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总叙 教案

时间:2019-05-11 20:16:2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弟子规》总叙 教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弟子规》总叙 教案》。

第一篇:《弟子规》总叙 教案

《弟子规——总叙》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学习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学习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这本书是学童们的生活规范,他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编成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弟子规——总叙》。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3、同座之间互读,分组读。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家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全班齐读“总叙”。

四、《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你从这个故事知道了什么?男女分组读。

五、介绍孔子讲学。

孔子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相传,他最早创办私塾,招收学生。孔子有三千学生,著名的有七十二人。孔子教学生,以儒家典籍《诗》、《书》、《礼》、《易》等为教材。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创办私学的教育家。

六、中华励志故事。

北宋大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曾给后人留下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千古名句,千百年来受到了人们的赞誉。可是他幼年却很不幸,出身贫寒,无力上学,只好跑到寺院中的一间僧房中去读书。

在寺庙读书期间,他将自己关在屋内,足不出户,手不释卷,读书通宵达旦。

由于家贫,生活得也十分艰苦。每天晚上,他用糙米煮好一盆稀饭,等第二天早晨凝成冻后,用刀划成四块,早上吃二块,晚上再吃二块,没有菜,就切一些腌菜下饭。生活如此艰苦,但他毫无怨言,专心于自己的读书学习。

后来,范仲淹的一个同学看到范仲淹的生活如此艰苦仍好学不辍,就回家告诉了父亲。同学的父亲听说后,被范仲淹刻苦学习的精神所感动,也深深同情范仲淹的贫穷处境,于是吩咐家人做了一些鱼肉等好吃的东西,叫儿子带给了范仲淹。

那个同学将做好的鱼肉送给范仲淹,说:“这是我父亲叫我送给你的,赶快趁热吃吧!”

范仲淹回答说:“不!我怎么能够接受你的东西呢?还是带回去吧!”

那个同学以为范仲淹不好意思接受而推辞,连忙放下东西,就回家去了。

过了几天,那个同学又来到范仲淹的住所,发现上次给他送的好吃的东西丝毫未动,已经变坏了。就责备范仲淹说:“看,叫你吃你不吃,东西都变坏了,你为什么不吃呢?”

范仲淹回答说:“并不是我不想吃,只是我已经过惯了艰苦的生活,如果吃了这些美味佳肴,以后再过这种艰苦的生活就不习惯了,所以我就没有吃。感谢你父亲的一片好意。”

那个同学回家,将范仲淹的话如实告诉了他父亲。他父亲夸奖说:“真是一个有志气的孩子,日后必定大有作为呀!”

范仲淹正是凭着“断齑画粥”这股苦读的劲头,最后终于成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

你看我们古代伟大的范仲淹多厉害呀,你们想不想也变得这么厉害呢?让我们认真学习《弟子规》成为一个棒棒的小学生吧!

全班分组、齐背总叙。

七、全课总结。

父母对子女的爱是无条件的,子女对父母的孝心更是无条件的。

推而广之:对长辈,比如老师,爷爷奶奶等等也要有相同的恭敬之心,也要做到以上的要求。

八、板书设计。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家庭作业:温习《弟子规》总叙并背诵。

第二篇:弟子规总叙讲义

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一、弟子规 圣人训

弟子:指我们每一个人。

弟子规:指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遵循的行为规范。

《弟子规》这部书是清朝李毓秀先生根据《论语.学而第一篇》里的一句话,“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加以发挥而写出来的。它的底本是宋朝朱熹所编的《童蒙须知》。中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的家教著作相当多,而《弟子规》是集中国家教的大成之作,也是权威代表性的著作。编得非常好。

《弟子规》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四书》、《五经》、《十三经》是枝叶和花果。如果没有《弟子规》,那么《四书》、《五经》、《十三经》就像花瓶里的花,虽然很美,可是那是没有根的,很快就会枯死。所以,聪明的人一定会重视《弟子规》,一定会从《弟子规》学起,从《弟子规》做起。《弟子规》是我们落实德行教育最好的教材,也是我们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最好的入手处。

昔者尧传位于舜,舜命契为司徒,主管教育,而语之曰:契,百姓不亲,五品不明,汝为司徒,而敬夫五教,在宽。

《礼记.学记》云:建国军民,教学为先。

从尧舜开始一直到清朝末期,历代帝王都很重视教育,真正的教育是人伦道德的教育。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讲人伦道德,人之所以为人,是因为人有仁义礼智信。如果失去了这些,就是衣冠禽兽,就不能称之为人。

