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现如今,执行力成了中国企业界流行的热门话题。如何理解企业执行力?有一则寓言很形象地展示执行力在上下级之间的微妙:耶稣带着彼得远行,途中发现一块破烂的马蹄铁,耶稣希望彼得捡起来,而彼得懒得弯腰,假装没听见。耶稣自己弯腰捡起马蹄铁并换来3文钱,并用这些钱买了十几颗樱桃。出了城,两人继续前进,经过的是茫茫荒野,耶稣猜到彼得渴得厉害,就让藏在袖子里的樱桃悄悄地掉出一颗,彼得一见,赶紧捡起来吃。耶稣边走边丢,彼得也就狼狈地弯了十七八次腰。于是耶稣笑着对他说:‚要是按我想的做,你最开始弯一次腰,我也就不用一次又一次重复地扔樱桃,你也就不会在后来没完没了地弯腰。‛
这则寓言反映出这样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在企业中领导所想的和员工所想的,往往不能得到有效地统一。执行力缺失,使领导者的所有工作都会变成一纸空文或一场空谈。
首先,我们必须知道企业执行力如何产生的,据考证众所周知的敖包最初时却是草原上的导航标志———路标。按理说,建造路标是人人得益的事情,并且,牧民每每遇到路标时奉献几块石头也不是什么难事,然而,放牧时还要留意石块并且一路要携带直到遇到路标,的确是件辛苦的活。更何况有那多人贡献,某个人的几块石头也就无足轻重了。但是如果大家都这么想,那么路标的建设成本的分担就变得棘手了,谁都需要路标,但是谁都有让别人去添砖加瓦自己却坐享其成的心态,最终好事难成。然而蒙古人的解决方案让人叫绝,他们将自己的信仰赋予到路标上,让路过的每个人都主动地在祈福中完成了自己对路标的建设。由此可见,没有信仰,制度就形同虚设;没有信仰,就不会产生执行力。执行力来自于企业文化同时被教条般的企业信仰所完善。
‚企业文化‛是现今时髦的词语,也是一个被人用滥的词语。如果仔细观察,就会发现,为数众多的企业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上,只是满足于几条新颖的口号,或写几篇煽情的使命声明,或者,由总经理发表一次慷慨激昂的演讲,但是,这些都是有效的吗?这些都溶入了员工的血液了吗?
我们见过太多诸如‚求实‛、‚奋进‛、‚争创一流‛此类的词语,但是,他们把标语贴在墙上,却没有写进员工的心里。
显然,企业文化受到公司创办者的影响是最大的,美国一家公司的创办人曾经在1866年说过这样一段话:‚我们要造好船,如果可能的话,赚点钱。如果必要的话,赔点钱。但永远要造好船。‛直到1987年,他的这段话还被他的公司的副总裁引用并铭刻在公司最显眼的地方,成为公司的文化和信仰。
然而,仅仅是创办者的影响是不够的,企业文化得以成为信仰,它是吸收历史,总结现在,立志未来所提炼出来的,它有自己企业中独特的深深烙印。它需要一个从上而下不断的宣导、复制和灌输过程。
目前,公司正在逐步建立一套高效完善的培训体系。并进行着与企业执行力文化相关的一系列培训与考核,通过这些培训让员工知道了:忠诚,对他们来说,就是执行,将上级的思想贯彻落实下去,简而言之就是识大局做小事。他们要做的就是执行落实工作任务,要考虑的是如何去做,而不是要不要做,有没有必要做的问题,要不要做是由上级来决断的,他们会有个整体的考虑,不是要他们去判定该不该做。有困难我们要去克服;有不合理的地方,先做了再说让它暴露出来,然后再去纠正完善。但不能一开始我们的第一直觉就是质疑并加以坚决反对,可以讲很多条不做的理由,诸如不合常规,不合传统做法等,那样的话,他们就选择了平庸,而不是去改变自己以求做得更好。工作时推诿塞责,有问题时不思自省,却以各种借口来遮掩自己的责任,他们需要做的是给自己定一个高于其他人的标准,做出改变的决定,选择完美而不是平庸,然后付诸行动。
在培训中我们要要促进员工确立新的理念,主要包括: 树立坚定的‚学习、创新、超越‛的理念。明确‚地球不自转就没有明天,企业不改革也没有明天,个人不学习更没有明天‛的道理。最成功的企业必定是‚学习型企业‛,最成功的个人也必定是善于学习,勇于创新,敢于超越自我的人。要鼓励员工为成功而学,为创造财富而学,为拥有明天而学;
确立‚只为成功找办法,不为失败找借口‛的理念,要想干,办法总是有的,不想干,理由总是有的。
确立‚关心成就大事,用心关注细节‛的理念,养成‚诚实做人,踏实做事‛的习惯。‚天下大事必做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小事成就大事,细节成就完美‛。做人做事,情同此理。点点滴滴铸就质量,日积月累打造品牌。贵在坚持,难在坚持,成在坚持。确立‚公司是一部完整的‘机器’,运转(执行)不要卡壳在我手里‛的理念,发扬懂得感谢,珍惜合作的团队精神。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但是企业执行力文化并不仅仅是为了激励和约束普通员工,更应该激励和约束的,恰恰是我们自己,我们需要首先把自身塑造成企业执行力文化的楷模。因为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对企业执行力文化的形成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既可能是文化、制度的塑造者,同时又可能是文化、制度的破坏者。