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构建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问题的调研报告
关于构建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问题的
研究与思考
中共七里河区委组织部(2009年10月27日)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加强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着力拓宽农村基层干部来源,提高他们的素质,解除他们的后顾之忧,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通过财政转移支付和党费补助等途径,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资金保障机制。”如何探索建立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使他们精力集中地进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为当前必须解决的课题。为此,我们组织有关人员深入基层,通过召开座谈会、查阅资料、进村入户了解等多种形式,对全区村干部待遇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对构建村干部激励保障机制做了一些思考。
一、基本情况
七里河区位于兰州市中南部, 是一个典型的城郊型经济区,全区总面积394.92平方公里,农村面积达37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5%;总人口49.84万, 农业人口10.6
离职卸任村干部的40人,占7.8%。
3、村干部报酬情况。我区城乡二元结构突出,村级集体经济不发达,多数村为“空壳村”,村干部工资主要来源于财政转移支付,在部分有集体积累的村,由村集体经济对村干部工资进行补贴。村两委主要领导平均每年工资报酬5600元左右,其它村两委干部平均每年工资福利3600元左右,村干部平均工资4000元,最高工资1.4万元,最低工资3000元。差距十分悬殊。
二、主要做法及取得成效
近年来,七里河区委按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从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热情出发,在村干部激励关怀机制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和探索,主要做法如下:
1、建立健全村干部快速成长机制,激励村干部“在岗有为”。一是注重优化选任机制。在村级“两委”班子换届选举工作中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鼓励村“两委”交叉任职和适度党支部书记、村主任“一肩挑”等措施,换届后,村“两委”交叉任职59人,占到28%,“一肩挑”的村有5个,占到8%。同时,进一步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和视野,注重从回乡毕业生、退转军人、致富能手、外出经商
高建设标准,先后筹资375万元,用3年时间建成了34个村委会,面积最大的1300㎡。同时,为各村配臵了办公桌、办公椅、文件资料柜,电视机、DVD机等办公设备,各乡镇党委还自行匹配资金,为各村解决了通水、通电、通电话等问题,使农村广大党员学习有场所、活动有阵地、服务有舞台,为农村党组织开展工作,创造了良好条件。另一方面在项目上对村级组织倾斜,积极争取省市项目和资金用于村级组织扶贫济困、兴修水利设施、修路打井、改善基础设施等,为村干部干事创业提供帮助,为村干部驻村工作营造了拴心留人的环境。
3、建立村干部报酬保障机制,确保村干部“劳有所得”。一是提高村干部待遇标准。为解决好村干部关注的工资报酬等待遇问题,区委出台了《全区村干部生活待遇管理办法》和《村干部生活待遇管理实施细则》,对全区村干部职数实行编制化管理,根据村人口数合理设臵村干部职数,按照农村总人口数和总耕地面积亩数的平均值确定报酬基数。从2008年1月起,在职村干部正职每人每月由100元相应提高到了300元,年增资达到2400元,其他村干部按类别实行固定工资,并将村干部报酬纳入财政预算,使村干部的报酬得到了基本保障。二是全面实行村干部结构工资。除了每
考虑,在换届选举时从符合条件的后备干部中选拔村干部。三是建立表彰激励机制。近年来,区委在健全机制的基础上,大力实施“典型培树工程”,通过“七〃一”表彰、争创党建示范村、报道村民反映的好支书先进事迹等活动,加大先进典型宣传力度,通过选树典型,在全区农村干部队伍中形成创优争先、奋发向上的浓厚氛围,激发了广大民选村干部的实现人生价值的政治热情。