所以 我们必须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

圣人训:圣贤的教诲。圣人:孔子、孟子、老子等有道德、有智慧的人。这里的圣人指的是孔子。圣贤的教诲,是人天眼目,如夜暗之明灯。

二、首孝悌

一个人,最重要的事,头等的大事,就是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能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才会爱国、爱社会、爱全人类。林则徐先生说:“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一个不孝父母、不懂得友爱兄弟的人,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假的,都是别有用心的。

我们学习传统文化,学习《弟子规》,目的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如何修身呢?《中庸》说:“修身以道,修道以仁。”《论语.学而第一》说:“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所以,大道至简。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方法无他,就是孝悌而已矣。把孝和悌做好了,就能够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举例说明: 周朝八百多年的江山,是中国历史上历史最悠久的一个朝代。周朝的江山,就是奠定在孝和悌的基础之上的。

八百多年前,在华夏这片土地上,现在的陕西境内,有一个很小的国家,叫豳国,它的国王是古公亶父,王后是太姜。他们从不与人相争,过着安居乐业的日子。有一次,邻国的军队要来入侵他们的国家,当别国的军队将要打过来的时候,古公亶父心想:如果发生战争,那么,我的人民就会遭受极大的灾难,他们将面临家破人亡、妻离子散的痛苦,两国交战,目的不就是为了争夺王位和国土吗?为了拥有自己的王位和国土,而让人民遭受如此的灾难,实在不值得,况且,国家在我的手里和在别人的手里,人民都是一样的过日子,怎么能够为了保全自己的王位而发动战乱呢?

第二天,古公亶父没有上朝,在天还没亮的时候,他已经骑上马带着王后离开了自己的国家。他们翻山越岭,走来很远的路,来到了岐山之下,开始了新的生活。由于古公亶父非常有德行、非常爱自己的人民,所以原来国家的许多人民也都翻山越岭跟着他过来了,于是,他们就在岐山之下重新建立了一个国家,这就是周朝的开始。

周朝一开始就是让出来的,不是争来的。谦让才会有好的结果,竞争争不到好的结果,只能争来一时的利益,后患是无穷的。当今,如果拉凳知道这个道理,能够向古公亶父学习,为了国民,可以双手将王位和国土让出来,那么,他的国民就不会残遭战乱了。今人实在是不如古人啊。

王后太姜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女子,她生了三个儿子,泰伯、仲雍和王季。小儿子王季的太太叫太任,太任也是非常有德行的女子,根据《史记》的记载,太任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懂得胎教的女子,她在怀文王的时候,内心庄严肃穆,“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口不出傲言”。所以周文王出生的时候就很有圣人的瑞相。太王古公亶父非常高兴,很想把王位传给文王,因为他相信文王一定能将周朝的江山延绵下去。

要把王位传给文王,必须先传位给文王的父亲王季,可是王季是小儿子,泰伯才是大儿子,直接把王位传给小儿子是不合乎礼的,应该传给大儿子才名正言顺,所以古公亶父感到很为难。

泰伯是一个非常孝顺的孩子,他看出了父亲的心思,为了成全父亲的心志,在父亲生病的时候,他假借上山帮父亲采草药为由,带着二弟仲雍离开了家,来到南蛮之地披发纹身,再也没有回来过。这样,父亲临终的时候,就名正言顺的将王位传给了王季。后来王季又将王位传给了文王。泰伯为了孝父亲之志,甚至将不义之名背在自己的身上。孔子非常赞叹他,孔子说:“泰伯可谓至德也已矣,三以天下让,民无德而称焉。”泰伯这一让,成全了他对父亲的孝心,也成全了他对弟弟的爱心,还成全了他对全国人民的忠心。所以这一让,让出了孝,让出了悌,也让出了忠。真是“求仁而得仁,又何怨?”泰伯实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中国历史上,许许多多的皇室之子,为了王位而兄弟之间自相残杀,甚至杀父害母,和泰伯比起来,他们实在是差得太远了。象齐桓公,他为了争夺王位而杀死了自己的兄弟公子纠,他的这种行为,使得他在临终的时候,自己的七个儿子都为了争夺王位而自相残杀,没有一个人会顾及到卧病在床的齐桓公,最后他是活活的饿死在床上。死了以后也没有人来帮他收尸,尸体腐烂在床上,长了许多的蛆虫,根据《史记》的记载,“尸虫出入于门户”。以仁义道德为幌子,追求名利和地位,其结果就是“尸虫出入于门户”,能不慎乎?

