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中考基础知识训练六
-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训练
中考语文基础知识(二)2010年浙江湖州中考语文试题1 .读下面这段文字,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3 分)如果我学得了一丝一háo的好脾气,如果我学得了一点点dài人接物的和气,如果我能
-
中考基础知识训练13(5篇模版)
中考基础知识训练(十三)2012年12月
57.下面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夏天的鼓山,真是我们纳凉避暑、休闲娱乐的好季节。B.我们一定要发扬和继承世界闽商精诚团结、共谋发展的精神。 -
中考名著阅读训练及语文基础知识
中考名著阅读 一、《水浒传》 1、作者:施耐庵(元末明初) 2、主要内容:《水浒》生动地描写了梁山好汉们从起义到兴盛再到最终失败的全过程,特别是通过写众多草莽英雄不同的人生经
-
2013年中考:中国历史主题训练 (六)
2013一、选择题 年 中考:第四—六主题训练(中国近现代史下) 第四学习主题 民族团结与祖国统一 (1)了解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主要史实。 1.小明同学为班会准备了以下方面
-
拓展训练基础知识
一.您了解拓展训练吗拓展训练是一种让参加者在不同平常的户外环境下,直接参与一些精心设计的程序,继而自我发现、自我激励、达至自我突破、自我升华的新颖有效的训练方法。参加
-
基础知识训练 八
基础知识训练 八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坯子(pī)稂莠(láng)装模作样(mú)少安毋躁(shāo)B.经幢(chuáng)标识(shí) 扛鼎之作(gāng)拾级而上(shè)
C.褊狭(biǎn)掂量 -
中考基础知识复习[范文大全]
中考基础知识复习
1.认识自我的途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一个人的评价往往更全面客观.
2.情绪具通常包括__________四类。情绪是可以调适的,可以通过改变______ -
作文专题训练六
2014届高三作文训练精品导学案
一、【话题设计】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70分)
有一年轻人跋山涉水历尽艰辛去寻找宝物,最终在热带雨林找到一种能散放香气,放在水里却沉 -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01.工作简报在版头的简报名称下要写编号如(2002)第9期 总第87期。 标准答案: 对 102.制定工作计划与方案,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即可。 标准答案: 错 103.总
-
HR六定基础知识
定责、定岗、定编、定额、定员、定薪 铭拓导读:定责、定岗、定编、定额、定员、定薪(以下简称“六定”),对于企业而言,设计出企业发展需求的组织系统,首先要理解人力资源管理系统
-
应用文写作基础知识六
给人改变未来的力量
101.工作简报在版头的简报名称下要写编号如(2002)第9期 总第87期。
标准答案: 对
102.制定工作计划与方案,只要结合自身实际工作即可。
标准答案: 错
103.总 -
三年级下册基础知识专题训练
计算专题训练1班级:姓名:成绩:一、直接写得数。70×90=123×20=50×9=15×20=33×3=86÷2=5×0÷5+5=0÷2+6=二、竖式计算。564÷6=841÷4=816÷8=三、脱式计算(用横线画出先
-
专题训练基础知识部分[五篇]
2013年中考语文——总复习专题训练基础知识部分 复习建议近两年以来的成都市中考在基础知识这块的题型和分值设置上发生比较大的变化,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分值比例增
-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训练题(词语积累与运用、修改病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巢穴(xuã)记载(zài)斤斤计较(jiǎo) ...B.解剖(püo)暂时(zhàn)茅塞顿开(sâ) ...C.脑髓(suǐ)
-
基础知识训练题初中语文
基础知识训练题(词语积累与运用、修改病句)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巢穴(xué)记载(zài)斤斤计较(jiǎo) ...B.解剖(pāo)暂时(zhàn)茅塞顿开(sè) ...C.脑髓(suǐ)颠簸(bō)牵
-
中考字词专题训练
中考专题训练--字音字形 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妖娆(ráo) 重荷(hé) 苦心孤诣(yì) b.绯(fēi)红 阔绰(chuò) 惟妙惟肖 (xiāo) c.丰硕(shuò) 馈(kuì)赠 根
-
2016中考训练2
2015~2016学年九年级中考训练试题(二) 一、(共12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的字字音和书写有错误的一组是( ) A.猝然(cù) 虬枝蹂躏(lìn) 入不敷出 B.匮乏(kuì) 轩榭
-
2018中考排序训练
2018中考排序训练 1、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排列恰当的一项是 台风是怎样生成的?要说明这个,先得说明为什么会有风。。。。。突然一流动,那就是风了。 ①空气到达地面之后,再向稀