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答好述职三“问”
答好述职三“问”
开展党建述职评议,是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有力抓手,是检验履行党建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党建工作的具体方法。当前,各地述职评议会正在紧锣密鼓开展。但不容忽视的是,有的述职会议述职不述责,述职材料讲功不讲过,述职评议求绩不求效……类似这样的党建述职评议,忘记了述职的初心、弱化了述职的检验、削减了述职的效果。述职重在述“实”,只有实打实评价工作、实打实找准问题、实打实抓好整改,才能述出责任、述出方向、述出实效。
要问抵初心,述实工作亮“本真”。党建述职评议的目的,是为了认真总结工作情况、梳理工作成绩、找准经验启示,为下一步工作总结经验和方法。如果把述职会开成评功会,把述职材料写成邀功材料,如此,便丢了初心、忘了根本。只有客观评价工作情况、认真梳理履职尽责情况、实事求是总结功过得失,广泛征求广大群众和服务对象的意见建议,才能避免虚报成绩、数字“造假”、问题“空对空”的现象,真正问及初心,述实工作,真正见人见事见思想。
要问清问题,压实责任树担当。党建述职评议的意义,在于找准问题、找到“疾症”、找清根源,从而搞清楚责任有没有缺席、担当有没有丢失、方向有没有迷失。如果述职评议中谈成绩浓墨重彩、谈问题避重就轻,便会“只见雷声,不下雨点”。只有既填好“成绩榜单”,也亮明“问题清单”,敢于动真碰硬、不留情面,深挖细
刨、厘清根源,沉心静气找问题、总结反省明方向,才能通过述职,进一步督促扛起责任、扛起担当,主动认领问题,明晰前行方向。
要问准方向,督实效果强动力。述而不督、述而不改、述而不前,都会让述职评议落入形式主义的窠臼。要抓实述职评议的效果,关键是要对准问题改、对明目标做、对准实现干。要从问题出发,发现的问题逐一梳理归纳,逐一进行反馈,“清单式”列出来,“销号式”一项一项明确整改时限、整改效果,让述评评出整改方向,评出整改力量,评出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行动。
答问之间见担当,答问之中催动力。抓好述职评议,还要多扩大“民意半径”,避免“体内循环”,自觉接受监督,推动责任落地。要多杀“回马枪”,对问题整改不力的“当头断喝”“猛击一掌”,如此,才能防止“潮起潮落”,杜绝“上面加油门,下面挂空挡”,把责任和压力传导到“神经末梢”,真正逼出动力,督出实效。
第二篇: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
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
2014年3月16日
近期,根据县委和人社局有关学习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要求,我积极学习了有关文件和重要论述,认真领会其中精神和内涵,对于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不管时代怎么变革,经济如何发展,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民本理念不能丢,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不能变,否则,我们就会丢掉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础。而要走好群众路线首先要面对的就要回答好“三问”,树立好“三观”,下面,围绕“三问三观”大讨论主题,结合自己学习思考,谈谈个人心得体会。
一、要深刻领会“三问三观”的本质内涵
1、这次我们围绕“三问三观”主题开展学习研讨,这“三问三观”应该说由来已久、常讲常新,可以说抓住了贯彻执行群众路线的关键性问题。“三问”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为了谁?”——为人民服务,回答好“为了谁”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找准工作的目标和方向,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真心服务群众。但我个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全心全意办实事,把群众装在心里,一切从群众利益出发,才能与群众血肉联系,把与群众的关系搞成鱼水关系,我们党的根基才能更为牢固。
“依靠谁”是一个工作力量的源泉问题,是考察党员干部工作能力的重
要标准,就是要找到力量根源,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群众中富藏着智慧,蕴藏着真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推动社会历史变革和前进的根本力量。只有依靠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了解群众诉求,理解群众疾苦,才能避免关起门来决策,闭着眼睛空谈,拍着胸脯表态。从群众中来,就是要在充分尊重和吸收群众意见和建议的基础上确定目标,制定政策。只有充分尊重群众,牢固树立群众观念,并把一切为了群众作为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才能真正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愿意让我们依靠;也只有俯下身子,放下架子,贴近群众生活,贴近群众愿望和诉求,贴近群众的心灵和情感,才能在不断密切与群众的鱼水关系、血肉联系中做到依靠群众,群众也才心甘情愿、积极主动地让我们依靠。