只有象周朝这样,建立在孝和悌的基础之上的江山,才是真实的江山。周朝从头到尾,都把孝和悌做得相当的圆满,给我们做了一个很好的表率。周文王对自己的父亲王季非常的孝顺,文王每天都要三次给父亲请安,早中晚各一次,如果父亲气色很好,吃东西也很正常,文王就非常的欣慰;如果父亲身体状况不好,吃得很少,文王就非常的难过,父亲如果只能吃半碗饭,文王就也是只吃半碗饭。父亲卧病在床的时候,文王走路都走不稳,走路都打飘。

文王的太太叫太姒。太姒也是一个非常有德行的女子。《诗经.关雎》就是赞美太姒德行的诗歌。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雎鸠是一种水鸟,它有三个特点:

1、从一而终,生有定偶而不相乱。

2、它们之间的性行为非常的隐蔽,绝不会让别的动物看见。

3、偶常相游而不相狎。它们夫妻之间相敬如宾,绝对不会互相开玩笑。

我们现在很多人已经比不上雎鸠了。

有一天,文王在河边散步,听到关关关的鸟叫声,循声望去,看见两只雎鸠正在河岸散步,文王就起了一个念头,希望自己能找到一位妻子,她的德行就像雎鸠一样,能和自己白头偕老,帮助自己把国家治理好。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思是说内心贤静道德很美好的女子。这样的女子跟君子匹配就是很好的佳偶。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优哉游哉,辗转反侧。

荇菜是古时候用来祭祀祖宗的物品之一,这种荇菜谁来采呢?内心贤静道德很美好的女子来采,祖宗才会过来飨用。如果采这个荇菜的女子无德,祖宗是不会来飨用的。娶得一个有德行的太太,既对得起自己的祖宗,同时还能帮自己生出优秀的下一代,所以娶得一个好太太可以旺三代。反之,如果娶了一个没有德行的太太,就会败三代。俗话说,“男怕入错行,女怕嫁错郎。”看人,最好的衡量标准是孝和悌。选丈夫要以文王为标准,选太太要以太姒为标准。这样才能获得幸福美满的人生。

人有善愿,天必从之。

周文王以一颗至诚的心,求一位有德行的女子来帮自己齐家、治国、平天下,他的存心是善的。他终于找到了太姒。太姒就是文王要找的女子。太姒生了十个孩子,其中有两个是圣人,就是武王和周公。一个女子,能够生出两个圣人,这才是真正的女中豪杰。

太姜、太任和太姒,这三太,就是太太这个称呼的来源。她们的事迹都记载在《烈女传》之中。三太给母亲们做了一个最好的表率,她们才是女同胞们学习的好榜样。

文王非常孝顺自己的父亲王季,他的儿子周武王承传了父亲的孝道,也非常孝顺自己的父亲周文王。有一次,文王卧病在床,周武王服侍在侧,十二天都没有宽衣解带,连帽子也没有脱下来过。

周公是周武王的弟弟,他承传了周朝的悌道,象泰伯一样非常友爱自己的兄弟。有一次,周武王生病,病得非常严重,几乎丧失生命。周公非常着急,想不出什么别的办法了,他就来到太庙里,在祖宗的灵前,写了一篇祈祷文,希望减少自己的寿命来延长哥哥周武王的寿命。周公将这篇祈祷文念完以后,周武王的病很快就好转了。周公的这篇祈祷文就收藏在太庙里。

周武王去世以后,将王位传给了他的儿子周成王,武王为周成王选了一个很好的老师,就是姜太公,在叔叔周公和老师姜太公的帮助下,周成王也把国家治理得很好。

周朝以孝为传家之宝,以悌为传家之宝。“一家仁,一国兴仁。一家让,一国兴让。”孝和悌做好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就成功了。

“父母不孝,奉神无益。兄弟不和,交友无益。”孝悌乃万福之基,有之,则百善皆具。无之,则一切所求皆成空。

三、次谨信

做人要谨慎,守信。

“诸葛一生唯谨慎。”诸葛亮一生做事,无论大事小事,他都非常的谨慎,所以他能立于不败之地。

孔子说,“民无信则不立。”人如果不讲诚信,那么他就很难在社会上立足。孔子又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人如果不讲诚信,不知他还有什么是可取的,就象散架的马车一样,怎么能行走呢?

