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山西军工企业文化
刊名:企业文化与管理
刊期:月刊
主办:全国中心城市企业党建研究会
主编:李继贤
副 主 编:曹德春
编辑:《企业文化与管理》编辑部
发行部主任:曹德春
责任编辑:张 嵘
地址:天津市南开区鞍山西道学
湖里1号楼16门
邮政编码:300192
电话:022-27418481
传真:022-27478538
电子邮箱:whgl001@163.com
刊物介绍:《企业文化与管理》是天津企业文化中心主办的介绍企业文化与管理之道的刊物。这里有最新的企业文化总结,企业经营方略大观,企业管理方术大全,人才培养的方式,国外企业先进模式参考,为企业家全方位答疑解惑。
建设具有地区、行业特色的新型山西军工文化
军工企业的做大做强关乎国运的强盛和人民的幸福。山西是近代军事工业的发祥地,新形势下,山西军工要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防建设的需求,推进国防科技工业的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做大做强,加强军工文化建设是重中之重。为此,必须建设具有地区、行业特色的新型山西军工文化。
一、继承与创新相结合,以培育先进的、新型的军工企业精神为核心,不断激发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新型山西军工文化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山西军工企业积累了深厚的文化底蕴,培育出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开拓进取、无私奉献”的老军工传统和精神,这是山西军工企业的政治优势和传统特色,是山西军工行业的精神内涵和特殊风格,是山西军工文化建设的基石。随着国家的发展、科技日新月异的变化以及世界军事工业激烈竞争的趋势,不可否认,山西军工文化与时代的步伐存在着差距,逐渐呈现出一些不相适应的情形。因此,有效加强新形势下的山西军工文化建设,既要看到我们传统军工文化的优势,又要看到当前山西军工文化的差距,要把发扬与创新相结合,适应新形势,体现新特色,增强实用性,切实建设具有行业特色的新型军工文化。要在市场经济转型过程中,特别是在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之后,勇于打破计划经济时期的“路径依赖”,以开放、学习、兼容、整合的态度借鉴吸收优秀的企业文化和先进的管理经验。要从中国的国情和本行业、本企业的实际出发,既充分体现中国军工传统文化的精髓,发扬好,继承好,又要充分体现本行业、本企业的特点,联系好,创新好,发展好。要坚持“以我为主、博采众长、融合提炼、自成一家”的方针,努力培育出与时代相适应的有中国特色、有山西军工行业特点的先进的山西军工文化。
1.要使继承与创新相匹配,科学合理有效地继承和创新。创新意味着选择,意味着保留、发扬优秀成份,淘汰、抛弃过时成份。军工文化重在实用,重在适用,重在使用,我们必须站在山西军工全局的高度,站在山西军工发展实际的角度,真正找到差距和不足,明确应该继承、发扬、创新的方面,使继承什么、发扬什么、创新什么,有一个科学合理、清晰准确的定位,从而保证继承、发扬与创新的合理性、有效性、实用性,保证山西军工文化建设的行业性、可操作性、适用性。
2.要以培育先进的新型军工企业精神为核心,在继承中发扬、创新,在创新中提炼、提高,真正建设能反映本行业特色的山西军工文化。行业特色是山西军工文化建设必须重点考虑的因素。在长期的革命斗争过程中,在较为落后的地域环境的发展过程中,山西军工逐渐呈现出了一些极具本行业特点的文化。如山西军工文化应体现军工精神,应提炼和发扬纪律性强、保密性强、大局意识强、政治责任感强等行业特点。如果我们不注意这些行业本身应有的特点,而直接借鉴西方企业、合资企业以及其他开放企业的文化,就势必会使山西军工文化流于形式,产生不了真正的作用与效果,不利于国防事业和山西军工企业的发展。所以,要特别注意和考虑行业特色,要在继承和发扬中优先考虑、全盘分析、准确定位,要在创新和发展中切实反映、紧密联系、加强实效。同时,要根据行业的特点,真正培育出先进的新型军工企业精神,借助这些精神来激发广大干部职工振兴企业、报效祖国的激情,体现军工企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振兴中华的主旋律和核心价值观,展现山西军工的崇高境界和精神风貌,从而为山西军工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不竭的精神动力,推动山西军工团结奋斗,为我国国防建设和社会主义建设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立足地区实际,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以建立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以导入军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以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和先进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心,加强新型山西军工文化建设的深度、广度
每个企业都有自己本身的企业文化。美国学者威廉·詹姆斯这样说过:“人的思想是万物之因。你播种一种观念,就收获一种行为;你播种一种行为,就收获一种习惯;你播种一种习惯,就收获一种性格;你播种一种性格,就收获一种命运。总之,一切都始于你的观念。”这一观念同样适用于山西军工文化建设。军工文化传统悠久,经受了血与火的考验和战争的洗礼。但面对时代的发展,我们必须正视山西军工文化的不足。国家的发展需求、山西军工企业的生存与发展,都要求山西军工文化必须在继承和发扬的基础上发展、创新。发展、创新不能照搬照拿,不能一概而论,不能简而行之,而要立足、结合地区的特点与实际,准确定位,有效实施,切实建设具有地区、行业特色及本企业特点的先进的新型军工文化,以此来推动山西军工企业的再次腾飞。
l.以人为本,以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和先进的核心价值观为中心。
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办企业,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灵魂,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是体现工人阶级主人翁地位的主要特征。山西军工向来是能战斗的、打得赢的、叫得响的队伍,我们的优良传统和本身具备的军工精神、素质都是建设、加强山西军工文化特有的优势和基础。但随着山西军工企业改革的日益深化,形势迫切需要山西军工进一步以人为本,培育高素质员工队伍和先进的核心价值观。员工队伍建设要重视员工的教育,在员工的教育中要贯穿与时俱进的精神,在教育内容和形式上突出先进性、特殊性、广泛性。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占领员工的思想阵地,加强员工的业务技术培训,以先进的技术理论培训员工。要针对山西军工行业的特殊性,在实际工作中始终不放松对员工进行“为人民服务、为国防建设服务”的军工企业宗旨教育,不断强化员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根据不同时期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及时对员工进行信念教育。要制定好能切实提高员工素质的教育内容、方式、方法,通过有效的教育、烘托,再教育、再烘托的过程,提高员工的素质、水平与能力,使山西军工在优秀的基础上更优秀、在高素质的基础上更高、在好队伍的基础上更好,不断适应新形势,不断加强实用性,从而使打造先进的、有效的山西军工文化更具可能、更具条件。同时,塑造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是山西军工企业持续生存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建设新型山西军工文化的中心任务。要根据实际,塑造出先进的核心价值观,要在企业经营发展全过程中逐步渗透,并内化在员工的心灵深处,外化为员工的集体行为、习惯和性格,固化为规划、制度和机制,形成有效的、带有
