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企业文化误区(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1 22:18:5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避免企业文化误区》,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避免企业文化误区》。

第一篇:避免企业文化误区

企业文化建设应避免三个误区

2006-4-1作者:毛开亮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日本企业的崛起,人们注意到了企业文化的差异对企业管理的影响,进而发现社会文化与组织管理的融合-企业文化。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到九十年代初,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管理中,企业文化作为一种管理模式被引进我国企业中,一时间,许多企业都风起云涌地搞起了企业文化。企业文化建设不仅是企业生存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更是构成企业综合实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发挥整体竞争优势的因素。但是,企业文化创建也容易陷入一些误区或出现偏差,如何避免误区的出现,是我们应该特别关注的课题。

一、力戒片面

企业文化不是思想政治工作。处于计划经济条件下的国有企业,企业文化的代名词就是思想政治工作,党团工作就是建设企业文化。企业文化是思想政治工作的良好载体,后者会促进前者的建设和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不可混为一谈。如果一个企业将思想政治工作目标硬塞进企业文化的核心价值观中,这种企业文化就不可能符合企业发展的规律,就会成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失去个性的口号式理念,也就不可能赢得员工的共识。

二、力戒趋同

“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越是有企业个性的越是有生命力的。任何制度的框架都有其优劣性,无论是哪种制度的构建,它都植根于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中,植根于自己的企业之中。我们可以借鉴其他优秀的管理经验,但不能全盘模仿,照搬照抄,盲目跟风,搞千矿一面,万厂一面。只有采取扬弃的科学态度,选择和借鉴卓越的企业文化精髓,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企业中,立足自己,并找寻自身文化建设的闪光点,才能建立适合本企业的文化模式。

三、力戒形式

企业文化建设的目的在于促使一种健康、向上、和谐文化氛围的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形象的塑造,一种优秀的企业精神的凝聚。形式主义是企业文化建设的常见病,有些企业习惯于一旦建立便可“长治久安”,往往忽视了本质型企业文化、发展型企业文化的创建,逐渐僵化、形式化企业文化建设,扼杀企业的创新精神,排斥外来人才和资源等。每个企业的文化建设必须根据自己的行业特点,历史传承,区域文化,企业实力,时代特点等,切忌不顾自身情况陷入形式化误区。集团公司提出的人才理念是“人人都可以成才,工作出色就是人才”,这个理念给员工的印象

不是漂亮的“花瓶”,不是空泛的“包装”,而是实实在在注重员工自身价值的实现,尊重员工的岗位劳动,鼓励员工岗位创新发展,凸显员工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资源。

第二篇: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

避免陷入企业文化误区

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越来越受到企业管理者的重视,一些成功的企业开始了“以文化管企业”的实践,“文化”正逐渐成为企业管理的一股重要力量。在行业的发展过程中形式不同的文化元素,且在不同阶段,表现出来的重点也不一样。企业集团化发展,加快了企业文化建设步伐,打开新局面。在这个过程中,公司坚持“坚定信念、竭尽全力、树人立德、共生共荣为了企业,源于员工,不等不靠,自主创新”的企业精神,围绕建设“转型升级、五年上市”发展主题,走自主创新道路。作为企业的一员,见证并参与了公司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下面,结合我们的工作实践,谈谈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如何避免陷入误区。

一、企业文化建设常见误区

(一)将企业文化简单地等同于企业的识别系统(CIS)

企业识别系统(CIS)包括理念识别系统(MIS)、行为识别系统(BIS)和视觉识别系统(VIS),在实践中通常表现为提炼理念、提出口号、规范行为、统一标识、组织文体活动等等。CIS系统的成功构建,能很好地凝聚人心、提高士气,有效地改善组织效率,能使一个企业在一定程度上区别于其他企业,凸显企业的个性,因此往往有人误认为企业文化就是CIS。其实,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CIS的建设必不可少,但它并非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企业文化是无形的,是企业内部员工的共同价值观、行为规范等因素的总和,它表现为CIS但又高于CIS。因此,CIS仅是企业文化的传递途径之一,是将文化内涵外化的其中一个载体而已,将它等同于企业文化是片面的。

