上。贯彻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在旅游企业文化的建设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旅游企业形象是旅游企业文化的外显形态,既是企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企业文化的载体。企业形象作为旅游企业的无形资产,集中地表现在文化资本积累的价值上。随着社会进入信息、文化时代,旅游企业经营资源的重点已经由物质资本转向文化资本,旅游企业形象建设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旅游企业谋求生存的重大战略问题。企业形象是社会公众和社会舆论对一家企业总的印象、看法和评价,也可以说,是一家企业的所作所为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投影。这种投影不仅来自有形的,看得见、摸得着的外在事物(如企业的名称、标志、企业的产品、服务、装饰、代表色、管理者、员工形象等),也出自于长期为社会公众所感知和记忆的企业行为所表现的精神特征(如企业宗旨、经营方针、企业精神和员工共有的价值观等)。良好的企业形象是无形的财富,是旅游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基,是旅游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良好的企业形象,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树立的,它需要不断地巩固和完善。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方面,应特别注重企业的品牌建设和传播。比如,饭店品牌,就是饭店的商标,是饭店品质的标志,也是饭店文化的体现。在现代经济条件下,品牌是饭店的立足之本,良好的品牌能为饭店带来不可估量的财富。不仅如此,品牌也是饭店的招客之宝,国内一些著名的饭店,如白天鹅、金陵等,其平均房价和客房利用率均在当地同类饭店中名列前茅,这不能不说是一种品牌效应。旅游企业品牌建设必须从服务产品的设计、提供到评定、反馈建立一套科学严密的服务质量控制体系。再次必须注意鲜明的个性,即超凡脱俗,与众不同,独树一帜,这是品牌的生命。旅游企业要创
造品牌,就必须提高其知名度。旅游产品作为一种无形的服务产品,其影响和声誉显得更为重要。必须通过各项活动和各种媒介努力宣传自己的企业和产品,以使企业和产品在客人乃至整个社会产生极大的影响,如北京长城饭店的总统答谢宴会、北京香格里拉饭店的名人新闻发布会等,均是成功的示范。另外,旅游企业还应该通过承担一些社会责任和履行社会义务来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例如,依法纳税、改善社区环境、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推动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资助贫困地区、支持希望工程、关心福利院的老人与孤儿等,这种通过承担社会责任和履行社会义务所创造的口碑效应是商业广告远远无法企及的。良好的企业形象不仅可以为旅游企业在市场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更可以促
使员工树立荣誉感和自豪感,增强企业的向心力和凝聚力,增强对企业精神的理解和信奉力行。塑造企业形象的过程实质上是处理旅游企业与顾客、旅游企业与社会公众的关系的过程。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惟有使顾客满意的旅游企业才是不可战胜的。
2、创建绿色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由于旅游业提供的产品是服务,所以,人们把旅游业看作是/无烟业0,这其实是不正确的。旅游业虽然不象能耗高、污染严重的重工业给生态和生物带来破坏,但也给环境带来程度不同的隐性或显性的污染及资源的浪费。如香港特区酒店的食物渣滓10年中增长了300%,一年超过7.5万吨。所以,创建绿色企业,实施绿色管理是推进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1992年里约热内卢会议以后,国际知名品牌洲际、凯悦、希尔顿集团率先倡导饭店绿色运动,并将此作为公司经营战略的一部分,根据统计,率先开展绿色运动取得成功的饭店开房率比平均水平高出20%。再以香港特区为例,香港有20家酒店实行了循环用水的措施,年节约开支近100万港元。因此,创建绿色饭店具有保护环境、节约能源、降低消耗、增加效益的作用,是饭店企业谋求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必然要求。绿色管理是旅游企业适应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把节约自然环境、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有益于消费者和公众身心健康的理念贯彻于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以实现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达到企业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保护效益的有机统一。绿色管理的实质是旅游企业管理中必须正确处理企业、自然、社会三者之间的关系,它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企业绿色管理理念的确立、企业绿色产品和服务开发、企业绿色营销策略的制定、企业绿色技术保证体系的建立等基本内容。企业管理者要深入学习研究绿色管理和可持续发展的理论,制定绿色管理战略,运用绿色理念来指导规划和改造企业产品结构,并切实制定绿色计划,实施绿色工程,发动全员积极进行全方位的绿色革命;旅游企业比如饭店,从建筑设计、建造到装修、陈列等方面都应减少或消除污染,并从污染控制转向绿色生产,提高生态效率;对企业服务人员,要培养绿色消费、绿色产品和珍爱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使环保、生态、绿色的理念深入人心。要树立/没有绿色的员工,也就没有绿色的企业的观念,管理者要把绿色观念、绿色文化纳入到企业文化建设和日常管理行为中去,并充分通过员工的创新行为来达到创新的真正目的,促进旅游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3、实行人本管理,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在生产力三要素中,人是最积极、最活跃的因素。旅游企业的发展主要靠人,旅游企业管理的重心也是人,这恰好为强调以人为
