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
-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合集)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7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常常需要准备说课稿,编写说课稿是提高业务素质的有效途径。优秀的说课稿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
-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 一、教材分析: 《毫米的认识》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认识了厘米、米这两个长度单位。本节课是
-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精选5篇)
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本节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测量”的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分析、教学设计这三个方面对本节课予以说明。 一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①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②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③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④帮助学生建立
-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程使学生能够根据长度单位的米和厘米进行教学。由于课前学生已经被要求回家准备相应的准备,所以本课的教学效果还是比较好的,大多数学生已经建立了1毫米长的概念。在课堂
-
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毫米、分米的认识》测试题
一、填空。1千米=( )米 6000米=( )千米1米=( )分米 70毫米=( )厘米8分米=( )厘米 9厘米=( )毫米40分米=( )米 70厘米=( )分米9米=( )厘米 15米=( )分米100厘米=( )米 4分米=
-
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分米和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今天说的是第一课时,认识分米和毫米。第一个例题先通过讨论铅笔盒的长和宽的数据,引出10厘米是1分米,20厘米是2分米的描述。在此基础上,教材设计了一些列活动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景,设疑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学过了哪些长度单位?能告诉老师吗 ? 生(齐答):我们已经学过了米、分米、厘米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毫米的认识说课稿q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毫米的认识》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的认识》,下面我将从说教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重难点
-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21至24页 教材分析: (一)分析教材所处的地位和作用 学生对长度单位“
-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案 (2012年秋季期) 广西省桂平市南木镇黎明小学:周洁兰 一、教学目标 1. 通过使学生经历猜测、探索、验证的过程来认识长度单位毫米
-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反思
三年级数学上册《毫米、分米的认识》教学
反思
《毫米、分米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了米和厘米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因为学生已有一定的认识尺子刻度的能力和短距离的测量 -
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案——毫米 分米的认识
一、铺垫孕伏1.导入:我们学过长度单位米、厘米,也会用米和厘米测量长度,请同学们测量一下教学教科书封面的长是多少?宽是多少?2.学生操作,测量后汇报:书的封面长20厘米多,不到21厘米。
-
小学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共5则)
义务教育实验教科书第五册P:2、3,练习第1、2、3、7题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实际意义。2、通过观察,明确毫米与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换算。3、
-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毫米的认识教案1(精选五篇)
教学目标:⑴让学生经历实际测量的过程,知道毫米产生的意义,认识长度单位毫米,能够用毫米作为单位进行测量.⑵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猜想,验证等学习数学活动,建立1毫米
-
三年级上册人教版 毫米的认识
第一课时 毫米的认识 一.教学内容 教材第21页例1.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在操作中学会用毫米作单位进行测量,明晰测量的步骤与方法。 2.建立1毫米的长度观念,明确毫
-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毫米的认识》 教学设计 新郑市龙湖镇梅山完全小学张泽芳 【教学内容】: 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例1、做一做及练习一第1、2题。 【学情分析】 《数学课
-
毫米的认识
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毫米的认识及毫米和厘米的关系课型新授课设计说明学生以前学过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并且掌握了测量物体的长度方法。本节课采用师生互动、生生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