有一位中国的留学生,我们给他起一个假名叫聪聪,他到德国去学习。在德国乘公交车,售票几乎都是自助的,没有人监督你,连随机性的抽查都非常少。聪聪看出了这个漏洞,他无比的欢喜,他乘车的时候几乎每次都逃票,而且很少被抓过,逃了上干次的票,总共才被抓过三次。他沾沾自喜,以为自己占了大便宜。

如果在中国乘公交车也是这样,靠自觉来买票,没有人监督的话,你会逃票吗?也许80%的人都会逃票,有一些小朋友,在大人的带领下,明明已经到了买票的高度,可是,上车的时候却故意弯腰下去,假装不够高,这种行为都是偷盗的行为,都是自欺欺人。国民的素质确实有待提高,这只有靠教育,靠道德,靠《弟子规》的教育。

三年时间转眼就过去了,聪聪在德国留学终于毕业了。毕业后他很想留在德国,因为德国有许多的公司都在积极地开发亚太市场,很需要有才能的中国人。聪聪心想,在这种大好形势下自己一定可以很顺利地在德国找到一份很好的工作的。

出乎他意料的是,他到了很多家公司去应聘,一次又一次,他都失败了,所有的公司都没有录用了。他非常生气,他认为这些公司一定有种族歧视,一定是看不起中国人。所以最后一次应聘又失败的时候,他冲进了人事经理的办公室,叫经理给他一个明确的交待,为什么不要他。

经理说:“我们并不是看不起中国人,相反,我们很看重你,也很想要你,我们公司一直在开发中国市场,非常需要优秀的中国人来帮助我们完成这项工作,所以你一来应聘的时候,我们就非常想要你。”

聪聪急切的说:“为什么现在又不要呢?” 经理说:“因为我们查了你的信用记录,发现你因为乘公交车逃票被抓过3次。”

聪聪说:“因为这点小事,就足以让你们不用我吗?”

经理说:“我们可不认为这是小事,通过这些事,足以证明你是一个不讲信用的人,你不值得信任。一个不讲信用的人,还有什么地方是可取的呢?你是中国人,难道你不知道你们中国的孔子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吗?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輗,小车无軏,其何以行之哉。”

聪聪觉得很奇怪,这位老外居然也会《论语》,作为中国人,自己却不曾学过这些东西,他在想,我到底是不是中国人?如果说不是,可是自己身体里明明流淌着中国人的血。如果说是,可是自己却对老祖宗的文化一无所知。

聪聪陷入了沉思之中,他很后悔,可是后悔已经来不及了,此时的他真是欲哭无泪。是自作聪明、是缺德毁掉了自己的前途。贪小便宜吃大亏,真是聪明反被聪明误啊。一个人要在社会上立足,诚实守信是不可或缺的美德。

四、泛爱众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简单来说,就是爱的教育,它告诉我们如何爱人。

孟子曰: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曰: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使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这些都是爱心的显现。

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可以用两个字来概括,就是道德。道,是伦常大道,具体表现为五伦。德,就是八德。

五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五伦之首是父子有亲,父子之伦是天伦,其他的四伦都可以选择,唯有父子之伦是无法选择、也不可能断绝的,有些人在生气的时候会说,我跟你断绝父子关系,能断吗?这种父子之间的血缘关系是断不了的。

父子有亲,当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对孩子的爱是天性使然,是不求回报的。同时,婴儿对父母的爱和依恋也是天性使然,是无邪的,所以我们常常把婴儿对父母的这种爱心叫做赤子之心。中国传统文化的教育,就是告诉我们,如何把父子之间的这种亲爱保持到他一辈子都不会改变。然后“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孟子谓齐宣王曰:“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人乐乐。”孟子曰:“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齐宣王曰:“不若与众乐乐。”孟子告诉齐宣王,大王您自己一个人喜欢音乐,何不与民同乐?与民同乐,才是真乐。在《孟子.梁惠王章句下》里,孟子又有告诉齐宣王说,象文王这样,民所好者而好之,民所恶者而恶之,这才是真正的顺应民心。

这就是泛爱众,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所在。大同世界就在这一念存心之中。

今天,我们很有幸能够遇到《弟子规》、遇到《幸福人生讲座》,能够在正确思想的指导下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我们的心灵从此得到了复活,我们感到无比的欢喜。“独乐乐,不若与人乐乐。与少乐乐,不若与众乐乐。”与民同乐,才是真乐。让我们随缘尽分将《弟子规》、《幸福人生讲座》,将中国传统文化介绍给全世界的每一个人。这就是泛爱众,这就是大同世界的存心。当我们如此存心的时候,我们的快乐是无穷无尽的,这才是真正的快乐。

孟子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运于掌。诗云:„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故推恩足以保四海,不推恩无以保妻子。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善推其所为而已矣。