“我是谁”是一个身份和角色认知的问题,只有首先弄清和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正确把握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对于我们来说,就是要正确定位自己,始终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我是谁?——我是党的干部、政府机构的一员。共产党员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半心半意,更不是虚情假意。这就要求我们尊重群众,了解群众,信任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自觉把群众的呼声作为工作的第一信号,把群众的愿望作为第一目标,把群众满不满意作为检验工作得失的第一标准。“我是谁?”——我是人民的公仆,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自己的执政理念、应尽责任和神圣使命,始终代表群众的根本利益,始终为人民群众服务。
2、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到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再到今天的群众观、权利观、事业观,这种种不同的提法说明对领导干部党
性修养的要求,正在从宏观走向微观,从抽象走向具体,从思想层面具化到工作实际。在群众观、权利观、事业观,权力观是起决定作用的,有什么样的权力观,就有什么样的群众观、事业观。行使权力是领导干部的基本行为方式,如何正确行使人民赋予的权力,是当前群众关注的热点,也是领导干部解决好执政为民的根本问题。讲权力观,首先要正确认识我们手中权力的性质和来源。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党和国家的一切权力,都来自于人民。领导干部必须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和富强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团结、富裕和安宁服务,绝不能把它变成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私利的工具。《尚书·周官》说:“以公灭私,民允其怀。”意思是说,为官用权力谋公利而不谋私利,百姓就会信任并拥护。如果把权力当作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权力千方百计谋求私利,那就背离了权力的“公”的属性,这样的人就没有资格当领导干部。领导干部必须始终信守为人民掌握和行使权力的正确原则,同时要始终自觉地接受党和人民对权力的监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
要树立正确事业观,殚精竭虑干好工作。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奋斗了近90年,所干的事业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再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都是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今天我们这一代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就是要集中力量干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现阶段,我们每个共产党员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上、不论做何种工作,都是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干事创业,都是必须做好的光荣事业。个人的追求和价值都应当体现在为党和人
民事业奋斗之中,任何离开党和人民事业搞所谓“个人名利”、“个人奋斗”的行为和想法都是不可取的。领导干部要干事业,就要下苦功夫,真正把精力和才干集中和用在所干的每一件工作上。为了干成事业,要夙兴夜寐地真干、实干、苦干、巧干。同时领导干部树立正确事业观,很重要的是对人民群众要充满感情,对工作对事业要富于激情。激情是一种可贵的工作状态和工作品质,往往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潜能。人是要有一点精神的,要始终保持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工作热情。作为领导干部,我们都要满怀激情投入工作,把干事创业作为自己的天职,努力创造出无愧于党、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的业绩。
当前,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提高各级党委政府的执政能力,必须树立牢固的群众观,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树立正确群众观是领导干部们科学执政的前提。古人云:“为政之道,以顺民心为本,以厚民生为本,以安而不扰为本。”顺民心、厚民生,重在一个“实”字。身为一方领导,肩负民生福祉,关键在心中真正有群众,真抓实干,不做表面文章,不搞飘渺规划,不报浮夸政绩,而是想着怎样为民说实话、办实事、出实招、见实效。“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干部真心为民,实干惠民,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群策群力,自然拧成一股绳,铆足一股劲。我党的成功实践说明,只有领导干部们把群众工作做好了,群众才认可和拥护。同时,树立正确的群众观更是领导干部们执政生涯中不断修习的一门“课程”,成绩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一个领导干部是否“达标”。在工作中要坚定不移地相信他们,全心全意地依靠他们;要增进与群众的感情,把群众的呼声当作第一信号,把群众的需要当作第一选择,把群众 的利益当作第一追求,把群众的满意当作第一标准;将工作价值体现在为基层、为群众办实事上,把群众是否满意、群众是否受益作为检验工作成果的重要尺度,把群众的意见、建议作为改进工作的方向。同时加快民主建设步伐,还权于民,还政于民,扩大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让群众更多地参与决策和管理,真正体现人民群众当家作主的理念。