军工行业特色的军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践证明,先进的核心价值观正是优秀山西军工文化的基石,是所有成功企业的文化基因。加强山西军工文化建设要以核心价值观塑造山西军工企业的行为,塑造山西军工企业的习惯、性格与命运。一些专家经过长期研究发现,那些成功企业的文化建设之所以能够成为推动企业发展的动力,主要原因就在于它有广泛的群众基础,能够使企业价值观深植于员工的内心,变成员工的行为和岗位实践。为此,山西军工文化建设必须从山西军工企业文化管理入手,在全员共同认知和实践核心价值观上下功夫,真正形成符合山西军工企业价值观要求员工共同的“做事方式”,营造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国防建设需求的企业运行环境。所以,建设新型山西军工文化一方面要通过高素质员工队伍的培育和锤炼,通过建立、健全完善必要的规章制度,使员工既有看不见的价值观导向,又有看得见的制度化的规范、制度和准则;另一方面,要创造氛围和条件,使员工自觉自发地遵守、养成良好的军工文化习惯,并持之以恒,特别是通过反映山西军工企业核心价值观的生动案例、经常性文化载体和宣传教育活动来推动和促进新型山西军工文化建设的深度、广度,使山西军工文化尽快走上良好的、先进的循环轨道,真正实现健康、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2.以创新制度文化为基础,以建设先进的经营理念体系为重点。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军工企业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不断丰富企业的文化。但实践证明,建设先进的、实用的、新型的山西军工文化,必须从战略高度认清转变军工企业经营理念的重要性,努力改变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模式和经营方式,逐步树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价值观,提炼和培育具有现代气息和各具特色的经营战略、经营宗旨、经营理念,形成“发展是山西军工企业的第一要务,创新是山西军工企业第一动力,人才资源是山西军工企业第一资源,终身学习是山西军工企业的第一需要”等核心理念,形成先进的质量理念、发展理念、营销理念,从而丰富山西军工企业文化的内涵,成为推动山西军工企业改革发展的思想先导和驱动力。要注意将山西军工文化建设与企业管理创新、制度创新结合起来,将制度刚性与管理人性化结合起来,实现制度与文化理念的对接,把山西军工企业精神、经营理念与核心价值观转化为广大员工的动力和自觉行动,渗透到管理过程的细节之中,逐步建立系统、规范的管理体系,增强执行制度的软性约束力,促进山西军工企业管理升级。
3.立足地区特点与实际,体现军工特色,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切实加强和提高山西军工文化建设。
建设先进、实用、有效的新型山西军工文化,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必须立足地区特点、充分体现军工特色。文化的地域性因素有时非常明显,如果不充分考虑所处地区的特点,就会直接影响军工文化的实际作用,就难以成为企业发展的动力。如让处在少数民族地区、偏远地区的军工企业不考虑地域因素而直接引入大城市、开放企业的文化,那势必会出现不适应、不匹配的现实问题。山西军工企业中有个别企业因历史原因较为困难,地处偏远地区,本企业的文化基础较为薄弱。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让它很快建设高效、开放、繁荣的军工化,就会成为形式、过场、空架子,很难收到实效。这样怎么能有效推动企业的发展呢?怎么能使军工文化真正成为企业的灵魂与统帅、营养液与生命线呢?所以,建设新型山西军工文化必须注意结合所处地区和本企业的实际,量体裁衣,量力而行,量入为主。建设中要以导入企业识别系统为契机,精心组织,狠抓落实。导入企业识别系统时,要注重优化企业形象、规范员工行为,以形象促发展。要确保企业识别系统导入的科学性、规范化,可聘请有关专家顾问进行具体指导,强调企业形象导入的实用化、标准化和模式化,使其成为实施品牌战略的有力手段。要通过优化军企形象,打造山西军工企业品牌,增强山西军工企业的美誉度、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要加快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经济全球化需求的军工文化步伐,精心组织,把军工文化建设工作真正落到实处,确保山西军工文化的生机与活力。要切实加强对基层文化建设的指导,以点带面,注重实效。要加强对军工文化建设的理论研究、实践探索和经验交流,及时总结经验,树立典型,表彰先进,从而把山西军工文化建设成为真正具有本地区与本行业特色、真正具有强大生命力的优秀的新型军工文化,推动山西军工企业迅速有效、协调健康、可持续地发展壮大,推动山西军工企业为国家发展、国防建设再立新功、再创新绩、再献伟业。
第二篇:民营军工企业文化与管理
北航论文
民营军工企业文化与管理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多周年,改革开放的风风雨雨走过了20多年,民营企业特殊条件下的产生,凌乱管理企业随着历史脚步的前行,已完成了历史使命。
从今天国有军工与民营军工人的观点来看,大多民营军工在没有在国家正式批文的自情况下自我封闭发展,形成了独特的企业文化,企业员工的观念、意识落后于其他企业。
一、民营军工企业的管理难点
从今天国有军工观点来看,他们始终挥之不去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没有人提条件、讲价钱,而今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进步,世界的变革,使很多企业不能适应现代化步伐,改制、破产,大部分企业退出历史的舞台,民营军工逐步代替了很多国有军工企业的位置,由于民营军工在管理体系,保密要求,责任感,人才等都没有可参照的标准,这就是民营军工企业的管理难点。
二、民营军工企业的管理任务
基于上述管理难点,笔者就职企业在管理上经过多年探索,形成了企业自己的管理模式。
笔者就职企业是一家民营军工,是从事XXX型号产品的科研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企业,于2006年建成,经过5年的发展,已取得有关部门颁发的相关生产资质,已建设成为具有一定能力的民营军工骨干企业。