五、而亲仁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都是善的,可是,由于所处的环境不同,所受的教育不同,所以,有一些人变好了,有一些人变坏了。环境对一个人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孟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亚圣,全是由于他母亲对他的教育。孟子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一个人辛辛苦苦将他带大。刚开始,他们母子居住在坟墓的旁边,所以孟子很小的年纪就学会送葬,他母亲觉得这种环境对于孩子的成长没有好处,就说:“这里不是我的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带着孟子搬迁。搬到了一个集市的附近,这时,小孟子又学会了吆喝买卖、还会跟母亲比划着如何杀鸡杀羊等等,他母亲觉得,这里也不是我的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于是就带着孟子又搬迁了。这次搬到了一个学堂的旁边,当时的学堂当然与现在的学校不一样,学堂里,先生在教孩子们读诗书,习礼仪,所以小孟子在这里很快就学会了背古书,常常背书给母亲听,还经常给母亲行古礼。母亲非常高兴地说,这里才是我的儿子应该居住的地方。

在孟母精心的教育下,孟子终于成了亚圣。孟子的学说将随着孔孟之道流传千古,成为人天眼目,为世世代代的人民照亮人生之路。我们在学习孟子的时候,可曾想到,在孟子的背后,更伟大的是他的母亲。是他母亲不惜一切代价,为他选择了一个很好的环境,使他能够亲近有仁德的人,才成就了今天的孟子。

“至乐莫如读书,至要莫若教子。”“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不把子女教育成人,子女长大以后危害一方,就是无后。孩子最亲近的人首先是父母,父母表演出一个好样子,孩子才会学好。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无论如何都离不开父母的视线,父母也离不开孩子的视线,为人父母,想把孩子教育好,首先自己一定要懂得做人的道理,孩子受父母的影响最大,父母当前最重要的是自己学习《弟子规》,要做到《弟子规》,这样,孩子才会有救。自己不付出一番代价,只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身上,是不可能的。有一些父母和老师以为《弟子规》是给孩子学的,自己不用学,以为大人都会了,这是大错特错。要知道,《弟子规》最大的作用其实不是用来教孩子的,而是用来教父母的。父母必须要把每一条都做到孩子看在眼里,学在心里,“少成若天性,习惯成自然”,这样,孩子才会有根。古人云,“三岁看八十,七岁看终身”,此之谓也。亲近仁者无需向外去求,父母自己做仁者,这才是成功教育的秘诀。有良好的家教,孩子从小才能亲仁。能亲仁,才能成就。

家庭教育是天下太平的根本,是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根本。有了良好的家庭教育,才会有良好的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最早的家教是胎教。中国第一位懂得胎教的就是周文王的母亲太任,根据《史记》的记载,太任在怀周文王的时候,“目不视恶色”,眼睛不看一切不好的东西,因为她知道这样会影响胎儿。“耳不听淫声”,不善的音声,绝对不听;“口不出傲言”。她怀孕的时候内心庄严肃穆,以心平气和来孕育胎儿。周文王所以能够成为圣人,是因为他拥有一为非常有道德的母亲。

六、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尽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也。

子夏说:如果一个一个仁能做到敬老尊贤,孝悌忠信,即使他不识字,我也认为他是一个有学问的人。

反之,如果一个人不孝父母,即使大学毕业,也仍然是一个没有文化的文盲。

学贵力行,特别是圣贤的教诲,学一条,就要做一条,这样才能得到利益。传统文化不是在四书五经里,也不是在你的脑子了,而是在生活的点点滴滴之中,在行住坐卧之中,在穿衣吃饭之中。

知和行是一,不是二。王阳明说:“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所以,一部《弟子规》展现在我们的眼前,只有当我们做到的时候,才能叫知道,如果没有做到,那就是还没有知道。

要知道,就必须得好学,孔子说:“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成功就是谦虚加好学。要认真的学习、不间断的学习,学习《弟子规》,最好的教材就是蔡礼旭老师讲的《幸福人生讲座》,《幸福人生讲座》将《弟子规》里的每一条都化成我们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之中,表演得非常的精彩,如果我们能够用一颗谦虚恭敬的心去学习,我们就一定会一辈子受益无穷。

第三篇:读《弟子规》总叙有感

用中国圣贤文化绿化灵魂

——读《弟子规》总叙有感

当下,我作为成年人,带着缘分,初探蒙训《弟子规》,顿觉汗颜。我多年养成的所谓“好习惯”与此规要求相差甚远,我成长在新时代,观照周遭,自我反省,我也常常总是攀高,追求不切实际的东西;总希望别人多帮助自己,自己少付出些;总是以工作忙为由忘了看望年老的父母;总是承诺了别人却没有及时兑现;总是说自己还年轻,有的是时间,养成好逸恶劳等等劣习,自问黑暗的灵魂,伦常道德去了哪里?当我们人人都这样做人,变本加厉行之,我们的社会就会变成趋利的生存环境,到处充满野蛮,缺乏关爱,自私自利,造成害人终害己的恶果。