本的企业文化提供了广阔的运用天地。旅游业的竞争,其实质就是人才的竞争,因此,充足的人力资源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只有员工的个人价值观与企业的价值观和谐一致,员工的潜能才能得到最大发挥,形成强大的凝聚力。这就需要企业运用人性化的政策、制度和激励机制,使员工愿意并且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最大潜能,使企业的人力资源得到最充分最科学的利用,即实行人本化的管理。其主要实践途径是要解决好以下相互联系的四个问题:首先,充分地重视员工,把旅游企业管理的重心转移到如何做员工的工作上来。长期以来,在我国旅游企业中存在者重经营,轻管理的现象。实践证明,只重视运用行政手段和经济手段进行外部强制,不重视发挥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只把员工作为外在文化约束的对象,不尊重员工的文化创造,是无法实现管理的预期目的的,也不可能增强企业的生机和活力。为此,管理者只有把管理的重心转移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上来,增强员工的主动精神,才能使企业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经营为经营尽职尽责、人人关心文化为文化建设尽心尽力的局面。其次,正确地看待人,切实处理好管理者与员工之间的关系。现代企业的员工不是经济人,而是一个复杂人,员工除了工作获得经济报酬外,还需要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没有一个良好的心理气氛,员工就难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在我国旅游企业里,管理者与员工之间只是分工的不同,其关系是平等、互助的关系。员工是旅游企业的主人,是旅游企业管理和旅游企业文化的主体。如果简单地把员工置于雇佣者的地位,不尊重,不信任,忽视员工在精神上尤其是文化上的需求,其后果是削弱旅游企业文化的功能。所以,旅游企业文化建设必须高度重视其主体,重视员工素质的培养与提高,使旅游企业文化的主体成为有高度素养的文化人,成为关注自身与社会双重价值的现代企业人。再次,有效地激励员工,使员工的积极性和聪明才智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为此,必须进一步完善企业的民主管理制度,保障员工的民主权益,使员工能够广泛地参与企业的各种经营管理活动;应改变压制型的管理方式,变高度集权式的管理为集权与分权相结合式的管理,变善于使用行政手段进行管理为多为下级提供帮助和服务,变自上而下的层层监督和控制为员工自我监督和控制;还要为员工创造良好的工作条件和发挥个人才能、实现个人抱负的条件,完善人才选拔、晋升、培养制度和激励机制,帮助员工进行个人职业生涯设计,注意满足员工物质和精神上的各种需求。最后,全面地发展人,努力把员工培养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新型劳动者。旅游企业管理者只有重视对员工的培养,提高员工的道德修养,提高员工的科学文化素养,丰富员工的物质和精神生活,全面提高人的素质和能力,才能使员工得到全面的发展。旅游企业员工全面发展、素质提升的过程,也就是旅游企业文化创造的过程。总之,旅游企业必须既注重企业的发展,也顾及员工个人的发展,建立一种与员工共同成长的机制,使员工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并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真正实现旅游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从管理人到解放人的飞跃。
在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方面,我国旅游媒介企业第一家上市公司)))中青旅,为同行业树立了典范。该公司特别注重企业文化建设,注重业务发展与队伍建设的关系,提出了盘活资产,激活队伍的口号,并以居安思危,只争朝夕的经营管理思想指导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运用现代企业的经营理念来从事企业操作。为此,公司建立了新的用人机制,遵循/能者上,庸者下0的原则,真正实行动态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公司特别注重对员工的培养和青年骨干队伍的建设,为其创造发展机会,并注重增加团队意识;注重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建立简洁和谐的人际关系,在公司,不承认任何一个特殊人物。从1999年1月起,中青旅就开始实施跨世纪3年培训计划,每星期都邀请经济学家或者管理学家做有针对性的讲座,公司一年提供80场讲座供员工选择,并规定,公司的普通员工如果每年拿不到15个单元的培训,一切好事就将与他无缘,中层干部一年拿不到30个单元的培训,也难以再向上发展。通过培训,公司让每个员工都感到机会随时可能有,员工随时随地就会获得机会,发展自己,实现价值,整个企业充满了积极向上的活力。
随着旅游经济的发展,企业文化越来越显示出它的重要性。旅游企业的素质要靠文化来提高,旅游企业的发展要靠文化来促进,旅游企业的形象要靠文化来塑造。旅游经济与文化密不可分,没有文化就没有旅游经济。有一种说法叫文化是明天的经济,一个注重文化的旅游企业,才是有生机,有希望的企业,才能在国际化的旅游市场竞争中得到不断充实,不断完善,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邹益民等.试论饭店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理念[J].旅游管理,2002,(3).[2]袁国宏等.我国饭店业可持续发展探讨[J].旅游学刊,2000,(4).[3]戴斌.绿色进程与中国饭店业的可持续发展[J].旅游管理,2002,(2).[4]王文君.论中国饭店业质量观念的更新[J].旅游学刊,1997,(1).[5]王维.管理学[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2.337-358.[6]王俊柳等.管理学教程[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3.183-190.[7]魏小安.中国旅游饭店的文化竞争(上)[Z].2003-3-17.[8]谢礼珊.重视人力资源开发提高旅行社竞争力[J].旅游学刊,1998,(3).[9]王成荣.企业文化学教程[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10]旅游学刊记者.转变观念磨练队伍迎接新的挑战)))访中青旅总裁蒋建宁[Z].旅游学刊,1999,(4).