(二)将企业文化等同于管理工作

加强制度建设、流程建设是重要的管理措施,也是企业制胜法宝,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在烟草企业内部,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企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同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都在员工的行动中得以体现,因此有人将上述两者等同起来,认为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开展管理工作,或者将文化建设纳入管理工作范围,通过管理工作即可以实现企业文化建设目标。这种观点明显混淆了管理工作与企业文化的内涵,管理工作主要解决行为方面的问题,它的范围、作用与企业文化有相交之处,但并不完全相等。

(三)将企业文化等同于老板文化

有人认为企业文化就是老板文化,就是领导者文化。对于部分私有企业来说这也许说得通,因为私企的老板从自身的追求出发去创业、闯业,其个人价值观、人格魅力等贯穿在企业存在的全过程,企业是其追求个人理想的实体媒介,这些企业的文化受老板个人思想影响很深,是在老板的个人价值观直接指引下形成企业的文化。但在规范企业,特别是调味品企

1业,除了企业自身的利益,而是以维护社会利益、维护消费者利益、员工利益为己任,“客户、员工至上”就是企业共同的、最大的追求,企业文化不可能完全等同于领导的意志。

(四)将企业文化等同于文体活动

一谈到企业文化,很多人首先想到的就是开展文体活动,唱唱歌、跳跳舞、打打球,组织活动相对简单,员工参与的积极性也比较高,同时也传递了诸如团结、协作、拼搏等信号,从而使很多人将企业的文体活动简单地等同于企业文化。或许,有些人在概念上不一定会将两者混同,但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实际工作过程中不自觉地就将文体活动作为主要工作去抓,而忽略了其他方面的工作,使得企业文化单纯地表现为各种文体活动。诚然,文体活动是企业文化不可忽略的载体,将文化理念揉合在文体活动中,通过生动、活泼的表现方式予以传递,使员工在参与的过程中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内化,以推动企业文化的宣贯、落地。但是,如果将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文体活动的简单相加,又是存在部分取代整体、片面取代全局的误差。

企业文化建设的误区还表现在领导论、模仿论等,无论是什么形式的误区,究其成因都是由于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具有片面性引起的,都具有认识不完整、执行太单一的共性。

二、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经过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进行深入了解,对几大主要误区有了较为深刻认识,在具体工作过程中,中山烟草详细规划、系统部署以避免陷入误区,使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少走了很多弯路,能更好地突显成效,下面结合具体工作浅谈如何避免陷入企业文化建设误区:

(一)领导重视,正确导航

企业文化不完全等同于老板文化,但领导重视又是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的重要保障,这就需要正确处理领导意志在文化建设过程中“度”的问题。

在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过程中,高度重视,积极参与。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年”,在年初工作会议暨企业文化动员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借文化提升活力,增强企业发展‘软实力’”的工作要求。多次在大会上阐明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强调文化建设的目标,从宏观上为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同时,各级管理者也积极参与文化建设工作; 真正来源于企业、贴合于企业的文化,避免陷入领导文化取代企业文化的误区。

(二)以我为主,不等不靠

企业文化源于企业,又回归企业,因此,在当前开展系统化建设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独立自主的思想,要从自身需求出发,以内部队伍为主要力量,以外部力量为辅助。不能依

2赖专业咨询公司全盘包揽,更不能在聘请咨询公司后就当起“甩手掌柜”,任其天马行空,自由发挥。

正是由于牢牢把握住以我为主的宗旨,企业文化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特色的道路。从“精品”调研到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从文化理念体系构建到企业之歌创作,企业文化建设工作都是由公司内部员工集体、自主完成。

在“发展”调研阶段,公司成立了课题调研小组,对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首倡的“五年上市”发展构想、“小产品有大作为”的定位,经过3个多月的精心工作,形成了一份八万多字的《“精品品牌”课题调研报告》,成为“”系统工程的重要参考。2011年上半年,企业经营工作遭遇瓶颈,为加快文化建设步伐,解决文化建设主要困难,局(公司)成立了“企业文化建设课题攻坚小组”,以年轻大学生为骨干成员,经过4个月的攻坚工作,顺利制定了《企业发展五年规划》、搭建起“宪章”企业文化理念体系、自主创作企业歌曲《竹园嘉华之歌》、策划举办公司首届企业文化节等,极大地推动了企业文化建设进程。