5、实施“退有所养”关怀工程,解决后顾之忧。2008年以来,为全区228名在任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其中,个人承担30%,财政承担70%,区财政全年为村干部支付养老金4万多元;同时出台了离任村干部生活补贴办法,凡累计任职满10-14年的,每人每年为360 元,累计任职满15-19年的,每人每年为480元,累计任职满20-29年的,每人每年为 720元,累计任职满30年以上的,每人每年为960 元,有效解除了农村干部后顾之忧。另外,建立了村干部定期体检制度,每两年组织村党支部书记体检一次,同时建立健康档案,所需费用列入财政预算;建立了重大节日慰问制度,区委坚持在每年“七一”、春节等重大节日,通过发放慰问信、慰问品(金)等形式,对全区广大农村干部、党员以及先进模范人物及其家属进行慰问,2008年春节前发放慰问
壳村,只有不到10%的村从集体收入中拿出资金对村干部工资进行补贴。那些稍有收入的村大多会优先用于工作开支,无法对村干部进行补贴,而发展村集体经济短期内也难以见效。因此,如果国家转移支付政策没有大的调整,省市财政不补贴一部分,提高待遇必然愈加困难。
3、提拔晋级难,政治上没奔头。村干部不是国家公职人员,在选拔录用方面只能下不能上,基本上是“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既不能进事业单位,更难进入公务员行列。政治待遇差距较大,再优秀的村干部也难以逾越国家干部这道鸿沟,这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村干部的积极性。在晋级晋职方面,由于尚未建立优秀村干部职级晋升的有效机制,村干部之间“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村干部在村任职最优秀也是干到村书记这个岗位。转干无门,提拔无望,导致部分村干部工作责任心不强,政治荣誉感不高。觉得没有前途,影响了农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4、自身素质与形势任务的不适应。村干部队伍的精神面貌总体来看是好的,一些村干部能积极带领群众抓好经济和社会各项建设事业,同时也涌现出像我区吴明选等一些好支书。但我们调查中也发现,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一些
消极思想,对城中村改造工作也产生了消极影响。
四、措施和对策
在村干部激励保障方面,我们尽管做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但仍然缺乏力度,有些激励措施受到多种因素的制约,仍无法出台或操作。我们根据调研情况结合本区实际,提出如下对策措施。
1、切实解决村干部的经济待遇问题,充分调动他们工作的积极性。建立增资机制,不断提高村干部工资待遇水平。探索建立规范化管理办法,逐步合理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待遇,使村干部感到工作有实惠,付出有价值。可实行“基础补贴+工作年限补贴+绩效补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提成补贴”的村干部结构补贴。同时,在村干部报酬资金统筹上求突破。目前,贫困地区的村干部报酬来源主要靠财政转移支付,要积极争取省市增加财政转移支付力度,上下联动共同解决村干部报酬及其他配套福利待遇。报酬的筹集、管理和发放统一由乡镇村级财务管理机构负责,设立村干部报酬专账和个人账户,严防挪作他用。
2、不断提高村干部政治待遇,激发村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一方面在有职位空缺的乡镇积极探索从优秀村干部队伍中定向招录公务员。一些在农村工作多年,土生土长的村
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级干部打造一个想干事、能干事的平台。四是加大组建专业协会力度。由村“两委”会牵头,以有偿服务为主,组建行业专业协会组织,为农户提供服务,拓宽村集体经济来源渠道
4、建立村干部奖惩机制,努力提升农村干部工作活力。在各项制度政策的完善上求突破。要建立和完善村干部《工作规则》、《目标责任考核办法》、《绩效考核办法》,明确工作目标,细化工作任务,落实工作责任,严格考核奖罚,对年内完成任期目标较差的进行警告,对完成差的予以撤职处理或依法予以罢免;对当年受警告,来年工作仍没有改进的,同样予以撤职处理或依法予以罢免。在综合考评中,对政绩突出,贡献卓越的村干部,给予奖励;对表现较差,政绩平平的村干部,给予一定经济处罚,从而增强村干部发挥作用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同时,建议将各地行之有效的激励保障机制加以吸纳总结,时机成熟后予以推广,用制度的形式将它们固定下来,坚持下去。
5、建立教育培训的长效机制,提高村干部引领发展的能力。一是健全教育培训的制度和规划。各级党委要进一步建立健全村干部的教育培训制度,研究制定教育培训规划,有计划、按层次、分期分批地开展教育培训工作。同时要完
第二篇:党员激励关怀机制
党员激励关怀机制
为切实做好关心爱护基层党员的工作,切实尊重党员主体地位,进一步落实党员权利,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大力激发党员身份感、荣誉感、归属感和成就感,不断增强党支部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战斗力,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积极进取的党内氛围,结合我镇实际,特制定党内激励、关怀制度如下:
1、在党员队伍中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做到奖优罚劣,使党组织更具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2、每年年终,村党组织要根据与党员签订的《党员目标责任》完成情,进行奖惩。对目标责任完成好的,在全体党员大会上进行表扬,也可给予一定物质奖励;对目标责任完成差的,在全体党员大会上进行批评,也可给予一定经济处罚。
3、通过每年的民主评议党员工作,对测评出的不合格党员,按照党章及处置不合格党员的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处理,并报上级党委审批。
4、每名党员的责任目标完成情况,要在党务公开栏进行公示,使优秀党员上光荣榜,不合格党员上曝光台。对在重大政治任务中成绩突出、重大事件中表现优秀的党员,要及时予以表扬,并作为评选优秀共产党员的重要依据。
5、在每年“七一”或年终结合党员目标责任明白卡评议考核,集中对优秀共产党员进行表彰奖励,对不合格党员进行结对帮教转化,对帮教仍不见效者,按有关规定进行组织处理。
6、对生活困难党员、鳏寡孤独党员、老弱病残党员等特殊群体党员分类建立统计台帐,确保弱势群体党员始终处在组织的关爱之中。
7、实行困难党员“六个必访”,即:每年“七一”、元旦、春节、重阳节等重大节日必访;党员发生意外或家庭受灾必访;党员生病或亡故必访;党员生产生活遇到困维必访;党员有思想情绪或意见时必访;党员不及时参加组织生活必访。了解党员思想动态和实际困难,主动为党员解决生产生活中遇到的难题。
8、在党员的入党纪念日,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通过送“入党生日贺卡”、召开党员会、与其谈心谈话等多种形式,为党员过“政治生日”。
9、每年组织一次困难党员免费到村卫生室进行体检。平时为党员群众提供健康咨询、康复指导和护理培训服务。
10、党员亡故时,在尊重党员遗愿和亲属意愿的前提下,由各党支部为其举行一定形式的吊唁活动,由支部书记介绍生平,并给予一定数额的安抚金。
11、以支部党员活动室为主阵地,采取集中培训、上党课、电化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等多种形式,分类别、有计划地抓好农民党员的理论政策、法律、科技知识以及再就业技能培训工作,不断提高党员自我发展能力。
12、建立党员创业帮扶基金,鼓励党员带头创业,为创业党员提供政策和资金扶助。
第三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建立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激发基层组织凝聚力和战斗力
近年来,XX区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在建立健全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上积极探索,勇于实践,狠抓落实,发挥党内关爱的社会影响力,确保党内关爱起到应有的积极作用,努力使基层党干部在个人利益上有保障,工作上有激情,前进上有动力,后顾时无忧虑。
一、农村(社区)党组织和干部队伍现状
XX区现有党总支部25个,党支部366个,党员8275人,其中60岁以上党员1874人,占全区党员总数22.65%;农村党员1052人,占全区党员总数12.71%;60岁以上的农村老党员277人,占农村党员总数的26.33%;行政村32条,村“两委”干部207名,社区38个,社区“两委”干部330名。基层党员在我区社会经济发展中起着中流砥柱作用,但由于种种原因,党员干部队伍一此党员干部工作热情不高,工作效率低;也有个别党员因年老、体弱、多病,生活需要照顾。
二、主要做法
为了体现党对党员的关心和爱护,我区坚持以人为本,结合实际,建立起措施有效、保障有力的长效机制,做到政治上激励、思想上关心、精神上关怀、物质上保障,进一步增强基层组织战斗力和凝聚力,激发了广大党员对基层工作的热情和动力。具体 做法是:
(一)立足于调动积极性,建立健全党内激励机制。一是制定业绩考核办法。制定了《XX区农村(社区)“两委”班子及其成员业绩考核办法》,建立健全了农村(社区)党(总)支部委员会、村委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班子及其成员业绩考核机制,细化考核内容,如村党(总)支部委员会班子的考核内容包括党建工作、生产发展、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五大方面;村委会(社区)班子的考核内容包括班子建设、生产发展、社会管理、精神文明建设、民主政治建设五大方面;村(社区)“两委”班子成员的考核内容包括思想作风、组织能力、履行职责、廉洁自律四大方面,量化评分标准,实事求是地评价村、社区“两委”班子及其成员业绩。在考核结果运用中,把“两委”班子成员考核结果与补贴挂钩,如考核结果评为优秀等次的,可领取足额业绩考核奖金;评为良好等次的,领取足额业绩考核奖金的80%;评为合格等次的,领取足额业绩考核奖金的50%;评为不合格等次的不予领取;考核奖金如有剩余,留存并纳入下业绩考核奖金一起发放。今年区考核小组对村“两委”干部207人2010工作业绩考核,优秀等次的有87人,每人发放1232元;良好等次的有102人,每人发放986元;合格等次的有18人,每人发放616元。