清朝康熙年间的李毓秀先生很有智慧,很有仁德。他洞悉人性的弱点,人不教,不知过。他以此为己任,用智慧凝缩为老少皆宜、通俗易懂的《训蒙文》,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弟子规》教育千秋万代。此规要求从呀呀学语的孩子开始学习“人道”,即要求孩子们继承中国几千年的圣贤智慧,从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来规范做人。正所谓:十年磨砺,筑基百年。当孩子们通过长期磨练,道德修养提高了,大家相互遵守,维护和改善自然环境和人为环境,人生道路就顺畅,生活就幸福美好。这正是“为往圣续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风范。

《弟子规》是为了启蒙学童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份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通俗一点,这是一本教我们如何做好人的道德规范读物。全书分为五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全书总叙尤为深刻,做人要旨,一览无遗。

《弟子规》开篇总叙:“弟子规,圣人训,守孝娣,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此篇二十四字,言简意赅,概括了我们一生做人之道。

“弟子规,圣人训”.该教言是教弟子的生活规范,不是作者的随意之言,而是依据儒家圣贤孔子的教诲编写的做人准则。

“守孝娣,次谨信”.我们做人首先要学会感恩,感恩生我养我的父母们,所以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学会尊敬和孝顺他们,观察他们的生活和工作,用自己的微薄之力来报答他们的养育之恩。学会感恩的人一旦进入社会,有长者提携,有人帮助,他会油然而生的感恩对方,其人生方向就充满信心。若我们在生活中友爱我们的兄弟姐妹,大家就会团结互助,齐力断金,不怕艰难困苦,有福同享,有难同当。其次,在自己的一天生活当中注意一言一行,何事该说,何事不该说,言宜慢,三思行,即谨慎言之,这样可以避免口舌之利产生的矛盾事情发生。凡是说到,必要做到,做不到,不要讲,即诚实守信,这一言一行是人与人交往,共同合作时的基本准则。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若我们周围形成你虞我诈的氛围,社会发展就会滞后不前,社会关系就会紧张复杂。

“泛爱众,而亲仁”.我们在严于律己后,还要学会爱护周边的人,视他们为自己的父母、兄弟和姐妹,亲近有仁德的人,学习他们为人处世,博爱大众,这样我们的心胸就会宽广,得道者多助,人生道路更加顺畅。

“有余力,则学文”.我们若有时间,要花精力用在学习上。学习待人处世、文明之仪、仁爱友善、诚信感恩等礼仪知识,培养成真诚和善良的人;学习歌曲、舞蹈、器乐等提高我们对音乐鉴赏与陶冶情操等能力,激发我们对美的认识和追求;学习体育、游戏、社会实践,培养我们修身养性的君子风范;学习严谨自律、协调控制、运筹帷幄、团队建设以及抗挫能力等培养我们的精神力量和处事智慧;学习语言、文字以及诗词、书法、绘画等,培养我们思考力、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学习数学、天文、地理、预测、归纳整理、统计分析等培养我们的逻辑思辨能力。这些生活和工作技能的学习都是成就事业的基础,人要进步,必须与时俱进,学习各种文化,只有认识世界,才能改造世界。

国家主席习近平同志考察山东曲阜孔庙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衰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对历史文化特别是先人传承下来的道德规范,要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有鉴别地加以对待,有扬弃地予以继承。

所以,我们要承载一份责任,带着一份真诚,继往开来,学习先人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弟子规》,重新规范做人。用中国圣贤教诲改变我们的一言一行,感化我们的亲朋好友,感化我们的领导同事,号召大家一同学习和运用中国圣贤文化改善我们的精神环境,绿化我们的灵魂。国家繁荣昌盛、社会和谐发展、人民幸福安康的梦想就能实现。

第四篇:《弟子规》总叙教学设计

《弟子规》总叙教学设计

子墨国学班 杨老师

一、教材分析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作者李毓秀,是清朝康熙年间的秀才。是依据《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这句话编写而成的。全文分为七个部分,具体列述弟子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有的礼仪和规范。特别讲求家庭教育与生活教育。《弟子规》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纂而成,节奏感强,非常适合入学初期的儿童学习诵读。