(三)系统规划,有的放矢

要清晰地认识到企业自身需要怎样的文化、怎样去建设文化、分哪几个步骤实现文化建设目标,要对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做好详细的规划,而不能仅凭一腔热情,扎堆开展同一类型的活动,否则很容易陷入将单一类型的工作等同于企业文化的误区。

在摸清企业文化现状,确定文化建设方向后,及时制定了《企业文化建设五年规划》,对今后五年企业文化建设总体目标、推进步骤、主要工作措施等进行了规划,并规定了每年年初要制定详细的工作计划,对当年的文化建设工作进行系统部署,以保持文化建设工作的系统性、连贯性。在这种工作系统性思想的指导下,公司将2012年定为“企业文化建设年”,印发《企业文化建设实施方案》,顺利地开展了企业文化建设攻坚、举办首届企业文化节、创作企业歌曲、出版《企业文化手册》、举行企业文化成果发布会暨首届合唱比赛等,各项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明显。

(四)全员工程,集体参与

企业文化是企业员工一致认同的价值观念、共同遵守的行为规范,是企业发展历史的积淀,它最直接体现在企业员工的言行举止当中。在深入推进企业文化建设的进程中,要始终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路子,以全体员工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将其打造成为一项真正的全员工程。

开展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十分注重发动全体员工参与,共同打造属于每一位员工的企业文化。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多次组织员工座谈,通过积极的探讨、思想的碰撞,使员工

3的共同价值观念在文化建设的每一个环节得以体现。各种文化建设活动都将员工的参与度、满意度作为重要的考量依据,使各项工作的开展做到以人为本,全员响应。

实践告诉我们,企业文化建设,就是将企业内部员工普遍认同的价值观、行为规范等文化共识提炼出来,通过多种载体予以再现,进而使其得以升华,在加深员工认同度的同时,发挥文化的无形约束力、指引力,使企业的管理更为高效、企业的运作更为顺畅,从而增强企业综合实力的实践过程。当我们牢固抓住这一本质,顺应形势发展,想方设法大力推进文化建设的时候,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便能避免陷入误区,而驶上快车道。当前,企业文化建设工作正在如火如荼地加快展开,我们的实践是其中的一个缩影。我们相信,在不断的实践和总结中,我们的企业文化建设工作定能取得更大进步,全体干部员工的智慧和汗水定能浇灌出更加美丽的文化之花。

第三篇:银行信贷管理应避免几个误区

银行信贷管理应避免几个误区

误区之一:利润是企业归还贷款的第一来源。长期以来,信贷管理人员决策时往往忽视企业的现金净流量,而将企业利润视为决定贷款能否偿还的主要因素。这种思路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未深入审查利润的真实性,如折旧是否提足,费用是否全部列支,收入有无虚构等。二是未考察现金流量是否与利润匹配。利润来源于各种资产,但企业还款须用现金资产,即使利润真实,也可能由于应收帐款增加、部分应付款优先支付等原因,使企业现金流量不能随利润的增加而增加,出现利润虽高但企业不能按时还款的现象。因此将利润视为企业归还贷款的第一来源,简单地认为利润高的企业还款没问题,不尽符合实际。

误区之二:足值抵押的贷款可以大胆投放。在这种思维方式作用下,信贷人员对抵押物的关注更甚于对借款人偿还能力的关注。当然,强调贷款的足值抵押不仅无可厚非,而且应大力提倡,但关键是不能忽视对借款人管理能力、偿债能力以及信用程度的分析,否则就是本末倒置。将抵押物作为贷款安全性的充分条件是当前不良贷款形成的重要原因。一是某些借款人用过时、残次、不易保管的物品作抵押,刻意套取信贷资金,把银行当作“倾销”对象。二是如果借款人因各种原因导致还款能力不足,则银行成为借款人的“当铺”,被迫承受抵押品变现风险。

误区之三:借款人在其他金融机构有无不良贷款与我关系不大。此中思维大多存在于贷款单位领导的关系人借贷中,信贷人员认为借款人与单位领导关系较好,他们可以不还他行贷款,但不会不还我行贷款。其实,借款人有不良信用记录,已是信贷大忌,反映了其信用观念或实际偿债能力并非如想象中那么好。若银行在“关系好”的掩盖下,放松对借款人正常的信贷调查与管理,一旦发生本行领导人事调整或者借款人社会地位变动等事件,都极可能导致本行如其他金融机构一样难以回收贷款。