三是开展评先评优活动。每年“七一”前夕,区委都会评选出一批在党建工作、经济发展、社会事业等方面做出突出贡献的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和优秀人才,并进行表彰奖励。通过表彰先进、优秀的导向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对照先进和优秀找差距,针对不足抓整改,增强干好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营造学先进、争先进、当先进的良好氛围。三是优化干部选拔制度。注重对基层一线党员干部的培养、锻炼和使用,跟踪培养基层一线的年轻党员干部,在选拔干部时优先考虑在业绩考核中被评为优秀等次的干部,使优秀党员干部得到重用和提拔。2010年,在基层干部队伍中新提拔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四名、街道办副主任七名。
(二)立足于增强凝聚力,完善党内关怀机制。一是完善干部保障机制。为解决基层干部的后顾之忧,增强基层干部凝聚力和战斗力,我区着力建立完善村(社区)干部保障机制。从2002年起,区财政将社区干部工资和养老保险纳入区财政预算。2002年,区财政为社区“两委”干部发放职务工资380元/月,缴纳养老保险金141元/月;2011年,区财政为社区“两委”正职发放职务工资500元/月,副职450元/月,委员400元/月,为社区“两委”干部发放财政补贴400元/月,缴纳养老保险金191元/月。2006年起,区财政将村干部生活补助纳入区财政预算,并积极与社保局等相关部门进行协商,力争早日将村干部养老保险纳入区财政预算。2006年,区财政为村“两委”正职发放生活补助400元/月,副职350元/月,委员300元/月;2011年,区财政为村“两委”正职发放生活补助550元/月,副职500 元/月,委员450元/月。同时,制定《XX区村级干部生活补贴发放办法(试行)》,根据历年来到龄不再任职和落选(解聘)的农村干部任职年限和落选(解聘)前的职务,划分为在职、退职、离职和落选等四种情况,从2007年10月起,定额发放生活补贴。截至目前,共有143位退休退职农村干部享受到105元/月至360元/月不等的生活补贴,共有48位落选(解聘)农村干部享受到一次性生活补贴。二是建立荣誉党员管理办法。针对我区存在年老体弱、不能参加正常组织生活的农村党员逐渐增多,党员老龄化日趋严重的现状,制定出台了《XX区老党员管理办法》,规定年满70岁、行动不便、不能正常参加各类活动、因病不能正常表达自己的意愿、身体残疾、无法履行党员义务的农村老党员均可申请为荣誉党员。对这部分党员的教育管理,主要以体现党的温暖,增强荣誉感为主。区、街道、村(社区)三级党组织经常党员干部上门向荣誉党员通报党支部的各项工作,定期为“荣誉党员”送去相关学习资料,并确定一名年轻党员定期联系,及时了解和反馈他们的思想、生活状况。每年至少对荣誉党员进行一次免费体检和两次集中慰问。目前,全区41名农村党员已按荣誉党员进行管理。三是加强党内关爱平台建设。我区建立“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形成了“一心”(街道党员服务中心)带“多站”(社区党员联络服务站)的服务党员网络。并通过积极完善社区组织功能,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和服务工作,初步形成了党员教育、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工作模式,构建了关爱关心 党员和基层干部平台。
(三)立足于增强归属感,建立健全党内帮扶机制。一是建立老党员帮扶制度。近年来,我区从实际出发,用好用活中央关爱老党员、困难党员的政策,努力探索党组织关爱保障制度。制定了《XX区发放老党员、困难党员生活补贴暂行办法》,从2010年1月起,按80元/月•人的标准,每年从区管党费中安排专项资金,对全区没有固定工资(补贴)和社会保险养老金收入、党龄在55周年以上的农村、社区老党员,以及年龄在50周岁以上、党龄在20周年以上领取低保的农村、社区困难党员定额发放生活补贴,想方设法保障老党员和困难党员基本生活。二是健全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制定《XX区城乡党组织“一帮一”活动方案》,通过建立城乡党组织结对互助关系,制定互助计划,落实互助措施,规范城乡“一帮一”结对帮扶工作,组织有能力、有实力的党员对困难党员结对帮扶,使“城乡互联、结对共建”实现了全覆盖。同时,积极推进“规划到户、责任到人”扶贫开发工作,采取雪中送炭性的生活性扶助措施,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帮扶思路,全面落实区内23个行政村242户贫困户的帮扶工作,帮助他们解燃眉之急,使他们感受到党的温暖,坚定生活信念,进一步增强面对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三是建立困难党员救助帮扶基金。区、街道两级采取党费划拨、财政支持、党员捐助、社会募集等办法,设立困难党员救助基金,加大对生活特困党员、遭受突发性事故党员的救助以及缺技术、缺技能困难党员的帮扶力 度,为困难党员实现就业或再就业提供物质支持、就业指导和就业岗位信息等,切实解决困难党员的生活难题。
