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内科规章制度
一、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彻底改变旧的医疗作风,树立“一切以病人,一心为病人”的服务理念,搞好医疗工作,同时每个医护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凡发生与病人吵架、骂人的扣发当月奖金的30%。
二、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科主任带领全科人员切实搞好本科室工作,护士长协助科室主任管理好科室及护理部工作,协助科主任收治病人及做好住院病人的思想工作及了解动态情况,发现问题与科主任共同协商解决。
三、加强科室内部团结,科室决不容许相互拆台,发现任何医护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科室交院方处理,本科室决不容许此种人存在。
四、严格当班医生及经治医生管理责任制,凡住院病人及出院后需继续门诊处理的病人,当班医生要热心接待处理,并做好工作,发现推诿者,扣除本月全部奖金。经治医生对出院病人必须出院当天写好出院小结、诊断意见书,发现违规者,扣除当月奖金10元。
五、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的分工责任制,科室现有医生小分组,科主任实行天天查房制,住院病人统一安排。
六、科室建立严格的危、重病人讨论制度,经讨论可科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报医务科及有关院领导,或申请院内、院外会诊。
七、把好医院病人病历、病志书写,科室采用责任主治及科室主任负责制,哪一关出现问题,医院制控办扣除的分数,科室追究责任到人。
八、科室建立每月底的民主生活会,集思广益,科主任、护士长听取每位医护人员的各种反映,科室实行奖勤惩惰,每月奖金取消平均制,促进科室形成良好向上的风气。
九、值班医生、护士,对所在值班室、公共卫生间,实行当天卫生责任制,科主任天天巡视,出现乱脏情况,扣除奖金5元,值班医生、护士,要对值班室及办公室的水、电按时开关,厉行节约。
第二篇:内科规章制度
一、科室全体医护人员改变思想观念,彻底改变旧的医疗作风,树立“一切以病人,一心为病人”的服务理念,搞好医疗工作,同时每个医护人员应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凡发生与病人吵架、骂人的扣发当月奖金的30。
二、全体医护人员,必须服从科主任、护士长的领导,科主任带领全科人员切实搞好本科室工作,护士长协助科室主任管理好科室及护理部工作,协助科主任收治病人及做好问题与科主任共同协商解决。
三、加强科室内部团结,科室决不容许相互拆台,发现任何医护人员违反上述规定,科室交院方处理,本科室决不容许此种人存在。
四、严格当班医生及经治医生管理责任制,凡住院病人及出院后需继续门诊处理的病人,当班医生要热心接待处理,并做好工作,发现推诿者,扣除本月全部奖金。经治医生对出院病人必须出院当天写好出院小结、诊断意见书,发现违规者,扣除当月奖金10元。
五、科室在科主任、护士长领导下的分工责任制,科室现有医生小分组,科主任实行天天查房制,住院病人统一安排。
六、科室建立严格的危、重病人讨论制度,经讨论可科内难以解决的问题报医务科及有关院领导,或申请院内、院外会诊。
七、把好医院病人病历、病志书写,科室采用责任主治及科室主任负责制,哪一关出现问题,医院制控办扣除的分数,科室追究责任到人。
八、科室建立每月底的民主生活会,集思广益,科主任、护士长听取每位医护人员的各种反映,科室实行奖勤惩惰,每月奖金取消平均制,促进科室形成良好向上的风气。
九、值班医生、护士,对所在值班室、公共卫生间,实行当天卫生责任制,科主任天天巡视,出现乱脏
第三篇:血液内科
血液内科
1、学科成立时间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成立于1972年,刘文会教授任科主任。
2、学科组成
该科现由良性血液病学组,恶性血液病学组,和血液病实验诊断学组三部分组成。
3、学科学位授予点
1994年,获批为硕士学位授予点。2005年,获批为博士学位授予点。现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17名,博士18名,硕士15名,在读博士9名,在读硕士17名。
4、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
5、学科基本概况
邵宗鸿教授任行政主任,现有病床92张,分3个病区(恶性血液病区、良性血液病区和层流区),其中普通病床80张,层流病房12间。实验室方面,现有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液免疫实验室、组织细胞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实验室、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
6、临床科研特色
骨髓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水平处国内领先地位 各种骨髓衰竭性疾病,特别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是该学科目前在国内处领先地位的课题,也是今后科研的主攻方向。有关这些领域,我科已经申请到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天津市科技支持重点项目在内十余项科研资助项目。
基础研究与临床诊治密切结合、相互促进 血液学既是临床学科又是实验学科,目前血液病的诊断及疗效评估已进入基因和分子时代。该科已筹建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室、细胞化学室、细胞遗传学和生物学室,从细胞、蛋白和基因水平为临床提供诊断治疗依据,同时加深对血液系统疾病病理机制的认识,使高起点的基础研究与务实的临床诊治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7、临床医疗优势、特色
1973年,该科在天津市率先开展急性白血病联合、分期、间歇化疗、预防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明显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完全缓解率,延长缓解期和生存期。1986年,开展胚胎造血干细胞输注,治疗再生障碍性贫血、MDS、白血病,还进行了胚胎造血、同位素标记体内追踪、微量元素测定等基础研究,该项目被评为“填补天津市医药卫生空白新技术项目”。1995年,开展造血干细胞移植与基础研究;1999年建立百级层流无菌室。2004年以来,临床上开展与国际接轨的新型治疗方法:如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强化免疫抑制并促造血治疗、难治/复发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DAG方案治疗、重型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重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发作期CP方案治疗、降低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复发的长疗程免疫抑制治疗、高危急性白血病患者的IA/VILP/FLAG方案化疗、淋巴瘤的FCHOP/BCHOP化疗、多发性骨髓瘤的Velcade+D/TD方案化疗以及造血系统肿瘤的细胞/生物学治疗、出凝血性疾病的改良替代治疗和血浆置换治疗,并形成一套完整的规范化疗、生物治疗、联合放疗及干细胞移植的治疗体系;细胞形态学室、血液成分分离室、血细胞免疫实验室、组织化学实验室、细胞生物学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已开展相关项目检测。到目前为止,治疗及检测手段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8、主要科研方向
(1)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 该学科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下,系统研究了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造血干/祖细胞、正负造血调控因子及T淋巴细胞在治疗前后的质量、功能变化,提出再生障碍性贫血是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的造血功能衰竭症。同时以雄激素联合环孢菌素A(CsA)治疗慢性再生障碍性贫血;首创序贯使用强化免疫抑制合并造血因子(ALG/ATG、CsA及HGFs)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取得良好疗效,使再生障碍性贫血治愈成为可能。目前该科已成为全国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治中心,接诊患者遍及全国;2005年,该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深入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骨髓树突状细胞和T淋巴细胞数量、亚群及功能,有望在该领域取得更大突破。
(2)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研究 该学科发现:T淋巴细胞功能亢进与再生障碍性贫血(A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造血干细胞移植物排斥反应(HVG)等发病有关;B淋巴细胞功能亢进,导致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免疫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TP)、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AIHA)、Evans综合征(Evans)、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及获得性血友病(AH)等。Th1 与Th2细胞数量及功能失衡是这类自身免疫性疾病病理机制中的重要环节。针对该环节及其下游环节的治疗已获得较好临床疗效。探索导致Th1、Th2细胞失衡的原因、机制乃至组织破坏的方式和调节是我科过去、现在及将来的研究热点。该科将继续在AA、PNH、AIHA、IRP、EVANS综合征患者免疫功能亢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深入探讨、归纳、分析不同组织损伤与淋巴细胞功能亢进的关系,深入研究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病因,为预防和根治自身免疫性血细胞减少乃至其他自身免疫性组织损伤性疾病奠定基础。
(3)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及治疗 该科在国内最早利用单克隆抗体检测PNH患者血细胞膜表面GPI锚连蛋白分子,为确诊或排除PNH提供敏感、特异的指标。现已完成:PNH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检测PNH患者T淋巴细胞功能状态,探索PNH异常造血克隆与免疫耐受的关系;首次采用DAG、HA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PNH获得较好疗效。PNH患者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及根除治疗是学科研究重点之一。
(4)白血病前期(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及向白血病转化规律的研究 该学科研究发现;MDS患者染色体异常核型数量与疾病进展和预后相关;MDS 患者髓系造血细胞形态、功能(包括生长方式)、抗原表达、周期分布、基因等有明显异常;MDS患者免疫系统也有改变,主要表现为细胞免疫功能相对不足,T细胞数目异常、CD4+ 与CD8+ 亚群比例异常、细胞毒性T 淋巴细胞(CTL)数量和杀伤肿瘤细胞功能减低、Th1 与Th2 细胞比例失衡、I型淋巴细胞因子(如IL-
2、TNF-α等)产生不足,免疫异常与疾病的恶性程度有明显关系。MDS治疗着力于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使其及时和完全杀灭MDS克隆,阻止MDS克隆向白血病转化和解除MDS克隆对于正常造血的抑制。该科将深入研究MDS恶性造血克隆与淋巴细胞功能的关系,探讨免疫监视功能改变与肿瘤耐受和赦免的机制,为免疫治疗提供依据。(5)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的检测及根治研究 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微小残留病(MRD)是导致复发、影响患者长期生存的主要因素。该科将充分运用现有检测手段,动态观察急性白血病完全缓解后MRD的变化规律:PCR检测特异融合基因、IgH/TCR基因重排;流式细胞仪分析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法检测MRD异常核型。通过对MRD的检测,区分不同预后组,指导治疗决策,达到个体化治疗目的。并探索应用交替半身照射综合方案及中大剂量化疗方案清除急性白血病MRD。
(6)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学特征及诱导缓解的研究 老年急性白血病是急性白血病中的“高危”群体,缓解难,复发易,并发症多,病死率高。我们近年采用IAG方案诱导缓解取得较好疗效。探索老年急性白血病生物学特征及高缓解方案是学科今后着力开垦的一块“处女地”。