第二篇:企业文化发展
以精品先锋文化为轨道,面向全国输送四建品牌
自1998年被上海市政府特色表彰命名为“精品先锋”至今,上海建工四建集团已将精品先锋纳为核心的企业品牌文化,并已被用作企业口号来激励和要求全体员工。“和谐为本,追求卓越”是企业发展的核心理念,“崇尚精益求精,铸造品牌工程”则牢牢镌刻在企业价值观上。正是因为在“造精品工程,树先锋企业”上常年不懈努力,才迎来了四建集团在经营业绩、产值规模、品牌荣誉、科技创新、员工发展等多方面迈上新台阶、有了新突破,累计获得28项鲁班奖荣誉就是对四建品牌含金量的最佳体现。
四建集团在精心耕耘上海市场的同时,积极探索区域市场的可持续发展,响应上海建工集团“全国化”战略步伐。公司不断加快步伐建制落地,排除万难开拓市场,在逐渐从地方性企业向多地域发展企业转型的道路上,国内市场经营额稳步提升,全国化队伍逐步庞大,业务类型更加多元。从2005年承建南京紫峰大厦开始,这十多年里,公司先后建成了无锡红豆国际大厦、湖州月亮酒店、济南西客站和普利中心等一批标志性建筑。目前,四建集团已经在广州、深圳、江苏分别成立区域公司,继续坚持在员工中提倡“品牌在我心中、品牌在我手中”,要求各项目都把“争创品牌工程、争当品牌项目部、争做品牌项目经理”作为工程建设的目标,在沪外树立起了企业的品牌形象。
一、精耕管理服务文化,为精品先锋文化提供有力支撑 在建设精品工程的过程中,四建集团积极探索适应市场经济和企业自身特点的管理模式,坚持向管理要效益,推进企业改革走向“全国化”市场。多年来,坚持并不断完善了三级管理体制,下移管理重心到项目。特别是长期贯彻项目经济承包责任制,这可谓是四建发展的致胜法宝。机制的长期有效运行,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项目真正成为了企业“效益的源泉、管理的舞台、形象的窗口、育人的阵地”。多年来,四建集团还不断探索适应不同项目特点的成本核算、降本增效以及合同管理和资金管理办法,针对工程规模的迅速扩大和外地项目的增多强化生产指挥系统,逐步形成了一套有效的基础管理制度。如在加强分包管理上,先后制定了工程分包合同、内部竞标询价、结算审核、综合业绩评价考核等管理规定和合同示范文本,建立了分包价格信息平台和物资采购价格信息系统。集团上下依托重点大型工程积极探索总承包管理,项目的自主管控能力和总承包管理水平有新提高,并形成了一定数量的、综合能力较强的总承包项目班子。经过多年的努力,四建集团形成了奖罚分明、令行禁止的管理氛围,“严格管理,严肃纪律”的双严方针已经渗透到了企业管理的方方面面和员工的日常行为中,成为了品牌建设的重要支撑。行之有效的办法,实事求是的态度,与时俱进的作风,言出必行的诚信就是四建科学管理的成功要素。
集团对内做到严格管理,对外则始终以“全员参与创品牌工程,让顾客满意永无止境”为质量理念,通过统一经营理念、制定投诉管理程序、回访管理程序、提供个性化服务及品牌经营模式等途径,赢得了良好的市场口碑。目前在建的肇庆市火车站综合体建设PPP项目,由于场地地质条件复杂,地下溶洞较多,桩基施工困难,混凝土超灌量大等问题,我方积极与设计、业主、监理单位多次沟通,提出溶洞处理优化方案,并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集团建立了《经营施工和服务业务过程流程图》、《回访保修服务程序》、《顾客满意的监视和测量程序》等规章制度,只为最大程度地满足顾客要求。通过各种途径评价测量顾客满意程度,持续改进工程质量和服务质量,不断提升质量和服务地文化品位。做好民心工程同样是四建精品服务的好口碑,第九工程公司综改项目部,先后承担了森安苑、沙茂、华美、上海南站等一批信访矛盾突出的旧住房综合改造项目,得到了市政府各级领导的一致认可,项目部荣获上海市“工人先锋号”、市政府特色命名“攻坚排难先锋、为民解忧模范”等荣誉称号。金杯银杯比不上老百姓的口碑,能为百姓做好服务是四建的荣幸。
集团着眼于用精细化的制度和企业文化融合来培养精细化项目管理习惯和行为。优化制度建设,总结经验,将过去经验体验成模式,固化成企业管理的常规制度,立足当下,创新性地制定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等多个专项制度,整合汇编成《企业内控制度手册》,使企业管理和工程建设有章可循,决策与流程更加精细化、标准化、制度化。为了更好地传承文化,集团编撰了《不平凡的50年》一书,内容凝结了过去50年企业发展的智慧结晶,使企业管理有史可鉴。
二、注重文化传承和融合,用精品先锋文化为“全国化”道路护航
企业文化的建设过程是一个总结、提炼、完善、推广的过程。多年来,四建集团在建设过程中,培育了不少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注重从员工的行为中挖掘提炼。如“自我加压、无私奉献、严格管理、顾全大局”的人民广场精神、“不辱使命、造福灾区,追求卓越、注重细节,主动适应、敢于突破,攻坚克难、勇争第一,众志成城、团结高效”的都江堰援建精神,传承这些优秀的企业文化精神正是推动品牌走向“全国化”的起始动力。如今不同地域的市场有很大的文化差异,既要尊重当地的思维方式、工作习惯和风土人情,同时也要坚守四建自己的价值观和规章制度,更好地把四建文化渗透和融合到区域市场中去,以开放包容的心态吸收不同区域的文化来不断创新和发展四建文化,赋予精品先锋更加丰富的内涵,为企业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助力和精神动力。
从上海博物馆新馆、上海大剧院,到跨世纪的上海科技馆、东方艺术中心,直至上海世博会中国馆、世博文化中心,每一次四建人勇挑重担,攻坚克难,公司的品牌就得到新的提升。二十多年的“创品牌”之路,公司经历了“在文化工程上立足”、“在超高层工程上崛起”、“在重要场馆工程上彰显”、“在市政工程领域中拓展”,再到“在沪外工程上升华”。锲而不舍地推进品牌建设,浓缩了公司不平凡的发展历程,在上海打拼下的经验是公司未来发展的宝贵财富。近来,上海市打造文化新格局“一轴双心”,四建有幸再次助力,承接参与了上海图书馆东馆和上海博物馆东馆的建设。另外,四建还承建了宛平剧场改扩建工程和程十发美术馆新建工程,在建的上音歌剧院、修建的爱乐乐团、长江剧场等,再次展现四建在文化工程上打造精品的实力。
伴随“全国化”战略的推进和项目分布点多面广的发展趋势,如何保持作为一家精品企业的竞争优势,促进品牌理念和品牌文化进一步延伸?四建集团十分注重文化渗透和文化引领作用,在沪外项目上通过规范员工行为,统一着装、统一标化,使得鲜明的上海建工风格融入到每一个工地、每一名员工。始终做到文化输出不间断,把坚持二十多年的“抓质量、严管理、创四建品牌”主题活动推向全国各地,引领作业分包及其他利益相关方共同成长,通过立功竞赛、技术攻关,带动他们共同提高。做到以市场为导向,抓好项目经理品牌意识提升,通过项目经理“远航计划”系列培训、项目管理年会等,始终强调干一项工程、树一座品牌、拓一方市场,保持上海建工高标准建设要求,使项目运营和区域发展形成互动和支撑。目前,集团沪外承建项目共获得国家鲁班奖、浙江省钱江杯、江苏省扬子杯、扬州市突出贡献奖等诸多奖项,南京金鹰、阿里巴巴等超高层超大型项目建设赢得了业主的广泛认可,为四建在当地发展赢得了市场美誉度。今年,集团还抓住被市政府特色命名为“精品先锋”荣誉称号第二十个年头的契机,以诗歌形式组织撰写朗读《在践行“三全”战略中唱响精品先锋之歌》,既为讴歌“精品先锋”二十年来的光辉业绩,更是号召全体员工在“全国化”征程中,以精品先锋为序,书写发展新篇章,受到了广大员工的热情点赞,引发了共鸣和回响,增强了员工成为“精品先锋”品牌文化传承者和践行者的使命担当。
