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论文
-
《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土力学基础工程》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本课程包括土力学(专业基础课)和基础工程(专业课)两部分,是建筑工程类专业一门主要课程。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本课
-
土力学论文
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研究 曹琴 (西南科技大学,绵阳,621010) 摘要: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是非饱和土中的基本问题。如何快速经济地确定非饱和土的抗剪强度指标是非饱和土工程应用的
-
2014年9月份考试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一次作业
2014年9月份考试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一次作业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0分,共 20 小题,每小题 2.5 分) 1. 从地基变形对上部结构的影响而言,属敏感性结构。 A. 排架结构 B. 框
-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重点概念总结(共5篇)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 0.土:地球表面的整体岩石在大气中经受长期的风化作用而形成的、覆盖在地表上碎散的、没有胶结或胶结很弱的颗粒堆积物。 1.土的主要矿物成分: 原生矿物:石英
-
江南大学远程教育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2阶段测试题(范文模版)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四章至第六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
-
石大远程在线考试——《土力学与基础工程》A卷答案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远程教育学院 期末考试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试卷A 学习中心: __ 姓名:__ ______学号:__ _____ 关于课程考试违规作弊的说明 1、提交文件中涉嫌抄袭内容(包括抄
-
江南大学远程教育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1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 第一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土力学与基础工程》第一章至第三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 批次: 层次: 专业: 学号: 身份证号: 姓名: 得分: 一
-
2017-2018年第二学期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作业(合集5篇)
土力学与基础工程作业 2017–2018学年第二学期 第一题:选择题(20分) 1.土的渗透系数越大,达到某一固结度所需的时间(D) A、固定不变;B、不定;C、越长;D、越短 2.某土样的液限WL=36%,塑
-
从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
pood 从注册岩土工程师考试谈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教学 樊哲超 重庆三峡学院土木工程学院,重庆,404100 摘 要:通过参加注册岩土工程师执业资格专业考试,认识到在本科生土力学与基础
-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岩土工程801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五篇范文)
公路岩土入学考试试题及其答案汇总 长安大学公路学院岩土工程复习一本通 无偿赠送公路学院岩土工程801土力学往年回忆真题和复试基础工程回忆真题 公路岩土入学考试试题及其
-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简答题
土力学与工程地质试题(简答题)
判断砂土松密程度有几种方法?
答:(1)孔隙比e(2)相对密实度Dr(3)标准贯入锤击数N
2、影响边坡稳定的因素有哪些?
答:(1)土坡所处的地质地形条件;(2)组成土坡的土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A卷复习资料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A卷复习资料 一、单项选择题 1.土的含水量越大土质越是松软,( C ) A压缩性高,强度高 B压缩性低,强度高 C压缩性高,强度低 D压缩性低,强度低 2.填土的压实就是通过
-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期末考试题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36、37、38、大三)结业试卷, 命题人:兰小华 一、名词解释 (每小题3分 共18分) 1、 附加应力:由建筑物的荷载或其他外载在地基内所产生的应力称为附加应力。 2、
-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
工程材料与材料成型基础讲稿 机械制造工艺过程 铸锻焊 机械加工 装配 金属材料 → 毛坯 → 零件 → 机器 热处理 热处理 本课程分为两部分: 1、工程材料(40学时) 2、热加工工艺
-
工程材料与机械制造基础答案
`第一章金属材料的力学性能 1、在测定强度上σs和σ0.2有什么不同? 答:σs用于测定有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σ0.2用于测定无明显屈服现象的材料。 2、什么是应力?什么是应变?它们
-
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报告
地基与基础工程验收报告
4、监理单位意见:地基承载力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基础是否按图纸要求施工(桩检测或特殊基础检测情况);出现问题是否按设计要求变更;档案资料是否齐全;地基与基 -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论文
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当代大学生是21世纪的开创者,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我们不仅要掌握丰富的科学知识,拥有健康的体魄,还要有良好的道德修养。大学时期是人生道德意识形成、发展和
-
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论文
浅析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近年来,人们对基础教育的理解越来越深化,基础教育改革也步步深入,我国的基础改革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九年义务的普及、办学条件的改善、教师在课堂中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