(7)淋巴系统肿瘤性疾病的病因学研究 结合该学科临床病例统计分析及相关实验室研究,已发现某些淋巴瘤相关因素,这些因素刺激正常淋巴细胞,使其增生、转化,最终成为恶性细胞。病毒感染是诸相关因素之一,它与某些癌基因或抑癌基因表达失控以及免疫抑制等因素密切相关。该科将进一步研究淋巴瘤的病毒病因。
(8)造血系统肿瘤性疾病的生物治疗近20年来,生物治疗成为肿瘤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合理使用生物、免疫方法并与其它治疗手段有机结合,以提高造血系统肿瘤的近期疗效和远期生存率。目前常用的生物治疗手段包括:生物反应调节剂(应用干扰素治疗骨髓增殖性疾病、淋巴瘤及白血病)、分子靶向治疗(格列卫治疗慢粒,Velcade治疗多发性骨髓瘤)。(9)实体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HSCT)系采集自体造血干细胞存贮体外,待患者接受大剂量化疗或化、放疗后再移植入患者体内使其恢复造血功能。该学科在开展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基础上,进一步创造条件,联合各兄弟科室,对无合适供者的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及其他实体瘤采用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以争取此类患者的长期生存。
(10)DIC发病机制及诊断治疗研究 DIC是一种危重临床综合征,常继发于多种内、外、产科疾病,早期较为隐匿,晚期病情急剧进展,导致重要脏器损害,发生不可逆病变而致死。该学科拟与兄弟科室合作开展DIC相关指标(D-二聚体、纤维蛋白A肽、抗凝血酶Ⅲ、FDP等)检测,对DIC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生存率。
9、学术地位
骨髓衰竭性疾病、红细胞疾病的基础研究及临床诊治水平处国内领先地位 学科带头人邵宗鸿教授是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的“领军人物”,在他的带领下使该科特别是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免疫发病机制及免疫治疗、淋巴细胞功能亢进致造血组织损伤的病因、机制、诊断及治疗研究、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异常克隆造血调控机制的研究、MDS发病机制、诊断、治疗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10、学科员工
本学科共有医务人员81名:教授(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16名,住院医师10名,主管技师1名,技师2名,主管护师10名,护师22名。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4名。有博士学位者18名,硕士学位者22名,有出国留学经历者6名。我学科已经拥有一支年轻化,专业化,具有团队协作精神的学术队伍。
11、学科历史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前身为内科血液组。1972年,内科成立血液组,病床28张,拥有独立的门诊及血液学实验室,刘文会教授任组长,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6名,技术员3名。1986年,主楼落成后,病房迁入主楼,成立血液科,病床20张,程毓倩教授任行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3名, 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1999年,血液科改名血液肿瘤科,病床增至39张,宋文秀教授任行政主任,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技术员3名。2001年,张丽彤副主任医师任科负责人。2004年,医院引进邵宗鸿教授任行政主任,病床增至92张,分3个病区(恶性血液病区、良性血液病区和层流区),恢复血细胞形态学实验室,并新组建血细胞免疫学/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组织化学/血液成分单采实验室,教授(主任医师)7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16名,住院医师10名和技师3名。
12、学科的国内、外交流
1975年,该科在天津市卫生局支持下举办全市血液病进修班一期,同年协助铁道部举办全国铁路系统血液病学习班一期。近20年来,多次参加全市全国及国际血液学会议及学术交流活动。2003年至2006年连续主办天津市血液学年会4届,2005年承办第四届中国血液免疫学年会,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连续两年举办“血细胞形态学培训班”。
科室人员中有出国留学经历者3名。本学科多次派代表,赴美国及欧洲参加学术交流会议。2007年聘任美国加州大学客座教授1名,并与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学术交流,互派访问学者。
13、学科在人才培养方面的贡献
该科拥有优秀的医护技队伍,高素质医学专家,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4名。副主任医师及以上专家15名,自1994年建立研究生点后,共培养硕士16名。现在读博士5 名,在读硕士17名。同时也接受全国各地进修医生。该学科研究生培养的特色是理论与科研及临床实际操作技能并重,使之成为具有较强临床工作能力及科研能力的综合性人才。
14、学科、学术带头人、学术骨干介绍
邵宗鸿: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血液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内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常委;天津医学会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常委;中国输血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天津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专家。美国血液学会海外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10项杂志副主编、编委、《Blood》杂志海外审稿人。于1989~1992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赴美国学习,多次赴欧美等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科血液病诊断治疗,尤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MDS恶性造血克隆鉴别及根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等方面研究成绩显著,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国家、省市、部级课题多项,获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参编血液学著作及教材24部。1996年当选为天津市青联常委;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先进个人,荣获天津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连获天津市“九五”、“十五”立功奖章,2007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及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10年天津市首届卫生行业人民满意好医生,2012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教学名师。付蓉: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行政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于香港大学做博士后,2013年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兼学术秘书、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审稿专家等重要职务。获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天津医科大学首届“新世纪人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等人才称号,获天津市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付蓉教授致力于血液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治疗、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多项成果在国内属领先水平。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作为副主编编写《血液病诊治新思维及探索》,作为编委编写《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诊断规范教程》、《血液病治疗学》、《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血液病分册》、《物理诊断学(第三版)》等多部著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
15、专家介绍 主任医师:
邵宗鸿,男,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全国著名血液学专家。198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医学院(原上海医科大学)。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内科教研室主任、血液内科主任。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免疫学会血液免疫学分会候任主任委员、临床流式细胞术学组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常委;天津医学会血液学会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CSCO常委;中国输血协会理事;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专家;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国医药生物技术协会医药生物技术临床应用专业委员会委员;老年学学会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会委员;卫生部临床路径技术审核专家委员会专家;天津市医疗技术临床应用能力审核专家。美国血液学会海外会员;《中华血液学杂志》副总编、《中华内科杂志》等10项杂志副主编、编委、《Blood》杂志海外审稿人。于1989~1992年和1998年先后两次赴美国学习,多次赴欧美等国家进行考察和学术交流。主要研究方向为内科血液病诊断治疗,尤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MDS恶性造血克隆鉴别及根治”、“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及“白血病大剂量化疗”等方面研究成绩显著,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主持国家、省市、部级课题多项,获科研奖励10余项,发表学术论文300余篇,主/参编血液学著作及教材24部。1996年当选为天津市青联常委;曾被评为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先进个人,荣获天津市十大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连获天津市“九五”、“十五”立功奖章,2007年获“天津市劳动模范”称号,2008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教学名师,2009年获天津市优秀教师及天津医科大学优秀教师,2010年天津市首届卫生行业人民满意好医生,2012年获天津医科大学教学名师。