公司的宗旨是:确保在XXX型号产品研制生产的地位,成为中国民营军工行业专业化成员单位,致力于为军队提供高技术、高质量、高性价比的装备,保持稳定的增长率和利润,不断提供员工的收入和生活质量。
公司的战略目标:为XX提供一流XXX型号产品的产品。
公司的经营思想是:成为学习型的组织,调整适宜型的结构,坚持竞争型的 1
战略,创建诚信型的企业。
公司的价值观是:艰苦创业、顽强拼搏、求实创新、优质高效。
公司的质量方针是:质量第一、顾客至上、持续改进。
公司的管理理念是:军工品质、追求卓越。
三民营军工企业的管理实践
随着中国民营制造业在东部和沿海大规模发展,在民营企业,“生存才是硬道理”成为经营者教育员工的口头禅,员工更多的感悟到民营企业生存的不易,很多民营企业在民用产品上考虑如何做强做大时,我们民营军工还在考虑如何生存,要产品没产品,要项目没项目,一切都要自己去争取。但是由于国有军工在特殊历史背景和体制下,无法满足目前军工产品生产与配套的条件下,民营军工企业取代部分国有军工企业的理由。
如何寻求与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是关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一项战略性任务,民营军工企业要高度关注,认真抓好落实,特别是企业经营者一定要时刻牢记这是责任、是使命。
笔者公司发展的历程,是由一个生产零部件的企业发展为从事XXX小型号的科研生产经营的专业化企业,多年来所应用的发展战略就是竞争战略及补缺战略。
企业的经营和管理要内外兼顾,经营管理者要高度关注、认真研究分析国内外政治、经济、军事、社会发展的形势,市场、客户的需求变化趋势,正确判断和评价本企业在行业内所处的位置和实力,给自己一个正确的定位,从而彻底决定自身战略。
笔者就职公司被定位为民营军工企业,从事军品生产的企业为多品种,多规格定位,可想而知生存的难度何等之大,是生是死就靠自己的竞争能力,而军品科研生产还不完全是市场经济,由于国家对民营军工在管理体系,保密要求,在很多军品上未对民营开放。公司在国内xxx型号科研生产专业化企业中,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企业规模不大,科研生产手段落后,综合实力排名处于后位。正是基于这种现实与清醒认识,公司的管理文化定位为竞争文化,在军品竞争中采取“三绝”策略,一是绝不放弃任何一次竞争机会,二是绝不畏惧任何竞争对手,三是绝不挑肥拣瘦。
多年来,公司一直践行这种竞争与补缺文化。
案例一是公司坚持竞争战略。我公司建立以来都是按专业化分工,分别是:XXX产品、进出口贸易,原来所有分公司做任何产品都是围绕公司,各企业都发挥不了自己的优势,只要公司能够生产的产品其它分公司就不能外协,统一有总公司协调。造成客户产品很不满意,产品质量上不去,销售直线下降,如果按照这种模式公司只有那只能是死路一条,于是公司做了重大决定,将三个产品从总公司剥离出去,重新组建三个子公司,各子公司有独立的人、财、物的权,自负盈亏的模式让他们也要谋求产品在专业上的全面发展,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也已形成的“藩篱”,从而寻求和培育企业新的经济增长点。总公司选择了不干预子公司的经营的方式,冲破各种限制和束缚,只要有新的产品研发机遇,子公司都千方百计的参与竞争,竞争拿到的产品,一定要保质保量按节点提供给客户。通过培训与竞争战略的实施,培育了公司的“狼性”文化,XXC产品领域,形成了与国有军工相抗衡的局面,产品研发从单一到一百多项,产品配套覆盖了国内多种军工产品,赢得了目前生存发展的良好局面。
案例二是公司坚持补缺战略。在一次得知某军方需要XX型号,军方单位找到某大企业,但其热情不高,条件要求较高,于是公司主动与军方单位联系,并承诺不要研制费用,在规定的时间拿出新产品,公司的热情、主动、诚意打动了军方单位,该单位把这项任务交给了公司,公司拿到这项任务后,全司进行了动员,进行了周密的安排,员工夜以继日,只要零件到了就连续工作,完成自己的工序转到下一道工序,超常规作业,比正常情况节约了一半时间,保质保量拿出合格产品交付军方单位,满足了军方XXX要求,实现了自己的承诺,赢得军方单位的信任,从而与军方单位建立了很好的合作关系,从该军方单位争取到了多项产品,使公司走出了低谷,公司从销售低谷直线上升给公司后续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四、民营军工企业文化的重塑
中国的民营企业文化是一种独特的文化,随着时代进步,军工文化要克服“文化自闭症”,中国老一辈军工人当年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放弃国外优越的工作和生活环境,怀揣一颗强烈的“爱国、强国、报国”的情怀回到祖国,以一人当五个精锐师的能力,为国家的军工事业贡献自己的毕生精力,创造了中国“两
弹一星”等奇迹。还要教育员工要突破传统观念,民营企业不能生产为军品提供配套,“干不出来,不敢干”等不良思维,积极的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重塑民营军工企业的新文化。
一是要培育员工的共同价值观。“上下同欲者胜”,民营军工企业要让员工清醒的认识到,怨天尤人是没有出路的,企业只有团结一心,在共同的行为准则下,个人的价值观服从于企业共同的价值观,员工对本企业要具有认同感、归属感、使命感和责任感,同舟共济、荣辱与共,共同建设自己的美好家园。
二是要形成开放的民营军工企业文化。民营军工企业不能再“文化自闭”,要打破过去给民营企业企业定义的“家族企业”的不好名声,积极的融入融入主流文化,在不同文化的碰撞中吸纳优秀文化,重塑民营军工文化。
三是要建立企业文化建设保障体系及运行机制。企业在市场经济的环境中积极寻求发展是企业的中心工作,但要把文化建设同中心工作紧密结合起来,让企业文化建设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为中心工作提供思想基础和精神动力。
五、结束语
文化是一种潜规则,文化是一种类宗教,没有规则任何事都做不好,没有信仰人和组织都没有方向。民营军工企业有自己独特的企业文化,这种文化一方面支撑着企业的生存发展,企业员工与时代的前行拉大了距离,企业管理者要带领员工进行文化突围,员工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惟有冲破传统观念,主动去学习新的文化,融入主流世界,适应新的文化,创建新的规则,民营军工企业才会有新的希望。
北航论文
第三篇: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军工产品质量管理条例
(一九八七年五月二十五日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一九八七年六月五日国防科工委发布)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对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过程实施全面的、有效的质量管理,特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本条例适用于研制、生产军工产品的企事业单位(以下承制单位)和订购军工产品的单位(以下称使用单位)。
本条例所称军工产品系指武器装备、弹药及其配套产品。
第三条
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根据本条例的规定,对承制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承担军工产品的研制、生产任务。
