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考名篇名句300例
-
高考名篇名句
大家都在为共同的事业——学习忙碌着,紧随阿宝大无畏的革命奉献精神,置办语文题一份,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名篇名句默写是每年高考都要考查的,以往的题目大多采用给出文句的上句或
-
2012高考名篇名句默写全集(精选合集)
2013名篇名句默写专训 一.(2012年全国卷)13.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两题任选一题作答:如果两题都答,则按第一小题计分)(5分) (1) ,非能水也, 。君子生非异也, 。(《荀子·劝学》)
-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
高考“名句名篇”复习专题攻略2008年4月20日名句名篇”是我国优秀文学作品的精华。背诵一定数量的“名句名篇”是《语文教学大纲》所说的“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热爱
-
2018浙江高考名句名篇默写
2018浙江高考名句名篇默写汇编 1.(2015·浙江卷)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只选3小题)(6分) 天之苍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庄子·
-
名篇名句
4、《山中杂诗》中写静景的句子:写动景的句子: 5、《竹里馆》中用拟人手法的句子: 6、《峨眉山月歌》中表明作诗时间的句子:写景色的句子: 7、《春夜洛城闻笛》中用夸张修辞手法
-
高考必背名篇名句300句汇总
高考必背名篇名句300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3.故不登
-
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名句名篇汇总
写写帮文秘助手(www.xiexiebang.com)之2017年高考语文作文必备:名句名篇汇总1.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荆轲刺秦王》) 5.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
-
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及答案
2015年高考名句名篇默写及答案 1.(2015·全国卷I)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在《离骚》中,屈原诉说自己曾因佩戴蕙草而遭到贬逐,也曾被加上采摘白芷的罪名,但他坚定
-
必备古诗名篇名句
北京清华成铭教育 全国唯一专注考前文化课辅导的品牌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
-
背诵名句名篇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南浮涨海人何处,北望衡阳雁几群。 山雨初含霁,江云欲变霞。 岁华尽摇落,芳意
-
初中名句名篇
初中及课外名句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 -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高考试卷专题综合评估(一)
高考试题
(一)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6分)
1、(2014·福建高考)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荀子《劝学》)
(2), -
名句名篇默写
名句名篇默写 1.(2016·陕西商洛4月模拟)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用沙漠冰封、阴云密布来烘托送别气氛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 , ____
-
古诗名句三(高考必背名篇)
高考必背名篇名句 1.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荀子•劝学》) 2.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3.吾妻之美我者,私
-
2011届高考复习《名句名篇》同步测试题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2011届高考复习《名句名篇》同步测试题 【说明】 本试卷每空0.5分,共16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1.补写出下列名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画图省识春风面,___
-
1991-2009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精编
高考名篇名句默写精编(一)1991--1995 (1991-1995)1、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2、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意气,挥斥方遒。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 3、可笑不自量;无边落木萧萧下
-
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汇总(完整版)[模版]
语文知识:高考语文必背名篇名句归纳高考必背名篇名句就是语文教学大纲上所要求的10+30,10是指古文,30是指诗词!而其它有名的句子也应有所了解! 高考必背名篇名句 必背名篇名句古
-
古文名句名篇,文言文名句大全[合集]
古文名句名篇,文言文名句大全 1、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2、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礼记·中庸》3、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