总叙是学习《弟子规》的纲领。所谓“百善孝为先”,一个人只有具备了孝心,才算具备了做人之“根”。本课就是引导孩子从对父母的“孝心”入手,联系实际等各种活动,延伸出学生对长辈,对他人的尊敬,感恩之情。

二、学情分析

本课的教学对象是入学不久的小学一年级学生。孩子们喜新好奇,求知欲强,记忆力非凡。如果能够先入为主地在他们脑海中播撒爱和善的种子,这必将奠定他们一生为人处世,幸福成功的基石。

针对一年级孩子在联系生活实际运用方面还存在欠缺,本堂课的学习重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故事引路,深化文意;情境创设,体验感悟,从而培养学生能够活学活用,解决现实中一些常见的问题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弟子规》的常识,通过学习能熟读并理解总叙部分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多媒体演示、讲解及提问,让学生感受到古人对父母的孝心、孝行。

2)、通过故事及图片展示,初步培养孩子们独立思考,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活动、情景体验中培养学生学习《弟子规》的兴趣。2)、通过学习培养学生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感恩之情。

四、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熟读理解“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这句话,感受并理解先学做人的重要性。

(2)难点:能够联系实际,独立解决一些问题,以多种形式表达对父母及长辈的尊敬,关心,热爱之情。

五、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

同学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坐时光机,穿越时空,去探望一下古代的小朋友。

准备好了吗?出发!(闭上眼原地转一圈)

1、介绍孔子

(睁开眼)咦!这是谁呀?(孔子爷爷),师介绍孔子。谁会说说孔子爷爷充满智慧的名言?

你们知道他的言行记录在哪本书里吗?(《论语》)

2、学行鞠躬礼

看一下古时候的这位小朋友在干什么?原来啊,古代的小朋友都很有礼貌的,见到人问好的时候都会行鞠躬礼。同学们,我们也来学习一下怎么向人鞠躬问好。

(立正站好,双脚呈小八字,女生双手交叠置于腹部,男生双手自然垂下轻贴两边裤缝,低头时90度弯腰。)

3、播放音像朗读

咦!老师好像听到古时候的小朋友在读书!我们听听他们读什么书?

(二)诵读成韵

1、字正腔圆

《弟子规》是古代韵文,读文之美在于字正腔圆。提出诵读要求:眼到、口到、心到,让学生按韵文节奏读。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2、全班集体读、男女生比赛读、接龙读。教师适时指导,相机激励。

3、书读百遍,其意自见,进一步强化诵读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韵文表达的是怎样的意思。

(三)略知大意

1、简介《弟子规》

2、讲解意思

课件出示总叙的动画讲解。

提问:你们明白了哪些道理?

教师总结:《弟子规》告诉我们,在家要孝敬父母,跟兄弟姐妹友好相处。出外要尊敬师长,为人要谦虚谨慎,懂礼貌,讲信用。与人相处要有平等博爱之心,亲近有仁德的人。这些都做到了,如果还有时间和精力,就应该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故事诠释

1、创设情境,引出“孝”字

同学们,今天老师带来一个字,“孝”大家看看,它是怎么写的?

2、请同学们认真看一看,用心想一想,我们的祖先造字时为什么这样写?它包含怎样的意思呢?(儿孙搀扶老人,表示奉养和服从父母、长辈)

3、讲《羔羊跪乳》的故事,理解“孝”是做人的根本。

4、听《黄香温席》的故事,学习古人是怎么孝顺父母的。

(1)同学们,听了这个故事,用心想一想,黄香是怎样的人?他是怎么孝顺自己的父亲的?相机引导让生思考:自己平时又是怎么对待自己的父母的?

(2)点评:黄香的行为值得我们学习,我们要以感恩的心去回报,孝敬父母,为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5、从肚脐眼说母爱。讲解母亲生养孩子的艰辛,引导学生说说母亲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比如生病时。

(五)明理导行

1、回顾生活,明理察失:

同学们,百善孝为先,行孝当及时。在今后的生活中,让我们做个孝顺的孩子吧!

2、情境创设,实践导行:

我也是一个母亲,每当我辛苦到家,儿子给我倒杯水,我觉得那水比蜜还甜;过生日时,送给我小礼物,我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那么,同学们,我们可以为父母做些什么呢?