误区之四:股东的贷款条件可适当放宽。近年来,一些地方性金融机构为增资扩股的需要,一般都将“可优先获得贷款”列为本单位股东的权利。实际操作中,部分信贷管理人员将此条款进一步演化,把股东视为自己人、关系户、信用良好者,同等条件下的“优先”逐步演变为不对等条件下的“优越”。只要股东有贷款需求,哪怕不完全符合贷款条件,哪怕数额巨大,也会为股东们大开“绿灯”。如某集团在一家城市信用社入股800万元,截至2004年3月31日,该集团在这家城市信用社累计贷款却已达13441万元,贷款金额是入股金额的16.8倍,占该社资本净额的1588%。不难想象,一旦该集团出了问题,这家信用社的后果是什么。

误区之五:贷款放出后,资金调度是借款人自己的事。言下之意。银行不必干预借款人的贷款用途。固然,借款人有权调度、使用其借入资金,但应该按照贷款合同规定用途使用,而银行若不对借款人使用贷款施加限制,则极易加大信贷风险。如企业将贸易性流动资金贷款挪用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必然产生资金沉淀,影响还贷。更有甚者,借款人把贷款转移到关联企业后再将借款企业空壳化,悬空债权,银行对这种资金调度行为必须依法干预。

误区之六:贷款已经到期了,转贷是迫不得已的事。这是转贷款申报、审批过程中的常见心态。当一笔贷款即将到期或逾期时,部分信贷管理人员不去分析企业难以还款的内在原因,甚至明知借款人销售收入下降,成本费用升高,资金运营渐趋困难,经营不断恶化,仍盲目相信企业将会好转的保证而予以转贷。其实,选择依法收贷还是予以转贷是一项责任重大的决策,因为转贷意味着原定贷款在计划时间内达不到预定效果,还款来源不能落实。若不去认真区分情况,一味转贷,掩盖资产质量,只会丧失收贷时机,并使企业产生侥幸心理,弱化还款积极性。

误区之七:能正常结息的贷款就是好贷款。这种思维的问题在于:一是未分析还息来源。还息资金可能来自正常的主营业务收入或不固定的投资收益等,可能来自企业经营利润或向他行借款,甚至可能是在本行以贷还贷等,这些都是银行贷后管理应关注的。二是能正常结息并不代表能按期还本,不代表还款源能再度落实。在这种思维作用下,相当部分信贷人员因企业能还利息而做出企业运作正常的判断,进而放松贷款管理或盲目办理转贷、续贷,忽视了企业经营状况渐趋恶化的可能。

误区之八:只要贷款能收回,用什么钱归还并不重要。且不论企业还款承诺是否真能实现,即使它的确是一个好企业,关注企业还款来源仍是必要的。同时,经办行也不应满足于按期收贷,还应加大营销力度,建立更加牢固的银行关系,因为贷款归还也可能意味着企业已转移成为其他银行的客户。由于放松贷后管理和服务而失去好客户与风险防范不力一样,都是严重的失误。

第四篇:企业文化九大误区

企业文化九大误区

企业文化体现企业核心价值观念,它规定了人们的基本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成功的企业必然得力于成功的文化。因为先进的文化比落后的文化更能适应竞争的要求,更具有生命力。

一,浅层认识论

认为企业文化是员工共同认同的价值观,它具有不同于其它企业的独特之处。这种观点作为一般理论认识没有错,但在进入企业文化建设中就失去了指导作用。具有本质性征的企业文化概念,是把企业文化看成特定商业组织创造力的总和(这里的“商业”是指商品生产、交换活动而非特指贸易)。现代企业文化在塑造自己核心创造力时,还必须最广泛融入全人类先进创造力与创造成果,它是对人的权利与生产力的解放,是具有共同创造力的特定人群。如美国通用电气的核心理念“以科技及创新改善生活品质”。波音公司的使命为“领导航空工业,永为先驱,应付重大挑战与风险”。3M“尊重个人的主动精神及个人成长”。

二,企业文化即企业形象(CIS),导致企业文化口号化、虚伪化

这是流传广泛的一个谬论。它把从理念、精神到企业行为与员工行为的企业文化系统建设工程,变成了简单、花哨、空洞的口号、标志与装饰行为。CIS仅是企业文化的外显部分,如冰山露出海面的一角而已。