第四条
使用单位可以派军代表,监督承制单位执行合同有关质量保证的条款。军代表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履行职责。
第五条
承制单位与使用单位签订合同时,应当按照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或专业标准(以下统称质量标准)。
双方经协商达成协议的,也可采用企业标准。但企业标准不得与国家标准、国家军用标准相抵触。
第二章
质量保证体系
第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健全质量责任制,厂(所)长对本单位质量工作 全面负责,并应当明确规定本单位业务技术部门和人员的质量职责。
第八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需要设置质量保证组织。质量保证组织在厂(所)长的领导下行使职权。
第九条
质量保证组织的主要职责是:
(一)根据质量责任制的规定,协调、评价业务技术部门的质量职责;
(二)组织编制质量保证文件,审查会签有关技术、管理文件;
(三)参与新产品方案论证、设计和工艺评审、大型试验、技术鉴定及产品定型,实施有效的技术状态控制;
(四)在组织实施质量保证文件的同时,应当对检验、试验、计量等有关人员的质量职责实施监督、定期进行评定;
(五)根据技术资料和质量保证文件,监督生产现场,管理检验印章,检验 产品质量,保证交付使用的产品符合合同要求;
(六)督促检查质量标准的贯彻执行,保证计量器具的量值与计量基准相一致;
(七)负责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检查督促有关纠正措施的贯彻执行;
(八)参与考察、确认外购器材(含原材料、成件、元器件、下同)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审查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负责复验进厂器材的质量;
(九)负责质量信息管理,考核质量指标,参与分析质量成本,掌握质量变化趋势;
(十)协同制定质量教育培训计划,组织群众性的质量管理活动;
(十一)组织产品出厂后的技术服务工作;
(十二)编制检验规程,研究检测技术。第十条
质量工作人员有权越级反映质量问题。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对越级反映质量问题的工作人员,不得打击报复。第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结合本单位实际情况,编制质量管理手册。质量管理手册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一)质量管理的方针、政策与目标;
(二)质量保证组织及其职责,各业务技术部门的质量职责;
(三)产品研制、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标准;
(四)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失效分析及纠正措施;
(五)质量信息的传递、处理程序;
(六)质量保证文件的编制、签发和修改程序;
(七)质量工作人员资格审定办法;
(八)群众性质量管理活动,以及检查、评价、奖惩办法;
(九)其他有关事项。
质量管理手册的编制应当坚持指令性、系统性、可检查性的原则。
第十二条
承制单位接受研制任务的,应当编制可靠性保证大纲,接受生产任务的应当编制质量保证大纲。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质量计划,实行目标管理。
第三章 研制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十三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的设计及其制造工艺的质量符合研制任务书(或技术协议书)和合同的要求。
第十四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有关规定和产品特点,制定具体的研制程序,明确划分研制阶段,实施分阶段质量控制。
新技术、新器材必须经过充分论证、试验和鉴定,方能引入新产品设计。重要零部(组)件和新成件必须经检测、试验、鉴定合格后方能装机进行整机试验。
第十五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质量标准,结合产品特点,制定设计、试验规范。
第十六条
产品设计应当根据对产品战术技术性能和经济效益的要求,运用可靠性技术、维修性技术和优化设计技术,进行系统分析、综合择优。
第十七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分级、分阶段的设计质量、工艺质量和产品质量评审制度。
第十八条
对复杂武器装备的单元件(特性)、应当编制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对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的设计参数和制造工艺必须从严审查。
第十九条
承制单位必须建立图纸和技术文件的校对、审核、批准三级审签制度。工艺和质量会签制度,标准化检查制度,确保设计图纸、工艺文件和技术档案完整、准确、协调、统一、清晰。
第二十条
新产品试制、试验过程中,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特性与有关文件规定相一致,严格控制技术状态更改,进行试制、试验前的准备状态检查,履行首件鉴定程序,组织产品质量评审。
第二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按照有关规定,进行新产品定型。产品定型的成套技术资料,必须包括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质量保证规范、标准、专用检测设备的设计图纸、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项目明细表等。
第四章
生产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二十二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产品质量符合设计工艺文件规定和合同要求。
第二十三条
进行生产操作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工艺文件、作业指导书和质量保证文件符合设计和合同要求;
(二)生产、试验设备和工艺装备经检定合格;
(三)原材料、元器件、在制品和成件经认定合格;
(四)工作环境符合规定;
(五)操作人员经考核合格。
第二十四条
承制单位对特种工艺,应当制定特殊的技术文件和质量控制程序。特种工艺所需的设备仪表、工作介质和工作环境必须经鉴定合格。
第二十五条
对关键件(特性)、重要件(特性)和关键工序,承制单位应当编制专门的质量控制程序,实施重点控制。
第二十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实行批次管理制度,建立完整的原始记录。
第二十七条
承制单位应当建立技术状态管理制度。对零部(组)件、加工工序、工艺装备、材料、设备的技术状态更改,必须进行系统分析、论证和试验,并履行审批程序。