付蓉,女,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内科行政副主任。199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2002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2004-2005年于香港大学做博士后,2013年于澳大利亚皇家墨尔本医院做访问学者。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疾病学组委员兼学术秘书、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抗感染学组委员、海峡两岸卫生交流协会血液病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药理学会来华留学生(医学)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天津市输血协会临床输血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血液学杂志》编委、《临床血液学杂志》编委、《中国实用内科杂志》编委、《中华内科杂志》、《中华医学杂志》、《中国肿瘤临床杂志》审稿专家等重要职务。获天津市“131人才工程(第二层次人选)”、天津医科大学首届“新世纪人才”、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等人才称号,获天津市第十二届青年科技奖。付蓉教授致力于血液内科的临床医疗工作,在免疫相关性全血细胞减少症(IRP)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SAA)的诊断和免疫抑制治疗、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的治疗、急性白血病大剂量化疗、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的诊断和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经验丰富,多项成果在国内属领先水平。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60余篇, 主持及参与国家级、省市级课题10余项,作为副主编编写《血液病诊治新思维及探索》,作为编委编写《造血系统疾病治疗诊断规范教程》、《血液病治疗学》、《临床病例会诊与点评-血液病分册》、《物理诊断学(第三版)》等多部著作,获天津市科技进步奖3项。
阮二宝,女,1955年出生。1977年毕业于天津医学院医学系。现任职于血液肿瘤科,主任医师,内科教研室副主任。毕业以来在内科及血液科工作,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对内科疾病和血液肿瘤科的疾病如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出血性疾病等有丰富的诊断和治疗的经验,成功的抢救了一些危重患者。并承担五、七年制诊断学、内科学的授课任务;脱产带实习任务及临床带实习生任务。自担任教研室副主任以来,模范履行岗位职责,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曾于2003被评为天津市“十五”立功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校级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校级先进教师;校级“三育人”先进个人、校级优秀教研室主任。承担教学课题及参与科研课题多项,参编华北五省市《诊断学》教材等。
瞿文,女,1966年出生,中共党员,医学硕士,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血液科党支部书记。199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一直从事内科血液病的临床、教学和科研工作,并承担五、七年制诊断学、内科学的授课任务。以第一作者在中华系列杂志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参与市级课题3项、局级课题3项,主持局级课题2项,获天津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参编专著2部。擅长各类血液病诊治,尤其各类贫血及恶性血液病诊断与治疗。王化泉,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1993年毕业于浙江大学医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内科学(血液病)博士。美国H.Lee Moffitt 肿瘤中心访问学者、博士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美国血液学会会员,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红细胞(贫血)学组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天津血液分会委员、天津血液学会委员。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 论文20余篇。主要从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系列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重点项目、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基金等多项基金支持,成果获得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从事血液肿瘤专业临床工作20多年,对各种贫血、血细胞减少症、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宋文秀,女,教授,前血液肿瘤科主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天津医学会血液分会常委、第一总支委员、呼吸血液党支部书记。现为市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库成员、《中国肿瘤临床》首席审核专家、天津血液学会名誉委员。1965年本院内科医生,1972年兼攻血液病,。1980年全国血液专业进修班脱产学习一年。1976年被评选为市级抗震救灾模范个人。医疗:对内科血液病,肿瘤的诊治有较丰富经验,主攻造血干细胞移植。发表学术论文50篇,专著9部,主编《贫血基础与临床》,副主编《老年与抗衰老医学》,合译著《高等教育医学考试指南》获国家医学总局优秀图书三等奖,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为五年制、七年制诊断学、内科学授课,1986年——1998年曾三次被评为院、校级模范教师、获授课优秀奖。1995年,任硕士研究生导师,共培养硕士生6名。科研:1986年——2000年主持多项院校级、市级科研课题,1990年获中国医学科学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曾获填补市空白新技术项目,1998年获QC局级成果奖,2005年获校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杜丽娟,女,1946年出生,主任医师。1970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学系。现任职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肿瘤科。主要业绩:毕业后一直在内科临床第一线从事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36年来积累了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特别在诊治高粘滞血症、各种贫血、白血病、淋巴瘤等血液肿瘤及与血液相关的内科疾病方面有较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经验:具有对危重、疑难病症的鉴别、诊治、抢救工作的实践经验和能力。现主攻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及其他恶性肿瘤。在临床工作和教学工作中培养了大批七年制和五年制医学生及内科和血液专科的进修医师。曾于1988年和1996年先后两次被评为校、院级优秀教师。曾参与多项科研工作,1990年建立了“放免法测定血清叶酸、维生素B12含量”,填补了院内空白;于1995年、1996年分别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和“天津市卫生局医学科技进步二等奖”。先后发表《急性白血病七例治疗体会》、《产妇外周血象及脐血成分的研究》、《脐血造血细胞及其临床应用的研究》等多篇论文。参与《内科基本功》一书部分章节的撰写。
副主任医师:
王晓明,男,1963年出生,医学学士,副主任医师。1987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血液科工作至今。在中华血液学杂志发表论文3篇,参与负责天津市卫生局课题一项。从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各种溶血等多种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王国锦,女,1966年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89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医疗系,2007年获得医学硕士学位,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近20年,承担医科大学本科生及研究生授课工作,参与多项科研课题研究并负责天津医科大学科研课题一项,发表第一作者论文10篇,获得天津医科大学科技进步三等奖一项,擅长恶性淋巴瘤发病机制及诊疗,常见良性恶性血液病的诊疗。
吴玉红,女,1967年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0年毕业于广西医科大学,2005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医学硕士学位。为天津市中西医学会会员。参与国家级课题1项,市级课题5项,主持辉瑞中国抗真菌科研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8篇,SCI2篇。擅长各种血液病的诊治。
刘鸿,女,1968年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2003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学位。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参编血液学专著一部。作为主要参与者参与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4项省部级课题,获天津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中华医学会奖二等奖一项。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十余年,擅长各类血液病诊断治疗,尤其在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vans综合征的科研工作中均有较深入研究。
宋嘉,男,1972年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5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200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十余篇,主持局级科研课题一项,参与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等课题数项。擅长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各种溶血等多种良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邢莉民,女,1973年出生,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1996年毕业于河北医科大学,获学士学位;2002年获河北医科大学血液学硕士学位;2001年7月至2002年1月于解放军总医院血液科进修造血干细胞移植;2006年获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血液研究所博士学位。在核心期刊发表论著十余篇,综述五篇,并获河北省科技三等奖一项,目前在研校级课题一项,参研市级课题两项。主要研究方向:免疫性血液病,造血干细胞移植。
关晶,女,1971年出生,医学硕士,副主任医师。1994年毕业于天津中医药大学医疗系,多年从事血液科临床工作。从事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相关性血细胞减少症、各种溶血等多种良恶性血液病的临床诊断和治疗。
李丽娟,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2年毕业于天津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主要从事血液病临床与实验室研究工作 熟练掌握各种血液病的诊疗。尤其擅长流式细胞术在血液学基础及临床方面的应用。
江汇涓,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2013年获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从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称号,从事血液肿瘤专业临床工作,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刘惠,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2005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医学院(本硕连读),2010年获天津医科大学医学博士学位。近年来在SCI、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主要从事免疫性血细胞减少的基础和临床研究,主持及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科技支撑项目、天津市卫生局基金等多项基金项目。获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新世纪人才”、“青年专业技术骨干”人才称号,从事血液肿瘤专业临床工作,有较丰富的临床诊治经验。
17、学科门诊介绍