三,注重员工行为规范,忽略企业策略行为的统一构建

人们看到的是沃尔玛员工每天早上集结呼喊口号的热情,营业员面对顾客的微笑服务,看不到的是它幕后起更大作用的策略层面,如沃尔玛特别重视的低价、低成本运营、物流体系等经营原则。这些关键原则的确立与推行,铸就了今天全球第一位的沃尔玛帝国。

中国企业缺乏战略恒定性及执行力,其症结是缺乏策略哲学的深厚智慧文化。

四,企业文化基本概念混乱

“理念”、“价值观”、“精神”、“作风”、“使命”、“信条”等名词乱套乱用,张冠李戴,名不符实。企业文化是人类智慧的一种高度表现。这种概念混乱的现象,本身就是没有文化、思维混乱的表现。

五,缺乏内在逻辑结构与体系

企业文化应该是企业远、中、近期的建设蓝图;从远景到各个实现阶段,从核心使命到行动纲领、到员工行为、到方方面面,应该形成环环相扣、面面俱到的逻辑体系。而不少企业文化仅停留于零散的几个口号、几个条例上。口号与口号之间及内容分类互相交叉重复的问题,也屡见不鲜。

六,缺乏清晰定义

企业文化中的理念体系是对实践的指导思想,它如果存在含糊不清的地方,也会引致操作上的混乱。

七,没有价值观分配

企业文化中既有需共同遵循的部分理念,也应有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员工对不同价值观、不同行为规范的分配。

八,缺乏有效的系统的宣贯手段

我国一些优秀企业很重视企业文化,但在如何使企业文化理念真正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上、转化为员工自觉的行为等方面,都存在不少问题,有不少困惑。企业文化宣贯是一门科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那些宗教组织在宣贯上积累了大量成功的经验,对我们有一定的启发,如佛教的“八正道”就是一例。

九,缺乏企业文化管理

目前一些企业文化做得不错的企业,仍然奉行以“管事”为中心的管理体系。而企业文化是以“管心”为中心,因此,有必要增设一套“管心”的管理方法。各级管理干部也要重视与学会这套办法。否则,企业文化仅是雾里看花、水中捞月。

企业文化与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息息相关,决定着企业的生死存亡。构建企业文化,自然也就成为当前的热门话题,也是建立现代企业管理体制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

第五篇:企业文化的误区

企业文化认识的三大战略误区

2010/3/4/08:20 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鲁培康

作为一种新的管理理论,“企业文化”舶来我国已经二十多年,给我国企业界带来了全新气象。特别是随着2001年我国被批准加入WTO,以及经济全球化的迅猛发展,企业文化被推上了许多企业重要的管理地位。

然而,不同的企业家和研究者对企业文化的理解和认识还不相同,在不同企业的实践也千差万别。因此,当前我国学界及企业界关于企业文化仍存在一些片面认识,这可以概括为三大战略误区。

是管理文化,而非经营文化?

作为舶来品和新生事物,企业文化在我国也走过了一条快速发展但并不平坦的道路。1980年代中后期,伴随着国外意识形态及社会科学领域的一些新思潮的进入,企业文化开始传入我国,与企业文化同期传入的还有企业形象战略(CIS)。

1988年,广东太阳神集团开始导入CIS,并大力推广,这使得人们迅速对企业形象战略空前重视。而企业文化比较抽象,人们对它的认识也就相当模糊,甚至认为它就是思想政治工作,与国有企业一贯倡导的东西差不多嘛!所以直到1990年代中后期,国内基本没有出版过一本由国内学者撰写的有影响力的企业文化专著。

但是1990年代后期,从企业实践层面来看,一方面,随着海尔、联想等一批中国现代企业的日益勃兴和对企业文化的渐渐重视;另一方面,随着广东太阳神、沈阳飞龙、山东三株等企业的日渐衰落,学界、企业界才真正开始反思:能够支撑企业持续发展最重要的东西,到底是什么?此后,企业文化建设的探索逐步得到重视。