比起其他员工来,我们掌握更多的信息和资源,因此我们就不应该仅仅是一个起监督作用的警察角色,而更应该是一名教练。像是指挥一个新手开车一样,要想将自己的经验、智慧和要求传达给学车的学员,而且必须陪着新手上路,指导他如何加减档,如何踩油门;必须参与到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只有这样,才能对企业现状、项目执行、员工状态和生存环境进行全面地了解,才能找到执行情况与预期之间的差距,并进一步对各个方面进行正确而深入的引导。好的员工会在交流的过程中得到表现,同时我们的亲和力和凝聚力也随之弥漫到整个部门中,此刻我们的公司会逐渐因为这种浓厚的人情味,而变得更加活泼、团结且开放透明。最终当我们的员工都在企业执行力文化中愉快做事时,管理中的‚执行力缺失‛问题,就会有效改善,我们的公司也必将会变得高效而现代。
第二篇: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我们正处在一个新经济时代,这个时代是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以高新技术与信息技术为基础,以信息革命为动力,以创新为灵魂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时代,在新经济时代里,企业管理发生了根本的变化,世界各国的企业管理正在创新中努力实现跨越式发展,将原来的人本管理逐渐向构建企业文化转变。可见,文化的构建将是新经济时代企业管理的重要工作。
企业文化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企业管理学中分化出来的一个新理论。企业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所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之和。狭义的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定的社会经济环境中,为谋求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在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觉形成的、并经过绝大多数职工认同信守的经营宗旨。企业文化对外是一面旗帜,对内是一种向心力。一个企业真正的价值、有魅力、能够流传下来的东西,不是产品,而是它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为员工确立一种具有群体心理定势的指导意识,建立共同的文化氛围,树立共同的价值观及由价值观指导下的企业目标、企业精神、职业道德等,能激发员工爱岗敬业、奋发向上的工作热情,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最大限度地得以发挥,从而产生归属感、使命感、凝聚力、向心力。充分调动每个员工的积极性,共同努力使企业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财富不能创造文化,文化却能创造财富”,这是国外企业流行的一句名言。在新经济时代时,要把企业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由以前的粗放式增长转到以科技为基础的优质高效的增长阶段,要做“知识型”企业,不重视知识的积累,不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不充分调动和发挥企业文化对企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就很难适应这个时代。新经济时代是文化竞争的时代,作为一种文化的载体,品牌形象将成为企业发展的目标和市场竞争的最亮点。一个品牌的确立,固然离不开先进的科技水平和强大的市场调节的带动,但它更离不开内涵丰富的企业文化。品牌是企业员工精神风貌和价值、观念的集中体现,是企业文化的凝聚物和表现物。只有大力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使之与公众心理、时代脉搏、社会文化和企业特点有效整合,将品牌地发展建立在先进的企业文化基础上,才能使品牌在竞争的大潮中,显示着永恒的风采。优秀的企业文化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会自发形成的,它是企业的领导者有意识加以培育和长期建设的结果。企业文化的建设必须遵循相应的心理规律来进行,才能事半而功倍,首先要重视心理强化,及时表扬或奖励与企业文化相一致的思想和行为,及时批评或惩罚与企业文化相背离的思想和行为,使物质奖励或惩罚尽量成为企业精神的载体,使企业精种变成可见的、可感的现实因素。为了建设优良企业文化,企业主要负责人取得全体成员的认同是十分必要的。