本学科出诊医师,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主治及以上级别医师,门诊包括普通门诊、主任门诊和专家门诊,周一至周六全天及周日上午应诊。诊疗范围包括,对常见血液病的初步诊断、治疗,如:贫血、白细胞减少、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增多等,并对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较危重疾病进行初步鉴别诊断,并根据病情需要,进一步收住院治疗。
18、门诊、住院医疗项目
门诊及住院病人均可进行以下医疗项目: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测、骨髓病理活检、骨髓单个核细胞膜抗体检测、T细胞亚群检测、G锚链蛋白检测、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树突状细胞检测、活性B细胞检测、细胞周期检测、耐药基因检测、骨髓干祖细胞培养、融合基因检测、细胞染色体检测、细胞组织化学检测、血液细胞分离术等。
19、专家介绍、照片 同上
20、仪器设备介绍
流式细胞仪 我科引进的BD FACS Aria流式细胞仪是目前最先进的设备,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检测和研究领域,其中检测项目包括淋巴细胞亚群、PNH检测、白血病免疫分型、细胞周期和倍体、白血病微小残留病(MRD)、细胞分选等。
血细胞分离机 我科现拥有的Baxter CS3000 plus血细胞分离机功能全面,已开展单采分离血液成份(包括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血浆置换等多种临床治疗,并可应用于外周血干细胞采集。
PCR扩增仪 用于MRD、融合基因、基因突变等检测。荧光原位免疫杂交(FISH)可用于已知基因或序列的染色体定位,也可用于未克隆基因或遗传标记及染色体畸变的研究。在基因定性、定量、整合、表达等方面的研究中颇具优势。层流病房 我院血液肿瘤科于2006年6月建立了全封闭垂直式无菌层流病房,其中百级病房6间,千级病房6间,并组建了层流室医疗护理人员。无菌层流病房由一系列空气层流过滤装置构成,外界空气经过滤装置后,99.99%的细菌被过滤掉,任何外界物品进入层流病区前都需经过微波、紫外线、高压蒸汽灭菌、戊二醛熏蒸消毒;所有工作人员进入层流病房前也必须严格消毒,穿隔离衣。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层流病房的无菌状态,降低院内获得性感染。病房内恒温恒湿,并配备先进的视频对讲系统。层流病房的建立不仅为恶性血液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利条件,同时也为全院相关疾病的治疗创造了良好环境。其用途主要有(1)白血病等血液肿瘤疾病中、大剂量化疗;(2)恶性血液疾病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3)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和实体瘤,包括红斑狼疮和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缺陷病、骨硬化病、某些代谢产物蓄积病和精原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WILMS瘤、脑瘤、肺癌、乳腺癌、卵巢癌;(4)各种原因导致的白细胞减少症、粒细胞缺乏症和先天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和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目前,层流病房的建立明显减少了患者感染几率,提高疗效,深受患者欢迎,已进入良好运行状态。
第四篇:内科工作总结
【精华】内科工作总结范文集合六篇
内科工作总结
篇1
作为一名医生,我的工作职责就是“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作为一名基层的医务工作者新手,我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乡镇医疗卫生工作是预防为主、防治合的卫生机构,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的枢纽,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重要服务载体。从21年至21年至今,三年来的的实践工作,我对自己工作有很多的思考和感受,在这里我作一下简单的陈述:
一、努力学习,不断提高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
在实践的工作中,把“实践”作为检验理论的标准,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使我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在当今残酷的社会竞争中,知识更新的必要性,现实驱使着我,只有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努力学习,才能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胜任本职工作,否则,终究要被现实所淘汰。努力学习各种科学理论知识,保证在实践工作上不偏离正确的轨道。同时,在实践中不断总经验教训并合本职工作,我认真学习有关国家医疗卫生政策,医疗卫生理论及技能,不断武装自己的头脑。并根据工作中实际情况,努力用理论指导实践,以客观事实为依据,解决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希望,将来回首自己所做的工作时不因碌碌无为而后悔,不因虚度时光而羞愧。
二、恪尽职守,踏实工作
当我们步入神圣的医学学府的时候起,我就谨庄严宣誓过:“我志愿献身医学,热爱祖国,忠于人民,恪守医德,尊师守纪,刻苦钻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全面发展。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维系医术的圣洁和荣誉,救死扶伤,不辞艰辛,执着追求。为祖国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人类身心健康奋斗终生”。今天,我不断的努力着。基层医疗工作,更使用我深深的体会到,作为一名基层医疗工作者,肩负的重任和应尽的职责。按照分工,摆正位置,做到不越位,不离任,严格遵守职责,完成本职工作。只有把位置任准,把职责搞清,团同志、诚恳待人,脚踏实地,忠于职守、勤奋工作,一步一个脚印,认认真真工作,才能完成好本职工作,做好我作为一名基层医疗报务工作者的本职工作。
(一)、在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中,我随时肩负着4149户,共1万7千多口人及处来人口的健康。
36天,天天随诊。那怕是节假日,休息日,时时应诊。不管是在任何时候,不耽误病人治疗,不推诿病人,理智诊疗。平等待人,不欺贫爱富,关心,体贴,同情每一位就诊的患者。做到合理检查、合理治疗,合理收费。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诊疗中,严格按照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就诊规则,开展门诊,往院的诊疗工作。(二)、相关政策宣传及居民健康教育方面,从xx年新合医在我乡开展以来,本人认真学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政策及相关新型农村合医疗会议精神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诊疗制度,组织村医生及本院职工进行培训学习,并利用赶集、到卫生室督导检查和下村体验时间及平时诊疗工作中,以发放宣传资料等方式宣传新合医工作。
以电话、现场咨询及发放资料等方式,开展居民健康教育工作。(三)、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
创造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是日常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20xx年的本院的安全生产维稳管理,本人通过职工的会议培训,使全院职工安全意识有明显提高,通过组织安全生产隐患排查,使我院的事故发生率全年为零,保证了我院日常工作正学开展。在日常的工作中注意搜集、汇总、反馈及时上报各新型农村合医疗管理方面的意见和材料,为院领导班子更好地决策,并协助管理我院及我乡的新合医及乡村一体化工作。内科工作总结
篇2
我院属于部队医院,依部队而诞生,从事军事化管理,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这一年,领导教育我们要像军人一样约束自己,在工作岗位上要全心全意投入,一心只为病人着想,在党的伟大领导下,光荣完成自己的使命。将这一思想运用于临床,我深刻体会到了“全心全意”的意蕴:想病人所想,急病人所急,用爱心,耐心对待病人,不将工作外的情绪带入工作中,诚心接纳病人及家属提出的意见。护士被誉为“白衣天使”,想必体现之处也在于此,对于初出茅庐的我来说,还有很多不足之处,有时会浮现浮躁之气,有时会带入一些不满情绪。我会认真总结这一年中所得教训,认真改正领导及病人所指出的缺点,在新的一年展现一个全新的“天使形象”!
来到神经内科之初,处于懵懂状态。然而,感谢护士长的悉心安排,让我熟悉各个班次的流程并熟知神经内科常见疾病;感谢各位老师的谆谆教导,让我懂得很多专业知识,并在各位老师的叮嘱下,独自完成各项护理操作。最终,拨开云雾见月明,我的头脑思路逐渐清晰,已经能够独立在科室中分担一些工作,从一个实习生蜕变成真正的护士,这其中,有过汗水、泪水、批评,同样有努力、快乐、表扬,不变的`是我的执着!今后,我依旧要向前看,制定更高的目标,更加细心地完成工作,并且多多学习,拓宽自己的知识面,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努力与长辈看齐。
带着激情敲响20xx年的大门,就让护理事业展开神圣洁白的翅膀在这片美好的天空中自由徜徉,就让我用这双手创造更美好的未来,用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护理工作中,解除他人的病患痛苦,升华自身。回望过去,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展望未来,我要用微笑感化病人,用能力征服病人。再次感谢各位领导,给予了我参加到这项神圣职业中的机会:感谢各位老师,让我融入到了这项神圣的职业中。就让我们共同努力,让神经内科迈向更高的阶段!
内科工作总结
篇3
这一年,内科护理遵循医院管理年活动提倡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护理服务质量,夯实基础护理,建立平安医院”的服务宗旨,认真执行本护理计划,按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标准,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改善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持续护理质量持续改善。现将20xx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护理人才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组织全科护士学习各种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及护理核心制度,并在护理早查房和晨会进行各种基础理论知识、院感知识和专科知识的提问,每月进行理论与技术操作考核。各护理人员用心参加医院组织的各种业务及技能操作培训,每位护士都能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及各种抢救操作技能与流程。其中护理理论知识考核全科平均分xx分以上;技能操作考核:口腔护理平均分xx分、吸痰护理平均分xx分、心肺复苏平均分xx分。
二、改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规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务流程,推行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用语,为病人带给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全年中无发生病人及家属对护理的投诉及护理纠纷,病人满意度率达xx%以上。
三、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每周护士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整改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发挥科内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状况,护理差错事故发生率为零。
四、加强和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要求,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
护理文书也是法律文书,也是判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在书写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能认真的根据自已所观察到病人状况进行书写,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好处,使每位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出院病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并继续监控,今年x月至x月出院病历x份,护理文书书写质量到达了x分以上。