不过至今,中国学界及企业界对外来商业文明仍然是重思想而不重方法。认为企业文化是管理文化而非经营文化、企业文化应该重在内部而不是外部,即重在内部管理,而不是外部市场经营;企业文化尤其是党政工作人员的一种工作职责。认为企业文化是用来管人的,而不是用来管事的。管人的东西往往讲究艺术,管事则需要科学;管人要讲究思想、个性,管事则需要逻辑、工具、手段。

这显然是对企业文化的片面认识。

企业文化既是一门管理科学,又是一门管理艺术;既是一种管理思想,又是一种实践方法。像价值观、企业精神、经营理念、管理风格,包括企业的人才观、分配观、竞争观、时间观等,这些都属于管理形态的企业文化;而战略文化、营销文化、品牌文化、CIS形象文化、服务文化、制度规章、技术创新、企业运营、流程再造等,这些则属于企业的经营文化。将科学思想和艺术手段揉合而使管理经营更加有效,这正是企业文化所独有的特点。即便企业文化首先重在内部,归根结蒂也是为了外部经营,企业内部文化建设得越好,必然越有利于企业的外部经营和战略扩张。

企业的管理文化和经营文化之间是会通共融、相互依存的关系,而不是各自分离、互不相干的关系。正是因为我们还在把企业文化仅仅视为管理文化而不是经营文化,陷入片面化的战略误区,所以在市场经济飞速发展、顾客需求日益嬗变的当今,仍有很多企业将知识与产品相分离、将品牌与销量相割裂、将文化与渠道相对立。一种盛行的观点认为:品牌不能当饭吃,文化不能当衣穿。我们说“企业的竞争靠品牌,品牌的背后是文化”。品牌的内涵在于诚信文化、质量文化和服务文是人本文化,而非制度文化?

在许多企业看来,人本文化和制度文化似乎是对立的,人本文化强调人本性,其特点是柔性管理,主张以人为中心,尊重人、信任人、激励人、培养人,是“好人假设”;而制度文化是硬性的,要求的是遵守、执行、约束、克制,是“坏人假设”。

企业文化既是一种人本文化,也是一种制度文化。从理论上讲,人本管理的极致是不需要制度的。但是,人都是有惰性的,如果没有制度约束,人的自我意识和自私本性会在有意无意之间偏离企业的价值观和行为准则。企业文化管理要求企业建立的正是与现代企业制度相适应的制度文化,从而使企业的战略实施和战略控制得到有效保障。

人本性的企业文化和制度化的企业文化是互动互融、合二为一的辩证关系。

首先,人本文化统率和指导企业制度文化。企业制度归根结底要受到企业价值理念的驱动和制约。不管人们是否认同企业制度是企业文化的体现,企业制度的形成与变化均源于企业价值理念的要求。所以,在企业文化建设中,首先需要确立正确的文化理念,真正能够支撑企业做强做大的,是企业的经营哲学和文化理念。

其次,企业制度文化促进企业人本文化的形成。在企业文化理论看来,人本和制度是“一体两面”,人本是目的,制度是手段。当管理者认为需要倡导某种文化,就需要通过制度的建立来大力推进。员工普遍认同一种文化,可能需要较长的时间,但是如果企业能够建立起正确反映企业人本理念的制度文化,就可以加速员工对文化的认同,加速企业文化的形成。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要根据自身文化理念的要求来分析和审查企业制度,使制度能够很好地与文化相匹配。

当下,很多企业管理者都喜欢把“企业文化”挂在嘴边,由于管理思想需要通过管理手段来实现,很多企业便把企业文化理解成企业的文化娱乐活动。结果手段再好也只是花架子,甚至还可能对员工思想和企业发展起反作用。

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共同价值观、行为准则、经营理念、管理风格等独特的柔性竞争力。当前,我国企业亟需建立符合人本文化要求的强有力的制度文化来推进企业文化的实施。企业制度文化的缺失,必将成为企业文化管理的战略“短板”。

是企业家文化,而非管理团队文化?