三、成效和体会
(一)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活力、动力和潜力。通过采取一系列党内约束、补助、激励、关怀、帮扶措施,解决了村(社区)干部生活工作的需要和后顾之忧,稳定了干部队伍,充分调了党员干部的工作积极性,推动了村(社区)的建设。特别是实施业绩考核后,激励了基层干部的干事热情,使他们先进的干部有荣誉感,中间的有紧迫感,后进的危机感,比有平台,学有榜样,赶有目标,追有方向,化压力为动力,涌现出一批像黄会衡、林木珠、吴金等的农村和社区好带头人。
(二)提高了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吸引力。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在全区党员中营造了互相关心,互相帮忙的良好氛围,使有困难的党员得到关心和照顾,使有能力的党员提升了致富的本领,使全体党员在思想上、感情上感受到组织的温暖,使更多的思想觉悟高、能力强的群众积极向党组织靠拢,踊跃地加入党组织。
(三)扩大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党员干部走进群众、密切联系群众、增进群众信任,让群众可以知道政府在想什么、要做什么,使群众充分享有知情权,有效监督基层党员的行为。在考核时,群众对党员工作成效有了充分的了解,并参与了评分,拉近政府和群众的距 离。
(四)促进了党内民主、和谐。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不仅在生产生活上解决了党员的困难,更重要的是通过党内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架起了党员之间的“连心桥”;通过发扬民主,营造了党内以诚相待的浓厚氛围,党员的个人意愿、自由意志可以得到完全地表达,使得广大党员心情舒畅、团结协作、和谐共事,实现了党内和谐并且有效地促进了社会和谐。
(五)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实施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了党组织号召力,使党员的先进性得到体现,群众致富能力得到提高,群众对党组织更信任了,基层干部工作起来更顺心了,有力地推动了基层各项工作的开展,促进了区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第四篇: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定稿)
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一、党内激励机制
1、建立责任激励机制。健全完善领导干部抓基层党组织建设,并认真抓好落实党建工作目标任务。
2、建立表彰激励机制。党支部每年对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进行表彰。对在各项工作中涌现出来的先进典型,及时分类进行表彰奖励。加强对优秀党员先进事迹的宣传,培养广大党员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激励广大党员在工作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努力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3、建立物质激励机制。对在党建工作中作出一定成绩或所做工作具有一定创新性且具有推广价值的先进典型,予以物质奖励。
二、党内关怀机制
1、建立经常性谈心制度。领导班子成员之间、领导班子成员与工作人员之间、党支部书记与党支部委员之间要经常交流思想,沟通情况,并坚持与党员开展谈心谈话制度。做到在党员遇到困难、发生矛盾、出现失误、存在问题、提拔使用等情况时必须进行谈话。谈话形式既可以单独谈心,也可以集体谈话。
2、建立走访慰问制度。每年春节、古尔邦节、“七一”等节假日或党员患病住院、家庭发生意外、生活遇到特殊困难、有较大思想波动时,党支部负责人要及时进行走访慰问,以体现党组织的温暖。
3、建立生活关怀机制。研究探索建立党员生活困难救助补助制度和关心老党员、流动党员制度,形成党员遇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问题有人解决的工作机制。积极创造条件解决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增强党员的归属感。
4、建立政治关怀机制。重视党员的成长进步,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推进党务公开。党组织的换届选举、重要事项决定、发展党员、党费收缴、使用等党员关注的问题都要进行公开,保障党员对党内事务的知情权和参与权。
三、党内帮扶机制
1、建立困难党员信息台账。结合党内年报统计,对生活困难、独居、老弱病残等困难党员做好登记工作,为开展党内帮扶工作提供准确信息。通过日常的关怀帮助,使困难党员始终处在党组织的关爱之中。
