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高一语文必修一诗两首
-
语文必修一诗两首学案及习题[范文]
《诗两首》学案 撰稿:关鹏远 凌光素 修订:于涛 《雨巷》 【三维目标】 1. 通过意象的分析,把握意境的创设。 2. 分析艺术表现手法,体会不同手法产生的不同效果。 3. 品味语言,把
-
《诗两首》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范文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1 2《诗两首》教学设计 萍乡三中:刘长风 《雨巷》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2.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
-
高一语文必修一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倩(qián)影湔(qiān)雪猝(cù)然狙(jū)击
B.伫(zhù)立恪(kâ)守慰藉(jiâ)昊(hào)天
C.残骸(hái)勋(xūn)章隽(jūn)永胡诌(zhōu)
D.撮(cuō)合氤氲(yū -
高一语文 诗两首教学设计
《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及诗歌创作的时代背景。 2、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造的意境。 3、把握中心意象,深入体会诗人情感。 教学重难点: 1、反复诵读体会诗歌营
-
高一语文《诗两首》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字词,能读会写“嗅、叠、匿笑、花瓣、沐浴、祷告、妄弃、惊讶、倘若、无端、至爱”等词语。2、了解两首诗歌中所表现的感人至深的亲情。3、熟读背
-
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诗两首(推荐五篇)
语文学习资料 诗两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
-
高一必修三李商隐诗两首马嵬
《李商隐诗两首-锦瑟》教学设计之二 来源:语文网 作者:匿名 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中国古代诗歌浩如烟海,其中的名诗佳句多如繁星。人们也许并不知道它们出自何人之手,却能将其
-
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诗两首教案
诗两首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学习鉴赏诗歌语言的基本方法,仔细揣摩优美的诗句,品味诗歌语言之美。 2、理解诗歌的情感,分析情感与语言之间深刻的关系,体会优美的意境所造就的
-
高一语文诗两首3[小编推荐]
第2课 诗两首 一、整体把握 《雨巷》 1.分别概括每节诗的大意。 点读 第一节,诗人首先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梅雨季节江南小巷的阴沉图景;第二节从颜色、气息方面描绘“丁香姑娘”的
-
高一必修一语文教学计划
2015-2016学年上学期高一语文教学计划 一、教材使用情况:人教版语文必须一、必修二 二、教材分析 人教版教材以实现不同能力层级目标而划分单元,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
-
高一语文必修一名句
一、名句默写 (由于留得空太小,请大家写到作业本上) 1、( ),无长无少,( ),师之所存也。 2、句读之不知,( ),( )( )(),吾未见其明也。 3、(),官盛则近谀。 4、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 )。(),(),如是而已。 5、孔
-
高一语文必修一目录
阅读鉴赏 第一单元 1.*沁园春·长沙..............毛泽东3 2.诗两首 雨巷.............戴望舒6 再别康桥..........徐志摩 8 3.大堰河——我的保姆........艾青10 第二单元
-
语文人教版必修3 2-7《李商隐诗两首》(精选合集)
第7课 李商隐诗两首 一、实词 1.一词多义 庄生晓梦迷蝴蝶 .迷不知吾所如 .①迷棋迷 .以迷天下之主 .开 一夫当关,万夫莫.②莫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 .点拨 ①迷恋,沉醉/分辨不
-
李商隐诗两首 高中必修三
李商隐《锦瑟》《马嵬》教学设计 兰州五十二中 隋鑫 本次说课的题目是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三第二单元李商隐的《锦瑟》《马嵬》。下面本稿将逐步从教材地位及作用、学生特点
-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考试
高一语文必修(一)基础知识试题 (时间90分钟,共150,其中包括题面148分和卷面2分) 姓名: 班级: 1、下列词语中加横线的字注音全对的一组是( ) A、长歌当(dāng)哭 寥(liáo)落 赠(zēng)言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背
《沁园春.长沙》毛泽东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 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携来百侣曾游,忆往
-
高一语文必修一必修二作业
作业:把“项王留饮”与“樊哙闯帐”改写成剧本 作业:把“项王留饮”与“樊哙闯帐”改写成剧本,用原文,不添字。 高一(5)班高嘉祺 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
-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答案
高一语文必修一作业本 答案 高中新课程作业本 语文必修一 答案 参考答案 第一专题 向青春举杯 板块一 吟诵青春 1.(1)ɡě jú â zhēnɡ rong â chàngliáo 2.(1)满江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