二、要把“三问三观”贯穿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始终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不是百事通,不是万能的。要做群众的先生,首先要做群众的学生。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向群众请教。”对于领导干部来讲,一定要躬下腰、沉下身、潜下心,虚心向群众请教,要善于把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善于总结推广基层群众创造的好经验、好做法。我们在广泛征求多方面意见的基础上,要带着“三问”,认真自省、反省,更要带头把自己“摆进去”,把握好“三观”,纳诤言,改不足,做表率。这里,我想可以在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要着力在增强群众意识、树立群众观点上下功夫。要紧密结合这次活动,认真抓好学习教育这个首要环节。开展教育实践活动,贵在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深入学习党的经典理论,牢固树立群众观点,站稳群众立场,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情系群众、感恩群众、敬畏群众,为百姓代言、为百姓谋利。要结合工作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思想根源,在学习中增强主动服务的意识,着眼群众的需要改进工作,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服务群众的有效途径和办法。
二是要着力在贴近群众、服务群众上下功夫。我们的服务对象是群众,工作主体在基层。如何拉近与群众的距离,关键是要多听民声,与群众常沟通勤交流。党员干部与人民群众的感情,是靠经常走动培养出来的。平时与群众互动联系少,与群众关系紧张,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群众就不会把你当回事,工作开展自然就会有难度。实践证明:我们做的工作老百姓满意不满意,关键还要看我们的党员干部有没有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要按照一切为了“群众”的原则,设定我们的工作目标、工作方法,贴近群众、了解群众,把群众的需求和愿望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注重带着课题下基层,注重带着任务下基层,广泛征求百姓意见,要接地气、问民生,切实为基层服务、为群众服务。同时,要建立“直接发现问题、直接听取群众意见、直接解决问题和直接回应问题”的“四直接”工作法,尽一切可能实现群众满意百分百。
三、“三问三观”的落脚点在于实干、在于抓落实、在于解决问题。可以这么说,一切作风方面的问题,都可以从权力观扭曲上找到根源;一切损害党群干群关系的行为,都源于党员干部乱用滥用权力。下一步,我们要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把扫除作风之弊、行为之诟的成效体现在当前工作上来,使教育实践活动真正成为群众满意工程和干部正风工程。
一是要立足实干,把心思摆放到抓好当前重点工作上来。实干,是老百姓对党员干部最基本的要求。老百姓把你推上这个位置,赋予你权力,就是要你勤奋做事、奋发做事,扎扎实实做好各项工作。想法和措施再好,如果不去实干,不去落实,那只不过是一张“口头支票”。作为党员干部来讲,一定要再实干中找办法,在实干中破难题,以实干取信于民。三是要
紧贴民心,把着力点聚焦到办好民生实事上来。好的作风,是在为群众办一件件实事中培养起来、体现出现的。做任何一项工作,都要树立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满意导向,围绕群众的需求来作决策,针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来推进工作,以群众的满意度来检验实际成效,把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事情来抓,把每个民生承诺兑现好。
就业服务局是政府为民服务的一个缩影,是代表政府机关门面的一个重要窗口,作为窗口的主要负责人,要做好工作,服务好群众,我觉得必须要做到“三小”。一是要解决好群众关心的的每一件民生小事。二是要牢把业务办理审批的每一个小关。三是要处理好每一件事关群众的“小事”,包括咨询和答复。不因小失大,防微杜渐,第一时间将各种小问题,小事情解决好。最后,用现任最高法院院长周强同志任职河南时的三句座右铭自勉:“常怀感激之情,常抱进取之心,常存敬畏之念。”
第三篇:书记应考,答好党建“三问”(6)
2014年12月以来,部分省区市开展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 书记应考,答好党建“三问”(前沿观察)是不是各级党委、各部门党委(党组)都做到了聚精会神抓党建?
是不是各级党委书记、各部门党委(党组)书记都成为了从严治党的书记?是不是各级各部门党委(党组)成员都履行了分管领域从严治党责任?