五、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使病人到达理解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病房每日定时通风,持续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对意识障碍病人带给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按分级护理标准护理病人,落实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重危病人的个案护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要。20xx年(x月至x月)住院病人x人次,同比去年住院病人x人次,增长x人次;出院病人x人,同比去年出院病人x人次,增长x人次;一级护理及基础护理合格,无发生护理并发症,褥疮发生率为x。
急救物品完好率到达100%,急救物品进行“四定”管理,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并不定时进行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按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完善了医疗废物管理制度,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院感监控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到达质量标准。
六、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个别班次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卧位不舒适。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用品较多。
2、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无学术论文;护理文书有漏项、漏记、资料缺乏连续性等缺陷;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
我们在持续原有的成绩的基础上,将继续努力:继续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技能;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流程与质控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加强基础护理的落实,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创优质护理服务。
内科工作总结
篇4
内科全体护理人员在院领导的支持和帮助下,遵循医院管理,倡导的以“病人为中心,以提高医疗服务质量”为主题的服务宗旨,认真执行本护理工作计划,按照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标准考核细则,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将20xx年我科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认真落实各项规章制度
1、我科重申了各级护理人员职责,明确了各类岗位责任制和护理工作制度,保证护理工作按照操作规程去做。
2、坚持查对制度:
(1)
要求每日核对医嘱,并有记录。
(2)
护理操作时要求必须做到三查八对。
(3)
坚持填写输液卡,一年来未发生护理差错。
3、认真落实内科护理常规及专科护理,坚持填写了各种信息数据登记本。
二、加强护理人员医德医风建设
1、继续落实护士行为规范,在日常工作中落实护士文明用语。
2、对全体护士进行医德医风和职业道德培训,改善医患关系,我们的护理工作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3、对住院病人发放医德医风满意度调查表,满意度调查结果在90%以上。
4、每月科室定期召开公休座谈会一次,征求病人意见,对病人提出的要求给予最大程度的满足。
5、对新护士进行岗前职业道德教育、规章制度、护士行为规范教育及护理基础知识、专科专病知识、护理技术操作考核,合格者给予上岗。
三、加强了院内感染管理
1、严格执行各项消毒隔离制度。
2、坚持每月对治疗室的空气培养。
3、坚持每天对治疗室进行紫外线消毒,并记录,每星期对紫外线灯管用无水酒精进行除尘处理,并记录。
4、一次性物品使用后均能及时毁形,集中处理,并定期检查督促,记录。
5、病房坚持每天紫外线消毒,上下午各通风半小时。
6、医疗废物按流程转运,并记录。
四、圆满完成重点专病专科检查
1、完善专病专科中医护理常规及辩证施护。
2、开展有中医药特色的康复和健康教育指导,获得病人好评。
3、开展中医护理技能操作训练,重点为中药药烫法和穴位按摩两项。
4、制订中医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措施,积极改进,并记录,效果良好。
五、提高护理人员业务素质
1、对在职人员进行三基三严培训,并组织理论考核。
2、科室每周组织业务学习,内容为护理基础理论知识、专科知识。
3、坚持每月进行一次护理业务查房,对护理诊断、护理措施进行了讨论,以达到提高业务素质的目的。
4、注重收集护理服务需求,通过发放护理工作满意度调查表,获取并热的需求及反馈信息,及时提出改进措施,同时对护士的工作给予激励,调动工作积极性。
5、加强护士礼仪文化学习,强化护士的现代护理文化意识,规范护理操作用语,护患沟通技能,培养护士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提升护理人员素质。
六、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基础护理有时候不到位,个别班次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卧位不舒服。
2、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物品较多。
3、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够强,无菌操作时有不带口罩的现象,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
4、护理文书书写有时候有漏项、漏记、内容缺乏连续性等缺陷,特别是护理记录简化后对护理记录书写质量的要求有所下降,这是我科急需提高和加强的。
5、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
内科工作总结
篇5
这一年,内三科护理组认真执行及落实本护理计划,按医院护理服务质量评价标准的基本要求及标准,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改进服务流程,改善住院环境,加强护理质量控制,保持护理质量持续改进。现将20xx年护理工作总结如下:
一、落实护理人才培训计划,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不断开展新技术
对各级护理人员进行三基培训,学习各种护理风险应急预案及护理核心制度;更新护理知识及定期考核;学习及接收护理新知识及新技术,提高护理人员业务水平。
科室内新购置了机械排痰仪和呼吸机,并对全体护士进行培训,人人掌握。科内11月份成功开展了脑梗塞溶栓术,效果显著。积极参加了本医院组织的急救技术比武,并荣获三人心肺复苏一等奖的好成绩。科室护士长吴幸娜在《丁苯酞治疗轻、中度血管性痴呆的有效性及安全性临床研究》中获漯河市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吴幸娜在国家级期刊《健康指南》发表《内科护理沟通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论文一篇。
二、改善服务流程,提高服务质量
规范接待新入院病人服务流程,推行服务过程中的规范用语,为病人提供各种生活上的便利,广泛听取病人及陪护对护理服务的意见,对存在的问题查找原因,提出整改措施,不断提高服务质量。
三、完善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每周护士会进行安全意识教育,查找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提高整改
措施,消除差错事故隐患,认真落实各项护理规章制度及操作流程,发挥科内质控小组作用,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各项护理制度的执行情况,杜绝护理差错事故发生。
四、加强和提高护理文书书写质量要求,力求做到准确、客观及连续
护理文书也是法律文书,也是判定医疗纠纷的客观依据,在书写过程中每位护士都能认真的根据自已所观察到病人情况进行书写,能够客观、真实、准确、及时、完整的反映病人的病情变化,不断强化护理文书正规书写的重要意义,使每位护士能端正书写态度,同时加强监督检查力度,每班检查上一班记录有无纰漏,质控小组定期检查,护士长定期和不定期检查及出院病历终末质量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每月进行护理文书质量分析,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措施。
五、规范病房管理,建立以人为本的住院环境,使病人达到接受治疗的最佳身心状态
病房每日定时通风,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对意识障碍病人提供安全有效的防护措施,按分级护理标准护理病人,落实健康教育,加强基础护理及重危病人的个案护理,满足病人及家属的合理需要。
六、急救物品完好率达到100%,急救物品进行“四定”管理,每周专管人员进行全面检一次,护士长每周检查并不定时进行抽查,保证了急救物品始终处于应急状态。
七、按医院内感染管理标准,重点加强了医疗废物管理,组织学习医疗废物处理流程,院感监控护士能认真履行自身职责,使院感监控指标达到质量标准。
八、业务指标完成情况
全年入院病人1402人次,出院病人1396人次,静脉输液10225人次,各种注射4556人次,输血53人次,心电监护272人次,收治危重病人204人次,抢救病人44人次,抢救成功44人次。
九、工作中还存在很多不足
1、基础护理落实不到位,个别班次新入院病人卫生处置不及时,卧位不舒适。病房管理有待提高,病人自带用品较多。
2、个别护士无菌观念不强,一次性无菌物品用后处理不及时。
3、学习风气不够浓厚,护理文书有漏项、漏记、内容缺乏连续性等缺陷;健康教育不够深入,缺乏动态连续性。
十、明年展望
我们在保持原有的成绩的基础上,将继续努力:1、继续加强业务技能学习与培训,提高护理技能水平;2进一步完善护理服务流程与质控方案并认真贯彻执行;3、加强基础护理的落实,加强病区安全管理,创优质护理服务;4、健全护理“质量、安全、服务”等各项管理制度,各项工作做到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5、强化内涵建设,不断提高护理队伍整体素质,建设医德好、服务好、质量好的护理团队。6、坚持“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使护理服务更贴近病人,贴近群众,贴近社会,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健康需求,创优质护理服务效益,让群众满意。
内科工作总结
篇6
时光如梭,转眼间在呼吸内科的这一年即将结束,在充满人性化的医院工作让我的大脑变的更加充实,让我开阔了视野,让我看到了以前我所感受不到的人间疾苦,让我真的明白了生命的价值!回想在过去的一年中,虽然天天忙忙碌碌,但是它让我的生活变的充实而有意义,虽然日子充满了酸甜苦辣,但它却让我的脑海中像有一股自由水一样,源源不断的让知识和成长经验注入了我的大脑中的源泉,让我学到了我们在学校想学而无法学到的东西。
来呼吸内科,可以说是我的一个转折点,它让我感受到医院的温馨,教师和我们学生没有代沟,对待我们和朋友一样,有东西一起吃,有玩的一起玩,在玩和吃的同时还孜孜不倦、不厌其烦的教我们临床护理知识,让我离开家后再次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每天早上8点交完班后,扎点滴是我们的必修课,也可以说是锻炼我们自己的胆量。病人们都很和蔼可亲,即便是我们一次大意没有将针扎进血管,病人也会笑着说没事的,小姑娘,万事开头难,只要练的多了,就没事了。人生下来不是什么都会的,都是靠边学边做才会的,伟大的发明家爱迪生不就是这样的吗,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可我们知道,护士是人类的白衣天使,一点点的失误就可以误人的一生,所以我们时时的告诫自己,在工作上我们不能发生一丝丝的错误。我们身为护士,就注定要为病人负责,要为社会负责。那样我的心才会安稳。就因为这样,我们得到了老师的褒奖和病人的赞美。
虽然社会上老传着这么一句话,医生的嘴,护士的腿,说护士只是跑腿的,和医生比根本没法比,医生永远比护士的地位高。那我和他们说,你们错了,医生开处方,交给我们后,我们护士要查看,我们的职责就是要查看有无错误的处方,以便及时更正。所以我更要学好知识。护士和医生一样伟大,每天我们为病人铺床、扎针、导尿,我们护士虽然累,可我们累的充实,累的高兴,累的舒心。
有时在我们不忙之际或下班后,就和那些老人聊天,他们大多是子女平常工作在外,比较忙,不能天天照顾老人,让这些老人产生一种孤独的心理,那样就会让病人的病情加重,反而不利于患者的病情,那就要我们护士来关心他、爱护他,老年人有时候就是孩子气。
俗话说得好,老人是小孩的一个缩影。所以,我们真心的和老人交谈,那样他们就会把我们看成她们心目中最亲近的人,那样他们心中的不快就会慢慢的消失,心情慢慢的好起来,对病情也是一种帮助,有利于病情的康复和痊愈。护士这个职业是神圣的,是没人可替代的。没有专业的知识、熟练的技能,就会导致一系列的后果,所以我要更好的学习,更加的努力再努力,做一个真正优秀的护士,为了人类的健康,我要像南丁格尔一样,为护理事业做我一生贡献!