第二十八条
承制单位应当实行首件自检、互检、专检制度。
第二十九条
产品的检验、试验、应当严格按照程序、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经过检验的成品、半成品、在制品和外购器材,应当有识别标志或者合格证明。
第三十条
检验人员必须经过资格考核,方可发给检验印章。
第五章 计量和测试的管理
第三十一条
承制单位的最高计量标准,应当依法经考核合格,并按照规定申请强制检定,保证其量值在允差范围内与计量基准的量值相一致。
第三十二条
计量器具和测试仪表、设备,应当符合产品或者试验、测试的精度要求,并按照规定进行计量检定,在醒目位置标明“合格“或者”禁用“的字样。
第三十三条
用于检验产品的生产用型架、夹具、标准样件、模型和其他生产工装以及测试设备,投入使用前应当验证精度。
第三十四条
计量检定人员应当依法接受资格考核。
第六章
外购器材的质量管理
第三十五条
承制单位所选的外购器材必须符合技术文件和整机系统的要求。
第三十六条
承制单位有权在合同中向器材供应单位提出相应的质量保证要求,对供应单位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考察监督,根据需要可向供应单位派驻质量验收代表。
第三十七条
外购新研制的器材,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程序和质量责任制度,重点控制技术协议书的签订、技术协调、匹配试验、复检鉴定、装机使用等环节。
第三十八条
未经进厂复验证明合格的器材,不准投入使用。
第三十九条
承制单位应当编制合格器材供应单位名单,作为选用、采购的依据。
第四十条
研制、生产复杂武器装备,应当建立厂(所)际质量保证体系。
第四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外购器材保管制度。
第四十二条
外购器材的保管人员应当接受资格考核。
第七章
不合格品管理
第四十三条
承制单位的检验员应当按照技术文件规定检验产品,作出合格或者不合格的结论。
第四十四条
承制单位的质量保证组织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处理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应当有明显的识别标志,并应当与合格品相隔离。
不合格品的性质和处理经过,应当记录在案。
第四十五条
承制单位必须找出不合格品生产的原因,查清责任,落实纠正措施,并验明纠正后的效果。
第八章 使用过程的质量管理
第四十六条
承制单位必须保证交付使用的产品质量符合研制任务书(或者技术协议书)和合同规定的要求。
第四十七条
承制单位应当对产品进行检查、试验、确认产品符合验收标准后,方能提交军代表验收。
第四十八条
产品出厂,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有检验机构和厂(所)长签署的产品 检验合格证;
(二)经军代表验收合格;
(三)有产品使用维护说明书;
(四)包装必须符合国家有关规定或者合同的要求。
第四十九条
承制单位应当根据产品特点及合同的要求,制定包装、搬运、发送的质量控制程序。
第五十条
承制单位应当按照合同或者有关文件规定,为使用单位提供技术服务。
第五十一条 承制单位应当同使用单位建立质量信息反馈网络、故障报告制度和采取纠正措施制度。
承制单位对质量问题的处理情况,应当及时通知使用单位。
第九章
质量信息管理
第五十二条
承制单位应当具备研制、生产、检验、试验、使用服务等全过程的记录。
第五十三条
承制单位应当制定质量、可靠性信息的收集、传递、处理、贮存和使用的管理办法。
第十章
质量成本管理
第五十四条
承制单位应当设立质量成本科目。
质量成本包括质量鉴定费用、预防费用和内部、外部故障损失。
第五十五条
承制单位应当定期对质量成本进行核算和分析,控制和降低故障损失,提高经济效益。
第五十六条
承制单位应当利用质量成本分析资料,完善质量保证体系。
第十一章
奖励和法律责任
第五十七条
对产品质量达到规定标准和合同要求,为国家作出较大贡献的承制单位及其厂(所)长,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给予奖励。
对提高产品质量、防止质量事故成绩显著的人员,承制单位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奖励。
第五十八条
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六条规定的产品,承制单位应当负责包修、包换、包退;对不符合本条例第四十八条规定的产品,使用单位有权拒绝接受,由此造成的损失由承制单位承担。
第五十九条
承制单位违反条例第七条、第十七条、第十八条、第十九条、第二十条、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七条规定,或者其产品质量达不到规定标准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责令其限期改正;限期内未改正的,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取消其承担军工产品研制、生产任务的资格。
第六十条
对违反条例第三十条规定,未经考核滥发检验印章的单位,有关业务主管部门应当追究该单位有关负责人的行政责任,并责令收回已发的检验印章,复验经其检验的产品。
第六十一条
使用单位或者承制单位未经对方同意,撤消、改变或者违反研制任务书(或者技术协议书)给对方造成经济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第六十二条
一方擅自变更、解除或者不履行合同,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承担违约责任。
使用单位与承制单位的合同纠纷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处理。
第六十三条
对违反本条例规定,产品质量不符合标准,以致造成重大责任事故的,由有关部门追究责任人员的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
第六十四条
对违反条例第十条规定,对质量工作人员进行打击报复的,有关部门应当追究其行政责任;构成犯罪的,由司法机关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第十二章
附
则
第六十五条
本条例也适用于对专用原材料、元器件的质量管理。
第六十六条
本条例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负责解释并监督实施。
第六十七条
本条例的实施细则由国防科学技术工业委员会会同国务院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规定。
第六十八条
本条例自一九八七年七月一日起施行。
军工产品定型工作条例
国发[1986]112号 1986年12月31日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加强军工产品(经下简称产品)定型工作的管理,保证部队装备的质量,以适应国防现代化建设的需要,特制订本条例。
第二条 产品定型是国家对新产品(含改型、革新、测绘仿制或功能仿制产品,下同)进行全面考核,确认其达到规定的标准,并按规定办理手续。
第三条 国家设立产品定型机构,负责产品定型工作。
第四条 凡拟正式装备部队的新型武器、装备器材等产品(不含战略武器),均应按本条例的规定实行产品定型。