企业管理组织要做好员工的凝聚、管理和协调工作,倡导人与人之的尊敬、团结和协作,培养员工的合作能力,真正建立起企业所需要的“团队文化”,实现员工之亲密无间的交流与沟通,使人人畅所欲言,提出工作中的意见、建议,并努力敬业工作,不断创造新的业绩,最终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促进企业的不断发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惟有永不停滞的创新才是保持企业发展的不懈动力。企业的表层是产品质量,中层是管理体制,深层足企业文化。文化是看不见摸不着,但“大象无形、大音稀声”,文化的力量无处不有,无时不在。文化足根是魂,是渗入血液的东西.企业文化就是企业所赖以前进的“前轨”。任何一个优秀企业都把创建自己特有的企业文化放在管理工作的首位。处于新经济时代的现代企业,更应致力于“团队文化”的建设,培养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使企业的核心人才即“文化人”在“团队文化”氛围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干,互相尊重、团结与协作,共同创建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文化,共同创建长胜不衰的优秀企业。
第三篇:浅谈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浅谈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花开百色,叶有千形。同为树木,红杉高入云霄,冬青矮不及膝。二者差别在于种子。如果把企业看作一棵树,企业文化可以是树种。生物学上最简单的道理告诉我们:基因控制生长,而优秀的企业文化终将使企业长成参天巨木。
一句“科技以人为本”,成就了一个全球知名的诺基亚。时至今日,“人本文化”为众企业所推崇。“以人为本”,落到实处就是一个“仁”字。企业以“仁爱”来管理员工,员工以“仁爱”来回报企业,上下同心,协作高效,从而士气高昂,富有战斗力。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淮北则为枳”告诫我们真正成熟的企业文化必然来自于因地制宜,长期栽培。任何企业都有自己的企业文化,只是强弱优劣有别。生搬硬套别人的经验则有水土不服的危险。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朝夕之间就养成的文化。企业文化须在经营活动中着力培育而成。这文化须深种员工心中,如根须入地,如游鱼在水。这种文化的果实将是企业与员工在管理上心有灵犀,工作中得心应手。
文化建设就是让弱势文化变强大,让零散的文化变系统,让病态文化变健康,让优秀的文化变卓越。企业文化的作用就是告诉员工怎么样做才能和企业共同成功,怎么样做才最有价值。无规矩不成方圆,企业文化的形成是一个科学严谨的过程,是一个梳理、锁定、提炼和提升的过程。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是认同,认同的关键在于参与,实效在于执行。
这就是企业文化:它影响着幼苗成为拔地而起的大树还是匍匐地面的灌木。同样,它也影响着员工爱企如家还是冷漠隔阂;并且作为一种潜在的传统,企业文化营造着无法触摸却又无处不在的环境与氛围,环绕于你我周围。
我们必须让正确的处事态度渗透到公司每一个员工的头脑里。我们要创建一种环境,允许人们--事实上,应该是鼓励人们--按照事情的本来面目看待事情,要按照事情自身的方式,而不是自己的主观愿望的方式,来处理事情。企业文化建设正当如此。
第四篇: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诚信
作为一名国网员工,《国家电网公司员工守则》是我们全体员工应共同遵守的基本行为准则,《供电服务“十项承诺”》是我们对客户做出的庄严承诺,《员工服务“十个不准”》是我们不能逾越的红线,每时每刻坚守准则,言行一致,即是我们实现诚信的根本方法。2012年1月31日,天馨小区因火灾造成居民停电,配电工区在接到“95598”故障报修后45分钟内到达事故现场,全力以赴展开抢修,尽一切努力恢复供电,这就是我眼中的诚信。
责任
供电企业安全可靠运营关系到地方安全和经济命脉,这意味着我们每位员工都担负着重要的政治责任、经济责任和社会责任,每位员工都要坚持局部服从整体、小局服从大局。多少个寒冷的夜晚,为了万家灯火,为了重大活动保电,我局员工放弃与家人团聚,坚守在平凡的岗位上,在责任面前不推诿不拖延,这就是我眼中的责任。
创新
企业发展的历程就是创新的过程,没有创新就无法推动企业发展,我局始终大力倡导勇于变革,敢于打破常规,全面推进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在技术创新上,一大批QC成果、科技创新项目被应用于实际工作,一个个职工创新工作室地建立更是给员工提供了最佳的交流学习的平台。在管理创新上,配电工区建立了电缆运检合一班组,推进设备巡检、维护、操作等一体化管理,并大力推行故障处理闭环
模式,为建立完善的电缆管理台账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这就是我眼中的创新。
奉献