第五篇:内科广告词
内科顶层设计
在医院 “顶层设计”(包括战略、文化和执行力)的大背景下,创建科室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制定战略、塑造文化和提升执行力。
一、内科战略:
根据内科实际情况,制定三年发展规划:
1、内科愿景:落实核心制度,拓展医疗市场,提升服务质量,加强技术创新,力争三年内发展成为兴仁县全面领先的内科诊疗中心!院训:自强 敬业 爱院 务实 科训:精益求精、病人至上 2.科室规模及人员结构:科室目前为73张编制床位,另有13张加床,目前在职人员有38人,科室目前已达饱和,目前主要在引进人才及培养人才,力争在新院区搬迁时能将内科分为3个科室,即感染性疾病科:床位设置在40-50张;内一科(包括心内、呼吸内、内分泌内、老年科及肿瘤科):床位设置在60-70张;内二科(包括神经内、消化内、肾内及血液内等):床位设置在60-70张。力争在3年内每年经济指标均可完成上涨50%的计划。2.人才梯队建设:力争3年内培养一名州级学会委员。2人在医疗和科研教学上达到副主任医师水平,1-2人晋升副主任医师; 3人晋升主治医师,使各专业科室形成较为合理的人才梯队。
3.科室业务开展:科室业务量在现有基础上逐年上升,业务增长
率每年均位于全院前3位内,医疗质量管理评分位于全院前3名内,3年内逐步开展新技术,并积极筹建心内科ccu病房建设,各科专科管理及设备引进,力争在医疗差错及事故发生率为全院最低水平。3年内在州内开展新技术2-3项,重点是开展ccu病房的优质诊疗及护理、消化科的内镜下治疗、神经内科的急性脑梗塞中西医结合介入、溶栓治疗技术等等; 4.继续教育培养:(1)3年内派4人以上(含4人)到国内知名学科学习专业技术,每个专科必需有1人外出进修学习,对专科学习回科室人员,在医院的大力协助下,科室为其开展新技术、新项目创造必要条件使其真正成才。(2)、鼓励各级人员撰写论文参加各级学术会议,并对科室内发表国家级、省级文章者给予相应的奖励。(3)、对每年新进人员作好科室相关继续教育,使其更快、更好的为科室、为医院所用。5.教学方面:(1)、认真完成实习生教学任务,无重大教学事故。
(2)、积极配合相关部门完成实习生、进修生的带教培训,对科室青年医师必需进行微创外科技能培训。6.科研方面:(1)、积极申报各级科研项目,力争3年内中标1-2项。各专科负责人争取有科研项目。(2)、鼓励各级医师申报科研成果、专利及优秀论文奖,对临床科研项目各专业组必需
通力合作。(3)、3年内在国内学术期刊发表论文6篇以上。
7、战略发展:swot组合分析:
(1)优势 strengths1 ①兴仁县内规模较大的综合性医院,有一定的知名度。②医疗技术水平在县内有良好的口碑。
③重视医疗服务,有好的口碑
④政府支持,各项医保政策支持,特别是各种大病、重病基本免费项目的开展。
⑤有一支年青、凝聚力强、思想前卫的团队。(2)劣势 weaknesses ①宣传力度不够
②知名度、专家缺乏有限
③人员结构欠完善 ④ 综合诊疗能力不足
⑤缺乏体制完善的内科管理方案(3)机会 opportunities ①人口进入老年化,病员广泛
②国家医疗保障体系不断完善
③基层参保人员的进一步扩大
④ 其它医院工作人员整体素质明显不足
(4)威胁 threats ①竞争环境较复杂,竞争对手医院营销意识增强。
②周边地域、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内科的广泛建立及拓展
③市医院、州医院离我院相距较进,并已纷纷成功创建成3甲医院,环境、医疗技术水平较我院好。
8、战略实施安排:
①完善加强各种科室规章制度
②完善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治路径,提高治疗水平
③继续扩大新业务新技术的开展,合理有序培养现有人才,适当、适宜引进新人才。
④走进社区,加强本科疾病的宣传,提高病患意识,扩展本科业务。
⑤加强科室的业务宣传,加强自身业务学习,学会沟通,多替病人着想,保持良好心态,避免医患矛盾升华
⑥聘请外院相关专家定期来科室指导工作,提高科室业务能力。⑦积极培养青年医师,为他们制定学科目标,加强科室团队建设。⑧改善现有服务质量,提升服务意识。
1、多和院领导沟通,扩展本科室的技术设备,加强专业技术的发展。
⑨加强和周边医院及社区内科的业务往来,取长补短,提高业务能力,扩展诊疗范围。
总之:我们相信在院领导的正确领导下,在我科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下,我科的战略不是梦,将会在我们这一代人中得以实现。
二、科室文化:
所谓科室文化:就是科室团队的凝聚力、科室良好、和谐的氛围及美德。没有核心文化,就没有核心竞争力。核心竞争力是大内科获得长期稳定的竞争优势的基础。核心竞争力主要包括核心技术能力、组织协调能力、对外影响能力和应变能力,其本质内涵是让患者得到真正好于、高于竞争对手的不可替代的治疗价值、服务和文化。科室文化是发展的核心内容,制定科室文化是管理好科室的必然,内科自成立以来,发展迅速,专业技术水平和业务收入快速增长。而医院战略规划项目的实施,更为我科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我科全体员工团结一致,建立共同愿景,制订发展目标,并明确了实现愿景和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我们将通过学习型组织的建立,不断创新,实现规范、快速、稳定的发展,把我科打造为大内科、多学科发展的医疗中心。
(一)科室基本情况: 目前兴仁县人民医院内科是多学科综合性科室,目前拥有病床86张篇二:医院门口墙体广告
医院门口墙体广告:(东——西)
1、logo五洲医院·北大人民医院„„
(楼体照片)诚信医疗 优质服务
平价收费 为您的健康保驾护航
2、logo五洲医院·专业妇科10年 精致女性品牌
专业妇科(设备)·妇科炎症 ·月经不调 ·宫颈糜烂
·子宫肌瘤 ·卵巢囊肿 ·乳腺疾病
3、logo五洲医院·整形专注10年 亚洲连锁20城
医疗美容科
(简标)·注射瘦脸 ·冰点脱毛 ·纤体减肥 ·微雕除皱
·紧肤塑形 ·自体丰胸 ·精雕隆鼻 ·无痕双眼皮
4、logo五洲医院·无假日医院 三甲名医+一级医院收费
内 科
(听诊器)·消化系统疾病 ·呼吸系统疾病 ·心血管疾病
·小儿科常见病 ·多发病 ·慢性病
5、logo五洲医院·无假日医院 三甲名医+一级医院收费
外 科
(短波设备)·男性疾病 ·前列腺炎 ·包皮/包茎
·阑尾炎 ·骨外伤 ·痔疮
4、logo五洲医院·无假日医院 三甲名医+一级医院收费
胃肠科
(呼气设备)·胃病 ·胃胀 ·反酸 ·恶心 ·肠鸣
·便秘腹泻 ·大便出血 ·饭后腹胀 ·食欲减退篇三:刘璐103302124广告语
广告语
手机类:
科技以人为本(诺基亚)
飞跃无限(摩托罗拉)
让我们做得更好(飞利浦)
长城烽火,传信万里(西门子)
汽车类
丰田汽车:车到山前必有路,有路必有丰田车
日产汽车:古有千里马,今有日产车
奔驰汽车:领导时代 驾驶未来
奥迪汽车:突破科技 启迪未来
沃尔沃 :关爱生命 享受生活
现代汽车:驾奴现代 成就未来
起亚汽车:用心成为你
别克汽车: 当代精神,当代车
中华汽车:超越期望.超越自我宝马汽车:驾驶乐趣,创新无限
凌志汽车:不懈追求完美。
红旗汽车:走红汽车 走中国路 jeep汽车:豪气顿生
标志607 : 百年沉淀 一朝迸发
福特汽车: 活得精彩!别踩我,我怕疼
电器类
通用电器:ge带来美好生活
飞利浦电器 精 简
容事达,时代潮(容事达电器)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电器)
家有三洋,冬暖夏凉(三洋空调)
远大,开创中央空调新纪元(远大空调)
我们一直在努力(爱多电器)
从更大到更好(长虹电器)
中国人的生活,中国人的美菱(美菱冰箱)
三星电视 灵感始于内在!
惠而普家电 为你做得更加好
电讯类:
香港电讯 只要有梦想 凡事可成真
友联电讯 突破界限 资讯无间
润讯通信 一呼天下应!
盈科电话 不作他选!
洗发水类
潘婷: 拥有健康 当然亮泽
海飞丝:去屑去无踪 秀发更出众
伊卡璐:一闻倾情
清逸: 有清逸 更飘逸
拉芳: 爱生活 爱拉芳
飘柔: 就这样自信
好迪: 大家好才是真的好 广州好迪
沙宣: 我的光彩来自你的风采
飘影: 有飘影 更自信
蒂花之秀:青春好朋友
摩托车类
洪达摩托,紧跟潮流。洪达摩托车
踏上轻骑,马到成功。轻骑摩托车
五羊本田,奔驰万里
长春铃木,骑士的风度!长春铃木摩托车
问苍茫大地,幸福的感觉。幸福摩托车
风驰天下,大运摩托。大运摩托车
心随我动,大洋摩托。大杨摩托车
酒类
释放自我 燕京啤酒
我心逍遥我心醉 五粮液“逍遥醉”酒
让人懒散的酒 strongbow酒
中国白酒坊,水井坊
够交情,就喝够年头的酒,茅台
茅台啤酒,啤酒中的茅台
真情品位,尽在其中。中国劲酒
唐时宫廷酒,盛时剑南春
激情无出不在,青岛啤酒
名扬天下,激情永远 五粮液集团
宝丰酒,不过是好酒 东方第一家,中国矿磁酒
天才酒,中国人的财酒
天地人和,古井贡酒
雪花啤酒,享受真情的释放
心意有别,心中有度 马爹利洋酒
自在,则无所不在 鹿牌威士忌
饮料类
清新爽精神抖擞。——可口可乐
果珍要喝热的。——果珍广告
口服 “心服”。矿泉水广告
佛罗里达橙汁,为了您的健康。——佛罗里达橙汁
清凉、纯净的口味令您平步青云。——七喜广告
美好的百事时光。——百事可乐
加点新鲜香吉士柠檬,让冰茶闪耀阳光的风味。——香吉士柠檬
男子汉就喝男子汉茶。——宁红男汉茶
公益广告