第五条 新研制的产品必须实行设计定型,确认其达到规定的设计定型标准,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经设计定型的产品,在正式批量投产前必须实行生产定型,确认其达到规定的生产定型标准,并按规定办理审批手续。
第六条 产品定型应当遵守下列原则:
(一)新研制的产品一般应先进行设计定型,后进行生产定型;
(二)生产批量很小的产品,只进行设计定型;
(三)按引进的图纸、资料仿制的产品,只进行生产定型;
(四)单件生产的或技术简单的产品不进行定型,可以鉴定方式进行考核,考核的内容、方法、批准手续,由组织鉴定的部门参照本条例确定;
(五)凡能独立考核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应在产品定型前进行鉴定;
(六)产品必须依照国家规定的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原则成套定型,凡能独立考核的配套产品,应在主产品定型前定型。
产品只进行一种定型或只进行鉴定,应在下达研制任务时预先规定。
第七条 未已定型(或鉴定)的产品,除因特殊需要则总参谋部订货,或因外贸及生产安排需要由国防科工委批准外,一律不得投入生产。
第八条
产品定型时,应予以正式命名。命名的具体办法,由总参谋部另行规定。
第二章 定型机构及其职责
第九条
在国务院、中央军委领导下,设立“国务院、中央军委军工产品定型委员会”(以下简称一级定委),统一领导军工产品定型工作。
在一级定委领导下,设立若干个按产品类别区分的定型委员会(以下简称二级定委),负责各自分工范围内的军工产品定型工作。
第十条 一级定委由总参谋部、总后勤部、国家计委、国家经委、国防科工委和各使用、研制、生产主管部门的负责人组成,设主任一人,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均由国务院、中央军委任命;一级定委成员均为兼职。一级定委下设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一级定委办公室设在国防科工委;办公室成员均为兼职,不另列编。
第十一条 二级定委由有关的使用、研制、生产主管部站负责人和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设主任一人(通常由使用部门负责人担任),副主任及委员若干人,均由中央军委任命;成员均为兼职。
二级定委下设办公室承办日常工作。二级定委办公室设在有关的使用部门。第十二条 一级定委的职责:
(一)拟定产品定型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领导二级定委的工作,协调并决定产品定型工作的重大事项;
(三)审批属一级定委批准权限内的产品定型。第十三条
二级定委的职责:
(一)贯彻执行产品定型的工作方针、政策和有关规章制度;
(二)组织本定委分工范围内产品定型工作,制订定型计划,审批定型试验大纲,协调并决定与产品定型工作有关的其他事项;
(三)审批属二级定委批准权限内的产品定型;审议并呈报属一级定委批准权限内的产品定型。
第十四条 一、二级定委批准定型权限及分工按有关规定执行。
第三章 设计定型
第十五条
产品的设计定型必须符合下列标准和要求:
(一)经过设计定型试验,证明产品的性能达到批准的战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二)符合标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的要求;
(三)设计图纸及技术文件完整、准确,验收技术条件及使用说明书等齐备;
(四)产品配套齐全;
(五)构成产品的所有配套设备、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等有供货来源。第十六条 产品的研制单位或研制主管部门向二级定委提出设计定型试验申请时必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经过必要的试验,证明产品的关键技术问题已经解决;
(二)通过各种考核、试验,证明产品性能能够达到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
(三)设计定型试验所需要的图纸、技术文件齐备。研制单位在提出申请前一般应征求军代表室的意见。
第十七条 二级定委同意进行设计定型试验后,应立即审批试验大纲(包括部队试验大纲,下同)。
设计定型试验大纲以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为依据,由承担试验的单位拟制,并征求研制、使用单位意见,其初步方案应在研制单位对产品进行鉴定性试验前提出。
第十八条 设计定型试验一般包括试验基地(含试验场、试验中心)试验和部队试验。二级定委也可根据产品特点决定只进行其中一种试验。
试验基地试验和部队试验均应按照批准的试验大纲和实战使用简便原则进行,如需增加大纲以外的项目,应征得研制、使用单位同意并报二级定委批准。
试验基地试验主要考核产品的战术技术性能;部队试验主要考核产品的战术使用性能。两种试验内容,应避免重复。
部队试验一般应在试验基地试验完成后进行,并应提前培训试验人员。
除试验基地和试验部队外,经二级定委委托,研制部门和使用部门也可以承担部分试验。
承担试验的单位应将试验结论报二级定委并抄送有关单位。
第十九条
承担试验的单位和研制单位应互相提供必要的设计资料和测试数据。第二十条
设计定型试验完成后,由产品研制单位会同军代表室向二级定委提出产品设计定型申请,特殊情况下,也可以分别报告。
第二十一条 经二级定委审查,产品符合设计定型标准,即可按定型审批权限批准或呈报一级定委审查、批准设计定型,并颁发设计定型证书。
第二十二条 各级定委在审批产品设计定型时,应严格执行设计定型标准,原则上不得遗留技术问题。
根据设计定型试验的结果,产品的个别主要战术技术指标需要调整的,在适合作战使用原则下,必须在原批准机关批准调整指标后,方可批准设计定型;非主要战术技术指标需要调整的,必须经使用部门同意调整指标后,方可批准设计定型。
第二十三条 已批准设计定型的产品由研制单位转入生产单位生产前,由使用部门和生产部门按设计定型要求进行鉴定,不再进行设计定型。
第二十四条 单件生产的或技术简单的新研制产品,由使用部门和研制部门按批准的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进行鉴定,鉴定结果报二级定委备案。
构成产品的一般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由订货单位(整机厂)和生产单位(协作厂)按订货协议进行鉴定。
第四章 生产定型
第二十五条 产品的生产定型必须符合下列标准和要求:
(一)具备成套批量生产条件,质量稳定;
(二)经试验和部队试用,产品性能符合设计定型时的要求和实战需要;
(三)生产与验收的各种技术文件齐备;
(四)配套设备及零部件、元器件、原材料能保证供应。第二十六条 申请生产定型必须事先做好以下工作:
(一)生产主管部门按生产定型的要求,组织工厂对试生产的产品和生产条件进行鉴定;
(二)使用部门根据战术使用要求,对试生产的产品按试用大纲组织部队试用,做出试用结论,报二级定委,并抄送有关单位;
第二十七条 完成本条例第二十六条所规定的工作后,由生产单位会同军代表室提出生产定型申请,经生产主管部门审核后,报二级定委。
第二十八条 经二级定委审查,产品符合生产定型标准,即可按定型审批权限批准或呈报一级定委审查、批准生产定型,并颁发生产定型证书。
第二十九条
已批准生产定型的产品转厂生产或恢复生产前,由使用部门和生产部门按生产定型的要求进行鉴定,不再进行生产定型。