三、技术服务品牌,为精品先锋文化注入创新动力
现代建筑挑战工艺极限,也挑战思维极限,创新就是企业充满活力的源泉。要围绕重点难点工程加强技术质量管控,推动科技创新,运用前沿技术支撑运营管理。如:受到全上海瞩目的玉佛寺平移工程,采用了基于多源数据的既有建筑数字化建模技术,研发了互联网+移位远程智能监控平台,以及将传统工艺与现代新技术紧密结合,运用仿宋举折压弯工艺优化铜瓦施工等多种创新科技,努力为业主提供高品质的服务。创世界首例的南京金鹰三塔连体非对称钢结构高空连廊整体提升利用四建牵头研发的实施监控系统,驱动钢连廊BIM模型,全程利用计算机同步控制,完成了这项创纪录的吊装步骤。还有不少依托科技创新建成精品工程的例子,如:南京南站综合枢纽钢构件制造难度极高,项目部通过计算机模拟,创建空间三维模型进行深化设计,并采用数控仪器进行精密切割,确保了工程质量。在武进影艺宫施工中,项目部创新应用乱针绣幕墙技术、光电幕墙施工技术、垂直绿化安装模块化施工养护技术等手段,建成了这项似展翅凤凰的建筑精品。
工程就是品牌,品牌就是市场。如今,“建一项工程,创一块品牌,树一方信誉,争一方市场”,成为了企业开拓沪外市场的经营法宝。当年,南京紫峰大厦工程第一个在户外打响品牌,首次在超高层工程中将C70混凝土泵送到190米的高度,创造了泵送381米高度的记录。如今,公司又承建了总建筑面积92万平方米,由三栋300米以上超高层塔楼组成的南京新的地标性建筑——南京金鹰天地广场。T1塔楼底板3.2万立方混凝土一次性浇筑完成,创江苏省大面积混凝土浇筑之最。目前,公司上下正全力以赴,决心将这个工程打造成继南京紫峰之后的新品牌、新名片,进一步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
集团依托产学研用平台实现建筑有机更新。上海的思南公馆改建项目是历史文化风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该修缮项目既要求做到保留原有整体建筑风格效果,又需要以舒适宜居为宗旨。集团对项目进行系统研究,从环境整治、功能置换、结构加固及生活设施改善等方面制定施工方案,积极运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形成了历史别墅群整体改造、修缮成套技术,通过赋予“旧”建筑“新”的生命活力,使其成为具有海派风韵特征,居住、商业共存的高级综合社区。作为“上海建筑改建与持续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牵头单位,目前,集团已申请专利50余项,其中授权专利20余项,获得国家级工法2项,参编行业标准5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53篇,相关成果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5项。集团将秉承技术优势,为既有建筑的改造和持续利用提供支撑技术和保障措施,促进节约型社会的建设,用专业技术引领城市更新。“全国化”发展道路已迈上征程,四建集团将进一步加强企业文化属地化建设,始终坚持传承文化精髓,不断充实文化的深厚内涵,更好地去深化融合不同的地域文化,结合国内市场经营理念努力建设符合可持续发展需要的、具有鲜明时代特征、丰富管理内涵的特色企业文化,为更长远的发展保驾护航,在全国各地打响“精品先锋”的名号。
第三篇:论企业文化发展
论企业文化发展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强调了文化建设的重要意义,可见文化已被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这不仅为全社会今后的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也为企业的文化发展建设指明了方向。因为企业文化建设是促进企业管理现代化,推动企业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企业的品牌要靠文化来宣传,企业信誉要靠文化来传播,企业的形像要靠文化来塑造。
一、企业文化发展的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得以长存发展的重要基石。现在许多企业文化意识薄弱,部分只做表面文章,整体削弱了企业文化意识。此外,绝大部分企业文化缺乏人文精神,不能以人为本,只注重事物而忽略了人的因素,把人力资源和培养人才放在了最底层,这样企业就失去了后备力量和永葆生机的持续力。
二、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
根据现状,加上国际大环境的影响及相关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我们可以得出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及其必然性,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而这些方面将涉及到文化、人文情怀、企业发展战略、创新等领域。
1、传统优良企业文化与现代企业创新文化的和谐共生。
随着社会的发展及市场的变化,传统企业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信息社会中出现的创新企业文化及外国文化出现了脱节。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克服传统思想和现代创新文化的冲突,防止和抵制腐朽文化的侵蚀,同时在嫁接中西方文化的过程中对两者进行较好的融合,两者和谐共生。
2、人文情怀和生态观念的良好结合。
企业文化离不开人和环境对其进行的塑造和磨练,而人这个要素更多的在人文情怀方面得以体现,环境要素则暗指生态观念对企业的重要影响和意义,这两者的良好结合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契合。企业文化不仅要注入了人文情怀也要考虑自然生态因素,两者的良好结合会给企业注入新鲜活力,有利于企业形象的树立,这是生态文化建设的需求,也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经过程。
3、国际环境与新战略发展要求的较好适应。
面对激烈的国际环境带来的风险性和挑战性,企业必须改变或提出新发展战略目标。故正确处理好国际环境与新战略发展要求这两者的关系,使其较好的适
1应和磨合,从实际出发,加强企业之间的了解与沟通,使原有企业文化得到补充和发展。
4、与时俱进与创新思维的永久链接。
企业只有通过不断创新和努力学习,来获得与时代及整个文化的链接,只用拓展企业创新思维及提高学习能力,并使其较好的连接,企业才能获得永久的生命力和竞争力。
三、企业文化的发展建设途径
1、坚持以人为本,增强凝聚力