“禁烟”公益广告词
1、吸烟是继战争、饥饿和瘟疫之后,对人类生存的最大威胁。
2、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请不要吸烟。
3、也许,你的指尖夹着他人的生命——请勿吸烟(医院禁烟)
4、在这里,香火不再延续„„
5、千万别点着你的烟,它会让你变为一缕青烟(加油站禁烟)
6、如果你想吸烟,定时炸弹在身边!(加油站禁烟)
7、一时的快乐,永恒的伤痛——请勿吸烟
2、说普通话”公益广告词
1、说好普通话,“知音”遍华夏。
2、讲好普通话,朋友遍天下。3、56个民族56朵花,56种语言汇成一句话:请说普通话。
4、沟通你我他,全靠普通话。
5、你说,我说,大家说,普通话是我们共同的歌
3、保护动物”公益广告语
1、保护动物就是保护我们的同类。
2、地球上没有动物,那是一个没有活力的世界。
3、是先有鸟还是先有蛋,你不知道,我不知道,只有鸟知道;是鸟先消失还是蛋先消失,你知道,我知道,只有鸟不知道。
4、动物是人类亲密的朋友,人类是动物信赖的伙伴。
1、送出一份爱心,收获明媚阳光。
2、送人玫瑰,手有余香。
3、尚善若水,厚德载物。
4、时代在变,时间在变,不变的是我们的关怀。
5、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5、“环保” 公益广告词
1、树木拥有绿色,地球才有脉搏。
2、除了相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
3、地球是我家,绿化靠大家。
4、一花一草皆生命,一枝一叶总关情。
5、来时给你一阵芳香,走时还我一身洁净。
6、小草有生命,足下多留“青”。
7、小草对您微微笑,请您把路绕一绕。
8、欲揽春色入自家,无可奈何成落花。
9、我是一只小小小鸟,总是飞呀飞不高。篇四:内 科 2015 工 作 计 划
内 科 2015 工 作 计 划
科 室 存 在 的 问 题
内科是一个比较忙、事情多,相对来说应该是病源广、病人多;虽然2014年的病人相对稳定地增长,住院病人多,但仍然有诸方面原因导致病员流失:医生过于年轻,信任度低,专业不精,没有专科特色,没形成聚集效应。护理人员过于年轻,服务态度差、护理技术相对不足等有关。1:人员变动太频繁:曾经的内科医生、护士调动都有所变化,新进年轻护士,穿刺技术差,反复穿刺引起病人不满者时有发生,有的一天被打8针仍没有静脉穿刺成功现象。(护士缺乏临床经验)人员的变化与过于年轻等因素,导致病人连续性降低,科室工作很被动。2:新近医生的资历浅,病人信任度差,科室相对成熟的医生少,曾经有位低年资医生新加入,多少病人看外表就很稚嫩,说实际经验不足,动手能力有待加强。工作中个别同志专业钻研精神缺乏,敬业精神欠缺,业务能力相对不强;与病人沟通能力欠缺,与病人沟通不深入、不细致,怕苦怕累,勤奋不足,很难取得病人及家属信赖。在科室上班对本科相关技术、设备使用不钻研,也没掌握,学习劲头不足,不重视本科平时学习积累。此类人员有待来年加强培训与考核,促进共同进步。有待加强业务学习:促进医疗水平进步,及时掌握医学新动态。
2015年科室工作个人设想
要加强、规范医院及科室建设,科室设想: 1:我院内科:偏重于肺感染性疾病、慢阻肺、肺心病,高血压等疾病占首要。待现科主任负责,下一步通过加大、加快人员培训,以利于呼吸内科的快速发展。因为我们是最后发展成立的一家医院、目前仍然在发展中、很多知识、经验欠缺,目前结合我县几家私人医院,如天仁医院、长江医院、内科都不很完善,开展的项目都相对较少,我们应该迅速争取,抓紧发展,开展新项目、应用新技术。建议派人员进修呼吸或心血管内科等,等到进修人员回来后,带领科室医护人员工作顺利后,2016或2017年再进修内科其他专业。通过1-3年,使内科迅速壮大,争取我院重点学科,为利于科室发展,创造竞争对比气氛,在科内分小组,由不同医生为主导负责。2:建议培训一到二名内科穿刺技术高、业务素质能力强的护士(这也是开展内科必须具备的条件)。3:科内业务培训计划:2015年计划重点培训、学习中华医学会发布的各系统临床指南。扩大疾病临床路径范围,努力按临床路径实施医疗,通过对指南、临床路径的学习,规范医生的医疗行为,优化科室收入结构,降低药品比例。4:适当时候整合资源:根据科室设想,为了科室壮大,医院发展,故有必要在完善人员培训和人员固定后,建议职工、新农合,五保病区分
开、成立独立科室,便于管理、更有利于医院名声,如分科需要再培养或再引进至少2名内科医生。5:必要时建立规范的轮科机制,同时建议适当时机开展医生、科室双向选择,增强年轻医生归属感与危机意识。对于护理人员,加强基础技能培训。6:建议增购:肺功能检测仪,骨密度检测仪,努力提高仪器、设备的使用率是科室创收工作的重中之重。加强科内对仪器使用培训,提升功能仪器使用率。加强肺功能检测仪,骨密度检测仪的使用推广。提高碳14检查率,对于不能耐受或不接受胃镜检查的,应加大高碳14检查介绍与推广建议,来年辅助检查及仪器设备的使用加强,将是我科本工作的重点,这也是科室经济的增长点。7:提升服务水平,增进服务实效。做好在床病人的服务,争取回头病人。加强医生、护士队伍建设:改变服务态度像其他行业如(宾馆式、酒店式,热情诚恳。)再这方面2015年科室人员结构上请领导继续给予充分的考虑。8:加强科室推广、医生、护士自我 营销,(医生名片式服务)强化病人回访,广拓病源。9:建议科室名医、科室特色项目给予;电视宣传、报刊、广告路牌、专题制作,特别是我院疑难病突破的宣传,每月至少两次。10:严格医护文书环节质量管理。严格按照医院下发的质量标准,从严对待各类文书书写。坚持常态化管理,强化在床病历质量,做到了自查、科主任查、院办查的三级科内质控体系,对有缺陷的坚决返回责任医生,及时重写,保证了病历质量、保证医疗质量安全、不必要医疗事故的发生。科室医疗与护理文书质量,在每月一次的医院质量检查中通报。11:严格病房及病人管理,从卫生环境到病床安全,既保证病人舒适,又保证病人遵守相应的住院制度,确保医疗秩序井然,尽最大可能避免了医疗风险。要独自增加并坚持执行了“住院病人外出风险告知”制度,病人入院即签订相关知情同意书,实行了“住院告知”、“出院告知”,重点,强调对病人住院期间的告知,对出院带药及注意事项的有效告知,杜绝了由此产生的相关医疗风险。12:坚持规范医疗行为、奖惩行为,合理用药:科室实行二级分配实行多劳多得(50%系数,50%按各人收入计算)而药品不计算收入,这样促使大家合理用药,增加本科收入才能增加自已收入,从而合理调整科内医疗、护理、药品等的比例,适当提高辅助检查比例,严格控制药品比例,优化收费结构,找出应该收费、但没有收费的项目,努力增加本科收入。13:加强与各临床科室特别是涉及功能科室联系与沟通。篇五:修改版 内科调研报告 内科系列管理建设项目调查
麻友键 陈伟
为了加强新时期的医院建设,全面提升医院内科系列科室管理水平,扩大医院品牌影响力,增强医院本地竞争力,为医院高层制定新的发展规划提供决策依据,提高医院运行效率,内科管理调研中心对内科系列科室的管理认知、团队协作、管理模式、科室文化建设等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现将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关键词:管理认知、团队协作、个人感受、执行力、医院培训、医院营销、医患沟通、文化建设。
一、资料来源及方法:
本次调查主要针对镇巴县医院内一科、内二科、急诊科、感染科、儿科、内一护理部、内二护理部、感染科护理部、儿科护理部、急诊科护理部等5个病区,基本覆盖了内科系列各种类型、各种层次的人员信息。
二、研究方法:
主要采用问卷调查、面对面座谈、理论研讨、综合比较分析法。
三、在医院管理认知:
目前51%的医生认为科室制度建设比较全面,认为一般的占29%,不太全面的占18%;而护理组分别占到65%、28%、5%,说明内科制度建设上有很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医疗流程制度上还可以深挖,有很多值得我们持续改进。对于各科室成员在制度意识上,医生组66%认为大部分制度可以贯彻执行,少部分没有严格执行,而得到严格执行的占33%;而护理组分别占52%、38%,说明各科室在制度上落实上存在严重的问题,第一是执行力,在执行力的调研中,可以明显发现我院内科系列科室内高层管理到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整体呈下降、逐渐衰减的趋势。其执行力水平分别占95%、75%、50%、50%。在内科系列科室执行力不足的原因依据调研百分比排序:
1、缺乏有效激励机制(医生占44%、护士占42%);
2、对制度缺乏常抓不懈;
3、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
4、缺乏责任心;
5、缺乏有凝聚力的企业文化;
6、对科室发展目标不清晰;
7、对目标执行偏差缺乏敏感性。在目前的制度建设上医生组认为学习制度建设好占62%,护理组占50%;而医疗安全制度、激励制度各占25%,而对于人事制度、培训制度,采购制度、福利制度、财务制度所占比例较少。
