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大学语文b模拟试题
-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B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B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正确的答案,请将答案的代码填在答题卡中,每小题2分,共20分)1、《诗经》里的()大多是民歌,由无名作者创作,在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精选]
郑州大学远程教育学院 入学测试机考 专升本 大学语文 模拟题 1、 “既来之,则安之”这句古语出自 ( ) A.《论语》 B.《庄子》 C.《孟子》 D.《左传》 标准答案:A 2、下列传记作品中,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大学语文辅导资料 一、选择题 A型题: 1.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 A.《楚辞》B.《诗经》C.《全唐诗》D.《尝试集》 16.中唐倡导新乐府运动的著名诗人是:D A.杜牧B.李白C.孟浩然D.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04年秋季(专升本)入学考试《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注意事项:1.本考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考试形式:闭卷;
2.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学号、学习中心名称填写在试卷及答题纸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三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 1、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是() A、气象沉雄B、清新淡雅C、挥洒自如 D、沉郁顿挫 2、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创作的文体主要是() A、小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1
2011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答案代码填写在题后“ -
工程地质模拟试题B
工程地质模拟试题(B) 一、单项选择题
1.外力地质作用包括风化作用、搬运作用、沉积作用、成岩作用和(A)。A.剥蚀作用 B.岩浆作用 C.地质作用 D.地壳运动
2.地球以地表为界分为外圈和内 -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B)
古代汉语模拟试题(B) 一、名词: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名词状语并说明其在句中的作用: 1.旦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2.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史记·项羽本纪》) 3.
-
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12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预测试题一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共5篇)
大学语文模拟试卷 一、(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A.谥(shì)号 提(dī)防 花蕊(ruǐ) 歃(chā)血为盟 B.熟稔(rěn) 青荇(xìng) 中(zhōng)肯 锱(zī)铢必较
-
成人高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是A.韩愈B.杜甫C.白居易D.李贺答案:C2.《关山月》
-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三5篇范文
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三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 1、杜甫诗歌的创作风格是 A、气象沉雄B、清新淡雅C、挥洒自如 D、沉郁顿挫 2、新中国成立前,老舍创作的文体主要是 A、小
-
大学语文答案 b
大学语文 1《左传》相传是春秋末期的鲁国史官左丘明所著,是我国第一部叙事完整的编年体历史著作 2.《谏逐客书》:秦国李斯;人才制度;养士之风;吕不韦;郑国渠事件 3.唐宋八大家:唐代古
-
大学语文B(补充)
大学语文B(补充)判断题
1、"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出自《诗经〃黍离》。(对)
2、《朝花夕拾》是鲁迅借古喻今的小说集。(错)
《故事新编》
3、王安石的《祭欧阳文忠公文 -
大学语文B 5
大学语文B 5 一、判断题 1、"项庄舞剑"这一典故出自《史记·项羽本纪》中的钜鹿之战。 答案: 错 2、余光中《乡愁》中 "海峡"的意象连接的是香港与澳门。( ) 答案: 错 3、
-
201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10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http://www.xiexiebang.com 2010年09月20日 12:04 自考365.COM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
-
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2012年成人高考大学语文全真模拟试题 中华考试网(www.xiexiebang.com) 收藏本页【大 中 小】 [ 2012年8月30日 ] 一、选择题:1~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
-
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
2014年成考专升本大学语文模拟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4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把所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括号内)
1."惟陈言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