企业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应对自如,使企业做大做强。提高职工队伍的整体素质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企业不仅要打品牌,更要尊重人才,激活人本文化氛围,培育全体员工共同认可的企业文化,为他们搭建一个实现自我价值的平台,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效地增强企业的凝聚力。
2、决策层必须负起责任
企业的领导者和企业决策者是企业的核心,在推进企业文化建设中起主要作用。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的模范行为对员工起着示范作用,是推进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因此,企业领导必须强化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断增强对企业文化建设的能动性和主动性。
3、加大企业党建,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加强企业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能够为企业文化建设提供组织保障和思想保障。企业文化的发展与繁荣,必须依靠党组织,加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
四、总结
企业文化的建设发展是一个艰辛且漫长的过程,企业应结合自身历史及现有企业文化理念,从实际出发并沿着企业文化发展的趋势走下去,能够从容应对企业文化中出现的突发现状和问题,这将对构建整个企业文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第四篇:企业文化发展思考
当前世界形势正在发生重大而深刻的变化,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凸现,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文化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日趋突出。同时文化多元化日益得到国际社会的认同,国际文化交流与合作更加活跃。中华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具有极大的独特性、丰富性、完整性和消化变通能力,在广袤的土地上原生、历经至少5000年而不衰,并不断发展壮大,这是任何其他文化所无法取代的。不断壮大的经济实力,开放的环境和高度发达的现代化科学技术,为中国文化真正走向世界提供了良好的条件。要通过对外文化工作,向世人展示我国历史悠久的灿烂文明和当代文化建设成就,使他们通过了解和热爱中华文化来了解和热爱中国。新经济时代,企业文化出现以下六种发展趋势。
一、企业文化要适应“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新战略发展的要求
“协作竞争、结盟取胜、双赢模式”是美国著名的麦肯齐咨询公司提出的21世纪企业发展的新战略。这是一种适应新经济需要的网络型的战略,其特点是优势企业抱成一团,目的是为了把竞争对手挤垮,或者使对手实力受创。虽然其责权关系是宽约束,但从本质上讲,它是企业界组织制度和经营机制的一种创新。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这种战略从形式到内容,都发生了巨大变化,结盟、兼并、接管的事例层出不穷。近三年,世界上有3.2万家公司进行联盟。这是经济发展及经济全球化的必然结果。这给企业文化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即企业重组后企业文化怎样融合的问题。因为企业联合、兼并的过程中,不能只从经济和财力方面考虑问题,更重要的是要注重文化方面的差异。一般来说,各个企业都有各自的文化特征,创业历史、发展目标、经营理念、所处环境、队伍素质等各有不同,所形成的企业文化也必然各具特色、互有差异。如果没有企业文化的融合,就会出现“貌合神离,形连心不连”现象。所以,只有做到取长补短、扬优避劣、达成共识,形成“结盟取胜、双赢模式”型的企业文化,企业才更具生命力、凝聚力和竞争力。要做到这一点,必须注意以下两个方面:首先,要遵循从实际出发 的原则,根据联合兼并企业的不同情况区别对待。其次,双方都应注意克服排斥对方的自大心理,加强相互的了解与交流,吸纳对方文化的精华,发展成为经过融合后更为优秀的企业文化。
二、注意学习氛围的培养
20世纪末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随着其管理的核心为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强调“系统思维和创造性思维根源于知识及知识的灵活运用和潜能及智慧的开发”。可见,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仍然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将进一步受到关注。但是要注意学习过程中的个人和团体的搭配问题,搭配的状况不同就会对企业产生不同的结果: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及搭配良好,会对企业产生一股强大的发展动力,从而推动企业的迅猛发展;个人及团体都不断学习但是搭配不好,“个性”太强,反而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三、与生态文化有机的结合生态文化是一种新型的管理理论,它包括生态环境、生态伦理和生态道德,是人对解决人与自然关系问题的思想观点和心理的总和。
生态文化属于生态科学,主要研究人与自然的关系,体现的是生态精神。而企业文化则属于管理科学,主要研究人与人的关系,体现的是人文精神,但是本质上二者都属于一种发展观,运用系统观点和系统思维方法,从整体出发进行研究;都强调科学精神,即实事求是,努力认真地探索;从狭义角度来看,都是观念形态文化、心理文化,而且都以文化为引导手段,以持续发展为目标。并且企业文化发展的诸多方面,需要以生态文化来与之相结合。因为,第一,大部分企业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重视了人的价值,却忽视了对周边环境的影响,为环境的恶化及末端治理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第二,现代消费群更青睐于绿色产品,企业也想通过“绿色浪潮”提高产品的生态含量;第三,企业要实现可持续 发展,“生态化”是其必由之路,生态文化融人企业文化后不仅可扩大企业文化的外延,而且有利于企业树立良好形象。
四、将更注重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了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2l世纪,企业竞争除了人才与科技的竞争以外,还有比较重要的一点就是,谁最先发现消费空挡,并以良好的形象占据消费之心,谁就能占居市场,不断扩大经营效益。
五、更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的核心。