四、团队协作: 内科系列科室内的团队协助满意或比较满意医生组占55%、护理组占55%,认为协作一般的医生组占37%、护理组占34%,而不满意的医生组占7%、护理组9%;而在高管层及上下级、科室之间的协作上,高管层协作比较好占90%,上下级协作比较好占90%;而科室协作不太好,医生组与护理组分别占11%、7%。在医院内部、科室之间的工作协作上,护理组遇事相互推诿占25%、部门利益至上占19%、去机关办事难占15%、遇事不好商量占11%;而医生组科室之间遇事相互推诿占59%、部门利益至上占51%、去机关办事难占29%、遇事不好商量占40%;在内科系列科室对下属的工作建议和意见态度上医生组听取意见并合理接受的占33%、听取意见无解决措施的占66%,而护理组听取意见并合理接受的占69%、听取意见无解决措施的占26%、不予以理睬的占3%;而在科室主任管理风格上医生组专制型占22%、民主型占44%、教练型占29%;而护理组专制型占22%、民主型65%、教练型占15%、放任型占1%,还有5%的人未选择。而医生组科室内的团队协作较满意,但跨科室间团队协作不太好占11%,而认为科室间协作一般的占51%,而在内科系列领导听取下属意见上,听取意见而无解决措施的高达66%,而护士组除“民主型”较高外,专制型也达到了22%。
五、个人感受: 个人才能是否在岗位得到充分发挥,护士组基本发挥占76%,完全发挥23%,医生组基本发挥70%,完全发挥25%,而很少有施展个人才能的机会占3%,对于自己目前的劳动付出与岗位薪酬是否匹配及绩效分配是否合理,医生组认为合理的占29%,能接受的占59%,相差甚远的占11%,其中个别意见认为不按制度办事,分配方案不合理、不透明。护士组认为合理的占11%,能接受的占80%,而觉得相差甚远占7%(主要原因认为付出与报酬不成比例),而对科室的收入与支出是否满意认为满意的占37%,认为能接受的占59%,而认为相差甚远占3%。而护士组认为满意的占19%,能接受的占75%,而认为相差甚远的占5%,对于目前的医疗工作条件是否满意上医生组认为满意的占37%,能接受的占59%,不满意占3%,而护士组满意的占51%,基本满意的占48%,不满意为0;对于科室的凝聚力、归属感、忠诚度的评价时,医生组认为加强的占62%,下降的占22%,既没有加强也没有下降的占14%,而护士组认为加强的占53%,下降的占7%,而既没有加强也没有下降的占38%;在认为内科系列科室凝聚力和向心力的重要因素上,医生组认为医院领导群体的感召力占62%,其他的如: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增进内部的沟通了解,让医护人员更多参与医院的管理占37%,而护理组分别占90%,在最影响工作积极性的因素方面:医生组收入水平占22%,工作的挑战性29%,人际关系因素与医院风险占74%,而护士组占收入水平9.6%,工作挑战性19%,而人际关系氛围与医院风险占61%,在有没有危机感方面:医生组有危机感占 85%,没有危机感占 14%,而护理组有危机感占 88%,没有危机感占11%;而危机感主要集中在个人职业的发展前景,经济和生活压力,知识技能挑战上约占到92%,对于内科系列科室在制度建设上而要完善的方面,医生组:激励机制占66%,用人机制占22%,护士组:用人机制占38%,激励机制50%,对于医院的发展前景上医生组:充满信心占44%,较有信心占48%,而护士组充满信心占67%,较有信心占32%。对于个人才能是否在岗位得到充分发挥上医生基本发挥只占70%,而护理组认为合理的占11%,能接受的占80%。
六、医院培训
七、医院营销:
在内科系列营销制度上医生认为一般的占44%,比较好占37%,很好的占11%,很不好的占3%;而护理组认为一般的占40%,比较好的占42%,很好的占15%,不太好的占1%。而在自己平时观察和感受,从医疗角度看,患者的评价好的占72%,一般的占27%,而不好的占0%,而领导机关的评价,医生组认为好的占37%,而一般的占62%,而护理组认为领导机关评价好的占80%,一般的占19%;而同行其他医院评价好的占82%,认为一般好的占17%,在健康教育的广告形式上认为效果最好示电视广告,占77%。户外广告占12%,报纸占6%,社区义诊占1%。
八、医患沟通:
目前认为在科室医患沟通制度坚持好的占62%,认为一般的占35%,认为不好的占2%,而影响医患沟通最主要的原因,医生组认为门诊太过于忙碌,没有时间与患者沟通最高占62%,沟通制度不完善占25%,而患者素质低占11%,而护理组认为沟通制度不完善 占11%,患者素质低占71%;在内科系列医护关系是否融洽上,医生认为融洽或较融洽占66%,认为一般的占25%;而护士组认为融洽或较融洽的占69%,而认为一般的占28%,认为不融洽的占1%。在本院的医患纠纷一年有几次调查中医生认为2-5次的占74%,护士组认为2-5次占76%,11次以上的分别占11%、7%,而一次以下的分别为7%、11%。而在哪些方面存在医疗事故隐患方面,医生认为治疗过程中占81%,化验过程中占7%,而医疗文书书写、药品质量占3%,而护理组认为在治疗过程中占61%,在实习过程中占11%,在化验过程、药品质量中分别占9%,在医疗设备操作占7%。
九、医院文化建设 认为了解医院文化建设的医生组占62%、护理组占34%,医生认为一般的占37%、护理组占65%;在推进医院文化建设是否需要时医生认为重要的占55%,认为一般的占44%,护理组认为重要的占32%,而认为一般的占67%。在内科系列科室认为需要加强哪些方面 的文化建设方面:认为提升医院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占56%,认为制定相关发展规划占21%,认为制定管理层 医护人员及患者的行为规范占21%,在内科系列科室文化方面目前认为好的占37%,认为一般的占53%,认为不好的占8%。
十、讨论总结:
内科系列科室管理是一门综合管理的学问,他需要科室中层领导具备一定的管理水平,临床医学知识及经验,较高的情商,独特的个人魅力,号召力,持之以恒的精神,谦虚谨慎的人生态度,才能把科室管理、建设提高到一定水平,才能把科室管好、管到位。而在以上基础上把握科室的管理认知、团队协作、个人感受、执行力、医院培训、医院营销、医患沟通、文化建设这些细节做到位才能达到科室的精细化管理,才能使科室的管理日新月异,玉树常青。
针对我院内科系列实际情况目前主要需要对以下管理措施进行改进:
1、各个科室因为人力资源严重缺乏、人情世故,处罚大打折扣,从而导致奖罚不够分明,科室成员外出进修学习机会没有与平时学习考核成绩两者相结合,影响科室中层管理者对员工的物质、精神奖励。作为护理组因为分配体制问题,个人工作量无法体现,大锅饭严重,而临聘人员基础工资低,只能满足基本生活需求。作为中层管理者处于怜悯之心,处罚力度下降,奖励资金溃乏,从而导致激励机制缺乏,科室员工积极性不高,优劣差别不大,科室员工不积极参加院内外活动,是导致不能形成有凝聚力的科室文化的直接原因。
2、科室中层领导业务型居多,缺乏科室管理文化教育,缺乏对制度常抓不懈的精神;部分管理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部分中层领导在制定管理制度时没有深入临床一线调研、体验工作,制度缺乏科学性和合理
性,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紧缺的情况下尤为明显,所以导致基层领导、普通员工对中层领导制定政策敢怒不敢言,效果不佳,其次中层领导制定政策前没有向高层领导及基层员工广泛争取意见也是原因之一;
3、科室领导责任心缺乏,对科室目标发展不清晰,目前科室绩效主要体现为科室主任与普通员工同台竞争。大大限制了科室未来的发展空间,没有体现科室群体作战的理念,部分科室主任因为脾气、性格问题从而导致部分矫枉过正,部分听之任之,不能及时发现目标执行偏差。
4、针对内科系列科室团队协作,其中护理组协作性较高、团队意识较强,但各个科室中层管理人员竞争意识强、攀比心重,而在普通基层护理人员团队协作性反而较高。分析原因可能与普通护士定期岗位轮转有关,为了进一步加强各个护理部之间的协作性,建议定期对护士长及中级护理人员进行岗位轮转。而医生组科室内的团队协作较满意,但跨科室间团队协作明显不好,其原因主要是内科系列科室责任不明,病种分隔不清,绩效考核、经济利益驱动、医疗风险高,二级职能科室督查严格,从而导致遇事相互推诿、部门利益至上,遇事不好商量,从而导致整个医疗团队协作性差,浪费过多的人力、财力资源,导致医疗纠纷假防范,业务技术萎缩,医疗资源萎缩。
5、在个人感受方面基层一线年轻医生、护理人员缺乏与机关领导定期沟通,产生距离感,认为去机关办事难。而在内科系列领导听取下属意见上,科室中层领导个人处理能力、科室协调能力有关,部分原因可能为科室中层有长远打算,而在短时间没有回应下属有关。在此也体现出科室中层与下属定期交流、谈话,定期组织科室安全质量座谈会的重要性。还有一部分考虑跟中层领导思维固化,解决问题方式单一,没有发动群策群力,激发集体智慧有关。科室主任、护士长能与下属打成一片,但过分的民主也是制度不能严格执行的直接因素。而护士组认为中层领导专制型可能与护士长被动严格执行管理措施有关,没有及时向下属解释工作、考核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没有对下属提出长远的规划和期望。这也在以后的护理教育上对80后、90后的教育方法、方式上提出了新的思考和考验。
5、在工资薪酬方面因护理工作协作性强,个人工作量无法统计、细化,而岗位薪酬的高低与医生的工作量密不可分,从而产生逆来顺受的心理。在科室收入与支出是否合理方面,大部分普通医护人员选择能接受,分析原因是大部分科室医护人员不了解科室绩效工资计算办法,不了解科室支出对绩效工资影响,没有增收节支的理念,科室中层领导没有对科室过多的支出进行总结、归纳,没有详细向科室成员公布收入、支出信息,不能让科室员工以主人翁的心态参与科室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