A、父母辛苦工作一天回家了,我们可以为他们做些什么?(给父母拿拖鞋、倒水)

B、要上学了,要对父母说什么呢?(妈妈,我去上学了)

C、父母生日时,我们要为他们做些什么呢?(为父母做贺卡、唱生日歌、做小礼物等)„„

(六)拓展实践

孩子们说得真好,心动不如行动,拿下你们的笔,写下对爸爸妈妈想说的话:播放音乐(以前有哪些做得不好的,打算改正的;以后打算为父母做些什么;表达对父母的爱的„„„)

师总结:同学们:《弟子规》中为人处事的准则是祖国传统文化的宝贵财产之一,我们不仅要在课堂上诵读,更要在生活中实践,爸爸妈妈养育我们付出了太多太多,我们现在长大了,要好好孝顺父母,做一个懂事的好孩子。结束语:今天啊,每一位同学都表现得很棒!不过时间过得真是快,快要说再见了。同学们,让我们坐上时光机,回到我们的现实世界啦!同学们你们开心吗?快乐吗?

在下课之前我们再唱一唱《弟子规》吧。

2013年1月4日

第五篇:《弟子规——总叙》教学设计

《弟子规——总叙》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从总体上了解《弟子规》。

2、会背《弟子规》总叙。

3、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

学习重点:会背《弟子规》总叙。学习难点:大体了解这几句话的意思。教学过程

一、介绍弟子规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为清朝康熙年间秀才李毓秀所作。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具体列举出为人子弟、在家、出外、待人接物、求学应有的礼仪与规范。后经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并改名为《弟子规》。《弟子规》这本书,影响之大,读诵之广,仅次于《三字经》。

《弟子规》中的 “规”,当然就是指规矩、规则。你们知道“弟子”指的是谁吗?是孔子的弟子吗?是指小孩子吗?还是指其他什么人呢?(学生讨论)实际上这个“弟子”是泛指,也就是针对每个人而言的。所以《弟子规》中谈到的规矩礼节是同学们甚至是老师都应该遵守的。现在就让我们一同走进这篇古训——《弟子规》。《弟子规》共360句(1080字),今天我们学习总序。

二、学习《弟子规》总叙

1、听泛读《弟子规》总叙: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弟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

2、教师领读。

6、同桌练习背诵。

7、小组竞赛背诵。

三、理解“总叙”的意思。

“总叙”概括了《弟子规》的主要内容:首先要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其次言语行为要小心谨慎,要讲信用。和大众相处时要平等博爱,并且亲近有仁德的人。如果以上的事都做了还有多余的时间精力,就应该好好做学问了。

有余力则学文——当你做好了以上的事情(具备了如上的品德),如有多余的精力和时间,再去学习文化知识和技能。

四、讲故事:《大舜的故事》——孝

舜,传说中的远古帝王,五帝之一,姓姚,名重华,号有虞氏,史称虞舜。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却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五、礼 仪

1、回答问题要举手,回答问题要起立。

2、学习鞠躬。

六、作 业

1、背诵《弟子规》总序。

2、回家给父母捶捶背。

下载《弟子规》总叙 教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弟子规》总叙 教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弟子规 总叙》学习心得汇报提纲(精选五篇)

    《弟子规·总叙》学习心得汇报提纲 王联翔 1. 为什么要学习传统文化 1.1寻找依靠 个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元素,社会人的个体状态,直接关系着社会整体的状态。因此和谐社会的建设......

    弟子规·总叙教学流程设计

    《弟子规·总叙》教学流程设计 一、导入 1.自我介绍 各位家长、各位小朋友大家好!我是翡翡老师。 [大家好,我是荣荣老师!] 今天上午/下午我们将一起体验一次欢乐的国学课堂。各......

    第一课 《弟子规》总叙教学教案(小学1—2年级教案)

    《弟子规》总序 第一课教案(小学1——2年级教案) 教师:王梅强主讲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教学目的:了解《弟子规》的大概内容?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五年级《弟子规-总叙》教学设计(最终版)

    《弟子规》总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 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弟子规 总叙 入则孝 出则弟

    dì zǐ guī 弟 子 规 zǒng xù 【总 叙】 dìzǐguī shâng rãn xùn shǒu xiào tì cìjǐn xìn 弟 子 规 圣 人 训首 孝 悌次 谨 信 fàn ài zhîng ãr......

    弟子规 总序教案

    《弟子规》教案《弟子规》总序 教学目标: 1、让学生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重点、难点: 1、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 2、弟子规的内容是什......

    《弟子规》总训教案

    《弟子规》总训教案 教学目的:让小朋友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弟子规》?弟子规的大概内容是什么? 教学内容:学习《弟子规》的总序 “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

    弟子规教案之总序

    《弟子规》教案之总叙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一、教学内容 总叙: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二、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