企业要努力培育“生死与共”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 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公司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
六、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升华出来,更重视于人 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着迷于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这里,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用与被雇用关系。著名学者杨振宁说:“2l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于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理性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作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
第五篇: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世界500强企业的发展历程证明,优秀而独到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精髓和灵魂,是企业发展壮大、立于不败之地的沃土,谁拥有文化优势,谁就拥有竞争优势、效益优势和发展优势。为统一中心全体干部职工的思想、意志、行为,形成核心理念,培育企业文化,推动中心跨越式发展,现结合中心实际,制定《企业文化发展纲要
》(以下简称《纲要》)。
一、“××铁地产”企业文化建设的现状
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职工所共有的价值取向、经营理念、思维方式、群体创业意识和行为规范等的总和,是以人为本的企业信念,注重提高人的素质和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及创造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使企业每一名成员都在思想上归属于企业,自觉为企业作出自己的贡献,在企业文化的渲染和熏陶下工作和生活,同时建设和充实企业文化。
近年来,铁路跨越式发展取得重大进展,铁道部、路局对房建、生活系统实行主辅分离、辅业改制等各项改革逐步加快,到目前已形成全局唯一性的房建、给水及专业开发经营单位。虽然目前中心已实现了各项工作的有序衔接和平稳过渡,200
5年生产任务超额完成,各项经济指标同比大幅攀升,安全生产和职工队伍也保持了基本稳定。但同时,也要看到:经历这几次重大体制改革后,截至目前,中心的资产总量已达到
28.596亿元,在册全民职工5867人,拥有22个注册法人,3个房地产开发公司,3个施工企业,4个专业公司(豫鼎、玉星、永安、装饰),6
个物业公司(怡心、新晖、和平、新盛、兴洁、陇海),3个直管项目部,1个设计所(监理公司),3个房屋土地管理所,1个幼教文化交流中心,并有职工培训中心1
个、大集体企业4个,中心所从事的产业和经营门类有19
种之多,呈现出“企业多、规模大、产业全、战线长、人数多”的显著特征以及管理模式、思想文化、价值取向多样化的现实。在这种情况下,亟需采取一种有效形式,进一步统一干群思想、形成核心理念,规范大家行为、强化岗位责任,整合企业形象、调动干事热情,增强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心,增强企业的内聚力和外引力。因此,中心认真总结中心成立以来,尤其是“
6.1
4”以来各个单位的管理风格、主要管理者的经营管理思路,深入细致解读新时期火车头精神,学习借鉴海尔、华为、西飞、建业等先进企业的优秀管理文化,初步形成我们中心共有的经营理念、战略目标和管理思想,以期着力培育企业文化,建立完整的企业理念、行为、视觉识别系统,使企业发展成为每个职工关注并引以为豪的事业。通过发展企业文化,缔造阳光政策,打造阳光团队,享受阳光生活。
二、“××铁地产”企业文化所包含的主体内容
(一)企业理念识别系统: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和转换经营机制过程中,要集中培育和形成以下
12种理念。
——核心理念:“关爱人居,筑福社会”。内容解读:
建设和谐社会、打造经典人居,完善特色服务、构筑品质生活,执着雕凿精品、倾力打造品牌,引领消费需求、造福人类大众,建立与国内外市场需求相适应的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服务模式,提供精彩产品和卓越服务,提供全新的生活方式和居住理念。
——质量理念:“用户至上,注重细节”。内容解读:
一切为了工程(用户、业主),为了工程(用户、业主)的一切,树精品,创最佳,追求产品质量的零缺陷,用户、业主的满意度。
——服务品质:“客户利益无小事”。内容解读:
注重细节,强调品质,追求完美。客户的需求就是企业的追求,客户的利益就是企业的利益,客户的事就是自己的事。小事蕴藏着商机,小事连着大事,小节包涵着大理,小事放大了企业的形象。
——商业原则:“以小见大、淡利塑形”。内容解读:
统筹考虑,综合评价,理性对待,正确处理好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利益与整体利益、既得利益与潜在受益、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企业效益与公众效应、企业形象的关系,放开视野,放开思维,狠抓小节小事小服务,彰显大企业大气度大作为。
——发展策略:“地产为先,房商并举”。内容解读:
根据目前国内外房地产市场状况和中心实际,将经营定位放在盘活铁路土地资源,实施住房开发、商业开发和商务酒店的开发,在短期内完成原始创业积累,以实现快速发展的目标,挤进开发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经营方略:“稳定主体,策动两翼,整合实业”。内容解读:
稳定两个分中心的管理主体和直接服务安全运输生产的运营修缮、给水管理两个收入主体来源、经营责任主体,努力维护管理和收入的稳定;把房地产开发与建筑施工作为实
现中心经济腾飞之“两翼”,组织精兵强将突击出去;按照“宜大则大、宜小则小、宜专则专”的原则,对中心多元实业实施整合重组,建立起以“××铁地产”为母品牌,其它实业为子品牌的母子品牌合一的发展新格局。
——营销战略:“以精取胜、品牌发展”。内容解读:
不搞多元化,专
一、专心、专注于自己主管业务发展,做强
做优产业;坚持品牌化发展战略,赋予品牌以丰富的情感和内涵,创造协调一致而又独具特色的企业形象,力争使企业在较高起点上实现新突破。
——团队精神:“奋勇争先、追求卓越”。内容解读:
“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强烈的发展意识,在各自岗位上自我加压、不断超越,努力建设第一流的员工队伍,制造第一流的产品,提供第一流的服务,塑造第一流的形象,创造第一流的业绩。这是××铁地产人挑战市场的精神底蕴。