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我局员工不计代价、不讲条件、不怕牺牲,全力拼搏保供电,这是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恪尽职守、埋头苦干,同样是奉献。在我局,奉献已悄然升华成一种习惯,风吹雨打,寒霜酷暑,只要接到命令,大家谁也没有一句多余的话,这就是我眼中的奉献。
配电运检工区马朝
第五篇:我眼中的企业文化(黄青) 文档
我眼中的企业文化
在中国,甚至在世界,“海尔”的知名度应该算是非常高了,由一家小小的民营企业蜕变为一家世界顶尖的家电企业之一,海尔的成长之路见证了中国由弱到强的过程。一家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必定要有自己独特的市场优势,而海尔的优势在哪里呢?我不想去翻阅资料,也不想去联网查找,在我脑海里,关于海尔最深的印象有两个:一是,当年,海尔生产的冰箱出现了一点小小的瑕疵,当时的厂长毅然决定,砸掉冰箱,重新生产,绝不让有问题的产品出现在市场上;二是,海尔推行人性化的产品方向,客户可以根据特别的需要获得独特的产品。总结这两个故事,就很容易得出海尔的成功之路的内涵——质量和创新。
一家企业要立足于市场,产品质量当然是第一位的。多优也是一家企业,但是却与其他企业有不同之处,因为它是一家立足于教育的企业。它的产品质量是——学生和家长的认同。让学生喜欢在这里生活和学习,让家长放心把孩子放在这里,解决家长的后顾之忧。如果说一家工厂的产品质量取决与机器的先进与否;工人的技能娴熟与否的话,多优的产品质量则取决与在这里工作的每一位老师。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们;我们的一举一动都映入了学生的眼帘中。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我们老师每天外表邋遢,言行粗鄙,抑或是悲观厌世,出口成脏,又怎么能培养出优秀杰出的学生呢?但是每个人都会有或多或少的缺点,“金无足赤,人
无完人。”这样看来,我们或多或少都会有些不足之处。人非生而知之者,要改变这些不好的言行,首先就应当要认识到自己身上的不足之处,每天自我反思。然后通过行为来纠正这些不良的言行。行为养成习惯,习惯改变性格,性格决定命运。多优作为一家教育企业,要培养出优秀的杰出的学生,首先就应该要从员工自身的素质入手。只有浑身充满了正能量,素质优秀的,行为端正的教师,才能给学生正确的示范和学习的榜样。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给学生正确的指引。
行为养成习惯,良好的习惯是需要不断的反复的训练才能形成的。中学生有日常行为规范,对学生的言行进行约束和指引,而我们也应该对自己的行为进行约束,除了自律以外。也可以制定一个日常行为规范准则,评选出优秀的规范的员工作为大家的榜样。欲速则不达,这些行为规范的培养,需要长久地坚持下去。最终就能形成一个企业独特的文化氛围,成为这个企业的精神支柱。
一家企业要立足于市场,诚信是更为内在的要求。我相信这点大家都会明白,每家企业也会明白这个简单的道理。我想说的是,这个诚信不单是对自己的客户要讲诚信,对自己的员工也应该要以诚相待。这个诚信就是通过奖罚分明的制度来实行,让制度来体现企业内部的诚信。严格的遵循工作奖罚的制度来处理工作中所遇到的问题。商鞅通过徙木立信来树立自己的诚信,从而让秦国民众对新法尊崇备至,改变了秦国的落后的面貌。这也是通过具体的手段来体现诚信的一种方式。一个国家,用法律来管理自己的国民,法无信则不立。一
家企业,如果要体现自己的诚信的品质,就要通过规范的制度来实现。
此外,一家企业,要立足于市场,创新是不可缺少的灵魂。身处和平盛世的当代中国,作为一个中国人,该为祖国的成功欢呼骄傲,在改革的浪潮中,体现出自己的价值。往大了说,中国现在所取得的成功,与改革创新是分不开的,“摸着石头过河”最终演变成了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成为了其他国家争相效仿的榜样。而落后就要挨打,这更是亘古不变的真理。在信息化的今天,改革与创新也是每家企业所应该必备的生存灵魂。作为一家立足教育的企业,尤其是课后辅导的模式的企业,我们根本是没有任何经验可循,所有的一切都需要我们自己摸索,这就要求我们在工作中总结成功或者失败的经验,吸取这些经验,然后不断的进步。我们要有一种“山高我为峰,敢为天下先”的气概,不断改革和创新更有利于发展的工作模式和工作制度。对现在所存在的问题,也能有直面的,壮士断腕的勇气,打破遵循守旧的思想。我想,要做到创新这一点,就要打破一言堂的习惯,采用民主集中制度,在工作中甚至是生活中所面临的问题,群策群力,共商大计,找到最适合最切实的办法。
立足质量,讲究诚信,勇敢创新。这是一家企业的生存之道。要做到这些就应该要提高员工素质,规范工作制度,实行民主原则。这就是我对企业文化的浅见,俗语云:嘴上说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切实的行动才是成功的基石,一起努力用行动实现价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