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七年级历史选择题答案
-
历史选择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节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 一、单选题 1、从公元前5世纪的战国时代到1840年的鸦片战争前,中国的社会性质是 B A. 奴隶社会B. 封建社会 C.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D
-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选择题第 一 单 元 1.考古学者发现人类是由古猿逐渐进化而来的主要证据是( ) A历史书籍 .B.历史传说 C.化石D.科学实验 2.证明周口店北京人遗址是迄
-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 255题集锦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A.黄帝时期B.尧时期C.舜时期D.禹集锦 时期17.被 称为人文 初祖的是( ) 1.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仁”的学说A.黄帝 B.尧C.舜 D.禹 的是( ) 18.黄河流域
-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 255题集锦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集锦 许雷玉老师忠告:希望同学们认真做,把每一个题理解清楚,最好联系与题目相关的知识点,以点带面,真正做到融会贯通。 许老师联系方式: xuleiyu666888@126.
-
七年级历史答案
2013-2014学年下学期期末考试答案
七年级历史第一部分 选择题(20分)
1-5ADADB6-10BBACA
11-15CABDB16-20DCDDB
第二部分 非选择题(30分)
21.(1)隋炀帝。(1分)
(2)以洛阳为中心;北通涿郡; -
七年级修改病句选择题及答案
修改病句题模拟试题及答案 1、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当我们来到天安门广场时,望着庄严雄伟的天安门城楼,都非常激动。B、关于事故的详细情况,以后再作汇报。 C、记者
-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选择题测试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训练题 一、单项题 1.被后人尊称为“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 B.黄帝C.尧 D.舜 2.下面哪一项内容属于王位世袭 A.尧传位于舜B.舜传位于禹 C.禹传位于伯益D.
-
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计40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答案 A B D B B B C C D D C C C 题号 14 15 16 17 18 19 20
-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255题集锦(含答案)(5篇)
七年级上册历史选择题集锦 1.春秋战国时期,提出“仁”的学说的是: A.老子 B.孟子 C.孔子 D.孙子 2.总结出“望、闻、问、切”四种诊断疾病方法的是( ) A.扁鹊 B.华佗 C.张仲
-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推荐]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1.下面对隋朝特点的简短总结中,哪个最为全面且符合实际? A.经济繁荣 B.短暂而繁荣 C.二世而亡 D.节俭盛行 2.隋朝末年,家住涿郡的一位商人要
-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附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题2分。每题只选出一项正确的。 1、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山洞里且距今约七十万年至约二十万年的我国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
历史七年级期末试卷(加答案)
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七年级历史上册期末考试试题一一一一、、、、单项选择单项选择单项选择单项选择、 1、在
-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 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
-
七年级上册历史材料分析答案
参考答案及评分意见 三、列举题(本大题2小题,共10分) 25、(6分)文物一:甲骨文(甲骨或甲骨卜辞),河南安阳出土(甲骨文记录的内容非常广泛,是研究商朝历史的重要材料,也标志我国有文字可考
-
选择题-答案
第一章 客户关系管理导论 一、单选题 1、属于快速反映供应链阶段的特点是(D) A 向客户推销 B 低经济批量C 缩短工序D 客户定制生产 2、客户关系管理的目的是(B) A 企业利润最
-
音乐历史选择题
巴罗克时期(1600~1750) 巴罗克原意“怪异”,17、18世纪指装饰华丽的建筑风格,后来指一个艺术风格时期。巴罗克时期的音乐特征是:歌剧的诞生和器乐音乐的发展,复调风格逐渐向主调
-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
中考历史选择题专题
1某校举办:“中华魂,民族根 ,厚重河南”的图片展。下列哪一选项不能出现在该活动的展板上A《清明上河图》B“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C殷墟遗址D 秦始皇陵兵马 -
历史故事(选择题)
《历史故事》阅读题 选择题(10分,每题2分) 1.秦穆公用了( )张羊皮买回了百里奚。A,2张 B.5张 C.3张 2.和氏璧是( )献给秦昭襄王的。A.廉颇 B.蔺相如 C.乐毅 3.伍子胥用钢鞭打了楚平王( )A:三百下 B:四百下 C.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