——人才理念:“唯才是举,才尽其用”。内容解读:
落实“人才强企”战略,建立全新的选人用人渠道,创造人人成才的环境,为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人才保证。并在企业内部营造一个“尊重人的价值,提高人的素质,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而且是处于自觉的状态中”这样一种工作和生活氛围。
——管理作风:“雷厉风行、事不过夜”。内容解读:
指挥通畅、反应灵敏、政令畅通,与市场准确地结合,靠速度取胜、以速度制胜、狠抓工作落实。“雷厉风行、事不过夜”是中心创造比较优势、挑战地产名企的速度利器,面临资金、技术、人才等巨大差距的××铁地产,应以速决速胜、跨越式赶超为动力,义无反顾向全国地产
100强的宏伟目标奋进。
——行为准则:“与人为善、文明礼貌”。内容解读:
牢固树立“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责尽职干工作,与人为善讲团结”的思想,恪守国家公民道德规范,职工文明素质不断提高,思想上相互学习、工作上相互支持、生活上相互关心、利益上相互礼让、管理上相互监督。
——人文环境:“健康有序、公平竞争、稳定和谐”。内容解读:
企业员工同心同德、同甘共苦、同舟共济,乐于享受工作,接受工作上的启迪和挑战,强调个人与企业同步成长,内部竞争公开公平、健康有序,每一名员工都能致力于企业目标,并乐于为自己的成功、同事的成功以及整个企业的成功贡献力量。
以上述标准为核心,统一员工思想,统一群体意志,统一核心理念,使企业发展成为每名职工关注并能引以为自豪的事业。
(二)企业行为识别系统:
每一个企业都应当确立一系列有形的、无形的、正式的、非正式的、成文的、不成文的、强制的、非强制的行为准则,以规范组织和个人的行为。这就是企业行为识别系统。企业文化要求组织成员在生产工作中,遵循这些准则,采取共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出企业的整体效应。中心以国家《公民道德实施规范》为标尺,把“与人为善、文明礼貌”作为“××铁地产”人的基本行为规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尽责尽职干工作,与人为善讲团结”,恪守国家公民道德规范,从日常工作行为抓起,着力培养良好的工作习惯、学习习惯、生活习惯。
一是
进一步提高两级领导干部的管理艺术、经营本领、礼仪风范、民主意识、务实作风、自律思想、表率作用,尊重职工的人格和权利,爱护职工的“成就感”,鼓励他们出色地完成任务;创造条件尽量满足职工物质上和精神上的需要;尊重职工的思想感情,及时进行联络、温暖、沟通、融和,使职工受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得到满足,并搞好集体福利,优化人际关系。
二是
进一步强化广大职工的纪律观念、责任意识、集体主义、协作思想、创新精神、进取状态,积极维护领导权威和行政命令的严肃性,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爱岗敬业,标准作业,强化现场作业控制,注重业务流程优化,不断提高工作质量,不断提升文明素质,不断增强对工作、对事业的进取心、创造性和勤奋劲,争做学习型、创新型、一专多能型职工。
(三)企业视觉识别系统:推行ci
企业形象统一战略,综合运用“××铁地产”网站、《筑福》杂志、服装、文具、日用品、纪念品等载体和形式,统一企业标识,统一中心形象,建立规范的企业视觉识别系统。通过各种视觉设计来凸显企业特征,塑造和强化企业形象,发挥广告效应,提高企业的知名度、美誉度;通过视觉冲击来感染和激发广大干部职工爱企业、爱集体、爱岗位,增强工作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今后,凡中心所属各单位对外营销、广告宣传、形象展示的标识、印刷品、纪念品必须经中心行政办公室和党委办公室登记、备案、核准后,方可付印,向外张贴、展示、制作、发放。中心所属各单位对外营销、广告宣传、形象展示的标识、印刷品上必须印有“××铁地产”标识以及“××州铁路局房地产经营开发中心”、“××州铁路局房地产综合开发总公司”字样。各单位要自觉站在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树立全中心一盘棋思想,自觉接受中心的指导,自觉服从中心的指挥,保持政令畅通,严格遵守规定。通过统一中心的标识、标记系统,强化中心的整体形象宣好范文版权所有传,树立“××铁地产”的良好形象,形成强大的品牌感召力,大幅度提升中心知名度、美誉度。
三、“××铁地产”企业文化发展的推行方案及有关要求
1.企业文化发展的总体目标是:结合中心“31
21”三年发展规划和企业自身特点,塑造企业精神,培育经营理念,树立品牌形象,提高职工素质,最终培育和形成上下统一、具有鲜明时代气息、铁路特色和房地产经营特点的××铁地产优秀企业文化,为实现中心跻身全国地产一百强创造良好的政治环境和人文环境。
2.具体推行步骤:
以××铁地产现有管理组织为依托,以管理业务为载体,以理念体系内容为主导,以人力资源、科技、质量、营销、形象管理创新活动为主渠道,以目标责任体系为组织领导保证,以评价指标体系为调控手段,既整体推进,又突出重点,分层次、有步骤地实施。具体可分三步走:
第一步,从现在到2006
年底,建立健全中心企业文化建设组织机构,制定中心三年企业文化发展纲要和推行方案,对中心两级领导干部进行企业文化理论和知识培训,对车间级以上中层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完成19个专业班培训任务,职工岗前岗中培训率达到100
。按照中心跨越式发展要求,确立企业目标、打造企业品牌,塑造企业精神,培育企业理念。
第二步,2007
年,进一步开展企业文化和“品牌”升级活动,打造“××铁地产”旗下更多的名牌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文化建设水平。职工队伍思想观念明显转变,市场经营意识真正树立,管理思想和管理模式发生根本转变,经营方向和经营方式发生变化,粗放经营和粗放管理的局面进一步改观,科学经营、精细管理逐步成为主旋律。
第三步,2008
年,在前两年文化建设的基础上,通过总结、概括、提炼、深化,形成更具特色的××铁地产企业文化,企业文化被灌输和浸入到企业全体职工的精神当中,深植于头脑之中,被干部职工高度认同、自觉实践、身体力行并成为区域知名品牌,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企业的形象力、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
要注重企业核心理念的唯一性。
企业核心理念只有一个,而且只能有一个。这是企业核心理念的内在特质所决定。各单位提出的自己的企业精神以及宣传口号必须服从于中心的核心理念,按中心规定的口吻和修辞进行准确表述和宣传推广。
要强调企业标识标志的单一性
