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送别诗2015学案兼答案
-
送别诗2015学案兼答案(5篇范文)
送别诗 一、怀人诗是因思而咏。 如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其中有的纯乎个人情谊,有的则融入家思乡愁,有的更有较为广阔的时代社会背景
-
送别诗导学案 答案5篇
唐山二十三中2015——2016高二语文导学案 2016高二语文选修之古代诗歌欣赏学案第二课时 1、直接抒情 2、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赋得暮雨送李胄⑴ 这是一首咏暮雨的送别
-
送别诗导学案
送别诗专题导学案 【高考透视】近几年高考出现的送别诗有: 2013年天津卷(辛弃疾《鹧鸪天·送廓之秋试》)、江西卷(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被召,端仁相饯席上作》)、福建卷(梅尧臣《
-
送别诗导学案
送别类诗歌的鉴赏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明确送别诗中常见的情感和抒情方法,培养学生鉴赏送别类诗歌的能力。(重点) 2.激发学生阅读古典诗词的兴趣,通过对诗歌中美好情感的体悟陶冶情
-
送别诗学案(二)
《春夜别友人》、《送魏万之京》、《送友人》BCA教学案(二)
主备:尹萍萍审核:褚海堂时间:2012.11
学习目标: 1.掌握送别诗的一般鉴赏方法。
2.把握送别诗抒发的情感与艺术风格。B -
送别诗导学案
多情自古伤离别 ——送别诗鉴赏 一:送别诗内涵 送别诗:抒发诗人离别之情的诗歌。 古人由于道路崎岖难行,交通工具落后,一别动辄多年,再会难矣,因而古人更重离别。 出行原因大体可
-
送别诗 练习题 答案
诗歌鉴赏——送别诗(答案) 送别诗练习答案 1.(1)本诗抒发的是作者的离别之愁。 (2)红叶青山色彩艳丽,乍看似不协调,实际上恰恰是对离愁的有利反衬。景色越美,越觉离别的难堪。这是典
-
送别诗大全
一、送别诗 1、《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
-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重送裴郎中贬吉州(唐·刘长卿)猿啼客散暮江头,人自伤心水自流。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江亭月夜送别二首(其二 )(唐·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
-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送元二使安西(唐代·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
-
送别诗
送别诗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难着 一
-
送别诗★
友情送别诗词
友情送别诗词的文化背景
一,儒家的伦理观念:五伦:父子,君臣,夫妇,兄弟,朋友
二,诗词写作的历史背景:"相见时难别亦难",诗歌多用于友朋相离,词多用于男女相别 -
送别诗大全
【品味原文】 赠汪伦 唐 李白 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难词注释】 [1]汪伦:桃花潭附近居民。 [2]踏歌:边唱歌边用脚踏地作节拍。 [
-
送别诗
送别诗常用意象 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 植物:柳、浮萍、孤蓬 动物:杜鹃、鸿雁 送别场所:南浦、长亭、灞陵 送别环
-
送别诗大全
送别诗大全 别董大(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
-
送别诗
一、赠友送别诗的常见方法和技巧 在艺术手法上大多是采用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抒情方式,也借助于想象、联想塑造形象,或叙事抒情融为一体。 ⒈融情于景:诗人触景而伤
-
送别诗
《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虽说唐朝空前繁华,但真正的繁华尽在中原地区,在遥远的西域生存依然是一种挑战。那里飞
-
送别诗
送别诗 赠友送别诗是古诗词中的一个大类。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 ,故古人特别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