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三苏祠的历史典故
-
三苏祠导游词
眉山是苏东坡的故乡。"一间三父子,都是大文豪",苏东坡和他的父亲苏洵、兄弟苏辙都以文章修为名重一时,影响深远,为眉山县增添了灿烂的光辉。 三苏祠原是苏氏故宅,后人为了纪念他
-
三苏祠导游词
三苏祠 各位游客大家好,欢迎来到东坡故居观光游览,我是你们的讲解员小于,我们今天参观的是三苏祠,它是位于成都市西南眉山市城郊,分别距成都,乐山80千米。我们的游览线路是三苏祠
-
三苏祠简介[五篇材料]
三苏祠简介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西南隅,北距成都约60公里,南距乐山约70公里,是北宋大文豪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的故居,元代改宅为祠,明末毁于战火,清康熙四年(1665)在原址模拟
-
苏小妹三难秦观的历史典故五篇范文
苏小妹三难秦观的历史典故传说苏轼的妹妹苏小妹,长得不胖不瘦,薄薄的丹唇、圆圆的脸蛋,乌溜溜的大眼睛,一看就是一副慧黠的样子。她从小习读诗文,精通经理,是个有才识的女辈。小妹
-
三苏祠文化调研报告
20093450 江翠华 三苏祠文化调研报告 三苏祠位于四川省眉山市,原是宋代大著名苏洵、苏轼、苏辙的故居,明代以后,人们为了祭祀三位文豪,才将苏宅改建为祠。经过多次改建和重修,三
-
“眉山三苏祠”的讲解词
女士们、先生们: 早上好! 首先请允许我作个自我介绍,我是××旅行社的导游,我姓×,大伙可叫我小×,或×导,我都很乐意接受。同时介绍一下我们最辛苦的司机。他姓×,有10多年的驾驶
-
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近义词】凿壁偷光 【成语故事】西汉时期,宰相匡衡从小因为家贫,没有条件进学堂,他白天帮人干活,晚上没钱买灯油,就只好在家里土墙上凿一个洞,借隔壁的灯光来读书,甚至到
-
历史典故 字谜
1、走麦城 翠三国时,关羽为孙权所袭,西保麦城即此关羽在败走麦城时为吴将截获,被斩于临沮。2、霸王自刎。 翠3、竖子不足为谋。 翡4、成吉思汗。 玩5、杯中蛇影。 驰6、刘备闻
-
关于历史典故作文[范文大全]
关于历史典故作文7篇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习中,大家都有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很是熟悉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怎么写作文才能避免踩雷呢?下面是小编
-
历史典故作文合集[本站推荐]
历史典故作文合集五篇在平日的学习、工作和生活里,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作文是由文字组成,经过人的思想考虑,通过语言组织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文体。如何写一篇有思想、有文
-
历史典故作文(合集)
历史典故作文十篇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写过作文吧,写作文是培养人们的观察力、联想力、想象力、思考力和记忆力的重要手段。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作文感到非常苦恼吧
-
廉洁历史典故
历史典故 1、羊续悬鱼 东汉时,南阳太守羊续,他憎恶当时官僚权贵的贪污腐败,奢侈铺张。他为人谦洁、生活朴素,平时穿着破旧衣服,盖的是有补丁的被子,乘坐着一辆破旧马车。餐具是粗
-
相关历史成语和典故
纸上谈兵:即在纸面上谈论打仗,现比喻空谈理论,不能解决实际问题。典出自《史记 廉颇蔺相如列传》,战国时期赵国名将照奢之子赵括,年轻时期学习兵法,谈起兵事连他父亲也自愧不如。
-
历史典故:一鸣惊人[范文模版]
历史典故:一鸣惊人《韩非子·喻老》记载:"楚庄王(1)莅政三年,无令发(2),无政为也(3)。右司马御座(4),而与王隐,(5)曰'有鸟止南方之阜(6),三年不翅(7),不飞不鸣,默然无声(8),此为何名(9)?'王曰:'三年不翅,将
-
历史典故:白头如新(合集)
历史典故:白头如新(4篇)历史典故:白头如新(4篇)1邹陽是西汉时期的齐国人,他听说梁孝王礼贤下士,就到梁国来游学,并上书给梁孝王,纵谈天下大事,以展示自己的才华。羊胜和公孙诡都是
-
历史典故:曲高和寡[范文大全]
历史典故:曲高和寡历史典故:曲高和寡1宋玉是战国时期楚国的文学家,也是楚襄王的大臣。一次,楚襄王听到人们议论宋玉行为不端,就把他找来说:“别人对你很不满,你应好好反省一下。”
-
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范文大全
历史典故杯酒释兵权宋太祖即位以后,大封功臣。后周大将慕容延钊带领重兵,镇守真定(今河北正定),因拥护宋太祖,升任殿前都点检,掌管禁军。石守信和一个叫韩令坤的将领,也因功同领禁
-
历史典故(一)
历史典故:顾炎武手不释卷
凡是顾炎武外出旅行,都随身用两匹马、三头骡子装书。到了险要的地方,他会向退休的差役询问这里的详细情况。有的与平时听说的不一样,就在附近街市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