2014年10月8日,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谈到党建工作时连发三问,振聋发聩,催人深思。
把抓好党建作为最大的政绩。为认真贯彻落实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组部、中央教育实践活动领导小组不久前下发《关于开展市县乡党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的通知》,各地各单位紧跟中央要求,迅速行动起来,述职评议考核工作全面开展、有序推进。目前,已有26个省区市的331名市委书记就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述职,并接受评议。这是一次全面深入的“盘点”,更是一场走向前台的“考试”。通过这样的“盘点”“考试”,既有利于把党建工作责任制落到实处,也有利于促进各级书记履职尽责、回答好总书记的党建“三问”。
从严述职、从严评议、从严把关
截至目前,26个已召开市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评议会的省区市,普遍用1天到1天半时间,采取市委书记述职—群众代表现场提问—省委领导逐一点评—中组部参会人员点评—省委书记讲话—与会人员测评的方式,由省委常委会和省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听取市委书记述职。会议均由省区市党委书记主持,党委常委,党建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市委书记、组织部长,“两代表一委员”和基层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参加。
市委书记自己动手撰写述职报告,普遍以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为主线,把自己摆进去,总结教育实践活动开展以来夯实基层基础、联系服务群众的特色亮点,反映个人抓研究谋划、抓督促落实、抓投入保障、抓重点难点问题解决所做的工作,查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中的突出问题,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特别是主观方面的原因,明确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工作的具体措施,用数据、事例“报账”。天津、福建、辽宁、河南等省市的市委书记在述职报告中普遍对基层干部报酬待遇、活动场所、运转经费和服务群众专项经费等情况逐项作出说明。云南、贵州等省的一些市委书记结合实际,在述职报告中对近年本地所发生的群体性事件认真反思。山西省一些市委书记对照本地出现的系统性、塌方式腐败,深入查找落实党建工作和党风廉政建设“两个责任”不到位等问题。
第四篇:答好干部队伍建设的现代化之问
答好干部队伍建设的现代化之问
事业成败,关键在党,关键在党的干部。踏上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必须不断提升干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专业素质和能力,必须答好干部队伍建设的现代化之问。
围绕把握新发展阶段,答好素能需求之问。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中,各个区域都有着许多独天得厚的优势,但在面对发展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中也存在着诸多制约因素。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强化自身素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坚定忠诚信念。忠诚担当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根本,要在乱云飞渡中始终把牢正确方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胸怀“两个大局”、牢记“国之大者”,始终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铸牢新时代忠诚之魂。具备全局视野。要有普遍联系的观点和系统思维的方法,全面地而不是片面地看问题,以平视世界的眼光去认识宏观形势,把握发展走势,了解未来趋势,切实把本地、本部门的工作放到更宏大的背景中去思考、去研究、去把握,在大格局中,谋划区域发展,在做强做优小局中服务大局。要具备辩证思维。进入新发展阶段,工作中两难多难、需要统筹兼顾的问题越来越多。这就要求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辩证思维能力,即承认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善于抓住关键、找准重点、洞察事物发展规律,掌握好工作中的“度”,既讲大道理、又讲小道理。要砥砺实干作风。环境越复杂、矛盾越突出,越考验党员干部的意志品质和作风操守。要有扛事担当的精神和攻坚克难的勇气,面对发展中难啃的硬骨头和慢变量,保持百折不挠的品质和久久为功的定力。要坚持正确的政绩观,不急功近利,不搞短期行为,坚定不移走稳自己的路,办好自己的事。
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答好培养培育之问。培养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就是要让干部完整把握、准确理解、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把新发展理念贯彻到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要突出思想淬炼。理念在头脑中确立需要一个过程。身体迈入新时代,思想也要跟上步伐。要加强干部理论学习和教育培训,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培训的重中之重,专门设计培训模块,组织党员干部原原本本学、联系实际学,推动干部队伍的思维更迭、意识提升、观念强化,使广大干部从灵魂深处确立对新发展理念的自觉和自信。要突出实践锻炼。人在事上练,刀在石上磨。要用好大事要事、急事难事、小事琐事等“磨刀石”,对具有发展潜力的干部有计划地安排到信访维稳一线、开发建设一线、企业发展创新一线摔打磨练,让干部在实践中领悟新思想、落实新理念。要突出专业训练。新发展理念包含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新知识、新经验、新信息、新要求。要让干部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知其所以必然。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引导和帮助干部丰富专业知识、提升专业能力、锤炼专业作风、培育专业精神,不断增强适应新时代发展要求的专业化能力。要着眼培养又博又专、底蕴深厚的复合型领导干部,帮助干部不断健全基本知识体系、改善知识结构、提升综合素养。