几乎所有的教科书都这样写:企业文化是企业家文化、企业文化是一把手文化,也就是说企业文化是占据企业主导地位的最高领导人文化,而非企业高层管理团队文化。

长时间以来,人们在思想意识中也就形成了这样的误区: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研究企业一把手。企业的文化建设也要以一把手的思想观念为核心、以一把手的行为准则为标准。自然,企业文化必须准确地反映企业一把手的价值观念和经营思想,否则企业文化不仅难以正常推进,更无法有效执行。只有围绕着企业最高领导人来策划和定位的企业文化,才有可能在企业发扬光大。

然而,实际情况是,很多企业都是老板“一言堂”,其高层管理团队基本上不敢有自己的思想,因此也不需要为企业的决策承担责任。在一些家长制作风比较突出的企业,人们很容易把企业文化视为老板文化。随着这些年企业改制步伐的加快及其政企分开,企业一把手拥有越来越大的决策权,一把手文化逐渐在很多股份制企业占据主导地位。

化,不讲诚信、不求质量、不重服务的企业注定将行而不远。

当然,建立以企业一把手为中心的企业文化并没有过错。但是,企业经营客观上要求企业必须建立一支强有力的高层管理团队。高层管理团队的每一名成员都必须对企业的战略和文化高度认同,并不折不扣地向其所分管和领导的中层灌输,才可能形成上下同欲的战略合力。而难以形成战略和文化合力,这正是一些企业高层不和、产生内耗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过分强调和夸大个人在企业中的作用,其弊端已经在西方发达国家企业管理中不断暴露出来。把企业文化完全等同于企业家和一把手的个人文化,也是当前我国企业文化建设普遍存在的弊端。这也正是针对我国一些著名企业的现状调查,多元化、国际化均不被认为是企业的主要问题,人们反而认为接班人问题才是企业面临的重要问题的根本原因。近年来,国内接二连三地出现问题企业家,社会总归咎于国家法治土壤的不健全,实际上这些“企业家”最缺乏的正是对自身企业文化和核心价值观的正确认识。我国企业需要通过制度来强化科学管理,依靠文化来构筑企业愿景,凭借团队来完成组织使命。应该警惕的是,企业文化过于牵就企业领导人的主观意愿,把企业文化等同于一把手的自我文化,从而忽略了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由于企业领导人的命运决定了企业文化的命运,最终决定了企业的命运,企业文化就成为了企业凝聚力的“空中楼阁”。

下载避免企业文化误区(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避免企业文化误区(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企业文化的误区

    企业文化的误区 来自实践,不可盲目移植。言行一致,不做表面文章。 Marisa Wang强大的、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文化,是任何一个企业都梦寐以求的。思科公司经常对客户讲课,在中国客......

    2014年南理工考研调剂误区如何避免

    2014年南理工考研调剂误区如何避免 首先:切忌自认为希望渺茫就自暴自弃 每年参加调剂的人数众多,而自己的排名又低,往往觉得自己希望渺茫。反正去调剂也是走个过程,给自己一个......

    面试考官应该避免的面试误区

    面试考官应该避免的面试误区 (一)“坏事传千里”效应 不少面试官在聆听面试对象陈述之后,会倾向较为相信负面性的资料,而对正面性资料的相信程度调低。与俗语所谓“好事不出门,坏......

    高三学生要避免四个误区

    高三学生要避免四个误区 误区1:老师的批评、家长的唠叨,真是让人烦死了。本来,同学们现在的压力已经够大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还会受到老师家长的批评埋怨。很多同学感到这极大......

    信用卡提额避免两误区

    信用卡提额避免两误区 来源:上海无抵押贷款 http://过不少市民发现自己的信用卡额度不够用,往往在支付了两张机票后,可用额度只剩下几百元,无法进行酒店预订。市民小王就曾拨打......

    怎样避免班主任工作走进误区[范文大全]

    怎样避免班主任工作走进误区几天来,看着那些新教师都在写班主任体会、班主任培训心得,不禁让我也反思了自己的班主任成长经历。有时,当理论和实践合二为一时候,越发觉得很多理论......

    如何避免人才招聘中的误区

    如何避免人才招聘中的误区 一、招聘工作的误区 1.招聘要求不切实际。一是用人理念的偏差。如果超出岗位需求过分追崇高素质人才,或盲目降低要求,均会导致人岗不匹配和人员流失......

    2014苏州大学考研复试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2014苏州大学考研复试应该避免哪些误区 在往年苏州大学考研复试过程中,很多考生会犯的一些问题,在今年也许会重蹈覆辙,为了避免这样的一个误区再次出现,这里分享凤凰苏大考研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