第三十条 对已定型产品的改进,应按下列规定办理:
(一)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结构的,由二级定委重新组织定型;
(二)不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结构而影响通用性、互换性的,由使用部门和生产部门共同鉴定和审批;
(三)不改变产品基本战术技术性能和通用性、互换性的,由承担改进的生产部门或使用部门鉴定和审批,并互相通报鉴定结果。
第三十条
第五章 附 则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第四篇:军工资质如何申请
军工资质如何申请
引言
军工认证也就是军工资质条件,是指申请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应具备的能力和资格,也就是进入军方市场的“通行证”或“门槛”。根据国家和军队的现行法规标准,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一般应取得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书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简称“四证”。下面就必须具备的四个资质进行说明。
一、进入军工的四个资质
1、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简称:国军标认证;
2、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质认证,简称:保密认证;
3、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认证,简称:许可证认证;
4、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名录认证,简称:名录认证;
二、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1、国军标认证
1.1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注册是政府和军方的行为,反映和代表了武器装备顾客的利益;认证注册具有事实上的强制性,武器装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说明了组织承担军品任务的能力;
1.2申请GJB9001B-2009认证应具备的基本条件:
a.申请GJB9001B-2009认证组织是为实施和保障军事行动的武器、武器系统和军事技术器材承担论证、研制、生产、维修任务的组织,或是与之配套的整机、部件、组件、器件和材料生产组织,或是为武器装备进行试验、贮存和工程建设等的组织;
b.认证审核前按GJB9001B-2009标准建立管理体系,并运行3个月以上。
2、保密认证
2.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审查的定义是指国家(地方)保密委员会为确定申请承担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单位是否持续满足《保密资格审查认证管理办法》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客观的检查、资格评价并形成文件的过程。2.2管理机构 国家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负责审查、审批一级保密资格申请单位;省(区、市)军工保密资格认证委审查、审批本地区二级、三级保密资格申请单位;
2.3申请保密资格的单位应当具备以下基本条件: a.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登记注册的企业法人或事业法人; b.承担或拟承担武器装备科研生产的项目或产品涉密;
c.无外商(含港澳台)投资和雇用外籍人员,国家有特殊规定的除外; e.承担涉密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任务的人员,应当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居住,与境外人员(含港澳台)无婚姻关系; f.有固定的科研生产和办公场所,并符合国家有关安全保密要求; g.1年内未发生泄密事件;
h.无非法获取、持有国家秘密以及其他严重违法行为。2.4服务内容: a.为甲方涉密人员提供有关法规、标准的培训和咨询;b.指导甲方成立保密组织机构,明确保密岗位职责、权限;c.指导、协助甲方编制保密管理制度;d.指导甲方通信、计算机及办公自动化设备的配置和保密管理;
e.协助甲方确定保密要害部门和部位,制订保密措施,指导保密设施、设备的设置和安装。
f.协助甲方建立保密工作档案;g.指导甲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单位保密资格申请书》的填报工作;h.对甲方在保密资格认证过程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指导、建议和帮助。
3、许可证认证的基本条件
3.1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的概念 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是指国家国防科技工业行政主管部门依据企事业单位的申请,通过颁发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的形式,依法赋予其从事武器装备科研生产活动的资格的行政行为。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是军品科研生产管理中的一项基本制度,是实行军品订货的前提和保障,也是军品科研生产中法制和秩序的重要体现。3.2管理机构
国防科工局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管理办公室(简称许可证管理办公室)负责第一类许可(包括同时申请第一类、第二类许可)的受理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防科技工业管理部门负责第二类许可的受理工作。3.3申请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a.法人资格; b.与申请从事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专业(产品)相适应的技术力量、设备、设施条件和经济实力;
c.相应等级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保密资格认证; d.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 e.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
f.健全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和相应的安全生产条件;
g.申请从事武器装备总体和系统科研生产的,还应当具有相应的工程组织、协调能力。3.4服务内容:
a.为甲方有关人员提供与许可证审查相关的法规、标准的培训;