2、建立党内结对帮扶制度。开展党员结对帮扶、党员志愿者行动等活动,对困难党员要确定帮扶对象,制定帮扶措施,落实帮扶责任。对帮扶点的困难党员要积极开展互助活动,不断增强基层党组织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第五篇:大丰镇“三个四”构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
大丰镇党委“三个四”构建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新机制近年来,大丰镇坚持以人为本,通过“三个四”对党员实施激励、关怀和帮扶,进一步激发了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热情,增强了党组织的亲和力,有力促进了党内和谐与社会和谐。
四措并举强激励。一是规范农村党员管理。通过实施党员 “先锋银行”工程,将党员分为老党员、流动党员和普通党员三大类,分类管理;根据不同特点将党员权利和义务细化20个小项,建立党员“个人存储帐户”;按照支部记录、个人申报、党员评议多种方式定期对党员进行考核,确保农村广大党员有职、有责、有为。二是完善表彰激励办法。建立党员政治生日制度,在党的生日或党员的入党纪念日,通过组织党员重温入党誓词、送“入党生日贺卡”、发送红色短信等多种形式,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定期开展评选表彰先进基层党组织、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活动,注重把精神鼓励与物质奖励、政治待遇结合起来,增强了党员的荣誉感和工作热情。三是实施“四个培养”工程。坚持开展“把党员培养成致富能手、把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把优秀村干部中的党员培养成村党支部书记”“四个培养”活动,形成“创业能人帮致富、优秀党员帮进步”的浓厚氛围。四是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建立村干部工作保证金制度,严格干部考核与管理;把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作为党建工作责任制的重要工作内容,切实加强村“两委”班子建设;严格村级后备干部的推荐、选拔和管理,实行动态管理,为真正想干事、能干事的优秀党员提供有利平台,激发其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四管齐下重关怀。一是重视解决村干部老有所养问题。严格落实县委村干部养老保障补助办法,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个人自愿、财政补助”的措施办法,将全镇80名村干部全部购买了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解决了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二是探索离任村党员干部补偿关怀机制。一方面把生活特别困难的离任村干部纳入农村低保,给予一定补助;另一方面探索对任职一定年限、年龄
超过法定退休年龄的离任村干部发放荣誉金,建立离任村党员干部补偿关怀机制。三是切实关心老党员生活。按时发放老党员生活补贴,定期为建国前入党的老党员发放生活补助;每年对老党员进行免费体检;坚持在元旦、春节、“七一”、国庆等重大节日,对生活困难党员和老党员进行走访慰问,使他们切实感受党组织的关怀。截止目前,组织60岁以上离任村干部和老党员体检110人次,慰问老党员130多人次。四是建立党内走访谈心制度。在全镇各党(总)支部中广泛开展走访谈心活动,关心了解党员干部思想、学习和工作动态。并在日常走访中坚持做到“四必访”,即党员在生产、生活中遇到重大困难的必访,党员有思想困惑或对党组织有想法的必访,党员无故不参加组织生活或不缴纳党费的必访,党员生病或发生意外情况的必访。
四项行动促帮扶。一是为困难党员建档。全面了解全镇困难党员状况,对50多名贫困党员按照特困孤寡老党员、缺乏生产能力、长期患病致贫和因灾致贫四种类型分类造册,明确帮扶措施,实施动态管理。二是与困难党员结对。深入开展“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结对帮扶活动,由镇领导、村党(总)支部书记和党员中的致富能手共同对全镇53名党员进行结对帮扶,明确责任,做到“扶持对象不脱贫、帮扶对子不脱钩”,努力实现帮扶工作经常化、制度化,并由定期帮扶向长期帮带转变,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和吸引力。三是给困难党员“输血”。积极把贫困党员的帮扶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党员扶助基金,及时对遭遇意外灾祸的党员,在经济上解困,精神上排忧,切实度过难关,形成了“党员困难党员帮,不给社会帮倒忙”的良好氛围。四是帮困难党员“造血”。通过“支部+协会”、“党员+大户”等形式,采取精神鼓励、技术培训、资金扶持、产业带动,帮助贫困党员理清发展思路、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为下岗失业党员找岗、创岗,免费培训,促进就业。
大丰镇党委:赵强
2010年5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