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答好选拔任用之问。用好干部,就是要将政治过硬、具备领导现代化建设能力的干部适配到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各领域、各条线、各环节。在识人察人上,要注重躬身入事。组工干部由于专业知识、工作阅历受限,考察和研究不同领域干部时可能“看不全”“识不破”,影响干部评价的准确性。要大力弘扬“一线工作法”,聚焦园区改革、项目建设、乡村振兴等中心工作的干部表现,更加深入地了解工作的难点在哪里、掌握攻坚克难的干部有哪些,为干部选拔、培养、管理提供更直观的依据。在用人机制上,要敢于打破壁垒。单位性质和干部身份一直是制约干部流动的瓶颈。干部长期无法跨部门、跨区域流动,工作经历单一、视野局限,不利于个人成长和事业长远发展。要努力打破部门、区域壁垒,构建机关、镇街、园区、企业干部科学化、常态化流动机制,通过“鲶鱼入池”,推动干部队伍不断强化危机意识、责任意识,加快观念更新、能力提升。在用人导向上,要坚持唯实唯勤。路线方针确定之后,基层干部最重要的是抓好落地见效。要把唯实唯勤作为评价基层干部的首要标准,更大力度把敬业担当想干事、勤奋踏实能干事、创新创优干成事的干部选出来、用起来。要目光向一线聚焦,加大对改革发展一线干部的提拔、重用和交流力度,树立“实干到一线、提拔在一线”的风向标。
第五篇:经验材料用心答好“三问”把“万人助万企”落到实处
经验材料“”用心答好“三问”把“万人助万企”落到实处
示范区农业农村局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及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发展决策部署,以服务企业需求为导向,结合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聚焦企业发展的重点难点堵点痛点问题,用心答好“三问”,把“万人助万企”落到实处。
一、对标对表,答好“为企业服务意识强不强”之问。
“万人助万企”活动开展以来,示范区农业农村局坚持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总抓手,认真践行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理念,强化服务理念,全力推动全区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一是成立了优化营商环境帮扶企业工作领导小组,党组书记、局长任组长亲自抓;选派4名业务能力强的机关干部分包企业,指导工作;分包联络员靠前服务,积极联系走访帮扶企业,收集汇总帮扶企业提出的问题7条,及时将问题向有关部门反馈,掌握企业问题解决的进展情况。二是成立养殖、兽药和饲料行业、农药经营行业、农业种植企业、森林防火、林业企业、农机、渔业等安全生产整治专班,排查农业生产经营单位107家,排查出安全隐患问题25项,组织复查排查3次,强化保障农业安全生产工作。
二、聚焦问题,答好“如何提升为企情怀”之问。
“万人帮万企”任务艰巨、难度大,这就要求干部职工必须有为企服务的情怀,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农业农村局着重从两方面提高干部为企情怀培养,一方面牢固树立营商环境理念。通过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活动,让干部意识到作为领导干部,要用自己辛勤努力的工作为企业干实事,做一名“乐企之乐者”“忧企之忧者”。另一方面通过工作实践来提高履职本领。让干部在工作实践中直观、真切的体会到,开展“万人帮万企”活动,就是“用干部的辛勤指数换取企业的发展指数”,就是要通过加强作风建设,进一步凝心聚力,形成推动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大合力,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三、明晰路径,答好“如何为企业办实事”之问。
在“万人帮万企”活动中,农业农村局一是着力提高政治站位。牢固树立全区“一盘棋”思想,积极配合,做到协调联动、有序推进;细化工作方案,明确工作任务,提高工作标准,做细做实“万人助万企”活动。二是切实扛劳工作职责。助企干部深入企业开展帮扶工作,指导组干部按照要求梳理当地企业发展现状、存在困难及问题上报解决。三是严格践行(“8+4”)工作机制。助企工作突出“8个分包”:包存量提升,包产业链新增,包以商招商,包企业服务,包营商环境,包环保达标,包生产安全,包党建引领;存在问题做到“4个解决”:助企干部能自身解决的自身解决;不能自身解决的积极协调解决;协调不能解决的形成问题清单上报区党工委、管委会研究解决;区级层面不能解决的提交市委、市政府推动解决。四是努力营造浓厚氛围。加大“万人助万企”活动宣传力度,安排专人负责总结活动中的好经验、好做法;以美篇、简报、抖音短视频等方式发布信息,在全局形成尊商重企、关心企业发展的良好氛围。
当前,受疫情影响,全球经济市场呈现新趋势,生产和消费呈现新格局,需求增长有所减缓,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正是破解发展瓶颈的关键。我国企业经过多年的快速发展,目前面临着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不同步、不协调的矛盾,正处在从注重规模发展向突出质量效益发展转型的关键时期。农业农村局紧紧围绕企业最关心、最迫切的突出问题,瞄准重点环节和突出短板,扫除企业加入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障碍,帮助企业实现发展战略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