b.按照《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现场审查评定标准和评分指南》的要求,分别对甲方的“组织机构与管理”等十一个方面进行指导;
c.指导、协助甲方编制与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审查相关的管理制度;d.指导、协助甲方《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书》的填报工作;e.对甲方在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申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指导、建议和帮助。
4、名录认证的基本条件
4.1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的定义 是指军方为确定申请承担装备承制任务的单位是否持续满足要求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客观的检查、资格评价并形成文件的过程。4.2管理机构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申请,原则上按照现行驻厂军事代表管理体制,由驻厂军事代表机构负责受理。没有派驻军事代表的,由主要采购单位受理。经各军兵种军代局同意后报总装备部综合计划部批准,由各军兵种军代局组织实施。
4.3申请单位应当具备的条件: a.具有独立承担民事责任的能力;
b.具有良好的资信和健全的质量保证体系; c.具有履行装备采购合同所必需的条件和能力。4.4服务内容:
a.为甲方有关人员提供GJB5713-2006《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要求》等标准、条例、法规的培训;
b.按照《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实施细则》的要求,分别对甲方“法人资格”等七个方面进行指导;
c.指导、协助甲方编制与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有关的管理制度;d.指导、协助甲方《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申请书》的填报;e.对甲方在装备承制单位资格审查申请中遇到的技术问题给予指导、建议和帮助。
三、取得四个资质的先后顺序 四个军工资质中,有先后顺序之分,国军标认证和保密认证是取得许可证认证和名录认证的前提条件。所以,建议第一步同时启动国军标认证和保密认证,在通过上述两个认证后根据需求再启动许可证认证和名录认证。
第五篇:弘扬山西煤炭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文化
Xxxxxxxxxxx ——弘扬山西煤炭精神,建立健全企业文化
通过学习省煤炭工业厅党组书记、厅长吴永平同志在“山西煤炭精神”研讨会上的讲话,让我们认识到,在如今煤炭形式如此严峻情况下,怎样维持企业市场竞争力,推动企业转型跨越发展,怎么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安全生产,这是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建立健全“以人文本”的企业文化理念,打造一流的管理团队,以“山西煤炭精神”为先导,促进企业的安全生产和转型跨越发展,经矿安委会会议决定,将弘扬“山西煤炭精神”作为一项重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完善考评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具体工作部署如下:
一、组织机构 组
长:xxxx 副组长:xxxx xxxx 成员:安委会全体成员
领导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会办公室,由工会主席xxxx同志负责。
二、企业文化理念
“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
三、工作目标
树立“制度管企,文化管人”思路,打造特色矿区文化。建立 “忠厚吃苦、敬业奉献、开拓创新、卓越至上”企业文化理
念,培养煤炭工人以山西煤炭为荣、以企业为荣、以作为煤炭人为荣的自身荣誉观,以宣传、培训、教育的方式,大力践行“山西煤炭精神”。经过宣传教育,让煤矿工人从“以工作为目标的工作”,向“以实现自身社会价值、为社会服务”的工作意识形态转变,从而提高工作积极性及安全意识,促进我矿的安全生产及转型发展。
四、工作部署及分工
1、此项工作由矿长xxx同志为总指挥,工会主席xxx同志具体负责,各职能科室相互配合,保证工作顺利进行
2、宣传教育。
要把山西煤炭精神与践行太行精神、吕梁精神、右玉精神结合起来,融入党的建设、理想信念教育等方面,使培育山西煤炭精神的过程,成为形成崭新煤炭文化成果的过程,成为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过程,使山西煤炭内在的精神动力化作企业开拓前进的强大力量
(1)荣誉室、文化歌曲。我矿以设立矿荣誉室且编写完成矿歌,荣誉室陈列了在建矿之初到现今,我矿获得的所有上级颁发的奖状、奖牌,这代表了我矿矿井历史,也是一代又一代的煤炭人创造的丰碑。
(2)学习导报。此项工作由矿文秘室具体负责,我矿定于每周编辑一份,向职工下发。学习导报内容包含:企业文化理念、安全注意事项、工种操作规程等一系列内容。文秘室负责专设一
栏进行“山西煤炭精神”的宣传工作。
(3)教育培训。此项工作由矿安教室具体负责,在每月职工培训中,必须设定专门讲师,进行“山西煤炭精神”的宣传教育。
(4)悬挂标语、牌板、板报。此项工作由办公室具体负责实施。
3、加强组织领导,完善考评机制
把学习宣传弘扬践行山西煤炭精神,作为创先争优的主题,作为开展党的纯洁性教育的重点,加强组织领导,统一动员部署,狠抓措施落实,做到齐抓共管,形成推动合力;要将山西煤炭精神作为煤炭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做好典型培养,加强示范引导,健全规章制度;要把弘扬山西煤炭精神纳入重点工作范畴,加大考评力度,形成长效机制;要以文化强煤为引领,以煤炭精神为内涵,打造学习型、服务型、文化型管理机关,加快现代文明煤炭工业建设。
1、做好典型培养,发挥党员带头作用
开展全矿党员学习“山西煤炭精神”、发扬“山西煤炭精神”活动。由党支部负责组织开展活动从日常工作,到每月的学习心得,到集体活动,发挥党的带头榜样作用,树立学习“山西煤炭精神”标兵,带动全体职工思想形态转变
2、建立考评机制
经矿安委会会议决定,将学习“山西煤炭精神”,形成考评
机制,形成长效机制。具体举措如下:
1、将践行“山西煤炭精神”纳入到季度考核、考核之中,在年终“优秀科室”、“优秀班组”、“优秀个人”“优秀党员”的考评中加入践行“山西煤炭精神”内容,并作为重要达标条件,进行考评。
2、将践行“山西煤炭精神”纳入到人员调动、任职、升职及矿委、各科队绩效考核之中,并将作为重要考核内容,此项考核具有一票否定权。
3、将践行“山西煤炭精神”与年终奖金挂钩,将作为年终奖发放的重要参考内容,另设“精神文明奖”五人,“精神文明”科室两个,授予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的优秀科室及优秀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