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语文人教版全部古诗词
-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 草船借箭 练习题
《草船借箭》习题 -、给加粗的字注音 丞相( ) 饮酒( )都督( )惩罚( ) 水寨( ) 呐喊( ) 调( )度 二、课文中出现了很多带“然”的词,请用线把他们和后面的解释准确地连起来,并选择带“然”的
-
小学全部古诗词
一年级 上册 1咏鹅 唐 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2江南 汉乐府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鱼戏莲叶间: 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 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
先做语文人
先做语文人
-——读《我们二年级啦》有感
暑期逛书城,我被薛瑞萍老师著的《我们二年级啦》一书吸住了眼球(因为我任教的班下学期也进入二年级啦)。于是我当即买下它,捧回家细细 -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 景阳冈 练习题(合集5篇)
《景阳冈》习题 一、读拼音,写词语。 shāi shǎnɡ shào zī bǎnɡ ɡuǐ 酒 午 xiōnɡ pī lì 膛 二、组词。 晌 哨( 响 峭( tiǎo( ) 挑 tiào( ) 三
-
语文人教三年级上册《陶罐和铁罐》习题
........ 课堂同步训练 答案 一、御厨 羞耻 奚落 朴素 和睦相处 二、谦虚 坚强 重视 热闹 三、骄傲 软弱 轻视 理睬 四、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无影无踪 翻来覆去 五、1、厚厚
-
语文人教一年级下册《柳树醒了》教案
........ 《柳树醒了》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醒、雷”等8个生字。会写“说、话”等6个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能通过朗读感悟春天的美。 3.能发现春天里事
-
语文人教三年级下册环保标语100条范文合集
........ 环保标语100条 1. 环境你我他,绿色靠大家。 2. 不要让绿色从身边消失。 3. 保护环境,少说多做。 4. 保护环境=保护自己。 5. 美我校园重在每一举动。 6. 请您足
-
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 再见了亲人 练习题
《再见了,亲人》习题 一、我会感受。 读了课文,我感动于;感动于( );感动于。 二、辨别近义词,反义词。近义词: 担心( )阻击( )焦急( )供应( ) 故意( )支持( )侦察( )崎岖( ) 反义词: 唯一( )温暖( )困难
-
语文人教五年级上册感兴趣的事 作文
........ 感兴趣的事 到外婆那儿玩了几天,我就回了家,我约好l同学,到公园钓鱼,这可是我这一周最感兴趣的事。 回家的第二天,我早上六点就起床了,匆匆吃完早饭,便下楼去找同学了,到
-
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长城》教学设计5
《长城》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朗读课文,使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2.学习生字,新词。 3.交换资料,激发学生兴趣。 4.了解各段主要内容,学习1、2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
-
语文人教二年级上册《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2
《从现在开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9个生字,能正确、工整、整洁地书写10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蕴含的情趣和道理。 3、懂得要尊重别人的生
-
语文人教彩色版九年级下册《那树》作者简介
........ 《那树》作者简介 王鼎钧,台湾散文家。山东临沂人,1927年生。14岁开始写诗,后来从事更广泛的文学创作,有小说、散文、随笔、杂文、小品、电视剧、影评等。主要作品有散
-
上好语文课,做好语文人
上好语文课,做好语文人 ——观特级教师授课有感 李凤霞 周末,一行七人直奔沧州影剧院,虽已至寒冬,影剧院里却是暖意浓浓。王崧舟、盛新凤、虞大明,宋运来四位全国著名特级教师
-
(通用)2006年中考语文人教四年制版专题复习……话题作文
2006年中考语文人教四年制版专题复习话题作文
(一)话题作文的内容
1. “我”与社会。“我”是个普遍概念,不必局限于单纯的个人,“我”其实是作为这个时代的积极进取的青年学子 -
小学语文人教实验版一年级上册语文教学计划
小学语文人教实验版一年级上册 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第三次全教会《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精神为指导,以《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
-
小学语文人教一到六年级学的所有积累运用
小学语文人教一到六年级学的所有积累运用 第五册 积累•运用一(有关学习方面的名言警句)读书有三到:心到、眼到、口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学不可以已。温故而知新。 学
-
小语古诗词
咏鹅【唐】骆宾王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 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画》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画鸡【明】唐寅 头上红冠不用裁,满身雪白走将来。生平
-
自古文人咏兰花——集录古诗词
自古文人咏兰花——集录古诗词 兰花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在我国的栽培历史已有1000多年,极具观赏价值,其叶铁线长青,其花幽香清远,发乎自然,被人们称为“天下第一香”。 孔子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