。品牌战略要求,一个企业不管规模再大、产业链再长、单位再多,但可使用的、企业所展示出来的、代表本企业形象的标志只能是唯一的。各单位必须注意:在使用“××铁地产”标识时,本单位的企业标识一定要从属和服从、服务于中心的“××铁地产”标识,在对外宣传、日常公务、形象策划活动中,必须按中心的使用标准和应用规范严格使用,不准不使用,不准随便滥用,不准随意用本单位标识代替中心的标识。
要坚持培育过程的长期性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共同价值观念,它的塑造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价值观念的塑造是一个非常微妙而复杂的心理体验过程,由于企业成员的个性、品行、气质、文化素养、社会背景等方面的巨大差异和人员众多性,导致要在如此复杂多样的个体当中形成一种共同价值观,必须经过企业家长时期的耐心倡导和积极培育,这是一个柔性化的培育过程。我们必须持之以恒、长期不懈地以一贯之。而企业文化一旦形成,又具有相对稳定的性质,将成为企业的共有品质。
要注意摒弃几种错误观念
。企业文化并非只是企业管理者的一己之见,而是整个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企业文化不是知识,而是人们对待知识的态度;企业文化不是利润,而是人们看待利润的心理;企业文化不是舒适的环境,而是对待环境的感情;企业文化不是管理,而是造就管理模式的氛围。只有从思想上摒弃以上几种错误观念,我们才能更深刻地理解企业文化的深涵,以更好地把握。
四、企业文化发展的体系建设及落实措施
中心各级组织要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要求,采取措施,循序渐进、积极实践,实施三大工程、构建五大体系。
(一)实施企业文化建设“三项”工程
:一是打造名牌企业形象;二是总结、概括、精选、提炼,塑造独具特色的“××铁地产”企业精神;三是培育符合时代要求的企业价值观和经营理念。
(二)着力构建五大体系:
宣传舆论驱动体系
。要明确企业文化建设是党政纪工团组织的共同责任,各级组织明确责任分工抓,中心机关带头抓,各单位要倾力亲为系统抓。各级党组织要抓好宣传报道、学习推广、典型引路;行政要抓好
ci
战略,打造企业强势文化,提炼核心理念;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将廉政要求与企业理念有机融合,将文化的感召、监督作用发挥好;工会组织要将企业理念、行为和视觉识别系统引入工会工作之中,寓教于乐、寓理于情;各级团组织要围绕“××铁地产
”1
2个理念,有机融入中心,有效服务大局,大张旗鼓地开展创新创效活动,引领青年思想,打造先进团队。中心成立由党政纪工团领导及有关部门负责人组成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下设办公室(与中心两办合署办公)。各级组织、各单位也要建立相应机构,明确专人负责,切实加强对这项工作的组织领导和具体实施。中心要对过去企业文化建设的做法及现状进行全面总结、分析,重新审视自我,继承优良传统,创新思维方式。要细化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将中心的1
2个企业理念逐一进行解读,作为长期宣传工作要点,融汇贯通到中心具体宣传工作中去,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幅面,活跃宣传形式,借助立体式的宣传舆论工具,集中时间、集中人员、集中精力,抓好企业文化内容的正面宣传、舆论引导、系统教育,营造出强大的声势,推动干部职工思想观念更新,为中心改革发展稳定提供思想保证。积极培养能反映时代精神面貌的各种先进典型,大力宣扬他们的先进事迹,在中心内营造学先、赶先、争先的良好氛围。同时,要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虚心学习先进单位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经验,借鉴其成功的做法。
人力资源保证体系
。要进一步深化企业用人、用工制度改革,建立科学的干部任用体系,有效的业绩评估体系,合理的用工分配体系,进一步激发和调动中心人力资源的积极性和巨大潜力,为中心改革发展提供强大的人力资源支撑。要在全中心范围内对党员干部特别是两级领导干部进行企业文化理论和知识集中教育,深入系统地学习中心《企业文化发展纲要》,进一步加深对企业文化的科学内涵、基本特征、内容要求及实现途径的了解,增强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培养企业文化建设的领军人物和骨干力量。要通过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广大职工进行企业文化集中灌输和普及教育,形成人人参与、同心同德建设企业文化的局面。要发挥好政治优势,把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队伍培训支撑体系
。一是要制定培训规划。各单位要按照中心企业文化建设三年规划要求,结合实际,制订本单位的职工培训措施和实施细则,真正落实好。二是加大培训力度。组织领导干部参加路局干部培训,对车间级以上中层干部全部轮训一遍,完成19个专业班培训任务,职工岗前岗中培训率达到100
。要有计划地投入专项经费,保证中心职工培训资金所需。三要注意培训方向。把培养市场开发型、经营管理型、专业技术型、业务骨干型、复合型的干部职工作为主攻方向和主要目标。四是创建学习型组织。深入开展“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充分发动广大干部职工积极参与企业文化建设活动,把企业文化建设过程变成职工自我教育、自我培训、自我实践、自我提高的过程。
检查监督考核体系
。要完善机制,建立检查、监督、考核、评估的闭环,严格科学考核,狠抓工作落实。各单位、各级组织要以企业文化为载体,把文化建设纳入本单位领导班子任期目标,有分管领导,有具体人员负责,建立健全各项工作机制,做到有计划、季度有考核、年终有总评。各级纪检监察组织要深入研究如何使廉政要求与企业理念有机融合,如何将企业文化的感化、内化作用发挥得更好,建立健全“便利、安全、高效”的举报机制,建立健全日常管理监督制度,创造阳光政策,营造清廉干事、和谐发展、阳光创业的良好氛围。中心每年都要对企业文化建设中取得突出成绩的单位和个人以及企业文化建设重大成果给予适度的精神和物质奖励,以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发展创新优化体系。
要在以前文化建设的基础上,建立定期总结、概括机制,不断深化、提炼,逐步归整、形成更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构建“理念形成——宣传推广——深化提炼——发展创新——
再次宣传推介”的螺旋式上升、渐进式优化、持续性创新体系,多法并举灌输和浸入到企业全体职工精神之中,深植于头脑之内,使新理念被职工高度认同、自觉实践,成为更深层面、更具特色的企业核心文化,不断深化品牌内涵,不断提升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形象力和核心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